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2024-08-04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精选19篇)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1篇

记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成语课小学作文

5月19日下午,六年级二班在语文李老师的带领下,上演了一场生动有趣、独具特色的成语积累和运用的展示课。

这次李老师精心组织策划、周密安排成语内容,让我们体验到了与以前课堂学习,截然不同的成语之美。课堂的形势,不仅带动了同学的课堂学习激情,而且让平时不爱显山露水的同学,都迸发出高涨的参与热情。台上台下分成了两队,同学们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使出了浑身解数,感受成语的精炼之美,寓意之美。整间教室充斥着此起彼伏的.掌声、欢笑声。同学们都忘我的沉浸在特色课堂中。

李老师的这次成语教学,得到了同学们一致的好评,激发带动了同学们新的成语学习乐趣。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2篇

“语文这门学科非常重要,它是其他自然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基础,学不好语文,就很难学好其他学科„„”

10月24日,星期一的第一堂语文课。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抓好语文学习。吉首大学文学院龙仕平副教授冒雨来到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六(2)班,为该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如何学好语文》。

深秋的校园,细雨蒙蒙,空气清新,让人感觉十分凉爽。校园里的一串红开得格外灿烂。六(2)班教室里,气氛热烈,46名学生及多位语文教师满怀期待地坐在下面,静候龙教授登台。

“ 同学们,您们知道如何才算把语文学好吗?龙教授和蔼可亲地故意发问。“学习语文无非是干好三件事:一是说一口好普通话;二是写一笔好字,三是写一手好文章。”龙教授的一席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的,也道出了这堂语文课的主旨。

从讲好普通话,到如何写好钢笔字,到提高习作水平„„曾经执教过小学、初中、大学,教育经验丰富的龙教授娓娓道来,讲话贴近实际、富有童趣、针对性强。

当讲到说好普通话时,龙教授满怀深情地说;“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作为湘西娃,要想走出去,首先要说好普通话。讲好普通话,关键要多读、多练„„”

听者心领神会,暗暗点头。

“对于同等文采的两篇高考习作,字写得漂亮的同学要至少要多拿5分左右。”谈起写一手好字的好处,作为多年任高考语文改卷组组长的龙教授坦诚说道。接着,龙教授果断地指出该班学生所用字帖的弊端“你们教材的那个字帖不行,字是印刷体,它跟手写体是有区别的,那样是练不好字的,必须买手写体的。”“写字要多练,练到你想练时疯狂练,不想练时仍要练„„你们每天15分钟的写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好好珍惜。”点出写好字的秘诀时,龙教授言辞恳切、满怀希望。

大家微笑握笔,跃跃欲试。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会写作,再次是学会观察,最后还要勤写——多写日记„„龙教授特别把做人和作文联系起来,他说:“对于做人,诚实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对于写作,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假的东西永远无法感动人。”他还动情地读起了班上学生的习作,并当场点评。每每讲到精彩处,师生们就给予热烈的掌声。

最后,他鼓励同学们:“你们要多写日记,日记字数不在多,而在于写出内心的话,在于每天都有表达,在于每天都在练习、积累。这样既练了字,又锻炼了写作。”

说者动情,听者会心。

记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第3篇

徐老师年近半百, 眼戴老花镜, 一进教室, 她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敏捷潇洒的动作、神采奕奕的目光、深情动人的语言,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 当然也吸引了前来听课的我们。她的言行举止无不给人一种快乐和幸福, 无不给人一种精神和力量。“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徐老师是怎样“传道、授业、解惑”的呢?

一、巧妙引入新课

“重复是知识的母亲”这是一般的哲理。徐老师在授新课之前来了一个“后次复习前次的内容”, 复习了“元”“木”等字。“言情之下, 善用曲笔”, 徐老师在此“复旧”的基础上, 口舌一转, 不留痕迹地问道:“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你们认识的这些字, 还有你们会唱的歌, 会跳的舞是谁教给你们的呢?”由于有了老师的铺垫和启发, 学生们不假思索地齐声答道:“老师——”这一问一答, 问出了老师的良好形象, 问出了老师的高尚品德, 答出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答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情。使老师的光辉形象如丰碑一样屹立在学生面前。这一问一答将学生的思想感情组织到了教材里, 使新课的引入巧妙自然, 水到渠成, 因此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巧妙应用挂图

徐老师不愧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 她讲授的特点是一气呵成, 富于情趣。本节课采用的方法是:“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抓住主要矛盾教字形, 讲词意, 疏通句子”。为了教好“这节课”, 她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设计了一套挂图, 从挂图入手, 巧妙地开展教学。

当徐老师讲到“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一句时, 就拿出了一张大画, 并把这幅大画挂在了黑板的中间。画面是一朵绚丽多彩的牡丹花。讲“花”拿出画的“花”, 使学生懂得“花”不是人, 而是一植物。徐老师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为了让学生弄清“花”的含义, 又拿出了一张小画, 放在大画的左下角。小画的画面是:“脸带春风眼挂波, 嘴角微笑似弯月”的一个顽皮天真的小孩。这一创意既新鲜又富有诗意。她不用费太多的口舌, 对照画面就让学生明白了“花”的喻意, 即“花”者, 小学生也, 使小学生懂得“我们就是美丽的花, 是祖国的花”。

“百花盛开时, 园丁累弯了腰”, 花者必有培育者。因此, 徐老师又拿出了一幅小画, 放在大画的右上角。画面是一园丁在百花丛中, 辛勤地浇灌花朵。由画面不得不让学生自问:“鲜花靠园丁栽培,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靠老师来培养呢?”

