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4-07-25

“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6篇)

“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1篇

“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人们私下里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差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已经有很多人在这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理论剖析,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效果也不很理想。把“差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我一直被“转差”的问题困扰着,几十年来我一直寻找“转差”的方法。今天就这个机会说说我的一些做法或体会。

一.讲清楚数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差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数学没有学好的“差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差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差生”数学差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差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二.要明确告诉“差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这一方法学习,短期内,如三个星期或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要有相应的测试,测试成绩的提高是学习进步的主要标志(至少“差生”这样认为)。不要把验证进步的期限超过三个月,这样“差生”会觉得太久。测试之后一定要及时与“差生”共同分析错因,分析是知识点的问题还是做题习惯问题。

三.在课堂上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启发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每一句话的含义,说出解题的思路。从“说题”入手,揭开试题的神秘面纱。

教师说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同样,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其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招不只是对“差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益。“差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道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差生”的“一错再错”现象。“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的更有条理,看谁说的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差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差生”的怪圈。他说不会,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其实他是能说出一些的,只不过平时一直被无形的“差生”的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这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就题目回答问题。老师当场引导他把题目最关键的部分回答出来,把一个题目分解成多个小问题,让他一一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评判(这样对已经会了的同学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裁判,即使会了也会有兴趣听下去的)。这样做可能会多浪费一些课堂时间,但是换来的是“差生”的勇气和走出自卑的喜悦,还是值得的。全国特级教师、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成功,恐怕有一半是得益于此,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说题”这一名词,但他的确是做了类似的工作,在“差生”的转化上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差生的种种表现及这种表现的背后的成因。叙述了一线教师在转化差生中切身的感受,总结了一些真正实用的方法和价值观。[关键词]差生,纪律,尊重,惩罚

差生向我们走来

在刚开始的几个星期,大部分学生都能保持安静,基本上能遵守课堂纪律。哪怕是最不好的班,在最初的一个礼拜也能保持课堂的安静。这对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来说,并不意味一切顺利。因为没有哪几个班,能总是保持这样让教师感觉美妙的状态,如果总是这样,那教师实在是一项美妙的工作。但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实事并非如此,开学初的安静顺从期,只不过是孩子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合适的对待,这一切将会荡然无存。

从小学到初中最初的几个星期,大部分孩子都保持着自己的本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几次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之后,成绩差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班集体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在那种差班里更显突出。

在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都会分好班和差班,有的甚至会分得更细,好中好,差中差班。有的把好中好班叫实验班,差班叫平行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叫法,实际就是分各种各样的快慢班。

纪律问题在慢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问题在开学后的蜜月期过了以后逐步暴露出来。

差班的孩子本来就差,差班里最差的孩子就更可想而知。

前一阵有一些教条主义者,说什么“差班差生”提法“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不让用,改成“问题生、学困生”,似乎这样一改问题就解决了,思路就变新了。其实,改来改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更新理念不是更新词汇,仅仅更新词汇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像是不能用道德问题解决老百姓坐车难的问题,实际生活困难的问题。

老人乘车没座,正确思路应该是,赶紧的多造公交车,多设老年专座,多开老年妇幼专车,这才是正确的解决思路,整天讨论这个小伙子没让座,那个年轻人没让座,还扯出道德问题来,这就是思路不正确。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容易,互相包容最重要,就别互相打压了。

有一个年轻人到国外,坐车的时候还学雷锋呢,见到一个老头,给人家让座,那外国老头很诧异,你给我让什么座,外国老大爷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老,用不着你给我让座。

这就是先进的文化。中国文化看上去面面俱到,特人性化,老吾老幼吾幼,特美妙动人,实行起来特别累人,所以培养了很多偷奸取巧的所谓道德典范。真正照着做的人,不仅是自己折腾自己,而且大多没有好果子吃。

回到正题,所以对差生问题的关注,不是从更改词汇开始,而是要从转变理念开始。差生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职业操守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它的本质是一个技术问题。

很多时候,差生问题出现了以后,教师往往被误解为一种职业道德问题,其实职业道德在这里根本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为职业道德短时间内代替不了技术。

战士上战场之前,首先要经过培训。转化差生和战士上战场的道理是一样的,也是要经过培训,然后才能有最终取胜的机会,否则必败无疑。把一个连抢也不会放的人派上战场,就等于变相的屠杀。据我所知,有些教师在走上转化差生的战场时,并没有接受多少专项培训,或者说接受的培训非常的不充分,他们在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要么不实用,要么早就过时了,匆匆忙忙的登上转化差生的战场,结果可想而知。

教师面对过了蜜月期的那些学生突然的破坏性行为,有一种不知所措、措手不及、岌岌可危的感觉,差生把课堂变成了底狱。也把教师的生活变成了灾难。自由的生活,幸福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感到个别差生简直是无耻之极、毫无责任心,破坏性极强。根本不努力学习,极端蔑视教师的要求和指示,总在课堂上找麻烦。这些人的理论是与其被别人当成笨猪还不如被别人当作**分子。虽不能好好学习却可以好好捣乱,并会联合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引发进一步更大规模的违纪行为。

