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范文

2024-05-24

难忘的一课范文(精选6篇)

难忘的一课 第1篇

难忘的一堂课

“铃……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课室,等待老师的到来。

盼着,盼着,最后看到了老师那魁梧的身影了。老师捧着一摞书,来到了教室,在黑板上写下“《难忘的一堂课》”。粉笔刚落下,我只感觉到教室晃了晃,放在桌面上的语文书也随之掉在地上了,朦朦胧胧地听见老师紧张地对我们说:“快跑!快跑!”我不明白发生什么事情,只明白听老师的话准没错。当我从教学楼“挤”到操场的时候,“晃晃晃!”的声音从我后面传来了,那声音就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我奔来,地动山摇……我转过头来,只望见随着一缕缕的黄烟,那幢教学楼垮了!

在混乱之中,我找到了我的同桌,她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地震了!地震了!”我惊呆了,真的不明白就应怎样做。不知过了多久,我才醒悟过来,大声喊道:“老师!老师!”于是,我拉着我的同桌的手,冲向那堆早已转成废墟的教学楼。老师在哪里,我们的同学又在哪里?我们不明白,只明白“刨”!四分钟,四十分钟,四个小时,我们一向在那里找,找,找!期望能在那堆只留下石板、水泥、钢筋的废墟里找到一个鲜活、可爱的脸庞。“老师,老师!”我兴奋地喊,“老师,我去叫同学来救您!”可怜的老师被压在那写着“《难忘的一堂课》”的黑板下面了。天黑了,大人们聚成了一团,围着被压在黑板下面的老师,他们似乎在拯救着老师。

“拍……拍……拍”随着掌声,老师最后被抬了出来了,可惜,我们永久都听不到老师那甜美的声音了。紧随着,救出了四个同学,他们没有一丝损伤。之后,我们才明白,那四个同学都被老师那魁梧的身躯紧紧地保护着,保护着。

老师不在了,我们似乎不用学习《难忘的一堂课》,都已经把这“难忘的一堂课”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里。那难忘的一堂课,是老师用他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完成的。我能说的只有“老师,我爱您!”

难忘的一课 第2篇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想去看吗?

播放风景并解说:台湾四面海水环绕,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斧天工把它雕琢得多彩多姿,分外妖娆。

阿里山风光绮丽。早晨,空气清新,云蒸霞蔚。阿里山的云海瞬息万变。云雾时而升腾,似浪花飞溅,时而平静,似白云朵朵。时而聚集成团,如山间堆雾。山峰树林,时隐时现,神秘莫测。

日月潭就像一颗美丽的宝石,镶嵌于翠玉般的碧波之中。柳林成群,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即便是日月潭同一天的早晚,景色也有不同,各具独特的风姿。

台湾的风景很多。别具一格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这是晚风吹拂彭湖弯,白浪逐沙滩的膨湖。到了春天,阿里山成了樱花的海洋。台湾有许多珍惜的动物,名贵花木。台湾是兰花之乡,有100多个兰花品种。台湾也是蝴蝶的天地。素有“蝴蝶王国”的美称。这些罕见的蝴蝶色彩斑斓,奇丽壮观。台湾生长着许多珍稀树木,巨大的灌木、藤蔓。

2、同学们,欣赏了台湾美丽的风景,你想对台湾说些什么?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台湾的风景,学生既了解了台湾,又产生了对台湾的热爱之情。)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台湾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回家的孩子。台湾曾经饱受荷兰的侵略。后来在清政府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占领和统治台湾达50年之久。想一想,在这50年中,日本人会对台湾做些什么?

(让学生想象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为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谊作铺垫。)

4、总结:是啊,饱受欺凌的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难忘的一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谁还能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品读语句,感悟深情厚谊

1、法国小说家都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感受一下,台湾人民是怎样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

2、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教师提示: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

4、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交流读书的体会。请看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形。投影出示语段: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和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1)谁能把老师是怎样写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你从老师的写字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光复”是指什么?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写字这样吃力呢?还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这位教师是初学会国语的?

3)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这样急切地把刚学来的这句话教给学生,而不是一幅画、一首歌或者别的什么?

