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

2024-09-18

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精选7篇)

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 第1篇

今天,我们全校观看了《暖春》这部影片,意味深长。暖春,犹如一股暖暖的春风,吹进我们的心里。

主人公小花亲人都去世了,后来的生活很不好。有一次小花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地跑了出来。有一位老人(宝柱的父亲)收养了小花。到了那个爷爷家里,小花很勤劳,什么活都做,做饭、扫地、喂鸡、赶鸭,可还是不讨婶娘和叔叔的喜欢。婶娘三番五次想把小花送走,可都被爷爷找到了。小花受尽千心万苦终于出头了,后来凭着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信念考上了大学,进入了她的教学生涯——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因为,这里是她梦想的起点。

片中的小花被婶娘送走了,可还是哭喊着追着婶娘,这时的小花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呀!她多么想回家,想有别人的关爱呀!小花追着、喊着,手中紧紧地抓着拥有了一个家的幸福,不想松手,这样的无力是哪一个孩子所经历过的?小花,经历了。

小花很体谅爷爷的辛苦劳动成果,用过一遍的本子擦了再用,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无穷:“老师,请您用铅笔给我打分吧!这样本子还能用,爷爷就不会这么累了”。这里小花很懂得感恩、体谅爷爷,不乱花钱,比起我们这样的动不动就耍大小姐、小王子脾气的孩子强多了,我们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儿,不知道农村的孩子要多羡慕!如果说是“艰苦生活中的孩子最孝顺”这句话放在小花身上一点都不合适,如果小花生在富家肯定也会很孝顺,因为这是她的本质。

“婶娘,这草药每天抹两次可管咧!”这是小花给婶娘送药水的情景,把小花的真诚、朴实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感动不已。有一个地方是小花给婶娘捉蚂蚱,因为她想把婶娘不生小弟弟的病治好,我想,要是我们肯定不会去捉蚂蚱,不生就不生吧!反正对我不好!报应,哼!可是小花对婶娘很好,还想让婶娘生小弟弟,这样的美德,世间有多少?最后,小花的感恩终于打动了婶娘。

主人公小花的命运好可怜啊!她才7岁,就有那么多的活儿要做,真辛苦。再加上婶娘的冷眼相待,使小花弱小的心灵顽强起来,她只有一个信念: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小花懂得知恩图报,从来都不叫苦,我们生活在蜜罐里,身边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那么多的亲人爱护、保护着我们,而小花呢,只有爷爷的保护,还要遭受别人的另眼相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虽然婶娘对小花不好,但小花从来不记仇,一心一意地想着这个家,想着婶娘、叔叔爷爷,叔叔对她说一句话小花竟然那么开心。

后来,知道了爷爷根本没有儿女,好人终有好报啊!这两个孩子都很孝顺,这是老人应得的奖赏呀!如果我们是花朵,小花只是绿叶!如果我们是天鹅,小花只是丑小鸭!红花因为绿叶的衬托才显得高贵,丑小鸭终究会变成白天鹅!最后,小花考上了大学,回到她梦的起点——乡村。

我们要好好学习,一定能成为美丽的花朵,高贵的白天鹅。

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 第2篇

一、宁德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 农村艺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发展艺术教育, 离不开艺术教师的辛勤耕耘, 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 还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做保证。然而现在农村中小学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少得可怜, 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更是几乎没有。宁德市几百所的中小学中, 只有城市的几所小学和比较大的30余所的中学有配备专业的艺术教师, 其他的基本都是有这方面专长的老师代替。比如宁德市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600多个学生, 15个班级, 音乐老师只有1名, 虽然是专职, 但也是由非音乐专业的师范生担任, 而美术老师就由其他有美术专长的老师兼任。这所小学在宁德市是属于中上水平的农村小学, 艺术师资况且如此, 其它中小学更不用说了。艺术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专业素养不够, 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在很大层面上抑制了学生的艺术才能的发展, 学生的艺术天份的发挥。 (附表:宁德市部分农村中、小学艺术类师资情况表)

(二) 各中小学艺术师资不平衡

由于应试的压力, 学校主抓语、数等主要课程, 对于被称为副科的艺术教育就睁一只眼闭一支眼。好的学校会专门配备师范生担任专职音乐老师和美术教师, 差的学校艺术教师都是兼任, 有的贫困的山区学校甚至不开课。据调查, 一般情况下, 师资比较好的学校会有一到两名艺术教师。一般的学校就只安排一名。农村中心校的艺术教师一般是专职, 其余完小 (即非中心校) 都是课任教师兼任。像霞浦县实小这样的城关小学, 有39个班级, 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各6名, 都是福州艺校毕业的, 专业对口;古田县凤埔中心小学, 有11个班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各1名, 还都是师范生 (非艺术专业) 兼职;宁德蕉城洋中溪富中学共6个班, 根本没有美术、音乐专业教师。在农村, 艺术教育师资与溪富中学这类学校大抵相似。一个教师什么课都上, 哪有那么多精力呢。他们上课效率大打折扣, 就算有教学安排艺术课, 大部分也是被挪作他用。

