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024-06-23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精选9篇)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1篇

ISO9000管理体系设备管理要求

ISO9000管理体系设备管理要求

设备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特别在生产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行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不一,但在特定的生产过程中,设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应确保其过程所必须的能力;因此,设备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除服务行业以外),特别在生产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和必须的管理要求。

(一)设备管理的范畴:

1)生产过程所需的产品加工设备(包括工装、模具、流水线等含辅助性设备,如锅炉、通风设备、照明系统等);

2)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所涉及:消防器材、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生产过程的作业安全、劳动防护等设施;

3)行政办公设施: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通讯等办公设施;

4)厂房、运输车辆、装卸设备、行(吊)车、电梯,转序用运输工具。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1)设备选型、申请与进厂安装、调试验收和交付、移交的控制要求;

2)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计划性维修与临时性维修的内容与控制要求;

3)设备事故、封存、降级或报废的报告、认定及审批。

(三)设备管理的文件和资料:

1)设备或设施的管理办法;

2)设备台帐(或设施一览表),需注明生产、环境和安全有关设施的状态及使用、保管部门;包括需确认的设施。

3)设备或设施的周期计划检修或维护保养的时间;当设施为维护保养时,应标明维护保养的级别。

4)实施设施维护保养或设备检修的证据;特别是确认的记录。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2篇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1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可信程度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产品的可信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效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1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1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1标准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ISO9000认证常识

一、什么叫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IEC 也比较大。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 1

织。IEC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二、什么叫ISO9000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 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

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

三、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详见附录B。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如下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产品品质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品质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品质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1971年,ISO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品质认证制度的发展。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品质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

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详见附录C。

产品品质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品质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

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品质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

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是在国际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已经被公认为“ISO9000现象”。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3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推出的质量管理规范, 是国际通用且被众多企业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是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它不仅高度概括了世界各国依据其质量管理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质量管理原则, 而且提出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及影响活动的全部过程处于规范受控状态, 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从而保证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向顾客稳定地、持续不断地提供满足他们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使得企业内部人的行为规范和企业的管理运行方式处于一种严格的法制状态;也是建立以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培育高品位企业文化的需要。从战略层面看, 贯彻ISO9001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 能对促进经贸活动、消除贸易壁垒等起到良好作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以国际质量体系评定承认系统的共享利益原则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且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

企业贯彻ISO9001标准的效益体现除了证书本身在市场运用带来的外在传播效应外, 深层次的效益在于ISO9000质量体系通过对企业质量行为的控制, 对最终产品质量的控制, 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提高了企业的声誉, 增强了竞争力。自从1987年包含ISO9001在内的系列标准问世以来, 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 申请品质体系认证, 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根据中国认可中心发布的《认证机构认可管理情况报告》披露:截至2013年10月底, 现行有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41 205份。

通过了国家相关机构的认证, 绝大多数企业的总体质量运行情况是有效的, 但具体到某个局部、环节或者获证组织, 亦难免不出现枝节性问题。如:缺乏质量意识的观念、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不健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发展滞后、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及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在中小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看到ISO9001标准给我们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 剖析存在的一些问题, 反思其中的负面现象, 消除产生负面效应的因子,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不偏离正确的轨迹运行是大有裨益的, 也是该标准本身“持续改进”原则的体现。本文仅就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常见的“两张皮”现象深层次原因及解决对策作出剖析。

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两张皮”现象

“两张皮”是指相互之间原本存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藉用“两张皮”来比喻贯标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日常质量管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

大部分企业启动贯标的愿望是良好的, 通过贯标认证既能获取一张“市场准入证”, 又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能持续稳定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不断扩大本企业市场份额。在推行管理体系认证与运行的过程中, 要求“该写的要写到, 写到的要做到, 做到的要有记录”, 以期达到“做你所写的, 写你所做的”的最佳境界。但实际运行过程中, 实际所做的与组织制定的标准化文件规定的差别较大, 极大地阻碍了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 坚信的贯标理念受到动摇, 由此导致员工丧失对贯彻执行标准的信心和热情。随着认证市场的快速发展, 认证机构为追求商业利益而降低要求的违规操作行为时有发生。有少数认证机构委派的审核员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 对“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的企业放松要求, 认证企业年年均能通过认证审核。而认证企业也不愿意再花时间、精力、人力、财力对现有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致使企业管理体系停留在原有基础上, 甚至出现滑坡或倒退现象。