在学生的自问中, 徐老师又拿出了一幅小画放在了大画的中间。画面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辅导几位小学生, 画中老师辅导认真, 画中学生神情专注。通过此画加上老师“旁白”,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 我们就像盛开的花朵, 老师用汗水和心血来浇灌我们”。

徐老师巧妙地利用挂图, 使学生对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此刻, 小学生们回想起平时老师对他们如父母般的爱, 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对老师的爱慕之情, 感激之情, 不得不从内心迸出“老师, 我爱你!”的心声。

徐老师没有止步, 而是再次通过语言的诱导, 对整个图案的构思进行简单扼要的小结,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巧妙讲解生字

课在无形地深入, 自然地流淌。在讲授过程中, 不时地“跳动着浪花”, 她穿插地讲了几个生字。教法甚佳, 令人折服。

片段一:用学生作“道具”助讲生字。祖国的“祖”字, 一般小学生很容易混淆, 搞不清“礻”字旁的腰是一点, 还是两点。“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徐老师以学生作“道具”, 大胆尝试, 灵活运用。她叫一位“小靓仔”走上讲台, 对着“小靓仔”口说手动, 说动结合:“礻字头不要忘”就用手指着他头上的小海军帽, 意为“礻”字旁头上的一点。接着徐老师将他的一只脚斜放, 并告诉大家, 肩为横, 斜放的脚为撇, 立着的脚为竖。再接着徐老师灵动一问:“但腰部还差一点怎么办?”徐老师善问答疑, 就随手拿出一支同学们喜爱的小手枪, 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腰里别着一支小手枪!”说完就把小手枪别在了他的腰里。此举形象生动, 直观逼真, 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语言是蓓蕾, 行动是果实”, 的确如此。

片段二:把音、形、意三者结合起来讲生字。例如“园”字:“口”比作花园的围墙, “元”是读音, 这是形与音的结合字。再如教“好”字, 她不是直接把读音告诉学生, 而是采用提问式教学法:“父母的子女好不好?”学生齐答:“好——”就这样把音形结合在一起了, 使学生把“好”字在脑中嵌得紧紧的, 不至于忘却。以上教字的方法, 使学生对我们汉民族的汉字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片段三:让学生“坐火车”认生字。教完了几个生字后, 为了让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她让学生“坐火车”, 即每生先起立按顺序认一个生字然后坐下。这一活动的开展, 不用说, 学生的激情高涨, 兴趣倍增, 使整个课堂活泼有序, 充满了生机。

听了徐老师的课, 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她的教法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 又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 而且还能因陋就简地解决农村电教资源短缺的问题。她是真正地用心在“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第4篇

这天上午,刚刚值勤回到办公室的高老师气愤地告诉我:“课间十分钟,你们班有几个男生在教学楼后面的球台旁围着小丁同学,对他推推搡搡的,其中有个黑胖子还打了小丁一个嘴巴,蛮重的,手指印很明显。”

我脑袋“嗡”地一声,一股怒火窜了上来。这次又是谁?!我三令五申,苦口婆心,仍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我行我素。这次居然肆无忌惮、出手无情了,这还了得!我真想冲进教室查个水落石出!可是,来到教室一看,英语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强压内心的怒火,将小丁带到办公室,先安抚了他一阵,让他把“五花脸”洗干净。看他眼睛红肿着,回到教室也是影响课堂秩序,于是干脆让他在办公室待完这节课。

也不过十分钟的工夫,我都差点忘记了他的存在,偶一抬头,发现他已经拿起角落里的几个小玩具,自顾自地玩了起来,开心着呢!而此时,我的怒火也早已平息了许多,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大动干戈、咆哮如雷。

小丁,大龄生,个头一米六几,又高又壮。但是由于先天智障,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常常被个头小得多的学生欺负得大哭。但他偏偏喜欢往调皮鬼跟前凑,却每每总是上演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好戏。为了改变他倍受“欺凌”的现状,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教育并警告学生:“不准欺负小丁,否则后果自负!”但是,两个月来,小打小敲他的纠纷时有发生,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是啊,孩子的世界,弱者往往吃亏。

看着小丁憨憨傻傻的表情,红肿的眼泡,想想他曾经历的种种不公待遇,今天发生的一切难道能不查吗?不!这次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教育契机,使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第三节就是我的作文课,稍一思忖,我心中有了一个主意。

上课了。我说:“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小丁被几个同学围打,他哭得眼睛现在还红红的。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为什么又去欺负一个弱者?”

看着我平静的表情,学生有的惊讶,有的疑惑,有的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我扫视了一圈,见有几个调皮鬼悄悄地低下了头。

“同学们,这次老师暂时什么也不想说!我希望你们认真思考一下,究竟该如何对待一个弱者?假如他是你的哥哥,你会怎么对待他?你觉得他就应该受你欺负、打骂吗?看到别人欺负你哥哥,你会无动于衷吗?请打开作文本,以《假如他是我哥哥》为题,把你看到,听到,或者藏在心里不敢说的都写出来。”——写出来,这是我在解决问题黔驴技穷后的一个新花样。

教室里慢慢安静下来。学生们有的低头不停沙沙地写着,有的边写边想,有的偶尔跟同学交流一两句,还有的咬着笔头沉思着……

我希望这是一次成功的自我反思教育课,也是一次成功的集体思想教育课。

在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读了部分学生的作文,并进行了分析。

一个女生写道:“我有一个哥哥,他对我非常好。姥姥烧什么好吃的,他总是先让我吃;我有作业不会做,总是他来教我;我受了什么委屈,总是哥哥来安慰我;尤其是小伙伴欺负我,哥哥总是会帮我讨个公道。所以,我爱我的哥哥。假如小丁是我的哥哥,要是有人欺负他,我要帮他,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狠狠惩罚打人者。”

这是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法。是啊,哥哥爱我,我也应该爱他。

“小丁呆,小丁傻,但这不是他的错。况且他也是人,他也希望和我们大家一起玩乐,这是他的权利。我们人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不能欺负一个弱者,这是没有道德的行为。假如他是我哥哥,我会带他一起玩。”

这是反刍法,写的全是我平时教育他们的话语。老师教育得不少,通过学生之口,能进一步促进大家反思。

“我没有欺负过小丁,我觉得欺负一个弱者是不对的。但是,以前看别人欺负小丁,我没有制止过,也没有告诉老师。我想,假如我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我肯定不愿别人欺负他,我要保护他。今后,别人要是再欺负小丁,我要打抱不平,或者告诉老师。……”

说得多好啊,以己度人,保护弱者,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惡小而为之——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啊!

当我读到“我看到某某在用脚踢打小丁,我也踢打,还打了他一个嘴巴,我们犯了错误,对不起他。老师,我再也不这样做了”时,学生都四处巡视,企图找到肇事者。

我相信,事情虽然发生不到两天的时间,但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漫长。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新鲜而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他们一定会为是否写真话作过思想斗争;他们一定会为班主任可能送给他们的“狂风暴雨”而忐忑不安;他们一定会从同学们的“声讨”和老师的点评中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掀起层层的波澜,并百般后悔、自责……自我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 “大家不用找了,老师知道这几位同学已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佩服这几位同学的勇气,他们像个男子汉!他们有着诚实的品质,这比金子还宝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本是一件坏事,但老师却从中感受到了同学们强烈的仁爱之心,发现了一大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的同学,多么令人欣慰啊!老师相信,类似的事情一定不会再发生;老师更相信,在诚实的、关爱他人的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班级会越来越团结,丁志权同学也会越来越快乐!丁志权,大声告诉大家,会不会?”

