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体会

2024-09-20

材料成型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体会(精选6篇)

材料成型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体会 第1篇

材料成型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体会

转眼间,大一生活的一半就要结束了。我们的专业导论课也要结束了,这门可随说上的次数很少,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长的演讲,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不仅所学专业的好多知识,还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这也生涯做了规划。

虽然上学之前对我的专业很不了解,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这专业有了全面的认识。例如,我知道了这门课对我们有如下的知识要求:

(1)具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

(2)掌握机械类人才必备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基本理论;

(3)系统地掌握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

(4)掌握各种成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应用、维修要求;

(5)掌握典型成型加工的工艺过程及方法;

(6)掌握用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具的方法。同时我也知道了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例如:

(1)一般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素质。

(2)职业素质,包括: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工程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要向下面的这些能力靠近:

(1)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2)具有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3)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

(4)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5)具有塑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

(6)具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

(7)具有对成型设备应用、维修的能力;

(8)具有使用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具的能力。

(9)具有阅读本专业和英语资料的能力。

当然这只是我对这个专业的初步认识,我知道要能成为这个专业的精英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拼搏,为了我能在这个行业能有所发展,我对我的职业生涯作了如下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

生于以知识和科技为武器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如何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言喻地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首要利器。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我们拥有的时间,让生命在经过储能绽放出绚烂,我们就该对职业生涯做个明确的规划。作为大一的新生,四年后我们就将步入社会,怎样才能在拥挤的社会上找到我的落脚点?鉴于此,我为自己拟定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做个合理的布局,有了方向,才会前进的动力。

二、自我分析

我是个比较开朗的人,能与周围的人很快融在一起,可是我又喜欢独立。由于自己的顽固思想,所以发散思维方式也越来越成了我迫切学会的问题。我喜欢自然科学,同时语言文采也还不差。沉着冷静,有耐性,积极乐观是我的特点。但思维不开窍,爱钻牛角尖也是我的不好的特点。我从小就喜欢一些机械设备,所以总幻想自己将来也能制造一些先进有用的机器。以我的性格和好动,我可以做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事,但直线思维的约束,我可能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不过我会努力去改变我的思维方式,争取能尽快进入发明研究之列。虽然做研究和发明有局限,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是在一线制造上有所发展。由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总会有些区别,有些东西是在课本中学不到的,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和创新,才会真正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既然发散思维有局限,所以平时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多一些思考,能学会用创新的,动态的眼光看待事物。还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多读书,看报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人的价值,并不是用他固有的价值来衡量,而是看他创造了多少价值,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他的价值的。

三、职业目标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工作上的有些能力还有些欠缺,我打算先用一两年的时间掌握好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等掌握了基本的操作和应用后,就着手考取高级工程师证书,用二三年的时间获得证书。拿到高工证书后,开始在科创方面努力。

四、阶段目标

大一:学好基础课,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英语表达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大二:考取英语四级证书,考计算机一级,找机会去工厂实习

大三:学好专业课,考英语六级,考计算机二级,考取一些技能证书

大四:考取相关的工作证书,参加实习

25岁及以后:找份合适的工作,等考到高工证书后再考虑重新择业

五、未来人生规划

找份合适的工作,不断充实自己的基本技能,同时抓紧时间增加自己的含金量,为自己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早日进入科研部门,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

六、结束语

多好的计划,说白了就是一张空头支票,重要的是要去具体的实践,并达到最终的目标。然而世界是变化的,作出的计划可能会和现实发生冲突,就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去应对变与不变的矛盾。人生就是一条船,此岸承载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彼岸,卸下的是收获,芬芳,失意,磨砺。想拥有成功,就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眼泪,颓废是换不来成功的,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目标选择,更是一个方法体系。

以上便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有不足,还望老师能指教。当然通过这门课上一些学长的演讲,我也知道了我以后该怎样提升我的能力和素质,该如何去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细节,该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四年的时间去雕刻自己。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诚信,宽容,忍耐。有诚信,我们才会有交际圈,才会为自己的发展创造空间;能宽容,我们才会赢的别人的认可,才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会忍耐,才会造就我们更强的心理素质。学会了这些还不够,我们要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善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

用心过好生活的每一天,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材料成型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体会 第2篇

首先,请允许我来具体定义一下这个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此专业以成型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是一个材料科学与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和控制技术等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

在我们在校学习的四年里,我们的主干学科是:机械学、材料工程学。主要学习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外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计算机应用、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学、材料冶金与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及方法、材料成型微机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技术经济、CAD/CAM基础、表面工程学、焊接冶金学、金属材料焊接、焊接方法与焊接设备、焊接检验等。