3“两张皮”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3.1 贯标工作与企业现行管理方式缺乏融合衔接

体系运行与实际管理相一致,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企业标准化的体系文件描述要贴合自己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 有的企业不认真分析组织的产品和过程, 找来咨询人员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的文件, 应用“替换”功能编造体系文件;或东拼西凑、闭门造车;或依靠所谓的“模板文件”通过抄标准条款, 抄其他企业的体系文件来帮助组织策划和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到作业文件, 凡认证所要求的各种文件应有尽有。凡此种种, 看似企业体系文件应有尽有, 但文件化的指导书、程序、制度对本企业质量活动没有起到规章的规范引领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情况格格不入, 造成贯标工作与企业现行管理方式“两张皮”。这样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除了自欺欺人之外毫无用处。要做到体系与实际的一致性, 必须首先考虑企业的整体职能, 围绕企业的总体战略, 全局策划企业的管理过程。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科学策划机构设置, 做到职能分配合理, 流程衔接紧密, 据此建立一整套制度, 形成标准化文件, 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ISO9001标准为组织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管理体系, 要想发挥这个体系的效能, 就要求体系内的每一位员工, 把日常管理工作与体系要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果在体系运行中, 有些企业的管理层却在体系构建之后仍旧习惯于脱离体系, 领导权威凌驾于标准, 经验传统架空体系, 但为获得和保持证书, 在迎接外审时不得不搞临时突击来提供“合格有效证据”, 这样体系就只能是形同虚设。

3.2 文件和执行关联性不强

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与组织实际运行的方法和操作脱节, 写的是一套, 实际干的是另一套, 两者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主要表现是:平时不按体系文件规定去做, 认证审核或监督检查时突击补文件、补记录;不认真学习有关标准和文件, 不了解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固执已见, 仍然按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喜好实施管理和操作。二是没有把质量管理体系纳入企业的正常工作。文件的实施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 如果把实施看成少数人的事情,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平时并不实施, 到了外审时, 要求员工加班加点补填资料、整理现场、张贴标语, 靠短促突击来完成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 根本就没有把质量管理体系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系统, 其结果必然是写的不能做, 做的没有写。一套毫无企业特色、束之高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达到对质量管理活动的控制, 只能是“两张皮”现象的恶化和蔓延。

3.3 选择性抽样或者指定样本应付审核

管理程序化是最大的特点是“写你要做的、做你写下的、记你已做的”。如果不扎扎实实在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日常监督检查上下功夫, 不按体系文件的内容和要求去实施, 而是应付审核检查, 搞形式主义, 甚至搞假资料, 突击加工样本应付审核, 就会使抽样的随机性荡然无存, 样本失去真实性, 更谈不上代表性。外部审核人员出于本身能力、对企业熟悉程度、专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因而在外审时不能对企业现状做出正确、公正的评价, 只能对企业表面现象做出一般性评价, 致使企业的认证工作停留在表面上。

以上在企业体系认证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两张皮”现象, 是体系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障碍, 是企业持续发展与提升的绊脚石。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就不可能发展, 管理就不可能改善, 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3.4 考评和激励不匹配

内审和管理评审是企业进行管理体系评价的常用方法, 这些方法应与企业的绩效评价过程统一起来。由于某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具体的质量目标量化较难, 因此考核比较困难。但企业如果总是“单独”就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或者为“管理评审”而评审, 这种评价就是专门做给审核员看的。有的企业没有把质量管理体系指标列入企业绩效考评指标, 企业的激励措施与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联系, 奖惩激励机制失效, 考核流于形式, 干好干坏一个样。企业的管理如何有实质性改进与提升?无疑需要在破解管理难题、攻克难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从建立公开透明、可操作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做起。

