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2024-07-23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精选8篇)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第1篇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课题)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二框 凝聚价值追求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能力目标

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民族精神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播放视频

设问: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抗疫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依法抗疫、民族精神、、、、、、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内化知识,激发爱国情感。

从小处着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梳理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的主旨。

讲解新课

一、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作用和价值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2.民族精神在基本内涵是什么?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主精神。(基本内涵)

播放伟大的抗议精神:视频

设问:

1.什么是伟大的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2.伟大抗疫精神民族精神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伟大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

过渡: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都有其具体表现。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

问:从中可以看出,民族精神有怎样的特点?

生:与时俱进

3.民族精神的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伴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播放视频《最美逆行者》

师: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许多平凡的人也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弘扬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问:最美逆行者的行为告诉我们可以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生:略

4.怎样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从自己做起,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二、共筑中国价值

疫情中东西方在戴口罩问题上的差异讨论

师: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东方国家做的普遍比西方国家要好,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东西方国家民众对戴口罩的不同态度。

图一:11月4日,海外疫情

图二:中国跳舞的大妈都人人戴口罩,美国多人聚会不带口罩

问:东西方民众在要不要带口罩抗疫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生:略

师:同学们肯定能想到文化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正是因为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民众在要不要戴口罩问题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东方人更多的会考虑到不要给别人带来危险,更多愿意主动戴口罩,而西方除了宗教原因,还有很多人崇尚自由价值,因而不想受太多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的束缚。

有时候我们会说,三观不合的人没有办法做朋友的,这三观指的就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其中价值观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人们常常依据各自所遵循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追问:

(1)作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生:略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疫中熠熠生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大量物资驰援疫区

文明:自觉接受测温检测戴口罩

平等:救治每一个患者

设问:

(1)联系以上例子,说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略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①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②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3.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③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誓

全体起立,右手握拳,全体宣誓、、、、、、

课堂小结

本节课凝聚价值追求,凝聚了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二者我们分别从是什么,作用或重要性、以及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弘扬民族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拥有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板书设计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只是一个预设,但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遵循以学为主、顺学而导的教学原则,珍视课堂生成,根据实际对教案进行增删调整。

本节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比较枯燥。因此,我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和学生实际,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课堂内容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本节课做得较好的方面有:1、民族精神比较抽象,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本课的难点,我主要通过抗疫视频及图片进行突破,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2、关于构筑中国价值方面,我以中美两国人民对戴口罩这件小事为如破口,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的行为只是表现,行为不同是因为价值观不同;继而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追求,接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层层深入,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包括问题设计上不够精准,语言不够精炼、感染力不够强、衔接不够自然,普通话不够标准。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通过学习知道践行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能力目标

1、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2、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3、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材料:2009年初,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7月根据提名情况确定了候选人,向社会公布并接受投票。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这次“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展示预习成果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__魂魄__”。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__民族精神__。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__爱国主义__为核心的__团结统一__、__爱好和平__、__勤劳勇敢__、__自强不息__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__与时俱进__的品格。

4、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__精神支柱__,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精神纽带__,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__精神动力__。

5、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6、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__核心价值观__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8、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__日常生活__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三、新课讲授

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

探究一: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魂魄

1、你知道“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运用你的经验”,思考:

在你看过的文艺作品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点拨: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②林则徐虎门销烟;③五四爱国运动;④吉鸿昌“我是中国人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及人物都蕴含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教师引言:伟大的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高扬民族精神的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不竭的精神动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7,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图片,探究民族精神的“魂”。(1)分成四个小组(爱好和平组、团结统一组、勤劳勇敢组、自强不息组),每个小组分别讲两个故事、填写三个以上成语(名言警句也可):

点拨:如:“爱好和平”——故事:抗美援朝;成语:情同手足、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团结合作、同舟共济、讲信修睦、唇齿之邦、睦邻友邦;等等。(2)谈一谈你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点拨:①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结晶;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等等。

3、探究民族精神的“魄”。查询资料,探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点拨: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探究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阅读材料探讨分析问题:

中国女排是在世界体坛上创造奇迹的一支劲旅,20世纪80年代实现“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由郎平挂帅的中国女排在决赛激战四局以3-1翻盘塞尔维亚,时隔12年之后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再次诠释和刷新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

(1)材料一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之后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假如中国女排再次与金牌无缘,包含“女排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还有意义吗?谈谈你的认识。

点拨:①包含“女排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不仅有意义,而且更显其精神价值;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以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准备怎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点拨: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目:构筑中国价值

