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教师范文

2024-05-10

乡村女教师范文(精选14篇)

乡村女教师 第1篇

《最美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最近几日,我认真观看了《最美乡村女教师》教育视频。简陋的校舍,淳朴的语言,崇高的师德深深震撼了我们的的心灵。邹桂芬、蒋国珍、黄业珍、葛丽华、隆付忠......这些名字如此普通,他们的生活如此平淡,也许平时他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清贫老师,但当我们认真聆听他们的故事的时候,这一个个平淡的名字却给我们带来不同寻常的感动,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谁能做到坚守在鄂西北大山深处33年?谁能做到用脊背做桥背送学生过河10万余人次,在水中行程2万多公里?她做到了。她就是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邹桂芬。为了让偏远的教学点的孩子能上好学,在湖北省郧县南化塘镇罗堰村这个贫瘠的山沟里一守就是33年。她将真情和挚爱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片深山里的孩子。因为从村里到学校必经一条60米宽的河,为了孩子们的安全,邹老师34年来几乎每天都要背着学生们过河。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在邹老师的教学日志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河水没退,还淹着桥,学生过河还要老师背,好冷呀,腿都麻了,学生还没有背完,坚持背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终于把这12个学生都背过去了„„”34年如一日,邹老师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把学生背过河的!34年,她背了两代人,自己却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这样无私的付出,这样清贫的坚守,对于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教师可以做到呢?邹老师说,她所做的的一切都是良心活,都是小事,但在我眼里,她的事迹却像是一把利剑刺向我们过于自私而麻木的神经。跟邹老师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真是太好了,太幸福了,可我们却还老是在怨天尤人,心里总是觉得不平衡„„

令人难忘的还有隆付忠老师,他是湖南省保靖县夯沙乡吕洞教学点教师。28年里,他把自己一生的情爱给了吕洞山的教育,28年里,蜿蜒的山路磨烂了他50多双胶鞋,累计行程达到56000公里。他教过2000多名学生中,有2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结束了苗寨没有大学生的历史。这一行行数字是令人震撼的,但数字里包含的是不仅仅是责任,更是博大无私的爱,隆付忠老师以青春的汗水铸就了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像他俩这样的乡村老师还有很多。他们本可以过自己的小生活,但为了乡村的孩子,坚守教育岗位,用脸上渐深的皱纹,慢慢驼起的后背,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这些为孩子们的希望而坚守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他们无论条件多么艰难,无论环境多么困苦,他们从不埋怨,从不放弃,一直勤勉工作,默默奉献。他们虽然出身平凡,但不愧是当今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最美的乡村教师美在坚守,这份坚守的真爱,铸就了人生的美丽!我们将从“最美的乡村教师”身上汲取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做孩子们希望的坚守者和播种者。

乡村女教师 第2篇

——漫长路上的太阳

我叫郑艳锋,女,1977年10月出生,汉族,本科学历,现为宝丰县大营镇第一小学教师。自1997年9月从教以来,我一直爱岗敬业,勤奋踏实,思想上进,努力钻研,经常创新,不断超越,从教十六年来,抱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中小学教育天地里一直默默地耕耘,无私奉献,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努力学习,提高素质 学习上,我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在工作之余,认真参加自学考试、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习培训,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想,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此,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电,于2002年6月取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学历。2004年7月取得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学历。在工作中,我逼迫自己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改。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实绩日益突出。

三、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的学生,思维活、眼界阔,刻板的说教他们是听不进去的。

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曾经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我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我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身教重于言教”从我做起,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我总能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教师要像商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大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丰,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我们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我们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以及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服务心态的具体表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

四、关爱学生,真诚奉献

在教育过程中,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她凭着做人的良心,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用真心真情赢得学生的爱戴。如学生李鹏飞,母亲瘫痪在床,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只靠父亲一人在山上起石头挣钱。在学习、生活上他面临很大的困难。于是我多次和同学们促膝恳谈,调动班级力量理解和关爱他,用爱心点亮了他的心灯,使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后来,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我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对于 因家庭特殊情况导致自卑、厌学的学生,我总能够用爱去温暖他们,生活上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拼命挖掘他们的长处,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我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时时还有毕业后的学生前来探望我。这些年来,我指导的学生在朗诵、写作等竞赛中有几十人次获奖,我个人也连续多次被评为校、乡、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与师德标兵。

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我除负责语文、品德教学外,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学生时,我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于后进生,坚持倾注更多的爱。有一名男生,学习很差,经常打架闹事,家长经常打骂他。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我就多次找他谈心,为他补习功课,并多次通过家访做家长的工作,这个学生终于变了,不仅逐渐改掉了坏习气,还经常做好事,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还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父母离异给他心灵造成创伤,性格变得孤僻,并拒绝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对此,我从不灰心,而是付出极大的耐心,平时认真观察这名学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一次交谈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还经常打电话劝导他、鼓励他。使他受到强烈震动。他愧疚地说:“老师,从今以后,你就看我的行动吧。”从那以后,他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了系统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主题教育,做到了寓教于乐,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班队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 “学雷锋”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在学生中开展了 “雏鹰”活动,班队活动思想性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赞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既提高了我的政治素养,又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幸福。这幸福源自于辛勤工作后的收获,来自于真情付出后的喜悦,得益于面对困难时笑对前方的勇气和决心。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总是让人难以忘怀,难以割舍。

