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优美诗歌范文

2024-05-13

月色优美诗歌范文(精选11篇)

月色优美诗歌 第1篇

今夜的月色,好美

像你看我时的眼眸

那样含情,可爱

你背对着我

我依着你的肩,轻轻的靠着你

发丝随风飘抚在我的脸庞上

今夜的月色,好美

像你的双抚过我的脸

那样美妙,温柔

你轻过身

轻握着我的手,明亮的眸子里闪着珠光

轻轻的告诉我也许分手会让你过的更好

今夜的月色,好美

像你纯洁的样子

那样柔情

我看着你的眼

似乎它闪着一丝怜悯,动情的告诉我

也许你我并不了解

今夜的月色,好美

可我无法挽留你的告白

你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伴着我尾随在你身后的目光里,走远

远处静静的山庄里传来阵阵吠声

屏息,屏息

去听在带着风的月色里,你最后的声音。

月色优美诗歌 第2篇

上半夜,月亮仿佛害羞似的,半天也不露面,好不容易浮出云层,也是羞怯地在薄云中挪动。我随意走动着、观赏着、思索着,心中已是豪情满怀,也是柔情一片。自古以来,月亮的阴晴圆缺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起居,甚至“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把儿女情长与明月相连,也成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灵寄托。抒怀到此,那清代崖州知州嵇震的《南山秋蟾》也跃出口中:“鳌岭烟岚乍扫空,蟾光涌出水晶宫。漫吹弦管浮云外,自写楼台明镜中。十二度秋怜影独,九千里月倩谁同?狂歌水调茅斋静,衣袖香凝桂子风。”沙滩上、礁石上,已满是人群,香纸烟火到处可见。南山的人们回归自然,追求自在的生活,改变传统的每家每户以亲缘团聚、自娱自乐的形式,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集聚大小洞天的海滩和礁石,赏月、拜月、联欢,谈天说地,交流感情,在海畔欢呼,祈求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好。

后半夜,云层全都散去,明月挂在了蓝天。那月光下,岸边垒石壁立,海水在礁石上散发一片飞雪。静谧的月光中,海上银波浩瀚,在月下屹立“小洞天”的巨石上,看着南山和南海,听着海浪冲刷礁石发出的哗哗声,觉得海光山色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心情特别的欢欣。此时,在这里看月景,觉得月边的天很美,天是青蓝色的;月下的山很美,山是青蓝色的;月下的海很靓,海是青蓝色的;月下的人很美,像蓝宝石一样光彩夺人。“海光常潋艳,山色更清妍”。在礁石上看一轮明月在波涛上升腾,像是自己走进南海里的美丽画卷。我想起崖州学正郑懋昌的《南山秋蝉》:“南山壁立湛晴空,秋到蝉光共对中。高士夜来天际立,却疑身在水晶宫。”海风扑面而来,凉凉的,吹在身上轻轻的、柔柔的,舒服极了。我不想回家,诵出陆游名诗一句:“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月色优美诗歌 第3篇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诗教传统自信“不学诗无以言”的大教育家孔子开启了“兴观群怨”为价值取向的诗教源头,并使诗教与礼教融成一统,通过诗歌教学来感发意志、陶冶情操、内修德性,完整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同时“歌教学对怡养学生美感、拓展其形象思维、优化其语言能力,都发挥了重要和长久的教育价值”,可见诗歌教学是引领学生叩开文学殿堂的一把钥匙,要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应当重视诗歌教学,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学效果总是难尽人意,甚至简化为教师介绍为主,学生粗浅理解、机械性记忆,未能真正实现诗歌教学的真正目的。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意识到诗歌教学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应努力开发各项有效资源,探究诗歌教学的多种手段,丰富诗歌教学的内涵,让学生能真正徜徉于中外诗歌构筑的美好意境之中,感悟文学作品之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为尽力达到这一目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解作者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任何一首诗的创作都是与时代背景、诗人的经历遭遇及其内心世界息息相关的,而由于时间的距离、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作者的相关信息是很陌生的,所以在接触一首诗歌之前,应该把对作者、背景,甚至诗人的性格、气质的了解作为一个基础,让学生在接触诗歌之前先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步入诗人所处的时代,尽量让学生感同身受,以此作为了解诗歌主旨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引起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徐志摩《再别康桥》之前,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文学之路,了解诗人对“爱”“自由”“美”的追求,对“人”和“自然”的“和谐”的追求,知道诗人“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与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诗人特有的“飞动的飘逸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初步了解诗人及其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运用图片资料,给学生展示介绍剑桥大学,讲述徐志摩在剑桥求学的经历及剑桥的求学生涯对诗人的影响,这样学生便能很快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离开曾经给了他人和自然的和谐的感受,曾经给了他身心愉悦,给了他“灵性”以及无穷遐思的“康桥”时的无限眷恋!在细品诗歌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别离的惆怅”,理解了为什么“那河畔的金柳”,在诗人眼中会“是夕阳中的新娘”。

