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24-05-17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精选11篇)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1篇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城,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拓宽了学生视野

电脑和网络,目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经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前的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拓展,成为了一个人类共有知识的平台。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来攻取各种知识,这大大扩展了信息来源,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4、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精彩课件,在计算机题库中查找各科试卷。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经验缺乏、资料匮乏等问题,快速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有多篇分别在省、地获奖,我校有11位老师的录像课送地区参赛。

6、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存在的不足

1.在课题研究中,有部分教师对课题的理解还很片面,课堂上只注重了课件的使用,而忽略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形成新课堂的教学观。

2.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我们虽然利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每周一次的培训时间也比较少,教师运用计算机的熟练成度还不是很高,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都有等提高。

3、学校还应加大投入,增加计算机的台数,保证各班都有计算机,为各科教学提供便利条件,还要使电子备课室的上网速度快些。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2篇

各位领导,我是“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田杰,现就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摘要

2014年3月27日,我校向丰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申请了题为《“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并于4月22日在县级立项。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进,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在农村部分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学与教的方式,仍然是教学改革面临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在此背景下,我市本着“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的行动策略,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旨在通过推进“学讲方式”应用,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我校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小学实行“学讲方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调查和材料分析,深入调查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揭示农村地区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认知特点及教育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中探寻在农村学校教学活动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对策,使农村教学实践也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小学教学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

2、农村孩子需要的学习方式;

3、农村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必要性;

4、农村小学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需要的外部条件;

5、在农村小学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具体措施;

6、“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实施,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分析,确立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分析调查报告阶段。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实际效果;第三阶段:实践阶段。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性成果;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

从确立课题至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相关工作:

1.理论学习。组织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教师深刻领会“学讲方式”的意义和内涵,规范教学行为,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大转变。我们阅读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章和书籍,并书写读书笔记。

2.教研引领。加强校本教研,形成教改合力,推动“学讲方式”的实施。教务处根据学科将教师合理分组,开展集体备课、教师沙龙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让“学讲”课堂活起来。

3.赛课推动。从研究学情、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着手,着力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常规性的听课、评课、教学检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以“赛课”的形式,发挥能手引领作用,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开展教学效果调查活动,调研了“学讲”课的教学效果和受欢迎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书写了教后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

4.典型示范。通过实施“学讲方式”,使教学观念新、改革意识强、转变教学方式卓有成效的教师脱颖而出,作为示范、榜样,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如:①学讲方式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次展开调查研究;②采取同课异构方式,调研“学讲”课与传统课不同的教学效果;③采取测试等手段,调研“学讲”方式课前、后的效果对比;④课题组成员每人读一本书,上一节课,分别写一篇读书笔记、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⑤汇集研究成果,写一篇论文。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3篇

一、反思问题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已成为一种共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努力尝试差异教学, 但是大家的关注点普遍集中在课中以及课后:课中实施分层教学, 课后采取补救性措施, 很少有人关注课前的准备与铺垫, 课前预习处于一片混乱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预习水平停滞不前

预习不仅仅是单纯地扫清字词障碍, 而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第一次对话的过程, 更是一种个性化的情绪体验 (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时, 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目前, 大多数的中高年级的预习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三到六年级的预习处于一个层次, 要么过于简单, 只是给课文中的生字组词、标自然段、给不认识的字注音;要么过于复杂, 除了给课文中的生字组词、标自然段、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外, 还要查找资料、批注自读感悟、进行课后拓展等, 不顾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差异, 造成了中年级的学生厌学语文, 高年级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不消化、学困生吃不了的僵局, 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被我们一点一点抹杀,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预习过程流于形式

我校地处县城南郊, 农民子女多、留守儿童多, 生源质量差, 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预习流于形式, 多数学生停留在组词、标段、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查找背景资料上, 忽视对文本的思考和感悟。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 好学生易于接受, 学困生却听得满头套, 一知半解, 连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都消化不了。教师教得辛苦, 学习效果只能靠机械重复式的课后作业来补救, 学生学得辛苦, 课堂效率低下, 造成了“耗时低效”的局面。