那些差生高声交谈,大声喊叫,洋相百出,投掷物品,胡打乱闹,不做作业,当面和教师顶嘴、挑衅滋事、乱举手、随意讲话、敲打铅笔、丢弃书本、不参加班级活动、离座、假装无能、装摸做样、问无关的问题、四处乱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断表现出敌视和侵害。

有些甚至在身体上或言语上攻击教师、学生或者破坏公共财产,做一些与公认的社会道德相反的行为,如欺骗、撒谎、和偷窃等,更有一些不乏违法犯罪。

不断和差生斗争所造成的挫败感及所产生的愤怒、疲惫、绝望,一点也不次于战场上战士对战争所产生的恐惧疲劳无助和绝望,看不到希望和未来。许多老师被迫转行或提前退休,甚至许多是英年早逝,主要原因就是个别愚蠢的管理者和差生的无耻卑鄙。

当面对那些地痞流氓似的学生,教师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痛恨之情,正如子之言,“痛之过甚,易为乱也”。常常怒不可遏,又力不从心,霍乱频生,无法控制,无法忍受。常常让教师变得愤世嫉俗,痛恨差生。进而痛恨教师这个工作,觉得这个工作毫无意义,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是对生命的亵渎,是地球上最黑暗的角落。这个工作的酬劳,与必须经受的种种无耻和侵犯毫不相称。多少年来,教师们总觉得自己在进行一场孤独无助毫无意义的战斗。

差生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差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一直面临着一种危险,像垃圾一样的被淘汰掉,在此危机时刻他们奋起反击,任课教师成了受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差生和任课教师都遭到应试教育铁蹄的无情践踏,各自伤痕累累。

所谓差生都是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正是因为无法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来满足自己正常的对尊重和权利的需要,才转向了错误的目标,既然不能好好的学习,与其被别人当成弱智笨蛋,不如开辟新的战场,好好的捣乱。这和阿Q的逻辑如出一辙,挨了打就拿小尼姑出气。

应试教育的线性思维方式本身就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管这些学生怎样努力,总有一部分被淘汰,这是一种绝对淘汰的竞争,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产生改变。这本身就限制了这些差生的努力程度。与其好无意义的挣扎不如奋起一搏,享受破坏捣乱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应试教育造就了差生,滋生了差生文化。这种文化充满了无奈辛酸、满心的悲凉,满腔的仇恨,万古的怨怼。差生和教差生的教师感觉是一样的,彼此痛恨,彼此又有相同的感觉,彼此又最不认同。学生觉得只有最差的老师才教差班。老师觉得差班的学生鲜有好货。

差生首先是值得怜悯的一群,他们已经在获取好成绩方面失败了,现在的行为不过进行一种战略上的防守、逃避以维护自尊。

他们通过违纪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满足对关注的需要,随便说话炫耀自己打断其它人,并引起教师的注意。

满足对权力的需要,故意拖拖拉拉地嘀嘀咕咕的发表意见,并且在某些时候向其它人显示即使老师也无法让他做任何事。

满足被动的寻求权利的需要,表情漠然对老师要求置之不理。

满足寻求报复时的需要,对同学老师以牙还牙。

满足精力过剩的需要,乱搞男女关系,胡打乱闹。

满足自暴自弃时的需要,不学习退出班级活动。

差生的所有需要实际上都是对爱的需要。一种可以双向接受的爱的需要。这种爱是合适的有分寸的,不是像贵阳一所中学地的女教师把他的两个学生当午夜牛郎,又因为他在两个学生之间不恰当的表达,引起仇杀,发生致死一人的惨剧。而这个教师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班主任。我们不仅深思,教育和现实的欲望之间到底有多远,还有多少像这样的女教师在深夜哀鸣。

教师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信任尊重这些应试教育的弃儿、受害者,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给他们光,给他们温暖,给他们爱,如果我们的教师有这些东西的话就不必吝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东西与别人分享你会变得更加富有。

怎样做才算是信任和尊重呢?

有的教师也是恨铁不成钢,看见差生尤其是尖嘴猴腮的特烦人那种,上去就一“金光灿烂”,对膀大腰圆的差生就不敢随便用这种方式尊重和信任。其实这两种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任和尊重,在信任和尊重的词典里,绝不容许体罚。

对差生也不能斥责嘲笑,斥责嘲笑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不要公开指责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要指名道姓,你需要合做而不是敌视,体谅并不断提供帮助,他们会注意你仿效你的行为。

面对违纪行为首先要冷静、镇静,什么也不做也比做错了好,什么也不做,以后还有可能有挽回的余地,做错了容易招致速败,有很多时候教师还不知道怎么会回事呢,差生们就爆发“大起义”,造成课堂崩溃,教师觉得莫名其妙,自己都闹不清自己犯了什么错。

