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养生范文

2024-06-07

穴位养生范文(精选14篇)

穴位养生 第1篇

穴位位置:

①中封穴:(内踝前1寸)

②曲泉穴:屈膝,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按摩手法:

揉中封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中封穴,左揉20次,右揉20次。

揉曲泉穴:用左手拇指按曲泉穴,用拇指用力按揉多次。

穴位养生 第2篇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

过10分钟。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日常养生记住这七个穴位 第3篇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 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 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 因此不仅对于肺经, 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 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 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 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 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 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 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 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2、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 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 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 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 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3、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 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 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 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 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 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 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 都可以操作, 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 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4、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 (掌心一侧) , 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 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 只要想起来, 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 力量不需要太大, 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5、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 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 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 可见, 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 一点一放, 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 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 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6、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 请坐在椅子上, 将腿绷直, 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 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 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 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 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 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 还能促生新血, 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 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 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 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 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min, 要掌握好力道, 不宜大力, 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7、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7cm处, 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 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 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 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 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 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 因此对此穴的按揉, 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 增强胃动力。

经络穴位养生法 第4篇

1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

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症。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按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2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夹脊、肾俞、命门。

3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弹鸣天鼓

双掌掩耳,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后枕轻轻摩擦,耳中闻擂鼓之声约1分钟,继用无名指弹滑36次。

搅海咽津

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

摩掌熨目

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

穴位养生”没那么简单 第5篇

应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对穴位养生并没有科学的认识,比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取穴方法各异,坚持时间长短不一样,所以效果也就不同,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对穴位养生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对于不是中医大夫的百姓而言,穴位养生毕竟只是平时保健或辅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而已,并没有那么神奇。其实,穴位养生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也不是每个人的疗效都好,需正确对待。

一种叫“人体体表标志取穴法

就是依据人体表面特征部位作为标志,用来选取穴位的方法,如五官、毛发、脐窝、骨骼突起及孔隙、肌肉隆起等。

一种叫“骨度分寸法”

这是最精确的取穴方法,就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比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作十二寸,也就是把这段距离划成十二个等分,取穴就以此为标准。

还有一种方法叫“手指同身寸法”

是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标准来取穴的定位方法。有中指同身寸,即以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有拇指同身寸,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有横指同身寸,即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手指同身寸法一般应用于较短距离的测量,较长距离的地方还是用尺子量比较准确。

由此可见,取准穴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视、书本上面的穴位图都是给懂医学知识的人看的,不是学医的人通过这个在自己身体上取穴,往往都找不准。即使是学中医的,如果长久没做针灸医生,取穴也不一定准。

穴位养生讲辩证

中医的穴位养生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采用的,如果对中医不甚了解,就很难取得好的疗效。

举个例子,穴位养生有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之分。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选取穴位,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均可应用,也就是取痛点和痛点附近的穴位,越近效果越好。例如,眼病取眼睛附近的睛明、球后、攒竹、风池穴等;鼻病取鼻子周围的迎香、巨s穴;胃痛取胃旁中脘穴等。

远部取穴就是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例如胃脘疼痛可取腿上的足三里穴,腰背部疾病可通过腿部的委中穴治疗,心胸问题找手臂上的内关穴,面部疾患选取手上的合谷穴,久痢脱肛则取头顶的百会穴等。这些都需要应用到按经络取穴的原理,如果不熟悉中医相关理论,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穴位养生也有弊

穴位养生之所以受老百姓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即使操作方法不够准确,即使操作者不通医理,也只会影响疗效,总不至于有什么坏处。其实不然,穴位养生不是只有利,没有弊,这跟每个人对中医基础掌握程度、采用的方法和个体差异有关。比如,针刺、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但并不是每种方法都适合您。

针刺

适用范围广,病种涵盖内、外、妇、儿、伤科等科绝大多数的疾病,但是针刺有时可能会痛,许多患者为此惧针,很容易在操作中出现滞针,而且针刺常常需要一个疗程,不是1~2次就有明显效果的,更重要的是,没学过中医的人对自己进行针灸养生,容易出现意外。