(三) 学生无法系统学习艺术

目前, 学生家长求子女成才心切, 认为学习音乐、美术等课会影响孩子学习、升学, 不愿意让孩子过多接触音乐、美术。就算是学音乐美术, 都是为了考级, 以便为以后的中高考加分等等。这些观念, 从各个方面和层面冲击着艺术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应有地位, 严重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此外, 在农村由于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家长没有经济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条件, 孩子们也无法系统的学习艺术。

二、开展艺术扶贫的意义

(一) 缓解艺术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

艺术扶贫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艺术教师资源配置, 解决农村艺术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要举措。开展艺术扶贫后, 大量有艺术专长的专家、学者、老师赶赴艺术师资缺乏的农村中小学, 大大地缓解了农村艺术教学压力。而且参加艺术扶贫的这些老师是免费、义务地开展艺术教学工作, 没有工资, 这样也就减轻了聘用教师的部分经费,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 农村中小学学生有了更多学习艺术的机会

艺术扶贫的开展, 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注入一股艺术动力, 使无专职艺术教师、无安排艺术课的学校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机会, 他们可以更广泛地接触艺术, 聆听音乐、学习美术等知识, 积极参与音乐、美术各种感受、表现、创造等活动, 从而快乐的成长。

(三) 教师的横向交流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

虽然很多艺术工作者教学经验不足, 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 但是他们对艺术有独特的见解。在艺术扶贫期间, 他们能把先进的艺术理念、艺术技巧等带进农村中小学, 改变农村旧的、不合理的艺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这对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作用。而艺术工作者在深入艺术扶贫学校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寻找创作源泉、激发创作动力, 所以艺术扶贫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 有利于更多人关注农村艺术教育

艺术扶贫工作开展以来, 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援助, 更使艺术扶贫工作得到升华。福建省内外不少文艺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纷纷表示, 愿意加入到艺术扶贫队伍中来。不少县市文化馆联合当地文联、高校等部门的艺术专家, 共同策划开展这项工作。宁德市艺术馆利用工作关系引进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的国际师生, 每年到蕉城区特殊学校共同帮助学校艺术扶贫。2007年11月, 来自美国、加拿大、希腊、法国、德国、印度、安哥拉及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3名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国际师生, 再次来到蕉城区特殊学校进献爱心, 这些国际师生们, 给孩子们传授英语口语, 与师生们共同表演文艺节目, 为那里的孩子们送来了3000册图书。不同肤色但是怀有同样的希望的师生们欢乐齐聚一堂, 歌声, 笑声充满了整个校园。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 使艺术扶贫切切实实成为当地文化工作的一大亮点, 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利于形成人人都来支持农村艺术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化馆、艺术馆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重视。

三、艺术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足, 存在走过场现象

五年来, 艺术扶贫工作开展得不错,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个别有艺术扶贫任务的领导和干部对这项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 缺乏全局意识, 把艺术扶贫当作了一场“美丽的走过场”。扶贫工作不但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扰乱了受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一些领导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查, 就定下艺术扶贫对象, 有的学校已经有专职教师的也是扶贫对象, 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样的扶贫, 影响了老师情绪, 影响了学校管理, 是学校的一种负担。

(二) 人员的教学经验不足, 定点教学存在一定弊病

虽然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有着比较专业的知识, 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们毕竟不是专业教师,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常常会因为教学经验不足, 在进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常常表现的很被动,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人员大多是兼职, 在时间上、工作上存在冲突

这些被派去参加艺术扶贫的干部, 能力和素质一般都比较强, 在自己的业务工作上承担着比较重要的任务。他们在做完自己的工作之余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了。他们参加艺术扶贫后, 本身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 当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 兼职的艺术扶贫工作只能让位。这给扶贫工作的持续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搞好艺术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 思想重视, 长期坚持, 不走过场

从时间上看, 艺术扶贫表面上是长期政策, 实则是短期行为, 艺术扶贫虽然有政策作长期的支持, 但对于某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是短期行为, 长则五六年, 短则半年, 扶贫时限一到, 马上走人结束艺术扶贫工作。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学校是铁打的营盘, 那艺术扶贫教师就是流水的兵。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 艺术扶贫绝不仅仅是上几堂课, 写一份报告。我们应当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长期的坚持, 不能浮光掠影, 流于形式。改变农村落后的艺术教育状况是一项长久的事业, 它需要我们的激情, 更需要持久的奉献。虽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徐本禹那样付出, 但如果每一名艺术工作者都能承担起一份责任, 那么艺术扶贫就能成为一场生生不息的爱心接力赛。

(二) 发动更多人参与, 不断增强艺术扶贫队伍

艺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农村艺术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仅

