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词语解析

2024-06-12

同仇敌忾词语解析(精选6篇)

同仇敌忾词语解析 第1篇

同仇敌忾词语解析

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 chóu dí kài。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一致地对付敌人。

解释

同仇:一起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一致地对付敌人。

典故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8888888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

造句:

1) 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

2) 在战场上大家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对付敌人。

3) 国人同仇敌忾,打败了日寇的.侵略。

4) 狼牙山五壮士同仇敌忾的打击日本鬼子。

5) 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6) 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

7) 面对敌人我们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8) 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

9) 大家同仇敌忾得责斥着落网的小偷。

10) 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打击入侵者。

11) 凝聚国人同仇敌忾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说,还是就其对后来的重大影响来说,都是卓着的。

12) 解放军同仇敌忾得打击着日寇,英勇极了!

13) 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14) 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15) 面对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同仇敌忾,斗争到底。

16) 战士们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争取最后的胜利。

17) 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

18) 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19) 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20) 能打赢这场战争,是因为全体军民们同仇敌忾,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21) 通知:霜降将至,全城皆兵,同仇敌忾,一起御强敌,保暖防寒,谨记在心,短信一条,祝福满满,联系间断,友情不断。祝平安幸福!

同仇敌忾词语解析 第2篇

1、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

2、如果没有敌人让我们同仇敌忾,我们就会缺乏团结;因此,我们精神上需要有邪恶的存在。

3、只可惜斌州城中将领多为中原武林中人,他们同仇敌忾,执意不允同我大金联兵。

4、*把一盘散沙的中国捏成了一个钢铁拳头,举国一致,同仇敌忾。

5、报纸媒体显然是被互联网逼到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以致各地报纸媒体要结盟以同仇敌忾。

6、能打赢这场战争,是因为全体军民们同仇敌忾,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7、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8、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9、但是,曾同仇敌忾与美韩战斗的两国军方,却有着军方自身的紧密联系。

10、八旗将士,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舍死忘生,何愁攻无不克战而不胜呀?

11、嫦曦看他的`摸样,用小手反握住了他的大手,有同仇敌忾的意思。

12、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着。

13、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

14、而中国的大中城市,更是同仇敌忾,举行了万人空巷的大游行,强烈谴责日军罄竹难书的种种暴行。

15、那我们就可以同仇敌忾了,你弄死小的,我要女人,下次抢劫分脏,我让你三成。

16、虽然这些群落之间摩擦不断,争斗频仍,但语言和文化使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他们也总是同仇敌忾。

17、其有同仇敌忾,临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朝廷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勋。

18、方今四海横流,国亡无日,惟有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庶可见封土获全,邪谋消阻之日…….

19、我们也从经验中学习到重要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抛弃了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曾解除动员,但在面对同仇敌忾的威胁时,却迅速重新武装并研订和平时期的安全条约。

20、我们相聚在一起铭记一个触目惊心的日子,重申一项极其重要的正义事业,并向与我们同仇敌忾并将与我们共庆胜利的众多国家表示感谢。

21、你喜爱在一个团队中与他人合作还是同仇敌忾?

22、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

23、同仇敌忾,四馆联成阵线,过百人马同心合力,加入战团。

24、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25、两只凶兽还重来没有这么同仇敌忾过,这倒是他们开启灵智以来第一次同心合力合作。

26、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

27、我满怀悲痛神色,同仇敌忾的对独眼龙说:“逝者已逝,节哀,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报仇!”。

28、国人同仇敌忾,打败了日寇的侵略。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第3篇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典故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词语辨析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

词语造句:

) 国人同仇敌忾,打败了日寇的侵略。

2) 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

3) 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

4) 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5) 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6) 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7) 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第4篇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成语典故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成语故事】: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词语辨析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

词语造句:

) 国人同仇敌忾,打败了日寇的侵略。

2) 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

3) 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

4) 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5) 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6) 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7) 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的成语故事 第5篇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

【近义词】戮力同心

四字成语故事-同仇敌忾成语故事 第6篇

春秋时期,军队中流传着一首表现士兵们共同抗敌、保卫祖国英勇气概的歌谣《无衣》。这首歌谣第一节的大意是:“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要兴兵作战了,快修好刀枪长矛,和我一起对付敌人。”另外还有这样一则典故:公元前623年,宁俞受卫国国君之命出使鲁国。鲁国国君设下宴席来招待他。在席间,鲁文王命人演奏《湛露》和《彤弓》,这是周天子奖赏诸侯时用的宴乐。宁俞听后,没有对鲁文王说任何答谢的话。文王便命人私下询问宁俞,宁俞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己愤,所以都愿为天子立下战功。天子为了赏赐诸侯,便在宴席中命人演奏《湛露》。但现在我们卫国使者来鲁国,鲁文王也命乐工演奏这首乐曲。此时,我只好沉默不语了。”“同仇”和“敌忾”分别来自上面的两则典故。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相同,合在一起组成了成语“同仇敌忾”。

众志成城成语故事

周朝时,周景王即位后,为了从百姓身上多刮些油水,就废除了市面流通的小钱,想重新铸造一种大钱。大夫单穆劝谏说:“损失了老百姓的利益,国家就没办法治理了。”周景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两年后,周景王又下令收集全国最好的铜,让工匠给自己造两口大钟,供他享乐。单穆又劝阻说:“大王两年前把小钱改成大钱已经使老百姓受了很大损失,现在又要劳民伤财,这大钟造好后配上乐也不会有和谐的声音。”周景王仍然不听。一年后大钟造好了,敲钟的人为了讨好周景王,说钟的声音十分和谐。乐官伶州鸠却说:“这还不能算是和谐。大王铸钟,如果百姓都为此欢呼,那才称得上和谐。可是您为了造钟,弄得民穷财尽,百姓怨声载道,所以实在看不出这钟好在什么地方。 俗话说:众志成城,大众一心的话什么事都能办成,即使是金子也能被大家所熔化。”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上一篇:看2022《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下一篇:学习法律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