艾灸

虽然适应症也很广,但属温性,适合寒症、虚症病人,热性病人用后适得其反,所以要辩证。

拔罐

适合实症、热症、淤血症者,虚症、寒症者要慎用。

穴位按摩

立冬节气养生艾灸的穴位 第6篇

立冬养生艾灸的穴位

1、风门灸

风门穴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

2、隔姜灸

在感冒流行期间,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10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微红为度,隔日一次。

3、肾俞灸

肾俞穴在腰部,在命门穴(和肚脐相对)旁开两指处,左右各一个。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4、关元灸

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

5、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灸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6、温和灸

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方度。

7、气海灸

“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

8、神阙灸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其适合在此处进行艾灸,长期艾灸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功效。

9、隔盐灸

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将脐中用盐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觉得热或微痛时换炷再灸,每次5-7壮,每周1-2次。

10、温灸盒灸

温灸30分钟左右,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以上灸法建议一周2-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

饮食养生

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能为主,提高人体抵抗力。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食物,防冷御寒,增强身体免疫力。如:牛羊肉、鸡蛋、鱼类、核桃、牛奶等,蔬菜水果如梨、萝卜、大白菜、柑橘等,切忌食用辛辣、油腻和寒湿类的食物。

起居养生

起居应“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热量,规避严寒,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晚起可养人体阴气,躲避严寒。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易消耗人体阳气,引发疾病。所以,要养成早睡晚起的习惯,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此外,穿衣要适度,不要过少过薄或过多过厚。

运动养生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运动养生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进行打球、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但运动要适当,不要过度或大汗淋漓,使人体受寒引发感冒等疾病。

情志养生

立冬调养主要是“藏”,要保持精神安静,状态良好,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绪,避免情绪紧张、易怒、抑郁等;其次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健身操等文体活动。

暖脚养生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部一旦受寒,可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所以,健身先健脚,每晚睡前用热水(40℃左右)泡脚30分钟,有助于睡眠,消除疲劳,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热水泡脚,以免诱发原有疾病。

养生防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立冬后天气寒冷,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寒冷天气变化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外出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

2、感冒: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受冷空气刺激,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因此,要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多饮水,增强肌体代谢能力;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流量多的公共场所。

3、胃病:胃病需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寒冷刺激,使胃肠发生痉挛导致胃病。饮食以清淡、少食多餐为主,不吃生冷辛辣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

立冬吃什么食物养生

1.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东滕州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2.羊肉炉

在寒冬腊月里,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于是身体就很容易出现手足冰凉,气血循环不良等多种现象。冬季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使身体保持温暖,补充身体的阴血。其中羊肉就炉符合了这样的进补原则,所以羊肉是冬季进补的最佳食物。寒冬里吃过羊肉炉以后,冰冻的身体就会立刻温暖起来哦,一身的寒气也渐渐的消失。

3.胡萝卜

立冬养生吃胡萝卜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4.藕

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食生藕、秋凉宜食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5.冬枣

立冬吃什么养生呢?吃冬枣最合适。冬枣是VC含量非常惊人的食品,每100克果肉当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高达380~600毫克,是苹果的70倍之多,是柑橘的16倍之多,就连同样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山楂也要甘拜下风。冬枣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于健全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壁的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很有益;冬枣中还含有芦丁成分,芦丁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故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的防治有很大帮助。

6.鲫鱼

鲫鱼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温中下气、利水消肿、补血通乳。鲫鱼含不饱和脂肪酸,常吃鲫鱼不仅能健身,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

7.生姜

生姜性热,味辛,有温暖、发汗、止呕、解毒、温肺等作用。

8.鲈鱼

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鲈鱼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鱼肉细腻,是最好的品鲈鱼季节。

9.大白菜

大白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温胃益气、驱寒防风的作用。对于胃脘冷痛,腹部怕凉,小腹疼痛,排便不畅有改善作用。

10.大葱

大葱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祛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发热寒战,头痛鼻塞,咳嗽,咳白痰,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

11.柚子

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柚肉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能降血糖、降血脂、瘦身健体、美肤养容,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