二、品诗句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表达的诗意内涵是丰富的,要带领学生领悟内在的丰富性,就应当从外在的形式——语言入手,而帮助学生从语言的品味进入到诗歌的意境的最佳方式,无外乎是:朗读。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美读,就是在有声朗诵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者的所有情感积累,如曾国藩所说的那样“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因此,诗歌教学在课堂上尤其应当注重朗读这一环节,但应该指出的是:诗歌的朗读不是一味无明确要求、无明确目的机械的反复去读,而是建立在品味分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之上,在节奏、语调、语速方面给予明确的指导,通过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将课本上看似无生命的方块字间蕴藏着的丰富内容融会于心,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乡愁》整首诗一共四节,且每节的诗句结构相似,似乎变化不大,实则诗人是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以最精炼的语言抒发作者心中郁结着的浓浓的思乡的愁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朗读的指导。

三、想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总是以凝练的语言、独特而富有深意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创设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所有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诗句跳跃性强,要欣赏古典诗歌,就需调动学生的主观想象,再现诗歌表现的情境,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师描述再现诗歌情境之外,还应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探味诗歌的美之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改编法,在抓住诗歌主要意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如王维的《渭城曲》,可以改写为清晨送别的一段融记叙与抒情为一体的文段:

时值早春,古城渭城被一场濛濛的细雨笼罩着,清晨的空气显得清新湿润,驿站旁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的飘动,似在为离别的人抚平心中的愁绪,诗人与朋友坐在柳树下的亭子中,桌上浊酒一壶,诗人与朋友举杯无语,想到前路遥远,边城偏僻,不知此去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还会有诗人这样的朋友吗?还是再饮一杯吧,把无尽的思念、对故人的关怀融于这杯酒之中吧!

在改写中,引导学生抓住了诗中的主要意象:柳枝,揣摩了诗人的心情,通过这种再现的手段,进入诗人所展示的意境之中。还可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将诗歌改写成小说、剧本等多种文学形式,或者用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诠释诗歌内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目的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提高诗歌教学效果的一些想法,“教无定法”,无论怎样的方法与手段,语文课教学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心志,丰富学生的情感。

月色的优美散文 第4篇

在沉静的月光下迷失,怕只怕惊扰了这静谧的夜晚,将思绪混杂。

月色寂落,芳草萋迷,一如往事娓婉地倾诉,诉说着我们都曾熟悉的凄凉,冻结了体温。渗入我的呼吸,任由氤氲的气息在记忆的枷锁里弥漫、消长。

被这迷离的月色侵染,风轻轻淡淡地拂过,池塘的水轻轻柔柔地倒映着,天空中那轮饱满的月和我残缺的泪痕。稀散的星光,这样的夜,要用多少勇气独自怅惘。溶溶的月色静静地飘洒,曾经最最美丽的誓言渐渐成为最最遥远的执念,终于明白思念也是一种灼伤。蹉跎了红尘万丈,弱水三千。往事的尘嚣念欲、寻觅盼待、徘徊萧索,都消融、隐没在这淡淡的月色里。

