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与老外沟通

2024-07-05

教你如何与老外沟通(精选7篇)

教你如何与老外沟通 第1篇

对于职场人来说,职场人际关系必须维护好,同事之间不仅相处重要,沟通更是重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工作得心应手,以下就是跟同事沟通的8个小技巧。

1、常微笑和对方有眼神交流俗话说的好:“抬手不打笑脸人”,和同事相处,如果对他们正在热烈讨论的话题感觉无话可说,那么你要学会微笑倾听。和对方说话时,一定要有眼神交流。

2、在涉及具体个人的是非八卦 巧妙地保持中立这个时候,一点都不插嘴也是不好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当你的同事们八卦时,要学会巧妙地保持中立,适当地附和几句:“是么?”,对于没有弄清楚的事情千万不要发表明确的意见,总之,要学会“参与但不掺和”。

3、关注周围的新闻和大家都关心的事情把近期的新闻作为话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周围发生的、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比如房价啊、交通啊等等可以聊。另外,还可以讨论一下五一、十一怎么过这类大家说起来都很高兴的事情。

4、女人的话题在有女人的地方一定受欢迎如果你想和女同事找话题,那就更简单了。关于女人的话题,一定受欢迎:美容、打折、化妆品、衣服、鞋和包、减肥……一些小技巧和小经验的交流,立马让你们话如泉涌。

5、自己要调整心态 别先入为主地认为和同事无话可聊在职场中,想要和同事愉快相处,自己首先要抱着积极融入大家的想法,平时多留心周围同事关注的事情,为寻找话题打下基础。

6、面对不同年龄层的人 聊不同的话题和年轻一点的人在一起,食物、衣服和生活中的趣事都是很好的话题,而年龄大一点、有孩子的同事在一起,话题都离不开孩子,你可以听他们说说孩子的趣事,附和几句。和年长的同事聊天,要有一种请教的姿态,表现出你希望听到他的建议和教诲。当然,这些都要因人而异,所以在平时要多留心同事的爱好和性格,寻找共同的兴趣点。

7、切忌:千万别聊同事的隐私 少谈本单位的事情同事之间在一起天南海北都可以聊,但是不要涉及私隐,即使是同事自己告诉你,你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也要三思而后行。你怎么对人,人家怎么对你。

8、同事间聊天时 要注意倾听多倾听对方意见,重视对方意见,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和同事聊天你要注意聆听聆听再聆听。

在职场上,为了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经常跟同事聊聊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职场如战场,同事也不能完全跟朋友划等号。特别是在一个办公室有竞争关系的同事。跟他们聊天的话题就更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总而言之,铸造网小编认为,待人还是要讲究真诚和热情,做人就像照镜子,你笑他笑、你哭他哭。和别人交谈的时候要讲技巧,但光有技巧也是不行的。毕竟日子久了,人心如何,大家心里都清楚。

1、交流是决定职场人际关系是否成功的关键,但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需要不断学习与总结的。

2、当你还不了解一个公司内部的生态环境前,不要贸然找人说心里话。

3、有关个人隐私,比如夫妻问题,同事绯闻问题,这话话题最好不要拿出来讨论,否则大家会认为你是人人讨厌的长舌妇。

4、有关职场忌讳的话题,例如公司机密,薪资问题,这些敏感的话题多娄公司明文规定不能外泄的。

相关内容推荐:

实用拒酒词

教你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自由职业者

职场达人应掌握“聪明话”

教你如何与老外沟通 第2篇

与顾客沟通再沟通

愈是经常跟某人沟通联络,关系就会愈来愈好。生意兴隆客户源源不绝的秘诀,就是经常跟重要的人做有意义的沟通。要抓住重要的客户,这是很简单却有效的方法。

不要只是跟客户沟通,任何人有助于你实现目标,都应该敞开心胸跟 他交往。不论同事、其他部门的人、上司、属下、员工、雇主以及目前是竞争对手未来可能共事的人,都要跟他们发展良好的关系。

打个电话、发封电子邮件、或是写信给你的同事,不过不是跟你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对手。跟他们分享经验,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成功的新方法。