(三) 评价预习存在“一刀切”现象

考试成了现行评价学生的指挥棒, 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戴着有色眼镜“横向”评价学生, 无视学生的智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优等生的一切成了全班学生的评价标准, 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点滴进步, 让这些学生永远生活在优等生的阴影下, 评价预习作业时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 我在三年级开始, 在我们班进行了“预习学案”的尝试研究。这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环节, 是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完成有梯度的预习作业。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预习—展示—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 作业分层设计, 因材施教

首先, 每个学生的起点不一样, 水平参差不齐, 层次高低不同, 他们所需要预习的作业应该是不一样的, 有些东西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 而有些, 则是需要学生选择做的。因此, 预习作业也应该有弹性, 像套餐一样, 让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完成。根据学生的差异, 我将预习作业分为A、B、C三级。A级作业是针对学有余力和自觉性较强的优秀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进行个性化的自我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B级作业针对的是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 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巩固基础知识,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C级作业是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要求略低于B级作业, 主要是掌握基础知识, 注重于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随着这项作业的深入开展, 级别也在不断增加。在具体的要求上, 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出题进行整合, 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结合, 使预习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个性,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预习作业也应该是有梯度的, 由易到难, 呈阶梯性。

其次,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预习作业以“l两个梯度三个维度”展现, 两个梯度就是两个学段, 三个维度指“字词掌握、课文理解、自我探究”三个方面的学习, 随着年级的增长, 预习作业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 难度逐步加大, 自主性的权利也越来越大, 另外作业量也是由少到多。

(二) 指导分层, 授人以渔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因此, 安排预习, 教师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扶到放, 逐步放手。三年级的学生预习的能力不足, 教师应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预习, 教师可先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四字口诀:一读、二查、三记、四写, 让每个人记住预习的基本步骤。然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自觉性的差异, 制定不同的预习指南。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预习时做到有步骤, 可以请学生写在语文书的扉页上。长此以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预习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到了五、六年级, 大多数学生就会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三) 分层评价, 激发学习原动力

分级预习不仅能保持学生对预习的持续的热情, 还能鼓励学生自我竞争, 不断晋级。如果连续得到五个红星, 学生就可以自动晋级, 由C级升到B级, 由B级升到A级, 纵向评价学生,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既培养了优等生, 又转化了差生。平时, 出好的题型, 完成得好的作业, 有进步的作业, 我都在旁边画个小红花, 写上激励性的语句“你进步了”“加油”“继续努力”, 赏识每一个学生, 定期在班内及时表扬, 并将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表”和“成长档案袋”记录下来。这样做,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使每个学生都有前进的动力。

总之, 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探索科学有效的分层预习方法, 变革传统机械的预习作业, 尝试“预习学案”的编制与应用, 构建“预习—展示—提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实践中分层设计、分层管理、分层评价课前预习, 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为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摘要:对学生来说, 读书不仅是学会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知识, 大量的新知识还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去探索、去积累。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发现:学生预习作业分层设计、教师指导分层、分层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 从而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预习,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赵玉红.挖掘内在潜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浅谈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J].学周刊, 2016 (9) .

[2]欧阳芬, 彭隆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4篇

关键词: 人文价值教育 阶段性成果 教学方法

为突出创新和发展的宗旨,根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整合“校本学习研究”,通过以学校课堂教学为载体的“课例研究”,将“人文价值教育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转型到一个尝试和创新的新阶段。本报告将针对2015年10月-2016年6月项目运行过程和实施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旨在通过总结、反思、提炼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修订和完善的已有的行动研究策略,为进一步的开展和内涵深化提供参考。