也不知有没有明白,丁志权张大嘴巴,瞪着大眼睛,傻笑着,仍旧是一声拖长的鼻音“嗯……”同学们善意地哄堂大笑。

看着孩子们善意的表情,我庆幸:我没有大张旗鼓地调查、揭露和批斗;我没有把几个孩子的错误责罚到全体学生的身上。看着犯错的学生悄悄低下的头,我庆幸:我把孩子当孩子看。通过这样的处理,既小心翼翼地触及到了孩子的心灵,又细致体贴地保护了它们。

值得欣慰的是,那次作文课后,小丁受欺负的情况明显减少,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那次难忘的作文课留给他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反思】

1.去甚、去奢、去泰

也许,对付特殊学生、特殊事件就得用特殊方法;也许,疾风暴雨、咆哮如雷有时真的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诲人不倦更能让顽劣的学生警醒和牢记。但是请记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劳心伤肝,必然会使师生双方都黯然神伤。圣人所以能“去甚、去奢、去泰”,固因其深谙“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之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庆幸的是,我已经明白了。

2.不露痕迹,淡化教育意图

当今的道德教育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以至教育成 “叫育”,而“叫育”的结果,必然是“苦口婆心,收效甚微”。其实,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教育是点到为止,润物无声的无痕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若能抓住恰当的时机,巧妙地创设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即达到“天上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的境界。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会比“直奔主题”的说教,比大声训斥、当面指错甚至讽刺挖苦强得多。

3.青山着意化为桥,柳暗花明又一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生中从未犯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童年时期道德面貌正处于形成阶段时,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教师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允许孩子犯错误,耐心等待他们自省,他们一定会感受到老师春风拂面般无声的关爱。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如果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都能做到“关心备至”、“深思熟虑”和“小心翼翼”,巧用时机,多方开掘教育渠道,创设活泼多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定能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因为只有“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教育情怀,才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可喜局面。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

沿江工业开发区南化三小)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5篇

一堂别开生面的歇后语活动课

陈佩兰

--------------------------------------------------------------------------------

笔者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语文活动课《漫游歇后语王国》,感触颇深。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浅显易懂的表意内容,语言幽默的表达效果。小学生掌握一些歇后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挖掘歇后语宝藏呢?这位教师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巧设情境,活跃思维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身份是导游,学生便是游客。活动刚开始,导游向游客讲述了一个故事: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歇后语王国,那里有许多居民,他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天过着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平静日子。有一天,来了两个外地人,见这里环境幽雅,人们悠然自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东看看,西看看,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于是,向正在下其的一老一小打听,小孩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说不出,老人说:“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来者道:我可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哟,你不说便罢,别赖好人,说不定有一天,我们那比你这里强百倍,来个“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老者回答:“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声情并茂地描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活动中,导游带领大家游览了动物园、故事园、数字园,还观看了歇后语表演。每游览一处,导游便会相机抛出一系列有趣的歇后语题目,使孩子们在愉悦的身心的同时,更有思维的火花的碰撞。

正确引导,训练表达

歇后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要真正掌握并不常用而又如此有趣的歇后语,平时要注意留心积累,同时还要恰当运用,学会表达。

在这节课里,教师设计了歇后语表演台,让学生围绕一个歇后语的意思,发挥想象,表演小品:一学生戴着老鼠的头像,在“街道”窜来窜去,几个女同学举起棍棒跟着追打。这时,老师问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歇后语?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接着,一个男同学兴致勃勃地站起来说,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他拿着本子卷成的喇叭,伸向窗外吹起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表演的是什么歇后语吗?”“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表演使同学们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动物园、用找朋友的形式,找出了许多带有动物名称的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很多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位老师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说说、想想、画画、看看、演演,调动学生多感官活动,高频率接受,全方位运转,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活动中,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巧妙地安排了用简笔画画出歇后语的意思,孩子们兴趣盎然,都想把自己知道的画在黑板上,有的画“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体会着歇后语的含义。在数学园,他们还发现了一语多义的歇后语:如:三岁孩子贴对联------不知上下;下雨天出日头------假情(晴);石头蛋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的口、耳、眼、嘴、手都充分自由地“动”起来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有机地统一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统一了。活动中,活灵活现的.课件,栩栩如生的头饰道具,色彩鲜艳的图画展示,给学生们的刺激是多感官,全方位的,由此而触发的学生灵感火花也是令人惊喜的。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第6篇

“同学们,你们讨厌写作文,是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叶老师朝大家神秘地笑笑:“那今天的作文课,咱们不写作文,咱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叶老师让全班同学快速将桌子往四周拉,接着说“那咱们今天玩吹气球游戏吧!”。“切,吹气球谁不会呀!这有什么好玩的”。“这不是幼儿园小朋友玩玩的吗?真幼稚!”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是蒙上眼睛吹气球,让气球不落地,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同学们对这个游戏似乎还是不太感兴趣。不过心里想:有得玩,总比写作文好!

我们每一个大组选出一名肺活量高的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参加比赛。我们这组选“杨丞俊”,第一大组选“蒋凯涛”,第三大组选“柯露伟”。老师把他们每人转了三圈,带到讲台桌前。

只听叶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三位大胖子便鼓起了腮帮子使劲吹盘子里的气球,个个把脸憋得像猴屁股一样。“呼”的一下,三只气球飞起来了,盘子底部的面粉也随之“呼”地飞了起来……“哇——”同学们都大笑起来。气球越吹越高,面粉就像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飞舞。一会儿,纷纷洒落的面粉就像白纱一样蒙住了他们的脸,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有的说:“三位‘白面大侠’。”有的说:“三只大花猫。”同学们一个个笑得合不笼嘴。老师在旁边示意大家别出声,然后朝他们大喊:“加油!加油!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露伟由于感觉不到气球飞去的方向,没有朝他自己的气球吹,反帮丞俊把气球吹得越来越高。凯涛也没有坚持到最后,只有杨丞俊把腮帮鼓得像皮球一样圆,像个吹风机一样“呼呼”地吹着,气球稳稳地飘在教室上空。最后,叶老师宣布我们第二大组获胜了。我们欢呼着一蹦三尺高,给了杨丞俊一个“熊抱”。