教师要特别注意身体语言,良好的风姿有力的动作,预示着你权力在握,会给你增加威信。疲软无力的姿态,萎缩的表情,胆怯的眼神,都会招来差生的“**”。为师者不可不察,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诚哉斯言。

任何真正的纪律都应当是内化的自律,如果你想靠嘴来维持纪律,即使喊破了喉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大喊一声就是失败的开始,于无声处才是惊雷之功的发端。

利用人际关系,来维持纪律。那些不擅长人际关系的人我建议,最好是别做教学工作,转化差生更是不行,很多时候一个良好的班机秩序,是靠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来维系的,教学本身有时候也是靠人际关系来维持的,不研究人际关系,不可能教好书,更不可能转化差生,教书和转化差生,都是靠人际关系来运行的,如果不研究点这方面的知识和规律,必败无疑。在其他领域,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成功90%靠人际交往,10%靠自身的能力素质。为教师者不得不察。

惩罚和恫吓对好学生来说尚有威严,对差生来说早已司空见惯,惩罚和恫吓并不能根本上消除违纪行为,只能是怨恨加深,对峙升级。好的纪律,并不依赖更多规则和更苛刻的惩罚。即使要用惩罚,也应该用全班通过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由老师一个人承担责任。

教师尽量不使用惩罚,也尽量避免使用表扬。

惩罚会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抗拒和师生之间的对抗,会让学生失去合作的愿望,会让学生想办法逃避惩罚,从而犯更大的错误。由于主观的原因,表扬也会引起学生之间的误解,最好的做法是客观的陈述事实。

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受到信任的班级环境,纪律问题就比较少。不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出现失败者。应多运用没有失败者、双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违纪学生做出强迫命令,最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这样做毫无作用,老师的压力挫败感依然存在,如果处理不好,有些差生在办公室也表现出顽劣的攻击性,让教师在同事面前更显难堪,尤其是当人际关系不是很和谐的时候,所以把差生往办公室叫要慎重,可以选择其它的地方,和学生友好的交谈释放出善意,并表达不放弃继续提供帮助的愿望,表达良好的期待,这样也许更好,谈话要简短有效,切忌重复长篇大论式不知所云式的谈话。

当和学生对峙时,教师要主动退却,一定不要和学发生暴力冲突,这种冲突没有赢家,教师不应树立这样的典范,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在这种问题的处理上,瘦弱娇俏的女教师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选择正确的方法,身体健壮的男教师容易犯急躁暴力的毛病,这样反而会把事情搞糟。这会对学生本人处理类似的行为树立一个不好的典型。一定不要在班里当着其他同学,暴力对待犯错误的差生。这样做只能离你想达到的目标越来越远。

教师对学生好的行为要及时强化,不及时强化,错过时机,好的行为就会得不到巩固。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强化,学生的星星之火就会呈燎原之势。

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他们并且认真对待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时他们也就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了。

当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他们就感到了权力在握,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权利争夺避免一部分不必要的违纪行为的发生。

武林中高手出招,一朵花,一根针,皆能成为手中利器。

“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3篇

1. 选聘招收随意化

在超市招聘员工的渠道中, 有近三成是靠关系直接上岗的。这些新员工中又多半没有相关工作经验, 对于导购、促销、理货等看似简单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处理能力, 尤其是心理上的应对能力, 比如怕苦嫌累, 比如做了该做的事却受到惩罚, 比如没有做该做的事却得到奖励, 等等。这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员工的主动流失。

2. 培训教学形式化

超市对新员工导入培训不到位, 具体表现为培训实施过程中各环节间存在脱节。尤其是组织工作方面, 事先计划已安排好, 但一旦出现高层计划有变而不能去参加的情况时, 高层管理者对新员工的培训不会改日, 而是直接跳过。加之直线主管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强, 培训内容不完善。这样的新员工导入培训无疑是形同虚设, 员工本来就“先天不足”, 又遭受了“后天畸形”的不幸。

3. 吝啬绩效激励和薪酬激励

在对该超市家居科、家电科和熟食区的20名非核心员工的调查中得知, 超市基层人员工作内容重复乏味, 吃力不讨好, 长期处于一种僵化状态。虽然, 像IBM、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 正是运用“像机器一样僵化”的模式来管理员工、增加效益的。但需指出的是, 它们同样做好了僵化过后的固化和优化工作, 这“三化”的完美结合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超市则没有。在一项“影响员工表现不佳的16项原因”的调查中发现, “员工不知道为什么该做这件工作”排在了首位。这足以说明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会导致表现不佳, 而缺乏积极性正是超市因忽略非核心员工的重要性, 未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引起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做好核心员工的工作就足够了, 对于非核心员工, 却吝啬必要的激励措施。

