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启示

2024-09-22

《红楼梦》启示(精选8篇)

《红楼梦》启示 第1篇

《红楼梦》启示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启示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拓展阅读:《红楼梦》食谱

火腿炖肘子

【原文摘录】

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子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第十六回)

【考证分析】

火腿炖肘子,清代名菜,今镇江、扬州一带仍行此食,美其名曰“金银蹄”,亦称“煨火肘”。《北砚食单》上说:“煨火肘:火腿膝湾配鲜膝湾,各三副同煨,烧亦可。”“金银蹄:醉蹄尖配火腿煨。”这是一只火工菜,口感要酥烂,适合老年人食,故王熙凤用以招待赵嬷嬷。

【制作方法】

用火腿肘子(南方叫“蹄膀”)与鲜肉肘子合炖,食盐调味,少加酒糖,炖极烂。

火腿鲜笋

【原文摘录】

晴雯麝月揭开看时,还是只四样小菜。晴雯笑道:“已经好了,还不给两样清淡菜吃。这稀饭咸菜闹到多早晚?”一面摆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好烫!”(第五十八回)

糟鹅掌鸭信

【原文摘录】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半日雪珠儿了。”......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到:“这个须得就酒才好。”(第八回)

野鸡崽子汤

【原文摘录】

王夫人又请问:“这会子可又觉大安些?”贾母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第四十三回)

鸽子蛋

【原文摘录】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第四十回)

酒酿清蒸鸭子

【原文摘录】

说着,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第六十二回)

牛奶茯苓霜

【原文摘录】

又笑道:“……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我们想着,正宜外甥女儿吃。……”(第六十回)

豆腐皮的包

【原文摘录】

宝玉笑道:“好,太渥早了些。”因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第八回)

鹌鹑

【原文摘录】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写了王熙凤劝邢夫人不要因大老爷先生(贾赦)要娶鸳鸯的事去找老太太(贾母),临了说了一句:“才我临来时,舅母那边送来了两笼鹑,我吩咐他们炸了。”这就是“炸鹌鹑”这道红菜的来历。由於鹌鹑有食补的价值,所以在红菜研制中也大显身手。

板栗烧野鸡

是根据小说中提供的原料而制的一道红菜,味鲜肉美,色泽金黄,为广大美食家所欢迎。

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

冰糖燕窝粥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铞子熬出粥来……

笼蒸螃蟹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草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

鸡髓笋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五回。鸳鸯又指那几样菜道:“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送来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

奶油松瓤卷酥

【原文摘录】

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红楼茄鲞

要说南京茄子菜中最上档次的美味佳肴,当数“红楼茄鲞”,一盘子茄鲞上桌,只见满目金黄色茄块,配以笋丁、香蕈,浓香扑鼻,食之鲜香肥嫩,清新爽口。这道菜,因被中国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写进名著《红楼梦》而享誉中外。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借凤辣子的嘴,将茄鲞的烹饪法,讲得一清二楚:“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蕈、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油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酒糟调制的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脯子肉一拌就是。”弄得刘姥姥摇头吐舌:“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茄子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宽肠利气等功能,加上茄子含磷极高、富含维生素E,还有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防止出血等作用,故茄子深受南京人的青睐。

《红楼梦》启示 第2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曹雪芹老先生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的评语。她精明强干,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她的人品,恐怕大家都不敢恭维。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人们既喜爱她、仰慕她,同时又痛恨她、憎恶她。但不管喜爱也罢,憎恶也罢,最终免不了还要佩服她。佩服她绝顶的聪明,佩服她卓越的才干,其中就包括她在大家庭中的管理才能。

一、从《红楼梦》中看王熙凤的管理才能

王熙凤的超群才干,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与施展。书中第十三回写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贾珍想把秦可卿的丧事办得体面隆重,夫人又生了病,忙不过来,当他正为管理人员短缺的事发愁的时候,宝玉看出了他的心思,推荐王熙凤作为理事人,贾珍听了喜不自禁,立即去找王熙凤面谈,王熙凤也常叹未有舞台大展其才,双方一拍即合,招聘成功。贾珍授牌,也便是授权,下聘书。王熙凤很快进入角色,接管此事。在她把任务承担下来之后,第一步是“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就是找出“问题点”来。王熙凤通过查询认为,宁府管理混乱的原因可归结五点: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是财务混乱,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五点“病症”,从管理角度讲,可谓总结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王熙凤对宁国府进行了“管理诊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宁国府在管理上存有五大弊病,针对这些弊病,王熙凤对宁国府实施了铁腕式管理。

首先,制定规矩,擒贼擒王。到了宁国府以后,王熙凤首先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游戏规则。王熙凤对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在这里,王熙凤使用的是类似现代管理的“火炉”原则———规则就像“火炉”一样,不管是谁碰上去都一样烫手,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然后,王熙凤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规则严格管理,她对来升家的说道:“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其次,定岗定编,责任到人。为克服“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等管理弊病,王熙凤采取了“定岗定编,责任到人”的措施。王熙凤根据工作需要来定岗定编,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尤其是把做事与管物结合起来,把工作责任和经济责任结合起来,误了事要罚,丢了东西要赔。经过王熙凤的筹划,宁国府的管理果然面貌一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诸如荒乱,推托,偷闲,窃取,无头绪等弊,次日一概都没有了。