这时,我们的教室里也像下了一场雪。桌上、书上、地上,三位选手的头上、身上全盖上了“白雪”,成“雪人”了。他们摘下红领巾,都成了长满白胡子的老爷爷了。同学们又哈哈大笑起来。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笑得直不起腰来;有的牙笑酸了,有的肚子都笑痛了。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第7篇

白纸包好,拿着录音机和磁带朝教室走去。在教室里,还闻到浓浓的的焦味,我抑制自己的感情,平静地说:“同学们,现在大家闭着眼睛,听一首歌吧。”

“你是遥望,她就是眼睛;你是寻求,她就是明灯;你是脚步,她就是大路;你是期待,它就是前程。……你是告别,它就是叮咛;你是呼唤,它就是回声;你是天涯,它就是故土;你是游子,它就是亲朋。……”

一曲歌毕,学生神情惘然,我说:“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我们都是大山里的人,大山虽然哺育了我们成长,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走出大山或者改造大山的意识,我们只有沿着祖祖辈辈遗留下的山路永远走下去。”

“老师,你是说我们要用文化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知识来改造我们山里的世界?”杨扬激情地说。

“是啊,可是有些同学却在燃烧知识,毁灭指路灯,大家看吧!”我把那本《英语》书挂在黑板上。

教室里静悄悄的,我说:“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就一吐为快吧。”

“烧《英语》书的同学等于关闭自守。我国历史证明,我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闭自守。从明朝中叶开始,我国封建统治者推行关闭自守政策,阻塞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我国落后,致使我国遭受到列强宰割的百年屈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才迅猛增长,也才有我们今天漂亮的教室。我不知道那位同学是怎么想的,是想重演历史,还是憎恨《英语》?其实,这些都是毁灭自己前程的表现啊!”

“我听到那本书在哭泣。是啊,她孤零零地来到中国,来到我们的教室,本是为我们好的,可是却遭到这样的残忍,她是多么痛苦啊!”一个外乡来的学生感慨地说。

“从这本书上我看到到了那位同学走不出大山的困惑。有句歌词说得好‘走不出大山,难见平川;走不出小溪,难见波澜;走不出篱笆,难见高楼。’《英语》书烧了,不但走不出祖国的大山,就连家乡的大山都走不出啊!大家想想,《英语》书是必考科目,烧了,怎么读高中上大学呢?”

……同学们还纷纷举手,想说个痛快,唯有贾宏同学不举手,而且神情黯然,我知道这书一定是他烧的了,于是说:“同学们不是还有很多话要说吗?那就让你手中的笔来述说吧!”

一节课后,作文交上来了,一篇篇文章满怀激情,贾宏也洋洋洒洒地写了1000多字,他详细地写了烧书的过程,心情感受以及深刻反省,更可喜的是下午他就到教务处买来新的《英语》课本……

看着这一切我不由沉思了:如果当初我冲进教室去揪贾宏同学出来狠狠地教训一顿,他也许当面认错,可是以后如何呢?难以下定论。而今天这堂课,不但节省了在办公室教育他的时间,而且为同学们的作文创造了素材,更是使贾宏同学得到了深刻的教育,真是一举“三”得呀。

“教书育人,贵在创新。”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会遇如此琐事,但只要我们抓住教育契机,换位思考,大胆尝试,把事件变为教育资源,并且充分利用,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堂别开生面的复习课 第8篇

一、情境再现

教学的第一环节是让学生将元素、原子、单质、化合物、分子和离子六个概念用“—”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理由。崔老师要求学生将任务一读一下,读完任务一及相关提示后,崔老师提出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内讨论2分钟,然后全班进一步讨论。学生习惯性地以小组方式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崔老师立刻制止:“自己解决问题是提高能力的最优化途径,大家应该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寻求帮助。”已经围坐在一起的同学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独立完成着六个概念之间的连接,安静的教室里只有崔老师走来走去,穿梭在学生中间,观察、发现、寻找着需要帮助的对象。在第一环节后的练习反馈展示中,当一名同学把“氧元素、氧分子”分析得很透彻时,崔老师激动地说:“这么难的问题,分析得非常准确,既勇敢又有智慧,太棒了!”正是这样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每个同学都有了学会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进入第二环节,让学生在第一个任务建构的基础上,将氧化物、氯化物、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纯净物、混合物、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和原子团等概念用“—”与上述概念连接成本单元知识树。要求单独完成3分钟,小组内讨论2分钟。崔老师时而俯身参与讨论,时而又给同学们提出新的问题,时刻关注同学们讨论的焦点,即时进行点拨,很快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张网络的延伸拓展。同学们此时感到老师给予的并不只是督促,更重要的是帮助。

教学进入了第三环节:从绪言课中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请大家思考,交流学习了上述概念后对学习化学有什么意义?学生的讨论很激烈也很深入。

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任务激励教学法”的成功案例,同时也是一节生动的课、一节有意义的课。给每一位听课的教师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观念冲击。在复习课学案的设计方面、知识的落实方面、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引导点拨以及课堂评价方面都给观课的教师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最让我震撼的是弄清了教师究竟该为学生做些什么,那就是课前充分进行设计,课堂做好指导、帮助和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学会学习。

现实的课堂上司空见惯的评价只是几个“好”“很好”“回答得不错”。这样的评价显得单调,对学生无多少作用。人的正常心理都需要赏识、尊重、赞扬,这种需要一旦获得满足,会激起人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崔老师适时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适度地加以肯定和激励,学生多次产生成就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在愿学、乐学的基础上都有了发展,从而达到知识的落实、观念的提升,并且学会了学习。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第9篇

听这位语文老师说,本学期他们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大胆地将讲台交给学生。全班学生分成了7个学习团队,每个团队6个人,轮流主讲,老师只适当做课前指导和课后评价。

这天负责上课的是第4团队。上课铃响,6名同学一字排开站在讲台上,没有胆怯,没有忸怩,脸上带着自信和兴奋的神情。一名学生操作着电脑,随着跳跃的动画形象和字幕提示,团队进行自我介绍后进入课堂学习。

一、导入文章背景

1.听写词语。听写完毕后,每一排同学自后向前收齐,三名“小老师”当堂批阅。

2.出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齐读,导入新课。

课后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会想到用《七律·长征》做导入?”学生说:“《七律·长征》是四年级时学过的,印象很深。《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故事,让同学们先回顾《七律·长征》,能更好地进入本文学习。”嗬,跨年度整合教材,孩子们了不起!