3.5 各种检查流于形式

有些企业取证后, 只重视对外的证实功能, 忽略其提高和改进自身体系建设能力和运行能力, 做表面文章。没有认识到体系运行是企业改善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大量工作只是在外部审核员提出整改要求时才实施整改, 不能针对企业系统性问题提出改善方案。检查、改进是体系按PD-CA循环模式运作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目的是检验体系的遵守与落实情况, 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使问题得到纠正和改进, 最终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企业每年组织实施的内审、中间检查以及随机抽检等质量检查活动, 通常只找出一些容易整改的一般性质量问题, 仅开出几张不痛不痒的不合格报告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检查, 避重就轻。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 甚至有些问题很严重。来自上面的行业检查流于“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作肯定、提希望、下结论”这一套路, 久而久之形成了形式主义的习惯经验:“没有通不过的检查”。

3.6“两张皮”的危害

“两张皮”不是全方位、大面积发生的现象。应该肯定, 通过贯标执行ISO9001标准, 绝大多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 贯标成绩是无可争辨的主流。有问卷调查表明:多数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并能有效运行。但毋庸讳言, “两张皮”的种种现象就是质量管理体系“无效性”、“不可持续性”及“不适宜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虽然这些现象都是优美旋律中的杂音, 但其危害不可低估, 企业不可小视它的负面作用。在认证企业内部, 它演化为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 高层领导不关心, 中层领导不关注, 普通员工“烦不了”。有些企业获证后, 只重视对外的证实功能, 忽略其提高和改进自身体系建设能力和运行能力, 对标准是荒谬的亵读。

4 产生“两张皮”的原因分析

贯标中产生“两张皮”现象, 其原因有主观、客观的, 有内在的动力和基础, 也有外部的催化和诱变。

从主观上讲, 首先是对贯标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认为体系认证工作只是上级要求、用户需要才取证的, 对本组织来说, 只是增加麻烦, 不能创造价值, 毫无实际意义。认证机构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 对企业放松要求, 无论实际运行状况如何, 企业年年均能通过认证审核, 否则客户流失。其次, 对标准学习理解不深不透, 甚至误解, 编制的标准化文件与实际脱节, 导致操作性不强。再次, 对质量管理标准化缺乏内在动力, 为了“装门面”、“图名声”、“提身价”、“造声势”而去贯标, 获证企业不再愿意投入资源对现有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致使企业管理体系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乃至倒退。

从客观上讲, 在市场竞争中把贯标认证与否作为市场准入、企业年检、投标竞争的条件之一, 更有甚者将其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指标, 市场竞争形势咄咄逼人, 功利主义的短视导致“一证到手, 别无它求”, 贯标出现“两张皮”现象有某种程度的必然性;部分中小企业资源配置不足, 一人多岗, 难以招架。

有市场就有竞争, 我国认证咨询市场存在着咨询机构为了帮助企业快速获取认证缩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实施的过程, 咨询人员无相应专业能力与管理经验, 认证机构之间恶性竞争, 审核员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近几年, 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 人民币总体处于升值通道, 中国已经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 做实业变得越来越难, 特别是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新趋势, 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冲击。中小企业的领导, 也许更关心拿到证书, 更有甚者把认证工作“全权”交给咨询公司“一手包办”。其结果要么是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与企业质量管理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要么是建立的质量体系无法在企业中顺利推行。反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无章可循, 也使员工养成了不依照文件作业的不良习惯。ISO9001标准是把双刃剑, 用好, 可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用不好, 不但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还降低工作效率, 甚至丢掉市场。

5“两张皮”的防治对策

要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 应不断规范认证与咨询市场, 为企业认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从根本上防止“两张皮”, 主要在于认证企业自身端正对贯标工作的认识, 踏实地对照标准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引入规范管理、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企业当然应抓住认证契机, 以诚信为出发点, 将质量管理意识切实落到企业质量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 既获取经济效益、又提高管理水平。

“领导作用”是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 领导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两个承诺和必要资源的提供, 领导对体系的支持也体现在组织和协调作用上。如何把这些分散的贯标单元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 协调好体系运行和生产经营的关系, 在贯标工作中充分发挥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对于建立一个成功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作为PDCA模式的一个环节, 首先是顶层设计, 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规划, 设置科学合理的职责明确、职能清晰的组织机构, 从根本上推进组织管理体系认证与运行, 为克服“两张皮”现象打牢坚实基础。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是防止产生“两张皮”现象的关键环节。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具体体现:一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形成并发布;二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文件指导实施, 实施符合文件, 二者都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上,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所强调的符合性问题, 其实质也是符合实际。质量文件符合实际, 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写所做的”文件本身符合实际;二是发现文件有不符合实际的部分要及时修改或换版, 即不断改进。

