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2024-07-27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精选10篇)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第1篇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把责任扛稳 抓牢做实 要正确认识三个方面的关系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提醒我们要时刻把风险估计的充分一点,把“发条”拧得紧一点,严防思想松懈、要求松绑,防止不出问题不重视,知道问题就是出问题。具体到实际工作,就是要常记纪律、规矩,常有自律意识,常在有为状态,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把责任扛稳抓牢做实,要正确认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与“老观念”的关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谓“新常态”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依法从严治警的新常态、纪律作风建设的新常态。要求我们树立新思维,认识新常态,跟进新措施,适应新常态,创新新举措,引领新常态,提振精气神,积极新作为。

——树立看齐意识,破除“沉疴痼疾”。“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在“新常态”上,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向上级党委看齐,向党委核心看齐,自觉把上级党委确定的制度和原则作为引领各级行动的先导。对中央和上级提倡的要坚决响应、对中央和上级禁止的要坚决杜绝、对中央和上级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以高度自觉的敏锐、破旧立新的勇气、革故鼎新的胆识、立说立行的作风、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破“老观念”、立“新理念”,破“旧办法”、树“新标准”,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向《党章》看齐,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看齐,遵守“四个必须”“八条规范”,把握好“六大纪律”戒尺,既发挥道德感召力,又强化纪律约束力。

——树立规矩意识,破除“麻痹思想”。“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严从紧讲纪律、躬身自省守规矩,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最面前,提升思想上的敏感值、行为上的警觉性。尤其要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守“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在深化军队改革大考面前,必须听号令,守规矩。由于特殊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更加突出讲纪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决不能做“两面人”、“老好人”,决不能说“两面话”。要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铁规铁矩”,革除“认识不清,麻木不仁,心存侥幸”陋习,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搞变通”顽症,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必止,树起“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规矩”新标杆。

——树立纪法意识,破除“模糊认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纪律是治党之戒尺,两者不可混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法纪分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纪在法前,才能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只有坚持纪严于法,才能突出强调党员和党组织区别于普通公民的政治责任。纪律红线失守,是法律底线失守的预警信号,法律底线失守,纪律红线必然荡然无存。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用纪律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才能有效防止党员干部踩踏法律“分界线”,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严的纪律面前“心有所畏”、止足不前,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二、正确认识“监督人”与“关爱人”的关系

执纪是保护干部,监督是关爱干部,监督执纪不及时、没有效果,就会就会导致党员放任自流、心无所谓、言行失范,就容易犯错误,引发“蝴蝶效应”。

——纪律审查的目的是警示人。“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纪律审查工作,就是要和违纪违法现象作斗争,惩恶扬善,激励正气。纪律审查不仅是针对现象查问题,更重要的是剖析根源解决问题、治病救人。如果有“病”不治”,有“错”不纠,任由“小毛病”滋生蔓延,必然会导致违纪违法的“破窗效应”。在执纪上,要拿出动真碰硬的劲头和刮骨疗伤的狠劲,让党规发力、禁令生威,让其他同志受到教育,让心存侥幸者收手、让违规违纪者止步,让大家敬畏纪律、遵守纪律。要注重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灵活方法,把握尺度,注重执纪效果,体现党组织的关心厚爱。——有效监督的本质是关爱人。“严是爱、宽是害”。监督是防止权力变质的最好防腐剂,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最危险的权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发生问题,拒绝监督的干部终将走向颓废。监督是一种很自然、很正常的教育、约束与爱护,是一种深沉而严厉的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有效监督的本质是对同志的一种帮助,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踏实。要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警戒和一面镜子,摒弃“监督就是找茬,就是给自己过不去的错误思想”,树立“监督就是负责,就是关爱的理念”。党内没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宽广的胸襟,培育豁达的气度,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关爱,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要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和人性化的监督机制,主动前移关口,减少漏洞、真空,防微杜渐,防止监督松劲

——抓早抓小的核心是保护人。“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只有善于洞幽察微、见微知著,从苗头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才能有效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一般问题发展为违纪违法问题,从根本上保护党员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建立常态化的教育警示、经常性的风险排查、动态化的提醒帮助机制,抓早抓小,未雨绸缪,发现有不正之风和违纪苗头就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破坏了规矩就及时“治”。当党员干部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如果及时抓、及时管,就有可能将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在“是”与“非”、“对”与“错”面前,如果有人及时咬耳扯袖,就有可能起到幡然醒悟、悬崖勒马的效果,反之,见危不救,甚至阿谀奉承,无异于推波助澜、害了同志。

三、正确认识“要尽责”与“被问责”的关系

有权必有责,在岗必尽责,负责必明责,履责必尽责,失责必追责。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构建“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责任体系。

