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于瞄准一个点

2024-05-11

成功在于瞄准一个点(精选6篇)

成功在于瞄准一个点 第1篇

。气温越来越高,这条蛇躲进沙子里,在沙子的覆盖下,它的身体可以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而且它还可以伺机捕获猎物。因陋就简,蛇是能在沙漠里顽强生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生物之一。

但是,在这块几乎能使所有生命死亡的沙漠之中,还有一种类似于麻雀大小的鸟,它的生命力比蛇更顽强,因为鸟儿要到沙地上找食物,所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蛇的猎物。鸟儿的命运似乎很可悲,它不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对付躲在沙子底下的蛇的袭击,如果它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战胜这一切。

一天,当一只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找食物时,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地张开大口蹿了出来。眼看鸟儿就要成为蛇的果腹之物,可是,顷刻间鸟儿便从劣势转为优势。

鸟儿在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尽管鸟儿的力量非常有限,它的爪子对蛇的拍击似乎构不成什么威胁,并且蛇依然对鸟儿穷追不舍,但鸟儿并没有停止拍击。鸟儿一边躲闪着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拍击着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

就在鸟儿拍击了一千多下时,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蛇口脱险的鸟儿停在沙地上从容地吃了一些甲虫类的食物后,才扑扇着翅膀慢慢地飞走了。

毫无疑问,鸟儿和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但鸟儿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一个点——蛇的头部,并持之以恒地用爪子拍击。鸟儿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抵抗方式,在这次力量对比悬殊的较量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要比沙漠中的小鸟优越得多,但为什么总是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瞄准一个点,而是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这样又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更多职场励志推荐:

别让任何人偷走您的梦

命运就攥在你自己手里

后悔是心理健康的大敌

怎样赢得人生真正的财富

15条秘诀助你达到事业高峰

成功在于瞄准一个点 第2篇

做网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相关的知识确实很多,但一个新网站要成功却不能只靠这些知识,前面我说的为什么有那么简陋的网站会成功?为什么那么单调的网站排名会很高?为什么很多新网站一做就做大了?成功无侥幸!永远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嫉妒别人的成功是不会让自己成功的,要善于分析找到别人成功的关键,才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对比我自己做新网站连续失败的经历,我突然明白了,得人心!就这么简单的三个字让我一再失败!想想自己做网站没有为用户考虑,我做的东西到底是满足哪一部分人的需要?这些人还会需要什么相关的东西?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们,我只是一厢情愿的想就这样靠一个漂亮的模板,靠丰富的内容就能带来巨大的流量,我错了,用户不认可你的网站,你做得再大也没用,用户认可了,哪怕你只做一小块内容,但把它做的精,做的专,做到用户心里去了,你的网站给了他们一个不需要再上别的同类网站的理由!!他们感觉到站长是在为他们搜集资料,提供给他们的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每一个栏目看起来自己都很喜欢,用户一欢喜,网站流量就飙升!用户认可了,搜索引擎就会也认可你,因为搜索引擎也是为用户服务的,你做得内容越是精和专,你在这一块领域就越是难以有人和你竞争,就算一个很大的网站,他在这一块内容上做的没你丰富,没你为用户考虑得周到,那么你的网站在这一块内容上的排位就会在他前面,用户认可你!这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就连搜索引擎也难以抗拒!同样,你用心去灌溉的网站,你会不想更新吗?看到用户从中获益,看到用户的偏好,你会不想法设法进一步满足他们吗?当你进一步为用户完善网站栏目和内容时,你也进一步赢得了他们的心!这样,做网站对你而言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你通过这个网站不断的和用户取得沟通,这个网站就是你和广大用户的桥梁,你爱这个网站,用户也爱他,这个网站还能不成功吗?