找一位良师益友,他做过你的工作,知道你将面对的危险与机会。这位良师可能是已经退休的同事,有丰富的知识可以帮助你。

我教一位牙医经常跟患者保持联络。他Www.帮病人做完治疗之后,会打电话问好,了解治疗效果如何。他在治疗之后就打电话,然后记录,一星期后再打电话问情况如何,一个月后再打电话。你碰过这样的牙医吗?如果牙医帮你补好蛀牙之后两三天就打电话给你,你觉得如何?一星期之后再打给你,确定疼痛或不舒服已经完全消失,你一定会觉得受宠若惊。30天后再打电话给你,确定没有复发、发炎、肿胀,这时你又作何感想?你一定会觉得他关心你,远远超过以前的牙医。你是否会经常想起他,并且告诉},r多朋友?你是否会再去看这个牙医,甚至带全家人去,告诉所有的同事或是邻居?这是当然的。所以这位牙医照我说的这样做之后,生意突然就好起来了。

他很高兴,因为他跟患者的关系更深人。他说打电话给患者实在太棒了,他们都很感激,跟他们的家人也都熟悉。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简直让人惊讶。你也可以做到这点。

客户跟你做完生意之后,这是打电话给他们最好的时机。让他们再度想起你有多好,你提供给他们特别优惠的条件,并且帮他们降低风险,所以他们才会选择你。

让客户再一次确定,他们的抉择是明智的。未来你还是会给他们特别优惠的条件,告诉客户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优惠。你不说人家是不会知道的。要让客户知道,你的优惠条件比其他竞争对手好多了。

而售后服务是很重要的,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至少会降低客户取消订单、退货、抱怨与争议的机会。客户未来如有需要,也会再想起你。

有一家高级旅馆,老板千方百计设法吸引老顾客。每个月这家度假旅馆都有许多精彩的活动,他将活动讯息寄给老顾客,寄上其他人庆祝活动的照片。像老夫妻结婚五十周年或是全家人到旅馆举行庆祝活动等。让你觉得,你跟这家旅馆的关系很密切,好像你们是一家人。

跟客户沟通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运通公司。我收到美国运通公司寄给我的信函、优待券、惊喜礼物、最新讯息及各项通知,要比其他公司都多。结果我消费时,我的潜意识里就会用美国运通卡。就这么简单,但是很有效。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企业如何利用不断沟通,以提升交易的次数。我帮一位脊椎指压治疗者做营销,他每四个月就寄封信给患者,每年打两次电话。提醒病人注意生活起居,告知新治疗法,并且提供免费服务。有效吗?我告诉你,你想找他看病必须几个星期前就得挂号。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生意十分冷清。

我在澳大利亚有位汽车经销商的客户,他照我说的方式开始做,结果生意增长两成。他们也是打电话、寄信、亲自拜访,不断跟客户沟通。

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 第3篇

常会听家长、甚至是老师说:“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一天都在想什么。”这与调查结果是完全吻合的。因为没有沟通,所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么是不是说,沟通就可以让我们知道孩子想什么呢?其实不然。沟通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还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另外,沟通更为重要的是传达情感,让孩子知道和相信我们的爱。

沟通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信息交互和情感表达,沟通也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人际关系管理中可以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那么,什么是沟通?

沟通,通常使用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作为一个过程,沟通显然可以有多种方式、方法,但总括起来无非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聊天或谈话仅仅只是语言沟通的一部分。尽管语言沟通的方式占据了沟通形式的大部分,但效果却远不如占小部分的非语言沟通重要,这是由沟通的要素所决定的。

沟通的组成包括沟通态度、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沟通态度是决定因素。一个人的态度,并不一定完全要用言语来表达。态度在内部表现为情绪,在外部表现为表情、语气、语调、动作等等,也就是说,在你说出具体内容之前,“沟通”已经开始了,并基本决定了你沟通效果的方向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有研究表明,沟通的态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最大,占55%;沟通的方法次之,占38%;影响最小的是沟通内容,仅占7%。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沟通方法的选择,也与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沟通态度,至关重要。

一、沟通态度

有一位同事问我,理性第一还是感性第一。我说,在你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感性第一。这个感性,就包括态度。态度决定了谈话双方在谈话中的所有动作,也决定了对对方一些动作的理解。比如,在没有过任何冲突的两个人之间,微笑是积极的,代表欣赏、赞许、包容、理解等等,即使两个人在辩论,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不同,但在两个有一些芥蒂的人之间,即使一般性的探讨,微笑都可能是消极的,很可能被理解为讥笑、嘲笑、轻蔑等等。