12.栗子

治疗晕车的穴位是哪个穴位 第7篇

防治晕车按耳穴

按压耳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晕车呕吐,当你乘车感到不舒服时,及时按压耳穴:胃。这个穴位位于耳轮脚消失的地方,在胃痉挛的时候,这个穴位会有明显的压痛。需要注意的是,耳穴一般都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在这个区域内用探针或指尖仔细寻找,会发现某一个点的压痛比较剧烈,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穴点。

耳穴的按压手法

对“胃”进行刺激的时候,用手指的指尖垂直按压于穴位上,力量由小到大,以晕车的人能忍受为度。一侧穴位持续按压3~5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次按压或换另一侧耳朵上的穴位。按压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指甲掐,以免皮肤破损,压住以后也不要揉搓。

按压耳穴后的反应

按压胃反射区之后,首先耳朵局部会有很明显的疼痛,并且只有产生明显的疼痛之后才能见效。然后在持续按压一两次之后,胃中会有泛酸水的感觉或会打几个酸酸的嗝,这时呕吐的感觉会明显减轻或消失,标志着胃痉挛已经解除。

穴位养生 第8篇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穴位埋线,经络,穴位,文献计量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膳食结构的不当,便秘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随之而来的不适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尤其是功能性便秘上的应用,解决了临床上的部分难题,取得较好疗效的文献报道也较多,但在治疗方案上尚无明确标准,经络穴位的选取也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指导规范。因此,笔者检索了关于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相关文献中的经络选穴,针对关联度较高的文献进行穴位和经络的循证筛选,形成科学规范的临床经络选穴的临床方案,以期客观地提高规范选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检索

根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方法,结合临床情况制定检索策略,对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全文数据库进行全面的计算机检索。

1.2 文献检索策略

(1)检索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CNKI、VIP、万方数据库跨库检索,检索项题名中,中文检索词为“穴位埋线”、“功能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慢传输性便秘”;英文检索词为“Catgut embedding”、“functional constipation/habitual constipation/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检索日期均截止至2016年3月1日,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重复文献,剩余文献下载全文。(2)纳入标准:①截止至2016年3月1日前;②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试验;③现代医学明确诊断为功能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慢传输性便秘;④临床治疗以穴位埋线为治疗手段的临床试验;⑥穴位埋线作为部分或阶段性干预措施的临床试验。(3)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病变或急性感染引起的便秘;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③文献综述;④动物实验;⑤个案病例报道或专家经验总结;⑥合并其它疗法、数据不全等文献。

1.3 文献数据收集与处理

将穴位文献信息按是否出现记为0或1,然后输入计算机Excel表,建立穴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利用Excel表的筛选功能进行初步统计。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f)和率值(P)进行描述,采用该穴位在纳入文献中“出现的次数/总篇数或总穴数=该穴位出现频率”的方法进行统计整理,以获得该穴位的频率值;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类型及资料分析

检索题名中含有穴位埋线和功能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文献212篇,其中PubMed 3篇、CNKI 65篇、VIP 69篇、万方数据库75篇,筛除重复文献,剩余文献下载全文,逐一阅读文献;共检索到文献79篇,按照文献的纳入标准进行二次筛选,筛除不合格文献,最终纳入73篇,其中学位论文6篇、会议论文6篇、期刊论文61篇。

2.2 高频穴位筛选统计分析

对文献中出现的十四经全部穴位汇总进行筛选统计,总共出现34个穴位,选取穴位的出现频率进行排序,考虑这些穴位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结果见表1、2、3。

注:f<10%的穴位有曲池、外陵、合谷、大巨、水道、归来、下巨虚、丰隆、腹结、府舍、三阴交、肺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气海俞、次髎、章门、长强、建里、下脘

2.3 高频经脉的筛选统计分析

采用本经脉出现的穴位数及穴次数评价穴位及经脉的出现率,并在十四经中进行比较,依此找出高频经脉。由表4可见,总共有8条经脉上出现穴位,穴位个数出现绝对数比较: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穴位穴次出现绝对数比较: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督脉;无穴位出现的有六条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结果表明:穴位及穴次最多的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也为常用经脉。

