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图

2024-06-04

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图(精选9篇)

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图 第1篇

成人心肺复苏模拟人

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标准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心肺复苏方法

(一):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方法

(二):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心肺复苏新标准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 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 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 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图 第2篇

(院内一医两护)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护士A和护士B)完成。

一、病例设计

护士A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房一位50岁男性患者躺在病床上,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护士A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第2步—检查意识:护士A到达患者身边,检查意识:轻拍双肩,重呼双耳:“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 患者无反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口述“患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第3步—启动BLS:护士A立即让病人家属或手机通知医生、护士B抓紧时间来抢救,拿面罩-球囊、推抢救车!同时立即拨打电话,请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协助抢救!(中午和夜间拨打院值班电话88020、88021)。

第4步—检查循环:护士A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护士A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口述“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护士A立即将床往外拉开适当距离,去枕、解开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置于硬板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医生、护士B推抢救车到达床旁(抢救车放置在床旁左下方),护士B撤掉床头,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站在右侧,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仅用左手掌根与患者皮肤接触,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左手五指翘起离开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同时下达口头医嘱:“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口头医嘱,护士完成后医生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完成后要复述一遍医嘱,并做相应操作)。

注意:医生边按压边计数,争取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同时护士能执行完成上述前两个医嘱。

(三)开放气道

第7步—开放气道:护士B站在患者头顶部,逐一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先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或者分泌物(假定有分泌物),应小心地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弯曲食指清理口腔。然后采取“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动作要求规范、轻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放气道应该一步做到位,并且在操作的全过程中管理好气道,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并且无移动和回位。

(四)人工通气

第8步—人工通气:医生下达“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的医嘱后,护士B左手用“E--C”手法固定面罩,右手捏球囊给予两次通气。每次通气时间大约1秒钟至胸廓抬起,两次通气用时应控制在5秒钟内,捏皮球时可用四音节计数的方式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每一组通气结束后,不必将面罩移除,但应始终保持患者气道开放。每次送气400-600ml,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30:2。

(五)建立静脉通道、用药

第9步—建立静脉通道:护士A在医生到达开始胸外按压后,来到病床左侧,在医生下达“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医嘱后给完成上述医嘱并复述一遍医嘱。

(六)评价效果、电击除颤

第10步----检查评估复苏效果:当做够五个循环的30:2心肺复苏后,由医生实施一次检查评估,要求医生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评估BLS的抢救效果。假设复苏不成功,医生口述:病人仍无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继续CRP。这时要由护士A接替医生进行胸外按压。第二周期CPR中心ICU人员携带监护除颤仪赶到,由重症医学科人员协助完成电除颤。

电击除颤

1.开机:贴电极片,打开除颤仪的电源开关,将功能旋钮调至监护位。

2.分析心律:重症医学科医生大声提醒:“停止按压,分析心律!”,护士A随即暂停按压,医生分析心律并下达口头医嘱:“室颤!准备除颤!非同步双向波200焦耳!”护士A继续按压(只要手柄不在胸壁上,护士A都要进行胸外按压)。

3.选择能量:重症医学科医生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步),然后调节除颤能量200J。

4.涂导电膏:医生在所持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将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使导电膏涂抹均匀。

连接:重症医学科医生将“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第二肋间:“心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能量:重症医学科医生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

5.确认:重症医学科医生将两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胸壁上(“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第二肋间,“心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护士A停止按压,医生再次快速分析心律并确认:“礽为室颤,充电!”

6.充电:医生自行按下电极手柄上的充电键,除颤仪开始充电。充电期间压牢两个电极手柄,使之紧贴患者的胸壁皮肤。

7.放电:机器充电完毕即发出声音提示,医生大声提醒:“请大家离开!”护士A和B此时应张开双臂,用身体组成隔离人墙。医生口述:“除颤!”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健,电极板必须在显示能量释放后才能从胸壁移除,医生大声报告:“除颤完毕!”