持一种平等包容的态度和他人谈话,你的信息和理念便更容易让对方听进去。但仅限于听进去,而不是理解、接受和改变。态度的改变一般不是一蹴而就的,想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让人有根本性的改变,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从发展心理学上看,人的成长中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并且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相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遗传状况,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千差万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在你没有与某人建立起一种相当密切的关系时,就对某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提出置疑或批判,只能引起对方的反击;而更糟糕的是对方可能不反击,那这等于漠视你的理论,也可以说是对你沟通意图的否定。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或教师以下几种态度对沟通有着全面阻杀的作用:

1.不需要沟通。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领导,他觉得各项工作都有了负责人,平时就不需要他插手太多,放手让下属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充分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初听时觉得挺有道理,比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聪明多了。但之后的事情发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不是下属不尽责,而是下属各行其是。单个评价哪个部门,都是不错的绩效,但整个机构却不那么协调。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很难与其他部门不谋而合。那么,如何让大家把劲往一起使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他各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沟通。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其实是个很深刻的道理:如果你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就算是生你养你的母亲也不会自动了解你的感受,她会按照自己的规律照顾你,而不是按照你的规律照顾你。有时候,在不需要沟通的观念里往往存在一种“应该”的观念。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老师就应该好好上课。而事实却难免事与愿违。没有有效的沟通,诸多问题就不能找到恰当的方式解决。

2.我是为你好。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责骂、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经常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那么,这种教育的成效如何呢?

我跟一些家长和老师聊过这个问题,从当时的情绪状态和事件解决的效果来说,责骂、体罚孩子,对孩子行为问题的解决却不理想。相反,责骂尤其体罚,简直就是在你与孩子之间挖沟,并且会越挖越深。

人为什么会生气?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会有不同的解释。从我的需求理论来讲,生气或是类似的情感反应,应该是人的需求被抑制或侵害时的正常反应。那么家长或老师生气,在“孩子出了问题”这个事件中,也是什么需求被抑制或侵害了吗?问题可以这样看,在什么情况下,同样是“孩子出问题”的事件发生,你却并不生气?或是程度远不如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出问题时那么气愤呢?显然是和自己无关的孩子出问题时。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出问题,就意味着自己的教养失灵,是很没面子的事情,所以会很生气。从需求角度说,就是控制欲受挫而引发的负性情感反应。这种反应的直接解决方式,就是攻击对自己控制欲造成挫败感的对象。“我是为你好”———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应该选择“你”容易接受的方法。不要把“沟通”当成你宣泄自己控制欲受挫而引起的不满、愤怒的方法,把对方当成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当你能把“我是为你好”的说法,换成“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才是合适的”的心态,有效沟通才能开始。

3.首因效应。

我们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通常容易受第一印象的影响,不论这个印象是好的还是坏的,也不太在意这个印象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如果不注意对第一印象的管理,便要经过很长时间来改变对一个人的认识。这种心理是偏见形成的基础,而一旦形成偏见,沟通就更加困难。

作为第一印象,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印象,可能对沟通的影响还不大,因为它会以一个相对好的态度去沟通;如果是不好的印象,那么很可能促使你以一种主观的、偏颇的、甚至是否定的态度来进行沟通,这时一定会把沟通搞砸。

“狗改不了吃屎”“三岁看到老……”这些都是对首因效应最恰当的诠释。先入为主,一成不变地看问题,等于在你和沟通者之间树起一道墙,让对方觉得与你沟通没有意义。

4.逆反心理是正常的。

就“逆反”心理现象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并非青少年所独有,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逆反这一心理现象。

如果持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观点,确信沟通中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正常性,便忽视了教养者的自身问题,不再去探究沟通上的改善,把沟通不良的责任完全推给了“逆反”这种心理现象,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其实对为什么出现逆反现象的探究,本身不仅是改变沟通模式的开始,也很可能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逆反心理的同时,孩子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5.“自我”与“自大”。

要保证以一个良好的态度去进行沟通,还要解决两个“自”的问题,一个是自我,一个是自大。

有效的沟通是双方或多方的互动过程,参与者必须具备信息源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在进行沟通中过于自我,可能造成信息的单向输出,只想到自己有表达情绪、情感的需求,而忽略了沟通的另一方也有表达的意愿。如果老师和家长以这种态度去进行沟通,自然沟通就变成了数落和说教。

