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必要性和影响

2024-06-05

营改增必要性和影响(精选6篇)

营改增必要性和影响 第1篇

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营改增政策的逐步深入落实,各大企业也在不断谋求新的对策来努力适应这一新的政策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各类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它们在获得一定税率优惠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难题。本文就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广大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展开探讨,希望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营改增,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1引言

鉴于近年来逐渐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劳动力、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迅猛浪潮,对于处于产业链底层并严重依赖“成本驱动”的中小企业来说,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国务院于2011年正式批准下发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并陆续在多个省市展开试点工作,于2013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全国,近期又接连出台多项新规来巩固和加强这一政策。所谓的“营改增”即是指将以往应征收营业税的项目改为征收增值税,并相应调低各项目增值税税率。由于增值税是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而言的,所以政策的推行有效减轻了企业和商家重复纳税的重负。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营改增在给企业带来诸多优惠和利益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

2营改增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 2.1对企业专用发票使用管理影响

减轻企业生存压力、避免营业税的重复征收是企业发展的福音,这也是“营改增”政策出台的目的所在。而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有些企业的纳税额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这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没有或者无法按照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来管理企业专用发票,即增值税法规定:我国增值税以抵扣方式实施,增值税数额的大小由专用发票的获取以及进项税扣除额的大小共同决定。但是由于很多很多中小企业的材料获取渠道更加灵活多变,有时为了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费用,便不向卖方开具增值税发票甚至企业根本就没有或者供应链上级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致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部分原材料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无法抵扣。如此一来,势必会加重企业实际税负。2.2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影响

营改增新政策的实行,要求企业必须适当的调整原有的会计审核机制,而新机制的顺利高效运行必须依靠合格的企业会计人员。这是由于增值税的推广尚未完全落实到所有地区和领域。不同的税收制度:跨试点和非试点的企业内部两种税收制度并存,给企业正常税收工作的运行和过渡带来了不便,给会计核算增加了难度和复杂度。与之相对应的是,试点内企业的增值税计税方式以抵扣模式为主,这种计税模式要求会计人员要详细统计企业各销售项目营业额和购进项目额并以一定税率乘以两者之间差额计算得出的结果来作为当期所交增值税。企业作为纳税人,自然要重视并精确计算相应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但一部分从业会计人员缺乏相关计算经验,计算过程也会随着计算量及复杂度的提升增加失误。鉴于此,必须要对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再培训,增进全体员工对营改增政策重要性的了解,强化会计人员核算能力,尽早适应新的核算机制。2.3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新税收政策出台之前,企业营业税是包含在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内的,并能够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之后,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便不再包含在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内,致使主营业务收入人账数额减少,不再在此科目核算原有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为企业降低了应缴纳税金和相关的成本费用,提高了企业利润。

3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指引,广大中小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勉强维持运行,而要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寻办法,焕发新的生机。3.1强化发票管理,合理选择合作商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企业用来抵扣应缴增值税的关键凭证和依据,规范的发票管理制度是其基础和保证。相反,混乱的发票管理制度会给税务的核对、征收工作增加难度和风险。所以,企业要从财务办公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和相关业务人员的能力培训方面入手,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益与水平,强化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各个环节,杜绝违规违法使用和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高效的企业发票管理体制。同时,合作商的选择也极为重要,应率先选择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合作商,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3.2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鉴于政策的推行和实施具有阶段性,上至领导下至一般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因而,企业必须紧跟政策走向,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积极学习研究最新相关政策,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增加重视程度,提高认识水平。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会议、报纸和网站等)了解最新政策动向,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增强企业会记人员对相关增值税法的了解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与技巧,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减少工作上的失误和分歧。