(七)除颤后继续实施CPR 第11步---除颤后即刻开始五个周期的CPR:电击除颤完成以后,医生应回到患者右侧,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护士B仍在头顶部用球囊面罩进行人工通气,两人按照30:2的比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八)再次评价CPR效果

第12步----再次检查评估复苏效果:医生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口述:扪及病人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收缩压60mmHg,皮肤颜色转红润,瞳孔缩小,复苏成功,准备转监护室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

2. 按压姿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站在患者右侧,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定位手的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起,不允许接触到患者胸部皮肤。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按压过程应该用力均匀,不能进行冲击式按压;施救者应全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3.按压频率—要求在100至120次/分之间,也就是说要在15至18秒钟内完成30次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要大致相等;应通过双音节计数来掌握节奏,如:1下、2下、3下…10下…11、12、13、…21、22、23…30。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以便于按压与通气的衔接。

4.按压深度与充分放松—按压的力度应让胸骨下陷5至6公分,每次按压后要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且操作者每完成30次按压后不能用手倚靠在患者身体上。

成人心肺复苏术说课设计 第3篇

关键词:说课,心肺复苏,设计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 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然后由听者评说, 达到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1]。医学院校教师因缺乏师范院校的正规师资培训经历, 对如何上好课往往缺乏足够的能力[2]。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夯实基本功, 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举行教师说课比赛活动, 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教师说课比赛。通过此次比赛笔者收获颇多, 现将在此次比赛中 “成人心肺复苏术”的说课设计介绍如下。

1 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成人心肺复苏术是该课程中的常用急救技术内容之一,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护理技术。

1.2说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用的是《急救护理学》第五章第二节, 是一次集理实一体化的实践课。在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操作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概念、心肺复苏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程序等知识, 为学生顺利掌握此项操作打下了基础。

1.3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 分析出本次的教学目标。

1.3.1 知识目标 (1) 熟悉识别心搏骤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3.2 能力目标 (1) 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心搏骤停并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2) 能正确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1.3.3 素质目标 (1) 强调急救意识, 强化实战意识、体现团队意识; (2) 抢救病人时要做到组织有序、忙而不乱, 各项操作环节及时、准确、安全、有效; (3) 培养“爱伤”精神。

1.4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及医学专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分析出本次课的重点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方法及步骤;由于学生的医学知识较为薄弱、临床思维尚未成型, 所以本次课的难点为正确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

2 说学情

教学对象为3年制专科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学, 知识相对薄弱, 但对“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已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淡薄, 缺乏探索精神, 但此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 愿意尝试新事物。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核心只有1个: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

所以在教学上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师先示教学生后练习的模式, 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因而在学法设计上力争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评互改等多种学习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3 说教学方法

3.1教学思路的设计根据本次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专科学生的特点, 以及学校已经拥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教学环境等条件。在教学中利用临床案例引入、利用仿真教学环境营造的急救场景、利用高级综合模拟人 (ECS)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3.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过程中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新课导入阶段, 笔者应该了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及PBL教学法;在实践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活动探究教学法、边看录像边实践 (PWW) 教学法, 并且在教学中期运用讨论和竞赛的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目的在于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3.3 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例如在操作细节上,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 可以更加明晰易懂;在操作流程方面, 运用课件中插播的视频功能, 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操作有更直观立体的感受。运用好多种教学手段以期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知识”。

3.4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在集实训室、教室、电教室“三合一”的一体化教室进行, 配以简易心肺复苏模型、ESC模拟人、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让学生学完就可以直接练习, 不懂了又可以再学习;让老师讲完理论就可以演示操作, 练习在发现问题又便于集中讲解。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更好的结合, 让学生能把“教、学、做”更好的“融”在一起。

4 说教学过程

4.1 课前准备课前1个月先将学生分组5人或6人为一组, 每组自行选出组长, 同时给每个小组派发学案, 学案主要包括心搏骤停案例、学习目标、心肺复苏操作项目、心肺复苏练习指导等内容。安排学生课前进行临床见习, 以及提前开放实训室给学生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课前对心肺复苏理论和实践都有所了解, 能把见习和练习中的问题带进课堂。