学会倾听,才能学会有效沟通。对于主动沟通的一方,给沟通对象充足的表达时间,表达他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思考那些想法的逻辑性 (是不是真实的),显然比滔滔不绝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更重要。只有听对方的真实想法,你提出的信息才会有实际意义,你的沟通也才会有效。任何猜测对方的想法,都是你的个人想法,是基于你的知识、经历和情感的想法,而并非是对方的。基于此想法的沟通,只适合你的想法,因此通常是无效的。另外单项输出式的沟通,容易造成误读和错解,不仅使沟通无意义,还可能形成新的更深的问题。

此外,在孩子面前,成人往往存在一种“自大”的心理。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中,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对于孩子的事情,包括他们的认知和情感,成人的经验绝对是间接经验,尽管我们也从孩提时代走过,但那是怎样的时代背景,与现代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的想法和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只适合我们成人或我们的孩提时代。年龄和经验并不总是优势,对于情感的体验,更是各不相同,承认孩子行为的合理性,远比否定他更有利于与之沟通。

作为沟通主体,以上五种态度,决定着沟通的有效性。但处理好这些还不够,还要格外注意对沟通前情绪的管理。沟通前的情绪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主动方 (不妨称为“主体”) 的情绪,一部分是被动方 (不妨称为“客体”) 的情绪。

对于主体的情绪,虽然受态度这种内部因素的影响,但也受情境这种外部因素影响。比如,他人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可能说一些有伤感情的话,或做一些伤害我们的事情。这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对方情绪失控角度去理解对方,往往会被激惹,固有的以态度为基础的相对平稳的情绪会失去平衡,此时出现愤怒、沮丧等负性情绪是非常合理的,无论你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都是正常的,关键是事后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在情绪失控下的所说和所做。如果为了维护所谓的“尊严”,不能为自己所说所做去做出真诚的道歉,而试图强词夺理,做出一种“正确”的解释,那么你和孩子间的情感距离就会加大。如果每次冲突都以此种方式解决,那么即使孩子表面上对你很尊重,但实际上,从情感上已经开除了你的家长或教师身份,而这种情感上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其后的人生态度。

主体在关注自身情绪的同时,也要关注客体的情绪状态。如果以兴奋和抑制来描述人的情绪状态,则应避免在客体情绪过度兴奋和过度抑制状态下,进行实质的沟通,应首先解决客体的情绪问题,使其接近于平衡状态后,再进行实质的沟通。因此,对于突发、偶发事件或意外事件,首先要处理的不是对错和责任,而是情绪问题 (通常是冷处理),待客体情绪平衡后再进行沟通,此时的沟通才会更有效。

有了一个合适的沟通态度和情绪把握,你将进行的沟通已经成功了55%,再加上一套合适的沟通方法,那么你的沟通就会有93%的成功希望。

二、沟通方式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余世维说过一段话:沟通不是本能,而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沟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我们本来具备沟通的潜在能力,但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这种潜在能力被压抑住了。

先看看通常我们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吧!

1.“站起来!”“出去!”“闭嘴!”

带有辱骂、贬损性质,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词汇,一定不要出现在与孩子的谈话中。而现实生活中,“站起来!”“出去!”“闭嘴!”这些往往是我们老师进行沟通时通常使用的开场白,而且会附加严肃的、严厉的、刻不容缓的表情。这样说话通常有两个结果,并且无论哪个结果,都不是令人满意的。

结果一:学生非常害怕,乖乖地听从了老师的指令,并由此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而且会对所有老师都有一种恐惧感。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当他妈妈向他介绍我,要他叫我“老师”的时候,孩子反复高声地问他妈妈,“为什么叫他老师?”开始我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在后来的谈话中,才知道这个孩子与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张,他很怕老师。

结果二:学生自感尊严受到挑战,变得愤怒。“我就不出去!”与老师对峙。这种对峙,又会如火上浇油,引发教师更大的怒气。

2.“打电话,把家长找来!”

