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教育范文

2024-06-12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精选8篇)

幼儿品德教育 第1篇

谈谈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成长幼儿园 唐林

“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幼儿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就会伤害。我们如何根据时代需求,幼儿发展的需求,结合《纲要》精神,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心血与汗水交融的思想品德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培养成为诚实、正直的好孩子,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以早教入手,培养健全的人格品德。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我们幼教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幼儿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幼儿,进行早期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幼儿工作做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娃娃抓起”。这种早期教育一旦奏效,便比较巩固和持久。营造和谐的道德现象、温馨的道德气氛,使幼儿感受到蓬勃向上的道德心理弦乐。

二、以德育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人们对人才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现在有不少幼儿园 “重智轻德”的倾向,对智力教育精益求精,常以幼儿能识多少数字,背多少首诗词而炫耀或者骄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重视或很不到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需要急着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一旦有了不良品德,往往会影响终身。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从小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抓紧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

德育要从小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品德教育中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让幼儿明白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常规教育。比如有些幼儿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在集体活动中不认真听讲,时常和小朋友玩不在一起,甚至打架抓破人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三、以情感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特点,在家里,父母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甚至是偶像。每个班级的风气可以说是由教师自己的道德情感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作用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最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孩子提供学习、纪律、休息、游戏和威权的正确方式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教育幼儿,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以感化入手,提高师爱的教育作用。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幼儿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

思想品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火花最微妙的撞击,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父母爱、教师的爱。幼儿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教师对幼儿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为他们在幼儿园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用爱主动亲近、关心、照顾他们,有了和睦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幼儿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小秘密,甚至看见老师比妈妈都亲,这种爱的双向交流,会产生良好的动情效应,我们当老师的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果遇到不开心事,受了委屈,紧紧的抱抱搂搂幼儿, 给予安慰,并轻声说:“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放心老师会保护你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的满足。在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节假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共同祝贺,一视同仁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孩子来说,幼儿园就是一个“家”的感觉。在活动中注重全面参与,使每个幼儿的能力、技能都有展示空间,即使顽皮、笨拙、能力差、智能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教师都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他们都能达到优者更优,弱者能提高、人人有进步。

五、以榜样入手,成为教育的有效方法。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榜样总是具体的、形象的、适合于幼儿的认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效仿。幼儿的人生是从模仿周围生活中的人开始的,尽管他们鉴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差,对榜样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他们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就会去模仿,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 注重为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确保榜样的先进性,树立一个个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榜样。“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责无旁贷。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们小不懂事,说一套,做一套,对幼儿一套,对自己一套,教育和实践“两张皮”,只会使德育变得苍白无力,德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作用和影响力。实践证明,榜样既可以激发幼儿愉快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

六、以故事入手,达到品德的教育目的

儿童故事对幼儿园的幼儿成长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作用,既能教会孩子们真善美,又能改变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认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是非辨别、认识能力差,又好模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为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光靠口头说教是很难实现的。我们的教师最好深入琢磨体会故事,选择一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故事,有目的地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故事,通过故事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使幼儿在鲜明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里引起极大的兴趣,既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受到影响,得到教育。又能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故事中的规范语言、连贯性地把话说清楚。无论什么方式,只要故事内容健康,富有趣味,都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七、以自理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对事冷漠无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求别人关心他,为他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他们反复进行生活技能练习,逐步掌握和提高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并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幼儿争做好孩子,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各项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使生活技能练习贯穿于游戏始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许多小朋友争着抢着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常常在无意中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活动的倾向和独立做事的欲望。我们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们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学会洗手、洗脸、穿衣服、系鞋带、盖被子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契机蕴含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幼儿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