2.4 辨证经络取穴筛选分析

纳入研究73篇文献中,除取主穴外,明确提出辨证取穴的共有12篇,主要有两种辨证方法为主,分析如下:①虚实辨证,偏虚者取关元(8.33%)、水道(8.33%)、脾俞(25.00%)、肾俞(8.33%)、血海(8.33%)、阴陵泉(8.33%)、气海(16.67%),以脾俞、气海频率为较高;偏实者取大横(8.33%)、腹结(8.33%)、肺俞(8.33%)、胃俞(8.33%)、曲池(8.33%)、阳陵泉(8.33%)、上巨虚(16.67%)、支沟(16.67%),以上巨虚、支沟频率为较高。②以八纲辨证为主,佐以气血、脏腑辨证,实热、大肠热结、热秘取合谷(58.33%)、曲池(75.00%);寒秘、冷秘取脾俞(8.33%)、胃俞(8.33%)、肾俞(8.33%)、关元(16.67%);气滞取阳陵泉(50.00%)、行间(41.67%)、中脘(16.67%)、支沟(8.33%)、太冲(8.33%);气虚取脾俞(16.67%)、气海(25.00%)、足三里(8.33%)、神阙(8.33%),以脾俞、气海频率较高;血虚取血海(8.33%)、膈俞(8.33%);阴虚取太溪(8.33%);阳虚取气海(33.33%)、关元(50.00%)。诸多辨证分型中,以热邪引起的便秘为多见,其次为气滞型、阳虚型便秘,再者为气虚型便秘,阴虚、血虚型便秘较少有阐述。辨证取穴出现23个穴位,分别属于10条经络,具体出现大肠经(2穴)、脾经(4穴)、胃经(3穴)、肝经(2穴)、胆经(1穴)、膀胱经(5穴)、肾经(1穴)、三焦经(1穴)、任脉(4穴),从经络归属上看,取穴以大肠经、任脉经穴为主,其次为膀胱经背俞穴、肝胆经、脾胃经;超过10%的高频穴位有曲池、气海、关元、合谷、脾俞、阳陵泉、行间、支沟,详见表5。

3 讨论

3.1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经络穴位的选取规律

通过对纳入的73篇文献进行经络选穴分析,穴位埋线的穴位选取面广、经络应用多,涉及十四条经脉中的八条经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多,其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穴位绝大多数使用正经穴位,其中有一篇涉及阿是穴[2]的选取,有3篇[3,4,5]使用了透穴方法,有2篇[6,7]选用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也有临床上发现使用经外奇穴[8]治疗功能性便秘。在出现频率大于40%的经络穴位中,最高的是天枢(93.15%),其次为大肠俞(83.56%)、足三里(67.12%)、上巨虚(41.10%),有三个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另一个是大肠的背俞穴,因而上述4穴成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基本穴位;其他穴位多取特定穴,以背俞穴为多,募穴、下合穴也不在少数。

3.2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经络穴位的配穴规律

便秘属于常见胃肠疾病之一,多选取本经穴位,本着“本经有病本经求”之根据;从部位上讲,便秘属于腹部疾病,因此经络穴位选取上也多选取经过腹部的经络穴位,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从脏腑辨证上看,便秘属于大肠腑病,大肠俞为大肠的背俞穴、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取俞募相配之意;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上巨虚是大肠经的下合穴,《内经》云“合治内腑”,局部取穴天枢与远取足三里、上巨虚形成了上下、远近配穴原则;另外也有取支沟、阿是穴[2]等对症选穴。

3.3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安全

穴位埋线是利用一次性使用穴位埋线针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经络、穴位,以起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9]。由于功能性便秘西药应用普遍,容易出现依赖性或耐药性,而穴位埋线可以对穴位一段时间内产生持续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临床Meta分析[10]表明了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客观的循证研究证据。

