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2024-07-03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精选8篇)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第1篇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

物换星移,时间过半,承上启下,催马扬鞭。经过一年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我感受颇深。今天,我把我们中心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工作责任,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情况作一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勤办人不懈的追求。下面从四个方面汇报;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前提办人民满意教育,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命题也是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努力方向的一个命题。为了实践这一命题,中心结合教育战域地位和作用的特点,提出了创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中心的践行模式给我们确立了方向,指明了路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教育发展利益的高度溶于教育、溶于教育群体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我全体工作人员都积极参加了中心组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并在不同阶段按中心要求,结合中心和个人实际在不同形式的不同层面和场合作了发言和交流。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人订一份结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写一篇有深度的3000字的学习体会(学习笔记除外)、交流一次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全员思想得到武装,认识明显提高,爱江城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二、建好队伍,提高素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关键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局在今年召开了教育系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动员大会,我们借这次动员大会东风开展了树社会主义新风,提高自身素质,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活动以转变员工作风为着眼点,以中心凸现的问题、“生活细节”无小事的讨论为立足点,把八荣八耻作为衡量每个人言行的一把标尺,联系中心实际和自身管理部门的行业特点,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坚持勤办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的三个服务(即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教育),三个规范管理(即内部管理要规范、重点地方要规范、延伸机构要规范)为工作总目标,要求勤办每位管理干部、每个共产党员、每位工作人员在个人修养上要做到“四自”(即自省、自查、自纠、自勉)。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上坚持“四抓”,抓整体(全员参入,全员提高);抓要害(即单位存在的问题,如纪律不严、效率不高、责任不强);抓小事,不纠缠小事。提升整体形象、提升整体落实效果;抓对照(坚持整体素质提高的延续性),即:对照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否到位,对照自己的言行是否偏轨,对照自己的工作与领导的要求是否合标。只有建立一批队伍整齐、言行合一、表里如一,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才能构成一支无坚不摧的教师之师。

三、扎实工作,做出成效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

先进的舆论导向、正确的领导决策、扎实的内练和工作打拼,今年时间过半,我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成效已初见端倪。

四、正视现实,克服落后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

虽然我们的工作是源泉流水盈科而后进,但是我们的工作开展、工作绩效与党的要求,与领导要求,与人民需要的满意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首先是认识上的不足,认为我们这一块的工作是边缘,是被遗忘的角落,是一条隐蔽战线,在这个特定时期这是一个踩雷区,碰高压线的工作,甚至认为是一个累死还不好看的工作。没有认识到勤工俭学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今天的工作与过去的工作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勤工俭学是以创收为主,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我们的工作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从过去的以创收为主转变到以服务为主的轨道上来,要求我们转变过去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思想,及时调整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的思路打好服务牌、做好服务事,把工作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到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和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上来。

其次是工作激情不足,认为环境不优,做事倒不如不做事,不做事什么事没有,做事问题都找上门来了。没有认识到领导虽然重视了,环境就一定优了,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环境,理顺工作思路,理顺了工作环节及工作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没有真正理解、消化伟人同志毛泽东曾经说过的“工作就是斗争”的真正含义。无论是顺利的工作,还是困难的工作都需要人去做,往往困难的逆境困难工作更锻炼人的意志,更显示人的毅力和能力,困难识英雄。

第三是管理上的不足,我们中心是一个行业特殊的部门,虽然经局整治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提供了舞台,但我们离局要求的三个规范管理还有一定差距,通过这次会议的学习、交流、总结,按局假前布置工作,回顾本期的工作,正视现实,认真总结,查找落后,与局保持一致,上行下效,令行禁止,振奋精神,认真部署下半年工作,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创四新机关为目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第2篇

长期以来,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是我局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尤其今年6月底全省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党委行政统一认识,加大力度,带领和督促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自省自纠,直面问题,注重实际,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了我市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取得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保障,形成合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体系。我局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七月初,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动员会议,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成立全市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教育局党委书记毛大训同志、党委副书记、局长钟燕同志担任组长。会议强调各县市区各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带头做、负总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还把班子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纳入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分管工作目标,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单位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统筹协调,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加强了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制度措施,重视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思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7月31日在醴陵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各县市区教育负责人、市直属学校校长参加,下发《**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负责人和直属学校校长纷纷发言表示坚决执行。总结推广本地、本单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8月21日将召开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经验交流会议。

(二)加强管理,健全谈话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及时经常的教育和管理,拓宽沟通联系渠道,健全谈心谈话制度,一是建立局领导与局直单位和县市区教育局党政负责人谈心谈话制度。按照领导联系“五个一”安排,确保每年与联系单位党政负责人谈心谈话一次。谈心谈话主要是了解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思想工作,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班子团结协调,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情况,以及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帮助领导班子分析问题,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建议。二是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与其他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制度。提出主要负责人要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要善于沟通,尤其要把平时不好说、没有机会说或不宜在会上和其他场合说的问题妥善地与班子成员沟通,化解领导班子之间的矛盾,增强班子团结。三是强调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坦诚相见,交流思想,增进理解,增强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考评,强化责任追究。召开市教育局党政领导和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测评会议,对局直单位及县市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工作目标,社会影响、安全稳定、综治工作,办学行为、行风建设,党政主要负责人配合及班子团结协调等方面的情况,考评结果作为市教育局党政评先评优、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同时,以局党委名义上报市委组织部,并函告有关县市区委,作为考核奖惩、班子调整、干部任用的参考。出台教育工作问责办法,对教育系统发生的重大事故、负面事件和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启动问责程序,对于存在的问题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对于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分,绝不偏袒护短。对于管理权限不在市教育局党委的领导干部,将按干部管理权限向有关机关书面提出处分建议。

