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事迹

2024-06-20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精选8篇)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 第1篇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韩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

xx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xx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年仅18岁的韩瑜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瑜的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但瘦小的韩瑜,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xx年1月24日,韩瑜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xx年,韩瑜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xx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瑜的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 第2篇

张群,中共党员,临沭县扶贫办项目组组长。20_年,张群被安排到县扶贫办项目组工作,项目组的职责包括项目入库、立项、建设、验收、移交确权、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等工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仅对业务理论知识有要求,还需要深入到扶贫项目一线。面对全新的岗位,她深知“亲身经历是最好的经验”,踏泥泞、冒酷暑,走遍了9个镇街96个产业扶贫车间、大棚、光伏电站等项目现场,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克服督导项目进度与验收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钟晶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第3篇

人物写真CHINA RURAL HEALTH312 0 1 3年第11期2013.11.中国农村卫生钟晶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黄岚/文.图5年前, 从条件优越的省城贵阳来到贵州偏僻山区创办卫生所, 用精湛的医术救人, 用贴心的服务暖人——这就是不久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卫生室乡村女医生钟晶。主动请缨做一名乡村医生常言道,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可钟晶却偏偏相反, 从高处走向低处。曾经在省城医院工作的她, 为什么会自愿到偏远农村, 做一名乡村医生呢?出生于1982年的钟晶, 2008年到贞丰县龙场镇探望丈夫, 目睹了当地缺医少药, 群众看病难的现状, 十分震惊。特别是很多妇女由于观念保守, 有病不愿找男医生看, 小病因此拖成大病。这种城乡医疗条件的巨大差距令她忧心, 思考再三, 她毅然决定, 从贵阳的大医院辞职, 留下当一名乡村医生。

人物写真CHINA RURAL HEALTH32中国农村卫生.2013.11 2013年第11期拿出多年积蓄创办村卫生室为改善所在村的医疗条件, 安置好幼小的女儿后, 钟晶拿出多年积蓄2万多元, 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龙河村创办了村卫生室。她走村串寨, 为全村村民建立起健康档案, 并利用各种机会为村民讲解卫生防病知识。谁家大人打工去了, 小孩得什么病, 谁家老人留守在家, 需要什么药, 钟晶心里都一清二楚。她自己动手制作中药, 病人来看病, 她就将整盒的药分开, 根据病情配置药量, 尽量让病人省钱。对贫困、空巢老人看病不仅不收钱, 还常常留他们吃饭。除此之外, 坚持上门为瘫痪老人定期检查、治疗, 晚上给留守老人送药, 每天早上7点20分就起床开始为群众看病, 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 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愧对”家人因放不下乡亲2009年, 钟晶的丈夫调到黔西南自治州首府兴义市工作, 但她因为舍不下这里的乡亲, 没有跟随丈夫调离, 依然坚守在大山中的村卫生室, 为当地群众看病。村里常有老人夜间发病, 家人深更半夜跑来请钟晶到家里给老人治病, 钟晶都是有求必应。去的时候, 有病人家属陪同, 但回来的路上, 往往是独自一人行走在少有人烟的深山老林。每次夜诊回来, 钟晶总是热汗冷汗湿透衣衫。钟晶在村里, 与乡亲们可以天天见面, 与丈夫却很难见上一面, 与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更是只能一年见一回。不能照顾家人, 无法孝敬父母, 钟晶内心十分愧疚, 她说:“我很想亲人, 但我也放不下这里的乡亲啊!”钟晶曾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贵州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入选“中国好人榜”。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 第4篇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的杨怀保,13岁就挑起家庭的重担。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后,杨怀保为孝敬父母、照顾弟弟,毅然带着一家人读大学。

初中二年级时,杨怀保的母亲身患重病在西安做大手术,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也因此债台高筑。高中三年级时,杨怀保的父亲在打工时腿被砸伤,丧失劳动能力,母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弟弟读书也需要照顾。

苦难没有击垮杨怀保,他一边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挖药、操持家务,一边坚持读书并保持优异成绩。2003年9月,杨怀保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大学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拼命做兼职挣钱。可是,他始终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亲、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弟。

2004年8月,杨怀保决定带着一家人到湖南湘潭上大学。为挣钱养家,他在学习之余四处寻找打工机会。那年暑假,他每天清早就出门,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最多时,他同时干7份兼职,一个暑假下来,赚了5000多元钱。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没有放弃,也许就是源于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于苦难、对于命运不低头的那种勇气吧。”杨怀保说。

在他的影响下,身边数千名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突围贫困。研究生阶段,他发起创办了以“敬老助老、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为主旨的“中国孝基金”,帮助了众多寒门学子、贫困老人、灾区人民等困难群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如今的杨怀保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在全国开展的“空巢关爱工程”、“孝行奖励计划”、“中华孝心榜”等公益活动中,人们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第5篇