4)这位年轻的教师虽然是生长在台湾的中国人,但他从小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日本人不允许他们讲国语,学国语。不会讲国语因而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位台湾教师就把刚学会的还不太熟练的国语教给自己的学生们。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怀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教育孩子们啊。教孩子们爱祖国,教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想象我们就是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转换角色书写神圣汉字,把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熏陶结合起来了。)

5)老师和学生是怎么读的?你又体会到什么?“真挚”是什么意思?(感情强烈而恳切)“真挚的心”指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6)老师是一遍一遍的教,孩子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师读三遍,学生跟读)

(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台湾师生角色,模拟当时读的情景,在浓浓的读中共同升起热爱祖国的深情厚谊,可谓入境动情。)

5、长期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海员,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请同学们看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景。出示语段。

1)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我要坐到教室的后面,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一股暖流涌进了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传达了我与师生共同的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2)如果我们的教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国人,跟着学习,你是什么反映?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象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爱中国,学习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作者与师生心心相通,情感共振。)

6、请同学们看第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出示语段。

1)我为什么紧紧握住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呢?台湾教师领我在小礼堂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吗?他们身上体现着什么样民族精神?

2)“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啊!”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7、回顾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你想说《难忘的一课》中,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回顾全文,学生对“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的问题,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知道了课文说的什么的基础上,还可以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

四、联系现实,升华爱国情感

岁月老人走过了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这位历史的伟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得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这位还没有回家的孩子,相信将来也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你也相信吗?为什么?(因为中华儿女同根生,炎黄子孙心连心。)

下面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读一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让我们感受台湾的沧桑,中国人渴望台湾回归的心情。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让学生关注台湾回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音乐和诗歌的熏陶感染下,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峰。)

五、激情延伸,抒写爱国豪情。

现在请我们听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此时你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请结合以下参考题课后写一写。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月是故乡明》《血浓于水》《我的中国心》《归来吧,台湾》

《难忘的一课》教学实录 第3篇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夜的工作》,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这一课生字的情况。

(听写:咨询浏览劳苦俭朴)

点评:听写、订正的这4个词, 难写、难认, 又是常用词。教师检查同学们学习这些词语的情况, 很有针对性, 有利于落实词语教学。

师:学习了《一夜的工作》一课, 我们不禁被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俭朴所感动。这节课, 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

(师板书:难忘的一课,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 打开书, 用“开火车”的方法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人物的语言自成一段的情况, 请前一个同学连读下来。

(生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 我发现同学们对生字的读音掌握得很好, 不知道对新词的理解怎么样。

点评:先肯定学生对生字的语音掌握得很好, 继而引导学生对新词进行理解。古人云:“由字词到句必有渐。”这个“渐”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出示词卡:闽南语生齐读。闽, 是福建。闽南语是福建南部的语言。在海峡两岸交往密切的时候, 闽南语就传到台湾并推广使用了。出示词卡:国语什么是国语?)

生:国, 是中国。国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

师:噢, 这是你的理解。那么, 闽南语是不是祖国的语言? (生不答, 但若有所悟。) 同学们, “国语”是旧时所指的普通话。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时布置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 台湾光复以后的一所乡村小学。

师: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 她在说时间时是怎么表达的?

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 台湾“光复”以后。

师:好, 大家听清了吗?请来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台湾省高雄市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

师:对。读书就得仔细, 表达就得准确。

师:刚才那位女同学说时间时就注意到书中有两处表示时间的说法: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光复”不久。那么, 这两个说法是一回事吗?

(生困惑)

师:原来, 台湾在清朝末年就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得以“光复”。这两个说法的确表示一个时间。再来说说“光复”是什么意思。

点评:学生困惑, 不足为奇!教师的责任正在于引导学生释疑解惑。

生:就是收回领土。

师:对, 就是收复的意思。就在“光复”不久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里, 作者经历了哪两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我与台湾师生一起上了一节语文课。第二件事是我与师生一起参观了小礼堂。

师:两件事分别在课文哪一部分?

生:1~13自然段是第一件事;14~16自然段是第二件事。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第一件事从哪儿开始?