(1) 首先, 员工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努力与工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工作成绩与奖酬之间的关系、奖酬与满足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这三方面。当员工怀疑自己通过努力达到一定成绩的可能性, 或是怀疑自己达到一定工作成绩后获得适当报酬的可能性时, 就缺少了积极性, 最终不得不面临主动流失或被动流失的状况。

(2) 其次, 超市管理者对非核心员工不予重视, 因而未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或是员工自觉目标不够具体、不可接受, 于是缺少了分配资源、制定计划的指向物, 也没有评价工作进度和成绩好坏的指标, 这些同样会削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造成人员流动。

4. 人际沟通网络单一化

最后, 需要指出的是, 超市员工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网络不健全。非核心员工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即使传达给了直接主管, 也未必为高层所知;即便高层知道了, 也未必问津和采纳。如此形成了“主管对高层传达不到位, 高层对主管反馈不及时, 主管对下层反映不透明”的局面, 长此以往, 非核心员工就对工作和管理者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和抗拒心理, 造成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的不满, 这样人员流动也就在所难免了。

总之, 超市这样的零售业大呼“顾客是上帝”的时候, 非核心员工却成了“弃婴”。虽然笑了顾客, 却哭了员工, 最终导致非核心员工的逐渐流失。尽管企业在短期内可以重新招聘新员工弥补职位空缺, 但必然又是随意化——形式化——模糊化的循环往复, 也必然增加人力成本的投入,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然, 超市非核心员工的高流动率不仅仅是超市本身造成的, 员工自身也存在着问题, 二者都不可忽视。下面将根据上述不同原因, 分别从超市和员工两方面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超市非核心员工流动的应对措施

1. 企业方面

(1) 规范员工选聘渠道, 改进员工导入培训

人员招聘是一种投资行为而非成本耗费。因此超市在选聘员工时要控制好成本, 通过正当渠道招募员工, 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新进非核心员工文化水平相对低下, 工作任务相对简单, 这样的特殊性要求对员工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岗位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吃苦耐劳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 直接主管要加强指导力, 担负起责任。

(2) 实行360度绩效考核, 让员工参与制定目标

360度绩效考核, 即由非核心员工的上级、同事、自己和超市相关顾客, 分别对非核心员工进行考核和评价, 以避免上级单方考核的主观武断, 增强绩效考核的准确客观性, 并激发相关人员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领导者当适度放权, 在坚持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 让非核心员工参与制定组织目标, 以增强目标的可行性, 营造竞争环境, 激发非核心员工达到目标的责任感。

(3) 丰富奖励形式, 奖员工之所需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表明,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员工的物质需要是必须的, 但即使获得了满足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不能长久。超市想要吸引、保留员工, 哪怕只是非核心员工, 光靠薪酬和福利的激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非核心员工进行一些精神的鼓励, 例如给予认可、称赞、工作头衔、额外的责任, 等等, 这些精神鼓励带来的积极作用具有持久性。

(4) 推行超市商品“宅急送”, 增加人员岗位, 缓解就业压力

超市这样的零售行业选聘人员时通常供过于求。推行超市商品“宅急送”, 增加了人员岗位, 一来可以解决管理者面对众多应聘者难以选择、欲罢不能的困惑, 二来避免了管理者随意裁员造成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损失。超市商品“宅急送”将实体零售业和家庭服务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对于企业和非核心员工来说都具有积极作用。当然这也是从顾客的角度去考虑的。当消费者急用商品却又担心附近小店卖的东西质量没保证时, 超市商品“宅急送”恰好满足了顾客的这一需求。

2. 员工方面

(1) 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终身就业能力

英国学者哈维说过, “就业力”的本质是永续实现自我的能力, 而非仅仅是拥有一份工作的能力。但是反过来, 如果拥有了终身就业的能力, 将不用再为工作发愁。所以超市员工, 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非核心员工, 想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更应努力培养这样的能力, 创造“人无我有, 人有我无”的差别优势, 减少被动流失的情况。

(2) 搞好人际关系, 形成全通道型人际沟通网络

上面关于流动原因的分析中提到, 超市员工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网络尚不健全。超市基层较为理想的正式沟通网络, 是全通道型沟通网络。企业在这样的沟通网络下会是一个比较民主的群体, 员工士气高, 工作效率也高。另外, 超市非核心员工中女员工居多, 几乎占到八成, 她们互相之间又有着相同的文化水平、相近的年龄、相似的生活经历, 一起工作时容易因唠嗑、传播流言等共同的兴趣爱好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影响原本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所以在这样的非核心员工中形成积极的非正式沟通网络也很有必要。员工间应形成集束式而非流言式的沟通网络, 允许互相间传播小道信息, 但必须是有选择地, 不可盲目。

(3) 正确应对群体压力, 鼓足信心和干劲

非核心员工在整个超市的人力资源中, 工资低地位也低, 极易形成群体压力, 处理不好便产生消极心理和自卑情绪。其实适度的群体压力是必要的, 它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对员工个体行为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非核心员工应明白目前的工资水平、身份职位都是暂时的, 以积极的工作状态做好本职工作自然会得到晋升的机会, 所以越是地位低, 越是不受重视, 越是要鼓足信心和干劲。