幼儿品德教育 第2篇

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

一天,睡觉后,孩子们高兴地来到活动室,有的孩子很快喝完了水,吃完了午点。这时,小琪站到我身边,好像想起什么似的说:“老师,我最喜欢我妈妈了,您看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花卡子。”我说:“是挺漂亮的`!”说到这,我想起了昨天晚上小琪爸爸接她的情景,她对爸爸说:“你真讨厌。”可她爸爸听了一点反应也没有倒是笑了笑。我看在眼里,心想这孩子怎么能这样。想到这里,我对小琪说:“你昨天怎么对爸爸没礼貌,说讨厌呢?”“就是讨厌嘛!他老招我!”“小琪,你这样说不对,不管怎样,他是你的爸爸是长辈,该尊重他,做一个懂道理、懂礼貌的孩子。”听了我的话,小琪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从这以后,我再也没听见小琪说类似的话,她越来越懂事了,不但尊重老师,还主动帮助弟弟、妹妹,是老师的小帮手。(春宇幼儿园 孟金萍)

幼儿品德教育初探 第3篇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 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 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 并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 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 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 等等。

二、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1.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 教幼儿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国俗语讲: “ 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 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 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 幼儿年龄小, 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 说文明语言, 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 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 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 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 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 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 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 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 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 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

三、将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1. 通过角色游戏对幼儿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比如, 在“娃娃家”游戏中, “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 “孩子”要尊重长辈, “奶奶”累了, 帮“奶奶”捶捶背, 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

2. 通过桌面游戏对幼儿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幼儿玩桌面游戏时, 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 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 知道玩具是大家的, 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 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 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 通过体育游戏对幼儿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 提高质量的保证, 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 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 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一致, 激发其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高跷、抛双球、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 教育幼儿互谅互让, 不争抢活动器具, 合作游戏。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 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 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家园互动, 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发展

家园互动, 家园共育, 才能使幼儿品德健康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在幼儿园, 我们班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 请家长走进课堂, 还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 及时传递信息, 相互沟通。

德育要全面, 品德教育也应渗透于幼儿家庭教育中, 家庭对幼儿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求家长这么做:首先, 家长要为幼儿树立品德的榜样。当以身作则, 在与孩子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去感染影响孩子。其次, 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 为他们分担忧愁, 学会分享, 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 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幼儿品德教育探讨 第4篇

关键词 幼儿 品德 教育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本身不只是为传授生存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据教育学者的跟踪研究,发现成才最大的原因不是在于智力的差别,而是在于个性品德的不同,因为德能补“智”。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呢?

一、利用幼儿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教育

学龄前儿童由于其身心特殊,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是非观念往往取决于与他亲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岁以前的幼儿往往谁给他好吃的东西,谁对他和蔼可亲,他就跟谁亲近,对谁有好感。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幼儿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当中。

(一)优化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教育家班杜拉提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教师们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二)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教学当中。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幼儿的过失、缺点,教师采取直接讲道理,效果往往不佳。为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道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例:为了教育幼儿爱惜粮食,老师可以向幼儿讲《大公鸡与漏嘴巴》、《小米粒生气了》的故事及古诗《锄禾》,使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又如:目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尽了长辈的爱,却不知怎样去爱长辈,通过看图讲述《我端凳子奶奶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谦让的精神,渐渐养成“尊敬长辈”、“心中有他人”的好品格。再如:为培养幼儿生活和交往的良好习惯,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帮老师和同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幼儿听长辈的话,尊重长辈;讲礼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等。

(三)从情感教育入手,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通过让幼儿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把提高认识与激发情感紧紧结合起来,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情感。

1.在“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给幼儿观看奥运比赛电视直播,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孩子们的自豪、敬仰、兴奋之情言于之表;通过观看图片、录像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等等。