做网站成功者的秘诀其实很简单,抛开所有技术和资源不谈,一个新网站要做成功,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并在这个切入点上赢得用户的心,当你开始得人心的时候你就不必再担心流量了,因为你已经不可能失败了,

做一个成功网站的秘诀在于简单化

成功在于瞄准一个点 第3篇

作为班主任,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公认的经常“扰乱”课堂的学生, 对其进行教育转化, 我责无旁贷。学期初, 我确定了对他半年完成转化的目标。

“知己知彼”, 才能因材施教。我先是进行家访, 通过与家长深入交流张宇在家的行为表现, 得知这孩子在家也是调皮得很, 家长拿他也没办法。综合家访结果及张宇的在校表现, 我对这孩子进行了分析:他很调皮, 但本质上并不坏, 没有恶意。像这样的孩子, 挨的批评肯定少不了, 如果我再采用一个继续批评的教育方式, 显然已无济于事。反之, 如果设法和他交朋友, 适时、恰当地给予爱心与信任, 才能帮助他改正“坏毛病”。

确定教育思路后, 我首先在课堂上下功夫。对于他的“违纪”行为, 我不是点名批评, 而是走过去悄悄地告诉他, 或用手指轻轻敲敲他的桌子, 或是过去拍拍他的肩膀, 或者用眼睛“告诉”他, 尽量“无声无息”地制止他, 从不张扬他的缺点。张宇对这种“关爱”, 很是受用, 在我的课堂上他变得“乖”多了。

初试成功, 我信心高涨。但是仅有这点“小动作”是不够的, 必须帮他在班里树立个好形象, 帮助他逐渐树立信心, 让他慢慢“自觉”起来。一番思量后, 我又开始寻机“行动”起来。

有一次, 在数学课上, 当我讲到“认识左右位置”时, 我想到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握一下手, 亲身体验一下。学生握手时, 我灵机一动, “握手”不正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时机吗?我赶忙说:“你们知道和别人握手表示什么吗?”“表示与我握手的人很友好, 是好朋友。”“现在, 我想与我认为最优秀的同学握手, 做好朋友!”学生们都很期待与老师握手, 几十双眼睛盯着我。我漫步走到张宇的旁边, 伸出我的右手。这完全出乎同学们的预料, 全班同学都惊呆了:“怎么会是他?”当然, 张宇也没有预料到。他颤抖着小心地伸出了他的右手, 与我握手。握住他的小手, 我说:“张宇同学, 从现在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了, 朋友之间说话要算数。告诉我今后上课怎么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张宇许下了认真上课专心听讲的“诺言”。我说:“我记住了, 我相信张宇会说到做到!”后半堂课, 张宇做得很好。谁说他是一个调皮的“坏”孩子。我坚信他不是, 本来就不是。

一天, 学校组织数学老师到会议室搞教研活动, 因为时间紧, 我不能赶回去送路队。去之前, 我给全班的孩子们提前说明了情况, 安排大家放学后自觉走路队。这时, 我又想到了张宇, 他平时在路队中表现不好, 经常说话。这可是一个“考验”他、“改造”他的好机会。我说:“今天我要选两名路队副队长, 南队、北队各一名。北队我选张宇同学, 任务是负责记录路队中表现最好的和个别表现不好的同学。”然后我悄悄地告诉张宇:“你可要管住自己, 老师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下午上课, 我一进教室, 张宇第一个跑过来, 递给我一张记有路队情况的纸条。其实, 早在课前我就通过和其他同学谈话, 了解到张宇这次路队中表现不错。“张宇的转变”增加了我对他的信心。我趁热打铁, 当着全体学生的面, 表扬他这种负责任的做法:“张宇, 你真棒。你真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孩子。”我又拿出一个小作业本, 盖上一个大大的“奖”字, 对张宇说:“再奖励你一个小本子!”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 张宇满面笑容的领回了“奖品”。从他的笑容、眼神里, 我看到了他的自信与自豪, 还有对老师的信服。从此, 他上课坐的更端正了。

……

“张宇现在上课很认真, 就像变了人似的!”“老师, 我们这节自习课, 数张宇表现得最好。”“现在张宇回到家, 也知道主动写作业了。”……一条条来自学科老师、同学、家长的好评, 见证着张宇的转变。我想, 对张宇的教育转化, 我已经稳操胜券了。一个学期结束了, 张宇逐渐改掉了以前那些坏习惯:上课不再做小动作、“骚扰”别人了;集体活动、课下, 也渐渐“文明”起来。行为表现的提升, 也伴随着学习成绩的进步。学期初, 他只能偶尔考个A, 而后半学期的几次单元检测他都考了满分。在刚刚举行的期末考试中, 他更是取得了“双百”的好成绩。一个“调皮鬼”, 正成功的实现着他的“华丽转身”。