月满堆砌,曼妙的月光浸染大地,醉人的月色,把千古萦绕、沉淀的情思释放在满月的夜空中,融在荡漾着浓烈的酒盏,沁入在难眠的梦境。

万水千山之外的你是否在抬头仰望这月色,仿佛多了一种伤感,柔如烟霓,隐隐约约荡漾在心底,连同刺痛的心跳,轻如叹息,缠缠绵绵回荡在耳边,低语愁肠。我闭上眼睛,悄悄地躲进你昔日的温柔,让这忧伤慢慢将我融化,深秋的气息伴随着断续的念想一齐掠过我的心头,似曾相识,彷徨赤裸裸的曝光于月色的照耀,不再有任何的掩饰和幻想。寂寞无声无息地飘来,在我想你的这个夜里,却已无法再追寻你的足迹。

月色的优美散文 第5篇

这些人家前门总是关的,只有后窗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河面上飘来只只小船,凭那熟悉的吆喝,主人就能准确判断出谁是卖米的,谁是卖菜的,甚至卖什么小吃的也能分辨得一清二楚。这不,她将系着长绳的篮子从窗口系下来,马上被船家接住,不须讲话,就将需要的用品或吃食放进竹篮,然后再吊上去。

特别是到了晚上,后门石阶上传来节奏鲜明的捶衣声,松一阵紧一阵,清脆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象花香的气息,弥漫在月光朦胧的水巷之中,活脱脱的一幅陈逸飞的《浔阳夜色图》。婉约的木楼雕花窗户映出金色光晕,隐约可见几位身著古装的少女,怀抱琵琶在弹奏一曲《春江花月夜》,清淡的乐曲烘托出素雅的氛围,正如月光斜射在墨蓝的星空一般,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和谐。

我无意闯入这条幽深的小巷,与灯红酒绿的闹市迥然形成强烈的对比,清幽立即将喧哗驱逐,显出一派幽静与古朴的本色。小巷最多的是黑与白的反差,老墙灰瓦色调黯黑,石桥驳岸略显苍白。然而转瞬之间,全被升起的月光打破,开始房屋楼台与屋脊有了淡淡的轮廓,继而水巷的水面泛起一层犹如镜面似的亮光。此刻,月亮早已挂在柳林的梢头——原来是月壳的清辉,把这些景色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韵致,月色里的水巷立刻变得清晰而生动起来,幻化出一种全新的意境。

月色的优美散文 第6篇

月色好像不如阳光,村庄里的树,村外的庄稼和草,一天离开阳光就显得有些沉郁。但月色温柔,蹑手蹑脚从房檐上流下,又穿过木格窗棂看熟睡着的我。或许吧,当清凉的月光滑过我的额头,流过我的唇边,我惺忪着双眼从梦中醒来,夜极静,窗外,床下,不时传来一缕缕虫鸣,在月色中激起涟漪。我会想,这月色到底从何而来,最后将要流向哪里,在童年的臂弯里沉睡的我,会不会一不小心,被清亮的月色带走,流向一段未知的航程?

月色里藏着童年,明月上挂满故事,关于嫦娥,吴刚,玉兔,桂花酒的故事早已渐行渐远;而月色的那缕芳香却一直沉淀,沉淀在我不安的心里。我知道,月色流过村庄,不会留下太多浪漫,那曾经在夜色中耕耘回来的父亲,那独自坐在盛满月光的小院里纺棉的母亲,只不过把月色当成生命的一缕微光。太阳的光明他们没用够,就接续上了月色,熄灭老土屋里摇曳的灯盏,在月色中耕耘,或纺织着岁月的经纬。