再次,严明纪律,恩威并施。时间意识是王熙凤管理的一大特色。王熙凤一到宁国府就明确提出时间管理的要求,因此当王熙凤第一天“卯正二刻”正式到宁国府点卯,“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她们的生物钟仿佛一下就被王熙凤调整过来了。王熙凤对宁国府的人说:“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为了彻底扭转宁国府纪律涣散的颓凤,王熙凤每天亲自点名,狠抓劳动纪律。有一天,王熙凤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百般求饶。王熙凤说道:“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这时人们才真正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当然,王熙凤十分谙熟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她一方面强调纪律,严格执法,同时也不忘让大家有个奔头,她鼓励大家说:“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应该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相当成功的,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强势管理的经典案例。

王熙凤不仅有着精明的管理能力,此外,她在理财方面也有很大的建树。《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王熙凤在运用谋略进行家政管理时,系统地运用了一些较为严密的、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方法,集中体现了她严密的财务控制思想。

凤姐对荣宁二府的经济混乱状况早有洞悉,特别是对府中重复支取银钱情况早有想改变的主张。因而她改革了贾府的“旧例”,建立了新的“财务定额制度”——无论小姐、丫环,每月领月例,以“每个基层单位”为单位每房定额发放。有效地减少宁国府里无为的开支。当她知道宝玉环儿每年上学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人有八两银子的支出后,不禁怒从心来:“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对于府中丫头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的二两银钱,王熙凤也看出属于“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主张废掉。由于建立了严格的定额控制制度,并遵照执行,宁国府里无为的开支大大减少,缓解了贾府因修建大观园后财务困窘的局面。

在协理宁国府时,凤姐对预算控制有深刻的诠释。她上任之初,便命丫环彩明订造账册“作好估计”,兼要家仆拿花名册来查看,以弄清家底。在发放实物时,也是“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这样一来,自然是“某人该管某处,某人该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如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来领牌,先呈上“贴儿”,凤姐命丫环彩明念贴,听后便知其中有两项超支,掷回贴子并严加斥责。在这一控制流程中,“贴儿”无异于现代企业的“采购申请单”。同时由于所有的采购已有了彩明的预算做标准,在执行请购时,“采购申请单”还须经凤姐亲自按“预算”审核后方能获准执行采购业务。至于预算外的开支,由于没有列入事先审核范围内,必然会受到控制。不仅如此,凤姐还根据“账册预算记录”来判断哪些实物该领而未领,以督促下属执行。如“我算着你们今儿该来支取,总不见来,想是忘了。”在这样一套严密的预算控制下,加之凤姐的严格审核,“需用过度”的现象得到了很大地缓解。

授权和审核这两项大权由她亲自掌握,执行、记录和保管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由不同的下人担任,例如:丫环彩明为记录员,买办设采购员,库房设保管员等。以王兴媳妇的一次买线采购为例:王兴媳妇先向凤姐报称“领牌购线,打车轿”,然后将一个贴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贴,知“数目相符”后,又命彩明登记,才取荣国府的对牌掷下。王兴媳妇方去采购……,待王兴媳妇交过牌,取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予领取。这样一次采购的财务控制非常严密,将内部牵制控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宁国府下人们不敢再“滥支冒领”。

凤姐还有着与众不同的精明和睿智。她不仅有一张厉害的巧嘴,有一双洞察世事的慧眼,更有着一颗能正确分析判断是非利弊的清醒的头脑。她是该聪明的时候决不装糊涂,该装糊涂时却决不逞强的人。她不但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这说明她具备领导者超人的胆识。再加上凤姐性格开朗,举止大方,说话声如银铃,干脆利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极富感染力,且极风趣,到哪儿就把笑声带到哪儿,总会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一扫大观园中的阴森冷酷之气氛,这不正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领导者的性格魅力吗?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使整个团体上下充满和气,说明她的亲和力也是非同一般的。而这些都是一位卓越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和才能。

二、分析总结王熙凤的管理经验

1、王熙凤在接受贾珍委托协理宁国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理出一个头绪来。经过对宁国府的分析,总结出其在管理上存在的人龙混杂、遗失东西等多个薄弱环芍,从而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同时还主管荣国府日常管理工作,王熙凤要求下人夜间二更点名,自己就亲自做到二更到场点名。身为贾府的“二少奶奶”,住在贾府,又是夜间二更,正是最瞌睡的时候,依然亲自前往薛府点名。

3、凤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由于生性智慧,在家政管理方面很有一套-心中有数,精打细算,严格理财。

4、凤姐十分健谈,她那爽朗的性格总能把大家逗乐,活跃气氛。还能慧眼识英才,知能善用。

三、在现代管理上借鉴王熙凤的管理方法

1、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者应该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深入本企业,扎下身子了解本企业特色,研究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思路,实事求是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搞千篇 一律。