3.3合理纳税筹划,适时更新固定资产

增值税新规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纳税筹划的自主性和空间,在此基础上,以企业自身实际为出发点,依据真实、有效的筹划资料,制提供科学参考。另外,增值税法规定进项税额能用来抵扣且降低新购入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合作商身份筹划,材料购进筹划等)方案,为企业减负固定资产增值税税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设备投入成本,故企业也可通过出售老旧设备,适时购进新设备的方式,减少人工费用支出,为降低企业税负做出贡献。3.4转变企业身份,降低税受

针对小微企业实施的优惠税率,使中小企业在税收和管理成本方面的负担有所增加。销售额不大于500万的企业可以申请做一般纳税人来对购买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相关进项进行抵扣,也可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享受3%的增值税简易征收税率,但是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具备自行使用增值税发票的权力,必须依赖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合作商获取增值税发票,因而削弱了其在竞争中的优势,故而具体怎样选择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4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为了适应不断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国家出台的新经济政策,各大中小企业应积极以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为发展契机,迎难而上,努力摒除自身产业结构弊端和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快速灵活适应新规则,为企业尽快适应增值税法的要求并减少税负、分享改革成果、谋求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管中柱.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财政金融,2014,(6).[2]肖兴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影响[J].财会月刊,2012.[3]丁晓洁.试论“营改增”对通信行业的影响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3).[4]杨墨如.中国增值税扩大征收范围改革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11.[5]培勇.“营改增”的功能定位与前行脉络[J].税务研究,2013,(7).

营改增必要性和影响 第2篇

湖北省国税局货物与劳务税处负责人:“营改增”推动了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截至去年9月,新增的6.82万户“营改增”试点纳税人中,文化创意、鉴证咨询、研发和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成为领跑者。现代服务业企业较试点初期增加5.73万户,达到8.34万户,增幅为219.4%,占试点纳税人总户数的82.1%。据统计,“营改增”试点启动以来,全省服务业企业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达30余万人。

1.什么是营改增?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改增,就是原来按照营业税征收的部分行业,现在改为按增值税征收。

2.为什么推进营改增?

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营改增可以说是一种减税的政策。

3.营改增是如何推进的?

第一阶段:部分行业,部分地区1月1日,率先在上海实施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209月1日至年12月1日,营改增试点由上海市分4批次扩大至北京、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天津、浙江、湖北8省(市)。

第二阶段:部分行业,全国范围8月1日,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同时将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试点范围;1月1日,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206月1日,电信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

营改增必要性和影响 第3篇

1 “营改增”在第三产业试点的原因和范围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3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的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达到了46.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趋势性变化已经发生了,工业化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服务业自然上升。这预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经济结构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转变,一部分原因是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动的积累效应,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国从2012年起针对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实施了“营改增”政策。按照产业结构划分,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是工业和建筑业,而第三产业则是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主要包括服务业等。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工业、建筑业等)才能创造经济价值,除此之外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是不做贡献的。在这种陈旧思想的影响下,历次税制改革均对第一、二产业给予支持,而对第三产业施行高税率、高水电价等,况且其大部分经营者都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税负过重抑制了企业活力,因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一直十分缓慢[1]。截至2011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35% ,远低于世界 平均比重63% 。如将35% 提高至63% ,便可新增就业岗位1. 08亿个,大大可以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尤其是服务业,其对能源资源消耗低,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委做出了“营改增”首先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开始试点的决定,并于同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财税[2011]110号和财税[2011]111号文件。其范围涵盖交通运输业( 陆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服务) 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和鉴证咨询服务) ,且于2012年8月1日起扩展至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并于2013年8月1日推广至全国,同日,将广播影视服务也纳入试点行业范围内,由此便形成了“7 + 1”试点行业,解决了增值税征税范围过窄、服务业重复征税的历史难题。同时为了刺激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在税率上也进行了调整,针对一般纳税人增加了11% 和6% 的两档低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 ,力图于2015年,“十二五”规划末期全面完成“营改增”。