——要明责知责。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岗位越重要,责任就越沉。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要克服重“权”轻“责”,重“履责”轻“负责”,重“分管责任”轻“一岗双责”的倾向。坚持“我的岗位我有责、履行权力我负责”及“责由岗定、人随责走、事按权办、权责一致”的理念,实现“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职责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形成“层层有责、人人明责、共同尽责”责任链条。

——要担当尽责。“人生须知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在岗必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责任担当的本质是对党忠诚,担当就要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不为私心所拢、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或,打消自我监管怕丢面子、严管同志怕伤和气、严管下级怕丢选票的顾虑,树起“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矛盾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失误失败面前承担责任,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的好样子。

——要负责问责。问责旨在尽责。问责是手段,负责才是目的。问责一个,警醒一片。“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有责必问,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违者不违要问责,不尽心不尽责要追责,出了问题要有人负责。要把握好被动问责与主动问责的关系、事后问责与事先督责的关系、就事问责与深层追究的关系,体现问责力度和问责的效果,用有效的问责倒逼每名同志都尽心尽力尽责。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第2篇

什么是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就是人的思想意志的临时定位。是说人当时的心理思维情况如何。

无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证明,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和部门也好,能否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情况下,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做好各项工作,克服各种困难,遇险而不惊,如果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只能是相反,既做不好工作,又办不好事情,还有可能导致手忙脚乱,犯严重地错误。

然而,良好的精神状态从何而来?又如何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呢?

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自良好的思想基础。就是讲,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和部门也好,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上,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党和国家整体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民群众离不开和少不了的。你从事的工作是在为别人服务,同时,别人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在为你服务,大家的服务是相互依存和支撑的,这个世界谁离开了谁也不行。因此,为了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别人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家都应该以饱满地热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各自的工作做得更好。

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自于每个人平衡的心态。所谓平衡的心态,并不是要求每个人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而是要有一种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心态。首先,在工作上要有一股子拼劲,不甘落后,主动地向先进学习,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创一流的业绩。其次,在荣誉上不与人争抢。对工作看重些,对名利看淡些,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另外,在享受上不与人盲目攀比,要有知足感,可以多吃苦受累,不可以奢侈浪费,珍惜来之不易的资源。

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自于健康的心理。在精神和心理健康上,要始终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医生”,提倡自己经常给自己看“病”。既不能未老先衰,精神不振,也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锺,不管他人闲事,更不能为了谋取个人的和小团体的利益非法侵占党和国家的资财,成为历史的罪人。做人,要做个好人;交友,要交正直的朋友;当官,要当个好官;干事,要干的漂亮而又富有成效。

有人说:“精神状态是个宝,事事处处离不了”。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无论一个人或是一个单位,要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并不难,但创造精神上的财富最难,尤其是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更是难上加难。

对领导干部来讲精神状态更为重要。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对部属和群众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做到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除上述几点外还应强化五种意识。

强化学习意识。知识决定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实践证明,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不学习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升华的过程,勤勉学习的态度就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肩负起发展的责任,就要真正强化学习意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学习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一定要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竞争的第一需要,作为终身的必修课。要有毛泽东“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气概,要养成良好的学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特点,不断拓宽学习途径,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和群众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领导能力,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强化团结意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干劲、团结出成绩、团结出干部,只有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核心战斗力。一个班子如果不团结,四分五裂,怎么能驾驭全局,怎么能带好队伍,谈何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谈何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喊响团结的口号,力倡团结的风气,高扬团结的旗帜,争当团结的模范。“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先决条件,只有搞好团结,才能真正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么一种政治局面。”

强化责任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支柱。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什么是事业心、责任感?事业心、责任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前进征途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是对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些人之所以精神不振作、工作不认真,主要是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什么是事业心、责任感?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事业心、责任感;明代大学士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事业心、责任感;毛泽东同志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事业心、责任感„„没有事业心、责任感,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因此,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都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勇气。

强化拼搏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拼搏成就梦想,奋斗铸就未来。你定的目标再好,任务再具体,不落实也等于零。落实就是干,就是拼搏。拼搏就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拼搏就是“不白活一回”,“活就活它个龙抬头,活就活它个虎生威”。拼搏就是充满奋发向上的工作激情,就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拼搏,就没有司法行政的今天,更不可能取得现在这些辉煌的成绩,所以一定要强化拼搏意识。

强化创新意识。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忧患。常怀忧患,可以使人头脑清醒,永不自满;常怀忧患,可以使人警钟长鸣,永不懈怠;常怀忧患,可以使人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如果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干部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创新意识,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固 步自封、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坐享其成、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不可能有发展,不可能上台阶,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创新意识,强化“弯道超越”意识。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弯道超越”,我们才能打出一片新天地,才能“欲与天公试比高”。要通过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形成新思路,拿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完成新跨越!