2、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于现实的企业家来说,对于员工提出的要求,自己要首先认真落实对于未向员工提出的要求,自己也要争取实现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树立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重视身教、重视人格魅力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本职力量。

3、经营一家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项开支。

4、拥有开朗的性格,高超的口才能帮助你在商场上顺利地打滚。慧眼识英才,知人善任,也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

在当时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王熙凤尚能脱颖而出,成为大观园的“执行领导”,足可见其领导才能之卓越。她敢作敢为的胆识和魄力,多谋善断的管理技巧,心机重重的做人风格,不仅在她那个时代表现得极为突出,即便在当今女性中也不多见。她能把各项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人尽其用,各司其职,使贾府上上下下心悦诚服,可以说是成绩斐然,这也说明她完全拥有一个卓越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红楼梦》启示 第3篇

作为文化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永远不会在真空里产生,它总是发生在一个连续体中,译者受到各种文本内与文本外制约因素的影响。”他认为,翻译绝对不是一种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巴斯奈特指出语言与文化间联系紧密,并进一步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首先,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是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其次,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最后,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文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

二、《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1.物质文化信息的处理。例如描写王熙凤的装扮时,曹雪芹写到: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杨译:Her hair-clasps,in the form of five phoenixes facingthe sun,had pendants of pearls.Her necklet,of red gold,wasin the form of a coiled dragon studded with gems.

霍译:Her chignon was enclosed in a circlet of gold filigreeand clustered pearls.It was fastened with a pin embellished withflying phoenixes,from whose beaks pearls were suspended on tinychains.Her necklet was of red gold in the form of a coiling dragon.

凤姐的“金丝八宝攒珠髻”不仅有金丝制成的八宝小装饰品装饰,还缀有金银丝穿珍珠而成的珠翠的发髻。“八宝”又称“八吉祥”,是轮、螺、馓、盖、花、罐、鱼、肠八种实物的佩饰,因以金丝制成,故称“金丝八宝”。“攒珠”是珠饰,意为满髻戴着“金丝八宝”等珠饰。杨译为“gold-filigree tiara was set with jewels and pearls”。很明显,杨先生译文的意思是一种装饰有珠宝和珍珠的“冕”状头饰,也就是置于头顶的,而不是原文中盘在脑后的假发。而霍译为“Her chignon was enclosed in a circlet of gold filigreeand clustered pearls”,霍克斯译本的意思是由金丝和珠翠围绕的脑后的发髻。依照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应该说,霍译基本把原文的意思译准确了。

2.精神文化信息的处理。例如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杨译:”Your uncle's observing a fast today,”said LadyWang.

霍译:”Your uncle is in retreat today,”said Lady Wang.

东方文化里,人们在祭祀、礼佛或举行隆重大典前,要斋戒,即吃素忌酒,独处静养,屏除杂念,以示虔诚。而在西方宗教文化里却没有斋戒习俗,所以霍克斯将“斋戒”译为“is in retreat”。而“retreat”实际上是指“retirement fora time for a religious meditation”,只表示独处静思,整洁身心的意思,没有准确传达出原文含义,因此导致了原文民族文化意义的亏损。而杨宪益则采用了“observing a fast”,这样处理不仅将东方人的宗教习俗传达给译文读者,而且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

三、启示

1.在翻译文化观下,译者应冲破文本转换过于狭窄的框子,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拓展翻译研究的范围与领域。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翻译只是语际间的转换,翻译研究就是探讨如何译,如何译得好等应用性的理论。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对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本质有了充分认识。由此,翻译的概念得到了外延与扩展。译者无论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应该注重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追求语言与文化并重,而非一味重视文本或语义的对等。

《红楼梦》启示 第4篇

关键词:红楼梦;个人和两性;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4-01

《红楼梦》采用非二元对立式的描写方式,写出了人物形象“性别错位”之处,这种人物形象塑造,忠实于真实的人性,刻画出真实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

一、对个人的启示

《红楼梦》“性别错位”描写,启示个人应具有理解宽容的心态和保持真我本色的勇气。

(一)理解宽容的心态。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时代,“伪娘”已不再稀奇,“春哥”“著姐”也大有人在。面对这种现象,有的人深以为趣,有的人困惑不已,有的人惶恐不安,有的人深恶痛绝。不论人们如何反应,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有一个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者窃以为,“己所不欲,勿以为人所亦不欲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笔者窃以为,“子非鱼,子莫管鱼之乐与不乐也”。鱼有快乐、悲伤的自由,每个人也有选择自己怎样生活的自由,这种个人性的选择不以他人的好恶为转移而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正如《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形形色色、极富个性的人物那样,贾宝玉就爱姐姐妹妹,王熙凤就爱爷儿们事业。人作为个体不是千人一面,望去如黄茅白苇,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己所有彼没有,不要自视甚高,己没有彼所有,也不要大惊小怪。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健康的心态。

