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能力总结

2024-09-20

大学生能力总结(精选8篇)

大学生能力总结 第1篇

我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条件优良、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职院”的发展目标和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增强学生“四个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一、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建设”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某种单一的实践能力,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种能力所构成的能力体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基地建设上提供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空间,在考试改革上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全面地、系统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每个专业都开设有综合性实践训练课,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多数专业都建立了具有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有运行良好、保障机制健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100%,全部由资格、条件、水平符合要求的指导老师上课。在教学中,注意教育引导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学习轻动手能力培养的错误观念,强化实践意识,重视实践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此外还通过改革课程考试的方式方法,加强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在实践学习中力求做到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掌握同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使自己的人才价值不断升值。

(二)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每年定期举办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内容包括网页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23个项目,广大学生的参与非常积极,影响广泛而深远。学生中目前有营销协会、策划协会、商务之家、计算机协会、英语爱好者协会等各类学生社团30个,表现非常活跃,经常性地组织学生社团成员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并积极地宣传、推介,扩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搞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余学习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包括“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青年志愿者活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以加深其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二、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建设”

所谓创造能力,是指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我院在增强大学生“创造能力建设”工作中,注意根据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同时,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我院在编制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时,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掘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提高其创造能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那些能够发掘创造才能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猎取新知识的科学方法,就必须精选教学内容,改变一些课程内容陈旧僵化、严重落后于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现象。我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加强专业建设为平台,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在保证基础理论知识适用、够用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消除课程之间各自封闭的状况,抛弃那些陈旧庞杂、重复的部分,增加当前生产技术应用领域的新成果,在教学计划中增开一些跨学科、跨专业门类的选修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界,开拓思路,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今后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矗

(三)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培养,特别是影响创造能力的培养。我院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下大力气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采用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导学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单向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培养提高其创造能力。

三、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建设”

就业能力,就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这是一种能满足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我院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从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学生差异性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一)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组成,就是其应具有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我院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首先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技术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采劝重素质+强能力+多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我院从一年级新生入校第一天开始,就注重抓好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就业教育贯穿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学院分专业给新生开设专业知识、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及行业发展的现状、前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和特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把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衔接好,避免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消除“等、靠、要”思想,调整心态,建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心理定位,坚持“先就业、再择业”,教育学生放弃找到工作就意味着一劳永逸的念头,树立找到工作仅是创新开始的职业意识,努力抓住机遇,积极就业。

(三)注重学生差异性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院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注意学生差异性能力的培养,如对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对那些有特殊专长的“偏科”学生进行特别辅导,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专精尖人才。

四、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建设”

我院在加强学生就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建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为其以后的.创业做好必要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矗

(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建设”,我们首先注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学院通过时事政治课堂教学主渠道,并利用多种宣传媒介,以及开展各种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深刻理解大学生创业是时代和现实的客观要求,教育学生不应该仅仅要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更应该成为新的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二)树立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创业信心的提高主要依靠创业精神的培养,我院主要通过课堂教育、宣传引导、举行以创业为主题的辩论赛和演讲比赛、邀请创业成功者开办讲座等形式,用成功者的创业经历,营造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深厚氛围,燃起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如我院去年特别邀请了广西著名烧烤大师、“阿里妈妈”烧烤食品品牌创始人蒋林生先生——“阿炳师傅”给学生开办创业讲座,在学生中引起较大反响,效果非常显著。

(三)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我院坚持将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除了加强其主要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还积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设计教育,培养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驾驭市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创业”,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大学生能力总结 第2篇

阅读是一种通过文本媒介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复杂过程,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当我参加这次孙老师工作室的在线研修后,思考了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呢特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学生由于阅读视野的局限,大量的课外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不能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书阅读,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改变那种以教科书、教参和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能适应考试,而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独立思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审视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自主互动,教师退居为引导者。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应和学生共同探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就开始了。

二、突出学生阅读能力的

培养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多种能力。S版课文时代感强,文质兼美,由于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朗读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描述性语言,通过播放音乐等手段来烘托、渲染气氛,促使学生入情入境。默读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教师要经常提示学生运用扫读、跳读、重点处反复读等方法,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语言大多是先记忆再逐步理解的,或者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一点意思后,随着知识的增长与阅历的丰富,到达一定的程度后,自然产生一种“顿悟”。小学

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精讲巧练,挤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背诵。