保持“在路上”的心态 第3篇

突出主题, 把握新闻中的偶然性。在拍摄新闻图片之前, 首先应该对被采访的对象有个大致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确定好主题, 明白这个主题该如何表现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主题是一件作品的灵魂, 一张好的新闻图片主题一定要明确, 明确触动你内心的东西是什么, 你想要把什么样的东西呈现给读者。这就需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心,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敏感”。不管是什么样的采访, 事先都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 这样才能及时掌握主动权, 才能应对现场的变化, 不注意观察、不用心思考是很难拍出好的新闻图片的。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 一年中, 所遇到的大部分是日常新闻, 所谓的突发事件, 重大新闻毕竟少之又少。在日常新闻的拍摄中, 在对新闻事件有宏观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闻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 使其更有厚度。而这些都需要从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层面或从读者关注的角度切入, 多反映普通百姓的甘苦冷暖, 多透视市民的生活状态, 以敏锐的视角和娴熟的摄影技巧去发现新闻、表现新闻。更重要的同时也是摄影记者不同于文字记者的地方, 即摄影记者如不深入现场就根本出不了作品, 他必须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才能定格精彩的瞬间画面。

新闻最大的魅力就是谁也想不到接下来会出什么事, 会有什么插曲, 会有什么意外。许多经典新闻照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新闻一定要抓住意外, 也就是偶然性。所以在这些插曲意外发生之前, 摄影记者应该具有对这些插曲和意外发生的预见能力, 从所了解到的信息中分析出可能即将发生的事情, 这样不至于错过好的新闻瞬间。当遇到突发事件时, 容不得摄影记者有过多的等待思考, 要迅速拿起相机拍摄, 否则会错失抓拍精彩瞬间的良机。这种时常存在的偶然性就要求摄影记者必须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 只有这样, 那个偶然的画面出现在镜头中时, 摄影记者的手才能毫不犹豫、恰到好处地按下快门。

保持新鲜感, 保持“在路上”的心态。摄影记者要从相同、类似的事情当中发现不同, 时时刻刻让自己的感觉保持新鲜, 更是为了新闻能时时保持新鲜, 最终让读者满意。

摄影记者应该有一双孩子般的好奇的眼睛, 只有你感到新奇, 善于摄取到那种普通人视角外的不同, 你的图片才有可能给读者以新奇感。而这类图片的获取往往要付出更多, 勤跑善抢是必不可少的, 要在跑动中发现新闻, 同时坚持让自己保持对事物有一种“在路上”的心态, 才能不断地把视觉独特、动感强烈、新闻点突出的新闻摄影作品奉献给读者。

抓住细节, 培养自己的捕捉意识。新闻摄影记者不但要有一身过硬的摄影技术和对事件的现场观察、迅速分析判断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现场摄影纪实能力。往往能感动人的图片是由细节组成的, 对细节的捕捉意识很重要, 再好的题材, 图片表现如果没有细节, 就等于白白浪费了这一题材。相反, 一件平常的事, 把各个细节拍好, 图片同样能感动人。摄影记者的责任是通过图片引起读者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 让读者感受到新闻发生过程的精彩瞬间,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当你处在新闻现场的时候, 你需要明白哪些镜头会让读者身临其境, 怎样的表现会让读者明白你拍摄当时的场景和你想表达的情绪。所以, 摄影记者的功夫不完全在于摄影本身, 还在于摄影之外——善于抓住最能反映新闻对象的瞬间画面的能力。新闻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反映社会参与生活, 无疑摄影记者的镜头就应该对准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反映新闻的本质并且视觉表现力强的画面有很多, 但“决定性瞬间”可遇不可求, 所以摄影记者要培养自己的捕捉意识, 只有夯实多练基本功, 这样才能在“决定性瞬间”到来时把握住, 也只有这样, 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

在积累中逐渐提升业务能力。单从摄影角度而言, 摄影要满足的条件就是摄影的技能, 简单说来, 就是对镜头的控制、对画面的把握, 这些技能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与积累中得到提升的。而从一名新闻摄影记者的角度而言, 就要求记者自身从思想、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断积累, 不断积累才能不断进步。写文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摄影同样如此, 这种积累越丰富, 你脑海里的画面元素及构成就越丰富, 你的洞察力就越强, 思路也就越开阔, 在拍摄时就会多一些敏锐, 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发现, 少一些错失;多一些成功, 少一些遗憾, 才能得心应手地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职场请保持野生状态 第4篇