探究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阅读P71探究与分享内容与图片,思考讨论交流:

(1)你了解图片中的人物事迹吗?从他们身上,你感受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2)你还了解哪些“双百”人物的事迹?这些“双百”人物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他们为什么能打动我们? 点拨:(1)图片人物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爱国主义精神。

(2)人物举例:毛岸英(1922-1950),男,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姚明,男,汉族,上海市人。1980年出生,现受聘为美国NBA休斯顿火箭队队员。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身份加盟NBA休斯敦火箭队。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等赛事中,他与队友协力合作,为我国男篮取得良好战绩。他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捐款约200万元;一个月之后他又通过慈善基金向四川灾区捐赠200万美元。他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

共同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2、阅读材料分析探讨问题:

反映“时代楷模”“杰出科学家”先进事迹的电视剧《黄大年》于2017年10月12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黄大年为实现梦想放弃海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为我国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他带领团队昼夜公关,用5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其研究成果占了国际制高点……

(1)黄大年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点拨:爱国、敬业。

(2)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内容是什么吗?

点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点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应如何做?

点拨: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等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演练

有效: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 第3篇

一、精心导入, 引人入胜

一堂优质的数学课, 必定有一个精彩的引入,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使他们的思维量得以充分的发挥,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一课时, 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如美丽的蝴蝶、六角形的雪花晶体、汽车的车标、京剧的脸谱等, 并用多媒体演示出来, 学生倍感兴趣, 这时提出数学中哪些函数的图像具有对称性, 就顺理成章了, 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再如笔者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课时, 课伊始, 模拟了一个“幸运52”的现场, 玩猜某种商品价格的游戏, 学生个个兴致高涨, 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学生深切地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交融, 又将二分法的思想很好地进行了渗透,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可见, 新颖的引入环节, 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能使学生学有思考, 学有收获, 学有提高.

二、师生互动, 生命涌动

一个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必定是实现师生生命涌动的课堂.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决定了学习高中数学有相当的难度.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如要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素、提升数学素养就更要求师生间能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师生互动更应凸显出来.每节课, 笔者总是会以生为本, 精心设计, 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灵活、流畅.如笔者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椭圆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虽然在教材上是被隐去的, 然而引导学生亲历椭圆概念的构建过程, 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有所掌握,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 笔者课前将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课上, 师生先进行了纵向交流, 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使学习目标明朗起来.然后, 分成几个步骤进行:一是通过实验, 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根长度为定长的细线, 固定好细线的两端, 用铅笔拉紧细线, 在纸上慢慢移动笔尖, 椭圆就形成了;二是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当细线的长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时, 它的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比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时, 其轨迹又是什么?我们可以给椭圆下一个怎样的定义?三是揭示本质, 给出定义.如此, 在互动中, 学生亲历了椭圆形成的过程, 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对于椭圆的定义更能心领神会了.

三、“预生”统一, 促进有效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两者唇齿相依.预设如果质量不高, 生成的精彩就无从谈起;反之, 如不关注生成, 那么预设必定是僵化的, 课堂就没有了生机.因此, 预设要为生成留足空白;预设是生成的源泉, 要精心预设, 为高质量的生成奠基, 课堂要给生成腾出空间;生成, 预设的升华, 要精彩生成, 为高品位的预设生辉.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 也需要生成.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 不可或缺.预设侧重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 生成则更多的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两者具有互补性.生成往往以预设为基点, 它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但它们之间也有其对立的一面, 首先, 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其次, 它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 而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 生成过度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 寻求“预生”统一的平衡点, 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评价多元, 保持动力

虽说是高中生, 但他们同样需要被认可、被表扬, 同样需要一种成功的体验, 当自信的风帆撑起来后, 他们的成长之路才会更加健康, 他们才会保持更为持久的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尊重学生的差异,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 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教师, 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暗示”或一个“眼神”也足以传递一个美好的信息, 给心灵搭建一座桥梁.笔者每周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对一周的学习进行反思:课上积极回应老师了吗?有哪些收获?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知识的盲点?并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 如别具一格的解题思路、最满意的作业、单元知识总结、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自我评价等.每两周笔者都安排时间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业和思想, 在碰撞中, 学生能较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 深切地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从而增强自信心, 同时也为我们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方式的改善以及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凝聚力量 第4篇