生:从第二自然段开始。

生:从第三自然段开始。

师:请这位同学把课文第一、二段来读读。 (生读) 同学们看一看, 这两段写到了作者与台湾师生上语文课了吗? (生齐:没有)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三段第一句话。 (生读) 那么第一件事从哪儿开始?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读写第一件事的部分, 看看台湾师生是怎样学习祖国文字的。拿出笔来画一画。注意可以画词、画词组, 也可以画句子。

(生边读边画)

师:画好了吗?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了解到台湾师生是怎样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 (读第二自然段) 我走近……

师:这个同学找到了这个自然段。有没有同学从自然段中找出了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出示幻灯, 出示句子。)

点评:“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龙衮九章但擎一领”是一种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子, 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师:谁能从句子中找到重点词语?

生:我从句中找到了“一笔一画 (huá) ”这个词。

师:注意“画 (huà) ”的读音。 (生齐读) “一笔一画”这个词告诉你什么?

生:告诉我们这位教师教得很认真。

师:嗯, 教得认真才会写得———

生: (齐答) 一笔一画。

生:“一笔一画”还告诉我们老师写得很吃力。

师:对, 老师写得很认真, 也很吃力。继续往下看, 你还知道他们怎么学习?

生:接着, 他先用闽南语, 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 一遍一遍地读。

(师出示这个句子)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找到了“一遍一遍”。

师:这“一遍一遍”又告诉你什么?

生:告诉我老师教得很认真。

生:告诉我们, 老师很热爱祖国语言, 他一遍又一遍地读了好多遍。

师:再看这个句子, 你还注意到了哪个词语?

生:先用……又用。

师:他“先用闽南语, 又用国语”是怎么回事?

生:他的国语说得不太熟练。

师:是的, 老师是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是我们知道的第二点。再认真读书———

生:我们还找到了“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 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 (幻灯出示这个句子) 同学们, 我们一读书就了解了这么几个情况:老师写汉字写得很认真, 也很吃力;他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了一遍又一遍, 而且师生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这儿又有个问题了:老师的汉字为什么写得那么吃力, 国语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熟练?

生:因为台湾“光复”不久, 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老师说:“我们的国语讲得不好, 是初学的。你知道, 在日本统治时代, 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 讲国语是不准许的。”因为他以前不是学国语的, 所以现在说得不熟练, 写得很吃力。

师:这个问题都与当时的背景有关系:台湾“光复”以前被日本人统治, 日本统治者在台湾岛上推行了五十年的奴化教育, 他们迫使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祖国的语言, 继而忘掉自己的祖国。他们以为这样做, 就可以使台湾人做日本的奴、做日本的民。同学们, 奴化教育在台湾至少影响了三代人, 像文中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就是在奴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真的忘掉了自己的祖国了吗?

点评:如果说台湾小学生写字一笔一画, 写得很吃力, 一遍一遍地读, 读得不熟练, 并非完全不正常的话, 那么为什么老师的汉字写得那么吃力, 国语说得那么不熟练呢?这就不合常理了。教师在这里联系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岛上推行了五十年的奴化教育, 妄图迫使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就是在奴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这里教师既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又相机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值得称道。

生: (齐) 没有!

(出示幻灯, 再现三个句子, 生有感情地读。)

师:虽然吃力, 可是他写得那么认真, 是因为他在写着———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板书: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点评:当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被激发起来之后, 教师适时提问:“像文中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 真的忘掉了自己的祖国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齐答和有感情的朗读掀起了感情的波涛。而“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9个铿锵有力的字从学生的口里读出时, 教师同时板书, 使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坎上。

师:老师的国语虽然说得“不太熟练”, 可是他说了———

生: (齐) 一遍又一遍。

师:在他的影响下, 孩子们也显得那么———

生:严肃认真。

师:而又那么———

生:富有感情。

师:好像———

生: (齐) 每个字, 每个音, 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写、在读、在学这样一个句子——— (指板书)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谊。同学们, 课文中用“真挚”来形容这种感情。 (出示词卡:真挚)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生:我认为“真挚”就是真诚而恳切。

生:我觉得“真挚”就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师:大家的理解是对的。台湾师生当时就是带着这种真诚、恳切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来学的。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自由读这一部分, 认真体会。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好。把课文中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词、句都敏锐地抓住了, 体会着读出了感情。通过学习第一件事, 我们可以体会到台湾师生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在学习?