记得陶行知曾经说过,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爱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是点燃孩子心灵中真、善、美种子的阳光。作为老师, 不但要关注品学兼优的优秀生, 更应该多关注那些行为、学习上稍微有点“瑕疵”的待优生。要把爱的阳光要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就像张宇, 其实他并不是完全不能约束自己, 只是缺少了一点自我管理的“动力”。他不是不想“好”, 当他被指责和批评包围后, 他就会慢慢失去了这种“想好”的自信。当老师关注他、督促他、信任他, 爱的阳光投进他的内心时, 他心底那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被点燃, 他就会逐渐改掉坏习惯, 慢慢转型。“给点阳光就灿烂”, 其实“调皮鬼”们内心缺少的就是老师那缕爱的阳光。

成功在于管理自己 第4篇

他叫乔慧存, 是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子弟, 用他自己的话说智力中等, 没有任何足以傲人的资本, 是什么助力使他走到成功的镁光灯下?

志向?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十几岁时他去一工程队搬砖挣钱, 结果无法忍受每天受到这样的刺激:午饭, 包工头儿满嘴流油地吃烧鸡, 而他吃的是土豆白菜, 在旁边只有闻香味儿、咽口水的份儿。他心里觉得不平等, 恨恨地想, 自己一天天不该只为了两块四毛八分钱活着。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冲动, 也是一个人获得持久动力的源泉, 毕竟一个人的成功都是首先从梦想开始的。但谁又没有梦想呢?有的人的梦想可绝不仅仅是吃上烧鸡。

专家们似乎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就是他的跑步。刚上中专时, 乔慧存和寝室的其他同学都养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 早晨都不吃早饭, 8点爬起来直接去上课。有一天他忽然为这种懒散的生活习惯而懊悔, 决心改变它。他决定提早两个小时, 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步。可这对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为东北的冬天多冷啊, 零下二十几度, 一出被窝冻得要命。第一天起得非常艰难, 一屋人都睡着, 他咬牙坚持爬了起来。他看了一种理论, 说人用3周时间就能改变一种习惯。3周时间也算不上长, 他想, 坚持吧, 事实上只用了4天时间, 他就不再有不舒服的感觉, 不再需要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了。这一跑, 就是4年。跑步算不得什么稀奇, 但4年不间断地坚持跑步, 它所展示的却是一个人的自律, 那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的管理能力。

中专的校长说, “懂技术、能管理, 会一门外语, 是复合型人才的标志”。复合型人才就成了乔慧存的目标, 那就必须学好外语。他写了一篇日记, 列举出了学好外语的10点理由。刚开始学外语走的是一条很笨的路子。从中专第二年一直到毕业, 每天晚上乔慧存就站在走廊里, 用小收音机听大连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英语讲座, 一直听到11点, 听完了再去睡觉。乔慧存中专上了4年, 几乎没看过电视、没读过小说。琼瑶小说在班上几乎都传遍了, 每个人都读, 但他愣是一本没碰。要知道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如何能抵挡得了玩的诱惑?乔慧存后来回忆说:“我的动力和毅力来源于我的梦想———成功。我有成功的欲望, 而且非常强烈, 越强烈我越想实现它。如果我去看琼瑶小说, 我会很内疚, 会觉得对不起父母, 他们对我有那么多期待, 而我却在这里看小说。”

19岁, 乔慧存中专毕业到了当地一家啤酒厂上班, 可他的自学并没有结束。工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很差, 大家只喜欢喝酒和赌博。面对身边工友的邀请, 乔慧存说:第一我不会打牌, 第二也不会喝酒, 就坐门口给大伙儿把门吧。这样一个看门的角色, 使他可以坐门口看他的《新概念英语》。整整5年时间, 他把一至四册老老实实看了5遍, 反复地折腾。

英语这一学, 就坚持了11年。而恰恰是英语改变了他的命运。

乔慧存不满意工厂的环境, 决意先读两年研究生, 充实一下自己, 然后再做抉择。考研前, 他挨个儿去见导师, 都不愿要, 原因是没录取过中专生, 怕他即使考上了也跟不上。但考试时, 乔慧存的英语成绩排名第一, 复试也是第一。33人报考, 最后录取了3个人。