(四)加强监督,开展巡视检查。建立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督导评估制度。重点评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对区域范围内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与指导能力,分考核评价县市区教育工作实绩,进一步推动各县市区加快教育强县市区建设进程。建立局直单位工作巡视制度。主要监督检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重点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决定,处理重大问题,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勤政廉政等情况。巡视工作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特别是今年暑假,通过深入查找和认真解决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得到根本转变,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真正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依法依规办学的领导集体,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为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规范行为,执行到位

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强市,需要通过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来推动;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需要通过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来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通过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来抓落实。为切实贯彻全省教育系统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我局党委特制定以下具体落实措施,建立相关督查制度。要求各相关科室牵头负责并认真组织落实。

1、对贯彻执行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进行专项督查。严肃查处违规招生、买卖生源、虚报学生人数套取财政资金、违规补课、乱收费、乱发教辅资料等行为。

2、加强对集体领导、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的督查。严格单位内部管理,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并且严格执行在项目建设、大额度资金使用、干部任免、招生、收费、安全稳定、后勤和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对领导班子进行定期约谈和考核测评。

3、加强对各单位“突发事件、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上报制度以及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的督查。要求各单位加强维稳意识,建立校情分析、问题排查化解制度,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细致掌握校园安全状况,高效应对及时排解隐患,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4、督查宣传工作规范制度建设以及落实情况。要求各单位专题研究,明确专门机构,确定专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微博传播理念,提高微博运用能力,切实掌控、引领、处理好网络舆情。

5、加强阳光服务中心建设,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要求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师生思想动态,充分利用信箱网络等形式,畅通反映问题和沟通渠道,妥善化解和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

6、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工党支部或党小组要建在年级组或教研组,并主动开展工作,引领舆论,引领状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作用。

7、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热情接待民众,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文明机关形象。

8、建立“机关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学校、学校领导干部联系年级班级”制度。开展接访、下访,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密切关系,促进和谐。

9、完善领导干部交心谈心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与县市区教育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市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谈心谈话一次。

10、收集和整理各单位创新思想作风建设的载体、途径和方式、方法.召开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交流提升,增强思想作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突出重点、强化服务

(一)三课一岗,班子先行,领导垂范。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导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在直属各单位中组织开展了以“党旗飘扬”为主题的“三课一岗”创先争优竞赛活动,要求局直单位全体在职在岗的领导干部参加。“三课”即课堂教学示范课、党性教育公开课、教育理论分享课;“一岗”即管理服务先锋岗。旨在通过活动,倡导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铭记身份,引领示范,争当师德楷模、业务骨干和教改课改的主力军;做好全体党员的领头雁和事业发展的火车头。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教育,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比奉献、创先争优作表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激励党员深入交流与研讨,从而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服务师生,真正办人民满意教育。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均已制定参赛方案,积极准备“三课”,同时坚持强化“管理服务先锋岗”创建工作。一方面大力推行“三亮”活动,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公示服务标准,通过设立电子显示屏和公布栏、开通服务网站、发放便民服务手册等形式,全面公开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办结时限等,方便群众办事。全面开展亮身份上岗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在工作岗位统一佩戴党徽、胸卡等标识,并在服务窗口摆放台签,公开党员姓名、岗位、职务等信息,把党员形象树在窗口、亮在一线。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围绕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开展便民服务等内容,作出公开承诺,并将承诺内容“上桌、上墙、上网、上报、上电视、上宣传册”,广泛接受服务对象和群众监督。一方面广泛开展“三比”活动,即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坚持重点突破,对照先进服务标准和优秀服务样板,认真查找自身的“短板”和“软肋”,深入开展“对标定位”、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业务技能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比学赶超,广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夺旗争星”、岗位明星、服务标兵评比等活动,看实绩、比贡献,进一步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生动局面。

(二)百十千万,联系基层,服务社会。为在机关、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设互动的桥梁,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学生、服务家庭,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我们组织开展了教育系统机关干部“百十千”走访活动和学校老师“家访万人行”活动。组织百名机关干部集体承诺,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千名机关干部对口联点,通过座谈会、调研会、大走访,深入基层,上门服务,万名教师深入学生家庭,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破解老百姓关注的十大难题。

目前,市教育机关干部分11个组,全体局班子成员带队,18个科室78名干部走到基层,听取基层通过家访收集整理的主要意见和建议266条,其中大多数是对学校的具体事情的建议,同时,家长们还提出了10多条对区域性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比如校园安全、办学行为、教育收费等。通过机关“百十千”和创“五型”的活动载体,切实增强了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加强了自我学习与约束。

同时,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家访万人行”活动,并将家访活动作为教师工作职责的一项内容,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坚持,倡导全市教师沉下心来做教育,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做自己的事来完成。各地各校以家访活动为切入点,以教风促学风正校风。家访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家的表现,促进了因材施教。二是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和教育方法,实现了家校互补共赢。三是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改进了我们的工作。四是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市和本校的教育情况及提供先进的教育信息,对家长的一些疑惑进行沟通解释,解决了问题,化解了矛盾,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和谐。