一、求真务实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职工的信任,才能肩负起带领职工推进企业发展的重任。增强工作主动性,必须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心中有数,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生产作业、劳动服务中的瓶颈问题、本单位的发展问题、安全问题和优化问题,要从深层次剖析原因,寻找对策,明确目标,量化指标,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检查效果。对服务资源、服务对象、服务质量现状进行排查、摸底和研究,彻底解决服务不满意、问题摸不清、方向不明确、措施不得力等问题。

对于石化企业,“安全、效益、和谐、发展”是永恒的工作主题,企业党组织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把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和谐局面、促进持续发展、提升社会形象作为神圣职责。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之中,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作为企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戒左、戒虚、戒空,做到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不搞,职工群众不欢迎、上级组织不满意的事不做。

二、追求卓越

打造业绩、工作一流,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焕发激情、激发创造、凝聚力量。这种精神动力,来源于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培育养成、又符合企业需求的干部职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大力培育有较强感召力的“精神标杆”。石油石化行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具有很强感召力的“精神标杆”。比如王进喜象征的“铁人精神”,激励着石油石化工人乃至全国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精神标杆”推动企业发展、国家建设的典范。在打造世界一流的进程中,我们积极树立既传承艰苦奋斗、勤奋踏实优良传统、又能够体现勇于创新、事争第一新时代风貌的“精神标杆”,发挥其引领、示范、感召、凝聚作用。

树立更高的工作标准。树立更高的工作标准,既是对企业负责、对工作负责,也是对领导干部素质的更高要求。“追求卓越”就是要体现在工作标准上,体现在领导干部以事业为重,以劳动美德为上;就是做事情要有具体标准,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以无数个高标准带动管理上水平、工作上台阶。如果一名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始终处于低标准状态,那就是一个专业素养低下的人、一个职业道德不高的人。一支队伍如果低标准工作成为主流文化,相互“传染”,相互影响,这支队伍就没有战斗力。我们提倡“追求卓越”、工作高标准。

三、凝聚力量

与广大职工共创和谐企业是公司的财富。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关爱职工,与广大职工同举一面旗,戮力谋发展。

1.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致力于为职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作为石化集体企业的干部职工,很多岗位苦累脏、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恶劣,特别是生产一线的一些岗位,工作条件很艰苦,职工长期在这些有毒有害岗位工作,身体不可能不受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职工,就要为职工改善工作环境。对待职工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就要立即解决。能够改进的,就要立即改进。暂时不能解决的,要立即答复。

2.帮助职工提高专业技能。要从生产经营的实际出发,针对岗位要求制定培训方案。让每一名职工清楚,应该掌握什么技能,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要让职工认识到,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业务素质。如果一个职工对本岗位的流程有1%的不掌握,就是100%的不合格。能否独立顶岗和是否精通本岗,是对一名合格职工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帮助职工提高业务素质,就要在培训上下真功夫。让职工学习本岗位真正有用的东西,让职工的岗位技能有实质性提高。要求岗位职工必须达到“一岗精”,在此基础上,向“多岗通”努力。要鼓励职工终身学习,激励职工互相学习,打造学习型企业。把职工提高自身技能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3.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提高队伍的战斗力,确保职工的利益不受侵害,真正帮助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机制包括激励与约束两个方面,在精神和物质上激励,在纪律和制度上约束。要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成长搭建平台,让每一名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在不同的阶梯上成长、成才。职工要感受到,技能不同,待遇不同。

总之,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共同打造政治优势强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各具特色、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位一体,在共同发展中打造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优势。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同时注重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载体,并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价值 第5篇

——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王明华

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在课程改革洪流中,枝江一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前沿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旅程中求证标准、求证价值、求证尊严,从关注课程到关注课堂,从“教”的方式传承到“学”的方式转变,从课堂流程再造到课堂文化构建,原创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校现行教育教学的主流文化,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且坚定了我们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一、艰辛曲折改革路

枝江一中历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曾提出“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一些具有校本和科本特征的教学模式。进入新课改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与实践。

1、三案导学,开始研究。2006年秋季开始,我们集中探讨了“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

2、限制讲授,深入研究。2007年秋季,我们又总结提炼出了“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在“211”时间分配的指导下,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限制老师的讲来突出学生的学。半年后,我们发现学生的预习很难落实,便将课堂时间由40分钟改回至45分钟,提出了“2115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5分钟的预习时间设置来落实学生的预习环节。