2 实施“营改增”的必要性

2. 1 避免重复征税

“营改增”之前,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并行征收的,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就其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全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就其商品( 含应税劳务) 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征税的一种流转税,是价外税,只有产生增值额才会产生税负,并由最终的消费者承担税负。此时增值税的税基过窄,其优势得不到发挥,再加上营业税不受企业的成本、费用等方面影响,单就企业营业额全额征税,并且对于企业在购进服务环节的进项税不予抵扣,即未增值部分企业也需要缴税,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第三产业重复征税的现象,进而会导致企业税负过重,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营改增”后,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行业,原来缴纳营业税的企业现在提供应税服务后也可以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购买此项服务后凭该发票可作为其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这样就相应地降低了第三产业试点行业的税负,从而实现了避免重复征税的目的[2]。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增值税的优势,增值税的抵扣措施对第三产业是十分具有激励作用的,也是税收公平性的体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2. 2 促进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一个正处于经济重要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抓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当前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通过其发挥产业的“共生效应”,促进第一、二产业更上一层楼。现行的税收体系形成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会由于营业税的弊端导致第三产业交易规模萎缩和服务生产内部化,一些生产企业为了合理避税自己会成立相应的安装或物流企业,这些安装或货物流企业只是针对本企业业务运营,这显然不利于服务业的专业化细分和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若长期采用与现代社会分工不匹配的经营模式,不仅会使国家流失相应税收,而且会使第三产业整体运营水平低下,影响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可见,对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所带来的高税负是制约其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因素。此次“营改增”税制改革会将税收优惠实实在在地转向第三产业,为其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细分提供发展空间,并且第三产业企业购买应税服务的成本会下降,这便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从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向多行业集聚,有利于拓展第三产业范围,进一步从原主业中分离出更为专业的行业,由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长远目标。

2. 3 完善税制结构

自从我国在1979年引入增值税至今,顺应经济发展已多次进行税改,为的是鼓励企业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经济强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措施的实施,在有效降低第三产业企业税负的同时也促使税收制度的完善。税改前只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免税农产品和运输业专用发票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而购买服务的纳税人如不能取得此发票则需要将相应税款计入运营成本,不仅增加了自身费用,而且也中断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税改后原纳营业税的企业也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平衡税负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延长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当然改革后增值税收入将会大幅增加,而营业税收入则会降低,这必定会对地方财政产生很大压力,因此就需要政府做好国税和地税收入的调节工作以此来完善税收征收制度[3]。目前国际上大部分征收增值税的国家均已将服务类税收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内,由此看来,此次“营改增”顺应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浪潮,弥补了税制结构的不足,为我国第三产业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3 “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经济的影响

根据上述对“营改增”实施必要性的研究可知,此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税改后的现状得知,其对第三产业不同企业产生的经济效果不同。下面就从微观和宏观2个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3. 1 从微观视角分析

现假设X企业为此次“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内的一家第三产业企业,税改前,该企业应缴纳营业税,根据我国税收政策和市场供求关系,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过反复地自行调节已达到供求平衡状态,即该企业能够并愿意对外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总量刚好与消费者能够并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总量相等,如图1所示。

直线g代表X企业的供给量,供给价格和供给数量成正比; 直线x代表消费者的需求量,需求价格和需求数量成反比; 点Q0代表在平衡状态下的均衡数量; 点P0代表在平衡状态下的均衡价格; 点( Q0,P0) 为供求平衡点。此时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消费者的需求量已基本稳定,第三产业该行业的经济发展平稳,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并开始走向成熟发展路线。

税改后,原来缴纳营业税的企业改为缴纳增值税,凡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均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改变了之前的营业税环环征税的情形,以此来避免重复征税。但在“营改增”进程中并不是所有第三产业企业都达到了减税的目的,据统计,自改革以来,试点企业整体减税面超过90% ,这意味着仍然有少部分企业不能在这次改革中受益,反而相比过去会增加税负。对于大部分受益的第三产业企业来讲,税负的降低直接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减少,这样一来,企业所供应的与原来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成本也会降低,单位成本自然随之走低,那么企业的供给价格也就降低,因此,供给量直线g在原平衡状态下向下移动。消费者根据供给价格的降低会相应增加需求量,企业根据需求量的增加,同时也会增加供给量,这样经过反复地调节多次,就又会再次达到供求平衡状态,形成另外一个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如图2所示。