村庄里的我,太傻,太多梦又太多执著。某个夏日的傍晚,看一轮皎洁的明月升上夜空,月色琉璃,每一片叶子上都闪烁着月色清凉的光辉,然后穿过浓密的枝叶,落在弯曲的乡间小路上,斑驳陆离。追月呢,天上的流云不也在匆匆追赶着月亮,一会给月亮蒙上朦胧的纱巾,一会又像给新嫁的姑娘揭下红红的盖头,让月亮嫣然一笑,继续梳理着甜蜜的心绪。自以为自己的脚步够快,在那个偶尔有蝉声嘶鸣的夏夜,我一次次起跑,还一边回首眺望那轮皎洁的月亮,真的以为,或许下一次鼓足了劲,会跑得更快,把月亮远远地落在身后,让它害羞,让它惭愧,让它不再一次又一次小觑地抚摸着我的头顶,当我还是个长不大的乡下野娃子。你知道,那晚的我该有多么忧愁,明明每一次铆足了劲向前奔跑,月亮还是那样静静地挂在天上,似在嘲笑,又似在挑逗,却从没体谅我有些太过自大的情绪。好在,融融的月色仍旧那样轻柔,当委屈的泪水顺着稚气的面颊而流,头上,脸上,破旧的衣衫上缀满了皎洁。也许,那晚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步伐变得轻松起来,在路过小河的时候,蹲下来,对着水中的月亮说:跑啊,别看我跑不过你,你不是也跑不过清澈的河水。只会无奈地在水中变幻着容颜,却始终被拴在一棵飘摇的水草上,任鱼儿轻啄着脸庞。

人会长大,就像土路旁的那排小树,我曾经一抬手就能摘下一片青绿的叶子,后来却越来越接近天上的月亮。柔柔的夜风吹来,舞动着月色裁就的纱裙,叶子们轻声细语,似在与月色交流着纯净的心绪,有依恋,有牵挂,不知有没有一个纯真的誓言,被高高挂在枝头,相约每一个轻柔的乡村之夜。

而我呢,已过了追逐月光的年龄,蠢蠢欲动的喉结,嘴唇上绒绒的胡须,似在声明我已不再是无牵无挂,沉睡在某个臂弯的乡下野小子。前方有路,虽然迷茫,骨子里却早已燥动着不安的青春。他乡也有月,一如故乡的明,一如故乡那般阴晴圆缺,少了的只是一份亲切,多了的是些许的陌生。——他乡月?故乡月?还是小时候那轮曾经将月色滑过我的额头流过我的嘴唇的一轮明月?我的思绪有些恍惚。在海上,难得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或许月近中秋吧,就那样安静地挂在天上,在海的尽头延伸成一条长长的月光之路,又一直铺展到在平静的海面上轻轻摇晃的小船,远处,渔村里的灯火闪闪烁烁,直到熄灭最后的一盏。是鸥鸟吧,在离小船不远的海面上暂时栖身,或许这宽阔无际的大海才是它的故乡,可以在风浪中搏击,可以在沉静的海面上沉沉睡去。月色,只当作一座洁白的房子,来或去,总能披一袭无瑕的皎洁。

而我,身在他乡知是客,这广博的大海,这远处海浪轻抚礁石沉沉的呼吸,还有这轮清明的圆月,总让我想起我生长的故乡。

故乡,村庄,一个人一生是不是注定只有一座藏在内心的村庄?转身经年,童年的单纯,少年的憧憬,青春的浪漫,已渐行渐远,我成了一株村庄屋檐下的小草。草吧,草命,土里生,土里长,最后还是委身于泥土。南岗子上也有一座村庄,那是我的祖辈父辈的栖身之所。他们跑不过月色,在月色里挣扎过,忙碌过,也曾泪流满面,而他们和月色是有过盟约的,就如我,稚嫩的手指也曾指着皎洁的月亮说:月姥姥,月姥姥。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而今在鲁西南的土地上走过,仍然能听见咿咿呀呀说话的孩童指着月亮亲切地呼喊,那呼喊声中,有你,有我,有每一个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子孙。我们曾经来过,我们耕耘于平凡的土地,用粮食抒发着纯朴的情感,每一粒种子里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泪水。村庄,每一个小小的村庄里都繁衍着炊烟与梦想。有时,我们渴了,累了,在月色中掬一捧清凉的月色入喉,还能上路;有时,我们苦闷,烦恼,引一缕月色入心,洗涤着焦灼的灵魂;还有的时候,当我们不得不匍匐在夜色中抚摸我们的土地,远处工地上的现代轰鸣声震耳欲聋,也震颤着我们的心房,不知道来日的来日,我们还有多少土地可以在皎洁的月色下耕种……