其实,找来家长又能怎样?无非是把学生的表现是如何“令我气愤”的苦水倒给家长,然后把管教的责任推给家长。学生在校教育并非不需要家长的配合,而是如何配合,像这样的“请家长”,只会把愤怒转移给家长,学生的不合适行为基本不会消除,隔段时间还会再次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通常不是以需要家长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出发,与家长从学生心理、行为以及品行特点上分析理解学生,而多是以“工作繁忙,需要管理的学生很多”为由转移出自己职责内的教育事务。

尽管我们不愿把这种做法看作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方面的疏忽,但如果家长更懂得教育,那孩子便不会出这些问题,现在,把有了问题的孩子交给问题的最初制造者,问题又怎么能根本解决呢?

3.“你应该……”“你必须……”

前面已经讲到,你对问题的认识,基于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只能是在你的时代里是“应该的、必须的”,其实用处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即使学生很听你的,但也还是你的东西,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

谁学走路时没摔过跟头?让孩子摔个跟头的好处远比害处大。如果一个孩子要你一辈子的搀扶,那这个孩子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什么是应该和必须的,老师的合适角色是一个“陪伴者”,允许学生在尝试和摸索中摔跟头,可能比一直支撑着、保护着他更好些。

“应该”和“必须”的观念,等于抹杀了个体的差异性,这是不符合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规律的一种观念。对于个体来说,没有“应该”怎样和“必须”怎样的行为,“应该”和“必须”只是一个平均水平,是个参考指标,而不是必然水平。比如,我们可以说,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的沟通技能,那么你不具备时,影响你的家长和老师身份吗?

尊重个体差异,把“应该”和“必须”变成你帮助孩子实现的“任务”,而不是要求孩子怎样的“尺子”,更不是你评价孩子的“标准”。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速度和规律成长,接受一切的“不应该”。这种观念下选择的方法才是合适的。

4.“我知道你……”

老师通常会把自己对学生的猜测直接说给学生,以示透澈学生心灵的本事,以示对学生某种行为的不屑。其实这样做,无论你猜中没有,都不会有理想的结果。你猜中时,学生会有一种被人揭露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带来直接的不良情绪体验就是窘迫和恼怒,有着这样的情感经历,学生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躲避你,不再相信你;而如果你猜错了,学生也会因为你的误解和诬赖而愤怒,进而与你产生敌对,并且会以你自作聪明的错误猜测,作为取笑你的话题传播取乐。

5.反讽。

以反讽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行为,要么学生不知所云,要么使学生感到自尊受辱,对你产生敌意,也不会再尊重你,从心理上把你从老师的位子上开除了。另外,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结果,就是孩子理解了反讽的意味,却无动于衷,那么这种失去了羞耻感的心态,可能把孩子引向更为黑暗的未来。我们必须明确和理解孩子一样需要尊严。

6.“我怎么发现好事没你,坏事总离不开你呢?”。

这种贴标签的语言和经常性的负面评价,伤害学生是很深的,以致学生会放弃完善自己的努力,认为自己就是个坏人,怎样做都是坏的,“破罐破摔”的情绪便由此产生。即便学生在你面前“有所转好”,但他的心灵之门已经不再向你敞开,也不会由衷地尊重你。而且,这种伪装的行为会形成孩子内心的冲突,如果没有合适的排解渠道,这种冲突将成为形成孩子深层心理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成为一些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起源。

7.空泛表扬和鼓励。

空话和套话听上去挺美,但没有实际作用。不具体的表扬,学生不会为此有所改变。泛泛鼓励,学生并不能从鼓励中受益,因为他不知道从哪做起。

以上七个方面,都是不合适的沟通方式。那么合适的方式有哪些呢?

1.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首先对于家长,要澄清一种认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你的附属物。当婴儿离开母体,就意味着一个与父母平等的生命体诞生了,我们不可以忽略这个生命体所独有的思想感情、内心体验。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请相信,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给了他生命,便必然与你呈现一种理想的亲密关系。无论是天赋的亲子关系,还是后天的师生关系,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去用心经营和维系。

(1) 尊重。尊重的前提是接受。往往我们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你说,人家别人的孩子总能……,我家孩子怎么就不行呢?”其实,这些家长并非不清楚生物的个体差异,但就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能与别人的孩子一样。当然,这里面有文化的因素,我们的文化更倾向于求同,对于与其他人不同的恐惧甚至根植于我们的遗传细胞。另外还有一种接受———无奈的选择,“不接受又能怎样?总不能……”。主动和被动的差别就是主动接受时,接受者的情绪是平衡而持久的,而被动接受时,其情绪状态难以保证,更不易持久。