2.在各种“节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老人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带上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载歌载舞,念儿歌,给爷爷奶奶送去问候。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诸于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结合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二、利用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正确、合适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给幼儿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他们往往把教育的重任寄托给幼儿园、寄托给老师,这种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齐抓共育。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因此,在家里家长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形成良好品德教育的氛围,是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家长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孩子离园后虽然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发展较快,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引进技术和开拓性经济观、价值观的同时,也流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又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负效应。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具有辨别能力差,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这样,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所收到的效果还剩几许?如有的孩子从武功片中,不用老师教就学到了一套“拳打脚踢”的歪本领,并用来对付班上的同伴。有的男孩子好奇地模仿电视、电影镜头,让女孩子把脸抓破了。三、四岁的女孩也要求家长给他们“化妆”等等。因此,社会环境中的这些消极因素,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扩大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德。

总之,品德教育是“教无定时”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都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抓住孩子的细微言行进行教育。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可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步调一致,促进幼儿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把今天的幼苗培育成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赵红云.浅谈搞好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01).

[2]任秀娟.运用渗透法开展幼儿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5).

[3]肖雁文.幼儿德育方法浅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01).

[4]信燕.幼儿德育教育方式浅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徐丹.试论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J].中国教师, 2009,(S1).

从案例中看幼儿品德教育 第5篇

案例1: 在建筑区区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刚开始还自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可不一会儿,就有看见两个孩子争抢一个玩具,还不停的说:“我的玩具,我的玩具,双方争执不下,这时一方的孩子在拉扯的过程中开始动手打人。我将孩子分开,建议一人玩一会儿,可孩子嘴里一直在不停的说:我先拿到的,是我的玩具,并将玩具抱得更紧,丝毫没有与人分享的意思。案例2:

我班幼儿西西,是家中的宠儿,由于家人的溺爱,在班上称王称霸,动不动就欺负小朋友,在别人游戏时,常常“搞破坏”,老师多次帮助教育,他根本不当一回事,和家长交换意见时,家长总是满脸堆笑对孩子说:乖乖,你怎么打人呀?”然后带着孩子就走到了,到了第二天依旧重复着这样的问题。

上述的情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常见的,特别是在溺爱家庭幼儿的身上,更是常见的问题。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的品德行为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唯我独尊。根据幼儿的家庭状况调查,如今的孩子多数都受到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几代人的呵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幼儿中任性、霸道、缺乏自制力、随心所欲等现象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孩子在家中,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不多,通常大人们会满足他的需要,就更不会有正抢的现象了,但当他踏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一切就不在以自我为中心了,一旦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又哭又闹,甚至蛮横无理。如案例中的孩子由争抢玩具转化为动手打人,由此这种唯我独尊的心态会孩子之间的交往,阻碍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2.幼儿合作意识差。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在家得到家人的宠爱,好东西先吃,玩具一个人玩,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家长在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时,往往忽视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幼儿的合作意识较差。而在幼儿园里的各种活动中又往往离不开幼儿间的合作,因而就出现了案例中说到的不能与同伴共同游戏,不能合作交往的现象,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能够遵守规则,协商解决争端,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能力,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愉快呢?我认为:

1.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接人待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一次,在教室里和同事谈话中,我说我最讨厌在过道上碰见倒垃圾的清洁工,因为他们挑的垃圾实在太臭了,每次闻到都恶心。事隔不久,我上了节社会课“为我们服务的人”教育幼儿要尊重劳动者,有孩子就说:“老师,倒垃圾的人很臭,老师不喜欢他,我也不喜欢。”听到孩子的话,我深深地感到内疚,这不正是因为老师的道德情感偏差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吗?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感染和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才能影响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2.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抽象的道理会不容易理解,可利用幼儿喜欢的故事、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孩子。如:歌曲《拉拉钩》,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体育游戏《送衣服》,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分享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教育孩子不浪费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孔融让梨》让孩子懂得谦让和尊重长辈。总之,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3.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