材料加工与成型的工艺分类主要按照材料的种类可分为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非金属成型加工: A)、金属塑性成形工艺 金属塑性成形分类: 金属塑性成形 按照业务领域

一次加工:采用冶炼得到的铸锭或金属熔体,获得板材和各种型材,作为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属于冶金加工范围。

二次加工:采用一次加工得到的各种型材制造各种机械零件或制件。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按照加工坯料的不同

体积成形:以块状金属作为毛坯 板料成形:以金属板材为毛坯

按照成形温度:

热成形:坯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上成形,成形过程中能充分进行再结晶

冷成形:坯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成形,成形过程中不能进行产生回复和再结晶 温成形:成形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金属材料的一次成型加工 1)、挤压:在置于模具内金属坯料的端部加压,使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摸孔,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与模孔相应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2)、拉拔 :在置于模具内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拉力,使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摸孔,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与模孔相应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3)、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断面的工件。

金属材料的二次成型加工 锻造:阻力大,常需加热 1)、自由锻造:在锤或压力机上,通过砧子、锤头或其它简单工具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无须模具,变形阻力小,工件形状简单,大型锻件常用方法,单件,小批量生产 2)、模型锻造:坯料在锤或压力机上,通过模具施加压力,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需要模具(锻模),变形阻力大,工件形状可以比较复杂。适于大批量生产,制造中小型件

冲压:金属板材在压力机上通过模具对金属板材施压,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旋压:金属板料毛坯被压紧在旋转的芯模上并随芯模转动,借助旋轮对工件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尺寸、形状、性能的工件。

特点:工艺力小,大小件均适合,模具相对简单,生产效率较低

金属成型方法还包括

金属液态成型(铸造)铸造工艺过程:基本方法。特种铸造,除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熔模、压力、低压、离心…… 粉末冶金成型

3)、焊接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使焊接件达到原子结合。焊接分类:

①熔化焊: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②压焊:焊接过程中,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B)、非金属材料成型工艺

1)、挤出成型

原理:利用螺杆或柱塞的挤压、剪切作用使固体塑料熔融并以一定压力通过口模,冷却固化后,获得具有与口模相应形状的制件。2)、注射成型

原理:将塑料原料在注射机中加热熔融,然后以高压射入模具型腔,冷却固化,开模后,获得所需工件。3)、压制成型

定义:塑料在闭合模腔内借助加压、固化成型的方法。也称模压成型或压塑。5)、吹塑成型 定义:借助压缩空气使热的树脂型坯吹胀为空心制品的一种方法,又称中空

吹塑或中空成型。吹塑包括吹塑薄膜及吹塑中空制品两种方法。吹塑中空制品:在闭合的模具中吹塑成型 6)、真空成形

工艺过程:将热塑性塑料片材置于模具中压紧并加热至软化温度,然后将模具型腔抽真空,真空产生的负压将软化的塑料片吸入模内并使之紧贴模具,冷却后即得所需塑料制品。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作用及地位

中国已是制造大国,仅次于美、日、德,居世界第4位。中国虽是制造大国,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在:(1)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不到美国的5%;(2)技术含量低,以CAD为例,仍停留在绘图功能上;(3)重要关键产品基本上没有自主创新开发能力。

我国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举例说, 重大工程的关键铸锻件如长江三峡水轮机的第一个叶轮仍从国外进口;航空工业发动机及其他重要的动力机械的核心成形制造技术尚有待突破。因此,在振兴我国制造业的同时,要加强和重视材料成形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

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足够说明,本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注重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注重我们的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我们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决定了工业发展的进度,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决定了生产力,据数据统计,近三十年来伴随着科技的更新,生产力已经翻了几十倍。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向上的心,一颗敢于创新的恒心,向着科技最高峰进军,为工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更为了肯定我们自身的价值。

本科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还要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创造。教师个人的见解不得轻易在课堂上亮出,以免误导学生。而且,这还有可能会禁锢学生的思想,阻碍学生的自由扩散思维。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进取精神,使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现实,增强迎接挑战,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接下来,让我来谈谈我对这个专业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我们所要学习的课程太多了,而且不够精。想想,我们本科四年来,大学一年级我们主要学习一些基础的公共课程,二年级我们主要是考证,基础知识,当然开始慢慢接触专业知识。然后到三年级才真正学习专业知识,实验操作。众所周知,到了四年级,大家都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校园去实习。所以细细想想,我们真正学习我们专业的知识的时间太少了,但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比如塑料学、金属学,机械学…所以我认为这样不太适合,虽然说我们要全面发展,但是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考虑一下一个人究竟能承受多大的负担,综合各个方面去衡量。感觉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和其他专业都有重叠,比如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金属材料专业、等等。所以我个人意见的教育部应该考虑一下精简一下我们专业的学习知识,明确一下我们的培养目的。