(2) 理解 (认同)。成人与孩子的区别不仅仅是年龄和躯体上的,知、情、意、行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家长和老师应避免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比如,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明星等,再没有基本价值观、人生观冲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和尺度进行负面评价。成人应该尊重、接受、适应文化观念的变迁,否则不仅仅是与孩子沟通困难,个人的人际交往也会出现问题。沟通不是说服,不要期望立竿见影,给对方领悟的时间,也是给自己思考对方知、情、意、行的时间。认真思考过对方的知、情、意、行,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理解。

2.注意场合与方式的选择。

与老外沟通礼仪六招 第4篇

第1招 妥善安排会面的约定——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Mr.Lee.当你计划到海外出差,顺道拜访客户时,必须先以书信通知对方。出国以前再以Telex或电话向对方确认访问的日期和目的。如果是临时决定的拜访,也要透过对方的秘书安排,告诉她:“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Mr.Lee.”(我想和李先生约个见面时间。)让对方对你的造访有所准备,才会有心情和你洽谈。第2招 向沟通对手表示善意与欢迎——I will arrange everything.如果沟通是由你所发起,提供对手一切的方便,能使沟通一开始便在友善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尤其是当你的沟通对手是远道而来的,你热心地告知他“I will arrange everything.”(我会安排一切。)不但表现出你的诚意,也能使他在不必顾虑食宿等琐事的情况下,专心与你进行沟通。第3招 沟通进行中应避免干扰——No interruptions during the meeting!如果沟通的地点是你的公司,那么请叮咛你的部属,勿在沟通过程中,你不必要的干扰。因为过份的干扰是会影响沟通的意愿和热忱的。第4招 遵守礼仪——Behave yourself!沟通时,仍然遵守一般奉行的礼仪,和保持良好的仪态,可以增加人们对你的好感与你的沟 通力。此外,坐姿不良,在对手讲话时左顾右盼,都足以使人对你产生恶劣的印象,而减低与你洽谈的兴致。第5招 适时承认自己的过失如果你很显然的犯了错,并且对别人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一句充满歉意的“I‘m sorry.It‘s my fault.”(对不起,是我的错。)通常能够获得对方的原谅。就算他实在很懊恼,至少也能稍微缓和一下情绪。做无谓的辩解,只能火上加油,扩大事端。第6招 抱怨不是无理取闹——I have a complaint to make.以激愤的语气向人抱怨某事,很可能令人心生反感,而收到反效果。侍者上错了菜,旅馆女侍忘了整理你的房间,送来的货物根本不是你订单上所指明的东西…等情况,着实令人懊恼。但是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心平气和而语气坚定地告诉对方“I have a complaint to make.”(我有怨言。)然后告诉他所发生的事。来源:学生大

口语不好怎么与老外电话沟通 第5篇

如果一定要打电话,给一点点小的参考意见:

1、先写下来,将你要说的内容和思路写下来。1,2,3点这样子。(电话是一个互动的沟通方式,万一双方沟通受阻能够再回到正题)

2、打电话是先找到人,一些较长名字的英文可能因为你的发音不准或不对而找不到准确的人。所以建议你将整个全名报出来,并且拼一下他的名。以便打电话的人能准确转到你要找的人。(有的国外公司都很正规,有前台和很多部门)

3、找到人了,首先问候,然后报自己的名字/以及国名(地名)/以及公司名。很可能客户一下子想不起来你。所以在平时邮件或者沟通中应该注意塑造自己的名字的特点,等他确认他知道你是谁了,你再讲你的事情,按你写好的顺序啊,慢慢的讲出来。讲完一点听一下他的回复。注意沟通要口语化,因为还是有很多并不是英语很好的,照顾一下他们不要太难怕他们听不懂。

4、在他表示知道或不知道,你还要提醒一下说,你将马上发邮件再将这件事情发给他。其实最好打之前将邮件发好。这样电话中能问他是否收到你邮件,他一边看你邮件一边跟你讲会容易得多。如果事后,那你也说一下你将马上发给他,大概5分钟能收到,请他回复。

5、最后当然是客套一句就好了。

最后再发一封邮件。

英语非常好的,当然在沟通上有更多优势,所以要想做到电话沟通无障碍,还是要练英语!