我爱这月色,看见一粒种子穿透春天的泥土,在田野里啜饮芳华,或许一滴清露,一片月色就能轻松一路,直奔收获的主题。我爱这月色,听见一缕不甘寂寞的蝉声穿破柔柔的月色在村庄里回响,或许一脉树的汁流就能滋心润喉,把微弱的生命之声绵延不绝。我爱这月色,看见一片雪花轻轻袅袅,婀娜着身姿,自天国飘落,这土地,这村庄,就是它温柔的家乡,在冬夜漫长的寂寞里与月色交相辉映,洁白我一生的村庄。

《荷塘月色》读讲 第7篇

一、纵观荷塘

从语言表达方面来看,《荷塘月色》充满了简单的朴素美,语言表达亲近自然,真实生动。比如,“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一个“踱”字,交代了作者此刻的心境和状态,也为文章增添了恬静淡雅的感觉。还有,文章描写景色的部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连串的排比、拟人、比喻运用得恰到好处,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一旦步入此情此景,却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妙感觉。再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其中的“泻”字和“静静”搭配在一起,完美而生动地表达出了月光好似流水一般的动态效果,同时又增添了无声无息的幽静美。还有文章中叠字的运用,淡淡的月光、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粒粒明珠、缕缕清香等,韵律上的和谐既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又饱含朴素的淡雅。

从内容层次方面来看,文章层次鲜明,脉络清晰。全文贯穿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带上门出去——荷塘月色——月色下的景象——江南旧习俗——回到家中。暗线:心里颇不宁静——淡淡喜悦——淡淡哀愁——思乡愁绪——不宁静。结构上自然严谨。

二、深入感知

文章开篇就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因由。“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欲言又止,给人以遐想,由此后来的情感表达,抒发胸臆也就顺理成章了。“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简短的一句话,为全文奠定了孤寂、凄楚的氛围。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全文奠定了整体的感情基调,引起下文。

第二段写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和月色。“白天也很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描写出了作者行走在小路间的那种孤寂的心境,写小路四周的林木和月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段写行走在小路时的感受。紧紧承接了前一段,抒发了游走于苍茫月色间的万端感慨。一个“踱”字生动地勾画出在月色下独自徘徊的孤寂身影,作者此时心情稍有宽解。接下来,“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是一段内心的活动,作者此时的心态开始转向平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作者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寻求到了这样一片净土,从现实的压迫之中暂时地抽身出来,抑郁的情绪也稍微得到缓解。

第四段完全进入到了景色描写阶段,先写茂密的荷叶,然后是多态多姿的荷花以及阵阵花香,最后写花的颤动和脉脉的流水。这是按照作者徘徊“踱”步的观察顺序所描写的,视线是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这一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写静物,叶子和花,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静中有动,描写静物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动态美。零星的白花,袅娜又羞涩,有如美人一样娇媚,像“明珠”、像“星星”则完全体现了这月色下的荷塘的光滑。“仿佛远处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是嗅觉,这里歌声却是听觉,从易于体味的听觉感受来唤起读者的嗅觉体验,把两种感官体验完全的结合在一起,激活了读者的美好想象,又使作品更加的生动传神。第二层写动态,“这时侯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第五段描写了流泻的月光和塘中的月色。月色虽然是单调无味的,可经过作者的神来之笔,使之与斑驳有致的景色搭配描绘,自然让单调的月光增添了不一样的华彩。首先,“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增加了月光的动态感,以流水作为比喻,将月光诠释得轻柔、流动,既空灵又明澈,那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就是月色和水气柔和在一起的见证。这样的景色有如笼着轻纱的梦一般,写景中带有抒情色彩。虽是满月,却不能朗照,这样的景致越发的虚无飘渺,越发融合作者满腔的愁绪,正是“恰到了好处”,月光是从树的后方照过来的,自然不能整整齐齐,影子参差斑驳,“峭楞楞如鬼一般”,使读者完全融入这梦幻一般的境界,虽然并不均匀,但却透露出某种内在的和谐。“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将这一片和谐,幻化成了优美动听的旋律,传到耳畔。