(三)阳光服务,搭建平台,完善网络。我们成立了**市教育局阳光服务中心,中心是集办事指引、政策咨询、信访接待、举报受理和办结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省内第一家教育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在各县市区教育局设立教育服务中心,在各校设立了教育服务站,完善了服务网络。工作中坚持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等“四个一”原则,致力把中心打造成教育的监督岗、政策的咨询台、来访的接待站、矛盾的缓冲器、稳定的信息源。进一步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机关和学校,让优质服务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实现在教育管理中服务,在教育服务中管理。同时明确各类接件时限,接待中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解渴、一席话语解惑;工作中需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诉必查、有责必究。编印了《教育便民服务读本》,分学校、学生、教师、发展四个篇章介绍常用的教育政策法规,针对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予以政策解答,面向社区群众发放,方便群众办事。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支持教育,实现服务提质,效率提高,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服务中获得便利和实惠,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氛围。对于接到的市民来电、来信、来访信访,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有效促进了教育行风好转。

四、完善机制,激发活力

(一)科学导向,完善领导班子考核办法。我局修订完善学校班子及其成员的考核办法,依据学校办学水平目标兑现情况,着眼事业发展、突出重点工作,立足于过程评价和群众公认,对直属学校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进行细化量化评分,包括发展目标达成情况、自身建设与相关工作、社会评价三个部分,评价内容充分体现以思想作风为重点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评价过程注重掌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满意度,将发展目标达成情况和社会评价等各方面结果作为单位评先和学校班子及其成员评优的依据。

(二)透明公选,创新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我局党委班子有一个共识:“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要从源头上抓起,在选人用人的机制上突破,做到学校班子配备凭素质,凭实力,凭干劲,而不是凭后台,凭关系。”局党委会决定,**市实验学校(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校级班子成员配备,特向市局直属单位、局机关并延伸到城区初中(各区教育局机关)公开招考选拔三名副校长及一名工会主席。公选从6月13日至6月25日报名开始至7月5日选拔工作结束,召开全市新闻发布会,邀请我市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试卷安全保密,考试组织管理井然有序,考风考纪风清气正,考试时程序严谨,试题基本采用案例分析形式,较为紧扣工作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参与竞争者的综合素质。此次选聘共75人报名,其中后勤副校长14人,工会主席18人,科技素养副校长20人,人文素养副校长23人。同一职位笔试成绩前4名的应试者进入面试,入围名单在**教育网上予以公布。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公平公正,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不仅践行了全过程阳光操作,更表明了局党委在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营造正气清风环境,坚决公平竞争方式的态度和方向。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第3篇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一)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是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外部环境四个维度, 深入了解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际, 掌握珍贵的一手资料, 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问题、新特点, 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从而确定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方式方法。

(二)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的范围覆盖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各个年级、各个专业, 调查方式是抽查, 共发放问卷700份, 实收问卷600份。

(三)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依据不同维度分4个部分, 共31个问题。

1. 教师教学部分

教师教学部分共有11个问题, 分别就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影响教学因素、教学中存在问题、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2. 学生学习部分

学生学习部分共有12个问题, 分别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感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3. 教学管理部分

教学管理部分共有5个问题, 分别就课堂管理情况、成绩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4. 外部环境部分

外部环境部分共有2个问题, 就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并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就外部环境营造征询了学生的意见。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研究

(一) 教师教学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的个人修养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学方式、手段及内容成为亟待改革的难点;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成为学生关注的亮点。

1. 教师的个人修养

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的个人修养已经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因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教师的言谈举止、个人修养”选项有175名学生选择, 占该题全部参与学生比重为31%, 仅次于“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选项 (221名学生选择, 比重为39%) , 而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教师个人修养上的, 可以说, 教师个人修养已经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在“教师个人修养”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道德风尚、幽默风趣、智慧思想成为学生最为关注的要素, 选择的人数分别是161人、135人、121人, 所占比重分别是27%、23%、20%;而学术知识、实践技能却退居次要位置, 选择人数分别是75人、101人, 所占比重分别是13%、17%。

2. 教学方式、手段及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 教学方式、手段及内容成为亟待改革的难点。

教学方式陈旧是老问题了。在“思政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项, 有178名学生选择, 占比重最高的24%。

在教学手段方面,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思政课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效果”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非常满意”“满意”选项分别有125人和221人选择, 所占比重分别是23%和41%。

教学内容方面, 与实际相关的内容得到学生的青睐。在“思政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讲授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 照本宣科”共有124人选择, 所占比重为16%。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亟待采取的措施”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理论联系实际, 解答大家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选项, 共有190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31%。

3. 实践教学环节

调查结果显示,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成为学生关注的亮点。

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亟待采取的措施”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选项共有163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22%。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效果”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非常好”“比较好”选择的人数分别是132人、180人, 所占比重分别是29%、40%。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形式”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听报告看录像”成为学生的首选, 共有265人选择, 所占比重为52%。

(二) 学生学习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 学习兴趣匮乏, 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牵绊;学习目的有着明显的功利化因素;学习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倾向。