一、项目运行和实施后取得的阶段成果

目前项目正在尝试和创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人文价值教育校本学习研究”的整合之路,将人文价值教育理念集中渗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旨在通过实际课堂教学来寻找、探索、发现和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和学生的学习困难,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价值,进而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另外,凭借项目的依托,通过大中小学之间“院校协作”的合作模式,努力构建研究者团体同中小学一线教师队伍“教学研”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并通过项目带动、训练和促进研究生的人文价值教育意识,提高人文价值教育研究与推动能力,储备开展人文价值教育的人力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小学地处遵义市市城乡结合部,办学历史悠久,拥有一套较规范、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体系。教师敢于创新,该校“因校制宜”,注重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建设,营造“人文价值教育文化墙”、“楼道人文价值教育文化氛围”、“教室人文价值文化氛围”、“人文价值教育个人简论”,营造安静、和谐的教室、办公室氛围,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气息,同时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引领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加强校风、校训建设,坚持一个理念——“用心、用情、用爱”关注学生发展;营造民主气氛:依靠教职工放手去干,积极采纳老师意见、建议;设立“家长信箱”、电话传递爱心;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在沟通、工作中注意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校团队得到家长的认可;营造和谐氛围,倡导快乐教学。每学期老师带头寄语,并将其展现在黑板报上;校园广播站设立问候语等活动。

在项目指导团队的引领下,学校教师将人文价值教育理念重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校实际课堂为载体的“课例研究”更深入地挖掘人文价值教育在课程开发中的内在蕴含。

二、参与教师所取得的成果

项目教师通过对课例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开发的学习和实践,解决教师们对课例研究的困惑。在教师心中形成一种观念,即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人文价值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合作意识和积极道德品质。同时,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和不断推进,教师们逐渐领悟到课例研究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经过不断的行动研究,每位项目教师根据所教学科选择的研究课题,形成阶段性论文成果。

1.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人文价值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1)静思教学方法的应用

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工作中,项目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自觉践行着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和方法。“静思”作为人文价值教育的方法,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对静思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已经相当娴熟,能够创设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的静思情境,并且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境,将静思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2)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内容,收集或自编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入素材,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将学生“浸泡”在人文价值教育氛围之中。

(3)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前期关于提问法的研讨和学习,项目教师在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对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尝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刺激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在故事、活动及平时课堂教学话题中的人文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深化对人文价值理念的理解。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以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在故事、活动及他们的平时课堂教学话题中的人文价值理念。

(4)人文价值教育励志小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励志小语一直是×小学校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校园的黑板报、墙报、楼道展板,还是招贴画、宣传栏等,到处都呈现着富有积极向上和激励人生的名人名言。

(5)人文价值教育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是项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人文价值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努力建构一种平等、团结、合作、互相关心的人文价值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或同伴互助的教学方式,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

2.课堂教学中运用具体的人文价值教育资源

(1)人文价值教育海报

教育海报是遵义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亮点。充分利用教育海报资源影响氛围是该小学的一贯做法。×小学能够很好地将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和学校校园文化有机整合,并迅速将五大人文价值这种隐性课程变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教育海报无时无刻不提醒和促进学校师生对人文价值教育的肯定和认可。

(2)人文价值教育名言

教师对于人文价值教育名言的引入,更多的是从以往培训中所提供的人文价值教育资料中翻译过来,很少涉及国内优秀传统文化或地方特色的本土化教育名言,随着项目的拓展和深入,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在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开始将塞斯亚赛·巴巴的教育名言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不断拓展教育名言。

3.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了人文价值教育的五大理念及相关子价值

在隐性课程及教师行为中渗透的人文价值理念,重构和改编教学内容是项目开展至今教师们形成的自觉行为。数学组教师们将现有的课程内容,根据人文价值教育理念,改编教材内容以体现课程中渗透人文价值教育,从题例中让学生在仁爱氛围中体味关爱老人的子价值,将非暴力这一主题体现在保护地球环境之中,无形之中将人文价值教育的五大主价值和子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知识传授和情感意识培养融为一体。

三、小结与展望

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 第5篇

《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人员:徐景元周丽徍郑明辉 李享琴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成才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相对来说,其经历和见识不如城里的学生多,因此更要求我们的老师认真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将来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研究过程:

1、课堂教学上,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导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教学目标只有带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老师在导入新课之时就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达到的要求及注意的地方,清楚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在每一个学习的小环节上都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明确学习的途径。教学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刍”,加深印象。

其次,教学目标要定得适度、适量,即学生通过一定的自学时间可以达到的程度。如果教师的目标定得过高、过难,学生完成目标的期望就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小,激发的力量也就显得较低,反之,如果教师制定的目标太低,那么目标的价值就显得较低,也无激发力量可言。