生:台湾师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意。

师:好!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件事, 体会课文里的思想感情。

点评:顺着学生感情的推进,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第一件事的学习, 概括出台湾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课文的第二件事, 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参观礼堂”一部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认真听了台湾老师的介绍?他是怎么说的?

(生口述课文内容)

生: (读)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师贴字条: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伟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伟大的人。

师:对呀, 伟大的人, 了不起的人。中国的伟人, 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

生: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

师:伟人就是民族英雄。伟人往往代表民族精神。那么, (指字条) “日本的伟人”你认为代表什么?

生:日本的民族精神。

师: (在“原来”词下点着重号) 这个句子现在谁弄懂了?

生:“原来”指光复以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光复”以前, 小礼堂里画的是日本的伟人, 这是在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

师:是这样的。“光复”以前, 日本统治者妄图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民族精神, 就失去了生存力, 任人宰割。同学们, 日本统治者的企图达到了没有?

生: (齐) 没有!

点评:教师在这里说“光复”以前, 日本统治者妄图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虽然正确, 但很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最好是让学生通过读书, 了解礼堂的变化, 自己去悟出日本鬼子的险恶用心。

师:谁能具体说说?

生:“光复”以后, 小礼堂里不再画日本的伟人了, 而是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师: (贴字条: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中国的伟人。)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光复”以后, 我们不再需要日本的民族精神, 而是需要中华民族精神。

师:就是说, 中华民族精神没有被毁灭掉。同学们看黑板——— (贴字条: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台湾教师当时说的是哪句话?

生:他说的是第二句。第二句多了一个“我们自己的”。

点评:重视词句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点, 也是一大优点, 特别是注重联系而不孤立, 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得到加强。

师:自由读黑板上的句子, 注意把这5个字重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读这两句话, 注意区别。

(两生分别读两个句子, 生二读得极有感情。)

师: (激动地) 他读得好不好?

生: (齐) 好!

师:请问这位同学, 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有自己的伟人、自己的民族精神, 不需要什么日本的精神。

师:所以, 你在读的时候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高兴, 我觉得非常自豪。

师:说得真好!中国的伟人是———

生: (齐) 我们自己的!

点评:教师问得好, 学生回答得更好。“因为我觉得……我们有自己的伟人、自己的民族精神……”这是读得好的原因, 也是朗读之后收获的思想教育成果。因而另一学生回答“觉得非常自豪”真实而可信,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是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自己体验出的一种民族豪情。

师:请大家齐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我们可以看到, 在台湾岛上, 中华民族的精神没有被毁灭掉。这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意。 (板书:深厚的爱国情意) 这节课, 同学们通过两件事的学习, 具体体会了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大家学习得很好, 下节课继续学习。

点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思想主线。教师反复强化, 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反复中得到了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作者同台湾师生一起上语文课, 第二件事是作者与台湾师生参观小礼堂。

师:通过这两件事, 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们体会到台湾人民的爱国意识是不会被磨灭的。

师:也就是说台湾师生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意。这两件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目睹这一切, 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打开书, 请一个同学读课文3~6段, 也就是描写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的段落。

(生读3~6段)

师:很好!这就是作者当时看到的情景。看到这些, 作者“我”有什么感受呢?

生:作者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点评:通过读, 读出了感情, 加深了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读作者的感受, 十分自然, 学生回答得也很得体。

师:这“动人的情景”是指什么?

生: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

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学习的祖国文字不是别的, 而是“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就这么一句简单的中国话, 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学的?

点评:此处不是对第一课时的简单重复而是深化。

生:老师和同学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中国话, 同学们竟学得这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就是作者所看到的情景。他以为这幕情景非常———

生:动人。

师:可见, 此时的作者已经被深深地———

生:吸引住了。

生:此时的作者已经被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打动。

师:打动, 也就是我们说的———

生:感动, 感染。

师:作者被这幕情景感动了, 感染了。之后, 他又怎么做, 又有了什么感受呢?同学们接着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读书)

师: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作者怀着崇高的敬意, 从后门走进教室, 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 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作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呀?