(二)做一个真实的人。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夫》)《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鲜活的真生命,或真的可爱,或真的可恨,或真的可悲,或真的可怜,但总未离一“真”字。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宁做真落花,不做伪折纸。真的力量足以感天地泣鬼神,真的价值足以悬日月照乾坤。当一个人达到真我之境时,方可怡然自得,左右逢源;当每个人真我本色时,方可肝胆相照,温暖无间。

二、对两性的启示

《红楼梦》“性别错位”描写,启示男性可以卸下刚强的面具,走下寒冷的高原地带;启示女性不是低等性别,能够与男性平起平坐;启示男女两性必须和谐共进,才能更好发展。

(一)男子此处可歇脚。

男性以其鋼铁之躯顶天立地得久了,也容易生锈;以其力能扛鼎之身担负千斤之重,也容易压垮;以其日行千里之速一刻不能停止,也容易瘫倒;以其坚强勇敢之心承受所有苦痛,也容易崩溃。“男儿有泪不轻弹”,那辛酸的无处可弹之泪,久而久之积在心田就会引起“洪涝灾害”,其后果将一发而不可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三国·魏·李康《运命论》),阳者易衰,刚者易折,泥者易化。当一个男人像风中的鸟儿飞累了的时候,可以选择在树枝上歇歇脚;当一个男人像海中的航船漂烦了的时候,可以选择在港湾里停靠。没有雄壮万钧之力,也可做一片可爱的叶子;没有运筹帷幄之智,也可做一条自由的鱼儿;没有威武不屈之气,也可做随风飘扬的旗帜;没有奋发向上之心,也可做一个简单的常人。正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疼痛了,可以叫姐姐妹妹;伤心了,可以痛哭流泪;高兴了,可以儿女情长;烦闷了,可以在园里逛逛。理想的状态是,当一个男人不想进取只求安然的时候,不会换来世人异样的眼光,不会有四面八方飞来的板砖和口诛笔伐,而是他可以安静得过完自己平淡并快乐的一生。

(二)女子也能顶个天。

贾宝玉曾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水也,水是柔弱之物,而“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由此看来,女人完全可以纵横驰骋于天地之间,“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苏轼《文说》)。

这便是水的力量,水的姿态,水的灵性,水的高明。水化作红楼女子:水愤怒之时,可如王熙凤杀伐决断;水安详之时,可如贾惜春超然物外;水满溢之时,可如林黛玉文思泉涌;水欢欣之时,可如史湘云大说大笑。水可飞流直下三千尺,亦可冲天而上九万里。当那透明晶亮的巨大水柱鼎力于天地之间,所穿者非止于石而已矣。水聚成海而蛟龙出,蛟龙出而天下治。男天女地,男日女月,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之类的话头已然过时。

(三)两性和谐共发展。

《红楼梦》人物“性别错位”暗合了当今对建立和发展“双性文化特征”的提倡。“提倡建立和发展‘双性文化特征’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或混淆男女两性特征,而是在充分尊重男女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扬弃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偏见,完善和发展健康的人性。”

“在人类文化日益趋于融合的现代社会,女人与男人间的鲜明界线正在缓慢却又一发不可收地冰消雪融,男女双方的特性或个性处于不断转换、融合之中,当然有些特性是永远也消失不了的,尤其是生理性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稳定性,然而它在文化上的尊卑或荣辱意义正趋于逐渐消解之中。”

《红楼梦》中的男性和女性均存在如此之多的“性别错位”之处给我们以重要启示:男性不止乎刚,女性不仅是柔,男性和女性犹如太极图中的黑鱼和白鱼,黑鱼乃白眼,白鱼乃黑眼,阴阳两鱼合抱,才是多么完美、多么和谐啊!

参考文献:

[1]朱小枝.《论<红楼梦>中君子形象的缺席——从<世说新语>中以玉为譬喻的名士到贾宝玉》[J].《民族论坛》,54-56;

[2]王富鹏.《论传统文化的阴柔性因素对贾宝玉气质的影响》[J].《红楼梦学刊》,2006年,第四辑:135-149;

[3]孙艳秋.《试解贾宝玉的爱红慕女情结》[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5(5)。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与启示 第5篇

《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很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曹雪芹的思想我认为是很纯洁,他使用了最平凡的语言,写出了这个故事的美,这个故事的真是,看着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好像里面的人物都跳出来一样,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的是那么的精彩。

红楼梦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第6篇

在封建社会,读孔孟的经书,走科举功名的道路,是家长们教育子女的准则。这与当时整个清朝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清朝统治阶级入关,建立全国统治权以后,鉴于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对于巩固本身专制统治权,麻痹广大人民觉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对此更加大力提倡和鼓励。而广大的知识分子要想获得功名利禄,解决生活问题,得到社会地位,只有入仕。如清代著名作者蒲松龄早期也是热衷于功名的,因为这是封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改善自己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用于达到往上爬到目的地的唯一捷径。谚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正是当时一般寒酸读书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正因处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秦钟年近七十的父亲得知秦钟要随宝玉去贾家塾中读书,而且,贾家的司塾是当今的老儒——贾代儒时,料想儿子此去学业“必可进益,成名可望”,十分高兴,不顾“宦囊羞涩”,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去代儒家拜见。他这种醉心科举之举是可以理解的。