3.4 临床上应采用规范经络选穴,形成实用有效的临床方案

现今穴位埋线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应严格遵守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与方法,运用设计规范、方法科学、临床可行的临床方案,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可作为基本穴位,可配合气海、关元、中脘、大横,或作为备选穴位交替使用。遇有虚实症状明显者,可辨证选穴,纳入研究的73篇文献中有12篇采用了辨证选穴。经综合分析,热秘选本经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曲池,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支沟;寒秘取温经散寒之关元、肾俞;气滞取肝胆经的行间、阳陵泉;阳虚可选温阳散寒的关元、气海;气虚取气海、脾俞;血虚选血海、膈俞;阴虚取太溪、三阴交。临床上不能完全拘泥于某一固定的选穴模式,需要根据病情变化,辨证选取更适宜的穴位,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文有义.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2]邱亚芳.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肠道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刘志霞,龚旺梅,刘志宏.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25例[J].中医研究,2012,25(6):60-62.

[4]李小红.穴位埋线治疗习惯性便秘86例[J].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0,20(3):51-53.

[5]于永铎,陈萌,辛世勇,等.强化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29-31.

[6]雷鸣,吴文华,庞爱军.穴位埋线与口服药物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5):158-159.

[7]楼志来,俞国尧,胡芝兰.胡芝兰运用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0):32-33

[8]丁杰,刘树军.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5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218-219.

[9]孙洪生.不寐病证的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按摩穴位巧养生 第9篇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耳穴,全身器官组织在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区。人体各器官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耳郭某一个部位出现痛敏感、皮肤变形、变色、电特性改变等反应。每日给耳朵做做按摩,相当于给全身做按摩。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就好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躯干在中间。具体就是,与头面部相对应的穴位在耳垂部位,与上肢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舟(耳轮里面凹陷的部位),与下肢和躯干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耳朵最外部弯折的部分),与内脏相对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耳孔上面稍平坦区)。

(1)耳部常规保健按摩

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症状。

提拉耳屏、耳垂:双手食指放在耳屏内后侧,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缓解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症状。

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郭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2)耳穴按摩治疗几种常见病

感冒:食指揉按耳甲腔周围的肺区。还可以用食指和拇指配合,对揉耳屏,刺激耳穴的鼻喉区。

胃炎:用食指按压耳轮脚,刺激耳穴的胃区,同时用拇指按压耳背上耳轮脚后区相应部位,再用两指对捏耳甲腔,刺激耳穴的脾区。

便秘:用食指揉按耳甲艇下半部分。刺激大肠与小肠区,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对捏耳屏上端的耳轮处,刺激直肠区。

失眠:用食指和拇指分别揉按耳甲区中央的心区,三角窝尖端的神门区,以及对耳屏下端的皮质下区。

痤疮:食指和拇指对揉耳垂中部,刺激面颊区;揉耳背下方,刺激肺区;揉耳舟上方刺激荨麻疹点。

月经不调:食指和拇指对揉三角窝,刺激内生殖器区,再用食指和拇指对揉屏间切迹,刺激内分泌区;然后用拇指与食指,揉按对耳屏,刺激卵巢穴。

2.躯体穴位按摩治疗慢性病

(1)颈椎病:按摩大杼穴

防治颈椎病可以按摩大杼穴。将手搭在脖子上,会摸到颈部下方明显隆起的骨头尖,这就是第七颈椎的标志,再往下的一个骨头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从第一胸椎棘突下骨头缝之间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肌肉凹陷处就是大杼穴。经常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

(2)视疲劳:按摩承泣穴

无论是因为脾胃失调所致的眼病,还是过度用眼导致的视疲劳,都可通过按摩承泣穴来缓解。经常按摩承泣穴,可使眼部气血旺盛,充分滋养。按压此穴周边的睛明、瞳子髎等穴位对眼睛也大有裨益。

(3)腰酸背痛:按摩腰眼穴

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还具有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功效。此处按摩方法较多,可选择揉腰法。即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亦可叩击腰骶部,即双手握空拳,以拳眼用力,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注意由腕部发力,力度轻一点,从上至下,反复叩击15-30次。

穴位疗法 第10篇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2、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3、揉按腹部

阳痿按摩什么穴位 第11篇

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按摩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提高性欲的作用,能辅助治疗男子遗尿、勃起不坚、遗精、滑精等。