通过对专业导论的学习,我了解到材料加工这个专业的内涵,懂得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本专业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制造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必须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成型产品、工艺、模具和设备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学、创新的能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大学学习的四年里,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真的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不过,在我个人看来,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成功地走出校园,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繁华、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努力地朝那个方向发展,当然,这还要以自己的兴趣为前提,不能盲目从众。

浅谈机械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 第3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导论课,重要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及以往对学生的了解, 常有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知所云, 更不知道如何学习, 如何掌握应用型人才工作的技能。虽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但大学生还是不清楚机械专业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因此, 对大一新生更要注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内容的系统讲授, 对机械专业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概述, 使他们认识专业、了解专业、重视专业、热爱专业。使大一新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以便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

一、机械专业导论课的内容体系

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讲授, 并结合专业概述和参观基础实验与工程训练中心、现代制造工程中心、机械制造实验室、看视频、制作多媒体和讲授优秀作业等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的是通过机械专业导论课的讲授, 从学科特点出发, 让学生了解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方法;从学科发展出发, 使学生了解机械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今后继续深造的发展方向。针对新进校门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 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信心学好机械专业。导论课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这样一条线索讲课。

二、导论课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专业

通过工科院校的专业教育, 使学生达到专门人才的要求。学生进入大学之前, 通过亲朋好友及他们的同事同学、网络资源、社会各行各业等的认知了解。对专业是否喜欢是学生在大学里思想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因此, 在新生入学后设置专业导论课, 进行专业教育, 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专业的内容, 灌输学生专业理念, 使学生克服思想障碍, 统一思想, 认识专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耐住寂寞的心理思想,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建立专业感情和事业心, 使新生逐渐具有专业意识, 在大一阶段就可以使学生了解很多、知道很多, 特别是帮助盲从的学生找到方向, 这是专业思想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然而, 往常的常规做法是在新生入学后由专业负责人或领导做个报告, 讲一些社会现状、需求和专业地位、作用的道理, 认为这样简单的动员就可以把学生的思想稳定。多年实践证实, 这样的专业思想教育是不适宜的。

在导论课中, 我们要面对面地告诉学生机械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未来的工程师。讲授中首先要解决新生对本专业的认识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现有的机械工程环境、大量的视频、录像资料说明机械专业的领域;用社会上众多机械工程实例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教师或同行及亲朋好友的亲身经历说明机械工程;通过学校现代制造工程中心和基础实验与工程训练中心等现场参观使学生置身于实际工程之中感受到机械行业的艰巨性。不仅仅是空洞的说教, 还有生动的实践教育内容, 但都不要有高深的理论讲解;在这里还可以讲一件件警示的机械安全工程事故, 从正反两个方面使学生感受到工程意识的熏陶。然后, 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应有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四年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本专业的课程主线和若干主干课程的作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校内教学、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导论课是本专业学生的一个路标, 不仅告诉学生培养目标, 将来在社会上要履行什么职责, 还告诉学生要学什么, 重点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机械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可以用分数来衡量的, 转变学生以获得学分为学习目的的学习观念;任何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衡量标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灵活应用。

三、导论课能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大学没有老师经常在身边的教导, 更多的是看学生自己的个人能力, 大学生活的主要活动是学习, 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工科学大生在学习上有以下特点:专业学习目标明确, 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工程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献身精神和克服困难品格的发展;学习范围丰富, 学习过程有人才培养方案指导, 学习具有自主性, 学习有年限规定, 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统一要求下,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安排;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学习几十门的课程, 学习中智力集中和心理的紧张, 这一矛盾要合理调节, 否则心理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学习内容方面, 大学老师讲课时涉及的概念多、符号多, 老师语言速度快, 新生刚进入大学课堂会感到不知所措;学习方法方面, 在老师讲课过程中, 不知怎样记笔记, 下课以后不知如何复习, 课余时间更不会利用学校资源 (包括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 使自己全面发展;师生关系方面, 不知道怎么依靠教师, 和中学时期完全不同, 更不知道什么是自主性学习;课余生活方面, 大学生上课时间不像中学时期那么多, 感觉时间充裕了, 对时间的支配不会合理安排, 不知道怎样做到劳逸结合和培养锻炼自己的个性特征, 在课余生活中, 不知道怎么和外专业、本专业及班级同学处理关系, 缺乏信息交流, 浪费时间。由此, 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烦恼, 为此, 开设了专业导论课。通过专业导论课学习, 可以使新生不断地消除入学后产生的不适应感, 在导论课中抓住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思维、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能力和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并及时改正和提高。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 开展优秀作业、优秀课程设计、优秀实验报告等展览, 使学生从感性上知道怎样去认真培养自己的严谨学风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导论课可以从一个综合的高度上, 把四年所学知识加以联系, 不是以前数学就是数学, 物理就是物理, 化学就是化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任务的艰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广的知识面、机械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初步训练。通过导论课学习, 使学生感觉到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明天毕竟属于学生自己。