大学素质教育之音乐教育

高衡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110000)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建设型、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

钱学森老人在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 曾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 不但要有科学知识, 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科技人才一定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这是钱老多年来一贯倡导和坚持的观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中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性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高校艺术教育,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 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 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音乐教育, 并且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1. 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同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 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 擅长语言计算, 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 擅长音乐绘画。音乐教育可以使人的左右脑平衡发展, 对于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 提高人的智能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不单是教人弹琴学画、修身养性, 陶冶情操, 而是为了教人更好地认识复杂而多彩的世界,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灵活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

艺术家把复杂和相互对立的色彩融入到乐曲、绘画之中变成和谐、协调、浑然一体可供人们赏心悦目的作品, 激发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欣赏音乐同时可以领悟到更多的道理。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犹如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 一波未平, 一波复起, 生生不惜!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卡住命运的咽喉, 决不能被它压倒!”的精神。冼星海曾经说:“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 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 感受音乐的美对于学生陶冶情操, 品行的修养, 以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着独特的作用。

2. 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研究发现, 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轻松, 快乐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 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 增加内分泌, 促进消化, 消除疲;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 增强注意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被关注, 并且很多大学增开心理咨询室, 为大学生缓解压力, 解决心理问题。音乐能增进健康, 近年来音乐还被大量的运用到医学领域。适当的音乐能使精神狂躁者逐渐平静下来, 使抑郁症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兴奋起来, 对周围环境和事务产生积极的变化。正如《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 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 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 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 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 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

仅依靠艺术馆的力量进行艺术扶贫, 远远不能满足。建设一支数量足够, 质量合格而稳定的艺术扶贫队伍, 是艺术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一是要强化艺术扶贫师资培养。我们要采取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 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教育水平, 为农村中小学源源不断的输入艺术教育专业师资。同时, 合理地安排工作, 使他们能够放心地投入到艺术扶贫工作中去。二是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艺术扶贫队伍中。目前, 我市城市中小学艺术师资比较雄厚, 农村比较薄弱, 我们可以适当地引进城市中小学艺术教师参与到艺术扶贫中去。甚至, 我们可以引进国内外艺术院校的师生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三) 从学生扶贫, 发展到老师扶贫, 解决师资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 艺术扶贫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从时间上看, 教师扶贫表面上是短期行为, 实则是长期政策。目前缓解学生的压力, 并教会学生如何用音乐调节自己的情趣。

3.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当我们谈到教育, 我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德, 可见德育的重要地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 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 心灵也就因此丑化。”这让我们认识到得当、正确的音乐教育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与净化。

正如孔子的哲学中, 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形成社会责任感, 是当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音乐教育对德育的培养, 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欣赏《国际歌》时, 我们能感受国际人民那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音乐以雄伟的气势, 给人以一种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再如那些革命歌曲, 以优美的律再现英雄不畏艰险的性格和光辉形象, 使人奋发, 催人奋进。音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风格, 把学生引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让他们真切地体会今天的幸福来之如此珍贵, 唤起他们对国家的使命感, 对自身的责任感, 从而深化了学生思想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4.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技术的不断发展是靠我们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而得来的。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并且敢于创新, 要敢想敢做。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 扩大想象的空间。在同一段乐曲中, 学生听后会反映却截然出不同。不同的经历, 不同的理解, 引起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出有声有色, 有形有神的形象和情景。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和前提, 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 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翱翔, 让学生在音乐中使得音乐听觉感受力、音乐控制力、音乐情感、音乐记忆和想象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良好的素质转变为创造能力。

音乐是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旋律, 不同的节奏, 不同的调式, 不同的主题, 可以表达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不同感悟, 传递着爱与恨、快乐与悲伤、赞扬与嘲讽、温柔与豪放、积极与消极。把音乐带进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我, 在音乐中尽情挥洒。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 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建设型、创新型人才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湖南文艺出版社.

[2]于洁.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作用.美与时代.2004.2

[3]张克学.试论创新试论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音乐天地.2005.9

[4]宋德玉, 姬英涛.陶冶情操, 完善自我──论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美与时代.2004.9

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 第3篇

摘 要: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和提高军事人才军事职业能力与现代化水平的客观形势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关键词:教育目的;军事职业教育;军事人才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四总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军事职业教育成为我军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深入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提高军事人才的军事职业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军事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上述客观形势的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一、教育目的理论概览及其根本取向