1. 学习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 学习兴趣匮乏成为教学开展的重要牵绊。在“思政课学习兴趣”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有点反感”选项, 有152人选择, 占比重最高的32%。在“思政课学习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学习动力不足”选项, 有176人选择, 占比重最高的36%。在“思政课学生逃课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对思政课不感兴趣”选项, 有176人选择, 占比重最高的36%。

2. 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 学习目的有着明显的功利化因素。在“学习好思政课的主要原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应付考试拿学分”选项有276人选择, 占比重最高的46%。

3. 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 学习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倾向。在“思政课课堂中, 面对老师的提问, 学生的感觉和行为”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非常感兴趣, 愿意去思考”选项, 有153人选择, 占比重最高的34%, “没去思考, 等其他同学或老师自己回答”选项, 有156人选择, 占比重最高的35%。

(三) 教学管理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 课堂管理情况良好但交流不够;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有新要求;考核重点从知识考核迁移到素质考核。

1. 课堂管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课堂管理情况良好但交流不够。在“思政课教师课堂考勤情况”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每堂课交代由考勤班长清查人数”选项, 有156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27%;“平均抽查5次以上”选项, 有131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21%。但在“其他老师到课堂听课的情况”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没有”与“偶尔有老师听课”两个选项, 共有431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78%.

2.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

调查结果显示,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有新要求。在“课堂组织形式比较好的情况”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师生互动型”选项, 共有372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65%。在“课堂氛围情况”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轻松型”和“活跃型”两个选项, 共有439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78%。

3. 考核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 考核重点从知识考核迁移到素质考核。在“思政课的考核侧重点”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思想道德素质”选项, 共有291名学生选择, 远超“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选项的181人, 所占比重为40%。

(四) 外部环境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 专业课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影响最大;学校和院系的重视程度不容低估;增加实习与实践机会成为改善外部环境的新亮点。

1. 专业课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 专业课教学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影响最大。在“影响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最大的外部因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专业课教学”选项, 有243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43%。

2. 学校和院系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 学校和院系的重视程度不容低估。在“影响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最大的外部因素”一题的统计结果中, “学校和院系的重视程度”选项, 有142名学生选择, 所占比重为25%。

3. 增加实习与实践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 增加实习与实践机会成为改善外部环境的新亮点。在问及“你认为应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时, 多数同学提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想更多地接触社会, 通过实习或者实践, 来加强思政课的学习。

三、基于调查的探索与思考

(一) 提高个人修养, 改革教学模式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做有影响力的教师

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热情、有朝气, 所以, 往往对深奥的理论有距离感。教师应该加强个人修养, 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用精辟的理论去点拨学生, 用鲜活的实例去感染学生, 唯有此, 才能使思政课教学一改呆板、枯燥、难懂的印象, 换句话说, 要想让学生接受这门课, 必须要让学生接受教师这个人, 正所谓“言传身教”, 教育的过程, 也是一个施加影响的过程, 施加影响者必须被学生所接受, 教育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教师的执教风格因人而异, 但幽默风趣、智慧思想、具有一定道德水准的教师总会受到广泛的欢迎, 而照本宣科、呆板木讷, 言行不够严谨的教师往往被诟病。思政课之所以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不仅仅是思政课所传授的知识, 更是思政课所带来的对学生一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恒久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雕琢自己的执教风格, 使之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影响学生。

总地来说, 做有影响力的教师, 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2. 全面改革思政课教学

通过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疑问和期待。

就目前来说, 课堂教学、讲授式教学依然是目前主要是授课手段和方式。和“9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追求个性、张扬青春的普遍观念相比较, 的确显得落伍了。青年学生对单纯的说教一般持排斥态度甚至是逆反态度, 因此, 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及方式, 无疑是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思政课应该进一步引进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 应该从学生关注的、身边的热点入手, 把实际与理论牢牢结合起来。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冲动的。因此, 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教育功能。而最现实的途径, 就是将理论知识具体化、个性化、形象化, 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就在身边, 只有这样, 理论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

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是近年来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实践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实践的内涵也愈加丰富, 而且实践教学受欢迎的程度也逐渐增加。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资源, 在课内外充分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班级讨论、参观、听报告、看录像、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多种模式, 来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环节。

总地来说, 思政课全面改革, 就是从以往的“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化的过程, 就是从以往“曲高和寡”到“接地气“的过程。

(二) 提高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

就学生学习维度来说,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1. 提高兴趣:功夫或在教学外

提高学生的兴趣, 单单靠提高教授知识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课是讲给学生听的, 因此, 必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 关注的是什么。正所谓,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当教师知道学生的关注点后, 就要对症下药。将思政课的知识与学生的关注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讲授、可以评论, 夹叙夹议, 旁征博引, 自然会激发学生对上课的浓厚的兴趣。

当然, 如前所述, 如果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就会有更强的吸引力, 取得更好的效果。

2. 端正态度:除去功利修自身

目前, 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政课是为了修学分, 不挂科, 自身并没有对思政课产生的教育效果有足够的认识, 这也是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率高、到课率低的根源。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气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 才能唤醒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以鲜活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 摈弃以往对思政课敷衍了事的错误想法。否则, 学生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 学了也不知为何而学的状态, 是无法端正学习态度的。

(三) 加强教学交流, 创新评价体系

就教学管理维度来说, 单纯的教学管理问题不大, 但教学交流和教学评价却需要进一步加强。

1. 教学交流需加强

目前, 高职院校内外思政课教学虽有一定的教学交流, 但还远远不够, 部分教师对取长补短、精益求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的交流, 通过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要搭建平台, 就具有共性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要多创造机会互相听课, 通过教学实践的交流来共同成长。