教你开网店如何和客户沟通 第6篇

如何开网店和客户沟通?首先你要了解网络上的用语要跟现实中有很多不同。比如我们在和顾客聊天时,顾客说你们的商品有点像山寨的。你本来是一句开玩笑的话: “怎么可能,我们是正规的产品。你看清楚,开什么玩笑。”如果在现实中这句话我们完全可以听得懂说者的意思,因为我们可以听出语气是一种玩笑话。但是在网络上会让别人误以为是在贬低他,让别人觉得我只是发表下看法为什么他的意思像我没见过真货一样,

所以我们在和顾客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词,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回答他:“呵呵,可能我们的照片拍摄的时候有些问题让你觉得不是真货,不过你可以看看我们的信誉度,如果你拿到的不是真货的话我们绝对给你无条件退货。你绝对可以放心……”我相信如果顾客听到这些话还对你的货是不是真货来狡辩的话肯定是不可能的。

还有我们一些网店的老板的耐心很差,有些很挑剔的顾客还没有询问清楚一些问题老板就开始催顾客你赶紧买吧,别问那么多了,我们的货怎么样怎么样的。从不好听的话来说顾客可是网店老板的衣食父母。顾客来买你的东西,在选东西甚至涉及到产品的问题的时候有些追问和仔细是很正常的。遇到挑剔的顾客即使他问到最后觉得不满意离开了我们也应该很客气的和他说声再见。让那些挑剔的顾客和别的老板比较一下态度和耐心,让他知道还是你的产品好,还是你的态度好,你把他当上帝一样看待了。这样他才会掉过头的来买你的东西甚至给你带来更多的顾客。

如何与祖辈家长沟通 第7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父母的工作越来越繁忙,许多家庭的祖辈们都承担起了幼儿的接送工作,成了教师沟通的对象。祖辈家长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了多少饭,有没有被欺负,学会了哪首诗歌,认识了多少字;他们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关注比较少,思想比较保守。祖辈们的这些特点给我们这些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带来了很大疑惑和困难, 与祖辈们交流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鑫鑫是我们班一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在上海工作,所以平时的教养任务就落在爷爷身上。爷爷早些年在东北老家做小生意,小时候也读过几年书。前些年随着儿子一起来到了昆山。爷爷特别宠爱鑫鑫,经常向我们夸赞他孙子多聪明,可以背多少首诗,可以认多少字,在爷爷眼中没有丝毫缺点。可是,就是爷爷严重完美的小孙子,却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

事件一:鑫鑫不喜欢午睡,午睡的音乐铃声一响起便会对老师说想大便,然后跑进厕所躲在里面,一定要再三提醒他才慢悠悠地出来,如果不提醒,他可以在厕所里呆一个下午。就算出来了在床上也没停过, 一会儿咬咬被子, 一会儿又唱唱歌,自己不睡不说,还影响其他要午睡的孩子,这样的事情连着三天都发生。第三天放学的时候,我们两位老师把这个情况向鑫鑫爷爷反映, 没想到爷爷居然说:“我孙子从来就没有午睡的习惯,他不想睡你们就不要强迫他,我们家是很民主的,他不想做的事情我从来都不会强迫他,他想玩就让他玩吧。”

事件二:鑫鑫喜欢玩水,每次小便出来时都不忘在洗手池边上流连一会,有时甚至会把水洒向别的幼儿,或者自己用冷水洗头,把身上和地上、墙上都弄得湿湿的,这样的情况出现之后,我们及时向鑫鑫爷爷反映,可是爷爷却说:“小孩子调皮一点是正常的,你们不要太计较他做的事情,他伯伯小时候也是这么调皮的,长大点懂事了就好了,现在还不是很有出息嘛!你们老师不要批评他,不然他不开心就不肯来上幼儿园了! ”

其实鑫鑫的爷爷一直是很支持我们工作的, 每次请家长完成幼儿成长档案,他们家总是第一个交的,贴贴画画的,做得特别细心认真。需要家长配合,带一些瓶瓶罐罐的,他爷爷每次都是认真对待。但是在对于孙子的教养问题上,他一定坚持自己的观念,认为孩子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其他的只是现在还小,等长大了自然会懂事的。