在刘戈看来,芙蓉这位以S造型进^大众视野,以“狂言”为大众所知的网络红人,多年来以一种永不懈怠的压力感、危机感不停寻找自己的职业机会——她参加各种代言,不停拍摄图片,随时刺激大众眼球,并竭力贴近主流艺术。她这样不拘—格、四面出击的方式,正是刘戈书中所谓的“野生物种”的经典代表。“无论处于职场中哪个级别,只有保持身上的‘野性’,才有可能不被淘汰,才有可能获得此前期许的成功。”刘戈在书中如是说。

为了证实“野生”的“凶悍”,刘戈还讲述了一个“野生物种”沦为“家养动物”的故事:内蒙草原,有两匹草原狼被当地人抓来养在笼中。一个小伙子把看家护院的狗也关进了笼子,有主人撑腰,狗进了笼子很是威武,对两只狼拳脚相加,狼则只是躲闪不敢反抗。看客散去,把狗忘在笼中,第二天想起时只见笼里满地血迹——可怜的狗,早已成为两只草原狼的腹中餐。这就是家养和野生的区别。但还是那两只狼,又过了一年,一天饲养员喂完食后忘了锁门,可第二天两只狼仍乖乖呆在那里。或许是不想放弃每日送来的早餐:或许当它们徘徊在铁笼门口的时候,面对黑漆漆的夜,它们对自己在草原的生存能力已经没有信心。

从野生到家养的蜕变,只用了一年时间。

贪恋安逸喜欢被豢养也许是^类的本能。就像求职时,大部分^会尽量选择声望高、体量大、福利待遇好的机构。但这样一种理性选择,必然会导致我们缺乏危机意识,从而使生存意识薄弱,变革意愿变小,创新动力变弱,也就容易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所以,刘戈给出这样的建议:“尽量延缓生存能力退化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寻找—种野生状态。”

至于怎样寻找?刘戈不会教条地告诉你。他只是从一则新闻、一桩八卦、一段趣闻这样的点开始,通过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的思考拉长为人生态度的长线。就像在“考公务员”和“逃离大都市”这两个问题上,他提出“不想做官就不要考公务员”、“因为买不起房而逃离大都市是愚蠢的选择”两个新鲜的观点,并细致地分析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与职业生涯的关系以及机会成本和未采前景的线性关联,让人忍不住一口气把整本书读完。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第5篇