2. 评价体系须创新

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 单纯的理论知识考试既不能准确地反应学习的真实情况, 又难以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

因此, 要创新评价体系, 要将理论知识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修养、实践活动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 让评价贴近学习的真实性, 并且释放促进成长的教育功能, 知道和帮助学生进一步成长。

(四) 协调学科关系, 做到里应外合

就外部环境维度来说, 协调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开发校外实践资源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1. 与专业课并行

此次调查中, 专业课教学成为影响思政课教学的重大外部因素。事实上, 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高职院校学生属于应用型人才, 专业课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将学习中心放在专业课上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 思政课与专业课并不矛盾, 并不存在着博弈, 相反, 思政课与专业课具有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特点。思政课里面的很多内容可以放到专业课里去实践, 而未来职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需要思政课的知识来解决。因此, 要准确定位和协调好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2. 里应外合促教学

思政课教学除了学校和院系的重视之外, 还需要积极开发校外资源。

学校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 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 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因此, 扩大思政课教学的外延, 让思政课课内学习与课外时间双轨并行, 做到“里应外合”, 更好地释放思政课的教学功能。

四、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 我们了解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 并在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 力求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外部环境四个维度上有新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第4篇

1. 课题申报与结题

本课题于2007年8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申报,西北师范大学主持申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于2007年10月26日批准立项,批准号:DCA070186。

课题2007年11月20日开题启动,到今天(2012年8月2日)结题,整个研究过程持续了五年。

2. 课题申报的原因

当年为什么要申报这个课题?主要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

(1)我们认为,任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没有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是一门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柱。在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学人对历史的研究关注是很不够的,基本情况是: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历史研究极少。检索文献,专门对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专著,可说是凤毛麟角;相反,我国学人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却有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等。人们对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国家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既要关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更要关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不研究自己国家的教育技术发展史,何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2)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正在走向成熟,已经建成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一个成熟的学科专业,它的课程体系中,不能没有发展史课程的设置,而开设“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做点研究工作,为开出这门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3)我国的第一本“科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8年)是由英国人李约瑟编写的。我国的第一本“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编写。当代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我们是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的。

本课题研究得到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的支持,一大批业内精英参与了研究,真的“中国电教是一家”。

二、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史为鉴,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为开设“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课程奠定基础。

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对象:1915—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

(2)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大电教,非小电教”,是“电教事业+ 电教学科+ 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

电教是个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普通学校、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系统)。

3. 研究的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四个范畴、十三个子课题”。

(1)三个阶段: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1949—1978),新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

(2)四个范畴:电教事业、电教学科、电教产业、电教学者。

(3)十三个子课题:①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②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③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研究;④中国的学校电化教育研究;⑤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⑥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⑦电化教育产业发展历程研究;⑧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研究;⑨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历程研究;⑩电化教育实验研究;{11}中国电化教育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研究;{12}电化教育学者与学术思想研究;{13}中国电化教育大事记要与文献选编。

4.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史论结合,有史实有史观,史为主论为辅,以史立论,论从史出。

5. 预期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系列论文、一本教材、一套丛书。

6. 组织管理

本课题按照总课题组和一级子课题组两级进行管理。

三、研究过程

1. 六次研讨会

本课题五年研究期间曾举行六次研讨会。

(1)2007年11月20日,兰州,主题:开题启动;

(2)2008年4月10—11日,广州,主题:讨论研究对象、范围、框架;

(3)2010年1月5—7日,广州,主题:中期研讨;

(4)2010年8月2日,兰州,主题:阶段性成果交流;

(5)2011年12月2日,广州,主题:检查进度,部署结题;

(6)2012年8月2—3日,兰州,主题:结题。

2. 曾经有过的几个争议问题

(1)关于电化教育的诞生和历史阶段的划分

我国电化教育是哪年诞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1903年,南京汇文书院用电影教学;②1915年,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③1918年,商务印书馆拍摄教育影片;④1920年,金陵大学用电影、幻灯推广良种棉花种植;⑤1923年,晏阳初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⑥1936年,教育部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开班。

经过讨论,多数人认同第二种观点:我国电化教育诞生于1915年,其标志性事件是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这种观点有文献可查,有照片为证,比较确切。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先有其事,后有其名,其事是1915年最早出现的,其名是1936年正式确定的。关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经过研讨,大家同意采取“三阶段论”,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中国早期电化教育阶段(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各子课题研究,对此必须统一。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如需再划分阶段,各子课题可以有不同。

(2)关于本课题的题目

有人提出最好将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去掉,因为,许多人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教育同样久远。” 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教育技术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再如果按照“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的观点,那么,教育技术的历史就有了100多万年。本课题研究的不是这种教育技术的历史,而是有现代技术媒体参与的教育的历史,是电化教育的历史。“电化”包括前天的电气化,昨天的电子化,今天的信息化。经过讨论,大家同意这个看法:本课题研究的是电教史,不是教育史。研究的时间跨度是1915年到2010年,不是4000年、100多万年。但对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大家认为不好去掉,因为这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规定的题目。

(3)关于本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要不要包括电教产业和社会电教?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包括。因为,本课题研究的是“大电教”,不是“小电教”,是“电教事业+电教科学+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是“课堂电化教学+课外/校外电教活动”。