而封建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要维持巩固家族的社会地位、声望也必须入仕,学八股,考科举。当时虽然存在“捐官”的现象,但这样获得的功名的光芒,显然比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得到的要暗淡得多,而且也不能世袭。而经过正规科举得来的功名,则有可以荫封、世袭的机会。就如“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贵族家庭——贾府,它虽是贵族之家,但到贾政辈已经“从科甲出身”,只因“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才“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到了贾琏、贾宝玉辈只能靠科举入仕。尤其是《红楼梦》开卷一写到贾府,便画龙点睛式地写出了它所面临的双重危机:一是,“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是“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贾府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竟到了这种田地:“遗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者。”但仍有一线希望:“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贾府的未来,似乎都系在宝玉的读书仕进上头。因此,贾政苛之以严。这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处详尽地描述:

贾政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宝玉至贾政书房中,贾政道:“我可嘱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

这个“最要紧”的《四书》,指的就是反动理学家朱熹的《四书集注》。这部《四书集注》神话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孔孟之道,宣扬了反动的程朱理学,在当时被封建王朝钦定为士子的必读课本。贾政规定的“习学八股文章”,就是要背熟孔孟之道,通过死板而烦琐的八股文章的形式,做到能够“代圣贤立言”,维护封建统治。从中可以看出,贾宝玉学哪些,不学哪些,不单是个读什么书的问题,而且是为后代“立身成名”的问题,地主阶级立场何等鲜明。

(二)轻德育。

这也是当时清朝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清朝后期,一些王公贵族吸毒,嫖卖身女,逛戏院,种种劣行,难以一一悉数。例如,嘉庆帝第三子醇亲王绵恺,嗜好毒,喜于戏乐,并将优伶囚于府中,任意凌虐,又因依仗权势,关押穆齐贤等八十二个民人于府中,死刑拷打属下人员等等不法行为,被议处革除王爵,革去顶带。庄亲王与镇国公溥喜赴尼寺吸食毒,被革爵,遣戎吉林。镇国公绵顺,更是荒淫无耻,携妻妾,带卖身女赴庙唱戏,恣意寻欢逐乐。还有一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及某些王公之后,自幼懒惰,一无所长,坐吃山空,还硬要摆排场,铺张浪费,因而家道衰落,最后走向 “行劫拐骗”、吸食毒等绝路。 上行下效,整个清朝社会的风貌可想而知了。《红楼梦》中的贾蓉和贾琏就是他们的形象代表。贾蓉在其祖父丧礼期间,还乘空回家与姨娘们调情、鬼混。丫头们劝谏,他却说:

“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

而贾琏趁凤姐不在家,与鲍二的老婆鬼混,被凤姐撞见,凤姐大闹,他还拿剑威胁,凤姐去贾母那里哭诉,找依靠。然而,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对此事笑着说:“什么要紧的事!”“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贾母的判决何等荒唐!她不仅对贾琏和贾府老爷、少爷们的偷鸡摸狗的恶行一律“特赦”,还批评凤姐不该吃醋,只是让贾琏给凤姐赔个不是,就算完结。而凤姐只能向贾琏发出“可怜我熬的连个混帐女人也不及”的怨叹而已。

二、《红楼梦》家庭教育的现代启示

从《红楼梦》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中,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受到五点启发:孩子的德育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心;隔代教育有利有弊;父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因材施教;“校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德育应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重心

宋代学者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应该把孩子的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因为“成人”与“成才”是辨证的统一,一个人在学业上,特长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在品德、人格上的缺陷倒可以贻害一辈子,甚至毁掉他的生命。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也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的多”。

在我国自古就以“教子以德”作为父辈育嗣的根本。因为从人的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来看,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也并非自然向善的。它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造就之下,经过个体自身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最初的作用力。因为人一降生,就在家庭中与父母结成一定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互动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品、个性和追求。也就是说,人的道德社会化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开始,家庭教育奠定了人的道德社会化的基础。 在《红楼梦》中,有些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德育,有些则轻视孩子的德育,他们甚至是引诱孩子道德堕落的元凶。

贾政、秦业、贾代儒是属于重视孩子德育的家长。贾政在得知宝玉在外游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对他进行了严厉地管制:

贾政一见宝玉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

打得宝玉底下穿的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秦业对秦钟、贾代儒对贾瑞也是如此: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代儒道:“自来出门,非禀我不敢擅出,如何昨日私自去了?据此亦该打, 何况是撒谎。”因此,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扳,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工课来方罢。贾瑞直冻了一夜,今又遭了苦打,且饿着肚子,跪着在风地里读文章,其苦万状。

而贾珍、贾赦则属于诱使孩子道德堕落的家长。贾珍在其父亲丧礼期间,与贾蓉乘空寻他小姨子们厮混:

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籍草枕块,恨苦居丧。人散后,仍乘空寻他小姨子们厮混。

父子两人,就如焦大所说的,成日在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乱得不成样子。从贾珍父子身上再结合当今社会,笔者看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当今,开放的性态度很容易令青少年成为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染病的高风险群。例如在美国,性生活活跃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一在21岁前就可能感染性传染病,每5个新的艾滋病患者中,就有1人年龄在13到19岁之间。

针对这种状况,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定措施。以泰国和芬兰为例,泰国公共卫生部家庭计划及人口控制署为了遏制少女怀孕及艾滋病问题继续恶化,将推出一项新计划,把性教育推前到幼儿园。向4岁的幼儿园孩子普及性教育,是因为很多讲授有关生命来源的课程的教师认为,这种教育如果从娃娃开始,就不会出现窘迫状况,三四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害羞”,他们可以“客观地、坦然地”接受性教育,等到知道怎么回事后,也早已习以为常了,不会使教师和学生彼此尴尬,对他们从小灌输正确的性知识,可防止孩子过早有性行为和受孕。泰国199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性教育活动使21岁男性的性病感染率比4年前下降了一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比4年前减少了1/3。而芬兰对孩子的性教育从童书开始。芬兰有一本叫《我的身体》的书,书中有“出生”、“细胞”、“皮肤”、“视觉”、“呼吸”、“消化”等章节,都是一幅幅相配的插图,形象地解释着文字的内容:有爸爸妈妈在相拥相爱,有常见的昆虫交尾,有精子冲击卵细胞的画面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每天给孩子讲一节,对孩子的性教育也就自然地进行了。据统计1975—1994年芬兰15—19岁的女孩堕胎率从21。2下降到9,性病也大幅度降低,全民整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我国民众的传统观念出发,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安全教育可能不容易实现,笔者认为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义不容辞地落在孩子父母身上了。首先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生活;什么样的性生活才是安全的;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过性生活;性生活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告诉孩子,性生活过早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要告诉孩子,未婚妊娠以及流产给女性身体及心理所造成的伤害。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性病,常见的性病有哪些症状,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及其配偶、家庭可能带来的影响,性病的`传播途径,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当前我国艾滋病的疫情,如何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和患者,艾滋病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怎样预防艾滋病等性病等。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不洁性生活是性病(如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从而提高孩子的性安全意识,使他们在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中,远离不洁性生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

(二)隔代教育有利有弊

《红楼梦》中对后代影响范围最大、最深的人物就属贾母,她对主人公宝玉的教育影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如在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时贾母怒道: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离了你,大家干净!”

以此干涉和威胁贾政对宝玉的教育。而贾政不在家时,宝玉的教育权可以说完全落在贾母身上。总的来说,对宝玉的教育贾母是“主教练”,贾政、王夫人则是“副教练”,有时连“副教练”也算不上,这种情况与现代家庭有些相似。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有近四成的孩子或跟祖辈们生活在一起,或时不时地要接受祖辈们的教育。隔代教育是好是坏?笔者认为它有利也有弊。

现代社会的剧烈竞争以及快速多变的工作,生活节奏,客观上对年轻父母的亲子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时,隔代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代偿,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年轻父母,使他们更专注于工作和事业,这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正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距”,祖辈往往有着数十年的生活经验、长期的工作历程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其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很有发言权,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从而加快社会化进程。

再者,在家庭中,不少祖辈脱离工作岗位后很不适应,心无所属,往往忧思成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而隔代教育,不仅让老人享有天伦之乐,而且让老人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年轻其心态,健康其情绪,整个社会和家庭都蒙其利。

凡事皆有两面,隔代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认识到隔代教育的积极意义时,还要看到它可能潜藏的一些弊端:

在情感和理智的把握上,容易重感情轻理智。祖辈对孙辈怀有强烈的感情,他们满脸慈爱,但缺乏理性思考。孙辈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都被认为是天真可爱的童稚真趣。他们对孙辈宽容有余、约束不足,助长了孙辈的依赖、懒惰、自私任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孙辈,往往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情感,只求自己快乐,不考虑回报家庭或他人,只顾自己享受。这些性格缺陷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活动和安静的把握上,容易重静轻动。祖辈一是担心环境安全,怕孩子有个闪失不好向子女交代;二是受旧时代的“好孩子”模式的思想束缚,认为安静、听话、整洁才是好孩子,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敢为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拼搏精神;三是老年人精力有限,对体育运动兴趣较淡,致使有些孙辈的体能、独立生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竞争心、自信心下降、受挫应变能力不强。

与父母分离,亲情疏远。孩子长年累月地与父母分离,与祖辈形影相随,父母与子女的血肉亲情会淡化、疏远。孩子长大以后回到父母身边,由于缺乏情感交流的基础,父母要管教和约束孩子时,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冷漠、不听话,甚至反其道而行。