教育目的是“人们关于教育对象应有教养的预想”,任何一种类型或层次的教育,都要或明或暗地规定、设想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也即拥有其教育目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目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论述,如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在于使受教育者顺应本性的自然发展,注重完整人格的陶冶,使人天赋的内在力量得到充分的表现,在身心、知能、道德、审美等各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他们的学说都深刻地指出,教育不可以偏离人的内在、全面和均衡的发展需要。文化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目的是实现客观文化价值在个体的内化,并进而实现文化的传递和创新。其中20世纪的永恒主义教育学说认为教育“是要引起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教育要传达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经典的知识和价值由于其在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理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最重要内容。生活和道德取向的教育理论,如19世纪的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阶段,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赫尔巴特则认为,教育应“借助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能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养成去恶从善的品德”。他们的观点为后来职业教育的兴起以及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至于社会和政治取向教育目的理论,很多思想家都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乃至政治的需要,而且传统习惯和官方意向也大都倾向于这一点。如我国著名典籍《学记》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宋代朱熹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己伦焉”,表面上看是一种道德取向的教育目的,其实是放置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列中,最终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坚决否定“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因为“我们必须献身于某一项特定而有限的任务”,所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一类教育目的理论,合理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对教育活动的限定和要求,为防止教育目的过于偏向“个人”一端起到了平衡作用。

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其实在于人的发展。之所以不同理论给出了不同取向,正是因为人的发展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多方面的不同要求。

(一)个体人格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要求

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学说,正确指出了教育必须要首先注重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所谓人格,即人的规格,教育学上可视为方方面面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都不可放弃人格的协调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尤其重视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使职业教育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人格基础和发展潜力而片面追求职业技能,只不过可以通过建立工作技能“附着点”的方式,实现个体人格的拓展和深化。

(二)社会化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化程度即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文化、价值、生活、道德、政治等,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存在物,它们所代表的教育目的取向都是不同程度的社会化取向。所以强调人的发展,绝不能忽略社会内容,反而要强调社会要求。反过来讲,教育诉诸社会要求,却并不排斥个人发展。

(三)人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要求

人的发展呈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可能更多地适用于某个或某些教育目的取向。在特定的初始阶段,出于构造基础和拓展潜能的要求,人格全面发展的取向占主导地位;然后为了适应社会分工和治理的要求,社会化某一方面(如特定的技能要求)的取向就更重要;再后,指向专业精深的教育目的就应该与通用的取向融合,谋求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的发展

社会存在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此,人的发展与特定的职业发展相脱离是不可想象的。这样,教育一旦进入职业准备和职业发展阶段,就应该把人的发展与职业发展统筹结合起来考虑,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人的发展,在人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职业生涯的进步。

二、人的发展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形式——军事人才成长

教育目的理论对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论述,具有从宏观上匡正和规范教育活动的作用,能确保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行为符合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使教育活动相关人“形成自觉运用教育目的指导教育行为的意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是人的发展,而军事人才成长既是人的发展的一个形式或表现,也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要全面考察军事人才成长,就需要放在人的发展的总体背景下进行。

(一)军事人才成长路线要与人的发展路线重合

许多学者对人一生的发展作了研究,提出了观点多样的生命历程理论,指明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一般来讲,人在青年期和成年期要经历一个先是获得较全面的知识积累、然后在专业上趋于成熟、最后实现充分专业化的过程。军人的职业成长主要发生在这个阶段,为此,其成长路线的设计应充分尊重这一时期的特点,使人的一般发展路线在军事人才成长中得到体现。当然,军人职业自有其特殊性,其成长要反映出他对不断上升的战争行动等级和复杂性的理解、把握和参与能力。而实际上,这种能力恰恰也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并持续整合相关知识、能力的具体表现。

(二)军事人才的培养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美国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曾指出,“战略家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天资、阅历和教育”。军人的成长发展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进行,还要有赖于恰当的专门教育。首先,这种教育设置的时机要适应人在军事职业发展中的阶段特点,使教育行为发生在成长提高的关键时期。其次,内容上也要符合不同阶段的需要,兼顾当下实际能力的生成和今后发展潜力的建构。最后,教育也要适当超出形成单纯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军人作为人的终生和谐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军事职业发展和教育促进军人作为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通过职业发展来实现,职业发展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如美军的研究生教育有三个目的:一是满足军官受高层次教育的需要;二是提高军官岗位任职能力;三是满足终身职业发展需要;四是作为军队保留人才的手段。这种思路体现了在军事教育体系中对人的发展的较为充分的考虑,没有把眼光片面集中在职业本位,展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自觉意识。

三、军事职业教育与军事人才成长的实现

“人是战争的最终决胜因素”,这句话不仅说明要把军事人才培养放在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还说明军事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促进和保证人(军人)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以提高现代军事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在职培养新机制,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推动军人全员全时全域学习,具有完善军事教育体系格局、促进军事人才全面持续成长的重大意义。