直线g1代表“营改增”后的X企业的供给量,虽然供给数量与供给价格仍成正比,但对于同样价格的商品或服务税改后比税改前的供给数量增多了,即Q < Q1; 点P1代表“营改增”后再次平衡状态下的均衡价格; 点Q1代表“营改增”后再次平衡状态下的均衡数量; 点Q代表同样P1价格时“营改增”前的供给数量; 点( Q1,P1) 代表“营改增”后重新形成的供求平衡点。此时,超90% 的第三产业企业在税收减少、经营成本降低的激发下,扩大生产,正好与消费者根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降低而增加需求量相吻合,由此便成功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顺应了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力发展服务业,利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来提升综合国力的目标。

但对于“营改增”后少部分第三产业税负增加的企业来讲,税负增加直接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企业所供应的与原来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成本也会增加,单位成本随之上升,那么企业的供给价格也就走高,因此,供给量直线g在原平衡状态下向上移动。消费者根据供给价格的增高会相应减少需求量,企业根据需求量的减少同时也会减少供给量,如此反复地调节多次,同样也会再次达成供求平衡状态,再次形成另外一个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如图3所示。

直线g2代表“营改增”后X企业的供给量,对于相同供给价格的商品或服务在税改前比税改后的供给数量减少了,即Q > Q2; 点P2代表“营改增”后再次平衡状态下的均衡价格; 点Q2代表“营改增”后再次平衡状态下的均衡数量; 点Q代表同样P2价格时“营改增”前的供给数量; 点( Q2,P2) 代表“营改增”后重新形成的供求平衡点。因此,税改后,企业会因为税负的增加、成本上升,而减少生产量,消费者需求量同时也会减少,这便降低了消费量,抑制了经济的增长。长期以往,第三产业会逐渐缩减,不仅与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相违背,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经过上述对第三产业在“营改增”前后税负增减不同情况的图形比较和分析可得,在此次税改过程中,超90% 的第三产业试点企业不仅会减少税负,而且在利好政策下会大大刺激企业扩大产能,激发企业生产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实现了国家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扩大第三产业市场空间,利用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二产业同时发展的目标[4]。然而在改革初期,势必会对小部分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负效应,不利于这一部分企业发展,此时不仅需要政府采取补偿措施,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自身做出改变,切实把这次税改当作企业长远发展的风向标。

3. 2 从宏观视角分析

尽管此次“营改增”政策试点工作实施在第三产业,但其影响效果足以涉及到第一、二、三全体国民产业。

改革后,试点行业适用的税率、计税方式、计税依据等均按新税制执行,并且相关的征收改革方式也陆续执行,至此试点行业与其上下关联行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已基本打通,同时也促进了跨区域、跨行业抵扣链条的形成,使国内外市场相互对接,增强了我国第三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量,发挥了增值税自身优势,消除了对第三产业历年来重复征税的现象。2013年是“营改增”推进过程中的关键一年,一些政策在这一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国税总局统计,2013年8月份,即“营改增”推向全国试点首月,就减税共计130. 1亿元,全年试点行业共减税1 200亿元。