由于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字新词,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课内阅读中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是有限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积累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听说读写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知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学生的知识积累决定了其语文素养的优劣与语文能力的高低,故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积累。包括文字、词汇、名言佳句的积累,精美诗文的积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圈画、摘录、背诵等方式记录精美的句子、词语、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并将其融化为自己永久的`储备。

2。 语文常识、写作知识的积累。包括语言文字、词汇常识的积累以及修辞、文体常识的积累。

3。 生活知识的积累。生活是语文内涵和外延的总和,语文阅读一定要引导学生去体味生活,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之中去,体验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从而感受到世界的博大与精彩,并养成随时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人、事、物、景的特征记录下来的习惯。

一句话,“走进文本需失我,走出文本需要我”。那么怎样才是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呢走进文本就是读者与作者同行,悲其所悲,乐其所乐,感其所感,悟其所悟;走出文本则需要读者与作者分离,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或赞同,或批评,或延伸,或补充。

四、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阅读竞赛

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每周的阅读自习课或午休时间,可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星,

每背诵十首古诗加一颗星等。学期末,给星星最多的学生以奖励。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班级蔚然成风。 这次的研修也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阅读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为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是义不容辞的,这也将是我今后教学中的重点,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我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阅读、喜欢阅读。

大学生能力总结 第3篇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应是一位善于归纳总结的人。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谈及领军人物时说过, 一看“德”方面的素质, 二看基本能力, 在基本能力方面, 他最看重归纳总结能力, 他认为这种人善于研究, 系统设计能力强, 能开创大局, 往往有大用。有些学生学习刻苦, 成绩却不理想, 有些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 无论怎样努力, 成绩都难以取得一个新的飞跃,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不善于归纳总结有关。

数学知识量大, 知识点多,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意义重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本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特作如下总结:

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既有利于理解又便于记忆。若将我们所学的全部知识比作一片森林, 那么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就是森林中的一棵树;每门课程研究的对象, 就是那棵树的主干;课程中的每一章就是这棵树主干上的一个主枝;每章中的每一节就是主枝上的分枝;每节中的各个要点就是分枝上的小枝;每个要点的内容就是这小枝上的树叶。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一主干上的主枝和各个分枝, 再联系小枝上的树叶, 则这门功课的整体轮廓和内容细节就完全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出最精当的部分,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如在学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切线长定理之后, 通过等积式把它们串在一起, 说明了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这不但复习了旧知识, 又弄清了定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有助于学生深化、简化、系统化所学知识, 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常有学生问:为什么我做了大量的题, 解题能力却没什么长进, 成绩也没什么提高?究其原因, 大多是解题后没有及时归纳总结, 如解这道题时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对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需要查漏补缺?解题完成后, 重新思考解题过程和结论十分必要, 如推理过程是否严密, 有无漏洞, 计算有无错误, 结果可信吗?做这道题使用了哪些解法?是否还有更好的解法?及时归纳总结必定能大幅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1. 教师自己要善于归纳总结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身教最为贵, 知行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最深、体会最多的就是:说一千道一万, 左吩咐右叮嘱, 不如自己以身示范更直接。

余世维先生是华人最权威、最资深、最受欢迎的实战型培训专家之一, 先生通古晓今, 博学多才, 被誉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先生的讲座内容丰富, 条理清楚, 分析透彻, 无人不愿听, 这与他具有强大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关。他对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了如指掌, 无论是对人物还是事迹, 都能就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正因如此, 他的讲座方法实用, 操作性强, 效果极佳。我从中深深体会到了一个善于归纳总结的教师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极大的示范作用。

2.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成功的教育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

第一, 在平时上课时, 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课前要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有必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 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知与旧知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 复习巩固旧知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新知。在这个过程中适合由学生唱主角, 让学生多说。

课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题型, 总结解题规律。数学题是做不完的, 但常见的题型是有限的。教师每讲完一个例题和变式后, 要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难点、易错点是什么?考查的数学方法有哪些?用了哪些解题技巧?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如果有多种解题方法, 那么最简单的是哪种方法?与这题类似的题目还有哪些?几个问题讲完后, 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数学学习中, 做题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只要我们善于归纳常见题型, 通晓各自特点, 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 自然就可以脱离题海, 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要引导学生采用树结构或提纲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哪些是彻底弄懂的?哪些还有疑问?哪些问题最大?下一步如何解决?等。这样, 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常见题型 (包括题型特点及解决办法) 、易错点都一目了然, 抓住了学习要害, 对整个学习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上复习课时, 要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构建知识网。对我们学过的知识, 如果没有进行系统地整理, 往往会觉得零散、繁杂。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整体, 它的每个章节都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引导我们观察和认识这门学科的某个局部, 并探索和阐述其中的内容和规律, 我们正是通过逐个研究每一个局部, 从而达到研究整体的目的。