二、学习过程既兼顾双基,又注重理解感悟

1.出示本课生字词,领学字词。此时批阅听写词语的同学已批阅完毕,回到讲台。

2.出示投影:阅读课文,体会感悟。提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后争相发言,“小老师”随机点评。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文章脉络。依次板书:做鱼钩、用鱼钩、藏鱼钩,并以投影辅助。

4.出示投影,再读课文,做好批注。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并有感情地读一读重点文段。

三、当堂训练,读写结合

1.回归全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训练题。出示投影:

这篇课文运用了(〓〓)描写、(〓〓)描写、(〓〓)描写、(〓〓)描写等手法,塑造了(〓〓)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我们为老班长(〓〓)和(〓〓)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出示投影: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3.熟读课文后再次思考,出示投影: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这样做是想(〓〓),是想(〓〓)。

4.读写结合谈感受。一位学生出示自己写的一段话: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应该明白,战争时期革命前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很大代价。如今的我们快乐地成长,是否想过在很久以前的同一片土地上,红军战士带着坚强的心和磅礴的力量所进行的奋斗。在这一片他们挥洒过热血的地方生活,才能明白这和平的环境来之不易,才能知道如今的生活多么美好!

四、拓展阅读,让课堂更加高效

1.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七根火柴》和《血染行军路》,并将感受和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2.全体同学起立,随音乐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伴随着音乐,孩子们的情感已达到高潮,这堂课到了这里也应该结束了,但是“小老师”们没有忘记上课伊始的听写任务。负责批阅听写的“小老师”上台及时反馈了听写情况,总结了听写中存在的问题。这时第4团队的6名学生再次站上讲台,接受全体同学的点评。大家的点评有的侧重于所学内容,有的侧重于“小老师”的台风,毫无保留。“小老师”们居然都能虚心接受,其中有个刚才显得颇为自得的学生,此时虽然有点脸红,却是心悦诚服的表情。

这堂课加上大课间时间提前开课,用时接近1个小时,孩子们却毫无倦意,全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听语文老师说,从前一天中午开始,负责领学的团队的学生就凑在一起,利用自习课和课间时间,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共同商量这堂课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下课铃响过,又有几个孩子迅速凑在了一起,原来他们是第5团队的孩子们,明天将由他们领学新的一课——《白衣天使》。

听了这节课,我觉得教师确实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然而我们却总是不放心把讲台交给学生。李希贵校长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教育是发现,是唤醒。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海特级教师倪闽景在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八个预言》的报告中说,生产者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成为一个生产者,有自己的设计和创新,他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就会产生生产者的快乐,而不是做作业的负担。老师更多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与平台。

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不同,不能强求一致。语文课堂教学也有多种模式,学生主宰的课堂仅是多种方式中的一种。不管哪种教学模式,我们评价的标准都应该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落实。这节课可谓是一节合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好课。

精彩在课内,积累在课外。课堂上的语文老师之所以能退到教室一角轻松地观看,是因为在上课之前,孩子们做的PPT他都已看过,也提出不少修改意见,尤其是引导学生做了大量相关资料的研究,共同探讨了“如何读懂一篇文章,五年级的孩子需要从哪些方面有效掌握一篇文章”等问题。这不,一下课,又有很多同学围在了老师身边专心讨教呢!学生能如此渴求知识,为师者当满足矣!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10篇

我画的是一个太阳,太阳下面一座房子正对着太阳。一棵参天大树,树下有一对父子在欢乐的嬉戏,房子后面有一艘帆船,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

我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呢?因为我打小时候就喜欢车呀船呀这一些交通工具。天上飞的飞机和水里的帆船和货轮是我的最爱。帆船我从来没有乘坐过,我十分向往乘帆船。

其次,爸爸一直在外地走南闯北地做生意,好不容易从外地归来了,可又没有几天就提着黑色的大提包、拉着拉杆箱离开了家里。我总是十分想念他。

爸爸每次回来时,他总是答应我,要陪我出去玩,开阔视野。可是每次,他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我许多次都没有和他好好玩几天,他就匆匆忙忙地走南闯北地谈生意去了。

树是我的最爱。我喜欢绿色,喜爱那无边无际的绿色。我可能是因为在山里生长的吧,我生来就喜爱山林,喜爱山林之中的树木木屑的幽香,喜爱山林之中山泉的叮咚流水声。所以,我画了两座山。

房屋我画成了带屋檐的。我生性厌倦了城市中的摩天写字楼,厌倦了“水泥森林”。我喜欢那故乡山林中的小茅庐,喜欢那美丽的屋檐。

画上太阳,我为了表现我的个性:阳光。大家都说我是他们的开心果。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11篇

啊?又到周末了!又要去学作文了,唉数学英语都不怕的我就怕语文这个作文呀!一到作文就要构思,头都要被构思爆了。所以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了作文教室,趴着桌子想,齐老师又会布置什么样的作文呢?不知不觉就上课了,齐老师一走进来就宣布:“今天呢是我的生日。”

齐老师刚说完我们就异口同声的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刚唱完歌有的同学站起来对齐老师说:“祝齐老师天天开心万事如意。”有的对齐老师说“祝齐老师身体健康,做什么都顺顺利利”,还有的对齐老师说:“祝齐老师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说完祝福语,同学们就纷纷献上礼物,有的送了一个水晶球,想让齐老师像水晶球一样五彩缤纷的度过每一天。有的送了一个小蛋糕,想让齐老师的生活精精彩彩、开开心心的。还有的想送齐老师一篇作文,想报答齐老师教了那么多年的作文让他们的作文大有进步。我们刚献完礼物齐老师非常感动,高兴的说:“谢谢,谢谢。”这时我们觉得非常奇怪,咦?这节不是作文课嘛!怎么变成“生日派对了”课了,正在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齐老师发话了,让我们把刚才的.经历过的事给它写下来,这是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中计了”。想到这我便开始写作文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不一会我的作文“诞生了”,我转头看了看时间,呀!我才用了半个小时。心想,啊!我的作文难关终于过去了,我再也不怕作文了