四、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

1. 专业导论课是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和学风教育的优良方法。

中学教育和高等工科院校教育有很大区别, 对新生首先要解决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转变, 工科院校是专业教育, 必须将专业教育和学风教育结合起来。要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开设与不开设专业导论课, 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设了导论课, 可以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了解熟悉学校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设了导论课, 就有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要求, 学生就会很重视, 这是开会动员或者辅导员、班主任谈思想工作所代替不了的;设了导论课, 学生会更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需要学习什么, 就能有计划地考虑当前基础课学习和专业教育以及今后专业课学习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使学生作为本专业的一个成员, 早日进入角色。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新生克服学习专业课时的矛盾心理, 专业导论课可以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 眼前一亮, 使各类程度不一的新生都有学好本专业的愿望, 克服社会上的不同看法, 对未来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 使新生更加有信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2. 专业导论课可统一学生思想, 提高认识。

机械专业导论课主要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四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在“学什么”方面, 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讲到本专业四年的课程安排, 再讲到课程设置中的几条主线;在“为什么学”方面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讲到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再讲到工科学生应有的思想品质和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在“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方面从怎样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做题、查阅资料, 讲到学习方法, 然后再讲怎样进行自主学习。

3. 专业导论课能增强学生信心, 是指路明灯。

一方面大一新生刚从中学过来, 基本上没有专业知识, 应以学校机械工程环境、视频、录像、展览、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形象地讲授, 给学生留下较深的感性印象,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专业, 更加有信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及高度, 因为他们的智力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通过专业导论课学习, 学生会了解社会上的需求, 规划自己, 更好地在学校进行培养训练, 为学生指明了方向。最后, 专业导论课教学应由各种教师参加, 让大一新生一开始就接触基础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和领导教师。让年轻的班主任参与导论课, 开展课后思想讨论, 以便更好地开展班级学生工作。全院师生员工都来关心大一新生的成长, 培养他们综合素质, 为他们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研究组.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8.

[2]叶红.美国高校电子工程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6) .

[3]余寿文, 等.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4) .

材料成型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体会 第4篇

关键词:专业导论;质量保障系统;教学实践;材料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35-03

一、引言

随着对大学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的背景、价值和目的日益充分的探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专业导论课程的设立,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许多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专业导论课主要对本专业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进行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兴趣,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四年学习计划和未来就业。专业导论课程的授课质量将会影响本科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质量,甚至外延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必要的。

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是教育部批准2009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电子产品制造绿色化和从源头上解决废弃电子产品环境污染问题的行业背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企业需求开设了本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制造基础知识、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从事绿色电子材料设计与制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微电子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制造、电子原辅材料制备、电子废弃物处理等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在新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对于新专业建设,应当始终把教育评估的质量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从2009年开始,我校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自编了讲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四方面初步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二、课程目标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是大一新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和专业相关的必修课程,1学分,16学时。建立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课程教学必须解答新生心中的三大困惑,即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要“学什么”?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学生学完之后将对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本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更明确大学四年学习目标与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就业方向与领域。

三、课程实施

1.课程教学内容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思想教育、职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要实现教育和教学双重目标。通过三部分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首先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第一部分从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用途、新材料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第二部分包括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容以及学科专业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先介绍传统的材料化学专业涵盖的内容,在材料化学专业框架下讲解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的设置背景、研究范畴、专业特点等。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欧盟相继出台了WEEE指令、RoHS指令来应对,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以及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本专业的特点就是培养掌握这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本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开设本专业的意义,在这一部分增加了电子材料概述、电子辅料概述,无公害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三个模块的内容。