复习时, 一方面我们要正确把握每个章节的实质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与其他章节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构建一个条目清楚的知识网, 这样我们既能把握整体轮廓, 又能把握局部细节。从教学实践来看, 一个学生在学完一章或几章后, 把课本上的、老师补充的和自己在学习资料中接触到的相关知识, 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分类,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后, 感到收获不少, 许多过去模糊的东西现在更加清晰, 知识盲点也很难出现, 尤其中等生更是感到收效明显。

第三, 在考后或作业批改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透过成绩的表象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学习问题。平时考试或作业都具有诊断性, 目的不在于分数, 而在于考查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因此, 考后或作业后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要。

学生拿到批改过的考卷或作业后, 需要做一个整体情况的总结。首先, 对于答错的、答起来不流畅的、思维有障碍的以及“蒙”的题等“重灾区”, 要找到出错的根源。其次, 要专注研究会做却丢了分的题, 搞清楚不该丢的分是在哪儿丢的, 是概念不清楚、知识点掌握不牢, 还是答题思路不清, 通过剖析与总结, 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规划。

追根溯源, 探寻盲点。对待错题的态度是减少错题的关键。错误是宝, 因为通过错误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学生不能因为错题少或错误的原因简单而忽视它。一个错误实际就是一个盲点, 在同一问题上重复出错, 在学生中是常见的现象, 这就要求学生能重视对知识盲点的归纳、总结。

及时研究错题, 建立错题本。在学习过程中, 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 这样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使学习重点更突出、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更高。在错题本使用过程中, 有的学生不仅仅整理做错的题, 还把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等一并整理出来, 也是极有价值的做法。另外, 在归纳总结错题时, 如果可以用索引的方式标记, 则更便于查找。对于错题本, 我们要经常阅读, 与错题经常“见面”, 要与同学交换错题本, 互相借鉴和启发。

三结束语

归纳总结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悟”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相当重要。在这个培养过程中, 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除了深入教材、备好课外, 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总结水平, 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由局部到整体, 逐步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时若能养成随时随地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则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摘要: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应是一位善于归纳总结的人, 不善于归纳总结是制约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本人对培养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希望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取得进步。

提高学生语文的总结能力 第4篇

一、抽象概括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比如《风景谈》一文,主题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通过六幅风景表现出来。如何通过阅读抓住其主旨呢?如果仅凭借语言文字逐一讲解分析,最后点明主旨,学生固然也能接受,但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未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图画教学,即选其中两三处风景制成图画,只是减去原文中人物活动部分,上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翻看原文,两相对照,找出自己描绘的风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韵味的原因,除语言不够准确精美外,主要是缺少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类的活动",因而缺少了那份鲜活的神韵。这时文章的主题已揭去朦胧的面纱,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之所以伟大,风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这一主题。

再如教材中的文言文,句法词法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出来。就拿名词活用做动词这一词类活用现象来说,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很多例子:"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察今》)、"客将至,不冠不袜"(《大铁椎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等等。我们仔細研究这些加点的名词所处的位置,会从具体句子的分析中找出它们活用的条件和规律,进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进行抽象概括,为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

二、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首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以文体组织单元,按难易排列顺序,划分系统而科学,每单元所选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结合单元知识进行概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有四篇散文《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难老泉》、《我的空中楼阁》,虽然这四篇文章在时间上、地域上跨度很大,在表达方面也各具特色,但它们都紧扣题眼写景状物,《雨中登泰山》围绕一个"雨"字大作文章,《长江三峡》写出了"三峡"各自不同的特点,《难老泉》突出"难老"二字,《我的空中楼阁》抓住"空中"的特色,于是我们归纳出这一单元散文的一个特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然后,对所学文章定期做整体的归纳概括,从单元括展到一册书再到全部课文,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比如,课本中的散文,纵贯古今、各具情态,分布在各册书之中,把它们集中起来仔细分析比较,则能找出很多共有的特征。仅就文章的结构技巧而言,无论作者如何与众不同、匠心独运,都要归于"形散而神聚"的原理,像《土地》由对土地的热爱、保卫和建设这一思想为纲,纵横驰骋,展开丰富的联想,古今中外,无所不及。这就概括了散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色--形散而神不散。再进一步进行同类归纳:记游的散文,一般以作者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咏物的散文,一般以咏赞并赋予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为线索,如《灯》、《荔枝蜜》;叙事的散文,往往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猎户》、《娘子关前》;写景抒情的散文,常常以某种情感为线索,如《荷塘月色》、《绿》。