4.2 新课导入笔者通过3个病例:一个是病人突发心搏骤停, 周围群众无人会心肺复苏术, 一位热心市民尝试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搏按压, 但最终抢救无果;一个是病人突发心搏骤停, 周围群众拨打120急救电话, 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积极实施抢救, 但最终还是未能抢救成功;一个是护士下班途中偶遇病人突发心搏骤停, 积极为其实施心肺复苏术, 最终病人获救。通过3个生活常见案例,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到考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点: (1) 抢救者要会心肺复苏术; (2) 实施心肺复苏术要及时。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之初不仅认识到徒手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新课学习

4.3.1 项目汇报课前学案已对心肺复苏操作分为: (1) 判断意识、呼救;项目; (2) 开放气道;项目; (3) 人工呼吸; (4) 胸外心脏按压; (5) 判断抢救效果。每个项目抽查1个小组, 首先由各小组选派1名学生完成操作, 接着其他同学提出补充, 补充结束后教师就操作进行点评, 最后教师进行演示。通过师生互动, 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学生也把课前出现的问题带入课堂, 不仅让学生学会各项操作, 同时关注到操作中要点, 从而达到本次课难点的突破。

4.3.2 操作强化练习在学生已经明确整个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以及明确操作细节的基础上, 通过强化练习加强学生对整个操作的熟练度;在练习过程中在一体化教室同步部分操作视频, 教师穿梭于各小组间指导操作, 在视频及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对学生此项操作的掌握效率, 从而突出本次教学的重点部分。

4.4 课堂小结本次内容从理论方面它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 从技能方面它又是临床必须掌握的操作, 所以在小结部分通过结构化的形式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在一起, 更有利于学生对此项操作整体掌握。

4.5 课后复习课后通过小组制作有关心肺复苏内容的宣传海报, 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是理论知识, 同时避免了课后作业形式单调;课后还要求小组间各成员互相考核, 这样不仅督促了学生操作的练习, 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考核同学的同时自己发现操作中的不足, 同学间相互提高。

5 说教学评价

本次课改进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整个过程一直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能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 说课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使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教学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贾书建.说课论要[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3:1-3.

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图 第4篇

【摘要】本文就插入式腹部加压、开腹经膈肌下抬挤心脏两种成人改良心肺复苏术进行综述,为临床急救提供指导和循证依据。

【关键词】改良性心肺复苏;按压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25-01

心肺复苏作为抢救心脏骤停有效方法,经过临床实践,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仍不理想。标准CPR存在着自己的局限性,缺陷性,尤其是胸外按压与人工同期比例不合理导致同期血流比例失调,严重影响复苏效果。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其预后的生活质量,在实施救援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改良性CPR按压方法,现综述如下。

1.标准心肺复苏

1.1标准心肺复苏的机制

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以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1.2胸外按压的方法

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限至少5cm按压频率为大于100次/min。

1.3标准心肺复苏有自身的局限性,缺陷性[1];

1.3.1胸外按压的局限性标准CPR受胸外按压禁忌症的制约,缩窄了临床应用范围,在实施时候有约1/3的被救者发生肋骨骨折,合并有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患者胸外按压可能加重骨折,导致骨折断端伤及肺脏和胸膜而属禁忌同时胸廓复张受限难以保证标準按压的力度和幅度。

1.3.2胸外按压的缺陷性胸外按压只能单一建立循环而不能兼顾呼吸,依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实施CPR时,胸外按压人工循环终止后再给人工同期这种按压中断期给通气的方式,认为的使人工通气与胸外按压独立起来,使其在行人工呼吸时没有人工循环支持,导致通气与血流脱节影响肺内气体交换,不能保证CPR时的氧合导致复苏成功率低。

2.改良性心肺复苏按压方法

2.1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IAC-CPR)