“全员参与”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基本原则之一, 持续不断地宣贯标准, 是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群众基础。学习、理解和应用标准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 持续不断地向广大职工宣贯标准和文件, 培养一批骨干和明白人, 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得到保证。培训教育工作是企业体系认证与运行正常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职工对标准理解了、熟悉了, 才能自觉自愿地按标准去执行, 建立的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有效运行, 为克服“两张皮”现象提供能力保障。

经常性地监督检查, 是解决“两张皮”现象的重要手段。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可以分为定期监督检查与随机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与内部审核的内容、形式、方法均相同, 只是检查的范围不同, 检查的目的是看企业质量活动局部区域或环节是否达到标准与文件规定的要求, 如发现问题, 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 并负责监督检查, 形成闭环。这样, 既起到时刻提醒各单位, 养成按规定、程序办事的习惯, 又能规范体系有效运行, 形成良性循环。随机监督抽查是根据标准、文件的要求及年度策划安排, 对可能造成体系认证不合格、可能造成系统性问题、不合格项产生的多发区域、环节等进行监督检查, 也是确保体系认证与运行正常开展的重要措施。

要想解决“两张皮”问题, 要长期持续针对管理体系的PDCA四大过程落实各项工作内容, 针对企业系统性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且应考虑该项问题产生的根源,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举一反三, 以防止此类问题重复发生。

ISO9001质量标准强调组织机构的系统性, 要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 不仅要有从基层岗位到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行系统, 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 通过这两个系统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贯标企业首先要领导转变观念, 摒弃原有的习惯思维和工作方式, 既然按照标准建立了标准的制度、程序、文件, 就应该“依法治企”, 实现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这是由落后管理、随机管理向先进管理、科学管理的起跑线。

摘要: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日常质量管理活动游离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要着重从领导作用、体系文件、全员参与、监督检查、持续改进及按章办事等方面进行防治。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两张皮",原因,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4篇

一、教育服务实施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必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使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我们教育者必须面对和思索的问题。IS0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是世界上普遍认同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它可以帮助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体系标准;它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形式向世人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模式。该标准使各国的质量管理保证活动统一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顾客的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WTO将“教育服务”列入服务贸易范畴。它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所有WTO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的竞争。在发达国家。学校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较为普遍。据报道在美因教育界。没有政府行政性质的评估,只有社会中介的各种认证,ISO9000认证是其中之一。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学区的19所公立学校已全部按照IS09000标准进行验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实行 ISO9000认证管理的学区,联邦政府教育部为此特拨款80万美元资助该学区。在我国,无锡南洋国际学校首家是获得1SO9000认证的学校。为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这项工作,2002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1SO9000座谈会。目前,国内不少知名高等学校和从事继续教育的学院已通过或正在积极准备通过认证。

将ISO9000引入高等学校,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效应:

1、可以减少国际合作壁垒,促进实现教育管理与国际接轨,奠定了教育“面向世界”的管理基础,使教育管理者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与国际同步。学院目前已与三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ISO9000认证有利于规范中外合作办学。

2、更新创新教育观念。接受国际质量管理新理念,牢固树立教育服务的观念。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通过教学过程和服务的手段向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3、规范教育教学的各类管理。ISO9000认证的过程是吸收国际教育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过程,学校以此为契机,按标准模式运作,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民主监督。

4、强化按规则办事意识,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落到实处,规范学校的全面工作。做到管理有依据,工作讲程序。

5、提高学校公信力。实施第三方认证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可以获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和教育行政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二、全员参与ISO0000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建设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稳定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资源建设为保障”,几年来,制定和完善了学院教育管理的制度。为了“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学院于4月2了日至11月15日开展了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全员动员,提高教职工对建设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聘请国家 ISO9000质量体系培训中心、北京质量环境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的专家前来授课等。通过上述活动,使教职员工了解了质量认证标准的由来、产生和发展态势,了解了作为第143位加入WTO的中国现行质量在国际上的地位,认识到教育服务行业面对教育竞争应贯彻国际标准的重要性。