针对学生希望知道在我校这个专业能“学什么”,课程重点介绍了本专业培养方案,讲述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也增加了本专业学生所能参加的技能考试所需的知识点。培养方案包括本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修学年限、毕业与学位的授予、四年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对专业主干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一概括。针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同课程的特点,介绍学习这些课程的基本方法。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有着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课程为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胶体与界面化学等课程为主,增开了电子信息材料、印制电路技术、电子化学品(电子原辅材料)、封装技术与材料等专业课,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和产业链;增加了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电子产品和电子化学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毒理学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和电子化学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危害,以及资源化技术。增加了纳米材料、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的专业课和绿色电子材料设计的实验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原辅材料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与制备方法。增加的这些课程与材料化学专业的材料制备/合成、组成,结构、测试,表征、性能,应用的专业课程相互衔接,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毕业后能“做什么”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来讲授。第一是材料类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第二是已开设环境工程(电子废弃物方向)专业、相关材料类专业的学校以及研究所的简介;第三,结合我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主创业教育,为本专业学生明晰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中还设计了专题讲座,包括欧盟WEEE指令、欧盟RoHS指令、PCB与绿色生产,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特点分析和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的教学难度并不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现多层次、多样化,避免单纯枯燥的讲解。在专题讲座中,邀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作1~2个报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体验式教学,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来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成果,比如调研电子原辅材料企业、查找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学校等;实践环节方面安排学生参观我校的学生实验室以及各研究课题组的专业实验室,激发学生对科研的感觉。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精讲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教学法,拟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结合学生课后自己查阅的资料开展讨论。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期末考试与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课程管理与评价

1.课程管理

课程质量不仅受静态的课程资源要素的影响,也与课程管理对课程活动进程中的动态控制有关。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包括教师工作的规范管理、学生学习的规范管理和施教过程规范管理。成立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上好导论课不仅需要统观专业教学体系,还应通晓专业应用领域,同时还要对专业就业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任课教师团队由系主任和两位教授组成。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程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这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分配,考核方式,教材。教学进程表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分配一学期内16学时课程,每周1个课时的上课内容。所有相关本课程的教学文件每学期进行归档,由教务部门统一管理。学生学习规范包括有学习条件、学习任务、学习要求,有课后作业,接受诚信教育。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规定。

2.课程评价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教,督导和同行评议。学生评教和督导听课由学校层面组织,并将结果反馈到学院;同行评议是由学院组织其他教师听课,结果由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反馈给授课教师。此外,授课教师在课程学习期中和期末运用课堂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构成今后改进教学的基础。

五、结语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 第5篇

B13140404 余艳艳

英语专业导论课渐入尾声,在此略谈我的心得感想。英语专业导论课包括英美文化概论、英美文学选读、英语阅读与写作、语言学概论、英汉互译五个方面,向外院学子介绍英语语言的魅力,为外院学子指明未来的方向,开阔了英专学生对英语乃至世界的眼界。下面我分别介绍这五个方面:

一.英美文化概论

谈到英美文化,注重精神、崇尚个人、歌颂自然等一系列思想的个人主义是英美的主要思潮,其中积极的倡导者——文学巨匠爱默生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导,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直觉和经验来独立认识世界。他的文学作品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使“个人主义”这一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发展并正式成为一种文学传统。他的传世之作《论自然》的诞生,系统地从人和自然的发展关系中确立了“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把人类的地位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通过对自然和上帝的认识来不断深化自己,超越自己。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所以,“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也成为了日后广为流传的座右铭。而作为爱默生的学生、忠实的追随者和合作者以及个人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家,梭罗则是在爱默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个人主义的传统。无疑,他在作品中想表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精神这一重要的主题,不同于以往作家们,他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帝的存在价值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二.英美文学选读

英国文学发展包括上古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以及现代时期。英国文学史中,上古时期大概是始于公园450年,止于1066年,即诺曼底征服的那一年,主要分为宗教诗和世俗诗,圣经和贝奥武夫是流传至今的典型,兴盛的是盎格鲁萨克森文明,诗歌神韵结合了粗犷豪勇的气象和悲情哀婉的风格。文艺复新时期,是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是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人文主义是其精神所在,那个时期涌现的作家有莎士比亚,培根,马洛,斯宾塞,约翰弥尔顿。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从1660年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798年的浪漫主义时期为止,前期英国动荡不安,后期国力发展,英国的十八世纪,是启蒙主义时代,提倡秩序,理性,法制,这一时期的文学巨匠有约翰班杨,丹尼尔笛福,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谢立丹,托马斯格雷。浪漫主义时期是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开始到1832年司各特的死截止,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强调人权,主要作家有布莱克,华兹华斯,骚塞,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简奥斯汀。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6到1901,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国家相对繁荣稳定,国权逐步向中产阶级转移,道德和常理成为时代主题,主要作家有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丁尼生布朗宁,乔治艾略特,哈代。现代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垄断,矛盾激化,加上一战和二战的损失,日不落帝国国力下降,哲学思想涌现。流派繁多,代表人物,萧伯纳,叶芝,艾略特,劳伦斯,乔伊斯等。