考取研究生是乔慧存命运的转折点, 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发展的空间, 他先在中信供职, 后又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公司的事业发展顺利, 甚至在争取一个重要项目中击败了世界知名的M国际咨询公司, 这家公司为这单生意整整准备了两年时间。但也正是在和它的交手中, 乔慧存感受到了危机, 他想不能止步于现有的东西, 而应该掌握世界一流的管理思想。他选择了连续8年在全美排名第一的沃顿商学院。当然被录取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它每年只在中国招收20名学生。退缩不是乔慧存的性格, 一次考试不行就两次, 两次不行就三次, 结果在两年时间里, 他光是GMAT就考了6次、雅思3次、托福1次, 最终他如愿以偿。

对乔慧存的成功, 徐小平评论说, 坚忍不拔之志, 把它变成技术的话, 就在于每天早上你一旦决定做什么事儿, 就一直做到你要达到的那个最高目标。乔慧存自己则说:“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 做一件事, 一定要做到底, 一定要做成功!”

人都不缺少想法, 缺少的是为实现这种想法而严格管理自己的能力。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对自己的管理, 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需要对自己的管理, 一种对种种诱惑的拒绝也需要对自己的管理。亚里士多德说, 人反复做什么事, 他就是什么人。成功就是经年累月、不厌其烦地重复做一件事, 没有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顽强的自律精神, 是不可能坚持这种重复的。

吴雄昂:ARM成功在于顺势而为 第5篇

对于ARM公司在市场上的这种表现,ARM中国区总经理吴雄昂认为,ARM的成功就在于顺势而为。

首先是半导体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供应商开始走向合作,因此以ARM架构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成为业界公认的最经济合作模式。加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公司,可以获得其他成员创造的技术成果的支持,而不必自己以更大成本重新去研发。

其次,ARM架构获得了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营造了优秀的软件环境。随着需求多样化使得系统本身日益复杂,软件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性,但是软件企业不可能对所有的硬件系统进行支持,只能选择部分主流的硬件系统进行充分支持,ARM架构获得大多数半导体供应商的认可,成为主流硬件架构之一,因此获得了如Adobe等软件公司的全力支撑。

第三,ARM架构建立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在这个商业模式中,采用ARM架构的半导体供应商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版税就可以获得授权,售出产品本身的大部分利润都留了下来,这也是ARM架构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功在于瞄准一个点 第6篇

关键词:篮球,罚篮,瞄准点

1 概述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竞赛规则的修订, 罚篮已成为篮球比赛的一个重要部分。罚篮是篮球比赛中唯一不受对方干扰的直接得分手段, 运动员罚篮得分是比赛得分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 通过罚篮练习提高罚篮命中率是运动员主要训练的项目之一。

罚篮命中率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 瞄准点的选取对命中率至关重要。众所周知, 在进行罚篮时, 不同运动员的瞄准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 同一名运动员在不同罚篮过程中的瞄准点也不一样。瞄准点的选取更多是运动员自身通过数以万次罚篮练习所形成的固定感性模式[2]。了解和探寻运动员罚篮时瞄准点选在什么位置才能获得较高的罚篮命中率, 是教练员一直所探求的。从国内外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来看, 运动员罚篮时的瞄准点主要集中在篮筐前沿、篮筐后沿、篮筐中心线正上方、篮板中心线某处等, 最后一种情况主要用于打板投篮[3]。本文只对罚篮投空心球作研究, 瞄准点主要集中在前三种情况。篮筐正上方某处是一个虚拟的点, 不利于罚球瞄准, 有研究发现, 瞄准点落在这些位置很难获得较高的投篮命中率[4]。因此, 本文只对前两种情况作实验分析。本文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女篮队员为研究对象, 探讨不同瞄准点的选取对罚篮命中率的影响。6名队员分别以篮筐前沿和篮筐后沿为瞄准点各进行25次罚篮。为保证瞄准点的准确性, 通过注视点追踪系统 (眼动仪) 对篮球运动员在罚篮时视线注视球框的位置进行校正[5]。实验结果表明, 运动员罚篮时以篮筐后沿为瞄准点较以篮筐前沿有着更高的罚篮命中率。最后, 本文从运动学角度对这一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受试者由6名哈尔滨师范大学女篮队员组成, 年龄为18岁到21岁, 具有正常视力。其中国家一级运动员两名, 国家二级运动员四名。