今天真是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呀!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12篇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比赛拉开了帷幕。

首先发言的是正方蒋涵秀,她说:“多读书可以把文章写好的……”她说完就坐下了,该我们了!张斌可是个急性子,他一上来就给正方一记炮弹:读书确实有益,但是如果看了打打杀杀的书,反而对我们也不好。”正方也不甘示弱,沈尹乐站了起来,理由充足的说了一句颇负盛名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递。’你们总不能说他不对吧!”。可是我们反方的“话匣子”------李诗慧“腾”地站了起来,神采飞扬地说:“多读书固然是件好事,但是读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反而对身心造成影响,比如一些漫画书等……”经过她一番喋喋不休的“嘴舌大战”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这可把正方难住了,“哑巴吃黄莲,有口难言”!就在这时,一只手举了起来,哦!原来是我们班口才最好的------赵凡彬。她反驳道:“看漫画书可以让我们充满想象呀!”……

同学们慷慨激昂地辩论着,你一言我一语,这真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各有千秋。

这节课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 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

★ 一堂人物临摹课小学作文

★ 别开生面的课日记

★ 记一堂有趣的游戏课作文800字

★ 一堂有趣的陶艺课小学作文

★ 一堂有趣的实验课小学作文

★ 一堂难忘的课_作文

★ 一堂爱心课优秀作文

★ 一堂道德的课作文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13篇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存的环境, 若想深入地了解、掌握事物本身, 则了解其大背景是一种必然。深圳的K老师在教学《拥军秧歌》这一课时,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以深圳地区的西贝莜面村 (一家以经营西北民族菜式为特色的餐饮公司) 作为整堂课的切入点, 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的饮食、服饰、装饰等各方面的文化。她告诉学生, 陕北民歌正是在西北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随后, 让学生欣赏西北地区代表歌手阿宝的成名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听完之后, K老师让学生总结阿宝歌曲的特色, 并延伸到陕北歌曲的特色。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欣赏陕北民歌———《拥军秧歌》。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 K老师准备了陕北地区的秧歌视频。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 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表演兴趣, 而K老师不仅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小乐器, 而且还为上台表演的“汉子”准备了白毛巾。学生的表演引来了一片赞叹声、欢笑声。总的来说, 整节课别开生面, 热闹异常。

二、分析课堂特色

K老师以《拥军秧歌》为主题的这堂课具有以下特色:以《拥军秧歌》音乐为主线, 贯穿整个课堂;将地方文化作为切入点, 拉近课堂距离;创设陕北文化情境, 激发课堂兴趣;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保持课堂热情。

1. 以音乐———《拥军秧歌》为主线, 贯穿整个课堂

音乐课固然要以音乐学习为主, K老师在整堂课中并没有偏离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该堂课的导入部分开始, K老师始终坚持以《拥军秧歌》歌曲为主线, 贯穿整个课堂。在第一部分———“走进西贝莜面村”过程中, 她以《拥军秧歌》为背景音乐, 并用PPT形式展示西贝餐馆的相关图片, 让学生总结西贝的文化特色。第二部分是分析阿宝的歌。第三部分是“听歌曲、讲感受”阶段, K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拥军秧歌》的音乐和相关的视频。第四部分学跳秧歌以及第五部分的乐队展示均是以《拥军秧歌》作为背景音乐。可见, 这堂课中K老师都以《拥军秧歌》为主线, 贯穿整个课堂。

2. 将地方文化作为切入点, 拉近课堂距离

K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素材, 这易于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便于学生接受。课堂一开始, K老师就用图片的形式 (伴有《拥军秧歌》的背景音乐) 向学生展示了深圳地区一个特殊的餐馆———西贝莜面村。作为生活在深圳的孩子, 对于西贝莜面村并不陌生。K老师正是抓住这个点作为一个突破口, 带领学生从身边出发, 引入西贝莜面村, 走进陕北文化。导入部分, 深圳地方文化的引入奠定了整堂课生活化的基调, 给大家以亲近感。在第二部分中, K老师选择了大家熟知的陕北歌手阿宝的音乐。从阿宝的歌声中, K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了阿宝歌曲的特色, 并分析了其歌声独特的原因。K老师最后将各种原因归结为:陕北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学生对陕北文化的了解为第三部分学习《拥军秧歌》奠定了基础。K老师选择将地方文化作为切入点, 步步深入, 这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拉近了学生与《拥军秧歌》的距离。

3. 创设陕北文化情境, 激发课堂兴趣

在生活中, 我们往往对自己熟知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学习上也如此。从课堂的一开始, K老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K老师从学生生活中的西贝莜面村出发, 从而引进陕北地域文化。在课堂的第四部分学习秧歌之前, K老师选择让学生先观看陕北汉子拿着绸子表演秧歌的视频。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陕北秧歌震撼着大家, 由此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观看完之后, K老师教授秧歌的步伐, 学生在座位上跃跃欲试。在第五部分自组乐队展示阶段, K老师为“汉子”戴上的白毛巾更是将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 学生都拍手叫道:“很像, 很像。”由此可以看出, 在整堂课中, K老师注重陕北文化情境的创设, 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4.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持课堂热情

在K老师的该堂课中体现出一个最大的特色, 即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归纳、自己展示。在课堂中, 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 他们才会保持热情、具有激情。在“走进西贝莜面村”部分, K老师带领大家观看相关图片后, 让学生总结西贝的特色。学生争先恐后, 道出了红辣椒、喜庆、服务员服饰、餐馆装饰风格、男工霸气等关键词汇。当K老师提问在阿宝的歌声当中、音乐当中有什么特点时, 学生纷纷说高亢、唢呐、声音尖、没有鼻音等。紧接着, K老师巧妙地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这些特色呢?”学生纷纷提到当地的环境、地域风格、海拔高度等。最后K老师将其归结为受陕北地域文化的影响。在第五部分自组乐队展示的环节, K老师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这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 学生自由组合、自由演练、自由展示。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之后, 他们会表现出满腔的热情。所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推进课堂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三、总结课堂经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K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注重实施生活化教育, 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K老师注重以《拥军秧歌》为背景音乐, 将各个部分串联在一起, 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诺扎洛夫指出, 利用暗示手段可以使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达到高度协调, 从而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K老师根据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教学背景, 这实现了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效统一。K老师设置的背景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这背景音乐一方面创设了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另一方面使学生在K老师并未教唱新歌的条件下, 就受到新歌曲的熏陶, 从而大大缩短了学习新歌的时间。