三.英语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和写作一样属于书面能力。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读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它包括词汇、语法、固定句式、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又主要是在长期的阅读中建立、巩固和积累起来的。阅读教学是扩大学生词汇量有效途径: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学习英语的第一大难关就是英语词汇。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感到有话说不出来,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其词汇量的限制所造成的。而一个学生的词汇量的大小又直接取决于起阅读量的大小。一方面,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已学单词的理解和记忆,使这些词汇在多次的接触和运用中得到巩固。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对信息多一遍识记,也就多一遍加工,学生对已学的单词多接触一次,他们的理解就加深一次,对这些单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其用法也就会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它们的记忆。书面语言是写作者在书面输出信息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英语格言、警句、固定表达、习惯用语均属书面语言的范围。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较,更有稳定性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可以积累一些英语格言、警句,记住一些习惯用语,固定句型,从而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为英语写作是构建一个更大的英语语料库。和写的关系相当密切,互为促进。只有通过与度的逐步领会,才能转化为写作的正确表达。

四.语言学概论

英语语言学课程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启蒙模块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语音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语体知识、英语变体、英语学习策略等。基础理论模块由英语语言学概论执行,内容涉及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学科知识、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习得等。研究方法模块通过介绍语言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事语言研究的本领,并直接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挂钩。采取的解决方法包括:积极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尝试运用研究性教学的教学路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编写课程电子教案,实施课程网络化,拓展课程教学资源,最终实现课程趣味性、系统性、自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

五.英汉互译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间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奈达的定义体现了他在语义和语体两个层面提倡等值翻译的观点,却未提到文化的再现。所以,要想搞好翻译,必须注重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翻译中整理,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得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该部门文化的理解。如果他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两种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在汉译英中,需要了解大量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特别是两种文化的差异,因为正是这些差异给我们带来了难译性,对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度标志着等值等效的翻译度。在跨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所有对言辞的文化内涵迥然,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必须尊重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审美心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观念,不能把源语读者的文化观念强加给译入语读者,也不能用本文化类型和标准来解释其他文化。译者要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通过两者的对比,作出对等的文化传译翻译技巧和原则,将原文内容灵活处理,相互补充和完善,紧密联系习语的文化背景,回归原文内容以及文体风格的基础上,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使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得以流畅和谐地完成。

学习土木工程导论课的收获与感想 第6篇

班级:1033005 姓名:姜超 学号:1102800125 摘要:本文通过本学期学习的相关知识,概述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对比国内外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展望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明确土木工程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土木工程 学习心得 现状 发展趋势

第1章 前 言

1.1 学习《土木工程概论》的背景

我是一名刚转专业到土木学院的学生。去年的九月份,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在这里我的原专业是生物工程,而并不是我最热爱的土木工程,我渴求转变,于是我努力改变自己、不断学习,终于一年后我获得了转专业的机会,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土木学院学习。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并通过它增进自己对土木专业的了解。1.2 学习《土木工程概论》的心得

《土木工程概论》以讲座的形式授课,使以往严肃、呆滞的上课气氛转变得更加活跃,是对大学课程授课方式的一次创新;以更加贴近生活的一些实例,比如汶川地震案例来分析、展现土木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性,使得我们对土木工程更加感兴趣,也进一步体现了土木工程的实用性;以邀请知名教授、院士、土木工程相关机构权威人士做的不同内容的报告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是什么、就业干什么、就业前景以及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

除此之外,我收获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人士的良知,这也是各位老师在不同场合经常强调的。土木安全关系生命,这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自己的本职的重要性,不论是研究材料还是搞结构设计的,我们应当明白人民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如果设计结构有问题,那么就会有人因为自己而受到安全威胁。我们不能以偷工减料或者其他的私利原因而以次充好,这不符合一个工程师、一个土木学者的学术良知和道德。而作为哈工大人,我们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素质先知识、理论一步搞上去,要知道我们是要把哈工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母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

第2章 正 文

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学科,土木工程有其重要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技术、经济与艺术统一性,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学科,并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由此其重要性可见。