3、大师引导,深化研究。2009年5月,中央教科所教授韩立福来校指导,我们结合前两年的研究,与韩教授所研究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对接,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出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突破了三大思维定势:座位模式可以改变,改变可以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课型可以变化,变化(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综合解决课)可以让学生的预习、交流与合作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用学习愿景来促进,问题为主线、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的生成。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423” “423”是枝江一中课堂模式的高度概括,说其简约是因为它只是三个数字的组合;说其不简单是因为它是“草根”研究的结晶,是高效健康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

“423”既指课堂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包括课堂教学的流程。它的基本内涵是: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分三段(或教学全程用三案)。

新知预习分“四步”:即一看二读三填四练,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这一流程的最大特点是“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基础知识结构。

课堂推进设“两环”:第一环是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第二环是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这一流程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在学生“自学”(课内预习)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对学”与“助学”(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然后进行“群学”(组间交流)与“导学”(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取长补短,提炼方法。

教学全程分“三段”:第一学习时间段为新知预习,实施问题发现;第二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一环;第三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二环。这一做法实现了“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体现了单元式教学法核心要义。

教学全程用“三案”:学案、练案、教案三案形分神聚,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共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丰富了教学载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

由此可以看出,“423”课堂的灵魂在于: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主人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重建课堂教学流程与文化,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在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理念引领课堂常态化

“教学有模、但不唯模、贵在创模。”这种理念往往引领我们找到模式发展的新方向。2009年以来,我们坚持“不断创新、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

1、以“三个结合”为策略,确保正确研究方向。“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是行动策略研究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在建构主义、有效教学、健康课堂等理论指导下,研究中不断完善、完善中发现问题、问题解决中创新发展的结晶;是继承与突破的产物,从先教后学、以教定学走向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也是自身改良发展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案教学范式下更贴近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以“三个过程”为途径,逐步常态化实施。“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样本备课组、样本班试点,样本先行,示范引领;二是一、二年级推行,新课教学全面实施;三是三年级推行,复习课全面实施。以样本备课组为中心重点做好学案、练案编写和学案高效应用于课堂教学问题研究,逐步实现模式学科化、课型化、年段化突破。以样本班级为核心重点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构建、学习过程评价等问题研究,逐步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到小组合作管理的新机制。

3、以“三类培训”为抓手,促成教师理念更新。从培训对象上看,有全体教师学科教学培训、班主任班级管理培训、学生培训(班主任培训小组长,科任教师培训学科长);从培训方式上看,有理论培训与实战培训;从培训效果检验上看,有模式理论测试与达标课验收。

4、以“三项活动”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教学评价支撑。制定了《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多维度(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六十多个观察点)课堂观察评课,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校本教研支撑。建立基于校本研究和解决模式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校本研究制度,在征集典型、突出、瓶颈问题基础上,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攻关,校本教研成为促进集体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常规性活动。三是各类竞赛支撑。我校每年坚持组织好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423”达标课活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年会论文评比和模式论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代评,以评促教,以研促教,物化成果,积累成果。

“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实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转移: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的转移,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先讲后练向先学后导的转移,以学限讲;无组织的课外预习向有交流的课内预习的转移,明确了不读不导、不做不导、不议不导的基本策略;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的转移,注重能力培养;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关注人人发展。

2009年,我省进入新课程改革,枝江一中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六年来,一中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不惧艰辛、不辱使命,续写了高考成绩六年持续增长的辉煌成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届纯文、纯理科一本重点上线人数,2009年199人,2010年207人,2011年211人,2012年263人,2013年318人,2014年332人。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第6篇

数学本质: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追求作者: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 王文英

录入时间:2014-2-26 阅读次数:856摘要:张奠宙教授曾指出: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教学设计应该着眼于研究如何凸显数学的本质,研究如何精中求简,返璞归真,让学生享受数学本质探究的乐趣,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整体入手”是揭示数学本质的前提,“把握核心”是揭示数学本质的关键,“顺应规律”是揭示数学本质的保障。关键词:教学设计

本质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第7篇

知识目标

1.理解民主的含义。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历史进程。3.知道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4.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两种形式。5.知道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的四种政治制度。能力目标

1.了解民主,感受民主,提高对民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2.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实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民主,树立民主意识和观念。2.支持我国的民主制度和建设工作。

重点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和两种形式。2.四种保障民主实现政治制度形式。难点

1.对民主含义的理解。

2.对民主追求、探索进程的认识。

教师准备:

1.精心制作教学相关情景幻灯片。2.认真备课。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活动导入,场景激趣

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现实生活中,你参与过民主生活,感受过民主的力量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你心目中的“民主”是什么样的? ◆民主就是自由发表意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民主就是投票选举。◆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教师总结:进入九年级的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家庭、学校、社会问题的解决,那么究竟什么是民主?怎样的民主实现形式才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呢?要想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民主的足音 1.理解民主

(1)中国民主思想源头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2)民主含义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探究与分享”,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先贤追求的民主是什么样的?结果又怎样?