(一)军事职业教育在层级式军事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融合作用

军事教育必须服务于战争需要,因此构建军事教育体系的关键外部制约因素是作战力量使用的要求,或者说特定战争行动等级的要求。由于战争的三个主要级别是战术、战役和战略,军事人才培养也就相应地设置三个等级,分别是按兵种设置、学习战术的初级军事教育,按军种设置、学习战役的中级军事教育和各军种联合设置、学习战略的高级军事教育。这种军事教育体系构架的设计是促进作为军官的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战术到战役再到战略,这是一个军官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专业成熟和精深的必然路径。这样的军事教育体系与作战、服役经历一起,为军人职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上升通道,我军已有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共同构成的军队院校体系正是按这样的理念设计的。然而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及部队的岗位实践虽然各自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都难以有效贯通和统领军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所有教育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应做的并不是重构原有教育体系,而是补充和添加,使各层级的进校培训通过在职的远程教育学习相互连接起来,融合成为整体,成为一个覆盖军人职业生涯全程、与军人成长路径并行不断线的终身教育体系,而这正是军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所在。这既是对军人个人发展负责,也是对确保军队在特定行动等级上有效形成战斗力负责,是用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

(二)军事职业教育灵活适应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特点,一方面与其在成长路线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在军队任职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人在追求专业精深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共性特征。以军官为例,任命前的生长军官要接受基本的高等教育,通过宽口径的通识性培养,形成基本的学习、思维、创新能力和军事素养,为军官职业和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知识能力基础。其后,为适应初级任职的要求,获得职业发展良好起点,初级任职教育注重特定岗位的针对性,助其形成任职初期迅速上手的能力。经过一段时期实践,军官对部队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作战训练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产生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思考,随后的中、高级任职教育就要同时兼顾高一级的岗位指向性、军事学科学术性和相关外围学科广泛而深刻的理解,使军官的实际工作经验结构化、体系化,促使其思维向战役和战略层面跃升。

可以说,上述思路在军事教育体系设计中得到了广泛遵循,具有理论上无可置疑的科学性;然而实践中其问题则在于,各层级体制化教育培训对军事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判断是总体性、一般化的,很难全面考量并尊重军事人才个体成长的特殊性与个别需求,那么这种军事教育对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适应就很可能是比较“僵硬”的。而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的补充,以自主学习、远程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主,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符合教育体系构架对军事人才成长特点的整体判断,又灵活适应军人个体和具体工作对学习教育提出的独特要求,从而实现军事教育体系的整体“柔韧性”,把教育目的和人的发展取向进一步充分体现了出来。

(三)军事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形成

“职业军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激发战略思维的形成”。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军事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以培养战略思维为核心的;二是军官任命前的高等教育和任命后的初、中级职业军事教育,尽管不以战略思维的形成为重点,但也要兼顾战略思维潜能的培养。战略是战争行动的最高等级,也是一种思想,是立足国家安全和军事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和执行军事使命的能力。在我军新型的管理指挥体制下,具有战略思维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愈加重要。为了达到培养各级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目标,军事教育各层级都应当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丰富性,但限于时间、内容弹性等客观条件,一般难以做到。而军事职业教育正由于其灵活性,在各个阶段把恰当的战略思维内容充实进去却是可能也可行的。而且也正是通过军事职业教育把战略思维贯穿到军事人才培养全程,军事教育体系才从完整意义上构成了一种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因为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战略是一种把尽可能全面的相关要素整合进思维过程的宽广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包括军事教育在内的任何教育活动,要避免人的片面、单向度发展,尽管有专业化的重点,也要提供受教育者适当的知识视野和背景。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美]赫钦斯.普通教育[G]//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法]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G]//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普通论与专业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6]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美国第100界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编译,2008.

[8]马立峰,卢伟.全军军事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理论骨干集训材料汇编[C].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 第4篇

——日本IDSF体育舞蹈联盟前会长山口繁雄

我喜欢跳舞,喜欢在优美的舞曲里,放松神经,忘却烦恼,舒展四肢,轻轻起舞。在舞蹈中的我,变成了风中的精灵,又或是临风飘举的仙子,我的灵魂随着曼妙的舞姿,轻舞飞扬。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温家宝总理在他《温文尔雅》一书中,引用“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同时,指出“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宣泄方式,灵魂的牵引方式。舞蹈是有魂魄的,是表达感情的极致。”当人们的情感用语言和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人类的文化是从舞蹈开始,在没有文字和语言时,简单的手势就是一种舞蹈。史料记载,我们的祖先,捕获一只羊、击退一只虎,就会兴奋地围着火堆手舞足蹈,这可以看作是最原始的舞蹈艺术,尽管能想象出祖先们“跳舞”的姿势有多怪异,但情感的真实却是肯定的。如今,舞蹈还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宣泄压力的好途径,通过身体动作,感悟音乐,释放心灵,从而忘忧解愁,益心健体。