此次税改切实减轻了企业税负,第二产业制造业收益十分显著,“营改增”前制造业对外购买服务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无疑加重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为了减轻负担,一些企业便在内部设立服务部门,非但不专业而且还分散主业精力。税改后,可以有效地促进服务外包业务,使企业术业有专攻,提高核心竞争力,将辅业分离出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提供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后,制造业税负下降,生产成本降低,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企业活力[5]。此外,第二产业制造业新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也是可以抵扣销项税额的,这充分地体现了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更新改造的意志,同时也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由于此次改革在税制设计上解决了第三产业重复征税等问题,使试点地区行业的税负下降,这便相对于全国其他没有试点改革的地区拥有了更适宜的发展环境。因此,很多在试点地区以外的企业会抢先在试点地区注册登记,一些购买应税服务的企业,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会优先与试点地区的企业签约购买相关服务,以取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发票,同样跨地区经营的企业也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试点地区,可见“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的经济、业务、人才的流动等产生了引导作用,刺激了局部区域经济。随着2013年8月,“营改增”向全国推开,这种在局部区域产生的利好效应逐渐显现在全国各地的试点行业,各企业无论在经营模式、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还是在产业链的构建、供应商的选择、内部管理水平上均做出了适应性转变,而且效率也明显提高[6]。

4 结 论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此次实施的“营改增”政策对于大部分第三产业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不仅给第三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企业经营活力,而且改变了我国整体的产业格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综合国力,打通了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完善税收制度。可是在改革的初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考虑不周全的方面,譬如: 在已经实施改革的地方有些第三产业企业并没有跟进,导致在该企业购买服务的企业不能及时取得增值税发票;目前实施“营改增”的行业范围还没有涉及全部第三产业,应继续扩大范围等等,这些问题会使一小部分企业在改革后出现税负过重,导致一些不利影响。但随着改革覆盖面的拓展,抵扣链的不断完善,企业税负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最终趋于平稳,增值税会最终取代营业税,这也是我国未来流转税继续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营改增”的重要目标,对我国第三产业的税负公平、提升产业结构等均有深远影响。

摘要:我国自从2012年初在上海试点“营改增”至今已覆盖到全国,其对于完善我国税收制度、拓宽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激发企业活力以及促进专业化分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少部分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首先阐述了此次改革试点的范围和原因,并探讨了政策实施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微观和宏观2个经济视角分析了“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必要性,第三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胡怡建.“营改增”减税的经济效应分析[J].中国税务,2013(8):22-24.

[2]王开湘.浅谈“营改增”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3(30):242-243.

[3]彭艳芳.增值税、营业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析:兼论“营改增”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涉外税务,2013(5):28-32.

[4]李永友.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4(12):53-65.

[5]钱敏.浅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3(1):20-21.

营改增税制的必要性和实践 第4篇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核心和内涵

1.对增值税制度的逐步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的税制体制中间接税的比重很大,增值税作为重要的税种之一,在整个的税制体制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营业税的问题还尚未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致使税制体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的问题之一就是重复征税的问题,打破了税制体制的正常秩序。营改增的改革在很大的程度上逐步地完善了我国现存的增值税制度,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有效实施,通过用增值税来替代营业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营”改“增”。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税制制度的完善实施。

2.本质是为国民经济服务

税制的改革的本质是为国民经济服务,通过财税制度的不断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平衡,积极地调整国民的经济结构。对于国民经济来说,经济的发展是被动的,而财税制度的调整是主动的,只有指定出合适的经济税制制度,才能够不断地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不会出现经济的发展的断层。营改增的实施,呈现了诸多的优势,它成功地改善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可以让企业自身改变和选择其经营模式,让企业得以长足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发展和飞跃。

3.影响到社会多领域的产业链条

税制体制的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由于经济领域是关乎到国民生存的根本所在,因此,营改增的税制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紧紧联系到了国民生存的各个领域,实现了产业化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传播。营改增税制的本质是通过对于税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地改善税制体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最终实现整个税制制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了税制改革实现较多的可能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是各个产业都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练习,加大对于税制体制的改革,能够不断地实现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改革产业链条的相对接,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税制体制的改革