按照国际标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国家对高等成人教育的要求,学院与ISO质量公司合作,成立了以院长为最高管理者,行政副院长为管理者代表,综合办公室的质量运行专员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组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编写工作。学院现设综合办公室、招生办、教学部、学籍部、技术部,继续教育部、财务部等部门。按照学院全员聘任制确定的岗位,全院教职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围绕学院质量方针和目标,每个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成员认真领会ISO9000精神,按统一标准细化工作流程,全员参与编写了每种岗位的《作业指导书》,56份作业指导书形成了以学院领导为首、各部门相互衔接,从“输入到输出”层次分明的体系。

由于ISO9000强调过程的控制,我院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程序,以教学服务为主线,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建立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以加强教学过程和服务学生的管理。在编写这套文件时,学院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分析讨论各部门过程控制程序,细化和明确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解决了某些长期遗留的问题,统一了工作流程,制定了一系列程序性文件。内部审核是组织自我完善和改进机制的体现,学院组建了由6名具有较好质量意识、熟悉组织运作过程、了解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有管理工作经验的教职工担任内审员,对学院内部进行内部审核。其中有些内审员参加了ISO9000的专门培训,取得了资格证书。历经半年学院完成了全部文件的编制。2004年11月5日,学院召开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运行研讨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程序文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和外审工作做好准备。 2004年11月)5日学院院长签发了《质量手册》,开始了试运行。

四、体会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第5篇

课程大纲

引言:企业推行ISO9001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 ISO9000族标准概论

 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 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 ISO9001标准导入的意义及步骤

第三部分 ISO9001标准解析

第四部分 推行并发挥ISO9001体系效能的总体思考  为何要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第6篇

主要包括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8项原则、知识讲座、体系分析、质量手册、培训资料等资料,为的制定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章资源管理

第一条人力资源管理

1.1各项目部特种作业必须实现持证上岗制,且必须配备齐全,坚持一岗一人一证制,定期参加主管部门或公司的技术培训。

1.2各项目部必须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三级质量、安全教育。三级教育分为公司、项目部、班组教育,公司级教育由公司技术部、安全部进行,项目部及班组级教育由项目部和班组在人员上岗前完成。三级教育必须有考核制度,并详细建档记录。

1.3项目部应当建立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参加行业安全知识、技术培训,及时了解技术、安全动态,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1.4项目部必须确保“五大员”的人员配备,视工程大小合理配置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办法及经济处罚制度。

项目部五大员配备应报公司技术部、安全部审核批准。

第二条大中型机械设备管理

2.1项目部必须建立大中型机械设备管理台帐和单独的档案,开工时报公司设备动力部备案。

2.2工程所用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应提前向公司报方案,内容包括进场时间、安装时间、验收时间及安装、拆卸单位的资质情况。

公司安全部、设备动力部必须参与项目工程大中型机械设备的验收。

公司设备动力部具备大中型机械设备安装、拆卸资质。

2.3项目部各大中型机械设备必须建立单独的维修保养计划,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维修。

现场各大中型机械设备应实行挂牌制,标明名称、型号、编号、保养人。

2.4项目部使用的测量、计量设备必须实行台帐控制,定期检测,专人管理。

第三条施工现场基础设施

3.1项目部必须建立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消防保卫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报公司技术部、安全部、设备动力部审批。

3.2美化施工现场环境。项目部应有专项资金保障该项措施的实施。

3.3工程项目部应规划布置合理的施工现场办公环境,制作统一的“六牌两图”和公司标志,并布置于醒目

2013-4-2

位置,树立公司形象,确保工地文明施工。

3.4工程现场应进行封闭化管理,确保围墙等基础设施按公司统一要求落实到位。

3.5施工现场基础设施由项目部负责实施,安全部、技术部负责检查。

第二章产品实现

第四条项目质量目标

4.1项目部必须在公司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制定项目质量方针。

4.2项目部必须在公司质量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项目质量目标。

4.3针对项目质量方针、目标,项目部必须有详细的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程序、措施,并责任到人。

4.4公司技术部负责对质量方针、目标的考核、检查工作。

第五条物资供方评价

5.1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在采购前必须进行物资供方评价。

5.2物资供方评价应从供方的资质、产品质量、供货能力、供方信誉、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