生: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师:同学们, 作者这样一个成年人此时竟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学国语, 可见他的确是被———

生:吸引住了, 感动了。

师:因此他在读的时候又怀着———

生:崇高的敬意。

点评:此处要求学生自由读书, 是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由此而引发了对动作细节的描写。学生对作者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的理解, 加深了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使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通了。

师:作者的感情变化了没有?

生:我认为作者的感情变化了。因为一开始, 他看到了一幕动人的情景首先被深深地感动了, 然后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走进了教室。

点评:正因为学生和作者的感情相互贯通, 学生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就顺理成章了。

师:说得好!作者由感动地看到、怀着敬意地读, 感情的确在变化。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段, 注意体会这种情感和感情的变化。

(生自由练读)

点评: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之后自由练读, 这既是学生朗读能力的充分展现, 又是学生感情的自然流露。

师:谁来体会着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体会得不错, 谁再来试一试?

(生极有感情地朗读)

师:真好!读出了感情, 读出了感情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体会一下。曹老师读作者的第一次感受, 同学们接着读下去。

(师引读, 生接读。)

点评:在全班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又让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先检查朗读训练的落实情况, 接着又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

师:同学们, 通过回顾第一件事, 我们了解到作者看到了师生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学习“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的动人情景后, 很受感动并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我们接着学习, 看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后, 又有了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学习, 注意联系这件事, 体会作者的感受。

(生默读自学)

点评:由于教师对学生理解第一件事进行了具体指导,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 理解课文、体验课文感情的方法。当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二件事时, 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了。当前, 我们的课堂教学太“统一”了, 能给学生多一点自由读书的时间, 独立思考的时间, 这多好啊!

师: (提示) 同学们, 体会得靠朗读。大声地读, 边读边体会。

(生边读边体会)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按照你们的学习过程, 先请一个同学读读“参观礼堂”的情景。

(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看来, 这个同学上节课学习得很好。她把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很有感情地表达了出来。现在我们想一想作者看到礼堂的布置, 听到了台湾教师的介绍后, 又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受到台湾师生有着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 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

点评:学生的思路是贯通的, 既然有了前面的铺垫, 学生再来理解作者看到礼堂的布置后有什么感受并不困难。

生:这时的作者非常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日本统治时期都是画着日本的伟人, 现在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看到台湾师生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者很激动。

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反问, 这是教学的机智。教师问“为什么激动”问得好!学生回答得也不错。正是因为因势利导, 所以“循路识斯真”。

师:看到这些, 听到介绍, 作者很受感动, 有很多的想法, 很多的感受要表达, 因此非常激动。作者那么激动, 他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呢?

点评:如果仅仅只要求学生理解课文, 了解作者的感受, 这并非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则抓住了阅读教学的主旨。

生:作者紧紧地握着台湾教师的手。

师:握手是一种表达方式。这就表达尽了吗?

生:他还激动地重复着老师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同学们, 既然作者那么激动, 有那么多的话想说, 那么, 有没有别的话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生:我认为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生:我觉得他有别的话同样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话只是最简单的话, 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其他的话。

师:那你想一想, 还可能有什么话呢?

生:……

师:请你把课文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读, 再来理解一下。

(生读书)

点评:让学生自由表达之后, 还是让学生回到课文, 通过读再来理解。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的放与收、分与合上显然胸有成竹, 实在难得!

师: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生:我还是认为作者此时还有别的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这句只是最简单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反问句, 它的意思是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表达此时全部的感情了。

生:我也认为作者已经没有别的可说了。因为句中有个“全部”, 别的话是不能表达出作者全部的感情的。

点评:你看, 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已经激活了思维, 深化了阅读, 多好啊!可惜这样生动活泼的场面在一般的课堂上很少看见。

师:好!这个同学读得细、想得深, 抓住了“全部”这个关键词。同学们, 作者的感受多不多? (生:多) 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感情可以用不同的话来表达。但是, 这么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使作者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他要把自己全部的感情表达出来, 还有什么别的话吗?

生: (齐) 没有了!