总的说来, 企业人员流动的现象不仅是正常的, 更是应该的, 问题就在于如何控制好它的流动率, 形成企业、员工和客户三赢的局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 我国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缓解。经济震荡虽已过去, 留下的教训还是需总结的。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型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 除了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用人不当等原因, 还有不易察觉的一点是, 在从摸索到成长到再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往往忽视了非核心员工的重要性。“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有时候非核心员工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非核心员工的损失何尝不是一种损失?本文将以A超市为例, 分别从员工的招聘、培训以及绩效和薪酬三个方面,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 具体分析非核心员工流动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助学贷款 违约情况 应对措施

引言: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出的教育资助政策,自1999年高校实施助学贷款政策以来,至2013年底,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帮助千万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并最终走向工作岗位。受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春风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理应按期还本付息,回馈社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们违约情况时有发生,国家助学贷款一直受到“高违约率”的困扰,对社会、学校、学生本人以及后续的助学贷款申请者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事物的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对高校助学贷款违约情况进行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高违约率的应对措施。

一、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推出的一项惠民政策,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一起构筑起国家层面上对贫困大学生的励志、帮扶政策。高校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无抵押风险贷款,并且贷款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补贴,大学毕业后才开始由贷款人还本付息的贷款政策。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高校助学贷款已资助千万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大学梦想。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在得到国家资助,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在还本付息时却出现违约现象,并且违约率居高不下,远大于银行其它贷款的不到1%违约率,直接导致银行对高校助学贷款信心不足。

二、高校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剖析

1、高校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的内因

内因即来自贫困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其中主要包括大学生毕业后客观收入水平低,还贷能力弱的情况,也包括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主观还款意愿低等二个方面。

(1) 大学生毕业后客观收入水平偏低,还贷能力弱。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大学生毕业后还款能力的高低,目前我们大学生毕业后普通收入水平在1500~2500元左右,加上大学生毕业后即会面临结婚、买房、育儿的等现金问题,生活、生存压力很大,而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共计可贷款24000元,按最长六年计算,每月还本付息约400元,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月薪平约2000元,要应付解决租房、吃饭和还贷非常不容易,相比国外的还贷收入比普遍在5%一15%之间,我国却在20%,是国外的两倍。如果遇到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利、疾病、灾害等境况,违约概率就很高。

(2)诚信道德教育缺失,主观还款意愿不高。

有少数贷款学生是自贷款开始就抱有沾国家便宜思想,在填写贷款表格时故意错填或不提供家庭固话、错填家庭地址,到还款时就开始玩失踪,手机联系不上,家里电话停机,

QQ联系也不回复,造成贷款银行、老师也无法有效催贷的情况,形成违约。这种故意违约的贷款生所占比例较小,一般不超过5%。

2、 高校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的外因

(1)国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家做为助学贷款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事实上,一方面没有全力推进“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另一方面在面对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时设立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专项资金”时将风险都推给高校和银行。而高校对贷款违约学生又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来督促违约学生,只能通过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人文方式来施加影响,当碰到一些恶意违约时显得力不从心,而风险压力偏大,影响高校参与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银行也有他的难言之隐,高校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无抵押物,违约时没法封存,并且这种违约情况有数量多,而单笔金额小的特点,银行拿不出大量的人员来做这项工作形成,形成“鸡肋”现象。

(2)社会舆论监督有限。社会舆论本应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形式,然而现实情况是社会对个人诚信的宣传很少,对欠贷学生的行为视而不见,社会道德监督根本不起作用。当学校与用人单位或学生家长联系时,50%的单位以不知道,不清楚,人在外地等理由推搪,而学生家长很多时候也帮着学生隐瞒,使本已艰难的助学贷款追讨工作步履艰难。

(3)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够。学校也是助学贷款的受益方之一,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高校很少对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在宣核贷款资料时把关不严,对于追踪贷款更是认为这是银行的事情,因而对银行的追贷配合工作没有足夠的重视。

三、 解决高违约率的措施

通过对助学贷款违约原因的分析,我们看到,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违约即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即与学生本人有关,还与学校、银行、甚至国家、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解决高校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需要与之相关的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力争使高校大学生在到了还本付息时做到:想还贷、能还贷、不违约。积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形成学生、学校,银行、国家等各方共赢的局面。

1、高校作为大学生和银行之间的第三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善自己的工作。

(1)高校应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使助贷学生能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与

关爱,使之从内心深处形成感恩、报恩的想法。

高校应本着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全方位,多途径的向助贷学生积极开展各类感恩教育,使大学生们能知恩图报,从心理上认同毕业后必须积极还贷的思想。同时高校还应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应该让大学生知道信用记录对自己终生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履行自己对银行的还贷承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2)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方便银行对申请贷款学生的信用记录进行了解。