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为阅读的进行做好了准备工作。

三、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能力的提高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观察。让学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时时加以总结。第二步是体会。观察生活并亲身体会才能丰富自己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把丰富的人生体会积累起来,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作品。第三步是挖掘。挖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刨根问底,这是一种极为值得提倡的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可以带来伟大的发明,同样也能探究出深刻的哲理,给人生以重要的启示。举个例子来说,暑假里到一位住在偏僻农村的同学家去玩,一到那儿,就被他家人和邻里的热情与真诚所感动,你在觉得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同时开始思索:他们的热诚与质朴是因为你从城里来所以仰慕你吗?也许是较城市这里贫穷而落后所以相互依赖保持着原始的品格吧?这些想法较狭隘;但当你和同学一起离开那里回去上学时,看着一张张亲切平和的笑脸,透过相拥送别的人群,你再深深地思索,你会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庞大的力量,它就是中国人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民族的精魂。

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总结 第5篇

为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要求,我校经研究决定以社团管理为支点,以主题活动和拓展训练为杠杆,强调主体参与,注重生命体验,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自主能力发展”培养活动。

开展多彩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组织主题德育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发展能力”提供平台;提倡“有序教育”,规范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行为;“拓展训练”挖掘学生“自我发展”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活动开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管理为主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管理的平等性,并且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教育的基础上的主动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总结报告 第6篇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设置已经3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全体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素质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教育思想必须根深蒂固。教师要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呢?那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树立起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思想,培养能主动适应国家需要的人才,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我们经过努力,总结如下经验:

1、重视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等重要,都要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活动要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既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 1 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我们常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我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学得没劲的时候,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学得困难、找不到头绪的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引领下自主探索完成的。实现着“教学相长”,实现着“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加强实践教学

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是他们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培养。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奠定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一门或几门相关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计算、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 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 第7篇

时间:2012-06-12 08:37:41 来源: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小教部

本学期,为了进一步落实 “抓好抓实小学生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训练”这一举措,加强对各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学科能力训练的督导和检查,教师进修学校于5月16日,继每个学期的能力检测后,再一次对全县27所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就数学学科来说,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前几个学期,我们重点抽测的是第一学段的口算,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发现第一学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不管是口算速度,还是准确率方面,都是比较令人满意,也达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每分钟1——2题的要求。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入了对高年级的计算抽测,发现学生的计算技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本次检测,我们重点对六年级进行了计算能力抽查。通过检测结果以及在平时下乡调研中与个别学校的领导、教师的交流,我们深有感触:

一、取得的成绩

1、从各校重视程度上看

本学期里,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从开学初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并能严格执行这项计划,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准备了训练的内容,学校也自行组织了相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就促进了计算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经常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计算训练,教师自己印制的计算的题单也非常多,有口算,也有笔算,教师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题单进行批改。总之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

2、从学生答题速度上看

本次计算检测,题单中共有35道脱式计算题,普通的脱式计算有18道,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脱式计算有17道题,答题时间是10分钟,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大致答完15——25道题(以正确率为准),只有极个别学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道以下。标准中对于第一学段乘除法笔算技能评价要求是每分钟1——2题,参照第一学段的乘除法笔算技能的评价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抽测的第二学段学生对于脱式计算的答题速度已基本上达到了标准中规定的,这都是我们的学校严格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坚持训练的结果。

3、从学生答题结果上看

本次检测,全县各所学校成绩普遍较好,除了个别学校外,各校成绩比较接近,差距非常小。具体结果统计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

1、忽视训练目的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参照标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经过训练,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平均每分钟能完成1——2道题左右(以正确率为准)。但从学生的答题结果上看,个别学校、个别学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忽视计算训练的目的,只重视学生的答题速度,却忽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只重视了部分学生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

2、忽视学生的习惯养成这次抽测,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说学生的字迹,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的字迹特别潦草,看起来令人十分不舒服,还有的学生在脱式计算时一步写出得数,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其次,个别学生尽管答得快,但正确率低。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日的训练中,只注重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忽视了对学生答题正确率的要求。