关于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电化教育事业是一种公众事业,具有公益性,不应完全产业化,但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支持,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电化教育发展史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篇章。

我国电化教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是形成期;90年代是快速成长期;新世纪以来,进入深入发展期。目前。对电化教育产业实践与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还少见到,这次确立“电化教育产业历程研究”作为一级子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起步的探索。

关于社会电化教育。我国的电化教育最初是在社会教育领域兴起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些教育革新者陶行知、晏阳初等,利用幻灯普及民众教育,点燃了我国电化教育的火种。30年代到40年代末,我国的电化教育主要在社会教育领域实施,管理电教的政府机构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高等学校电化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解放后,特别是70年代末电教重新起步后,我国电教实践和研究的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社会电教转移到学校电教,对社会电教的研究很少关注,除部队电教外,对其他社会电教进行较深入系统研究的很少。部队电教一直受到重视,研究成果累累,部队电教人对历史的研究走在了地方电教人的前面。2002年总参电教局组织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一书,40多万字,记述了1978年至2001年我国军队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

在讨论课题研究对象时,有人说,我国电化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改名教育技术后,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泛化了,由电教领域扩大到一切教育、教学领域;而功能缩小了,主要只是学校教育的功能,由大电教变成了小电教。这次电教史的研究,应回到大电教,使电教的功能得到扩展、延伸,从学校教育功能向社会教育功能延伸:向“三农”延伸,向社区延伸,向行业延伸。电教的服务对象不应该仅仅是大中小学生,而应是社会上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这个一级子课题。

四、 研究成果

1. 研究成果

已发表论文37篇,专著7部。完成了13本丛书和一本教材《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书稿。

2. 两点发现

(1)传承与创新:将外国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拿来,按照国情使之本土化,为我所用,是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途径、主渠道。

(2)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将近100年的发展,走过的是自己开辟的道路,这是一条既不依附西方,也不自我封闭,而是从国情出发,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3. 几点启示

从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电化教育几经周折,能够得到发展和壮大,以致有了今天的辉煌,是几代电教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它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放的视野;(2)包容的心态;(3)进取的信念;(4)独立的品格;(5)奉献的精神。

五、研究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1. 研究的不足

(1)由于时间久远,一些重要的史料还未全部收集到手,影响了一些事件的进一步落实。

(2)本研究只涉及中国大陆部分,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状况。

2. 今后打算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第5篇

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按照XXX党委安排部署,我们牢牢把握队伍整顿教育要求,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做到了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学习教育第一环节,为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打牢了基础。现就近期XXX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四个到位”。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们紧跟上级部署安排,做到看齐对标,确保不走形、不变样、不走过场。一是传达精神到位。X月XX日下午,XXX政法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召开后,XXX党委即时召开党委会,第一时间传达,立即安排部署,要求XXX班子成员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二是组织领导到位。X月XX日,成立XXX队伍整顿教育领导小组,设立XXXX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同时,组织人员加班加点起草《XXXX关于成立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的通知》《XXXX队伍教育整顿实施方案》《XXXX教育学习教育环节实施方案》并送交XXX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XX驻点指导组审核后下发;三是思想发动到位。连日来,我们紧扣队伍教育整顿要求,组织召开“X会”:即“队伍教育整顿动员大会、XXX会、XXXX会、XXXX会”,利用“X网X群”:即“XXXX微官网、XXXX群、XXXX工作群、队伍教育整顿XXXX群”,全面进行了宣传发动,确保一人不漏,真正做到全体干警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重视,队伍教育整顿实现了全覆盖,知晓率达到XXX%,为队伍教育整顿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四是营造氛围到位。专门设立XXXX教育整顿办公室,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电视、XXX工作简报、微信工作群等各种载体,全面宣传XXXX队伍教育整顿“三大主题”“三个环节”“四项任务”等,进一步营造队伍教育整顿浓厚氛围。

(二)创新教育内容,确保“五个到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们切实丰富学习内容,在学习政治理论、党史党规党纪等规定篇目的同时,注重结合XXXX工作实际,印发编辑《XXXX队伍教育整顿政治理论学习手册》,搞好“XXXX”政治轮训,进行重点内容讲解,举办“XXXX”党史讲座等,切实搞好自选篇目学习。我们建立健全“XXXXX”学习教育模式,确保“X个到位”:一是各支部明确一名学习辅导员,专门负责学习记录考勤、学习笔记查看、学习资料整理,确保学习教育人员落实到位;二是XXXX教育整顿办公室每XX下发X次学习计划,确保“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学习教育内容落实到位;三是运用“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两个结合,各支部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X次,每次集中学习不少于X个小时,确保学习教育时间落实到位;四是由XXXX党委书记为全体干警上X次专题教育党课,XXXX党支部书记为本支部上X次专题教育党课,确保学习教育领导示范到位;五是XX领导每X撰写X篇学习心得体会,普通干警结合学习专题每X撰写X则学习感悟,确保学习教育思想认识到位。连日来,组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2次,观看XXX先进事迹X场,邀请XXXX党校XXX教授讲授党史,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研讨等,不断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三)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四个到位”。按照XXXX党委要求,我们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抓出工作实效。一是抓好关键少数。明确要求XXXX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带头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带头督查督导分管部门和承包单位的教育整顿,确保示范作用发挥到位;二是抓好各单位“一把手”。组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XXXX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要以带头抓实抓细的态度、“一盘棋”统筹推进的举措、“一竿子”到底的决心,做到XX干警全覆盖,确保中层领导责任落实到位;三是抓好教育整顿任务落实。以队伍整顿督查工作专班牵头,成立若干督查小组,不间断地督查督办工作事项。期间,先后XX次深入基层单位,通过“看、查、评”等方式了解实情、督导检查,督导情况形成“一日一单”,任务落实不到位的立即整改,确保督查督办管理到位;四是抓好统筹推进。统筹推进教育整顿与XXXX工作“两个结合”,统筹推进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四育并进”,统筹促进干警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升、人人形象新,确保教育整顿实际效果到位。