高校应配合银行建立起大学生在校表现的个人信用记录,内容可以包括大学生在校时的各个方面。可以包括学校后勤部门对学生消费刷卡的记录;教务系统部门对学生考试过程中有无作弊记录,财务部门有无恶意拖欠学费记录,学生部门中有无故意缺勤旷课记录,图书馆中有无超期记录等等,有了这些记录,基本就可以看出一个大学生诚信情况,以此作为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使那些个人信用不良的大学生无法获得贷款,降低违约风险。

(3)高校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助贷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助贷大学生就业后的还款能力。

有一部分助贷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在学习时容易出現自卑、自信心不足、沟通能力弱等问题,高校应该对这些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就业技巧方面加强培养,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在就业推荐时作重点推荐,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增强还款能力。

2、国家做为助学贷款的发起人和受益人,可以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还贷奖惩机制入手,作好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制度保障。

(1)国家应协调高校、学生、银行三者的利益关系,必须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担保机制。

2004年9月出台的助学贷款新政策,根据“风险分担”原则,首次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该政策规定,“由财政和普通高校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

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每所普通高校承担的部分与该校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挂钩。”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高风险,高违约率的性质,因此新实施的助学贷款政策虽然分担了银行的部分风险,但并不能从源头上遏制借款人违约行为。而建立助学贷款担保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贷款的担保人可以是借款人的学校。可以是借款人的家长、亲属,可以是借款人的同学,也可以是借款人就业以后的雇主;同时借款人也可以采取实物质押的方式取得贷款的使用权。建立担保制度可以有效.分散转移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对借款人违约行为的约束。

(2)国家应建立有效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奖惩机制,加强制度约束。

一方面可以对守约学生进行奖励,同进可以考虑对提前还款的学生给予一定幅度的贷款利率优惠。在守信学生升学、就业时高校优先推荐。另一方面,对违约学生进行严厉的惩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违约行为学生的信用记录计入国家助学贷款信息中心,并直接与其个人档案挂钩,使其违约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守约的成本。定期在高校中、媒体上、网络上对违约学生进行曝光,起到对违约行为进行社会监督的作用。教育部门、银行共同对违约学生的个人消费进行限制,如违约学生不得再申请个人消费贷款、不能办信用卡等。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加强为违约行为的约束,以法律手段对违约行为进行惩罚。

3.银行需加强贷后管理,健全法律保障。

银行在借款人毕业后要进行严格的贷后跟踪,对学生在毕业后的去向有严格的审查和规范的记录,发现贷款学生不及时还款或不联系银行时,应及时追债。对于贷款的追讨,银行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落实到责任人,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追债部门,由专人、专门机构进行追债,减少贷款损失,降低违约率。

银行在联系不到学生本人的情况下可联系其毕业前就读的高校、现所在单位或者其家人督促其还款,必要时可借鉴国外在助学贷款偿还的办法,由其雇主、家人代其偿还。同时,高校、学生毕业后的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银行做好贷后跟踪工作,承担一定的追债跟踪、追债任务,在社会上形成多方联合跟踪、追债体系。在上述办法都不能促其还款情况下,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强制其还款。

4、助贷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应该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心存感激之情,倍加珍惜,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不辜负国家和家人的期待,同时也需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并做到按期还款。

四、结论

高校助学贷款由于涉及到国家、银行、高校、学生四个方面,在其高违约的肯后,有我国现行大学生信用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在就业后工资待遇比较低、还款压力大,大学生诚信观念缺失,社会舆论监督有限等各方面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与之相关的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力争使其在毕业后需要还贷时,想还贷、能还贷,积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形成国家、银行、学校、学生等各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潘光才.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分析 [J].安顺学院学报,2010,12 (1).

[2]陈竹林.新形势下高校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县城用水情况调研报告及应对措施 第5篇

入夏以来,县城区用水量持续攀高,西城路西侧用水户断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县城的用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近几年的降水量偏少,地下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县城上游企业增多,用水量剧增;县城内自备水源井较多,没有统一的用水管理;县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偏低。

县自来水公司目前遇到的困境折射出**县城水资源供求的严峻形势,根据县政府刘众民副县长 “要研究确保县城用水安全” 的指示,我局组织技术力量,对县城及其上游水源地用水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县城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县是瀑河、老哈河、大凌河、青龙河和老牛河五条河流的发源地,没有客水流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1.3mm。全县的水资源分为地下水与地表水两部分,完全依赖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总量约为3.56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3826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825亿m3,重复计算量为1.6046亿m3,多年平均出境量为3.0072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84.5%,人均水资源量767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300m3)的三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

**县城位于瀑河的上游,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限,水资源具有“总量短缺,供求矛盾突出;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困难”等特点,全年的降水量70%左右集中在汛期,且短历时、高强度、笼罩面积小的局部强降雨较多,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出境外。根据《**县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规划》,目前县城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136万m3,75%保证率水资源量为2122万m3,95%年份水资源量仅有1072万m3。