2.1.1作用机制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2】(IAC-CPR)是在两次胸部按压之间实行腹部按压可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提高胸腔内压、主动脉压和提供逆行的主动脉血流,从而提高心脑的血流灌注【3】,促使自主心律的恢复.减少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由于胸廓按压和腹部按压不同时进行.避免了肝脾等内脏器官损伤的危险。

2.1.2按压方法

一人负责开通气道、气管插管、捏皮球人工通气(12-16次/分),此例为机械通气代替;一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S-CPR);在进行S-CPR的同时,第三人负责腹部按压:在胸部按压松驰时,双手交叉在患者胸骨剑突至肚脐连线中点实施垂直按压,按压力度为13.33kPa-26.67kPa,按压频率为100次∕min,两次压胸与一次压腹交替进行。腹部按压期间以折叠的适量充气的血压计袖带放在复苏者双手与病人腹部之间,以监测指导按压力度。

2.1.3应用效果

郭成成等做的动物实验从验证了这种心肺复苏的方法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法.放置血压计袖带的方法可能造成单位面积直接施加在腹主动脉的压力减少,减少IAC-CPR效果。IAC-CPR在实际操作中对腹腔内脏损伤危险很小,直接徒手腹部按压更简单、更有效。

2.2.开腹经膈肌下抬挤心脏心肺复苏术

2.2.1作用机制心泵+胸泵+肺泵

经膈肌下抬挤心脏CPR的原理在心脏前为胸骨,下抵膈肌,后靠脊柱。膈肌有弹性,操作者用2-5掌指托起膈肌抬挤胸骨后方心脏,通过“心泵”机制泵血;同时膈肌上移,胸腔容积相对变小致胸内压升高而发挥了“胸泵”机制,亦提高了心排血量。术者的2-5掌指放下膈肌回位,胸腔回弹,静脉血回心。膈肌上下移动导致胸腔压力变化,亦发挥了“肺泵”作用,辅以一定的肺部通气。

2.2.2按压方法

行该复苏术者位于患者右侧,采用上腹部正中切口,将右手从手术切口处伸入膈肌下方,将2-5指并拢放置于心脏后下方膈肌贴附面处,左手掌置于胸骨中下1/3处固定后,双手配合以右肘腕关节协调带动右手2-5掌指有节律、冲击性地向胸骨处抬挤,使膈肌上移4-5cm,迅速放松膈肌回到原位,规律交替进行,频率100次/min。

2.2.3应用效果

与开胸心脏按压术比较开腹入路损伤小、耗时短、操作容易。能够充分发挥“心泵”和“胸泵”的作用。经膈肌下抬挤心脏过程中有肺泵的作用,故CPR时可省略人工呼吸而不受人工呼吸等条件的限制弥补了开胸心脏按压术时必须建立人工呼吸支持的缺陷。

3小结

急救人员要了解每种按压方法的基本理论掌握这些方法优势和自身的局限性适合在哪些情况下采用。根据现场情况和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个性化的复苏按压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立祥.标准心肺复苏面临的窘境及对策[J].中国灾难救援医学,2014,2(1):1-5.

[2]马传根,皇甫超申.插入式腹部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9):661-662.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5篇

仪表:着装整洁,仪表符合要求

一、自我介绍

老师好,我是护士××,今天我要操作的项目是成人心肺复苏,现已准备就绪,请问老师可以开始了吗?