掬颗红心育桃李,欲栽大树撑蓝天。我爱校、爱生、爱事业的实际行动,在不断提高教学专业能力及专业品质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这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我的起点。展望未来,我会更加努力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力争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材料

最美乡村女教师

——漫长路上的太阳

单 位:大营镇一小 姓 名:郑

老教师新教师名教师 第3篇

一、老教师的“慢三步”

部分老教师上课总是滴水不漏, 板书套究。课堂教学以教代学, 不能让学生放手一搏。公开课更是谨小慎微, 唯恐出“纰漏”。故课堂内容少, 信息量不足, 教学传递缓慢, 结构松散, 练一遍再练, 读了还读。课堂教学无兴奋点可言,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此外课堂教学过于程序化, 一副老面孔, 一曲老腔调, 天天如此, 节节如此, 使学生久而生厌。如此一来, 教师处理学习内容无新、无话, 煞费苦心地每事必问, 每问必答, 每学必究。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求知欲望不能满足。老师的课在学生的耳朵里俨然是一首“催眠曲”, 老师当然就是“催眠先生”。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教学效率也还是很低下的。一位老师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性质时只是反复读性质, 反复让学生板演, 岂有新、活可言?

俗话说得好:“网无眼不可得鱼!”出点小纰漏是不会影响大局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放手一搏, 才能领略“海上风光”。

二、新教师的“迪斯科”

部分新教师上课与之相反, 节奏过快, 表现为过高估计学生, 信息量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 看看时间不多就来一个“闪电式”, 教学结构呈“跳跃式”, 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一节课下来学生总是疲惫不堪。要知道吃了夹生饭, 消化是不良的。看到老师就向看到“催眠鬼”。久而久之厌学的情绪油然而生。教师只能加班加点, 从而扼杀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在此提供药方两例仅供参考:

1.明确目标, 循序渐渐。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堂上教者应施以调控, 给学生主体地位, 给其思考的空间, 根据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进展确定下一步教学方案。任意放羊、随意跑马, 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再也没有比这种方法更有害的了。”

2.由主及次、先放后收。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矛盾, 但在某一阶段、某一时间只有一种是主要的, 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各个击破。

学习和训练的内容多, 如果把这些系统看做并列关系, 先主后次, 无先无后之别, 平均用力就会事倍功半。如教学“同分子, 同分母的大小”一课, 教材给出了三道例题, 前两道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第三道例题既有同分子又有同分母的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是本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应让学生先学再教, 探索解题规律, 这样就自然水到渠成。

三、名教师的“热乎乎”

大凡名教师上课, 课堂总是充满生机, 高潮迭起。名师共同之处就是“撬”、“放”、“让”。撬就是撬开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自己说是什么、为什么。著名特级教师李丽有一次遇“尴尬”, 由于活动人数多, 场面大, 学生紧张, 学生一言不发。课前李老师通过套近乎, 拉家常, 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放”就是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质疑:一位教师讲完分数与除法关系后, 让学生再次在直线上表示1/2、1/3、1/6、2/3。

师:除了前面学过的方法除外,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短暂的沉默后) 我可以统一分数单位再表示!

师:怎么统一?

生:1/2就是1÷2,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1÷2=3÷6=3/6。

师: (肯定地点了点头)

其他学生以掌声鼓励, 这就是相机诱导, 独具匠心的提问和鼓励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跨越障碍, 把亮点留给了学生。

乡村女教师 第4篇

记得,您第一次走进教室时,脸涨得通红通红,心里一定很乱很慌。我在座位上暗暗给您鼓劲,老师!别紧张。过后,您很惭愧地对我们说,那节课真不知讲了些什么内容。

上学的路很长很长,您总是接我们到校,送我们回家。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您把我驮在背上。是啊!在我们启蒙的路上,处处都有您的脚印,处处都有您的呵护,处处都能闻到您的芳香。

我亲爱的老师姐姐,您犹如鲜花般的青春就开在这山村小学。您说您不寂寞,与孩子们相伴,生活既充实又快乐。您说您不后悔,学校就是您的家,这里正是放飞自己理想的地方。

人到中年,您肩上的擔子越来越重。一头是繁琐的家务,儿女的事儿需要照护;一头是学校紧张的课程,四五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齐向您张望。但是,您说,作为教师,没有理由顾家不顾校,您的感情更多地倾注在我们的身上。

一只小船破浪前行,穿港湾,过湖汊,您生命的双桨就划动在这辽阔的水域上。从过去的流动教室到现在的希望小学,为了让湖区的孩子能够好好读书,您究竟付出了多少?斑驳的船帮见证着您额头的皱纹;水光潋滟,倒映着您在风风雨雨中来去匆匆的身影。

是啊!那天,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前排。我听到您讲课的声音有点嘶哑,我看到您拿着粉笔的右手一阵阵颤抖,我还以为您晚上没有睡好。当您突然倒在讲台上时,全班同学顿时乱作一团,哭成一片……老师啊!您病成这样,为什么还坚持为我们上课?