江苏在2001年里的形势也很好,同样让人鼓舞,令人喜悦。我们在困难较多、大事较多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实现了新世纪初战告捷和“十五”头年高起步、开好局的要求。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从江苏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我们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省进一步呈现出团结稳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局面;我们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和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扩大了江苏的知名度,展示了江苏的新形象;我们深入学习宣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全省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新变化;我们胜利召开了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作出了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勾画了新世纪初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环境,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机遇与挑战、利与弊空前复杂地交织一起的新形势,面对我省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要求高于往年、困难多于往年的新情况,要继续大力推进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的要求,动员和组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开拓。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中央两代领导核心的重托,时刻牢记致富人民的重责,时刻牢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精神是力量,是魂魄。好的精神状态是好的思想、好的作风的标志和体现。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不久前召开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要立志做大事,就要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发”,就是要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形成一种蓬勃朝气、一种昂扬锐气、一种浩然正气;“有为”,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有新的作为,在发展先进文化上有新的作为,在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有新的作为。经验表明,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形成和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就能敏锐地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能正确地应对和战胜挑战,就能有效地解决和克服困难,就能与时俱进,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实现新的目标,创造新的辉煌。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树立率先之志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提出的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体现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强音,反映了全省人民的期盼和心愿。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作长期艰苦的努力。当前,对于江苏来说,我们不仅直接面对入世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双重压力,而且直接面对兄弟省市各显所长、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这种竞争首先表现为发展思路、改革举措的竞争,如果我们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上不能走在前头,就难以保持率先发展的优势,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也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加快发展,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树立率先之志。这是我们迎接新挑战、经受新考验、战胜新风险、赢得新优势的迫切需要。率先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定位,是一种责任。树立率先之志,需要有争创一流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需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和风貌。江苏人民有敬业勤业、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把率先的思想打牢,把率先的目标盯紧,把率先的措施抓实,就一定能化决策为行动,化蓝图为现实。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善谋发展之策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当今时代,新思想、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纷至沓来,如果我们仍然在旧模式、旧观念中兜圈子,单纯靠老办法、老经验对待新事物,甚至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突破常规的胆略,就必然会落后于时代潮流,贻误事业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七一”重要讲话的发表,意味着新一轮思想解放的高潮已经到来。这不仅会大大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而且会大大推动机制、体制的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法的创新发展,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巨大动力和活力。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不尚空谈,不搞争论,一切让实践来作结论。我们要着眼于新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新的思路来加快发展,以新的举措来深化改革,以新的办法来推进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必须更加注重按法律法规办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更加注重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我们要着眼于新的实践,赋予“五大战略”以新的内涵,善于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症结,狠下功夫,寻求突破。当前,特别是要继续优化所有制结构,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进一步释放私营个体经济的巨大增长潜能;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在抓好农业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重点扶持抓好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要继续实施分类指导的方针,采取新的举措,促进区域共同发展;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保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大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也都要抓住重点,寻求突破。只要我们用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善谋发展之策,共筹解难之方,就能有效地推动全局工作,提高江苏整体发展水平。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激发创业之情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艰难中起家立业,在困苦中成就伟业,在奋斗中创造辉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富民不可能实现,强省将陷于空谈,率先必然落空。唯有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苏北经济发展正处于打基础的地方,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借助外力而不依赖外力,激发、凝聚民力而又珍惜、用好民力,自力更生,知难而进,打好基础,实现“后发”。在苏中经济发展正面临起飞的地方,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停步,不松劲,实现迅速“崛起”。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经济实力还无法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抗衡,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的富裕程度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只有正确对待过去,敢于超越自我,继续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率先发展,全面“提升”。须知,创业是最好的守成,只有不断创新业,才能真正成伟业,攀高峰。全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以苦砺志,以俭修身,做艰苦奋斗创大业的表率;都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愿望。只要干群一心,同舟共济,形成全省人民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我们就能开创江苏美好的未来。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需要我们转变作风,强化落实之功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奋发”的精神转化成“有为”的行动,关键在于强化落实之功,把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各项方针政策转变为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党中央把2002年确定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就是要求我们在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上狠下功夫。实践反复证明,地区之间发展上的差距,除了客观条件的差异之外,从主观上来说,主要取决于两条:一是决策是否正确;二是落实是否到位。一个领导干部既要有科学决策的基本功,又要有狠抓落实的基本功,两者缺一不可,少了哪一个基本功,都不可能成大事。现在,我省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已经确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政方针已确定,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的重点和措施也已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抓落实,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就是要杜绝空谈,反对形式主义。我们看一个干部是否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不仅要听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不仅要看他干了什么,还要看他干成什么。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就要深入基层、了解民心、掌握真情,切实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就要随时掌握实践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新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就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实践中的新鲜经验,运用典型来指导全局工作;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实施分类指导的方针;就要实实在在地多办实事好事,为基层解忧,为群众解难;就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和各项工作机制,使责任得以明确,使监督有效实施,使考核规范科学,真正做到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务求实效。要在全省大力倡导注重实践之风,注重实干之风,注重实效之风,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注意发现和重用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干部,善于识别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在我们党内,绝不能让投机取巧、夸夸其谈的人如愿以偿,也绝不能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需要我们团结拼搏,形成人和之力

事实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有各种条件,最重要的是人和的力量,而人和力量来自团结。团结具有强大的威力,必然带来丰厚的回报。“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江苏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所创造的奇迹。要加快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的无谓分散。对领导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是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都要有讲团结的良好愿望,都要有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班子的团结,搞好与群众的团结,搞好方方面面的团结,在全省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只要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善于团结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事业就愈有生机,愈有活力,愈有希望。

新的形势令人鼓舞,新的任务催人奋进。我们的事业充满生机,我们的未来无限美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解放思想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6篇

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建设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学校组建以来,全校师生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校正处于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斗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干劲。不能小绩即满,盲目陶醉,停滞不前;也不能因有差距而畏缩不前,丧失斗志。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进一步自觉增强谋发展、干事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需要每位教职员工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必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要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学校的决策;要涤除浮躁之气,静下心来,埋头苦干;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切实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为学校发展尽心竭力。

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走出一条好路,闯出一条新路,干成一番事业,必须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干劲。作为“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要实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领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领跑”,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中“领先”,不断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敢于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对于认准了的事绝不半途而废。“崛起”在于“奋力”,要有追求卓越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昂扬向上的锐气,拼搏进取。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第7篇

——华安工业(集团)公司实践“三个代表”的调查

孙启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经济,兴企富民,这是摆在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特困企业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华安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安公司)是我国兵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几年前曾是兵器行业的第一亏损大户,也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特困企业。以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许远明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是如何与时俱进的?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门调查。