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一连串叠字的运用,将荷塘四周树木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能引发读者种种联想,此时作者的心绪开始波动,稍缓和的心境又回归到不平静,眼前的幻想慢慢地消失无踪,有的只是 “热闹”的蝉声和蛙声,而“我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恍然若失的感叹,也与本文文眼“心里颇不宁静”互相辉映。这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以写景为主,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第七、第八两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进一步表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那种复杂的无奈的心态。“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对于采莲的旧俗做一简单描绘,而后以《西洲曲》中的诗句,来表现那一系列的优美情境,至此,整篇文章的情感起伏达到了顶峰,首尾呼应使全文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整篇文章以“我”游荷塘为主要线索,作者游走的路线贯穿全文始终,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又都脱离不开现实的影像。全文笔墨纵横,意境阑珊,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语言清新淳朴,使人倍感亲切,如同一篇声色具备的山水画卷,将作者一腔愁绪尽融其中。文章的最后回到了现实,看似简短平淡的叙述,却五味夹杂,现实是无法逃避的。尽享这荷塘月色的景致之后,作者从遐想中回归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然,心里还是一样的不宁静,刚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此处呼应开篇,总结全文。整篇文章充满了朴素的美,作者力求“真”与“自然”,真实生动地绘制了这一幅荷香游园图,完全不用绮丽的、生僻的字词来描绘雕琢,而尽显情感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

《荷塘月色》是一篇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佳作。作品“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作者内心的活动虽然不平静但并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淡淡的有所遮掩的,这样就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忧愁与喜悦是相伴而生的,在忧愁之中让人向往喜悦,而沉溺在喜悦之中又处处受到忧愁的牵扯。这就是全文的矛盾所在。朱自清以其独有的创作手法,完整而传神的表达形式,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226251)

月色的优美散文 第8篇

跟随着四月走远,挽不住一场风雨,留不住一片芳菲,青涩涩的在意着盘于心底的韵味,接踵而来的习惯是牵挂的五月。月明星闪的夜晚,总会孕育出一些美好的浪漫,或是诱起与生俱来的喜欢。只是生命缺少月亮般圆缺的自如,离合与悲欢,终究是惹人感伤。在理想的世界里,即便是希望之月,情感之月,也只不过是匆匆地圆满,短暂地辉煌。望着天上的月亮,面对渺小的生命,若不曾经浴火般的轰烈,又如何能安然、淡定、甘心?

好在今夜的月亮我是可以分享的,尽管不属于我,尽管离我很远,我仍然可以祥静地站在月亮底下,或深情仰望,或低头思想,或伸开双手触摸这如水温柔的月光。真有一扇心门就好了,可以敞开着,让今夜的月光照进秋天的心房。

不堪的不回首就是了,舍不得丢的收起来就好。这一生有一个人陪着守望过十五的月亮就足够了。

描绘月色的优美句子 第9篇

描绘月色的优美句子

1、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2、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

3、月光穿过树阴,漏下了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

4、月牙儿像姑娘的眉毛,弯弯地挂在纯净的空中。

5、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好像一瓣橘子。

6、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7、窗外弯弯的月牙儿,像开放在幽蓝的夜空中的菊花瓣。

8、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9、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10、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11、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12、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13、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14、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

15、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16、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17、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18、夜,已静寂了。月亮静静洒下余光,竭力驱走黑暗,为人们送来光明、温暖与关爱!