2010年,体育舞蹈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消息,鼓舞着全亚洲热爱体育舞蹈的人们。我本人从事体育舞蹈事业已经18年了,盼望体育舞蹈能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也盼了18年了。虽然不能参加比赛,但能在自己的国家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11月14日,我陪同91岁高龄的日本IDSF体育舞蹈联盟前会长山口繁雄先生和小林弥寿枝女士、小林静枝女士,以及他们的四位舞蹈界朋友观看比赛。山口老师和小林老师是我的恩师,曾资助我和舞伴在日本学舞3年,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舞蹈无国界”的崇高精神,我不仅从先生处学习了舞蹈,还学到了应该如何做人。

20多年前,正是山口老师怀着满腔热忱,把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介绍到中国,山口老师可谓是这一舞蹈在中国的传薪者和祖师爷。当年,山口老师捐资600多万日元筹备中国首届国际标准舞大赛,后来又多次自费来中国授课,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舞蹈人才。山口老师曾经深情地说过“我要尽我余力,为了舞蹈和友谊做点儿事。”如今,跳国标舞在国内已蔚然成风,各种比赛年年举行,由山口老师播撒的舞蹈种子,已在中国大地上枝繁叶茂。今日的中国,已经有数千个国标舞组织,年龄从6岁至80多岁不等的3000多万舞迷,既有部长,也有普通老百姓。每当看到那些翩翩起舞的人们,我都会想起最早的播种者山口繁雄老师。

每场比赛,山口老师和小林老师都看得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们对亚洲体育舞蹈事业的关注和期望。看完比赛,山口老师评论说:“中国的体育舞蹈水平近几年来突飞猛进,可喜可贺!世界冠军将由中国产生!”想到近来的中日局势,山口老师激动地说:“现在,世界还不很和平,让我们共同努力,敞开胸怀,把拿枪的姿势,改为舞蹈的架形!让舞蹈成为传递友谊的纽带!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大家都来跳舞吧……”

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 第5篇

那么,应如何搞好国有企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存在的重点和环节问题?又怎样让职工群众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刻意义和内涵?

什么是群众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何重大意义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职工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得到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总结。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是开展党的群教活动,有助于提高党的纯洁性。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也是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当前,我们党内仍存在一些不纯洁甚至消极腐败的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根本宗旨造成的。二是开展党的群教活动,是为了坚守党的生命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实现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深入开展党的群教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是开展党的群教活动,让“中国梦”的构想化为现实。“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名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让党和职工群众站在一条线上,与职工群众共坐一条板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加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二、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第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作为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群众路线在很多时候被上升到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这种价值取向表明党不仅将自身和无产阶级作为政治社会发展的领导者,而且把代表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价值立场。第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认识源泉。从根本上说,党的认识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党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不断接触职工群众的实践,又需要带领、推动和反作用于职工群众的实践,并进一步检验党的认识。通过对于党的认识形成逻辑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认识过程本身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过程,而群众路线就是实现这种统一的有效方式。第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在于动员、领导和组织群众,因此,能否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成为党的具体工作内容、方法与成果的根本标准。具体地讲,就是党在群众工作中必须要摆脱空谈空想,更多地关注实际工作;党的任何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群众,与群众的利益有着深刻的关联。

三、新常态下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为民务实清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常态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看教育的意义的感想 第6篇

根据人教版教材, 三年级的初步认识小数重点在于: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浅层的教学, 学生如果还没能将小数的意义融会心中, 那么就无法在逻辑上真正认识小数, 学习小数倘若只是针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未免过于表面。数学里的小数和生活中的小数必定存在区别, 教学中应当从深层次出发解读小数。因此, 本节课的目标应当基于分数的认识从深层认识小数;学会用分数表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此目标是小数意义教学的最佳体现。数学的学习是一种概念逐渐建构的过程。数学不同于语文, 它需要学习者用逻辑的思维思考并构建一系列图示, 进而顺应这些概念, 尤其是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更为显著。在数学的代数教学中会相继出现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等抽象概念。这些概念尽管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尽量将这些联系指出阐述完整, 学生方可学会触类旁通,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数的教学其实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对分数认识的延伸。例如, 0.5可以看作是十分之五, 0.05可以看作一百分之五, 0.005又可以看作是一千分之五……由此可见, 小数其实是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 学生需要首先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再对小数的认识有整体的理解。因此, 小数的教学应从对分数学习的原先知识中出发, 在原来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内容, 增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小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融会贯通, 加强学生认知结构的紧凑度。另外, 在接下去的学习中, 学生还将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十进制的单位换算 (排除时、分、秒等六十进制的换算) , 了解小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后续有关小数的学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交界处, 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需要依靠具体的图示进行新知识的探索。这也就告诉我们, 小数的教学切不可“平地起高楼”, 而是要“在原来的地基上继续盖房子”。也就是说, 教师要把小数当成是旧知识的一种延伸。