2.2 研究仪器

实验采用德国SMI公司研制的i View X HED型头盔式眼动追踪系统。该系统使用一副重量很轻的头戴式微型摄像机, 安装在专用的头盔上, 捕捉眼球运动和视野的变化。被测者头戴头盔, 头盔上装有半反半透镜和红外线摄像头。被测者目光透过眼前的半反半透镜注视物体图像, 一部分光线反射到摄像头被记录下来从而确定眼珠和瞳孔的位置。另一个摄像头摄取被测者所注视的真实场景[6]。

2.3 实验过程描述

本实验是对单人依次进行测试,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2.3.1被试者佩戴头盔, 在放松状态下注视篮筐前沿固定的蓝色标点, 如图1所示。实验管理者调试头盔录像镜头和红外线瞳孔镜头, 在这个过程中, 被试者需保持头部稳定。2.3.2实验人员采用“三点”校准法对被试者视线进行校对。2.3.3被试者跟随着实验人员指导语的固定节奏:“1…2…3…投”进行罚篮。每一位被试者共进行25次罚篮, 记录罚篮结果。2.3.4被试者注视篮筐后沿固定的蓝色标点, 如图2所示, 重复过程 (1) ~ (3) 。

3 实验结果及运动学分析

通过眼动仪追踪, 对6位被试者进行罚篮注视点测试, 发现6位被试者都能按照指定的瞄准点进行罚篮。通过实验, 记录数据算得不同情况下的罚篮命中率如表1。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可以看出, 相对于以篮筐前沿作为瞄准点, 运动员罚篮时以篮筐后沿为瞄准点可以获得更高的罚篮命中率[7]。因此, 在罚篮训练中应选取篮筐后沿作为瞄准点。下面我们从运动学角度来对这一结论作简要分析。

在罚篮时, 运动员大都投后旋球。假如以篮筐前沿作为瞄准点, 由于运动员投篮力度及角度不同, 理想情况下篮球入篮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1) 运动员用力不够, 篮球未触及到篮筐, 如图3 (a) 所示; (2) 篮球恰好触及篮筐前沿, 篮球被弹回, 如图3 (b) 所示; (3) 运动员用力过大, 篮球越过篮筐前沿, 如图3 (c) 所示。在以上三种情况中, 前两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命中, 第三种情况下篮球有一定的命中几率。

假如以篮筐后沿作为瞄准点, 由于运动员投篮力度及角度不同, 理想情况下篮球入篮情况大致也有以下三种: (1) 运动员用力不够, 篮球未触及到篮筐后沿, 如图4 (a) 所示, 篮球有可能落入篮筐范围内命中; (2) 篮球恰好触及篮筐后沿, 篮球被弹回篮筐内命中, 如图4 (b) 所示; (3) 运动员用力过大, 篮球越过篮筐后沿并触及到篮板, 篮球被斜向上弹出, 如图4 (c) 所示。在以上三种情况中, 前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大的命中几率, 第三种情况下也有一定的命中可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以篮筐后沿作为瞄准点进行罚篮比以篮筐前沿做为瞄准点进行罚篮可以取得更高的罚篮命中率。

4 结论与建议

4.1通过查阅文献及对众多篮球运动员书面调查发现, 篮球运动员罚球时的瞄准点主要集中在篮筐前沿、篮筐后沿、篮筐中心线正上方、篮板中心线上某点等, 其中又以前两种情况居多。

4.2 通过实验及运动学分析两种方式, 我们都得出如下结论:

罚篮时以篮筐后沿作为瞄准点比以篮筐前沿作为瞄准点可以取得更高的投篮命中率。因此, 建议篮球运动员在进行罚篮训练时, 以篮筐后沿作为瞄准点。

4.3本文只是研究在罚篮过程中罚篮瞄准点对命中率的影响, 而本结论是否可以运用到其他投篮方式和投篮角度, 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波, 王阳.篮球瞄准点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陈斌, 任晋军.投篮瞄准点的力学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刘林星.投篮技术动作与投篮命中率关系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王峰, 王利娟, 杨英波.以篮圈后沿中心点为瞄准点的投篮实验分析与研究[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5]张森.对青少年棒球击球手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2007:5

[6]蔡赓, 猪俣公宏, 季浏.女子跳马运动评分过程中裁判员的眼动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7 (4) :45-46.

[7]张建腾.浅析篮球比赛中的颠投技术[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学总结下一篇:国际志愿者日爱心义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