点评:讨论可以继续, 答案从何而来, 学生还是回到课文中, 从句中找到“全部”一词, 说明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说了。从语言到思维经历了这般来来回回,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阅读理解的过程, 可见教师语文教学的功力!教师在这里及时表扬这位同学读得细, 想得深, 抓住了关键词。这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表扬。

师:现在我还请这个男生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先不要坐下, 你来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师: (高兴地) 对了!大家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我们一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同学们, 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心。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

师:这句话虽然简单, 却表达了作者全部的感情。这全部的感情来源于作者——— (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作者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意。没有别的话更能表达这种情意啊!让我们也怀着这种感情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通过多种训练, 调动了学生的感情, 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此时的读, 已经是美美地有滋有味地朗读了。

师:学到这儿, 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两件事, 表现了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也表现了作者的这种情意。无论是感动、敬意, 还是激动, 都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学懂了吗?

生:学懂了!

师:预习的时候, 同学们一读课文就受到了感动。现在课文学完了, 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呢? (生:是) 现在, 拿出本子、笔, 每个同学都来写一写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自由写作, 师巡视、指导。)

点评:在课堂上学生动脑、动口又动笔, 面向全体学生, 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语文活动。同学们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情感澎湃, 有感而发, 时机恰切。

师:我们先写到这儿, 如果有的同学没有写完, 却还有想说的话, 等起来读的时候可以继续说下去。谁来读读自己写的?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 我的感受简直无法形容!是呀,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感情是用别的语言无法替代的。我从中真正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真正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激动之情。从这篇文章中, 我了解到民族精神是无论经历多长的年月都不会抹杀掉的, 它是一种永存的精神!要知道, 台湾的“光复”只是中国大统一的一个良好开端, 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的领土回归祖国!我相信, 在1997年7月1日, 香港一定能顺利回归祖国, 在不久的将来, 台湾也会真正回归!

点评:“文章不是无情物”, 通过阅读教学积蓄了情感, 又通过写作促进了思维活动, 组织了语言, 深化了认识。你听, 学生讲得多好啊!这为以后揭示课文的中心思想作了充分的准备。

师:这位同学联系课文, 联系当前的形势, 瞻望祖国的未来, 写得很好!你来读读。

生:我被《难忘的一课》中作者以及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精神打动了。我想对所有的 (大陆的、海外的) 中国人说:“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我想, 这是普天下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

点评:话不在多, 而在于抓住要领。这位同学说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普天下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说得太好了!

师:由自己想到普天下的中国人同有一颗中国心, 好!你也想读吗?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 我感到了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爱国主义感情的炽热, 学习祖国语言愿望的强烈。我深深地感到,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整个国家的支柱;一个民族的爱国情意是国家进行建设的基础。我想, 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 还是依偎在祖国怀抱里的中国人, 都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十二亿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点评:在课堂上, 同学们谈感受,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使认识不断深化。你听, 这位学生说的“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整个国家的支柱”。课上到这里, 显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 而是学生读懂课文、激发感情之后新得出的认识。从这位学生具体生动的发言中, 完全可以证实。

师:写得好极了!刚才老师巡视了一圈, 发现许多同学都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最后再请这位女同学来读。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 我深深地感动了, 同时,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我不禁对那位台湾教师和孩子们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为他们虽然受过日本的奴化教育, 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而动情, 为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震撼, 也为这些中华儿女的忠诚而自豪。不难看出, 本文的作者也是一位涌动着爱国热血的人, 他对台湾教师说的那句“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令我终生难忘。中国有着这样多的优秀儿女, 难道还能不强盛吗?预习时, 我只觉得课文感人, 而此时, 我心中的感觉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 学习《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 真是难忘的一课呀!

点评:对台湾师生的崇高敬意,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都因为作者涌动着爱国热血。课文感人, 而当这些都切实地转化在学生心中, 涌动在学生心中, 无法用言语表达时, 真是难忘的一课呀!

师:我发现每个同学都被打动了, 都觉得这堂课的确难忘, 为什么呢?因为文中的台湾师生, “我”都有一种真挚的爱国情意, 这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意。看来, 真情最感人, 也最永恒。所以这段经历作者终生不忘。学习了这篇课文, 希望大家都记住它, 要记住的不只是内容, 更要记住———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课文学完了, 还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了!

师:两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圆满完成了。课下, 同学们把课后的生字新词抄抄写写, 还要按课本的预习提示预习25课。好, 今天的课上到这儿, 下课!