2. 实施生活化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者认为, 情意教育试图将抽象的演绎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经验的归纳的学习过程。它的重点从教材转移到了学生个人。教学内容的组织更加注意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基础———生活、要求、兴趣。K老师这堂课本是讲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为了从学生身边出发, 从学生生活中找寻素材, K老师选择了学生熟知的西贝莜面村作为切入点。面对熟悉的西贝莜面村, 学生都感觉很亲切。于是在总结西贝莜面村的特色时, 学生滔滔不绝, 最后引出了陕北民歌、陕北文化。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 这正如杜威强调, 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只有以学生自身的生活为桥梁, 学生走向未知领域的步伐才会更稳固、更轻盈。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中, K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在“走进西贝莜面村”部分, K老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即结合PPT展示的图片, 思考西贝的特色。这个问题小而具体, 加上学生对西贝十分熟悉, 所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问题情境必须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其二, K老师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例如, 在学习秧歌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 K老师选择准备好的陕北汉子秧歌舞蹈视频让他们观看, 让他们感受当地人们的热情、感受当地场面的热烈, 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秧歌的兴趣。

4.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别开生面的一堂课 第14篇

闾老师手拿一沓白纸,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纸上一片空白,让人“惊悚不已”。天哪,这才是第一堂课,就如此“变态”!是要写作文,还是默写上午的《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一连串猜想冒了出来,总觉得闾老师的笑容中多了一丝诡异,与其牺牲脑细胞也找不到答案,不如静观其变吧!我索性一脸茫然地盯着闾老师。

“张岚清,你猜猜我们要用白纸干什么?”张岚清一直在舔嘴唇,低着头,也不敢看老师,生怕老师立马化身大怪兽,一口把他吞下。老师也不气恼,笑着喊另一个男生,谁知他也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抿着嘴巴,双手扶着桌子,眼神在地面上扫来扫去。唉,开口说话有这么难吗?闾老师见状,笑着让他们坐下。

在全班同学的忐忑不安中,老师终于开了“金口”:“不默写也不写作文,就是让你们玩一玩。大家可以折纸,可以撕纸,也可以画画……”听到这里,大家轻舒一口气,个个摩拳擦掌,开始酝酿自己的“鸿篇巨制”。

我的脑中不由冒出一个念头,折一艘小船吧!我把纸先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把长方形撂在一旁,将正方形横着对折一次,竖着对折一次,展开后,就变成了四个小正方形。然后在第一个小正方形的角上折一点,翻过去,就变成了一个小梯形,其他的小正方形也都一一照折了。再將整体横着对折一次,把翘着的梯形翻开,把每一面的小角再折进去,把梯形一放,一捏,一展,大功告成!最后,我将小长方形裹着笔绕起来,插在船中央,就成了桅杆。

我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小小的船儿呀,不就是告诫我要“小心驶得万年船”吗?提醒我在成长的路上要小心谨慎,才能不断采撷一路的花草呀!

在我的暗自激动中,大家的展示也拉开了帷幕。我抬眼看去,大伙儿的作品别提有多精彩了:千纸鹤灵动别致,传递着深情的企盼;纸飞机展翼欲飞,昭示着伟大的梦想;头像图画栩栩如生,彰显着非凡的才思……没想到小小的一张白纸,在我们的手中却重塑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的眼中充满了惊讶。闾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未来由我们自己做主,要让我们的人生像这‘变身’后的白纸一样,丰富多彩!”

闾老师,真乃奇人也,一张小小的A4纸,被他玩得妙趣横生,让课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让我们欣喜不已,这才是大家想要的课堂,希望将来每节课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第15篇

“今天,我为大家上的课文是《三顾茅庐》……”吴老师先让我们背诵平时诵读过的古诗,然后引到了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话锋一转又说到了诸葛亮,引出了这次课的正题――三顾茅庐。“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中的第37回,刘玄德三顾茅庐……”吴老师用他那洪亮的嗓音有声有色,充满了感情地诵读了课题,便切入正题。

“今天,我要向大家请教三个问题,如果有谁能猜出其中的一个,我就拜他做我的老师。”这个问题让这堂课进入了高潮。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老师的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更不用说当的是老师的老师了,所以大家生怕老师看不见似的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老高。我也不例外,一手按着桌子,一手伸得笔直笔直的,真恨不得插到吴老师的面前去。可老师不愧是老师,姜是老的辣,问的尽是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我们全班人边读书边尝试自我回答,可绞尽脑汁也没猜对老师的一个问题,真可谓是竹篮打水―――场空啊!

不过这并不使我们气馁,接下来照样津津有味地听吴老师精彩的课;照样表现出自己敏捷、机智、聪慧的优点;照样有声有色、对答如流地回答一个个吴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第16篇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自从我跨入校门以来,上过无数节语文课,上的都是课本上的内容,可奚老师为我们上的语文课内容新颖,感觉特别有趣,让我记忆深刻。

伴随着悠扬的上课乐曲声,奚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脸上透出一股神秘的表情,令我们很好奇,真不知道她究竟会给我们上什么课。

上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纸,嘱咐我们先不要打开看。这下我心里更好奇了,纸上会写些什么呢?是一段阅读短文,还是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是一首优美的小诗呢?……正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奚老师开始上课了。她先教我们做热身运动:口腔操。一听这个词,同学们顿时来了劲,教室里立刻像锅里烧开的水沸腾起来。老师见我们练得认真,便奖励我们听了一个故事,然后又念了一则绕口令。一听到绕口令这个词我们便来了劲。老师说:“我准备了十则绕口令,你们翻开来选一则自己练吧!”我们迫不及待地翻开纸头,赶紧大声练了起来。我练了《冬瓜和西瓜》,原以为这首短短的绕口令读起来会很简单,可真正读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我一连读了几遍,还是读不好,不是把“冬瓜„读成”西瓜“,就是把”东庄“读成”西庄“,直到老师喊停,我还没练熟呢。老师让我们来比赛。一开始是朱晓柯读,她读的是《出城西》,这可是十则中最长的,我不由得为她担心起来,果如我所料,她读得结结巴巴。接着老师又请了几个同学来读,都读得不那么熟练,最后请范雨晨读,她读的是《雁和鱼》,结果读得非常流利,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第17篇