5.3项目部应对合格的物资供方建档管理,进行过程中考核,并在公司技术部备案。

5.4物资供方评价由公司技术部进行考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六条劳务供方评价

6.1开工前项目部应对劳务供方进行评价。

6.2劳务供方评价应从劳务队伍的资质(资格)、管理机构、人员构成,技术能力,工作业绩、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方面进行。

6.3公司参与造价三百万元以上工程项目的劳务供方评价。

6.4项目部应对合格的劳务供方建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考核,并在公司技术部备案。

6.5劳务供方评价由公司技术部进行考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三章设计开发、QC小组活动

第八条项目部有会同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项目部有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QC攻关活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条公司有给项目部的开发及QC攻关活动提供技术、信息支持的义务。

第十一条公司有推广优秀项目部所开发的新技术及管理经验的义务。

第四章工程验收交付

第十二条公司技术部参与工程的基础分部、主体分部的验收工作。

第十三条工程完工后,公司技术部、安全部、设备动力部、工程项目部汇同现场监理人员进行自检,并

形成自检记录文件。

第十四条自检程序包括两个内容: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和施工技术资料的检查。

公司技术部负责对工程技术资料的检查。

第十五条自检合格后方能通知建设单位组织正式工程验收。

第十六条工程验收合格后同建设单位办理交验手续,同时签发《房屋使用说明书》、《工程保修书》。

第五章保修服务

第十七条工程完工交付后,项目部不论解散与否,项目经理仍是该工程保修服务的主要责任人。

第十八条项目经理有义务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合同有关工程保修的要求进行工程保修服务。第十九条公司经营部和项目经理必须定期对已竣工交付的工程进行回访,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条公司经营部对回访中业主反映的问题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进行整改落实。

相关阅读;

.ISO9001质量体系分析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7篇

摘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

(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足顾客需要;ISO14000目的则是持续改进环境状况。

(3)压力不同

推行ISO9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市场;而推行ISO14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公众。

(4)审核重点不同

ISO9000审核重点是质量保证与控制,依据是选定标准;而ISO14000审核重点是符合法律,持续改进。

(5)审枋阶段不同

ISO9000认证没有预审核要求;而ISO14000认证包括初评、正评两个阶段。

(6)注重范围不同

ISO9000注重范围为产品涉及的区域和活动;而ISO14000注重范围为组织可控或可对环境因素影响的范围,即“限定场地”。

(7)标准要求有所不同

ISO14000在管理体系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目标管理

②全面管理

③信息沟通

④持续改进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8篇

因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属小型作业机具, 是背负作业, 作业时机具与操作者近距离接触。若机具有质量问题, 很容易造成人员中毒、作物药害、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等十分敏感的问题。我国已将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纳入3C认证产品目录。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颁布了ISO28139:2009《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安全要求》和ISO10988:2011《背负式喷雾喷粉机试验方法和性能指标》, 体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该产品质量要求的重视。我国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生产企业执行标准有国家标准GB10395.6-200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6部分:植物保护机械》和机械行业标准JB/T7723《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与我国标准相比,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8139:2009和ISO10988:2011标准对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的质量要求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机稳定性要求

最大负重状态下直立背负机时其重心与通过背带固定点的垂直面水平距离应不超过150mm。 (图1)

G—最大负重状态下直立背负机的重心位置;

F—背带固定点。

机架的设计应能使背负机直立放置。无论药液箱中液体多少, 背负机应能在8.5°的斜面上沿任意方向均能保持稳定。背负机放置状态见图2。

二、药液箱的要求

药液箱盖应有一个连接装置, 与药液箱保持连接。连接装置应保证不会影响药液箱盖正常旋紧或打开。

药液箱实际总容量应至少为额定容量的105%。

为避免加液时药液溅出, 加液口的直径应符合GB/T 18678的规定。用下图3描述的加液装置, 在30秒内将额定容量的液体加注到药液箱内, 不能有任何液体溅出。

药液箱应配备符合GB/T 18678规定的液量指示计。加液量在药箱额定容量的20%及以下时, 指示值的最大误差应不大于±7.5%;加液量超过药箱额定容量的20%时, 指示值最大误差应不超过±5%。