从1988开始,詹学银一共捡到过三个路边遗弃女婴,那时,尽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紧张,但看到无辜被弃女孩时,他鼻酸流泪,心如刀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个我自己养了,后两个分别送给了我的两个妹妹,并叮嘱他们要细心抚养。”

詹学银欣慰的告诉记者,他养的女儿目前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 20_年9月,詹学银无意中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张淑琴创办中国太阳村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报道,詹学银为张淑琴的行为而感动,思想上也产生共鸣。

在以前工作时,詹学银就很热心公益事业。在看了这篇报道后,詹学银决定在都昌县创办一个这样的太阳村。

于是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见到中国太阳村的创始人张淑琴,并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张淑琴十分支持詹学银的想法,于是詹学银开始着手解决太阳村的建设用地问题。

为了抓好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的建设,詹学银整天泡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他乐当工地的搬运工、值班员。“汽车拉来的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人手不够,我和老伴儿也要参加卸货,到了晚上,我还要值班、看管材料。”

詹学银告诉记者,近半年的时间,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太阳村工程尽早竣工。 “一夜春风至,万树梨花开”。

20_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势儿童住进了太阳村,有了家,有了归宿,詹学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詹学银是太阳村的主任,内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100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最让詹学银操心的是这些孩子的管教问题了。“因为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还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

詹学银告诉记者,他和爱心妈妈们只能一遍遍地教育、开导他们、为他们重建信心。 为了改善太阳村孩子的生活,詹学银在太阳村旁开挖了荒地种上了蔬菜,还利用原鱼塘养上了鱼,把自己家里几亩水田给了太阳村种水稻,山上种上了水果,圈拦养上了生猪,在山上养了鸡。

詹学银一有空闲就去劳动,身上晒脱了几层皮。 在太阳村,孩子们都亲切地叫詹学银为詹爷爷,詹学银像关心自己的儿孙一样关爱孩子们的成长。

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总要起来为孩子们盖被子。白天,只要他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谈心。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第6篇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艾尼·居买尔(新疆大学学生)

徐伟(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赵传宇(长江大学学生)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王一硕(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花枝(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员,现湘潭大学学生)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永刚(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曹于亚(原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刘霆(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

洪战辉(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

黄来女(武汉大学学生)、杨怀保(湘潭大学商学院学生)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丛飞(已故,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请及时将学生学习活动情况报我处。全国道德模范的主要事迹还可以登录人民网下载。

学生工作部(处)

2007年10月22日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艾尼·居买尔事迹2007年09月19日09:19 来源:CCTV

艾尼·居买尔

艾尼·居买尔,男,维吾尔族,21岁,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人,新疆大学学生。

2005年4月2日晚10时许,夜幕降临后的乌鲁木齐市山西巷市场饮食区依然热闹非凡。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王丽与同学分开后准备乘公交车回家。正当她穿过一群小商贩,朝公共汽车站走去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有一只手正在掏她的裤子口袋。“有小偷!”王丽心头一紧,立刻转身捂住口袋。可是,这个小偷不仅不惊慌,反而狠狠地瞪着王丽。王丽见状赶紧加快脚步,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没想到这个小偷居然窜到王丽的面前拦住了她,并将手再次伸进了王丽的口袋。王丽吓坏了,一边用手死死地捂住口袋,一边大声呼救。就在这时,艾尼三兄弟路过此地。他们看到前方围了一大群人,一位姑娘的呼救声传了出来。艾尼三兄弟立刻跑了过去,冲进人群,拉开了正在与王丽撕扯的小偷。小偷狠狠地对艾尼·居买尔大喊着:“让开,不要多管闲事!”说着又向王丽走去。艾尼·居买尔一把将王丽拉到自己身后,用瘦弱的身躯护着王丽,他对小偷说:“住手!她是我的妹妹!你不要碰她!”“你的妹妹?汉族?”小偷愣住了。

这时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了三个人,他们和小偷是一伙的,歹徒们的拳脚如雨点般落了下来。由于歹徒人多势众,艾尼三兄弟终于招架不住,拉起王丽夺路跑去。歹徒们在后面紧紧追赶,一个歹徒掏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尖刀,刺向艾尼·居买尔的后背,鲜血顿时涌了出来,艾尼·居买尔捂着刀口,慢慢地倒了下去,晕倒在地。行凶的歹徒见状,慌忙扔下沾满鲜血的尖刀,拔腿就逃。血不停地从艾尼·居买尔的身上涌出来,他的衣服顿时被鲜血浸透了,大哥买买提·艾力背起艾尼·居买尔赶往医院。

艾尼·居买尔被送进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诊断,艾尼·居买尔的肺部被刺破,失血1800毫升,如果再晚送来几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医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艾尼·居买尔出院了。