此外教学目标还应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形成班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而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自由地发展。

教师坚决摒弃单一的讲解和灌输,而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做好示范、点拨答疑等方面多下功夫。学习上一定要给学生留足充足的自学时间,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动口等方面,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时,教师在提出了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以后,要敢于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不要怕一时失败。提倡讨论式、辩论式、质疑式等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切方法。

课外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利。对文学有偏爱的同学,我们组织他们成立文学社,让同学们读报、评报、组织知识竞答;对理化实验有兴趣的学生,我们组织理化实验员成立学生的科学小组,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给予及时的指导„„

3、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受传统的“满堂灌”以及爱面子、怕出丑的心理影响,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不积极主动,此时,教师要多鼓励。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古怪,都要对其积极的参与加以肯定,从而保护他的上进心,增强他的自信心。教师要以“共同探讨者”的角色和学生平等的出现在课堂上,以崔永元似的引导艺术,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气氛,点燃、引发学生灵感的火花。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保留意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教师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适当露拙,对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4、让学生有多样的学习形式

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格、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为学生编排小组,产生“小组教学”。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建立以个人自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交往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样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启发、集思广益,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互相练习,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率;通过互相交往,能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5、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相当关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既要有学习程序上的指导,又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上的点拨。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自身学习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自己学习的有效学习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大致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完成自学目标,不过高追求,也不过于放松。

2、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必要求全班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统一,而要经常启发学生自问是否日有所得,月有所进,要经常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做自我的纵向比较,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只有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才能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6篇

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实验对象是小

(一)班幼儿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1月)

成果:选择适合小班阅读的图书材料,然后开始实验,研究对话氛围下幼儿表达、倾听、分享、感受的能力。

1、为幼儿创设了适宜的环境与气氛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2、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幼儿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提高幼儿对文字的记忆。

3、通过反复阅读、绘画、表演、唱歌、做游戏等多种方式,扩展幼儿阅读的经验,根据故事的难度类型和幼儿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引入故事。

4、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尽量鼓励幼儿思考,不对他们的回答做出迅速判断,避免破坏幼儿进行思考的动机,阻碍他们说出处于试探阶段的答案。

5、家园共同培养,形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协调统一。与家长探讨幼儿早期阅读培养意义及重要性。并帮助家长寻找一些在家庭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文章和实施方案,以便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出最有效的培养计划。

第二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

成果:选择适合小班阅读水平的图书、材料,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小

(一)班继续进行实验。

1、逐渐形成了较好的阅读常规;逐渐有主动的阅读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知识需求选择图书进行认真阅读有较强的阅读和讲述能力;

2、可进行看图讲述和读编故事,可自己编制简单的故事。

3、与他人讨论故事情节,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4、在中班后期欣赏一些诗歌等作品后并能简单谈一下感受;

第三阶段(2006年7月——2007年1月)

成果:选择适合大班阅读水平的图书、材料,在小班的基础上中

(一)班继续实验。

1、形成了较好的阅读常规;

2、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察阅图书并能从中发现自己需要的部分,提炼出来;

3、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4、有较强的讲述能力;

5、可进行看图讲述和续编故事,并能用较复杂的语言续编、仿编。

第四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0月)

成果:举行早期阅读观摩活动,逐步积累教育活动案例,互相借鉴,共同提高。通过二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实验班的幼儿素质明显高于非实验班的幼儿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成果等,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课题阶段成果目录 第7篇

成果

课题名称_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通过对课题“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将“数学课堂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题研究方向,旨在寻求合理、有效的策略,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形成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校本化的课程平台,学生在这样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智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真正学会学习。

阶段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准备阶段:

资料文献的准备、数据调查与访谈、理论学习与专题知识学习: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月)调查及构建模式阶段: 现状调查分析,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三个角度出发,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

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实施阶段:

实验以来,我们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掌握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点重点放在通过智慧课堂开启和丰富

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选好智慧课堂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

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智慧课堂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合理分工要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工,然后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一个

成员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学会表达及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准备怎样讲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合作教学的目的。