营改增税制改革是我国税制改革的进程中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对于我国税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丰富我国的税制体制制度,不断地丰富我国的税制体制内涵,才能够实现我国税制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税制体制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的是否完整,如果没有完善地税制体制作为坚定和完备的后盾,就无法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就很难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税制体制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地深化体制的改革,实现营改增的税制体制,强化税制改革,才能够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2.改善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税制体制政策的调整,不断地丰富政策体制的内涵,改进税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深入地了解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于国民经济的繁荣和进步,要考税制体制的支撑和鼓舞,如果没有合理的税制体制的调整,就很难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营改增的税制体制的改革注重的正是这一点,通过不断地调整现存的税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用增值税来覆盖增值税,有效地解决了重复收税的问题,对于解决税制体制中的问题起到了只为关键的作用,只有不断地通过税制体制的调整才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促进企业的发展模式的有机转变

营改增税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首先,能够使得企业在自主选择自己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及管理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权,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使得很多的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思路,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说,无疑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营改增的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使得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地扩大,让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地深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企业的发展同时能够极大地拉动了GDP的增长,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实践及结果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截至4月30日,全省共有17.7万户纳税人经确认后纳入营改增税制试点范围,较试点初期增长61.37%,新增试点纳税人6.73万户。统计数据显示,试点以来全省共计减税67.54 亿元,减税面达96.49%。其中, 全省纳税人减税44.79 亿元,分别为试点一般纳税人减税18.03 亿元,试点小规模纳税人减税6.11 亿元,省内非试点纳税人减税17.46 亿元,应税服务出口企业免抵退税额2.81 亿元。与此同时,今年1-4月,申报户比去年底净增加20户,出口额增加8.45亿元,申报免抵退税额增加0.51亿元,经国税部门审核已通过0.28亿元。增值税应税服务适用零税率和免税政策试点以来,为江苏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减负0.38亿元,享受免税的纳税人累计1117户次,免税出口额12.46亿元。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营改增税制改革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是较为平稳的,并且在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实现了税制制度的逐渐完善,完美地实现了增值税的转型,并且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对试点企业的税负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接近全部的试点的税负变化比较轻微,极小部分的试点的税负增加,这说明了营改增税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或者大范围地实现了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据江苏省统计,试点“营改增”的一般纳税人仅占所有一般纳税人户数的5.47%,但试点一般纳税人增加的进项抵扣税额占所有一般纳税人抵扣额的21%。这说明作为试点企业来说,他们的投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在营改增税制体制的改革下,企业通过开放的方式进行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扩大投资,实现自身规模的壮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通过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于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只有不断地深入、完善营改增税制体制的改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探索思路,才能够不断地强化改革的有点,不断地实现税制改革的完善。营改增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地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它成功地解决了现行税制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了现行税制。进而也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了本省现存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并且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蓬勃发展。总之,坚持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制度,不仅仅是国家的立足之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更是为了全面地构建小康社会,为广大的百姓谋福利的根本保证,坚持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制度,坚定改革、扩大消费,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结语

营改增税制是一项积极的税制改革制度,通过对增值税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存的税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营改增税制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税制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进了企业的活力。同时,由于营改增税制的影响范围很广泛,几乎波及到了社会的所有领域,因此它也极大地丰富和引领了社会各种产业的产业化链条,极大地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不断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营改增对电信行业影响 第5篇

你认为营改增对电信行业会是怎样的影响?