3、忽视训练形式

通过平时调研中与基层教师的交流,我们也反馈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些教师在训练计算时不注重训练的形式。个别教师认为,计算训练就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做完几道题就行了,忽视了准确率;还有的教师在能力检测前,突击几天进行练习,上课练,下课也练,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怨声载道。但计算训练真应该这样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训练形式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来,学生被动的练习,又怎么可能得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呢。

4、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本次抽测,题目的要求就是“用合适的方法解答下列各题”,并且普通的计算与应用运算律进行的简算搭配在一起,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可以应用运算律的计算题,那么,应用运算律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这就需要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本次计算抽测,也蕴含着考察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目的。但通过答题情况来看,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应用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不熟练。这也证明,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时还不够灵活,缺乏动脑。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还是应从口算入手。对于口算,应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们应丰富我们的训练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就拿这次计算抽测来说,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做题时思想不集中,不注意审题,如(634+326)÷(180÷60),不少学生都把634+326的得数写成了1000;计算时马虎、不认真,看错小数点位置,如5.9×1.02,很多学生都把1.02看成102;不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如

7.8×4.69+22×0.469,导致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做起题来不但麻烦,而且易错。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根本所在。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能见到成效!

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4、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14×5/7÷14×5/7误算成14×5/7÷14×5/7=10÷10=1。

5、虚荣心作怪。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6、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7、学习兴趣不高。

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也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透彻理解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0.25×(40+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0.25×(40+8)=0.25×40+8=10+8=1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在教学中,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4、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

5、注重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6、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7、认真审题。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8、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学生的抄题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奖到一本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那次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

9、积极验算。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10、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11、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选取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大学生能力总结 第8篇

一发挥教师课堂小结的示范作用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教师对一堂课的归纳、总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部分语文教师在时间的分配上往往前松后紧, 下课铃声响, 老师的课就戛然而止, 匆匆布置家庭作业就结束了, 没有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也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堂小结, 认为课堂小结无所谓, 重在教学的过程。缺乏课堂小结让人感觉整节课有些虎头蛇尾, 显得不够完美。编篓编筐, 重在收口;描龙画凤, 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是小结的神圣使命, 需要艺术创造。课堂小结属于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精彩的课堂小结能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升华, 产生让学生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效果。教师对一节课的归纳总结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行为主义认为:习惯一旦形成, 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 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这个观点给教育者的启示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 归纳总结也是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归纳总结是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内化与综合。语文由字词组成句子, 由句子构成段落, 再由段落融合在一起变成篇章。如果缺乏归纳总结, 语文的学习是零乱的, 学生难以体验到立意美、构思美、语言美、情感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高中生能在阅读实践中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离不开归纳总结的习惯。这需要语文教师的帮助具体引导, 如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等;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及固定句式等。

三留给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时间

每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 40分钟为一节课, 以辩证的眼光来看:老师讲解的时间多了, 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在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突出成绩的江苏省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都有明文规定, 教师课堂讲述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这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 减去无效的教学环节, 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通过对教师时间的管理, 来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2010年7月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了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四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一些图式

知识的输入像蜜蜂采花粉, 在于点滴;知识的输出像是酝酿, 在于融合。采一种花, 酿出来的蜜是十分纯正的;采多种花, 酿出来的蜜是十分营养的。学生年龄不断增长, 思维不断扩张, 心智模式不断成熟, 根据大脑记忆的特点, 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用一些图式来帮助记忆, 效果会更好。如气泡图、蜘蛛图、问题树状成线状结构、鱼状结构、表格、饼状结构、柱状结构、逻辑框架结构等。

五建立错题集促进归纳总结

学生做错题目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智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错题, 充分利用错题这一教学资源, 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 从反思的结果中再认知, 认知到自己的错误, 改正错误, 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有些错误是由于粗心导致, 教师要精于引导学生进行深邃思考其粗心的原因。杜威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 也包含其结果。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序列, 其排列方式使每个观察将其后续的观念作为它决定下的恰当的结果, 而且每一个结果又反过来依赖于, 或指涉它前面的观念”, 反思学习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运用反思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归纳总结能力的发展。

总之, 对于高中生来说, 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既能巩固旧知识, 又能预习新知识。同时, 通过总结加强记忆、加深理解, 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掌握知识联系、明晰知识规律,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上一篇:javase考试题下一篇:清华大学物理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