通过一个学期《土木工程概论》课学习,以及本学期关于《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相关学习,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盖广泛,体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领悟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重大责任。当然我们不能沉浸于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止步不前,我们还应当与时俱进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就“土木工程的历史”进行综述,谈谈自己对“土木工程的特征”的理解、就“土木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土木工程未来发展”。2.1 土木工程的历史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会有飞跃式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土木工程共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早期,人们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它们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以此同时,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综上,土木工程由砖石结构到钢筋结构再到混凝土结构,随着土木工程材料的更新,土木结构发生变化,相应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发生变革,直接导致土木工程的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不断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度和审美上更高的要求。

2.2 土木工程的特征

综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建造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经过勘测、设计和施工等诸多环节,缺少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建造一项安全可靠的工程,甚至它们彼此相互牵制。比如,设计时需要用到勘测时得到的工程、水文数据等,施工时要按照与设计要求相当的施工水平进行施工。我们不能在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上设计一座抗震要求较低的工程,我们更不能不勘测就把房屋建在地震带上,我们也不能用普通民工去施工一项要求很高的工程,所以土木工程的综合性就体现在这些必备环节的相互统一上。

社会性。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这也是现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建筑的一个原因。

实践性。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艺术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多元化以及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现代建筑审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一项建筑工程不但要求具有其最基本的可居住性,更要求具有良好的视觉审美效果,无论大型的公共建筑还是私人住宅。这与以往的一般只有富人或国家大型建筑要求建筑审美有所不同,这种建筑审美要求已经普及到了一般老百姓的意识里,这不仅仅是人均收入增加的单一原因,也是土木工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和趋势。

绿色性。绿色性不仅是指土木工程特别是建筑物的无害性,还包括节约性。无害性要求土木工程材料本身无有害有毒物质,对人们健康不会带来威胁;还要求其对环境具有无害性,土木工程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在达到使用寿命后能够回收利用。节约性是指土木工程在尽量减少使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同时达到节能要求,尽可能地减低成本。这是随着地球自然资源不断枯竭的形势恶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实施又快友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

综上,土木工程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同时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挑战,产生了艺术性和绿色性等次生特征。由此可见,土木工程与人类生活实践相密切联系,一方面土木工程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给土木工程增加新的内涵、注入新的血液。2.3 土木工程的现状

总体来说,土木工程发展了数世纪,已经成为了一门成熟的学科,奠定了其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国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不同国情和新时代下遇到的新挑战与新要求,使得土木工程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包括土木工程长期发展以来日益暴露的自身缺陷,还有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怎么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土木工程发展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3.1 国内外土木工程现状对比

混凝土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一个缩影,有其典型代表性,下面以混凝土来说明国内外土木工程发展现状。现代混凝土是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组成的多相聚集体,并能满足“高工作性、高早强增强和高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的复合材料,它与传统混凝土在组成、配合比设计、施工方式等方面有着巨大不同。预拌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是土木工程施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在混凝土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大小,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混凝土工业和土木工程施工水平的高低。

我国预拌混凝土技术发展起步较晚。70年代末,首次从日本购进成套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输送车和输送泵,开始了我国预拌混凝土生产和泵送混凝土施工。1978年常州市建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以商品形式向用户提供混凝土。同年,上海宝钢购进日本成套设备,建成生产能力50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搅拌站。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混凝土搅拌站第1次建站高峰,90年代是第2次建站高峰,也是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成熟和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20多年来,混凝土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业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混凝土生产企业更是风起云涌,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2006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供应量4.7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1.07万立方米,增幅为29.17%;预拌混凝土年搅拌能力10.81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1.95亿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2891个,比2005年增加46个。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预拌混凝土正处于一个“井喷”阶段。欧美预拌混凝土行业现状ERMCO是欧洲预拌混凝土协会成员国的英文缩略名称。欧美大部分国家RMC(预拌混泥土)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RMC的人均消费量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除了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少数国家的预拌混凝土产量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外,其余欧盟国家包括美国和俄罗斯近三年的预拌混凝土产量增长趋缓甚至下降。预拌混凝土人均消费量维持1.0m3/capita的高位,西班牙、冰岛等国甚至达到了2.1m3/capita这样的水平,相对于中国0.4m3/capita来说,这些国家的预拌混凝土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从上面可以看出: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家的现代土木工程发展起步交晚,发展较快,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高潮期,而国外土木工程已发展成熟,同时我国土木工程各项技术性能还落后于欧美,施工技术水平也不尽完善,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而欧美近乎饱和。2.3.2 土木工程发展的缺陷