第四,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

键,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所在。会分析解题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与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学生、教师的素质均得到了提高

智慧课堂,既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将“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智慧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中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解决了教师怎样智慧的教,学生怎样智慧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

第四阶段(2010年8—2010年9)成果展示阶段

阶段性成果总目录:

1、课例: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案例:

①、创新教学案例 “合并同类项”

②、教学案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 ③、教学案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④、教学案例《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⑤、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教学案例

3、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8篇

健全住宅产业化工作体系

近几年, 作为住宅产业化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城乡建委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理顺各方关系, 明确了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路, 即以住宅性能认定为抓手, 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依托, 以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通用住宅部品体系为基础, 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生态环保”为主题, 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 使住宅建设真正实现节能减排。

2011年7月30日, 济南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了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并成立了“济南市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 孙晓刚常务副市长任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委, 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CSI住宅推广取得阶段成果

早在2008年, 中心就开始了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先后组织十余次专家、学者讨论会, 在推行住宅工业化、一次性装修到位、整体厨卫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成功研发长寿命可变住宅CSI住宅体系, 目前已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和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10年, 我中心作为住建部国家导则《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的副主编单位, 参与了该导则的编写工作, 掌握了CSI住宅核心技术。该导则的出台为CSI住宅的设计、施工、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 试点项目工作同步推进, 经过前期开发企业自愿申报, 市城乡建委考察筛选, 最终确定了三箭汇福山庄作为第一批CSI住宅试点项目, 目前该项目正在完善相关建设手续。2011年年底, 为配合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中心组织编写了《济南市CSI住宅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要点》, 目前已通过市城乡建委的验收, 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加大性能认定工作力度提高住宅综合品质

济南市积极贯彻《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大力推行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制度。2011年上半年济南市实施了房地产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制度, 将住宅产业化验收作为综合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而在开发审批环节对性能认定工作进行把关。同时, 结合《山东省物业质量保修金管理办法》及地方配套办法的实施, 提高性能认定服务质量和含金量, 提高开发企业自愿申报的积极性。目前济南市已有400多万平方米、30个项目开展了住宅性能认定, 客观上提高了新建住宅的品质和质量, 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基地健康有序发展

2010年, 中心与济南经济开发区达成合作协议, 成立了住宅产业基地核心园区, 通过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多种招商引资形式, 鼓励国内外符合条件的企业进驻。目前, 基地核心园区已有十余家企业入驻, 另外还有多家住宅部品生产企业明确了投资意向、确定了建设目标、落实了建设资金, 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9篇

目前,3个课题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课题在深入研究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保护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可持续水平5个一级指标和规模养殖比重等17个二级指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课题通过对现有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的分析评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意见建议。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课题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技术现状和持续运行的可能性,立足不同区域提出了“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沼渣沼液农业利用养分平衡技术模式、粪便集中处理中心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模式。

下一步,畜牧业司将组织开展对已完成战略研究的论证,推进战略研究成果的充分运用,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健全完善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

小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第10篇

单位:大庆市第十中学

日期:2014年6月25日

小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高中生物

课题编号:2014gxkt341

课题主持人:崔巍巍(执笔)

课题参与者:李双林、朱丹

汇报单位:大庆市第十中学

汇报时间:2014年6月25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选题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随着全社会对教育减负工作的日益关注,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成为当前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真正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的,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思维和方法,达到终身获益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既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又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一条实践创新的道路。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欲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力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首先应当做好每一堂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选题的价值:

(1)使学生变厌学为主动学习,改善师生关系;

(2)将教师与学生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3)解决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注重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高效策略,如: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合作、高效的课件、高效的作业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方法

2.调查法:了解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并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和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组织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学习。要按计划所制定的措施采取行动,组织活动。要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实际效果和问题的解决。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要进行系统的科学处理,及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报告,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目标内容,实践操作,效果结论及思考与建议等。

4.统计法、列表法、图示法:把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数据等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数理统计,列出表格,做出图示,以直观地显示实验结果。

5.观察法:如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一些与实验有关的因素,在分层取样的基础上,随机选取部分实验对象进行观察,以获得有关实验资料。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立项阶段:

2014年3月——2014年4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开题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人员工作进行分工。

1、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2、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3、李双林老师开始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2014年5月—6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研讨课、教研课、基本功大赛等,在活动和日常教学中进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未开始小课题研究前,我们理解的“高效”就是容量大。可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我们感觉到高效课堂不是这个狭隘的课堂,它应该是和谐的课堂、热情洋溢的课堂,甚至可以是欢声笑语的课堂。在和谐宽容协作的氛围学习,才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2、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为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集体备课就更加深入,更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每周主备人会按照计划完成主备方案,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共同探讨每一个细节,针对可以更加高效的部分进行挖掘。

(1)高效导入:之前的授课我们不是很关注课堂导入,但是通过讨论和实践我们发现,高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高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比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这节课上,我们引入了世界上最陡的过山车视频,此视频的拍摄角度使观看者身临其境,在感受到刺激和疯狂之后,自然高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2)高效的学案:我组编写的学案最初只是基础知识的罗列,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随着大家学案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学案设置上值得深度思考或讨论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案的效力。学案编写不在千篇一律,可以更加灵活。

(3)高效的课件:在课件制作上,我们也有收获。将意义不大的文字罗列从课件中删除,只保留核心问题和对本节课难点突破有帮助的内容,而且在颜色文字和图片的选取上也下了功夫。

(4)高效的小组合作:在课堂上,我们结合授课内容,恰当的组织合作学习,将一些原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交给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并尽量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牺牲了一些时间,但是只要讨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还是很能提高学生能力并且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比如,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等,都是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这两个月来,我们课题组三名成员撰写了四篇教学设计、四篇教学反思、三篇教学心得、四个课件,收集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图片视频,以及研讨课、教师基本功大赛和组内教研课的视频。

五.存在的问题

1、如何让小组合作更高效。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有时候不能按照教师的一厢情愿进行分配成员,还有考虑到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等,所以结合实际运作,还有出现中途调整的情况。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游离于合作之外的成员,如何调动他们参与学习还需要继续研究。

2、高效的课后反思有待加强。随时积累每一天的教学感受和心得是很好的反思,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总是用脑想了想就算反思了,今后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室,记录每天的收获。

3、高效的作业一直是困扰我们课题组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除了将当堂检测题编写在学案上外,作业更多的是以练习册上的习题为主,或者抄写每节课的知识点、绘制概念模型。如何让作业更高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许它可以作为我们的下一个小课题。

六.下一步研究措施及展望

1、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分工形成文字材料、佐证材料。

2、进一步交代课题组的分工和研究任务,使每位教师的工作目的进一步明确。

3、计划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类型和学法。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11篇

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是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研究项目。本项目吸收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分析了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的目标、思路和基本框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管理实践,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成效显著。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本项目研究的教学管理体制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内部组织系统及其构建的原则与功能规定,涉及到机构设置、职责分工、权力分配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是中职学校教学功能的机构性静态体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指保证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有效运作的基本程序与手段,具有维持、推动、反馈、调控、保障及促进工作系统发展等功能,是中职学校教学功能实现过程的规则性动态体现。

长期以来,教学管理体制与行政部门管理体制一脉相承,其固有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组织体系、交错重叠的组织结构、相对封闭的管理体系造成管理信息闭塞、效率不高、缺乏活力;受体制约,运行机制缺乏整合性和创新性,教学管理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难以适应中职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

养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项目研究的任务

研究与实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为目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整合、集成、实践、创新”的要求,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紧密结合,体现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使学校尽快跻身全国千所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

二、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整合思想创新管理

本研究提出了教学管理的整合思想,即将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改革推动学校各项管理改革,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与效用;坚持系统集成思想,遵照科学管理原则,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建立持续性的调整机制,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教学改革思路、整合集成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整体优化教学管理体制

围绕组织体系的构架、组织结构的优化、管理职责的调整,重点构建以专业科为主体,学校、专业科、教研组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导主任对教学管理和

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责任、教导处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执行职责、专业科的主体地位和教研组的基层组织功能。

3、建立多层环状、功能优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上一篇:幼儿园开工庆典主持词下一篇:竞选社区居委会副书记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