电信行业是于2014年6月1日纳入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内的,基础电信服务税率为11%,增值电信服务税率为6%。从收入而言,增值税是价内税,营业税是价内税,总体收入会有所下降。从成本而言,电信行业目前最主要的成本为固定资产的投入费用,由于营改增前购进的固定资产无法抵扣,而电信行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周期长、更新周期慢,且电信行业的变动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较高,短期内,电信行业的税负会增加,但从长远考虑,一旦企业新投入的固定资产,便可以抵扣,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且营改增后消除了重复征税现象,故长远税负会有所降低。

营改增建筑业的影响 第6篇

自国务院明确提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营改增”便大步向前。我们可以观察到“营改增”起步以 来,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扩围,即“营改增”方案在地区和行业上的扩围,即全面推进营改增;第二步是改制,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制度;第三步是 立法。目前还处于扩围阶段。

目前,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四大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总方案即将公布,这将直接影响四大行业的800余万户企业,涉及年营业 税税额1.6万亿元。铂略财务培训从各渠道了解到,预计6月下旬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把四大行业的“营改增”草案上报国务院。若进展顺利,估计该草案最快可能 在未来一周内出台,正式的实施日期可能最早会在10月1日,最晚在明年1月1日。

建筑业、房地产税率定为11%

建筑、房地产行业性质较为特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业主要是为房地产业提供服务,两者上下联通,相辅相成。如果房地产 行业不一起改,而只改建筑业,那就只改上游不改下游,下游企业得不到抵扣。所以需要联动改革,将上下游一起改革,从而形成完整的抵扣链。由于这两类行业业 务复杂,牵扯的主体多,金额高,对其“营改增”的设计方案从提出到完成历时最久,可见是非常审慎地作出决定的。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5%的营业税税率,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基于行业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此次“营改增”房地产、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1%。

问题亟待关注,配套措施跟进

铂略调查结果显示,建筑业企业在新政实施后,税负短期必定会上升。那些挂靠的中小型建筑商因为缺乏议价能力,无法将税负转嫁到下游企业,在未来很可能面对险恶的生存危机。而大型建筑企业必须加快转变内控管理和发票管理才能从营改增的巨变中游刃有余。

房地产企业普遍关注新政是否允许抵扣土地购置费。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的占比高达60%。无论是二三线城市还是一线城市的项目,土地成本都 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税负水平。

据测算,若土地成本不能抵扣,企业税负较之前上升2个百分点。而土地成本可以抵扣,税负较之前下降0.6个百分点。目前,业 界就对土地购置费采用“虚拟进项税”计算抵扣的呼声很高。当然,涉及不动产形态不一,企业内部架构多样化,以及地域化等因素影响,实际执行效果也会存在差 异。据了解,虚拟进项税不太可能在本次新政中体现。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由于建筑行业具有跨地区经营等特点,建筑业进项抵扣、纳税地点、纳税时间等问题需要重视。而对于国民 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业来说,其显著特征是项目周期长,且成本与收入周期背离。“营改增”之后,房地产项目的销项税额与其进项税额产生时间上的不匹配 和总分机构纳税对象是需要考虑到的。

机遇挑战并存,管控策划先行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相互结合的。营改增后,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即可以获得进项来抵扣增值税,又可以获得成本来抵扣所得税。反之,如果无 法获取发票,将蒙受双重损失。

营业税时代不重视发票的思维是错误理念。由于建筑业普遍是挂靠经营,挂靠经营带来的就是在营改增下小型建筑公司,挂靠方往往 不具备向大型供应商采购的习惯,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发票管理是营改增之后的重中之重。如果只会做业务,没有发票管理,企业最后会被11%的增值 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压垮。

与此前的税负相比,此次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既为挑战也不失为机遇。此次并非是对原体系的修补,而是新体系的建立与革新,在未来出台的“营改增”细 则里会提到主要的税务处理,但不一定面面俱到,一些具体问题会先出一个指引性规定,各地在实务上难免会出现不同操作,根据之前其他行业“营改增”的经验, 各地税务机关会在后续一两年时间内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政策进一步调整。

建筑、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新项目新办法,老项目老办法的思路实现“营改增”平稳顺利的过渡。铂略建议管理层在宏观层面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成立 “营改增”小组,解读分析政策,制定工作计划,改造企业流程和业务系统,合理利用不同业务的税负差等方法筹划,降低税改成本。

上一篇:当代青年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下一篇:里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