二、教学设计分析

1. 从分数读写到小数读写。

认识小数的读写是对小数认识的表层学习, 在很多教材上, 小数的读写一般都是由教师直接讲授, 其实小数的读写也可以从分数出发。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类似的数, 像6.28、7.45、3.4等, 我们把这些数叫作小数。仔细观察一下, 这些小数和我们之前学的自然数有什么不同之处吗?生:中间有一个小圆点, 小圆点的两边都有数……师:观察得真仔细, 大家都关注到这个小圆点, 只是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大家联系一下学过的分数, 能不能推理出这个小圆点叫什么?生:小数点!小数的读写是学习小数的浅层部分, 从一开始的读写方面就与分数紧密联系, 为之后意义的构建打下基础。

2. 从“十分之几”元到“零点几”元。

教材中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商品的价格这一例子, 直接从“1元=10角”、“1角=10分”这一信息切入, 要求学生学会说出“5.68元=5元6角8分”这一逻辑等式, 但是这一切入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反而会显得过于生硬, “为什么1元=10角, 1角就等于0.1元了”?另外, 教师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以直接表示出5.68元=5元6角8分, 无法检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元角分的真正含义。故而将分数的意义加入其中, 先复习分数的意义, 再深入探讨小数将对重难点有所突破。先探索出十分之一等于0.1, 再用十分之一去化解十进制等式, 这样在生成过程中不会显得太突兀, 也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其意义。师:我们平常买东西时都会用到人民币, 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如果把1元平均分成10份, 每份代表多少?生:1角、十分之一元……师: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对吗?其实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是就是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十分之一元就等于0.1元 (板书) 。请说一说, 十分之三元、十分之二元、十分之六元分别用小数怎么表示?生:0.3元, 0.2元, 0.6元。师:观察一下, 有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师:也就是说以10为分母的分数可以转化为一位小数对吗?师:下面我们再回过来看看, 如果牛奶的价格是2.5元, 这里的小数部分0.5你能用刚才所学的分数表示吗?生:等于十分之五元。师:很好, 你不仅可以把分数和小数自由转换, 还能用分数表示元、角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刚才讨论过的这些都组合起来, 用一个等式, 可以怎样表达呢?生:0.5元=十分之五元=5角。师:归纳得很仔细。 (教师板书) 仔细观察这个等式, 大家有发现什么吗?生:0.5元=5角, 0.角=5分……

这一环节看似没有必要, 因为这一环节最后还是需要得出“0.5元=5角”这一结论。有人会说, 这个学生在现实中不是都知道的吗?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力气去证实?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在现实的教学中, 学生往往会因为生活情境而限制对小数真正原理和意义的思考。这一环节其实是分数教学和小数教学齐头并进, 学生能在推论的过程中明白小数的原理, 即小数是十进制单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故而一些十进制单位之间的转换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了。

3. 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或多位小数。

上一环节运用生活中元、角、分的例子体验到一位小数的来源和意义, 那么这一环节就可以更加深入探索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特点以及它们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上一环节, 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分数到小数”这一路口, 也是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下完成了从十分之几到一位小数的转变。本环节则正是利用了以上的思维方式进行类推, 类推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合作交流、询问法等, 主要锻炼学生归纳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既然上一环节运用到元、角、分的例子, 这个环节就用测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来引入。选择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就已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所掌握, 符合学生偏向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长度单位在生活中没有像人民币单位那么普遍, 因此不容易受到太强的思维定式。师:我们刚刚已经讨论了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对吗?你能不能举些例子证实这个推论?【把刚才所研究的程序方法深入思维, 为之后的进一步探讨做铺垫】师:但是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小数, 并不仅仅只有一位小数, 还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像这 (PPT展示6.89, 0.12等) , 这些小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能否用刚才的方法去把它和分数联系在一起?【教师这个时候提的问题很有挑战性, 学生需要3~5分钟时间思考】教师在PPT上出示一米线段, 并提问: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多少?【这里让学生说出1分米, 十分之一米, 0.1米】师:如果我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呢?生:1厘米, 一百分之一米……师:用小数该怎么表示?用我们之前讨论的一位小数类推法推推看。生:0.01米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推出) 师:很好, 我们是不是已经推出两位小数了?师:你可以再复述一遍我们退的过程吗?生:1厘米=一百分之一米=0.01米。师:同学们的归纳推理能力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接下来再好好思考一下, 三位小数怎么办呢?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和教材“反其道而行”, 教材提倡从现实生活中出发, 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数学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直接拿来很容易会导致学生们思维定式, 只知道就是这样写的, 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这一单元还会有小数的加减法, 从分数中出发引出小数, 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也是在算理上的突破。在小数运算上需强调“小数点对齐, 从左往右计算”等规定, 那么这一课时“透过分数看小数”便有助于区别小数后一位、后两位的区别。因此教学应当瞻前顾后, 技能练习先前所学内容, 又能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以上三个环节, 从小数的读写到一位小数的入门, 再到两位小数的深入探索。将分数与小数结合在一起。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数与分数相结合使整个教学不会显得过于生硬, 小数的意义教学正是体现于此。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倘若把小数孤立起来, 学生只能理解“小数是什么”等表面东西, 对“怎么是怎么来的”、“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代表什么”这些深层次概念无法贯彻心中, 这与学习数学所要求的归纳、逻辑思考能力不符, 故而教学忌过于浅层。

三、结果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在金华市罗店小学四年级进行实践, 从课堂表现和形成性评价中发现学生对于小数的认识总是会通过分数来转换, 如学生想到0.89时, 会联想到一百分之八十九, 这说明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从而认识到小数相邻位数之间的进率为10这一特点。在课堂作业上表现良好, 没有出现意义上的问题。纵观整节课的构造, 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分数的引导, 分数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小数意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斐.由境生情, 以情启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8) .