《红楼梦》启示 第7篇

——题记

读完《红楼梦》,合上书,书中个个人物浮现在我脑海中:聪明灵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可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书中,《呆香菱苦心学吟诗》特别吸引我。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于是黛玉就拿了一些书给香菱看,香菱拿来认真地读起来,把黛玉所划的都背了,又细细思索了一番,并说:“书里有好多诗我都非常喜欢,我一定要学会作诗才行,你再拿些书给我看吧。”黛玉听了,又拿了几本书让香菱读,还给她出了个题目,让她试试自己写一首。

这时宝玉、探春他们都来了,大家一起谈笑。但香菱一心写诗,也不理大家,一个人坐在旁边思考,连吃饭也顾不上了。大家见她写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却不肯,一个人坐在山石上发呆。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没睡着,刚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梦里的诗写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她作得好极了。

读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香菱却一心读诗,学作诗,让自己变得满腹诗经、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期间,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一些该复习的时间上用来玩游戏,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结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没碰过游戏了。

《红楼梦》启示 第8篇

关键词:《红楼梦评论》,伦理学价值,解脱,情爱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美学、哲学、价值论的角度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海涛在《王国维先生之红楼梦评论之后》中说“其见解之高, 为自来评《红楼梦》所未曾有。”在今天看来, 仍有许多可探讨之处。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红楼梦者, 悲剧之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之价值, 即存与此。然使无伦理学之价值以继之, 则其与美术上之价值, 尚未可知也。”可见, 王国维置伦理学价值于美学价值之上, 把悲剧最终之目的定位于伦理学上价值。同时王国维把解脱作为伦理学最高之理想。那么, 将解脱定为人生最高之价值正确吗?曹雪芹伦理价值关怀中最高级形态是什么?

一、解脱之因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第四章中讨论了《红楼梦》伦理学上之价值, 此章旨在说明“解脱”是“伦理学上最高之理想”, 《红楼梦》正是“以解脱为理想者”, 此即为《红楼梦》伦理学上的价值。

如果说解脱是人生最高价值, 那么人为何要解脱, 即解脱之因是什么?

“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 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 苦痛是也。既偿一欲, 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 而不偿者什伯, 一欲既终, 他欲随之, 故究竟之慰籍, 终不可得也。”【1】

“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 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夫倦厌固可视为苦痛之一种, 有能除去此二者, 吾人谓之曰快乐。然当其求快乐也, 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 又不得不加以努力, 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

“文化愈进, 其知识弥广, 其所欲弥多, 又其感苦痛亦弥甚故也。然则人生之所欲既无以逾于生活, 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 故欲与生活与苦痛, 三者一而已矣。”【2】

首先, 王国维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 人的欲望是无所止境, 一欲既终, 而它欲则随。

其次, 人生犹如钟摆, 欲望得到满足则厌倦, 得不到则痛苦。除此二种, 才得到快乐, 但为求快乐, 不得不又加倍努力, 则又复入痛苦之中。在生命里, 在人类的延续里, 痛苦是永恒的。

最后, 苦痛随文化愈增而增。人一旦有了更多知识, 更多的追求, 就有了灵魂, 有了痛苦。即所谓“人生之忧”, 老子说“人之大患, 在吾有身。”佛陀把生命看做“罪恶”, 基督说人有“原罪”。

既然生命如此, 人类就要寻求解脱。《红楼梦》中宝玉衔玉而生, 先天带“欲”而来, 必然要寻求其解脱之途。

二、解脱方式

对于这种“人生之忧”, 王国维认为只有求诸于“美术“可以救之”。他说: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于其解脱之道, 而使吾齐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 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 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王国维是说, 让我们从审美的物我皆忘中, 得到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解脱。

同时, 王国维认为“解脱”有两说: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 一存于觉自己之苦痛。而“前者之解脱, 唯非常之人为能, 其高百倍于后者, 而其难亦百倍。”他认为惜春、紫鹃的“解脱”属于前者, 乃“超自然的也, 神明的”, “宗教的, 平和的也”;后者乃宝玉, 是“自然的也, 人类的也”, “悲戚的也, 壮美的也, 故文学的也, 诗歌的也。”

王国维盛赞了宝玉的解脱, 但事实上, 宝玉最后的出家弃俗是否就是真的解脱?

“宇宙——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 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 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因此, 宝玉的解脱之途是要入红尘, 受罪罚, 悟真道。解脱之道存于出世, 而不存于自杀者, 出世者, 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倘若宝玉在黛玉死后感愤自杀, 那《红楼梦》就没有多大思想价值了。宝玉以人世之忧患为解脱的手段, 即所谓“彼以生活为炉, 苦痛为碳, 而铸其解脱之鼎”是也。

但王国维的论述存在许多矛盾和疑问。正如他所言, “世界之大宗教, 如印度之婆罗门教及佛教、希伯来之基督教, 皆以解脱为唯一之宗旨。哲学家如古代希腊之拍拉图, 近世德意志之叔本华, 其最高之理想亦存于解脱”, 【1】在他看来, 释迦, 基督自身之解脱与否, 尚在不可知之数也。而且“小宇宙之解脱, 视大宇宙之解脱以为准故也。”也就是说, 大宇宙的解脱才是真正的解脱, 因此, 贾宝玉出家纯属小宇宙之解脱, 并未达到真正解脱之境。