关键在于世界观建设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对待事物的立场和观点,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追求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感,影响着人们的意志品质和认识能力。世界观的核心是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根本的政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政治灵魂,我们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世界观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从中获得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华安公司作为我国兵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曾经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落伍了,甚至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里陷入经济困境中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原领导班子放松了世界观的建设,没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至于在企业向市场转轨的时候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对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在军品生产锐减的情况下,民品生产跟不上,企业亏损逐年增加,拖欠职工工资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领导班子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企业的不稳定局面束手无策,不能依靠广大干部职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领导班子的世界观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一班人”头脑。公司党委把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世界观建设的论述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把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克服以往零散学习多,系统学习少;突击学习多,经常学习少;结合实际工作学习多,结合思想实际学习少;学习书本知识多,创造性运用少的“四多四少”现象。通过学习,领导班子成员更加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提高了在复杂形势下承受和抵御

各种风险的能力,树立了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二是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领导班子内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班长”许远明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检查自己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他找班子每个成员谈心,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严肃指出其不足,征求班子其他成员对自己的意见,使久违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在班子内部又得以恢复。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发展目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方向,把克服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增强班子成员对企业解困的信心。四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抓好企业的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建设,以此升华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思想境界。公司领导班子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企谋略,形成了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独具特色的企业解困文化。这种文化既以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的标语口号形式存在于华安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如“风正民心顺,官清民自安”、“人是华安人,心是华安心,创我华安业,铸我华安魂”、“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产品有名气,企业有生气”、“立业先立志,脱贫先脱愚,发展靠人才,振兴靠科技”,等等;也作为一种有华安特色的企业精神融进了华安人的心坎里,成为鼓舞和激励华安人在新的世纪里再展英姿,重铸辉煌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要务是兴企富民

发展是硬道理。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特困企业来说,发展是企业解困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关键。广大干部职工最关心的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必须把兴企富民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实现经济新的增长;才能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使广大干部职工富裕起来。

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广泛调查研究,既摸清了家底,又了解了市场行情,从而理清了发展思路。他们把“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拓展企业生存空间,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困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为了实施这一治厂方针,他们首先在班子成员中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中心核心不分心,二心合一争民心,互补互助下决心,志在企业旧变新”的工作机制,既强化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又使班子成员树立起了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现代企业管理。他们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龙头,把调整产品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传统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努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产权代表制度、资产营运制度,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他们还建立了灵敏反映市场变化的经营决策、市场销售、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系统,并动员公司的一切力量,大力推进产品开发,千方百计增加订货,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振兴企业,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华安公司由于地处偏远,多年来经济发展停滞,企业危困,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分到这个地方来,而公司的技术骨干大多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即将退离工作岗位,因而出现人才

断档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领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施“留住老的、培养小的、招聘外来的、请回下海的”人才战略,遍访行业内知名大学、研究所,千方百计地将流失的人才请回来。同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1998年,公司首次召开科技大会,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一次性重奖5万元。2000年企业又投入34万元作为科技奖励基金。2001年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总计达100万元以上。有投入就有回报。经过全公司先后120多名同志200多个昼夜的奋战,作为华安公司生命线的“9255”生产线终于恢复了生产。1998年底,公司推出多项科研成果,结束了8年来没有一项科研成果的历史。1999年3大系列6个品种的军品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0年军品科研又实现了跨越式突破。科技人员研制的民爆器材产品,已经取得6项专利,其中铝合金高压气瓶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新产品“飞天奖”。核心是始终保持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实践党的宗旨所要求的。事实证明,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走群众路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我们的事业才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始终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正了解和理解群众的需要,使我们的工作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我们的决策建立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上。

为此,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从一开始,就注重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把职工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第一追求。

“听”“讲”结合,加强与职工群众的双向沟通。公司新领导班子刚一组建,就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既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又及时向群众据实讲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出路,从而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基层的呼声,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当公司启动生产遇到资金缺口的难题时,职工群众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纷纷慷慨解囊,拿出仅有的一点“救命钱”,借给公司用于启动生产。当前,“心系工厂求发展,情注华安盼振兴”,已成为全公司职工的共同心愿,全公司也形成了气顺心畅,同心同德,合力克服困难,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何保持平稳的学习状态 第8篇

关键词:学习状态,过桥试验,学生

作为学生,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学习和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看, 这都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求, 尤其是高考, 要取得好成绩的心理需求就表现得更为强烈, 不仅学生, 就连家长也是如此。但事实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的事与愿违, 甚至有些平时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 可高考成绩却大打折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精力体力不济外,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 就是心态不佳。心态的平稳与否真的有这么大作用吗?下面的试验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一个教授做了如下的试验:他带领十个人在黑暗中轻易地走过一座桥, 然后打开旁边的一盏灯, 让那十个人观看桥下, 人们不由惊呼, 原来桥下是一个池塘, 而池塘中有很多令人恐怖的鳄鱼。这时, 教授让这十个人再跟他一起走回桥的另一边, 但说什么人们都不愿意走, 最后经过鼓励劝说, 其中三个人同意走过去。教授又打开几盏灯, 人们发现桥下有保护网, 于是又有五个人过了桥, 最后剩下的两个人说什么也不过桥, 因为他们觉得那个保护网也未必就安全。