三、残留量

药箱内药液残留量应不大于50ml, 总残留量 (含药箱、管路及泵中残留的总药液) 应不大于250ml。

四、过滤装置

药箱应有过滤装置, 过滤网网孔宽度应不大于2mm。药箱加液口与过滤装置间的间隙不得超过2mm。从药箱流到喷嘴的药液应被过滤, 过滤网孔的尺寸应小于喷嘴最窄的直径。

过滤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为防止过滤器频繁堵塞, 过滤网面积应不少于1000mm2。

应确保在不排空药箱内药液时能方便地取出和清理过滤装置。

五、背带

背带应采用非吸收性材料制造。背带的长度应可调, 满足操作者背负要求。每根背带两端固定点之间的长度应不小于75cm。背带承载处的宽度应不小于50mm。背带的机构设计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背负式动力装置能与操作者快速脱离。

六、随机工具要求

按照使用说明书应能维修保养背负机, 除随机配备的工具外, 无需特殊工具应能更换任何部件。

七、喷雾量

背负机的喷雾量与标称喷雾量误差应不超过±15%。

八、材料的要求

直接接触农药的零部件材料, 在20℃~25℃环境温度下在浸泡试验液中浸泡72小时, 再在20℃~25℃空气中干燥24小时后, 要求样品的质量变化不得超过10%, 部件不得变形, 重新组装后不应有泄漏, 并能正常工作。

浸泡试验液配比成分:

1) 蒸馏水中加入 (10±0.5) %的丙酮;

2) 50%的普通无铅汽油和50%的柴油混合。

九、油门开关的设计要求

背负机应安装油门扳机, 松开时能自动恢复到怠速状态。并有油门扳机锁, 能锁定并保持在某一位置。

应确保戴防护手套握持带有油门板机的手把时能勾动或松开油门扳机。手把握持面的长度应不小于100mm。

如果用油门锁定装置启动, 应确保勾动油门扳机时油门锁定装置能自动脱开。油门锁定装置应设计成需经两个或多个动作才能使其对油门限位。

十、药液开关

流量可调, 位置距喷口距离不小于500mm。

十一、启动装置

应配有启动装置, 机器无需分离辅助装置 (如腰带或缆绳等) 即能启动。

如机器装有电启动装置, 应设计成需两个或多个独立动作才能完成起动。

十二、防护装置的要求

发动机气缸、消声器及与之直接接触的高温部件应有保护措施, 确保操作者正常操作机器时不会意外接触这些部件。用图4所示的试验锥探测, 所能探到的发热部件的接触面积应不大于10cm2。

十三、气流喷管和药液软管

气流喷管上应装有把手, 从把手前端到喷头出口处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500mm。与药箱连接的软管应能够承受 (13±1) N的拉力测试, 以避免连接时意外脱开。

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9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构建机制;保障体系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跨入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将由规模的迅速扩展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而言,高职教育是根据当地经济建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强化教学质量,坚持质量标准的多元化,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

一、高职教育的质量定位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但质量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三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质量观。第一,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知识的传授,考察的方法多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学校评价学生的质量多以学生各门课的平均成绩为主要依据。这种价值观对社会需要关注不够,也容易导致学生以读死书为主要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第三,学生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吸收以上教育价值观,高职教育的质量定位既应遵循高等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又要突出自身特色。

1﹒具有高等教育的统一性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的质量要求是国家与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共同要求。质量标准应该涵盖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标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立志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业务标准。学生应该具备本专业较为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志和方法。三是职业道德标准。它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

2﹒特有的质量标准

从宏观上看,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质量标准也应有差别。在普遍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诚信意识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教育特有的质量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实践能力是质量的重要内涵。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近期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不足最突出的是实践能力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强调贴近企业,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而进行,培养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质量的新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强,也更受社会的欢迎。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尤其强调学会做人,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的作用更大。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由于一些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特别是一些人缺少诚信的品质,引起企业的反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应该是高职教育的质量内涵之一,在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这种教育更加显现出迫切性。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新标准。目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社会自主择业,这对于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是一种考验。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由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成为衡量新时期高职教育质量的新标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与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从高等教育的规律出发,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协调发展。高职教育质量观对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科学分解教学环节,研究各环节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构建起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及管理偏差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充分吸收工商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实施ISO9000标准,是高等职业院校“质量立校”的根本途径,可将这一思想概括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所谓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就是根据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质量准则与工作流程,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各主要环节以及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对高职教育质量全过程、全员进行动态的质量管理,并实施制度化、流程化、周期化运作,从而达到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目的。