县城内的生产、生活供水方式采取的是自来水公司集中供水与各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井分散供水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开采第四系孔隙水。城区范围内现有水源井201眼,其中农业灌溉用机井117眼,县城及其上游水源范围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年用水量276.5万m3,规模以下企业31家,年用水量17.75万m3,铁选企业54家,年用水量1024万m3,生活用水231.97万m3,农业用水340万m3,合计计1890.22万m3。近期将要投产的企业还有冀中水泥厂、中盐银港制板厂、华北物流等七家企业,总用水量280万m3。七家企业投入运营后,县城总用水量将达到2170.22万m3,与75%保证率的水资源量(2122万m3)相当(即目前县城的水资源保证率仅为75%)。水资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后劲。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率低,自备水源井多

**县城内目前还没有建成统一的供水保障体系,自来水公司主要承担县城瀑河以西区域内的居民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各用水大户均有各自独立的水源井。城区内现有水源井201眼,2006年供水总量为1397万m3,而自来水公司供水仅96万m3,占供水总量的9%,各用水户的自备水源井的供水量却达到了91%。各用水企业盲目追求自身的利益,无计划地肆意开采地下水,造成本地地下水超采,补充困难。

2、水源过度集中,布局不合理

无论是自来水公司的水源井,还是各企业的自备井,均为浅井,以当地的第四系浅层地下水为水源。由于水源均集中在县城及其附近的浅层地下水上,增加了当地水资源的供给压力,且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受季节和降水丰枯的影响,水位变化较大,因此保证率低;同时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快,容易因外部环境影响而被污染,存在着安全隐患。

3、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县城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尚无中水回用措施,生产用水全部为一次性用水,浪费了大量优质水资源;部分企业虽拥有污水管理设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均没有投入运行。同时城区内除了几家大型企业外,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安装节水设施,其生产工艺落后、节水措施不到位,加上供水管网老化、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

4、水体污染加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瀑河流域是我县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2008年工业和污水排放总量达320万m3,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水体造成污染。据监测,瀑河在**境内的111公里河段中,Ⅰ类水质河道仅17km,占15.3%,Ⅲ类水质河长59km,占53.1%,Ⅳ~Ⅵ类水质河长35km,占31.5%。地下水受污水排放和过度开采的影响,水质有逐步变差的趋势。

5、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到治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过程,而我县的水管理采用的是多部门、多系统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这一循环进行了分割,因此很难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三、建立安全、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1、在水源方面,要多方开源,建立水源保障体系

按照**县城的发展规划,县城区将分为主城区、北城区和南城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城市发展需求对当地资源的压力。但由于三个城区均位于瀑河流域,且相距较近,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并没有减轻。要想实现县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统筹考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利用,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地表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和开发利用率;建立分散型的县城水源地,以避免水源过度密集,将县城水资源的承载压力分散到较大的区域内来承担,这是解决县城水资源供求矛盾的主要途径。

具体的工程措施有:一是完善县城生态防洪工程,修建第一道橡胶坝,以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二是实施鸽子洞水电站供水工程,在王土坊乡单杖子村建一座水电站,沿西河埋设输水管道,将引至县城;三是建设黑山口水源截潜工程,在南城区下游形成一座地下水库,作为南城区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四是开采南城区附近的深层地下水;五是实施县城北水源工程,主要是引哈入瀑,以老哈河富余的水量弥补瀑河流域水资源的不足;六是在瀑河干流党坝镇陈家湾子村处建一座扬水泵站,将水扬至上游的南城区;七是实施中水回用工程,主城区的污水处理厂现已建成,目前应建设中水利用的配套工程,北城区和南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配套工程也应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开工建设;八是加强各水源地及其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资源的涵养能力。

开发利用雨水也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大面积的建筑群、街道所形成的不透水面为雨水收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可在小区、绿地等地段修建一些蓄水池、水窖,收集雨水,以备城市绿化等公共设施用水。

2、在给水方面,要加强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落实《规划》中提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方面要进一步摸清县城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及供水工程可供给的水量,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各行业的用水定额,编制水权分配方案,将水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社会各行业之中;同时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县城及其水源地的产业结构,做到以水定发展、以水调结构,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拟建的县城水源保障体系中涉及的工程较多,所要保障的区域也分为北城区、中心城区和南城区,客观地要求实现城市供水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县城区内供水管网,提高覆盖率,对县城内的自备水源井实行关井压采,将各用水户统一到一个供水保障体系中来,从而实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杜绝盲目开采,减少浪费;其次是统筹考虑各水源工程向三个城区的供水量,从而提高县城区供水安全的保障程度。

3、在用水方面,要落实节水措施,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狠抓节水技术创新。农业上大力推广应用以管灌、喷微灌为主的节水技术,城市推广节水型器具和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工业上开发使用清洁型、节能型工艺设备,实行生产用水闭路循环和污水处理回用。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三同时”管理,即将节水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二是加强节水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章开采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保证各项水事活动和节水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四是强化节水工作领导。组建节水机构,落实目标责任,确保节水建设的顺利进行。