青丝染成白发,那是岁月无情的馈赠,还是您长年的操劳所致?老师!您真的已经老了啊!在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之后,在看到他们从一个懵懂小孩长成满怀理想的青春少年之后。

可是,您还是戴着那副绑着双腿的老花镜,就着暗淡的灯光批改一摞摞作业本。您能从那一笔一画的字体中准确地辨认出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夜色朦胧,从秋到冬,从春到夏,我看见您伏在案头与学生长谈,我看见您站在讲台上与学生对话。您身体的姿势似乎永远都是这样,您心中放不下的始终是这一份牵挂。

夜色深沉,孩子们已经入睡。您打着手电筒走进寝室,轻手轻脚,生怕惊醒了他们的美梦。看见调皮的学生双手正在外面乱划,您赶紧把它塞进被窝,那不安分的双脚又蹬开了被子,您又立即去把它重新掖好。您最爱看孩子们熟睡的样子,甜甜的眉梢,浅浅的笑靥,像一幅满是童趣的画贴在您的心坎上。

乡村女教师事迹材料 第5篇

第xxxx个教师节——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第xxxx个教师节的xxxx年,我因毕业分配,被安排到边远山区一个村小工作。初为人师,面对环境差,生活苦,工作累„„执拗又多愁善感的我曾经牢骚满腹、消极悲观乃至沮丧颓废过。可面对一双双真诚的、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睛,我的心态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也是从穷乡僻壤的山沟里走出来,我也能够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要教你们识字、算术,我要告诉你们白天为什么变成黑夜,风往哪里吹,河往哪里流,我要教给你们——思想!”于是,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普通的教师开场白,伴随我度过了村小xxxx年的光阴。村小xxxx年,我平平淡淡地度过;上课声情并茂,其乐融融;课后批改作业,指导习作,师生同乐;偷闲时与同事尽情聊天,无所不谈,忘记疲劳;午餐与同事一起动手制作,吃得实在而滋味;午休时间翻书数页,感受书中xxxx彩缤纷的世界。村小xxxx年,我在自己可以开花的年华,做着孩子们的泥土,滋养着更多花开,铸就着孩子们全新的思想。我在平凡中放歌,沉下了心,耐住了寂寞,坚守住了清贫,用自己的朴实无华实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回顾走过的每一个踏实的脚印,让我倍感自豪的是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的肯定和鼓励;而让我由衷的体会到幸福一词含义的,则是在这路上我牵过的一只只稚嫩的小手,一张张向我扬起的花朵般的笑脸。在杏坛中求索,体味幸福人生,让我更加珍惜教师这一平凡而神圣的职业。

第xxxx个教师节——在平静中怒放生命

第xxxx个教师节的xxxx年,我因照顾家庭,申请调到离城区更遥远贫困的四面山工作。艰苦的环境,简陋的条件,清苦的生活,这是山区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我坚信,心圆满,生活就会圆满,生活可以在平静淡然心态的经营下幸福美满。因此,我毫无功利地在节假日,或山间、或树林,或溪边、或地里,掬一捧清泉,捧一卷好书,吮吸着墨香,品味着文字,享受着思想,抛开曾经遭遇或正在遭遇着的诸如待遇、职称、职位、考绩等带来的忧郁与烦恼、浮躁与尘嚣;沉醉于白天工作,夜晚反思,周末读书这样的生活轨迹,虽清苦,但不痛苦;虽平淡,但不平庸;虽简约,但不简单。自强不息,厚得载物,努力让人生充满意义。二xxxxxxxx年来,我在平静中耕耘,在平静中用激情让生命怒放,为学生的学习忙碌、为学生的生活劳碌;我把视线放低,不是俯首,不是仰视,而是同步——和他们一起关注脚下的土壤,一起感受步点的共鸣,一起体味空气中的热度。我不求自己的生命壮丽,却执着的用画笔粉饰着每一个学生,用润物无声的爱,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拓荒,助推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满怀激情而又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永远憧憬明天,永远激情常在。第xxxxxxxx个教师节——在平常中坚守责任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第6篇

影片一开头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副感人的画面:温馨的舞会上,单纯、可爱、善良、漂亮的瓦尔瓦拉认识了狄诺夫,瓦尔瓦拉告诉狄诺夫,她要去当一名乡村女教师,当狄诺夫问她为什么要到西伯利亚去的时候,她回答:“那里缺少教育,可没有人愿意到那里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真心诚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们成为好人。”狄诺夫说:“你的信念正合我的心意,但愿乌拉尔的风暴别把它连根拔掉,别吹断它,别冻坏它。”就是这么一段朴实的语言和对话,深深地使我们感到震撼。正是因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瓦尔瓦拉才能勇敢的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自己的一生真心诚意地奉献给了这个小小的乡村。

开学的第一天,瓦尔瓦拉在教室里等待孩子们的到来,结果一个人都没有,但她仍然坚持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开始她的开场白。视频2这时她发现有几个孩子在门外听着她的讲话,这是最开始的学生,后来学生就渐渐多了起来。是的,坚定的信念成了她的精神支撑点,使她义无反顾的、真心诚意的去教孩子们识字,让孩子们知道白天为什么会变黑、海那边住着什么人、还要教孩子们懂得思想......