二、存在问题

(一)由于XXXX工作性质,人员较为分散,难以集中开展学习教育,一定程度影响了学习教育效果。

(二)由于XXXX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个别同志有重XXXX业务工作轻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思想倾向。

三、下步打算

学习、生活、思想情况汇报 第6篇

尊敬的党员培养人:

我是10电信本二班的陈欢,现在处于发展对象的阶段,正在接受学院对我的培养与考察,我坚信自己能够坚持下去,争取早日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在学习上,我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学子,抱着一颗对知识的无限渴求的心,我每天都会坚持学习。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虽然不能同时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但是我将这一部分时间合理的分配到了学习课外知识的任务中。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小部分,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培养自己的情操。可是我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青年,也有贪玩的时候,偶尔会在某次上课的时候,掏出手机看看时间,浏览一下微博,但保证会在3-4分钟内将手机重新扔回包里去。

在生活上,我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女孩,微笑着面对每天的太阳让我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在寝室里,我和室友温馨的一家人;在班级里,我与同学们是实至名归的朋友;在学校里,我是面带微笑的过路人......对于自己所要扮演的每一个角色,我都投入了自己全部的身心,注入了自己所有的快乐,争取让每个和我有联系的人都能感受得到。但是要和每一个人和睦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我们每个人的生后方式不尽相同,所坚持的信念也因人而异,但是就是在与人相处的心路历程里,我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更好的生活,学会了乐观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思想上,我是一个活跃的思考者,从思考目前学习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里面涉及到的“拉普拉斯变换”,到思想与人相处之道;从思考微博里面的“蓝莓英语”,到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让我懂得要积极进取,为自己奋斗而不是为了别人。我也是一个沉静的观察者,从观察花坛里花与叶的和谐共存,到观察苍穹上洁白的云朵的漂移;从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换,到观察走在我对面的路人脸上的各种表情...观察让我明白生活的美好,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年华。当然每个人也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因为自己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因此能很快的找到平衡点,让自己恢复到正常的轨道。

我的生活很平淡,但很真实,没有空白,我因此而感到欣慰。

汇报人:陈欢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第7篇

一、及时组织学习,充分认识重要性

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学习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全县各中小学、县直学校(单位)副校级及以上的党员干部,局机关中层及以上机关干部作为参加学习对象。县教育局利用校长会议和局机关干部会议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就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进行了部署。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的形式,深刻认识“关于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制度制定是前提,制度执行是根本。只有制定有效管用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才能使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有章可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才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提升制度执行力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用制度约束行为、规范管理,是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强调的内容。领导干部要做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权的坚定实践者。“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践行者。学习贯彻温总理讲话的重要精神,着重搞好“三个有机结合”:一要把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与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教育的改革结合起来。三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与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力度。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制度执行力的自觉性

自觉执行制度,主动维护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重点加大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力度,切实将制度宣传融入到反腐倡廉“大体系”之中,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端正对制度执行的认识,崇尚制度,遵守制度,率先做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模范,教育一批,带动一片,发挥宣传教育的效应;以身边的正反面典型和案例做教材,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执纪执法观。

三、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具体措施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第8篇

系统互馈是有条件的。一是两个系统须是开放的, 即两个系统都有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属性, 也具有向外界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属性; 二是两个系统须保持相对独立性, 否则无法发生互动; 三是两个系统须是非平衡的, 这样才会更加利于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四是两个系统所处的环境须是良性的, 这是互馈顺利进行的外在条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互馈, 是通过“两个原理, 四个机制”实现的。“两个原理”就是系统运动的“自组织”和“他组织”。自组织主要表现为, 受教育者通过认知和自我教育机制对外在规范进行认识、选择、接受和内化, 以及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动性。他组织则表现为管理组织和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案和方式的规定性。

“四个机制”: 一是衔接机制。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前后衔接, 教育重点和实施方案不同, 要根据阶段性变化, 分层、分阶段开展教育, 既防止脱节, 又避免重复。二是转移机制。系统在开放且非平衡状态下会发生能量交换, 要建立系统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和教育资源的转移机制, 畅通转移渠道, 确保系统间的资源共享顺利进行。三是反馈机制。反馈是输出的信息通过某种途径返回控制方, 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 起到控制作用的过程, 建立反馈机制是确保系统互馈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 ( 束义明, 2008) 。四是协同机制。大思政系统是由研究生思政系统和本科生思政系统组成的协作系统, 它在外参量的驱动和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下, 以自组织方式形成有序系统。我们要找到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 建立协同机制, 进而发挥两个系统间的协作, 优化母系统的整体效应。