4、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城市供水是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具有经营性质,因此建设资金应以县政府支持为主,受益单位和广大市民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水源地建设,因建设工期较长,投入资金较大,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于输水管路、水厂、城市管网及中水回用工程,则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由县政府创造条件或县财政适当扶持,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或利用贷款进行建设。另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收费、超用累进加价”的制度,谁用水、谁出钱,利用水价对供水市场进行调节,也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供水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差生”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6篇

市车辆保险欺诈情况报告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汽车成为时尚。汽车消费的发展促进车辆保险的快速发展。截止底,我市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达15亿元以上,占全部财产保险的比重近60%。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保险行业发展的总体社会环境得到全面优化。无论从政策环境、舆论环境还是法制环境都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保险欺诈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有关车辆保险的欺诈问题更为突出,已经成为侵蚀

我市保险业利益的毒瘤。尽管各财产保险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仍然力不从心,亟需社会管理职能部门予以综合治理。现将在我市经营车辆保险业务的13家保险公司的调查汇总如下:

一、车辆保险欺骗的主要类型 骗赔罪犯与修配厂勾结,合谋制造骗赔案。个别修配厂因为对保险公司的规定及理赔程序比较了解,经常协助车主伪造现场或对事故车进行二次碰撞,扩大车辆的损失程度,以此来达到招揽车辆到本厂维修的目的。一些私人经营的小型修配厂,应换配件不换或换假件,甚至将正在厂里正常保养的汽车换上旧配件后,故意损坏,并唆使车主另行制造碰撞事故向保险公司索赔,更有个别修配厂移花接木更换牌照进行骗赔。为了达到不扣除免赔的目的,故意报案说在外地或比较偏远的地区出险,以达到不查勘现场掩盖案件真相的目的。或者利用恶劣天气制造假现场,或者转移出险第一现场,其目的都是企图使保险

公司无法确认事故原因,以达到骗赔的目的。

个别不法车主妄图通过保险赔付达到个人增加收入的目的。一是已获得赔偿,仍向保险公司索赔。如在外地出险,已处理完毕,责任在对方,并得到赔偿,回到大连后,又以单方事故的名义向保险公司索赔;二是一次事故多次向保险公司索赔。骗赔者经常利用同一事故,利用时间差和不同的经办人多次向保险公司索赔,特别是划痕险此类骗保案件较多。

有关管理部门的个别不良行为者配合车主出具假证明、假裁定进行骗赔。个别车主或者代办人,通过不正当手段与交警、消防、医疗机构中个别不良行为者勾结,出具假证明、假裁定书、违反事实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假诊疗证明等等伪证,使保险公司查验假赔案的难度加大。

倒签单和酒后驾车肇事后换驾驶员的骗赔案问题比较普遍。有的车主未及时

投保,出险后又千方百计想得到补偿,往往找交通队有关人员帮助,在事故发生后购买保险,然后让交通队出具在保险期限内的假认定书。还有的驾驶员酒后驾车肇事后,由其他人承担责任,逃避交警抽血检测等程序,然后索赔。保险公司的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内外串通,故意编造保险事故、虚假理赔,谋取赔偿金私分。

保险诈骗案日益增多的成因简单,目的明确,就是不良动机者恶意利用保险内在的机理的特殊性质,企图钻补偿给付功能的空子,破坏“一人有难,众人分担”的善良意愿,为一己之欲谋骗保险赔偿金,这也是国际性的问题,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以上的骗赔类型,在各财产保险公司中有诸多的案例,举不胜举。总之,诈骗保险赔偿金的问题在我市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保险欺诈活动日益频繁。对

此,保险行业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统一的抵御措施,维护全行业的利益。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重视保险诈骗犯罪的整治和打击。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在保险行业内增强全行业协作的意识,建立起反保险欺诈的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在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公安机关之间建立起有效及时的信息交流机制。同时规范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管理和操作规程,堵塞保险欺诈行为的途径。

2、建立打击保险欺诈和追回保险欺诈款项的奖励机制。对公安部门和有关人员采取措施打击保险欺诈行为和追回保险欺诈款项应给予适当奖励。税务部门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3、保险公司要加强内控管理,严格照章办事,落实各项制度,尤其要认真落实承保车辆的操作规程,认真核对各项告知资料,从基础工作开始有效的预防

保险诈骗案件发生。

4、加大培训力度,在保险行业内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技能和防骗知识培训,提高保险理赔工作人员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一是严谨报案记录和出险情况的综合分析。对有疑点的案件要采取深入调查的措施,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二是提高第一现场查勘率,查勘时要将损坏部件与客户陈述进行对比,对于不吻合的情况一查到底;三是认真核实各种证明,如发现疑点须赴出具证明的部门追查存档资料等。

上一篇:农业用地租赁协议下一篇:两大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