怎么样做好鑫鑫爷爷的沟通工作呢? 经过我们讨论分析,他的性格是比较固执的,所以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鑫鑫爷爷也有一定文化知识, 平时在家教孩子讲故事、背古诗,所以鑫鑫在同龄幼儿之中智力发展比较拔尖,更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对于品德方面,爷爷认为现在孩子还小 ,对他说品 德还是比 较早的 ,等长大了 自然会懂 道理。鑫鑫的爸爸很小的时候,鑫鑫的奶奶就去世了,是爷爷一手把两个儿子抚养长大的,所以个性也是较强的。我想,我们在与鑫鑫爷爷交流时不可直截了当地进入话题, 应该先找到爷爷身上的闪光点,重视情感方面的交流,从而有效开展家长工作。

根据得出的结论,我们运用以下策略,希望改变鑫鑫爷爷的教育观念,配合我们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站在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的角度与家长对话,以帮助孩子进步为出发点考虑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以告状的心态,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我们努力让鑫鑫爷爷知道, 其实老师是很关心孩子的成长的。每天来园时,两位老师都会摸一摸鑫鑫的头,帮他把小书包放好,跟他说说话,陪他玩会儿玩具。每次爷爷来园接孩子时,我们都会向爷爷介绍鑫鑫一天的生活,饭吃了多少,今天的菜鑫鑫很喜欢吃, 今天大便有些不正常……让爷爷看见教师是真诚地关心自己的孩子,从而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我们开展家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 )尊重家长 ,让家长满意

新教师面对的是比自己年长的家长,所以说话语气不能居高临下,先夸一下孩子做得比较好、比较突出的方面,然后可以用一些建议性质的语句, 委婉地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这样家长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会很乐意配合我们的工作。

鑫鑫爷爷在老家的时候是村上的“秀才”,很多村上的人不会写字,有写写画画的事情村上的老人都会请教鑫鑫爷爷,所以人们对他非常尊重。从来没人对他教育孩子的方法感到过怀疑。老年人都渴望别人的尊重,当我们质疑他的教育方法的时候,他心里肯定是不开心的,这样不容易接受。所以,两个老师应该正面引导和评价他的孙子, 这样这位老人能容易接受一些。教师可以适时在爷爷面前表扬一下鑫鑫,如“今天鑫鑫画的画真漂亮”、“今天鑫鑫吃饭第一个就吃完了”等。也可以和爷爷聊聊家常,让爷爷说说在家里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对于一些正确方法虚心接受,并告诉爷爷会把他成功的经验和班级其他幼儿的家长分享。

(二 )让家长自己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

这学期进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我们请了家长观看幼儿的半日活动。爷爷通过观察家长开放日上孩子们的表现,感到鑫鑫确实在某些地方不如其他孩子, 如交往方面, 鑫鑫很霸道,玩具不给其他孩子玩;又如很调皮,上课的时候坐不住,喜欢走来走去, 还喜欢躲卫生间……但是不能让爷爷都看到鑫鑫不足的一面, 我们也请鑫鑫到前面给小朋友们背了一首古诗,讲了一个故事,并适时表扬他。家长开放日结束之后,爷爷也表现得比较着急, 并主动询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三 )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家长和学校的目标一致,教育幼儿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通过家校路路通、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对于鑫鑫的爷爷,我们没有放松,利用一切见面机会,向爷爷介绍鑫鑫进步之处,并适时夸奖爷爷做得好的地方,鑫鑫爷爷很愉快地接受了老师的一些建议,并表示要好好配合我们,共同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

经过了三个月的努力,鑫鑫的进步非常大,以前在教室经常坐不住,现在能够坐着安静听老师讲话了;以前经常和别的幼儿争抢玩具,现在也学会了谦让和分享;以前不喜欢午睡、喜欢玩水,现在渐渐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鑫鑫爷爷也发现了自己孙子的进步,非常开心,还经常对我们聊家常:“今天我把水龙头开着,我孙子居然对我说不能浪费水,哈哈哈……”听到爷爷爽朗的笑声及鑫鑫在家里的良好表现,我想这就是家园共育的成效。做好祖辈的工作,往往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下一篇:随州市白云高中防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