艾尼三兄弟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病房里每天都有自发前来看望他们的各族市民。短短十几天,人们为艾尼·居买尔捐款近7万元。艾尼·居买尔正义凛然的一句“住手!她是我妹妹!”掀起人们心灵深处对英雄的崇敬。

2005年,艾尼·居买尔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2006年6月,他当选2005感动新疆十大人物。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徐伟事迹2007年09月19日09:10 来源:CCTV

徐伟

徐伟,男,22岁,中共党员,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2005年12月27日下午,3名中学生在天津工大泮湖冰面上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路过此地的徐伟听到呼救后,迅速跑到冰窟旁,一手紧紧抓住冰窟边缘,一手用力去拉落水少年。这时冰面突然开裂,徐伟也掉进刺骨的冰水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徐伟的脑海里闪现出了小时候溺水时的那种恐惧。但他很快稳住了情绪,用力将3名少年托出水面,帮助他们用手扒牢冰面。然而,自己刚刚探出上半身,冰面又一次塌陷,他再次落入湖中,双手和胳膊多处被划伤,鲜血直流。徐伟强忍疼痛,回过头对3个吓得直哭的孩子说:“别害怕,我一定能把你们救上去!”此刻的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自己牺牲,也要救出3个孩子。他小心地用手按着冰面,一点点地将上半身挪到冰面上,随即滚了一下,终于远离了冰窟。这时,闻声赶来的群众争先恐后要帮他一起营救。可当时周围的冰面已经开始摇晃,为避免出现更多的危险,徐伟大声呼喊:“你们不要过来,把木棍递给我。”他冷静地劝住前来救助的人群,独自一人趴在冰面上,利用大家递来的木棍,艰难地将3名少年一一从冰窟中救了出来。

徐伟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地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为节省开支,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简单的。救人后,徐伟脚上的皮鞋被水泡得变形了,习惯节约的他也舍不得花钱买新的。就是这样一位家庭贫困学生,当被救孩子的家长硬塞给他1000元时,他把钱捐给了天津市联合助学基金会,并在信封上写着:请交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徐伟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大学期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年获得奖学金和社会奖励金,被保送为2006级免试研究生。他虽家境贫寒,但从不怨天尤人,自强自立、乐观向上,靠助学贷款和打工完成大学学业。他尽管身体瘦弱,却两次报名参加献血。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徐伟的事迹。徐伟参加了全国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团和由中宣部、公安部等单位举办的“唱响正气歌,做时代骄子”——见义勇为英雄事迹大学巡回报告活动,在10多个省市报告20场。

2006年,徐伟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赵传宇事迹2007年09月19日09:15 来源:CCTV

赵传宇

赵传宇,男,23岁,中共党员,长江大学学生。

2007年1月22日下午,76岁的张多平老人在长江荆江段江边洗衣服时不慎滑入江中。正在江边散步的赵传宇听到呼救声来不及脱掉衣服、鞋子便纵身跃入冰冷的江中。这一段水深湍急,漩涡极多,落水人员生还几率很小,生活在此的本地人也不敢轻易下水,而赵传宇却在这刺骨湍急的江水中急速游到老人身边,他一手托起老人头部,另一只手朝岸边划去。两人的棉衣因浸水越来越沉,赵传宇也越来越吃力,他奋力游到岸边,把老人推上岸,老人得救了。上岸后,别人询问他的名字,赵传宇笑而不答,裹着湿透的棉衣,从人群中悄然离去。事后,张多平老人一家和热心邻居经多方打听,才了解到救起老人的年轻人叫赵传宇,是长江大学的学生。张多平家人为了感谢赵传宇,硬要给他2000元,在推辞不了的情况下,赵传宇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他说,每一个善良的人,见到这种情况都会伸出援手的,这钱我不能收,应该送给更需要的人。

23岁的赵传宇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庭条件艰苦,赵传宇靠打工和奖学金完成学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乐观豁达,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做过家教,干过推销员,当过超市收银员,担任过代课老师„„每做一件事都认真负责,赢得好评。尽管打工占用了不少时间,但赵传宇从来没有放松学习。今年报考研究生,他以优异成绩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他每月生活费不到200元,但每次班里发放困难补助,他总是要求减少补助款。他虽然节俭,却经常把打工挣来的钱借给同学。几年来,赵传宇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并在班里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传宇救人不留姓名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一位87岁高龄的著名作家在给赵传宇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王一硕事迹2007年09月19日09:42 来源:CCTV

王一硕

王一硕,男,27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硕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面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父母愁眉不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不使两个妹妹失学,他决定放弃上学,去西安打工。学校了解到情况后,迅速为他争取了国家助学贷款,他带着万分的感激迈入大学校门,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当学校号召动员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他当即就下定了决心:“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圆了我的大学梦,在国家西部建设急需人才的时候,自己不能无动于衷”。在即将奔赴西部之际,王一硕带着一封感谢信来到给他贷款的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学业的银行表示感谢,并告诉行长,“母校不仅教给我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我保证尽早还清贷款”。