王国维在《静安文集·自序》中也曾说:

“去夏所作《<红楼梦>评论》, 其立论虽全在叔氏之立脚地, 然于第四章内已提出绝大之疑问。”【3】

王国维已经发现叔本华哲学本身存在疑问, 那么他用叔氏理论来阐释《红楼梦》必有不可行或牵强之处, 他力图证明“解脱乃伦理学上最高理想”的观点矛盾重重。然后, 王国维又说:“解脱之足以为伦理学上最高理想与否, 实存于解脱之可能与否。”既然宝玉未达真正解脱之境, 那么, 解脱就不能算是伦理学之最高理想和最高价值。

三、《红楼梦》的伦理价值关怀

从价值层面上看, 宝玉想从价值虚无或伪价值中创造一种真正的价值, 但由于种种原因, 理想破灭, 又归入了价值虚无中。如果仅按“色空观”对《红楼梦》做此简单的表象的价值分析, 那么《红楼梦》就没有得到真正的阐释。

事实上, 作者曹雪芹在价值关怀上可谓矛盾重重, 真假难辨。既有着“彷徨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的情绪”, 又有着“有情有爱”与“无情无爱”的二难选择。

梅新林认为, 《红楼梦》中具有“红尘诱惑”和“本体回归”双重叙述动力, 这双重叙述动力不断推进的曲线分合即构成了《红楼梦》“寓言”文本的叙述结构, 而“红尘诱惑”和“本体回归”始终处于双向对流之中, 这种双向反构的叙事结构体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红尘诱惑”和“本体回归”既是人类生命个体于群体的两种原始驱力, 也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群体的两种生存境界。而这两种内在驱力有着内在的矛盾冲突。【4】这就从人类普遍的原始心理结构揭示《红楼梦》在创作中悖论的根源。

《红楼梦》开篇讲石头被打动凡心欲入人间, 想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内受享几年, 于是, 建立在人类自然本性、生命本能之上的这一切成为最自然的价值选择。在“良辰美景”中享受“赏心乐事”, 这属于价值等级中“生命价值”这一层次。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通灵的宝玉具有超凡脱俗的一面, 在生命价值关怀之上, 他还有更高的精神审美的价值取向和伦理的价值取向。

通观整部《红楼梦》, 在入世与出世、有情与无情的对立矛盾中, 曹雪芹价值关怀的重心偏向了入世与有情。《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 (第一回) , 贾宝玉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对生命和情爱的态度才是其伦理价值关怀中的最高等级。

按警幻仙子的说法, 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也: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 唯心会而不可口传, 可神通而不可语达。”【5】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从此可见, 宝玉除了衔“欲”而生, 同样也是含情而生。欲虽先天而有, 却可用情来补救。

宝玉对生命和情爱的态度集中体现在女儿身上, 特别是青春未出嫁的少女, 她们是最美丽和纯洁的, 宝玉将其看的珍贵无比。宝玉认为天地间的精华灵秀独钟于女儿, 女儿是“天地灵毓之气”、“山川日月之精秀”所独钟, 是老天的精华灵秀生出的“人上之人” (第四十九回) , 是“水做的骨肉”, 而男子, 只不过是些渣滓浊沫、混沌浊物而已 (第二十回) 。因此, 宝玉把“女儿国”上升为自己的“理想国”, 甘愿充当这个国度的仆人和卫士。不仅对女儿好, 对个别的男子, 宝玉亦如女儿一样对待, 如秦钟, 说秦钟长得是“眉清目秀, 粉面朱唇, 身材俊俏, 举止风流, 只是怯怯羞羞, 有女儿之态, 腼腆含糊……”宝玉见了的反应是“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 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 (第七回) 这位贵公子看到神貌俱似女儿的秦钟, 竟将自己贬的如此之低, 说到底, 还是对女儿的崇拜, 对纯洁, 灵秀, 无邪天性的崇拜。

而当身边的一个个女儿的美丽生命流逝时, 宝玉感到了生命中不可言说的痛。他从红尘中的贵公子变得心灰意冷, 看破红尘, 精神世界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学者骆冬青《心有天游》中所言, 《红楼梦》是写了一个关于“如果爱”会怎样的故事, 虽然“如果爱”在《红楼梦》中以悲剧收场, 但这种爱的精神却世代相传, 打动了许多人的心。

结语

至此, 可以看出,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所称的解脱, 并不是《红楼梦》伦理学价值的最高级形态, 作者曹雪芹通过宝玉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对生命和情爱的珍视, 这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书写的最高等级的价值关怀。

参考文献

[1][2]王国维.静安文集[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65, 66.

[3]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54.

[4]梅新林.红楼梦——作为“寓言”文本的解读[J].红楼梦学刊, 1999, (1) :14-15.

上一篇:形容冰雪的美的诗句下一篇:公法与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