现今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与此同时,家长却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往往对幼儿的行为迁就和放任,对幼儿品德培养只是简单的灌输;有的家庭甚至向幼儿灌输不吃亏心里、虚荣心理,使幼儿产生独霸、傲慢、虚伪等不良品德行为。因此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如:孩子的玩具乱了,鼓励他自己去收拾;孩子做错了事要他明辨是非,知道错在哪里,并承担后果。给他们有自我服务或是为他人服务的机会,给他们适当吃苦和受挫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第三,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自身的言行要一致、教育态度要一致、爱子之心和育子之举要一致等。

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第6篇

一、渗透日常生活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如”三o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阿姨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亲手为妈妈进行打扮,还用语言表达了对妈妈的祝福和热爱之情。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十o一“ 国庆节来临,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设计”制作五星红旗“的主题活动。通过对国旗的制作过程 ,知道了国旗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幼儿萌发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幼儿在课间玩玩具时,为争夺玩具发生争吵,这时教师就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团结礼貌的教育,主动认错的教育,互相谦让的教育,讲文明的教育;在睡眠、进餐时,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教育孩子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睡姿要正确、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饭后漱口、便后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针对家长反映的孩子买零食情况,教育孩子不乱花钱、吃零食对身体不好的教育。当发现幼儿有拔小草或揪小花的行为时,要对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在室内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利用 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并结合教唱《小朋友爱清洁》的儿歌,来教育幼儿爱清洁 、讲卫生,知道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并运用了有关礼貌教育的诗歌《请、对不起、谢谢》和故事《讲礼貌的小白兔》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孩子们都能较好地使用”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用语,并把它们运用于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我在班里,组织了”我很能干“的劳动活动,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另外,因为幼儿劳动意识还不强我班进行了值日生安排,轮到哪一组的幼儿值日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的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扫地、收拾玩具图书、叠被子等等,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教师们还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 ”娃娃家“、”阅览室“、”我是小小音乐家“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小鸭上来了》中的小鸭子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坑里,很多小动物帮小鸭从坑里出来,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们每周都有一个教育主题,且将科学、体育、语言等各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主题精心选择教材,认真确定教学目标,使德育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像《伟大的祖国》、《让我帮助你》、《我爱我的老师》、《做个诚实的孩子》等主题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内容。

二、教师的示范教育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向幼儿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建立家园互动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家都认可一句话:”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身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或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会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特别是家庭成员间在生活中应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同事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有的家长脾气急躁,只要孩子犯错了,不管什么原因,先劈头盖脸的责骂一顿,或者是暴打一通。这样家庭的孩子很容易丧失自信,不愿意去改正错误。而有的家长却”性情温和“,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都会”耐心细致"的说教,哪怕是同样的错误短期内重复发生了若干次。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错误的道德判断,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爸爸妈妈说教过了那么事情就此完结了。所以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道德启蒙教育。

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第7篇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宝贵遗产,也是人们成才的巨大摧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家长通过游览、参观、旅行等活动使孩子领略到祖国领土的辽阔、资源的丰富、文化的悠久,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素质不仅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而且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支柱。现代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怎样做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做人教育可以从礼貌教育入手,让孩子学会做人,做现代文明人,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也是对孩子一生的负责。

(三)培养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品德。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承认错误。要使孩子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如孩子要买玩具小汽车,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拿了邻居家的。若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培养诚实品德,还要鼓励孩子讲真话,当孩子告诉你犯了错误时,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听下去,并帮助正确处理这些错误和过失。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家长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家庭早期教育中,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我们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今天,父母也不能忽视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教育,节约永远都是一种美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逐步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不能只讲理论,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从日常小事入手,经常不断地要求,不能放松。只要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教育孩子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时,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时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最好的教育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作风,用自己对待工作、人生的态度教育孩子。教育是在每一件琐事上,在你的每一举动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对孩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走用。因此,作为家长要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个性修养。要具备健全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的品质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要求他们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关于幼儿家庭品德教育 第8篇