在西部期间,他充分发挥所学专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积极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自费为种植农户印发资料,帮助三家制药企业通过了GSP认证,高票当选陕西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服务期满后,为了早日还清贷款,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借自身的知识和在西部做认证时积累的经验,王一硕顺利地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他的诚实守信和工作能力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许多企业邀请他帮助做认证工作。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王一硕归还国家贷款的能力也日渐增强。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以诚信为本,以守信为荣。2005年底,虽然离还贷期限还有10个多月,但他决定提前还贷。学校为他举行了还贷仪式,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26770元钱交还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06年,王一硕被团中央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当选教育部2006中国大学生十大人物。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文花枝事迹2007年09月19日09:27 来源:CCTV

文花枝

文花枝,女,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员,现湘潭大学学生。

“我是导游,先救游客!”中国女孩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

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重伤的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时间里,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过来,就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

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她才20多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灿烂的青春年华。半个多月后,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条腿的残酷事实,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流泪的花枝流泪了。但几分钟后,再抬起头的她眼里已没有了泪水。也就是从这天起,花枝还是像从前那样,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

文花枝一直是一个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常说:作为导游就是要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一个地方,她都提醒游客购物要谨慎;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最后才吃。游客称赞,她是我们人品上的“导游”,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导游”。

2006年,文花枝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事迹2007年09月19日10:01 来源:CCTV

钟南山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事迹2007年09月19日10:00 来源:CCTV

方永刚

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就像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曹于亚事迹2007年09月19日10:08 来源:CCTV

曹于亚

曹于亚,又名曹瑜,女,20岁,共青团员,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

曹于亚家住邻水县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小村庄。小时候,父母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为命。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亚向学校请假,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曹于亚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当母亲告诉她即便卖了房筹够了钱,没有肾源也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由于她看起来较小,而按规定,捐肾最少也要18岁,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曹于亚长跪在医生面前请求救父。手术时,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在生与死的决战中,曹于亚成为重庆市西南医院女儿向父亲成功捐肾的第一人。

手术成功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邻水石永中学减免了曹于亚的所有学杂费和住宿费,同学们纷纷给她捐款。美术指导教师把宿舍腾出来,让他父亲住进去。曹于亚“带父上学”回到了校园,专心备战迎接高考。每天放学后,她都要买菜、煮饭,为父亲洗衣。在今年高考中,曹于亚考取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对她进行了宣传报道。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刘霆事迹2007年09月19日10:12 来源:CCTV

刘霆

刘霆,男,21岁,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

刘霆13岁那年,母亲不幸患上尿毒症。昂贵的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父亲不得已离家另谋生路。面对艰难境遇,刘霆自强自立,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刘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

缺钱治病的无望和拖累儿子的内疚,一度使刘霆母亲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为防不测,刘霆考虑再三,经得浙江林学院同意后,毅然带着母亲来上大学,一边求学深造,一边悉心照顾母亲。

每天课一上完,刘霆就赶紧回到在校外租的房子,整理家务,清洗衣服。食堂吃饭时,刘霆吃一半,给妈妈留一半。为了节省费用,刘霆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了测量血压和使用电疗设备、打针等,自己在家给母亲治疗。

刘霆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被他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和知恩感报的爱心、孝心所感动,纷纷给予援助。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刘霆母亲接受了换肾手术,身体逐渐康复。

为感恩、回报社会,刘霆将母亲治病剩下的5万元钱重新捐献出来,在浙江林学院设立了首个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资助那些家境贫困并同样富有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学生。

刘霆“背母上学”的故事不胫而走,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杭州话剧团以刘霆事迹为原型,创作了青春励志话剧《永远和你在一起》,分别到部队、大学等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广州大东街孝道文化广场,刘霆“背母求学”的故事还被塑成了雕像。

刘霆被评为2005浙江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他还被评为2006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浙江十大农村新闻人物,2006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洪战辉事迹2007年09月19日10:42 来源:CCTV

洪战辉

洪战辉,男,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

2005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对不幸、贫穷与孤苦,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自己考上大学,全家人重新团聚。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男孩”的洪战辉。

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

洪战辉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黄来女事迹2007年09月19日10:44 来源:CCTV

黄来女

黄来女,女,22岁,中共预备党员,武汉大学学生。

黄来女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个贫困家庭,4岁起就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四处奔走,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2003年高考,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学校通过“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黄来女进入了大学殿堂,并且帮助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给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黄来女靠勤工俭学维持着生计和学业。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她又找到了两份家教,这样她不仅可以维持学业还可以给家中的父亲寄生活费了。

当一切都走上正轨时,平静的生活波澜再起。由于家庭贫困,2005年元月,黄来女的父亲黄道富准备到武汉边打工边支持女儿读完大学。然而,来汉的当天晚上,突发脑溢血,之后又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2006年初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黄来女此时非常绝望,但她坚信绝不放弃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也绝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她勇敢地挑起了照顾父亲、坚持学习的重担,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维系着生活和学业。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花半小时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连忙往家赶,替父亲做饭、熬药、打胰岛素。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深夜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她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