为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往往这些也是土木工程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代表现代土木工程的混凝土具有自重大、易收缩开裂、缺陷隐蔽、质量易波动等缺点,而特性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能差,不满足材料发展的多功能化、绿色化、智能化要求,有待进一步改善。土木工程材料的缺陷直接限制了土木工程的发展,这也是土木工程在发展中日益暴露出的问题之一。

工程地质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仅直接增加作业时间,还大大增加了土木工程的成本,不满足节约性原则。为此,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三峡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但是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下,要做到真正的很好权衡利弊确实是一个难题,或许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土木工程学者的素质。

工程设计方面。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目的。为此,已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研究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积极发展反映材料非弹性、结构大变形、结构动态以及结构与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同时发展运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效能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等。但是目前很多土木工程特别是偏远西部地区的土木建筑物,在这个环节做得极为粗糙,有的工程为了节省成本而在设计上“偷工减料”,甚至很多农村房屋根本没有设计环节。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其中很多在偏离地震带的房屋被夷为平地而正处于地震带上的一些建筑物却仍然矗立,经过中国地震局土木结构研究所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偏离地震带的房屋倒塌的原因是设计结构有问题或者干脆没有经过工程设计就施工;相反那些处于地震带上没有倒塌的房屋结构合理,并有抗震设计。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在设计环节以及运用科学设计方法上还有待努力。

工程施工方面。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而目前国内的施工主要依赖于施工水平不高的民工;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监测管理体制不健全;现在各层次研究分离的情况下, 本应是整体的材料-工程结构-施工, 由于分属不同领域, 造成其工程技术人员“隔行”„„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导致我国土木工程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是亟待我们解决的。2.4 土木工程未来发展

目前土木工程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新时代背景下对其更安全更绿色化的要求促使了土木工程不断向前发展。由此需要产生新的指导理论和工程实现过程,采取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使其能达到自我诊断自我修复的智能化要求。2.4.1 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学科将向周围继续发散,与材料、环境、化学、电子信息、机械、城市规划、建筑等相关学科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土木工程内部的次级学科也同时会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新的学科,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利用就使得新的地下规划学科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

新理论的发展必然为土木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保证,在节约原材料上也必将有所贡献,为以前不可能的土木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2.4.2 工程实现工程的变化

土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工程构造物,从设计到成果中间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这也是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方面,有了好的理论和设计,没有好的工程实践,一样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品。

全过程信息化将是工程实现的一次全新革命。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监测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这些是主动控制和智能化实现的基础,为提高土木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也使土木工程更加安全可靠。2.4.3 可持续发展性与绿色化

可持续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提高了对土木建筑设施绿色化的要求。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上的,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的时候,土木工程也必然的要面对这个问题。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包括土木工程构筑物在它的整个寿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使用、维护、拆除都要尽量的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尽可能大发挥它的社会经济效应。这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的包括:资源的保护,资源再利用,污染控制。

以我国已经竣工的青藏铁路为例。它较好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从设计环节开始就注意了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全路设计为封闭构造,杜绝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也严格的控制了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也相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满足绿色化要求。2.4.4 主动控制技术与智能化

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建筑都是被当作一个静态的,被动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风动,温度变化,突发事件等只能依靠自身的结构进行被动的抵御。显得缺少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今后土木工程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主动控制技术在建筑构造物中的应用:运用智能化材料、计算机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以及一些预设的控制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适当的反应,达到智能化要求。

以智能化材料为例。既然智能化成为一种趋势,而未来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能否将微生物运用其中,作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关键?由于微生物自身能进行新陈代谢,故我们可以寻找一种微生物,在混凝土构件发生破坏时,能通过代谢产生新的有助于补偿混凝土相关性能的物质。具体的设想如下:混凝土结构正常工作情况下,微生物处于绝对密实的混凝土封闭空隙中,在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时,外界空气和水蒸气进入,满足了微生物代谢的条件,进而代谢产生一些胶凝物质,粘接上破损的细孔,到达自我诊断和修复的功能。当混凝土结构彻底破坏的时候,微生物就能够消化分解混凝土砌块,达到回收再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效果。

综上,土木工程当今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土木工程是为了人类存在而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第3章 结 论

本文通过概述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对比分析国内外土木工程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土木工程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关设想,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国内外现代土木工程发展水平不一,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高潮,而欧美国家已趋于成熟;同时我国土木工程相关设计和施工水平较欧美低。

(2)尽管土木工程发展了数世纪,已经成为了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由于新时代下遇到的新挑战与新要求等,使得土木工程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土木工程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司新员工辞职报告怎么写下一篇:幼儿园小班运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