2、阳痿按摩膈俞穴

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可以用指压的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也可以用手指按摩膈俞穴。唤醒性感觉、提高性欲。

3、阳痿按摩仙骨穴

仙骨位于尾骨上方3厘米处。指压“仙骨穴”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3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日不间断,则必能使你返老还童、清除疲惫、精力复生,促进性荷尔蒙的分泌,提高男性性欲能力。

4、阳痿按摩腰眼穴

肾虚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酸腰痛,有一个方法很管用――揉腰眼穴。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按摩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

腰眼穴位置: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5、阳痿按摩关元穴

肚脐下3寸就是关元穴所在之处,关元穴属于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所谓“任脉”,是指不论男女都与其生殖系统有密切关系的一支经脉,任脉上有不少具有强精壮阳效果的穴位。

治疗晕车穴位按摩 第12篇

治疗晕车的穴位主要有百会穴,合谷穴,内关穴,耳朵上的胃反射区,此外也可以按摩翳风穴,筑宾穴,头窍阴等穴位.

1、合谷穴

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相当于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地部连线的中点,也就是常说的“虎口”处。

2、内关穴

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

是指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

3、足三里

是指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按压时须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1~5分钟,当自己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

晕车穴位按摩方法

1、首先,闭目调神,身体肌肉尽可能放松,注意力集中到头顶,用食指和中指指肚按揉头顶的百会穴,力度适中,正时针与反时针各按揉30圈。

2、再用拇指指肚分别按揉手腕上的内关穴与手背上的合谷穴。

3、最后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指端同时掐压耳朵上的胃反射区,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

穴位养生 第13篇

关键词:心绞痛,葛根素,穴位埋植药线,穴位指压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心血管系统常见多发病,往往容易进展为心肌梗死。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2,3]。为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葛根素静滴配合穴位埋植药线与自我穴位指压治疗心绞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我院附属医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冠心病心绞痛分型标准,心绞痛分级按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制定的标准分Ⅳ级。病程1个月~10余年,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3~69岁,平均(54.4±8.1)岁;心绞痛Ⅰ级18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9例。对照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6.5±9.1)岁;心绞痛I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心绞痛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口服消心痛、吸氧)的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江西东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X20000573)100 mL(含0.29)静脉点滴,2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植药线。两组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扩血管药及抗心律失常药,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静滴。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类降压药,并记录用量。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记录症状、心率、血压、心电图。以SNT(12导联中ST取下降导联数)和ST(12导联中ST取压低数值总和)表示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做肝、肾功能检查,血、尿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

1.2.2 穴位埋植药线的方法[1]

(1)药液的制法:乳香、没药、川芎、红花、丹参、吴茱萸、细辛各等份。95%酒精浸泡30 d。(2)取滤液灭菌后,将剪好的0号、2号肠线放入泡30 d以上。取穴:在胸椎4~5节的督脉、夹脊、膀胱经内侧线上选压痛敏感点(或神道、心俞、至阳、夹脊4~7)为主穴;在胸正中线上取膻中、紫宫或压痛敏感点,内关、间使、神门,每次选取主穴2~4个,胸部穴1~2个,上肢穴2个。在常规消毒和局麻下,用无菌手术缝合针引线,主穴用2号线,配穴用0号线,埋入穴位肌层,包扎固定。7 d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同时让患者自己每日指压灵道穴。该穴取穴方法:灵道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上1.5寸,即神门穴上1.5寸。嘱患者用拇指指腹于灵道穴先揉1.5 min,然后重压按揉2 min,最后轻揉1.5 min,1次/d,7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整体治疗效果。

1.3 主要的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绞痛程度及发作频率以及心电图缺血状态等的改变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4]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治疗对象的情况并参考有关文献拟定。心绞痛疗效标准:用药及治疗后心绞痛分级降低两级,原为Ⅰ、Ⅱ级者基本消失为显效;用药及治疗后后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用药及治疗后心绞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者为无效。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次极量定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或运动耐量上升二级以上为显效;静息心电图或次极量运动心电图缺血ST取压低,在治疗后回升0.5 mL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运动量上升一级以上为有效;静息或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测评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显效率和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463,P<0.01);观察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062,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大大减少,也较治疗前发作次数大大减少。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附表3。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14,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不良反应