父亲多次病危,基本上是靠着对女儿眷恋与牵挂的意志支持下来的,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现在已能说话、下床走路,在女儿的鼓励下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可谓创造了医学奇迹。

2006年10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了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黄来女同学的先进事迹,1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也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内外许多大学、中学纷纷致电、来函邀请黄来女同学去作报告。她还应邀参加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作巡回报告。2007年被评为2006中国大学生十大人物。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杨怀保事迹2007年09月19日10:52 来源:CCTV

杨怀保

杨怀保,男,24岁,中共预备党员,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人,现为湘潭大学商学院学生。

杨怀保家境贫困,父母体弱多病,12岁便操持家务,10多年来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带着家人上大学,用瘦弱的肩膀挑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并为3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子”之歌、自强之歌。

杨怀保出生于陕西勉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饥饿、病痛中度过的。上初中二年级那年,母亲身患重病在西安动了大手术,手术后保住了生命却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家也因此债台高筑,年仅13岁的杨怀保坚强地挑起了一家的重担。他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挖药、种地。他背着干粮、带着咸菜,坚持读书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上高中三年级时,杨怀保的家中又遭不幸:父亲在打工时腿被砸伤且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由于手术后遗症身体状况更差,弟弟读书也需要照顾。各种压力让他的学业几乎不能进行下去,可他仍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一切。

2003年9月,杨怀保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进入大学,他利用课余时间拼命做兼职挣钱。可是,他始终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亲、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弟。他先后把一家人接到自己身边。一家人在异地的花费很大,他利用自己兼职挣来的钱给父母治病,给弟弟交学费,最辛苦的时候,他同时做了7份兼职。身心的疲惫与压力让他多次晕倒并患上了神经衰弱,但他仍执着地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一家人的安定祥和。但为了照顾好家人,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选择边读研究生边照顾家人。

尽管杨怀保每天的压力很大,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他数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义务照顾老人、陪老人聊天。他立志广泛传播孝道,近半年来到各地做了多场励志报告。2007年7月,他在长沙组织举办了国内首家“孝行天下”夏令营。他积极响应学校的爱心义卖、海啸捐款等号召,并组织了多次募捐活动。他还先后撰写了30余份策划书,走访了省内外100余家企业,为3000多名贫困大学生创造了勤工助学的机会。

2007年,杨怀保当选为陕西省十大孝子,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丛飞(已故)事迹2007年09月19日09:09 来源:CCTV

丛飞

丛飞,男,中共党员,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的关门弟子,一直刻苦钻研小品、哑剧、口技、魔术、模仿等方面的技艺。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曾经因为累得浑身发抖,晕倒在草地上,那时候就给自己改名叫“丛飞”,意思就是从草丛中起飞。难忘的经历,使丛飞特别同情弱者,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他总想尽力去帮助。1994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全部现金2400元放进了捐款箱。这件事使他体会到,自己也有能力改变那些穷孩子的命运。从此他立下誓言: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

丛飞回到深圳就加入了深圳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经常进行公益演出活动,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一地,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从1995年到身患癌症住院的前一年,丛飞资助的孩子已经有178名。丛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非常俭朴。有时为了及时给山区的孩子们交学费,丛飞还向一些朋友借钱,前后共欠下了17万元的债务。2005年5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半年里,丛飞坚持参加各类慈善义演65场,捐款数万元。累计下来,丛飞的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受丛飞资助的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维珊在写给丛飞的信中说:“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

丛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很好地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一个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时代精神,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重大课题。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他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残、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折射出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忘我追求。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简介 第7篇

不忘初心,一心为民。作为新时代下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吕保民虽然是一名退伍军人,但他永葆军人本色,不忘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退役不退志,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我们作为一名组工人,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要做新时代的责任担当者,永不退缩,绝不放弃,无论身处何方,都不要忘记深入田间地头;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记关心群众最迫切需求的事情。精准扶贫,气代煤、电代煤正是这种责任意识的体现。

冲锋在前,甘于奉献。作为新时代下的年轻人我们要以吕保民为榜样,增强责任担当,想干、敢干、能干,平常时候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冲锋在前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困难面前不能畏缩不前,要敢闯敢干,克难奋进。要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敬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成就有价值的人生。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需要我们继承奉献精神,弘扬奉献精神,为百姓尽职责,谋福利。一心为民,廉明持重。不为得失所累,不为名利所害,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身份,廉洁奉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新时代的年轻人要以吕保民同志为榜样,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冲锋在前,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牢记使命,争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有感学习心得