这一试验表明, 心态决定状态, 心态比技巧更重要。过桥靠的是行走的技巧, 相对来说, 那十个人中有的比教授年轻, 走得比教授快、稳, 但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回答无外乎是教授胆大、勇敢, 另十个人胆小、怯懦。那些人为什么会胆小、紧张、恐慌呢?究其实质, 是人内心有所忧患担心, 担心自己会遇到危险失去生命, 也就是心中有我虑我太多太重。试想, 假如人心中虑我少一些, 只把走过桥看作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次简单经历, 那么我想那十个人过桥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同样,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有很多竞技, 有些人本身的技巧可能相当高, 但却有时免不了发挥失常, 而失常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与心态有关。那么人的心态之所以会失常, 除了人内在的生理原因外, 大多是由于对外在的名利得失、身体安危过于在乎所致。

人要做到有一颗平常心, 心无他碍, 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 就必须看透得与失, 看透我们在浩渺的宇宙中, 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我们的挫折与苦恼, 其实是很微小的, 都是无所谓的。心无他碍, 方能静下心来,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也就是说, 越是执着追求的东西, 越是离我们遥远, 而越是心无所求的东西, 却越不求而自得。老子曰:“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也。是故圣人退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也, 故能成其私。”

孔子也说:“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可现实中的人们, 却往往是急功近利, 没有真正地展望未来, 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大多看到与计较的是眼前的考分多少, 一时的成败得失, 也正是有了近前荣辱得失的计较, 就有了永远放不下的心理恐惧。而任何一个有心理负担的人, 其学习的效率一般都不会太高, 心理只有“放下”才会“有得”得更多更好。

就拿如今我们所面临的高考, 如果自己心中将其看得过重, 认为高考的成败就完全决定了人生的成败, 甚至觉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高考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段经历, 一个插曲, 高考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 就完美人生的相对性而言, 每个人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只要是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就是成功, 没有必要非得强迫自己达到某种境界, 那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人如果陷入了一种愚妄的空想之中不能自拔, 那他将很难成功, 甚至会迷失自我。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风一心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 以致丧失心智, 走火入魔, 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了。

如果说欧阳风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那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我有一个同事就是总要求她的孩子要考班中前几名, 孩子也比较聪明, 初高中常名列前茅, 高考也考上了名牌大学, 可只是上了一年多就退学了, 为什么?精神失常了, 因为在大学里他不能总考年级前几名, 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他也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老子曾说知己者明, 人只要明了了自身, 并按自己内心的本真, 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去自然而然地言行, 而非过多地听从于功利的驱使, 那么生活学习将会变得轻松快乐, 最终也能求仁得仁, 求智得智。

当然要想真正放下忧患得失的心理包袱, 需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 多看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 多去了解生活的快乐幸福有哪些内涵, 跳出上学考学这个狭小的圈子, 开阔视野, 拓宽思维, 果能如此, 我想同学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成就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龙大为)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第9篇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便是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即为主人。在当今转型时期的社会,如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认为,应当“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从而谋得“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僻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的至高心境。

一、凡事努力了就不要后悔

人生来世一回不容易。我参加工作十四年,调动过七次,工作过四个单位,其中教了5年书,当了8年领导的秘书.在这十三年里,也曾春风得意过,也有不尽如人意时,可以说经历了起起落落,有过曲折、坎坷。正如曾国藩言之:战战兢兢卧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而畅天怀。但不论你的人生得意与否,也不管你走过的路是不是顺利?相信自己,你所经历的人生,你人生所经历的事,只要你努力了,是真心对待了,那么就值得你去珍惜,都是无悔的人生。经历就是财富。毕竟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事事顺意,谁没有遭受失意和挫折的时候?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失去过的人是不会真正理解拥有,没有付出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珍惜。

二、学会欣赏,善待每一个人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其实欣赏别人没有什么不好。虽然你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算不了什么,但别人却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1-

肯定,得到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社会是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欣赏不是阿谀,是出于真诚,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情操,是一种现代人应具备的修养。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三、一切名利皆为过眼烟云