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 错过这个时期, 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 正如我国许多教育家提出的观点:优秀的品格, 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 才有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 越早越好。关注幼儿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受其影响, 我们的幼儿家庭品德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内容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囊括的内容很多, 既包括广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又包括日常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还包括诚实守信、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教育。具体说来大体有如下主要方面。

(一) 激发幼儿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成员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 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对幼儿来说, 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 要从身边做起。家庭是爱的港湾, 真爱从这里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 首先要爱妈妈, 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都不爱, 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 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 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等家人带来欢乐, 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 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 如孔融让梨一样, 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

在爱自己家庭成员的基础上, 让爱扩展。可以有意地教育引导, 通过各种大众传媒, 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及现状, 让他们知道, 祖国是多么的幅员辽阔、多么可爱, 让他们热爱上我们的每一村土地, 爱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广大人民。还可以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 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 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 使他们萌发对祖国的爱。除此以外, 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如演节目、讲故事、绘画等, 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 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来之不易的。

(二) 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 要求幼儿从小不骂人, 不讲脏话, 待人和气, 热情, 有礼貌, 别人讲话不插话, 不打断别人说话, 尊老爱幼, 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 吃饭要守规矩, 与同伴共享欢乐, 等等。

日常生活中, 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 是教育孩子的最好途径。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身体力行, 做好示范和发挥好榜样作用。

(三) 培养孩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幼儿拾金不昧, 不隐瞒自己的过错, 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 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 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 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 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 应分析说谎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 遭到家长拒绝而去拿别人的彩笔等, 处理要冷静。平时, 家长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并提醒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 同时, 家长也要做好榜样, 以身作则。

(四)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培养幼儿勤劳品质, 从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适当做家务, 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理、自立。通过劳动, 幼儿还能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关爱, 养成勤俭习惯, 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五) 培养幼儿大方宽容、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 能分享别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忧愁, 这样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六) 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

性格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 我们要让孩子充满自信, 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克服困难, 发挥潜能, 而乐观、开朗会让孩子的社会交往更加顺利, 所以, 这些都是家庭品德教育时需要做的。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 家长们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二、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 走出家庭品德教育的误区。

目前的家庭品德教育中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 (1) 偏重智力因素培养而忽视品德教育的误区; (2) 宠爱、溺爱误区; (3) 体罚严重误区; (4) 不良家庭氛围, 亲子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误区; (5) 重物质刺激而忽视精神指引误区; (6) 不注意榜样作用误区。

家长们应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 做好示范, 并深入了解孩子, 与他们交流沟通, 正确对待其成绩与不足, 科学教育, 让幼儿全面发展。

(二) 掌握良好的教育时机。

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 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

教育时机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 孩子获得成功时, 家长在鼓励之后, 可提出新的要求;当孩子受到挫折时, 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 家长应因势利导, 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 家长要冷静, 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 家长最好少要求, 多关心, 但决不迁就。良好的时机能让家长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 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 对抽象的概念难以掌握, 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具体事物形象来教育他们, 作用相当大。比如, 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的故事后, 吃糖的次数就减少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像“小猪变干净了”一样, 爱讲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了, 等等。

(四) 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 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发展。因为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 不愿老处在受教育管制的地位, 而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 受到尊重, 使他们感到愉快、轻松, 所以易让孩子接受。比如, 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变化的手势、具体感人的情景等, 易使孩子接受。通过暗示手段, 幼儿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五) 积极引导法

教育孩子时, 家长应开动脑筋, 在每种情况下都能巧妙地引导孩子进步。比如,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在发现其长子一鸣披上又脏又破的布做游戏时, 想发火, 但他最终冷静下来, 他想帮助孩子分清干净与脏, 启发孩子爱干净、讲卫生, 让孩子主动想办法换去了脏布。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相反, 既帮助孩子克服了缺点, 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 使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 需要家长去想, 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有效办法, 正如我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 所以我们应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使他们从小就形成好习惯, 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2:167-214.

上一篇:华师创业学院简介下一篇:党政综合办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