动物长期毒理实验表明,葛根素无蓄积毒性,对心、肝、脾、肺、肾等无明显毒性[5]。该项研究过程中,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无肝、肾功能不全出现。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繁多,但药物治疗仍属首选。传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经典途径主要是通过应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增加心肌氧供或降低心肌氧耗而发挥抗缺血作用。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探讨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法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项研究采用的葛根素注射液静脉点滴配合穴位埋植药线和自我穴位指压治疗心绞痛,可谓是独具优势治疗方法的综合。

葛根素注射液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提取的单体—异黄酮化合物,是一种黄酮苷,具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对正常和高血压的动物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可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并具有β1受体阻滞作用,能降低体内儿茶酚胺的含量,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升压作用及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故可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调节血压,缓慢降低心率及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心肌的损伤,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6,7]。

祖国医学对心绞痛有真心痛、厥心痛、心痹、胸痹等病名的记载。其疼痛发作无定时,疼痛如针刺或憋闷痞塞,牵引肩背心下,痛时心悸、气短;重者并见四肢厥逆,汗出淋漓,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之危候。常由七情劳倦所伤,或心阳不振、痰浊中阻,致使气机不畅,心脉瘀阻,络脉痹塞,血行不利,心失所养而发心痛。发作之际,常先治其标,以通痹开窍,或回阳救逆为主,急解其疼痛。故该项研究采用穴位是根据心绞痛发病机制而辨证取穴。灵道穴为手少阴经穴,93%的冠心患者,左手少阴心经的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反应。因此,采用灵道穴按揉法可调畅心血,活血止痛。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效果颇佳。本次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按揉的第二天即可见效,疼痛发作逐渐减少到消失。而且按压灵道穴患者自己可以操作。其他穴位采用埋植药线的方法,其中浸泡肠线的药液由乳香、没药、川芎、红花、丹参、吴茱萸、细辛等药,共奏活血化瘀理气之功效。经药液浸泡过的肠线埋置于以下几个穴位,起到的是“1+1>2”的作用。

首先是穴位本身所具有的治疗作用。其中至阳穴为督脉,可起到通达阳气、内应于心、理气宽胸、活血止痛的作用,而且穴位埋线30 s后心绞痛即可缓解,无任何副作用;内关穴属心包络而通阳维,擅治胸心胃疾患,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理气和胃作用,是治疗“心痛”之要穴为众所公认。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内关穴埋线具有促使经脉气血运行、调整脏腑机能、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作用,埋线双侧内关,不仅能消除或缓解疼痛,且能加强心功能的代偿潜力和心肌活动,促进急性病程的演变;膻中穴被美其名曰“增强心肌供血的强效“救心丸”,为心包经募穴,募穴也就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该穴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关联,凡是和气有关的疾病均可以用此穴来调治。故刺激膻中,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紫宫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刺激紫宫穴也具有理气止痛解痹化瘀功效;心为君主,藏神,刺激神门穴,可使郁结的心气畅通无阻,运行自如。恰似为心气大开一条“阳光大道”;神道穴中的“神”指神明;“道”指通道。该穴位于心俞之中点,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取之,气通心俞。上述两个穴位主治悲愁、心情不畅等。对直接间接地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大有裨益;心俞穴:使六淫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间使穴:为心包经经穴。刺激该穴可使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散热生气,增加肺活量。

其次是穴位埋线所具有的综合作用。穴位埋线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药液浸泡过的羊肠线在穴位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量和能量通过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治疗过程,包含了针具刺激效应及埋线渗血的刺血效应,以及羊肠线在穴位内长久的刺激作用,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甚至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符合《内经》“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的思想。羊肠线对机体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速效和续效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刺激量,而且穴位埋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较为经济,无西药的毒副作用,无口服中药繁琐性,相对针刺而言,埋线操作次数少,刺激强度大,具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但要注意下列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治感染。(2)采用三角针(或手术针)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且将最好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避开大血管和神经干,防治伤及内脏。(4)皮肤局部有感染、硬结或有溃疡时以及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5)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在70%酒精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6)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7)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总之,通过该项研究证实,葛根素注射液静脉点滴配合指压和穴位埋植药线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心绞痛控制效果好,总有效率达90%~100%。尤其对Ⅰ、Ⅱ级心绞痛患者疗效明显,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为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永强.冠心病心绞痛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J].中西结合心脏病学杂志,2006,11(2):673-674.