二、“研究生—本科生”思政系统互馈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 顶层设计。其原理是通过系统的开放性和差异性, 增强系统互相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生动力。顶层设计是高校党委甚至更高级别的教育主管部门在组织和制度层面上的设计。顶层设计应主要针对两个症结: 一是“研—本”思政教育的重复问题, 二是“研—本”思政教育的割裂问题。设计者应认真分析研究生思政教育与本科生思政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在目标、定位、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通盘考虑, 设计一套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一揽子教育方案, 增强思政教育的系统性、阶段性和针对性。首先, 在两个阶段的思政教育过多重复的问题上, 要进一步摸清规律, 凸显两者的本质性差异, 不断厘清重叠或模糊的区域。以研究生思政理论课为例, 自1987 年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以来, 为更好地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 教育部于2005 年出台了新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体系, 形成“本—硕—博”思政课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中宣部、教育部于2010 年启动新方案编写工作并于2012 年秋在全国有关高校普遍实施。其次, 在“研—本”思政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上, 要强调衔接的必要性、及时性和紧密性, 可以从组织结构和制度规定方面入手, 成立研究生思政教育与本科生思政教育的统筹协调机构, 以联席会议和研讨会的形式, 定期召开会议, 汇报和研究两个思政系统的动态, 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 从制度上保障两个系统的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和协作配合。

策略二: 人员嵌套。其原理是运用系统耦合理论, 促进两个系统的主体要素 ( 指导性主体和发展性主体) 相互作用, 进而推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优化。首先, 在指导性主体 ( 教育者) 方面, 要实行研究生思政系统与本科生思政系统的党委 ( 党总支) 领导、专职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指导性主体的制度性互换, 分别熟悉和掌握两个系统不同的工作特性, 促进系统的生机与活力。其次, 在发展性主体 ( 受教育者) 方面, 也要创造制度性环境, 推进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互相嵌入。例如, 可以实行研究生担任本科生兼职辅导员 ( 或学业指导教师) 制度, 把研究生纳入本科生教学和管理工作体系之中; 可以开展研究生与本科生结对子互帮互助活动, 增加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接触机会; 可以让本科生以助手的身份参与研究生的科研活动, 增强本科生的科研兴趣, 深化他们的知识层次。总体而言, 研究生学龄较长、识学较多、思想较成熟, 都有过本科学习经历, 而且在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方面与本科生更为接近。同时, 由于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是单一的导师制, 在管理模式上失去了传统的班级模式, 集体活动较少, 相互沟通机会较少, 通过指导本科生, 研究生自身也能得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1]。

策略三: 虚拟交互。其原理是拓展和改进系统介体 ( 媒介和载体) 的性状, 进一步提高系统互馈的时空承载能力和互馈效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我们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 以虚拟时空的交互推动现实世界的互馈。虚拟交互具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 就是其非线性的运行轨迹。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在多种作用的相干或交叉中产生整体效应, 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由于虚拟时空的无限性和随机性, 个体之间的影响不是个体之间影响的简单之和, 而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自组织、自生长、自适应、自维持和自更新功能十分强大, 为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鉴于此, 首先, 我们要积极利用好社会公共网络平台[2], 注重开发高校学生工作网络系统, 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QQ群、博客、微博、飞信、微信等技术应用, 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良好沟通途径, 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有效传播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其次, 系统互动如要健康有序进行, 除了自组织之外, 还必须要有他组织。因此, 我们也要注意克服虚拟交互的弊端, 加强虚拟空间的他组织力度, 把自组织与他组织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虚拟时空更好地为系统互馈服务。

策略四: 反馈控制。其原理是信息论和控制论在系统互馈中的应用。“反馈”是信息论的重要内容。在信息论的视野里, 系统的运动被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 正是基于信息的流动, 特别是反馈的发生, 系统才能不断调整, 按照预设的目标方向进行控制。所以, 反馈控制策略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信息通道的健全。思政教育的决策机构一定要及时地将系统互动的意图、方案和指令传递出去, 再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分析和调整, 再以迅捷有效的方式输送出去。在这一过程中避免信息的损耗和失真。反馈控制策略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目标跟踪与考核评估, 即对系统互动的各个阶段和过程进行监控, 并通过检查、督导和评估对系统互动及其成效做出价值判断, 以此调整和控制系统的运动。

策略五: 环境优化。系统归根结底是在一定环境中存在和运动的。没有良性的环境则无良性的系统互馈。思政系统的环境既包括学校环境, 也包括社会环境。关于社会环境的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正面信息的输入, 对于社会上的消极事件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引导, 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社会。关于学校环境的优化, 在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同时, 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为研究生思政系统和本科生思政系统的互馈创造良好条件。在具体措施上, 一是大力发展社团活动, 让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活动中进行互馈。二是注重先进典型的树立, 一个好的典型无论对研究生还是对本科生都是巨大的激励, 先进典型身上所传递出的信息正是实现研究生和本科生互馈的最好途径。三是加强文体场所和设施的建设, 让教室、宿舍、图书馆、操场、宣传栏这些地方成为教育互馈的载体。四是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 把有关道德的、价值的、审美的、知识的东西渗透到具体的情境中, 用隐蔽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从个性心理的层面引导受教育者互馈。

参考文献

[1]武丽.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动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1) .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日记入门范文下一篇:家的味道高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