开始(点头),开始计时。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环境宽敞、安静,有利于现场实施抢救)

患者准备(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面,畅通气道)口述:{患者睡钢丝床时准备一块木板,必要时准备脚踏凳;疑有颈

部损伤时,注意要托住颈部以免加重损伤}。

【操作过程:】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必要时备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

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按压时即可(数11,12.13...10;21,22,23...20;31,32,33...30)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第6篇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120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滑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有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一下)

5、松解衣领及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按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频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按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后续的专业用药

心脏跳动停止这,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5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纽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颌,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颌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颌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或鼻)内吹气,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叩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

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cm,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5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纽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颌,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C-A-B 2010(新):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ml,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压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起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

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⑴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⑵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⑶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⑷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发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表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cm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7篇

1、判断反应;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有反应者可自动体位,无反应者平卧位。

2、呼救(EMSS):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并同时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判断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4--5cm),溺水或其他可能窒息一起的心脏骤停应该先做5组CPR,然后再打电话启动EMSS,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4、开放气道;松解衣领及裤带1仰头抬颌法一手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在下頜下向上抬下颌,使下颌尖、耳垂与地面连线垂直。2托颌法:站在患者后面,双手托住患者下颌,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避免颈部搬动。检查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5、人工呼吸:1口对口2口对鼻3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约5--6秒一次人工呼吸,每两分钟检查一次脉搏,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

6电除颤:心脏骤停80%--90%由室颤引起,只做心肺复苏不能终止室颤,电除颤是最好的办法,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7--10%,右侧放在右锁骨下侧,左侧放在左乳头侧腋中线。首次360J非同步,一次电击后再做5组CPR.7、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学会心肺复苏对于每个人都会很有用,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很难保证我们是时时安全的。为了能够有危急时刻挽救生命,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初步的心肺复苏方法!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图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心搏骤停成人患者,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这些患者分为ROSC成功组(10例)和ROSC失败组(10例)两组,成功组中有6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5±10.31)岁。其中有3例患者为心血管病,2例患者为脑血管病,1例患者为中毒,1例患者为呼吸系统,3例患者为其他;失败组中有7例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4±10.6)岁。其中有4例患者为心血管病,3例患者为脑血管病,1例患者为中毒,1例患者为呼吸系统,1例患者为其他。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的神志、呼吸及心跳进行认真的检查,在10s内快速完成,判定患者为心搏骤停后首先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将按压速率保持在100次/min以上,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同时避免过度通气;然后徒手将其气道开放、运用相关医疗器械或徒口进行2次人工呼吸、进行体外电击除颤治疗等[1]。在电极除颤治疗的过程中,电除颤能量选择:单项波除颤义360j,双相波除颤义200j。

1.3 复苏标准

依据2010年《体外复苏新指南》中的相关疗效评定标准,如果患者能持续扪及大动脉搏,窦性心律或心搏骤停前心律、自主呼吸恢复,血压在90/60mm Hg及其以上,意识也恢复到心搏骤停前水平,则说明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如果经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救治及后续综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见病人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意识恢复,没有遗留严重的脑部功能障碍,则说明脑复苏成功[2]。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体外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开始建立人工气道时间、除颤次数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1。

2 结果

2.1 心搏骤停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心搏骤停患者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次为外伤,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0%和25%;ROSC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为50%,而脑复苏成功则具有较低的成功率,仅为10%(表1)。

2.2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成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时间均明显比失败组短,肾上腺素用量明显比失败组多,二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在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除颤次数方面,二者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3 讨论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外伤是引发成人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在急救过程中获取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3],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救治,就极有可能失去获救的实际和希望。患者的存活率和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患者的存活率就越高。有关临床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只有1.2~1.4%的心肺复苏成功率[4]。本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救治心搏骤停患者时尽可能短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及较多的肾上腺素用量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

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救治成人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心搏骤停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年心搏骤停患者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次为外伤,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0%和25%;ROSC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为50%,而脑复苏成功则具有较低的成功率,仅为10%;成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时间均明显比失败组短,肾上腺素用量明显比失败组多,二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在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除颤次数方面,二者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救治心搏骤停患者时尽可能短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及较多的肾上腺素用量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体外心肺复苏技术,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心肺复苏指南概要[J]中华护理杂志,2012,37(7):555-558.

[2]张亚卓、赵文静、徐凯春等.心肺复苏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7.13(1):3-5.

[3]王泽惠、王永进、侯云生.心肺复苏过程中酸碱失衡问题探讨.中国急救医学.2008,24(8):600.