她就像一个母亲,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爱去感化孩子,用爱去鼓励孩子们。当她的学生去进行中学面试的时候,她像一个母亲那样焦虑的等待;当她的学生因为贫穷而被中学拒绝录取的时候,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即使是这样伤心,她又不忘鼓励孩子们要对未来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会念到书的。好日子总会来的。”

我感动和敬佩瓦尔瓦拉老师对学生所付出的爱心。她心甘情愿从大城市到偏远的小山村教书,她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以及爱人的逝去,但她始终不曾放弃对教育的忠诚和执着。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是啊,我小时候的音乐欣赏课就是这样上的,老师一遍又一遍让我们听,听,听,可是我们什么都听不出来。然后就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我们就抄在音乐书上啊。学唱歌是这样的,老师前面教一句,学生后面跟着唱一句。这样的方式,枯燥又乏味,没有一点点新意,有时候这节课,刚学会了,下节课或许就已经忘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为学生提供空间。就像电影中的瓦尔瓦拉一样,她义无反顾的、真心诚意的去教孩子们识字,让孩子们知道白天为什么会变黑、海的那边住着什么人、教孩子们懂得思想......她教给孩子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抱着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爱,去填补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所缺乏的。

我们的教育也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人才,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量去避免那些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性训练,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在学习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第7篇

影片刚开头就来了个越轴,而且挺明显,感觉也不是什么艺术表现方式。影片中对人物特写大量运用局部光,突出人物性格,强调人物内心情感,手法感觉挺好,就是用多了有点泛滥,印象最深的还是“面临被杀”那场戏,感觉完全可以不用内心独白,直接用眼神就可以表现出从惶恐到勇敢面对的心理变化。

地球仪作为敲开孩子知识的大门,作为“共产国际”的象征,也多次出现,属于“暗示道具”吧,只是把他放在转场上,少了一些蒙太奇意境。

乡村女教师 第8篇

百泉村是-一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行政村,全村有十几个自然村,梅香所在的石门便是其中一个。由于离百泉小学较远,石门便有了一个教学点,而梅香就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老师。

2007年,年仅22岁的她,却已经在那座大山里坚守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整整6个年头。梅香作为村里唯一的老师, 支撑着大山的教育。

最初,学校就是三间破旧的石头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石头连接处的水泥多处脱落,窗户没有玻璃,屋顶部分瓦片破碎。“外面下大雨, 里面就会下小雨。”梅香说。原来的教室塌了,梅香家就变成了教室,而一块木板钉的黑板和两张小板凳就是梅香全部的教具。

随着太行山进行旅游开发,村里人慢慢迁出了大山,而她一直执著地坚守着。教师节那天,梅香碰到了拿着- -束带着露水的野菊花的王金丽。“她把花给我,祝我教师节快乐。”梅香回忆,“那孩子为 了找这束野菊花,裤子都湿透了,鞋上沾满了泥巴,早,上6时就起床上山了。她说要摘最大、最好看的花给我。”这束野菊花深深打动了梅香,她暗下决心,只要有一名学生,也得坚持下去。

梅香结婚后,依然住娘家继续教书。“ 你舍得让你的学生翻山越岭去上课吗?”这是梅香坚持的理由。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大山,学生数目由原来的十一名变成两名。越来越少的学生让梅香心生愧疚,“孩子 越来越少了,我天天住在娘家,这样对云强 (指梅香老公张云强) 也不太公平。”“如果没人接替我的话,我会继续教下去。

乡村女教师之歌 第9篇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第10篇

影片虽没有华丽的背景,耀眼的服装,惊险的剧情,但却给人留下深深的反思:教师是什么?古往今来,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很多人对教师的比喻,但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不要再用其他职业来比喻教师,也不要给教师太多美丽的光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承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给我们以深远而重大影响的,除父母之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了!

瓦西里耶夫娜由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从一个只有几张破桌板凳、几个学生的老师到一所有着明亮的教室正规学校的校长,这需要的是什么?对,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正是有了这份执着,才有了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她用爱去感化孩子,用爱去鼓励孩子们。当她的学生去进行中学面试的时候,她像一个母亲那样焦虑的等待;当她的学生因为贫穷而被中学拒绝录取的时候,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即使是这样的伤心,她又不忘记鼓励孩子们要对未来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会念到书的。好日子总会来的。”

她用她的爱,用她的勇敢和智慧教育这这里的每一个人,她不允许一个学生失学,不允许每一个学生无知。就如她的这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课开场白一样:“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学生了。我要教你们识字、算术,我要告诉你们白天为什么变成黑夜,谁住在大海的那一边,风往哪里吹,河往哪里流。我要教给你们——思想!”她的话吸引了向往真理、向往知识的孩子们。这就是教师平凡中的不平凡。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第11篇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在本年度的师德建设月活动中,学校教务部组织我们观看了影片《乡村女教师》。这是一部苏联影片,拍摄于1947年,虽然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依然是有关教师影片中经典的经典。影片讲述的是十月革命前夕,女中学生瓦尔瓦拉志愿离开大城市到农村任小学教师。虽然在这过程中,她遇到过了很多困难,但通过她的努力,学校越办越好,部分学生也有所成就,经历了数次战争的考验,学校逐渐壮大,瓦尔瓦拉也沉浸于桃李满门的幸福之中。