俗话说,钱财乃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正如我们悟空和尚写的:金也空,银也空,何人死后在手中;名也空,利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几十年后都统统拉到农村当化肥。可是真正能够理解、体会的人又有多少呢?现在很多人生活的很盲目很浮躁,为了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为了自己的生活“所谓”的幸福,不惜透支健康,违反党纪国法,失去人格尊严去换取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如汽车、票子、房子、权利等,真正得到那一瞬间,也许会很满足,会欣喜若狂,感觉自己真是得到了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东西。可是,等到自己垂暮之年的时候,就会发现曾经得到的东西是那样的虚无缥缈,如过眼烟云一般,也许就在那一刻,才会懂得拥有一颗平常心是多么重要。我觉得最好哇!当官不图利,从商不求名。但话又说回来,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处处充满陷阱与诱惑,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绝非易事。又有多少人能够用一种“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的心境去生活?当然,我并不是主张大家不要去追求财富,财富本身没有罪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比如我们当干部的,最好不要到自己管辖的领域里去赚钱,这样很危险,也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正确看待名利,一切皆为过眼烟云,保持一颗平常心。

四、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人生不过百年。在漫漫历史长河,只不过是白驹过隙,匆匆之后便成过客。但有些人在短暂的生命年华不好好生活,却总喜欢患得患失,怨天忧人,自认为满腹经伦无用武之地,总认为怀才不遇,整天报怨组织上对自己不重视,社会对自己不公平。其实,这非常幼稚可笑,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发牢骚那是因为自己无法主宰社会,无法左右别人的思想,那是无能的表现。人的生命其实也是非常脆弱的,说没了就没了。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例子,小沈阳说的“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当你想到自己如果不在人世了,别人花自己赚的钱,住自己的房子,带自己的老婆,打自己的儿子等……你就会觉得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许多病痛就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大喝大吃、赌博熬夜、怨天忧人等……岂不知劳怨成疾,宫中怨妇多病死!所以,我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也不要为虚无缥缈的幻景去折腰。相信自己,过好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幸福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第10篇

尊敬的领导、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卷烟上水平》。

站在这讲台,也许你会觉得我年轻。是的,我才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烟草人,才只有几十个日夜,但我已经深深爱上了我们的烟草事业。让我说上一段顺口溜吧:

利群光明金许昌,熊猫人参长白山。

黄山金桥大会堂,红梅玉兰伴牡丹。

XX河畔阿诗玛,XX山边七匹狼。

大红鹰来红双喜,一品梅开有沉香。

大浪淘沙乘风上,石狮相伴中华安。

这是香烟品牌的段子,权当给您助兴。也许您要问我,口音好像不是福建人?是的,我来自西南大都市——XX,我的工作岗位却在福建的西伯利亚——三明市的建宁县。虽然山高路遥,虽然人生地疏,但是,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那里的烟草人。有诗道:

闽江源头第一城,黄花梨多荷花香。

金饶山下烟叶好,老区富裕烟农忙。

那里,既有我听到的XX年特大洪水中英勇抢救国家财产,不怕牺牲的烟草战友们;也有我见到的翻山越岭几十里为残疾人送货上门,不辞辛劳的烟草兄长们;更有我所不认识的放弃了城市的繁华生活常年在农村烟田里技术把关的烟草同志们。那是一个先进的组织,那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团队,那是一个为三明烟叶品种“翠碧”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集体。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想几代烟草人艰苦奋斗的历程。

1984年,这是值得每一位烟草人记住的特殊年份,中国烟草开始扬帆启航,烟草人也开始了自己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他们坚信一穷二白的画纸才能描绘出最美丽的图案:没有先例,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探索;人员缺乏,人才稀少,他们就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没有办公室,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就租来房屋办公,靠着双脚去开拓市场,硬是在荆棘丛生的市场里闯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他们凭的是什么呢?凭的是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凭的更是艰苦不懈的努力。即使在现在,我还仿佛看到了在风雨中、在烈日下,我们每一位烟草人的形象:他们挥汗如雨,却始终带着微笑;他们身心疲乏,却永远充满自信。我突然意识到:烟草的发展与壮大正是每位烟草人汗水与智慧的凝结;烟草今天的成就正是几代烟草人青春和血汗的结晶!

建宁的烟草发展是中国烟草发展的缩影。几代烟草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凝聚?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当我在省里培训反复听到“两个至上”的教导时;当我在县局公司的墙上看到“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几个鲜红大字的时候,我终于有了答案。专卖人员不计个人的得失,扞卫着《专卖法》的尊严;客户经理放弃个人的休息,维护着网建的终端环节;还有那些物流人员,他们牺牲个人的时间,保证着送货的及时与安全。每个烟草人心中都装着国家,装着人民。我由衷地敬佩他们。

上一篇:机关机要保密工作制度下一篇:描写清晨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