上课了,这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开始了。

首先建帅和康臣上台朗诵诗《乡愁》作为这节课的开头,之后,是亚轩上台演唱《我的中国心》,愉童上台唱《梨花又开放》,唱的可好听了! 旭阳同学要上台跳鬼步舞,他跳得很好,所以老师让他下课后教全班的男生跳。 轮到我的好朋友“甜甜圈”和泽慧、奕雯同学上台跳拉丁舞了,她们的舞姿很美,就像一群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不过场地太有限了,她们有几次差点撞到桌子上,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啊!可算轮到我了,我是又兴奋又紧张。我画了一幅画,上面画了家乡的老槐树。因为这次主题是“浓浓乡情”嘛!我为了这次表演可是做足了准备工作,我把有关老槐树的资料翻阅了很多很多,甚至连它的树围我都关注了。对了,它的树围是3.82米哦! 潇赫同学画了一幅手抄报,上面写了许多子,密密麻麻的。天卓同学画了一幅自己家乡的小路,我看到那幅画都要惊呆了――她给小路涂色时用的金色的高光笔,给石头涂色用的是银色高光笔。整幅画看起来好美好美,很真实,好像自己就在这条路上站着。 子墨同学要朗诵一首诗歌,韵涵同学用电子琴给她配乐,一奏一诵,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了。这堂课真开心啊,让我印象深刻,我真希望时间永驻,这样别开生面的课以后还有机会上!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的小学作文 第18篇

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新奇感使我产生了将这一神奇的现象搬上讲台, 与孩子们共享神奇实验魔力、体验物理实验魅力所在的冲动。我的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同组理化生及科技、信息各科老师的积极支持, 同组8位老师的共同特点:喜欢动手、善于实验探究。于是, 那一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乃至接下来的一整天, 我们一旦有空便泡在实验室里选择器材、调试水压、调试现象……从最初的水流基本顶不起乒乓球, 到后来的球能离开吸管口一小段距离, 但空中停留时间过短, 且极不稳定, 我们不断改进吸管切口的平整程度, 进而将提供水压的水流换用自来水管供水, 直至实验达到了惊人的效果:乒乓球不仅能在空中喷泉漩涡中翩翩起舞, 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水压的大小 (水龙头开关) , 随意控制乒乓球在空中停留的高度, 达到完美神奇的效果!

神奇的实验现象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 是接下来我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是突兀地向孩子们展示该现象, 最多也就是赚得大家的唏嘘赞叹, 仅此而已, 并不能给他们留下多少印象。真正地学习必须要亲身经历才能印象深刻, 让孩子们在欣赏精彩神奇的实验的同时, 自己也必须成为课堂的主人, 每个孩子都得真正融入到实验中去, 才能体验物理之美。于是, 我提前在班上布置任务, 分小组收集能反映物理知识的趣味小实验,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每一个小组展示一个趣味实验, 并阐明实验原理, 随后辅导全班同学一起完成该实验。

经过每个小组组员的群策群力, 全班6个小组很快有了自己的绝活:“巧取硬币”“气球吸杯”“瓶吞鸡蛋”“筷子提米”“神奇的摩擦力”“分子间有间隙”。课前我逐一对每组的组长 (主持人) 进行了精心的培训。

课前老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独立保密的技术指导和对主持人的单独培训无疑增添了这个课堂的神秘色彩。上课铃一响, 我走上讲台, 待和孩子们相互问过好之后, 马上旋开讲台上水龙头开关, 瞬时, 水流至下而上冲到半空, 顿时引发了孩子们的唏嘘之声, 我再不慌不忙地把手中的乒乓球随手往水柱中一放, 乒乓球稳稳地停留在了空中。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 短暂地错愕之后,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孩子们的热情被切底点燃了!接下来6个小组的表现又不断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实验现象本身的精彩, 主持人的艺术现场调控, 听课嘉宾的现场指导与参与, 让整个课堂如一个欢乐热情的海洋, 听课老师“咔嚓”抓拍镜头的声音、孩子们成功完成一个实验后的惊叹声、鼓掌声, 共同构建了一幅美丽物理课堂的画面。

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 第19篇

活动目的:加强团结合作

活动时间:一节课

活动材料:意大利面6根,常用线2米,棉花糖一个

活动要求:利用所分到的三样材料,小组齐心协力搞搭建,限时20分钟,看看哪个小组搭建的最高,哪个小组就获胜。

活动过程:

首先把班会上的重点内容传达给学生,然后开始搞活动。

1.只能用所分到材料,其他一律不能用,违者直接淘汰出局;必须在空桌面搭建,不得借用任何外力,违者被淘汰;棉花糖一定是要插在意大利面的上面。

2.观察同学们的合作情况,注意观察小组内谁的组织调控能力强,观察谁的动手能力强,看看哪个组哪个同学还参与不到活动当中。

3.边观察,边拍照,记录下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场面。

4.时间到,公布活动结果:掌声响起,胜出的一组还有棉花糖相送。

5.获胜小组及没有搭建成功的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自己小组的得与失。

6.班主任作最后总结:要想成事就得合作;合作是一种能力;合作更是一种素养;我们要把合作变成一种习惯!

活动反思:

一、喜在凝聚力,忧在凝聚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全班同学那种蒸蒸日上的凝聚力!当然也发现了个别同学还参与不进去,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看客。通过总结给他们警示,过后个别谈话指导。

二、比學赶超,志在取舍

于××、张××、杜××、刘××那一组不到10分钟就搭建成型,而且相当牢固,可是他们还是不满足,都在积极地想点子、换思路。期间别的小组不少来参观学习,后来时间快到的时候,他们及时修复,还是采取了稳妥的保守路子,按原来的方案重新弄好!让同学们懂得有舍就有得,关键时候该舍就舍。考试也是同样的道理,遇到难题极力争取是对的,但是能把会的做对才是最稳妥的路子。

三、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反思着他们的反思

岳××、张××、殷××、王××、张××、付××那一组,一开始人多嘴杂,进展比较迟缓,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后来汲取了于××他们的经验后,在他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理论上讲他们的那种搭建应该是最高的。但是,由于上面只用了一根意大利面,最后被顶在上面的棉花糖给压的越来越矮。他们在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不足。

上一篇:四川理工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流程(试行)下一篇:我为自己点个赞6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