这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瓦尔瓦拉的爱心与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西伯利亚一个小山村的学校,奉献给了那里的孩子,她这一辈子只做了教育一件事。她对学生所付出的爱心是令人敬佩的。在瓦尔瓦拉刚到那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男人在打女人,那个男人力气大,没有人上前劝阻,只有瓦尔瓦拉敢上前阻止。这表现出在这样一个未经开化的地方,很多人的行为是野蛮的,他们的经济落后,生活方式落后,思想更是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有要让孩子上学学知识的想法,很多孩子要做工来支撑家里的生活。开学的第一天,瓦尔瓦拉在教室里等待孩子们的到来,结果一个人都没有,但她仍然坚持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开始她的开场白。这时她发现有几个孩子在门外听着她的讲话,这时她最开始的学生,后来学生就渐渐多了起来。我记得每次她都会对新学生说:“从今天开始,你们不一样了,你们是学生了”,她还说她教授的不仅是知识,更要交给他们思想。有学生家里房子倒了,她捐出了自己的工资,又帮着想办法筹钱。有个孩子的功课很出色,她陪着他一起去考中学,尽管学校没有收她的学生,但她依然鼓励着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一名教授。

我感动和敬佩瓦尔瓦拉老师对学生所付出的爱心。她心甘情愿从大城市到偏远的小山村教书,她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以及爱人的离去,但她始终不曾放弃对教育的忠诚和执着。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是只有在影片里,像瓦尔瓦拉这样去山村支教的老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有的甚至一生都留在了那里,他们的付出都是让人钦佩的。其实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需要具有爱心,2011年 师德建设月 心得体会

教师是学生心灵家园的营造者,教育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没有交流我们就很难把握那一颗颗璀璨而又与众不同的心灵,而爱是交流的基础。在影片《心灵捕手》中,尚恩教授就是一位充满了爱心的老师,他宽容地对待威尔这个问题少年,用他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威尔的内心,让这个异类天才重新找到了健康的自我和生活的目标。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他的成绩不好而给他贴上差生的标签,忽略了他其它的闪光处。也许只是一句鼓励的话却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对于想要成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要想瓦尔瓦拉老师学习,也许做不到她那样,但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爱每一个孩子,用爱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这才对得起“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

我是一名教学干事,虽然很少有接触学生的机会,但是我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给学生服务。所以虽然不能面对面的给学生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但对于每一项工作,都应该要带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工作的热诚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育工作者的称号。

机电教学部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第12篇

——观《乡村女教师》有感

《乡村女教师》里最令我记忆犹新的两句话,一句是瓦尔瓦拉上课的开场白:“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孩子了,是学生。我教你们念书、写字、算术。你们要成为识字的人。我要教你们思想。”一句是电影里的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是很有意义的。”在我的理解里,她所说的有意义是指瓦尔瓦拉用辛勤的一生播撒着种子,传授着知识,而被她教育已经有所成就的下一代们也将继续把她的知识、思想传承下去。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人生”这类的话语已经耳熟能详被人口口相传,正如《乡村女教师》里瓦尔瓦拉的学生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为国家做出了不少贡献,这便是“知识改变世界”的有力铁证。

还比如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陈章良先生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节目采访时就强调:进入大学读书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以后所有的成功都源于此。陈章良出生在福建沿海一个偏僻的渔村里,9岁才上小学,但26岁时他成了中国国家“863”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专家,35岁担任北大副校长,现在已经是中国科学家协会最年轻的常委。还有拿破仑、毛泽东一类的伟人,正是有了广博的知识,才有施展才能的力量。这里就不做赘述。

那些伟人通过勤奋刻苦,汲取知识获得伟大成就的事例太多太多,我看过很受鼓舞,但是却没有深刻的感悟,而我这篇文章真正想说的,是我身边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切身体会。

一、考上哈佛的邻居哥哥

隔壁的石头哥哥,从小在我的印象里是个憨厚老实的人。他非常热爱读书,也十分爱惜书本,每次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千叮呤万嘱咐不要我弄脏书本。有一次不小心把书本封面折了个印子,他心疼了半天。

中考时,石头哥哥离家乡的省重点高中差一分,家里花了几万块让他上了省重点。然而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同济大学。他曾经和我说,家里出了几万让他上高中,他要以知识和成绩来回报父母。

大学他学的历史专业。我当时非常诧异他为什么选了这么一个冷门的不好就业的专业。他说,这是一个他感兴趣的专业,他能学到很多,他也相信以他努力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甚至能为世界做出一点改变。当时在我看来,他都是夸夸其谈,历史都是空泛的东西,也是过去的老东西,他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吗?