点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 也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学完了这篇课文, 本课的中心思想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

总评:小学阅读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言语实践活动课, 是读书指导课, 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本课教学体现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曹君老师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读懂书, 会读书, 学习读书的方法, 获得了读书的动力。

本课以“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一句贯穿全部教学过程。在教学中, 曹老师始终抓住这条主线,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要活动, 使深化认识和激发感情交替穿插, 相互促进。当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之后, 感情的波澜也掀起来了。然后教师顺着学生感情的推进, 巧妙点拨, 善加引导, 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可谓情理交融, 一叹三咏。随后, 无论是学生脱口而出的发言或是课堂上的练笔 (谈感受) 都表现了这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扎实, 在训练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教育都得到了落实。

难忘的一课 第4篇

星期天学校举行篮球赛,谁也没心思去上什么课。我是班篮球队的,一点钟之前我班那场比赛就结束了。但我不准备去上课,尤其是我自认为那课书已弄懂。

我不愿看下面的比赛,于是转身回教室换鞋,早忘了语文老师说补课的事。我走到教室门口,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埋头擦汗的语文老师坐在前排。我不觉一愣,觉得有点对不住老师,心跳也加快了,我再一次把脚步放轻放慢。"来上课的?"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前排响起。我感到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望着我,我没敢吭声,坐在座位上换下球鞋,刚起身想避开出去,这时语文老师转过身,一字一句地说:"一个人,这课我也要上,不能辜负你!"

这句话犹如一枚钉子,把我钉在了凳子上。他走向讲台,显得有些老迈,眼光带有几分失望。他打开厚厚的教案,一丝不苟地板书,开始讲课。他的声音依然洪亮,空荡荡的教室里响起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我悄悄地拿出课本,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

后来,很多同学都从后门溜了进来,来听语文老师讲课。他们不敢正视语文老师,他们心中有愧,我也一样。老师真诚地对待我们,而我们却辜负了他。

啊!时间过得真快,我真希望它过得慢一点,好让更多的同学来听他的课,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片苦心。讲完课,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们点点头,夹起教案走出教室。

难忘的一课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一首七年前的歌你听过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亲的怀抱?(澳门)

师:九年前的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得又是谁回到祖**亲的怀抱?(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台湾)

(二)、介绍背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但也正是由于它的美丽富饶,使这块土地历尽沧桑,经常被侵略者践踏。明朝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由郑成功收复;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再次被日本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台湾人民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能写汉字,不能崇拜中国伟人,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种种巨大的耻辱,过的是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才被中国收复,也就是课文中将的“光复”。

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五十年前,在刚刚光复的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来上一堂——同学们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堂课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A、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B、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汇报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1、同学们按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文中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生:(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为什么这句话?

因为这句话表达了台湾师生的爱国之情,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2、现在让我们走进课堂,看看台湾师生是怎样来写这句话的?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的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现在我们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 是不是认真来写的? 你吃力吗?

生谈(能写的又快又好,因为对这几个字太熟悉了,一年级会写)

为什么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

生来谈谈。在这50年里,日本对台湾进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台湾人民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能写汉字,不熟悉。

那从他一笔一画认真的写你又感受到什么?

现在能写自己中国的文字了激动之余又感慨万千,这几个字包含着50年的心酸与血泪,所以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他们的心情是很凝重的。

3、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A、师:你从他们读的过程和他们的表情中感受到了什么?

(能看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B、从哪些字、词能体现出来一遍一遍,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一一(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现在让我们跟着台湾师生一起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C、看着这些饱含爱国情意的师生,听着这些饱含爱国情意的话语,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假如你就站在窗外,你会怎么做? 我也会走进教室,跟着台湾师生一起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是的,在这种爱国情意的感染下,我想,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被吸引,会被感动,不会为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 作者也不例外,于是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跟着孩子们大声的,整齐地,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D、我的举动,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呢?