教师在学生思考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1)确立

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管是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还是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都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年,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终于建立,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2)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最下面的及33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后面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二:真正的民主是什么?

历史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前面已经了解这样一个观点: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宪法又有明文规定,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法律制裁。因此,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真正实现。(二)新型的民主

【过渡语】社会主义民主有法治保障,实现了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民主呢?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一致的,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识拓展】教师出示幻灯片

十九大代表热议报告:203次提到“人民”二字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过渡语】民主是具体的,从来没有抽象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呢?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又有什么不同呢?

本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应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讲解分析如下:(1)新型的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资本主义及历史上少数人享有的民主显然是不一样的。

(2)最广泛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广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有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二是享有民主权利的范围、内容具有广泛性。

(3)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可以得到充分反映,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要求可以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知识拓展】或教师出示幻灯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会议制度。第十九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二)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三)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四)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六)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八)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条 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民主的两种形式

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讲解:(1)人民民主的真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民主的两种形式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投票选举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制度保障民主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八下法治教育专册所学的我国的政治制度——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知识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知识拓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的行为。教师总结: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民主的足音和新型的民主两大问题。大家要重点学习和把握我国民主的本质、特点、两种重要形式和四种政治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生活在民主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新型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制度保障民主(四项制度)

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原因及做法。2.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三种形式。3.知道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意义。4.知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5.识记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理解民主民主的足音

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以正确形式和途径参与民主生活,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民主生活。2.热爱学习,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重点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三种形式及各自要求。2.塑造现代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难点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三种形式及各自要求或意义。2.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情景幻灯片。2.精心备课。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新闻导入,场景激趣

郑州学生的微议案又被采纳 人大代表还写了回信

2017年2月底,东方今报·猛犸新闻和郑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我为两会写微议案”活动启动。瞬间,郑州各中小学校园里刮起一阵写微议案旋风。

据初步统计,本次活动共收到郑州市中小学生提交的微议案3万条,就连焦作市宇华实验学校的学生也纷纷加入。微议案内容涉及学生减负、雾霾、创新与创客、弘扬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此次活动也得到家长和校长的点赞。“这次微议案活动真好,给学生提供了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周围生活的平台和机会。”一位张姓家长给记者留言说,她也从中了解了孩子们真正关心的内容,让她越来越觉得孩子们都很“了不起”。郑州中学附小校长华勇赞叹,“小代表”们认真调研,梳理问题,提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微议案,一个个真正成为国家的“小主人”,参政议政的热情非常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今年的微议案活动,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梦想和责任的种子。

郑州学生的微议案写进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我为两会写微议案”活动受到了不少人大代表的关注,多位郑州中小学生的建议写进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里。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生胡育杰、郑州市回民中学学生海迎和郑州市第二中学学生孔垂籽等多位学生都关注了校园暴力并就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也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常委、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的关注。

同时,郑州市第九中学学生焦坤贤、方怡飞,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王艺霏和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王怡淳等多位学生,同时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这也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画家王绣的关注,她将几人的微议案写进了自己的建议里。王绣一直关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她多次呼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给写微议案学生回信了

日前,王鹏杰和王绣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也分别给部分写微议案的郑州市中小学生写了回信。

教师总结:郑州学生的微议案写进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这说明了什么呢?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参与民主生活吧!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行使民主权利 【过渡语】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也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作为中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参与民主生活呢?该怎样参与民主生活呢?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原因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可以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8页内容,请学生概括总结“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这一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从国家方面来讲,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二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三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不断增强公民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2)从公民个人角度来讲,一要依照、遵照法律法规;二要培养公民的民主素养。

教师总结:从国家方面来讲,是从参与的公平、平等、有秩序这些角度提出的要求,这是保障公民正常、正确参与民主生活的前提;从公民个人参与民主生活来讲应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这是为保障参与民主生活的效果、意义而提出的。【过渡语】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可以激发、调动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积极性和热情。公民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参与民主生活呢?