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图 第9篇

1.培训对象和内容

1.1 培训对象:心内科病房全体护士166名,其中副高1名,主管护师25名,护师33名,护士71名。来院时间5年以下的护士86名占总51.8%,是一支正在成长中的年轻队伍。

1.2 培训内容:以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标准进行的三人CPR抢救流程现场演习考核。

1.3 培训方法:采取统一贯标演示,院内网上公布演示视频和流程图,各病区自行练习。每年进行一次三人CPR抢救流程演习考核,演习过后会进行对CPR最新理论知识的提问。病区护士长亲自对科内所有人员进行分组考核,大科室和护理部进行抽查考核,不定期进行事件突发演习,保持每个护士每时每刻对三人CPR抢救流程的认知度。

2.三人CPR抢救流程设计

2.1 理论依据:针对2005版的CPR指南,2010版进行了新的修正。①新的生存链的概念:强调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②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③強调CPR的质量: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中断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④成人CPR单人或双人按压通比均是30:2,儿童和婴儿双人复苏时是15:2。

2.2 三人CPR操作临床应用的依据:根据本院目前临床科室护士配备情况,基本能保证每个班次最少有2个当班护士,遇到紧急情况通知值班护士长,调配外科室人员支援。同时每个临床科室都配备了除颤仪和抢救车,抢救车内准备了简易呼吸皮囊,各类抢救药品和物品。每张病床旁边都有中心供氧和中心吸痰设备。为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开展,培训和推广奠定了人力和物力基础。

2.3 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图,(见下图)。

将整个CPR抢救配合分为三个角色,按到达抢救现场时间先后的顺序分别做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其中第一人在操作过程中强调与第二人核对,任何给药前要复述,给药后再复述;快速推入,快冲20ml液体;配泵时边配药边口述方法及泵速,用到病人身上要求2分完成;药物换算不超过5秒,且带一个三通成45度关闭,前一个三通90度关闭,未用完的药物用记号笔在50ml注射器上做标识。

3.结果

以指南为理论依据,制定三人CPR操作考核标准,并把考核成绩纳入当季绩效考核,整个病区共有166人参加了考核,平均96.3分,合格率100%。

4.体会

4.1 心脏骤停1OS意识障碍,6OS自主呼吸逐渐停止,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1分钟内进行复苏成功率>90%,6分钟内进行复苏成功率约为40%,以此类推,大于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0,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抢救流程以简单易懂为准则,忽略了实施过程中的细节,显得忙乱无序而延长抢救时间。而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在吸收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精华的基础上,将整个抢救过程进行了明确分工,强调抢救过程中各类重要细节,减少了抢救中的冲撞和重复,提高医护配合度,为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

4.2 在推广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发现者,并负责抢救过程中各类重要医嘱的执行,指挥和协调整个抢救工作。而资深护士经验丰富,反应迅速,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如果由其来担当第一人,更有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第二人的工作主要负责各类物资的运输和协助第一人,所以必须相当熟悉科内的环境,一般由当班时,本科室内质历较浅人员担当。第三人主要负责加压给氧,汇报生命体征和气管插管配合,工作相对轻松,可以由当时外科室支援人员来完成。为了实现整套流程实用性,我院每班当班护理人员最少为2人,而且其中一人为从事护理工作时间较长的资深护士,发生抢救时可从外科室调配人员进行支援,以达到对人源的最佳配备。有研究表明,院内心脏骤停发生时,大部分是护士发现,因此护士的应急反应水准直接影响着抢救成功率[2]。通过对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的反复演练和考核,不断验证和完善程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提高了护士的应急水平,使医护,护护配合默契度明显提高,使每个护士都能够在抢救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成功率明显得到提高[3]。

参考文献

[1][2] 管癸芬,蔡映杰.“一医两护”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31-33.

[3] 韦武燕,林艳,李凤连.在职护士双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做法与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11(4):243-244.

上一篇:的图书著作权出版合同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