由于对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变通不足,实施高职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容易出现一些偏差:

1﹒简单套用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高职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高校教学活动的特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与高校特有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相融合,而不能简单套用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脱离教学实际,更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质量管理模式。在运用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各部门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尚不够深入,在编制质量目标时存在着制定简单、难以考核或缺少质量目标的情况。

2﹒对教学服务质量的认识不足。服务质量是提高人才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包括管理质量、后勤质量、环境质量三个子系统。服务也是教育,我们一贯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所有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和其他部门真正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

3﹒对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并且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设置中加以体现。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一些综合性、障碍性的实验活动以及举办一些创业教育案例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与其他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不足。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但不是唯一的管理方法。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注意到与其他科学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

(一)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

教学质量监控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建立校、系(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建立定期教学检查制度、专业评估制度、课程质量认证制度、关键环节(例如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制度以及教学质量责任制等,保证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监控体系。校级常设机构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及系院主任组成,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学督导组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懂教学、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直接参与各项评估和检查;监控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对教学质量反馈的信息;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与监控;各系院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层组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监控管理。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建立周期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通过评估起到鉴定、导向和激励作用,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重在促进工作、重在提高质量”的目的。对高校内部来说,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可分为两级开展,一是对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重点考察三个符合度,即专业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教学条件和管理是否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质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标准。二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要通过建立良好的贡献和利益相结合的机制,将评估与激励相结合,奖优罚劣。

(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构成与结构框架

高职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特质,决定了监控不是目的,监控必须与保障、改进密切结合,相得益彰。ISO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强调质量保障与监控,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ISO质量体系的建立,首先依赖于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思想观念,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和严格执行,初步形成激励和约束并举的运行管理机制。

2﹒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机制。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并不断提升的前提。要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引导全校职工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明确新时期教育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要看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程度,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各方面的提高。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涉及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必须是全员参与。每一名教职员工都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从本职工作做起,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3﹒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人才培养是一个过程,质量是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逐步积聚而成的,只有抓实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有目标管理(毕业的标准),更要有过程控制,重视每一个环节,最终求得整体质量的优化。对高职院校而言,其培养的产品是高级应用型实用人才,我们不妨把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才模式设计阶段、人才培养阶段、人才使用反馈阶段。因此,教学质量应从人才质量、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全面地理解把握,质量标准应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ISO质量管理体系应注重实训、实操、实习过程的管理,各系院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预约、安排、进行状况应纳入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检查的工作流程图中。按照质量体系“过程受到控制,活动留下记录”的要求,对教学质量、服务质量等都制定明确的控制规定。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实施操作,全面地反映各项质量活动的开展情况,结果(记录)可以验证和追溯。

4﹒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管理的前提,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反馈、学生的信息反馈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信息反馈。通过这些信息来及时修正人才培养工作的偏差,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其中,应特别关注服务对象--学生的体会和评价,他们的评教评学能及时迅速反映出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ISO9000系列标准中以“顾客为导向”满足不同顾客要求相一致,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满足不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这些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单纯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和执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很难达到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以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办学的方向来制订和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质量保证体系。

6﹒定期开展ISO内审工作,注重内审的实际效果。如何使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相辅相成,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ISO内审是关键,应把ISO内审作为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持续改进的一种手段,制定内部定期审核实施计划,内审中以交谈、查阅文件记录、现场观测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与受审方一起确认不符合事实并予以记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整改的思路。被审核部门要敢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配合内审员搞好工作。

质量体系的建立,为高职高专院校质量管理建立了“法典”。在质量体系保证下,进一步确定各项质量活动的质量环,即:一切工作要围绕教学工作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三)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将评估标准内化为质量标准。

目前,教育部正在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于学校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职高专院校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抓住这一契机,结合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纳入系院的ISO质量管理文件中,用“质量目标”的方式确定教学管理任务,设立明确的考核尺度并纳入ISO内审的评审范畴,这种尝试也是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很好的措施。

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将教学质量管理不断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注重教学质量的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监控,强调教育质量价值共识的形成。实践证明,教学全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总结下一篇:2023创建学习型校园文化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