谁来谈谈。

师:他们不吃惊,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讲的都是中国话。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4、师: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去参观—(中国伟人的画像。)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学校的礼堂参观吗?下面自己先反复读上几遍课文最后一部分,然后三人一组,自由组合,分工扮演老师,学生、扮和船员,去学校的礼堂参观一番,自编自演你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并且进入角色感受到不同人物当时的心情。

(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学生先自己表演,再到前面表演。

师生共演,师扮演台湾教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船员介绍中国伟人的图像及其他伟人)这位是教育的鼻祖----孔子;这位是智慧化身----诸葛亮;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位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出示祖冲之、张衡等图片并介绍(争取让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包含浓郁、真切的爱国感情)

5、师:大陆朋友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就让我们伴着《思乡曲》,共读余光中的《乡愁》诗来送别船员。正如《乡愁》中所表达的一样,台湾,祖国饱受磨难的孩子,至今还未能回到祖**亲的怀抱,两岸关系还不能正常化,一些顽固分子还要坚持台湾独立,企图分裂我们的祖国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沉浸在浓郁的爱国情感中。相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已烙在你心中相信你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这句话。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是一堂爱国主义课,当然可以成为—— 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板书:

难忘的一课 第6篇

(2009-12-10 22:20:52)转载▼ 标签:

杂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抒写作者难忘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难忘”

师:吉老师给大家讲过许多有意思的课,是吗? 生:是的。

师: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 生:(停顿后议论纷纷)

师:这些课都是本学期的学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生:可能不记得了。

师:是啊!但是我们的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语文课永远镌刻在心上。读课题-生:难忘的一课 师:再读一遍

生读课题,突出“难忘”。

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这节课永远铭记在心上。请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知“难忘”

师:我们和书中的文字静静地对话,一定被作者跳动的心所感染,也一定有所了解作者难忘这节课的原因,请说说。

生:作者感到难忘是因为,这个老师教中文的还不会写中国字,写起来很吃力。真的很想不到。

师:这是作者难忘的第一个场景。(板书:写字 吃力)请继续交流,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场景。

生:在教室里听老师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板书 听 朗读 严肃)再交流

生:在小礼堂里参观,看到中国的名人,作者非常激动。

师:(板书 参观 激动)请一位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让作者感到难忘的原因。生:作者难忘这节课是因为他看到一个中文老师很吃力很认真地教孩子写中国字,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参观小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像时内心十分激动。三、一咏三叹,体会“难忘“

师:好,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觉得这节课如此难忘。课文中有一句话不断地重复,你们知道吗?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连续出现了几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板书)分别(指板书)老师写出的,大家读出的,作者说出的。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在文中一次又一次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出示:

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生朗读句子。

出示: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

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师:你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谁知道什么叫台湾光复。生:台湾原来是受日本控制的,现在恢复了自己的原先的地位。师:了解了这个背景相信我们更能体会作者的激动的心情。

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日本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他们想奴役中国人,不让中国人学自己的文字完全是梦想,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话了,多么兴奋啊!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台湾教师没有忘记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写得很认真,因为每一个写都包含了他的爱国之情。

师:(出示地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谁能结合了解的资料说一说。

生: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日本人统治台湾50年了,不让台湾人说中国话,强迫台湾人说日本话,要让他们忘记中国的语言,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做日本人的奴隶。

师:说得好,一个国家如果都不会说本国的语言了,就等于这个国家灭亡了。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这一切怎么不让作者内心激荡呢?我们一起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师: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请再读读第二处重复表达心声的句子。

出示: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

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看到老师写得那么认真,那么吃力,听到师生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特别感动。

师:我们是中国人,让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句句话。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遍)

师:“我”走进教室,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我也是中国人。那就让我们一起更起劲地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谁来读读第三次出现的句子。生朗读。

师:你们了解这些名人吗?

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贤。我会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已知彼胆识过人,他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精彩极了!

生: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国民第一任总统,在台湾人民的心中是“国父”。

师:是啊,作者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为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又一次感动。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能表达“我”这时的情感只有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抒发心声,畅写“难忘”。

师:让作者难忘的不只是这“写、听、看”的一幕幕,而是激荡在心中的是一种情怀。(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心潮澎湃,我永远忘不了

学生写话。

生:我永远忘不了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终于驱走侵略者台湾,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怀抱了,台湾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我永远忘不了,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忘不了那一声又一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会永远激励我,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师: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课。在课中,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三次。那是感动的心声,那是激动的表达,那是异常兴奋的诉说。他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民族魂永远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板书设计:

难 忘 的 一 课 写---一笔一画

上一篇: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春天》下一篇:汽车销售广告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