透过两会看彩票的民生意义 第7篇

很多代表委员建议将彩票公益金的使用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直接挂钩,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法律援助、廉租房建设等方面。例如,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建议中央财政在分配社会福彩资金时,更多地向福利事業倾斜,以保证弱势群体的生活与社会同步。

还有一些代表委员希望通过发行新的专项彩票来解决一些重要领域的资金短缺问题。例如,香港《镜报》专栏作家、书画家吴欢建议发行文化彩票,以繁荣文化市场;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提出应该发行“革命老区扶贫彩票”,为那些曾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及其后代做些实事;全国政协委员王林建提议发行法律援助彩票,以满足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廉租房是个公益事业,既然是公益事业就可以发行彩票”;而呼声最高的则是发行“教育彩票”以解决学校资金紧张、发行“环保彩票”以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针对这些议案提案,我刊采访了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王司长指出,虽然两会的议案提案还没有正式递交民政部,但民政部很早就非常关注这些意见和建议。他个人认为,新增专项彩票是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各方面条件。对彩票的社会作用,业内人士非常认可,但就整个社会而言,接受程度远远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好,不少人还是更看重它的娱乐性与经济回报。而且,彩票发行20多年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也依旧存在不少漏洞,面临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增发专项彩票还是存在一定的社会障碍。不过,王司长同时表示,这方面提的意见和建议如果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会深入调研、认真考虑。

虽然对是否增发专项彩票还有很多争议,但代表委员们如此期待通过专项彩票筹集资金以解决各类难题,足以说明彩票公益金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乃至整个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彩票公益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社会福利事业中的支柱之一。200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的次年,就有23.75亿元中央彩票公益金注入其中。

2006年,财政部对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作出调整,规定彩票业所筹集的公益金按照以下比例分配:中央50%,其中社会保障基金60%、专项公益金30%、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各5%;地方50%,主要用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性的公益慈善事业。60%的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直接划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占到了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的8%左右,彩票成为社保基金最稳定、最重要的筹资渠道之一,为每个人的养老、医疗、就业等提供了保证,极大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此外,遍布全国大城小镇的彩票投注站,直接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更吸纳了不少下岗职工、残疾人、失业者等弱势群体,为缓解社会矛盾、缓解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安排500075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资助开展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家庭权益保障以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对彩票公益金项目而言,5000万元并非巨款,但它每年可以资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2.5万件,将有效缓解政府财政资金不足与法律援助需求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促进法律援助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对维护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彩票公益金对民生的积极作用的深化与升华。

总之,彩票公益金为我国的救济救灾、社会保障、重病救治、残疾人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成为推进公益福利事业、改善民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关链接:

历年部分相关彩票的议案提案

■2001年全国人大代表蔡奇提出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彩票法》的议案。次年,7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交了同样内容的议案,7份议案的联合签名人数达222人。随后几年,几乎年年都有代表提交类似议案。

■2004年开始,湖北省代表团连续三年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在武汉试发“竞猜型赛马彩票”的提案。

■200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建议禁止鼓动弱势群体购买彩票。

■2006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司马晓萌建议彩票公益金公开账目。

■2008年,广东省人大代表杨卓欣建议发行“健康彩票”,以募集医疗救助基金。

■2009年,沈阳市政协委员吴文鹏建议发行国家“教育彩票”,弥补国家财政在教育上投入的不足;大连市政协委员赵强建议政府监管彩票公益金,要求有关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公益金使用情况告知机制。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驪建议应该出台适当开放博彩业、发行扶贫或者富民彩票等政策,以完善财富第二次分配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罗伟其建议,财政部、民政部明确福彩公益金用于资助残疾人教育的比例,中央和地方均应不低于20%。

全国人大代表胡葆森建议博彩合法化,足球职业化。

全国人大代表陈妙珍提议发行教育彩票增加教育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郭长江建议扩大彩票公益金范围,用于大病救助。

全国政协委员罗援建议发行“革命老区扶贫彩票”。

河南省政协委员赵则祥建议试发行“教育发展彩票”。

全国^大代表陈飞建议可发行教育彩票,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

上一篇:生产副厂长岗位职责表下一篇:分院经营模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