★ 全国道德模范

★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个人心得与感想精选

★ 全国敬业模范事迹材料

★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 全国道德模范颁奖词

★ 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

★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 第8篇

一场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 干部职工听完大喊“不过瘾”, 应要求连续进行了十余场的子公司巡回演讲, 之后又被十几个矿 (厂) 相邀“加场”, 职工们拉着孩子来听讲, 道德旋律在百里矿 (厂) 区广泛传唱;

一场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 吸引了全省十几家兄弟单位观摩学习, 学资料、观现场, 纷纷给予“活动这样搞才算成功”的高度评价;

一场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 被全国各大媒体深入报道, 仅巡回演讲期间, 就被光明日报、河北工人报、河北新闻网等40多家媒体跟踪宣传, 被誉为“实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版”;

一场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 其影响从企业走向了社会, 所到之处, 不仅在本企业职工中反响空前, 而且企业所在的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也纷纷主动观摩, “带着纸巾听报告”成为一大特色。

……

金秋十月,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 冀中能源“大爱冀中”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六个一”工程 (即建立一个道德模范库、建设一个道德网站、制作一首道德歌、开展一次道德典型评选、组织一次道德模范事迹巡回演讲、推出一次道德模范事迹展播) 也迎来了盘点的时刻。10月15日, 一场别开生面的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冀中能源总部如期举行, 一张张至真至美的面孔点亮了冀中能源人的目光, 一段段至柔至善的故事震撼着冀中能源人的心灵, 一个个至情至理的传统文化经典诗句触动着冀中能源人内心深处的柔软情感。12万冀中能源人一起感受着来自身边道德的温度和力量, “感动”成为这个秋天最深刻的记忆。

10月16日至25日, “大爱冀中”道德模范事迹巡回演讲十场, 热烈的掌声、湿润的双眸、广泛的认可, 这场只有7个人的报告会引起了12万冀中能源人的共鸣。报告团所到之处, 场场爆满。职工家属称之为“一堂让整个企业为之动容的道德大讲堂”。

一场企业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 缘何会引起如此的感动和轰动?

企业说:这是时代和形势最需要的

就全国大的形势而言, 身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全面提速的变革时代, 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有主流的核心价值观, 迈向富裕之路的人民群众更需要一种精神信仰的指引。面对社会上一些物欲膨胀、道德缺失的现象, 人们呼唤这种主流的价值导向能给予前行的力量, 期待这种精神信仰的引领能满足多元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有效整合社会意识, 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 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十八大以来, 全国上下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 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而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來, 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将“道德与法制”紧紧相连。

就煤炭大形势而言, 随着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 煤炭市场告别了“十年黄金期”, 企业经营发展形势严竣。2014年, 经济危机下的煤炭市场寒意更浓。虽然冀中能源上下在工作和思想上都做好了准备, 但“利润下滑、经济下行”的凛冽, 在职工们心头依旧刻下了无以言说的疼痛。无奈、焦虑、紧张、担忧的情绪一点点地在生成和蔓延。

人, 是需要信念和理想的,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 越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和引导职工抱团取暖、与企业一起迎难而上、共度时艰, 唱响“大爱冀中、凝聚冀中、奉献冀中”的主旋律。所以, 从年初开始, 冀中能源党委就进一步深化了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大爱冀中”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成为引领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全年主线, 将“寻找身边道德英雄、发掘人物精神内涵,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彰显人性真善之美”定为“大爱冀中”主题道德教育活动的思想内核。也正是有了这个触及心灵的谋划和定位, 职工家属最本源的情感呼之欲出, “感动”二字直触灵魂。

在和谐企业的理念之下, 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历经10个月, 其时间跨度、范围广度、拓展深度实属空前。尤其是备受关注的道德模范评选, 严格按照各单位推选、组委会推荐、公众投票等环节有序推进, 使评选的过程成为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 更成为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 各子公司也纷纷推出本单位的道德模范, 形成了一股全企业性的热潮。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干部职工家属是这次活动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群众基础。事实上, 随着活动的深入, 整个活动中涌现的“感动”远远不能用数字来衡量与体现, 在道德的感召下,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越来越多的“感动”, 越来越多的“感动”已然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已深入人心, 昭示着中华民族道德精神力量的茁壮成长。

2014年10月15日, “大爱冀中”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首度在道德模范表彰会上呈献在干部职工面前:为照顾沉睡的母亲, 放弃上大学的李亚宁;结婚28天妻子瘫痪在床, 用14年精心照料来坚守爱情的任志树;弱肩挑重担, 带着养父出嫁的张晓凤;无私奉献, 带着女儿进山村陪病重老人过年的杨莉芹;大孝之心感天地, 17年痴心寻母的班发成;一心扑在工作上, 轻伤不下火线的田权;永不放弃, 帮助耳聋儿子走出无声世界的赵红。7位道德模范人物的真实事迹, 深深地触动着干部职工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让干部职工一次次因为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和泪水, 随着真情讲述而泪眼婆娑。