石头哥哥之后的突飞猛进让我膛目结舌。在大学前三年里,他专业成绩优异,并自学了7门外语,大三的时候,他翻译了一本由哈佛大学出版的讲美国历史的书籍。他是中国第一位翻译这本书的人,由于当时没有既精通美国历史又精通英语的人可以校对这本书,这本书压箱了两年,终于在他研一的时候出版。而他在四年的认真学习后,考上了北大研究生。

在他研究生期间,已有一所美国常青藤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去那所大学读博,帮他出所有的学费生活费每月还有几百美元的奖学金。然而他没有接受邀请。他说他渴望更专业的大学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博士。在去年,他向美国十几所著名大学提交了申请,所有大学都录取了他,最终他选择了世界名校哈佛。

这就是邻居家哥哥的故事,在我看来已经算是一个传奇了。今年他便要飞到大洋彼岸继续他的深造。我想,知识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为这个世界也做出了一些改变。比如他翻译的书籍加强了中美文化的沟通交流,比如他在一些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传播了思想,比如他深造完归国后对祖国的贡献,再比如他对我这个小妹妹深深地鼓舞。

他曾经对我说的一段话我仍然记忆犹新:“你的出身、智商都不是你能决定的,而你能决定的是你要吸取多少知识。要知道书本是这个世界上能带给你最多智慧的事物,好好珍惜你还能大量获取知识的头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二、教书育人的妈妈

在观看《乡村女教师》的时候,我无数次的想起了我的妈妈。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她教书育人整整24年。在这24年里,她真像瓦尔瓦拉一样,用全身心投入教学。

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在都市舞会里踌躇满志,在刚到西伯利亚时为破落的乡村现实唏嘘忧虑,在学生越来越多时激情万分投入教学,因为学生被中学拒之门外而愤怒,在婚礼上动情地歌唱,在战争来临后鼓励学生们,为远方战士祈祷,在得知恶势力要反扑时勇敢反抗,在苏维埃政权下的学校里做了校长后依然像第一次上课一样亲切,在面对满箱的学生来信时欣慰的笑了,在校友会中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而我的妈妈,中午牺牲吃饭的时间为孩子们讲题,晚上夜深了还一遍一遍修改着第二天的教案,寒冬里的课间陪着学生们跑操。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忘记接我回家,是目送着学生们一个个出校门时才想起自己的孩子没回家。在我牙痛万分的时候,她还留在办公室里和情绪低落的学生谈心。很多家长放心的把自己的孩子寄住在我们家里,而那些学生都亲切的喊她“王妈妈”。

我曾经问她,何必这么又苦又累,轻轻松松把课上好即可,一个初中老师能改变什么呢?她说,初中学好了就能上一个好高中,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说这不能直接导致什么,但是这是人生的一个机会一个转折点,推孩子们一把,说不定以后就能发展的更好呢?

这是妈妈的信念。她的学生从事着各个行业,没出伟人,但有所建树的也不少。每年过年时,她的学生们都会带着蛋糕,来看望妈妈。就像电影里校友会时瓦尔瓦拉欣慰的笑容,每年这个时候妈妈也会很开心。她说,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有所成就。老师是传播知识的桥梁,知识具有改变世界的魔法。

三、派出所所长叔叔

妈妈的高中同学余叔叔,他的故事令我感触很深。妈妈他们上高中时,八十年代,余叔叔家在农村,条件很差。叔叔回忆说,他高中老师告诉他,只有通过考学,才能走出农村走出贫困日子。他就拼命学,天天吃着咸菜,白米饭,为了走出农村,什么苦都能忍受。晚上别人都睡觉了,他还在教室挑灯夜战,最后考上了警官学校。现在是派出所所长。他很感激他的高中老师,每年过年都去看老师。他说,没有他老师,没有他现在的生活。

余叔叔只是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但破了不少案子抓了很多犯人。他维持了社会治安,保障了群众安全,得到大家的赞扬和肯定。他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世界做出了改变。

乡村女教师 第13篇

中国青年报消息,首届启功教师奖颁奖大会9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老少边穷岛地区的丨〇名优秀教师获得本届启功教师奖。 10名获奖教师是:实践蒙汉 双语教学 、奏响草原最美和声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小学教师斯日古楞;探索教学奥秘、在六盘水播撒智慧种子的贵州省盘县响水镇中学教师左相平;终其一生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的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乡文沧村德斯立小学教师张有国;用生命坚守教育、以羸弱身躯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尼麻隆小学教师汪昌祥;敲开黎寨苗乡人的心门、把 “读书有用”镌刻进乡亲心间的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独创教学技法 、让课堂充满无限乐趣与可能的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教师张祖安;在昆仑山下展开跨越语言、超越民族教育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一牧场中心小学教师达芳;用慈母般的爱给幼儿送去一片阳光的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中心幼儿园清凉分园教师秦翠英;以一叶扁舟接送学生、守候希望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小学刁望教学点教师石兰松以及在世界屋脊用一辆牛车驮出孩子们未来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完全小学教师琼色。启功教师奖以北京 师范大学 已故著名 教育家 、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命名 。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10名启功奖获奖教师 ,每名优秀教师奖励50万元人民币;并评选出10名启功教师奖提名奖教师,每名优秀教师奖励10万元人民币。该奖旨在表彰在我国县及县以下地区、基础教育一线从教30年以上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我的乡村女教师 第14篇