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1)民主选举

从选举的形式和要求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从决策的要求、形式、和目的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3)民主监督

从监督的意义来理解和把握: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教学指导:在这个问题讲解分析过程中,教师展示以幻灯片,配合学生理解和把握。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选国家领导人间接方式(民主选举)

选居民委员会选村民委员会专家咨询制度直接方式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实行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清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二)增强民主意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选人大代表【过渡语】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就需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呢?

1.公民要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3)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拓展】素养和国家民主素养

素养: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国家民主素养: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普遍对民主的内在涵养及自由的观念。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培养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是在对上节课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民主特点、表现形式、制度保障等基本知识了解基础上,以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为核心,探讨学习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要求及如何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等知识。通过学习,我们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为将来进入社会,正式参加政治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依照法律法规

公民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行使民何参与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主权利民主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形式,增强公参与民主生活生活民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三种形式

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意义

增强民主意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具体要求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

身心合和: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 第8篇

一、创建“和融”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的基石,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为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家长式”作风,破除“一言堂”,消除话语霸权,创建“和融”的师生关系。如教学高一年级女生的体操项目“横箱分腿腾跃”,其重点是助跑与踏跳,难点是腾空提臀分腿与顶肩推手振上体。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花样跑”中热身,在身体练习中体验运动之美。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了山羊分腿腾跃、助跑踏跳成顶肩分腿跳,让学生彼此之间展开评价,明晰学习重难点。接着笔者示范,让学生建立“积极踏跳,顶肩推手,提臀分腿,展髋挺身,缓冲落地”这样正确的动作概念。面对踏板和横箱的距离以及横箱的宽度与高度,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望而却步,于是笔者一边用语言激励,一边站在横箱旁,加强保护,助推学生的分腿腾跃。师生、生生的相互鼓励,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一个个顺利跳过横箱。

二、打造“和美”的活动过程

体育活动是充满魅力的活动,是学生身体、心理的生命能量的确证与表征。“合和体育”教学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出发,唤醒学生的多感官活动,展示学生的体育运动之美和体育基本素养。如教学“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笔者首先通过热身操做好学生肩、踝、髋、臀、腹、腰部等部位的准备活动,避免肌肉关节的损伤,然后借助平板电脑用图展示了投掷的基本动作。接着让学生从站在自己的垫子上、跪在垫子上、坐在垫子上三个方向进行辅助练习“向后传递”,体会背弓和发力部位,然后用同样的动作“向前投掷”,体会每个动作的发力顺序。最后笔者示范,双手持球于头上后,两脚前后开立,身体后仰,由双腿用力蹬地,髋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前快速挥动手臂,屈腕把球抛出(出手42°),身体制动维持平衡。“慢动作”的示范让学生领略到体育运动之美,他们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实践、积极合作,形成一种“和美”的活动过程。

三、追寻“和谐”的体健体技

体育教学有两层教学目标:一是学生的体育健康(含心理健康);二是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和体技形成。基于“身心合和”视角,笔者在教学中将体健与体技进行融通,在发展学生体技的同时促进学生体健的发展。如教学前滚翻,笔者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健和体技和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意志品质。例如,教学女生的“远撑前滚翻”,首先是前滚翻,然后是半蹲远撑前滚翻,接着是从高处到低处的远撑前滚翻,再下去是远撑前滚翻巩固练习,最后是不同角度的远撑前滚翻,让女生不断挑战难度。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笔者“逐次脱敏”,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增强学生的关节韧带和骨骼系统的力量。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学视野,笔者认为,前滚翻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遭遇偶发事件如跌倒、摔倒时可以加强自我保护。在这里,体育竞技与体育保健达到深度的和谐、圆融。

四、形成“和乐”的心灵感受

学生的身心是和谐统一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得身体运动、体能发展的同时,心灵也获得愉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是“和乐”的经典表述。实践中,笔者以“乐”为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学中长跑,班上有90%的学生都能说出中长跑的技术要领,有85%的学生能够运动该技术,并能做到长跑途中腿部动作、躯干姿势和摆臂动作的协调放松。但是他们的意志力显得薄弱,有些畏难情绪。基于此,笔者在学生跑的过程中,用音乐舒展学生的心灵,并率先垂范,让学生始终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长跑运动中来。通过音乐和引导示范,学生调整呼吸,协调蹬摆节奏,控制跑的速度。长跑下来,学生感觉比以前的跑轻松许多。学生通过自我组织、自我锻炼,能够释放压抑情感,带来“和乐”的心灵感受。

上一篇:穿刺探针定位器结构设计研究论文下一篇:物业服务用语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