可以说, 这场前所未有的精神盛宴, 准确抓住了在企业转型时期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的精神需求变化的脉搏, 适时顺应了职工家属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当然, 企业也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冀中能源董事长王社平在表彰会上明确提出: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 报告团巡回所到之处, 各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推动参加。也正因为如此, 这场以“感动”为标签的道德报告会顺利走进了基层, 走进了职工, 于润物细无声中铸造了一个引领冀中能源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

职工们说:这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报告

李双甫, 冀中能源宣传部工作人员, 从开始筹备到跟报告团巡回, 他参与了全部过程。他在微博上, 用最朴实的话记录了巡回演讲路上最让他感动的照片和文字:

在邢矿集团, 报告会刚刚结束, 就看到郝贝贝走出了报告厅, 眼睛红红的, 一见面拉着我说:“李哥, 电视台的记者还在吗?刚才一边听报告一边接受采访, 脸哭花得像个小猫, 这形象让人看到多不好意思!”正说着, 工程公司小夏拍了一下我的肩, 捂着肚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去:“刚才一直想上厕所, 但怕错过了听报告, 这场报告会太感人了!”

在峰峰集团, 听完报告, 峰峰集团的董事长陈亚杰当场做出向报告团成员张晓凤学习的批示:张晓凤不离不弃, 精心照料瘫痪养父的事迹, 彰显了一个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力量, 让她无愧于“大爱义女”这个称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广大干部职工以张晓凤同志为榜样, 立足岗位, 创优争先,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善举成为涓涓暖流, 让爱心汇集强大力量, 让道德成为奋进航标, 照亮我们每个人前行的路, 汇聚起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随后, 《中国青年报》就以《带着养父出嫁》为题对张晓凤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 湖北电视台的“大王小王”也致电企业:为张晓凤照顾养父的事迹专门做一期节目进行宣传。

在邯矿集团, 500多人的大会场, 座无虚席。听报告中, 职工们一遍遍地念着背景视频片子里传统文化的经典诗句, 用心体会着其中的深刻道理。当报告会结束、报告团成员集体谢幕时, 全场听众自发起立鼓掌, “手拍红了都没察觉, 总感觉这样才能表达对道德模范的敬意!”一位老工人这样告诉我。他说, 现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 很多孩子因为溺爱变得自私任性, 是该让他们学一学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了。

在华药集团, 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国资委相关领导带着省属十几家企业的宣传部长亲莅现场观摩指导, 并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报告会最后, 道德模范赵红带着刚刚结婚的儿子、儿媳一起走上台, 当耳聋的儿子用特殊的发声向企业和大家表示感谢时, 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国资委宣传处处长张瑞娥情不自禁走上台, 与报告团成员一一拥抱, 眼眶因为感动而一片濡湿。

在张矿集团, 当地县委宣传部从网上看到相关活动的宣传, 县委常委带着各区宣传人员主动前来学习观摩。报告会后, 宣化县李常委向报告团团长骆志胜发出邀请:“希望能来我们宣化县再作一场报告, 我们太需要这个了。”然后, 他拉着报告团成员的手, 久久不肯放开。特别是走到李亚宁面前时, 专门询问了她母亲的情况:“我家孩子和亚宁一般大, 真该带着她来听一听, 亚宁放弃上大学来照顾妈妈, 不容易呀, 这孩子太好了!”

……

道德宣讲十场, 5000多名职工家属现场倾听, 7万多职工家属通过企业内部电视和网络进行了学习。“感动”如潮水般一次次汹涌而至。什么是感动?什么样的感动能让这些坚如钢铁的煤矿一线工人全场落泪?邯矿集团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润山说:“不同的时代对感动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听众对感动有不同的感觉, 它是对大美生命的憧憬, 是对纯洁灵魂的怦然心跳, 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善良寄托。这些道德模范都是我们身边的人, 当面对真实的事迹时, 想不感动都难!”

是的, 没有谁能够为“感动”做一个清晰而准确的定义, 但从活动开始, 冀中能源党委就知道, 寻找和创造一份属于冀中能源的“感动”, 绝不是作家、画师笔下个体而细微的感觉, 它一定是属于整个企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 是能让绝大多数职工家属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冀中能源党委, 就很恰当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他们一路坚持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使每一个道德模范事迹的讲述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浓厚的人文关照和真实的思想意境, 从而确保了报告会的“感动”不是坊间的空穴来风, 而是源于传统美德的召唤, 源于人生抉择的震撼, 源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邯郸、邢台、石家庄、井陉、张家口, 从南向北, 十余场报告会一路走下来, 每一场都让现场干部、职工家属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一场还没有结束, 下一场的单位就早早打来电话催促起程。子公司下属很多矿厂的党委书记纷纷打来电话, 提前邀请报告团在子公司巡回结束后, 来本矿厂给职工家属们讲一讲。“这场报告会, 有夫妻恩爱不离不弃的, 有孝敬老人无怨无悔的, 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每一个故事中, 大家都能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它用最朴实和真实的话语告诉我们, 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才是最美的。”专门让妻子带着孩子听了一场报告的国际物流一名职工深有感触:“儿子今年上六年级, 正属于叛逆期, 过去经常跟他妈妈顶嘴。听了这一个个孝的故事, 孩子回家就写了很长一篇心得体会。今天早上, 还给妈妈剥了一颗鸡蛋塞到嘴里。报告没白听, 孩子懂得孝顺了。”