小学是名副其实的“小”学,在巴掌大的凤凰山的山坡上,像只蜗牛,还把头缩进壳里。小学叫做走马岭中心小学,据说,三国时的关公曾打马经过这里,走马岭因此得名。那时,断不会想这穷乡僻囊还会与一位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有一些关联是一种荣耀,只会天天抱怨:这学校怎么这么远,每天,要起个大早,走弯弯曲曲的田埂,爬逶迤曲折的山坡,然后才到达这里。

通往学校的路是有些野趣的。春季开学,田埂边便是一望无际的紫云英,红色的花海荡漾,有着一种无法说出的美。青草之中,刚刚冬眠了一冬的水蛇苏醒了,也会窜上田埂,碰上了,难免会尖叫一番,甚至也会失足掉到浅浅的水田中,湿了鞋袜。秋季的时候,叶草枯黄,这时调皮的我会掏出火柴来,放上一把野火,还带着水分的草“哧哧”地燃烧,小伙伴们则在一旁拍手叫好。偶尔,也会碰上一两只野兔子,卯足劲儿追上去,累得气喘吁吁,但是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飞一般地从眼前逃脱,窜入洞中或者灌木丛中。

只是我当时不喜欢学习,或者说不知道学习是为什么?只知道玩。我最喜欢的是上体育课,老师基本上是放羊式的管理,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站在教室门外吹响口哨,我们疯了似地跑到操场,毋须站好,等待老师叮嘱一番,便四散开来,去找自己的乐子。春季里的水田是必须去的,田里有很多的窟窿,那是泥鳅和黄鳝藏身的地方,花一点气力,一节体育课,可能会挖上半碗的荤食,上了学,还能让家人打一下牙祭。要么去爬边上的凤凰山,山上野食子不少,鲜嫩的笋,刚长出的月季花的嫩茎,都能成为一群嘴馋的娃娃的零食。语文数学课,就难免死气沉沉,不是抄,就是读,没有几个人喜欢的,但是面对长长的柳条做成的教鞭,我们也不得不正襟危坐。

五年级开学第一天,我们乱哄哄地坐在教室,猜测着今年谁上我们的语文课,她走到了我们的教室。花格子缀着小花的确良衬衣,黑色的土布裤子,平底的白色凉鞋,干净、干练、漂亮,完全没有乡村的土气。一下子,乱哄哄的教室安静了下来,几十个小脑袋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她。她不像别的老师,满脸的严肃,背着手,踱着方步,一副老学究的模样,而是嘴唇微微地翘起,扑闪着那双带着智慧的狡黠的丹凤眼,面带微笑,亲切自然。一群乡村的孩子,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教师,也没有见过这么温和的人。

她上语文课,和别的老师不同。 上世纪80年代,乡村的语文教师授课多用方言,而她,却讲一口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刚开始,我们不大习惯,甚至同校的老师还会嘲笑,说她“开洋荤”、“忘了本”,她不顾不管,顶住风言风语,坚持用普通话为我们上课。以前的语文教学是八股式样的上法,先读文章,然后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然后一句一句串讲,然后记一大堆笔记,她却不要求我们做笔记,上课时还让“放羊式”的让我们自学、讨论。这,也是当时乡村小学教师不敢想象的。她上课亲切、温和,不责骂学生,更不会打学生,教鞭是会备一只,但是,这教鞭多用来指点黑板,偶尔,也会指向我们这群调皮仔,但终究像初中学课本中作家魏巍笔下的蔡芸芝先生一样,即使教鞭高高扬起,也会从你的身边轻轻落下。

记得五年级下学期,江汉平原刚好下了初冬的第一场雪。那天,我们开了新课,是峻青的那篇文章——《第一场雪》,窗外,雪簌簌地下着,不一会,就把整个操场铺成了白色,连教室窗外的雪松上,也推积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她在教室里上着课,而我们却不安分地看着窗外,甚至,坐在窗口的几个同学,干脆将手伸出了破了无数个洞的窗口,用双手接起雪花来。她看见了,没有生气,干脆把课停了下来,眨巴着那双丹凤眼对我们说:“你看,这也是江汉平原上的第一场雪。要不,我们拿着课本,到操场去上这节课吧!”当然,她得到的回应是一阵欢呼雀跃。

这是一堂特殊的语文课。雪花飘扬,迷蒙而美丽,山路蜿蜒,如银带弯曲盘旋,一群孩子,就站在初冬的第一场雪中,一边欣赏着雪景,一边听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解课文,而这课文,正好是《第一场雪》。成年后,虽然我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虽然我听过无数的试教课、示范课、公开课,虽然我也上过无数的语文课,但是没有哪一节课,让我感觉这么富有诗意,那样真实,那样触动人的心灵,甚至,在相隔小学的20多年里,我还能清晰地背诵峻青《第一场雪》的片段——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几十个孩子,在这样漫天飘扬的雪花中,走进了语文的世界。我们觉得语文再也不枯燥无味了,而是充满着快乐、乐趣。她像一位魔术师一样,变换花样为我们上课,有时,会在冬日的阳光下,让我们围坐在一起,吟诵古诗;有时,干脆让我们爬上学校前面的凤凰山,让我们在山林里看春花,听秋叶,寻蝉蜕,寻找写作素材;为了上好“记一次劳动”的习作课,她还带领我们为学校前面的路挑土,铺石。这样贴近实际、丰富有趣的课堂,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这一群乡村的孩子,他们怎么不会爱上学习呢。