[2]李学文.心血管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26-335.

[3]卢思稼.葛根素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2011,31(2):12-13.

[4]杨向方.中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医学报,2010,25(4):725-726.

[5]温切木.吐尔,伊丽米古丽.阿布杜扎伊尔.葛根素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121-122.

[6]田亚敏.葛根素治疗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02,7(8):41-42.

穴位养生方 第14篇

贴敷的方法由来已久,历代医家都极其重视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变胃肠吃药为皮膚“吃药”,不会损伤脾胃,不会增加脾胃负担,副作用很小,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

穴位贴敷也是特别值得大家了解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方法。给穴位“吃药”的治病方法很多人都贴过膏药,什么活血止痛膏、筋骨贴、狗皮膏药,即使没用过,也应该听说过。市面上的膏药,大多是祛风湿、活血止痛的,贴的部位也多是病患部位。像关节疼痛的地方、跌打损伤的地方等,这跟穴位贴敷既相似,又有一定的区别。我所说的穴位贴敷,主要是把做好的药膏贴或敷在穴位上,对穴位进行刺激,比如三伏贴、脐疗。因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能够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濡养筋骨关节,所以药物通过穴位进入经络、脏腑发挥药理作用,能够对全身进行调节,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内病外治”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说过,主要说的是中药。人生病了需要吃药,把中药吃进肚子里治病,是“中药内治”,是让肠胃吸收药物成分治病。外治呢,恰恰相反,是让皮膚“吃药”,让药物通过皮膚的吸收、渗透进入体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穴位贴敷主要是把药物贴敷在穴位上,所以它是内病外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帛书》到避孕药贴贴敷的方法由来已久,历代医家都极其重视贴敷疗法。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穴位贴敷进行了深^研究,发现它不仅在治疗常见疾病上有独特的优势,还可以治疗哮喘、气管炎、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其他疑难病种。

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本身就能够通过温热刺激、机械物理刺激加速血液循环。如果再加上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就更强。

人们很聪明,把穴位贴敷与现代科学结合,创造了很多新的贴敷方式。比如艾灸,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温热刺激穴位,从而达到调整身体功能的目的。在家自己用艾条灸穴位,有些人觉得麻烦。怎么办呢?人们就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把药贴上加入化学发热剂,贴到穴位E后,不用管它,自然发热,又舒服又方便,还能起到艾灸的效果。

自己做穴位贴敷

怎么做穴位贴敷呢?方法再简单不过了。

把从药店抓来的中药按比例搭配好,然后研碎成颗粒或者粉末,直接把这些粉末撒在普通的黑膏药上贴敷,或者直接把粉末撤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这样就完成了穴位贴敷的工作。也可以在研碎的中药粉末里加入面粉、蜂蜜等黏稠物,把中药调成泥状,把药泥贴敷在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包扎起来。或者把研碎的药粉加入鸡蛋清、醋、白酒等调成糊状,涂抹在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包扎好。还可以把药粉加入醋、白酒、凡士林、蜂蜜等熬制成药膏,把药膏贴在穴位上后用胶布包扎。总之,方法多样,完全可以灵活掌握。只要能把中药固定在穴位上,你使什么招儿都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穴位养生】相关文章:

康复穴位按摩05-26

中医穴位埋线07-04

中药外敷穴位07-07

穴位埋线疗法08-07

中医穴位注射08-10

敷贴穴位疗法08-16

穴位治疗失眠08-31

甲钴铵穴位注射06-10

穴位贴敷艾灸06-14

中药穴位敷贴改善咳喘论文04-17

上一篇:春节12生肖祝福语下一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