的确, 这些来自身边的道德英雄, 他们或因敬业而忘我, 崇高得让人感动;或因信诺而忠义, 真诚得让人感动;或因朴素而高贵, 纯粹得让人感动;或因善良而坚强, 执着得让人感动;或因大爱而奉献, 无私得让人感动。而“感动”作为这个活动特有的标识, 在活动不断深化中, 已跨过了年龄与性别的范畴, 突破了行业和地域的界线, 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深深地烙刻在了每个冀中能源人的心灵丰碑上。

报告团成员说:这是一个从觉他到自觉的过程

冀中能源党委副书记高同燕介绍说:“道德巡回报告, 这项作为‘大爱冀中’主题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亮点工作, 我们从一开始就下了大功夫, 始终以巩固职工思想基础、凝聚职工精神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 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 彰显深切的人文关怀, 通过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 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 大胆创新, 不断探索。要做, 就必须要做出感动的效果。”正是这个明确的活动宗旨, 一路走下来, 道德巡回报告会以其独特的“感动”在企业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使崇高和践行道德不仅那样真切地走进了听报告的干部职工家属, 也使道德模范和参与巡回的演讲者深受教育。

冯金梅讲述的是班发城17年寻母的故事。每讲一次, 她都会被感动一次。她说, 在邯矿演讲时, 她看到班发城就坐在第一排, 眼泪随着故事的深入一串串地掉下来。“当时我的鼻子一酸, 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母在, 不远游。平时工作忙, 并不是经常去看望, 与班发城相比, 感觉能经常守着父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十月胎恩重, 三生报答轻。这次巡回一结束, 回家第一件事我就去看看父母。”

杨莉芹作为这次评选出的道德模范, 讲述的是自己爱岗敬业的故事。巡回期间, 她刚刚拔了牙, 因为消炎不及时, 腮帮子肿得老高, 但她坚持把十场报告做完。“传播大爱精神, 不是我个人的事, 而是一项政治任务, 我必须要完成。”

李亚宁自从放弃上大学, 专职在家里伺候母亲开始, 就没有离开过母亲。这次巡回报告, 她是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不守在母亲身边。巡回第三天时, 小姑娘想家了, 在赶往下一站报告会的路上, 她抽空给家里打了电话。父亲把手机放在母亲嘴边, 虽然躺在床的母亲仍说不了完整的话, 但“妮, 想你”三个字通过话筒一传过来, 小姑娘的眼睛就湿了。“我想妈妈, 可是不能半途离开。莉芹姐病成那样还坚持, 我也不能拉后腿!”

刘亚, 华药职工, 刚接到演讲任务时, 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以前参加过很多次演讲, 职工一般都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在听, 左耳朵进, 右耳朵出, 没什么意义。而且, 这一巡回就得离家半个多月, 孩子还小。但是每到一处, 都受到职工家属的热烈欢迎, 尤其是看到很多人听完道德模范事迹后的感动, 心里就很有传播爱的成就感。开始时, 我的任务是感化和感动更多的人, 在这种大氛围下, 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这种感动中。”

这种从觉他到自觉的过程, 让报告团成员把每一场报告都当作是一场自我思想觉悟的提升课堂, 一遍遍的真情讲述, 口干了, 上火了, 嗓子哑了, 但无论什么困难, 没有一个人喊苦累, 没有一个人提出离队。讲述爱岗敬业模范田权事迹的李永红说:“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是一句空话、虚话、套话, 它源于一种‘大爱’, 只有懂得这种‘大爱’, 只有对道德模范了解得深, 才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10月25日, “大爱冀中”道德模范巡回报告会在各子公司暂告一个段落后, 又接到各矿 (厂) 的盛情邀请。这说明, 它在冀中能源, 乃至社会上带来的“感动”温度, 正在持续升温、传递和延续。用冀中能源总经理张建公的话说:“‘感动’并不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 我们是想通过这种活动, 让感动成为一种力量, 成为一种方向, 让道德高尚者的示范作用, 带动起一个个群体和个人, 鼓舞精神、凝聚人心, 使职工家属无论是在过去的好日子里, 还是在当前的紧日子里, 都能以一颗宽容、乐观、真诚的‘大爱’之心来面对, 齐心协力建设和谐企业。”

上一篇:诉讼保全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就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