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村子到学校三华里的路,并不远了,以前上学路上勾引我视线的野花野草,让我脚步放慢,从草丛窜出的水蛇、野兔,再也不会让我长时间逗留了。每天清晨起床,心中好像总是装着一件事,那就是赶快到我那巴掌大的“走马小学”,去见我的语文老师。

或许是爱屋及乌,我们渐渐地不怎么讨厌数学了,还爱上了读书。当时,电视里播放着金庸的武侠电视剧,我们喜欢得不得了,她花钱买来了金庸的全套小说,趁热打铁推荐给我们看。她买来了当时很流行但是乡村里根本没有的《儿童文学》杂志,让我们阅读。这一群农村的娃娃,在她的引导之下,回家之后,多数不会漫天地乱跑,而是沉浸在书香之中。而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记得那时,我看完了金庸的全套武侠小说,也迷上了看书。爸爸妈妈给的几毛零花钱,我不会像以前一样,把它花在买饼干和糖上,也不会花在买弹珠和贴纸上,而是骑着自行车,跑到十几里路外镇上的邮局,捧回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儿童文学》,细细品读,若品甘饴。现在想想,我能爱上文学,能坚持写点文章,都是受了她的启蒙和教诲。

上世纪80年代中,港台明星在内地流行。我们这一群少年懵懂的学生,自然也受到了影响。那时的小伙伴,不少人都有一本抄歌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抄着歌词,描边勾画,还贴着明星的照片贴纸。家境殷实的小伙伴,还买回了录音机、磁带,听学邓丽君、费翔、蔡琴、小虎队的歌曲。放学的路上,课间的走廊,总能听到学生们哼唱流行音乐。我们高兴唱流行歌曲,高兴抄流行歌歌词,可学校并不高兴。校长就在晨会上三番五次教育我们,不要整天哼唱“情呀爱”的,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甚至要求老师搜我们的书包,没收我们的抄歌曲的笔记本。

我们都以为她会听校长的话,会没收我们宝贝的抄歌本,会禁止我们唱那些充斥着“情爱”字眼的流行歌曲,因为她看上去是那么的柔弱,性格那么随和。可是,她没有。有一次晨会结束,她径直进了校长办公室,跟校长唇枪舌战。我们躲在窗外,听不到她到底讲了什么,只知道她出来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对着我们,嘴角带着笑。结果,学校没有禁止唱流行歌曲,甚至还允许她在上音乐课时,教唱一些流行歌曲。

她兼职我们的音乐老师。她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师范生,书法、绘画、音乐样样精通。在她来走马小学之前,学校的音乐课基本都是自习。她来了,我们才第一次听到手风琴里蹦出的音符,第一次看到沉睡在办公室里的风琴能流淌出美丽的旋律。在跟校长谈判之后,她公然地教我们流行歌曲,当然,歌词当中是没有情和爱的。那时流行的《黄土高坡》、《鲁冰花》、《我的中国心》等歌曲,都被她一一教过。现在想起,觉得她有中国式的智慧——既没有让校长难堪,下不了台,也保护了我们这些孩子,让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好和兴趣能持续下去。

小学毕业前夕,她还教了我们一首爱情歌曲,是邓丽君的那首《美酒加咖啡》。当她把歌词端庄秀丽地抄写在黑板时,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当时令我们脸红的两个字——“爱情”,我们有些匪夷所思。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教室里齐刷刷的几十双眼睛,缓缓地对我们说道:“是的,老师今天教你们唱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爱情并不羞耻,其实它很圣洁,有甜蜜,有辛酸,有付出,有美好。若干年后,希望你们能记住这首歌曲,幸福的时候,唱一唱,不高兴的时候,也可以唱一唱。”那一节音乐课,我们出奇地安静,也出奇地认真,一节课,就完整地记住了旋律,完全地记住了歌词。和她上《第一场雪》让我记住了文章一样,在时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能完整地唱出这首歌,完整地记住每一句歌词。

她为什么会在毕业之际教我们唱这首歌,我不得而知。或许,是年轻的她也经历过爱情,品尝过爱情的酸甜苦涩,这首歌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或许,这只是她一次心血来潮,一次狡黠的恶作剧;或许,她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正确地对待爱情。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美酒加咖啡》的旋律中,打开了一扇认识爱情的窗口,从此,我们不会觉得爱情是个龌蹉的字眼,而纯洁从此生根,美好从此发芽。这,或许是她带给我们的——乡村最原始,也是最淳朴的爱情教育课吧。

她教我们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年。我对她的了解也停留在那两年,当时她已经当了妈妈,两个儿子却是有着小小的残疾,一个高度近视,一个鸡胸。她上课的时候总是带着笑容,但是偶尔课后见到她,她却并不是那么地快活。她姓谭,名凤鸣,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毕业后,我到离走马小学不远的同心中学念初中,常常想去看她,却不知道找什么理由去看她,结果,当我告别羞涩和内向,找到理由去看她的时候,她却调到别的小学去教书了。像一滴掉进大海里的水,再也找不到了。

一别就是20多年,我时常惦记着她。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小学)

上一篇:损失同义词是什么意思下一篇:德育处个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