19、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20、中秋是秋天的节日,秋天是易产生愁绪的季节,即使不是面对中秋的圆月,一钩残月也会让人萌发悠悠伤情。

21、十五的月亮,又升上了天空。看,一轮明月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微笑着看着大地,大地上一片洁白,好似笼着轻纱。

22、生命又多像《月光曲》和画卷啊!跳动的旋律演绎着生命的悲欢和离合。人生苦短,又怎么不像是《月光曲》呢?

23、柔和似絮,轻如浮云,有深有浅,若有若无。不想玩下那样浓艳,因而显的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灿烂,因而更显得哀愁。

24、月光的淡薄,月光的明亮,以及月光的柔和,都是那么贴切,也是那么温馨,而喜欢月光的夜景,又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

25、细细密密的月光就像一封封飘飞的星际特快专递,那是嫦娥姐姐邀请地球上的小朋友去月宫分享她亲手制作的桂花糕。

26、月亮依然残缺着悬挂在浦东的夜空,颜色已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黄浦江的.昏水在夜中也好像变成了青色一般。

27、月光是上苍派来的美妙天使。她游踪如缕,吐气如兰;她辞空而落,舞步轻盈。那些有关嫦娥的传说,至今还让尘世的人们浮想联翩。

28、月光悄然弥散,夜,在风的指尖上跳舞。往事值得回忆:在这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里,我在窗边深深叹息。去体验那一份不可名状的心情

29、月亮千变万化,有时弯弯的像一个月亮船,有时圆圆的像玉盘高高的挂在天空,有时椭圆的像一个鸡蛋在呼呼大睡。它那洁白的月光洒向大地。

30、月亮公主不但装饰天空,星星还帮她打扮着天空,无论太阳多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么清澈,但她们将梦幻般洒到了人间,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31、过了一段时间,它大概是玩累了,从云层后羞答答地若隐若现:细得像一弯柳叶似的月牙在云层里缓慢地移动着,偶尔从云隙中投出几缕银白色的月光。

32、这月亮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即使今天没有一颗颗小星精灵装扮它,他也依然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周围散发出几道彩光,把它的浮云都染上了绚丽的色彩。

33、望着月亮,我似乎看到了玉免正急忙地捣着长生不老之丹;广寒宫的嫦娥,平时十分寂寞,孤独,今天却喜笑颜开;那倒霉的砍柴人吴刚,今天也在歇着。

34、月亮像弯弯的银钩挂在树梢上,朦胧的夜色给大地罩上了一层轻纱,屋内的点点灯火映出的光线与天际的星光连成一片,朦胧中仿佛置身于浩瀚无垠的天空中。

35、月光射在这些树枝的中间。树叶闪烁,都反射出了一层银色的光辉。路上在那里交互闪动的是美丽的银色和黑影相交的斑点。空气里充满着一种神秘的腻香甜。

36、圆圆的月亮皎洁明亮,如一盏夜灯挂在天上,给黑漆漆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光亮一丝温暖。月儿缓缓上升,银河隐退了,星星疏落了,夜空像水洗过似的洁净无暇。

37、月色皎洁,圆月当空。望着一轮满月,我惦念起不在身边的妈妈,情不自禁地默颂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8、在月亮的这头孤人站立找不到一个倾诉的伙伴,让我情何以堪呀!多情却被无情恼。明知近在咫尺却远隔千里,几渡翻山越岭,踏尽万水千山也不一定能看到希望。

39、突然,一片云朵掩住了月儿那秀丽的面容,月儿把清辉从云朵的周边映射出来,仿佛在四周镶成了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云朵从月亮那秀美的面庞上轻轻拂过

40、我十分爱月亮,月亮,不仅是美好的象征,更是鼓励我前进的动力,但月亮也不全是完美的,它常常也是有缺憾的。不过,它在努力拼搏,积蓄力量,直到十五,月圆。

41、在那深蓝色的夜空中,出现了一丝皎洁的光芒,淡淡的,亮亮的,洁白无瑕,那就是月亮,我最喜欢的月亮。是它,照亮了深蓝色的夜空,是它,让我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42、月亮一直是那样光彩照人,那样独一无二,那样硕大无比,那样令群星失色,她,就是大众的情人,男人的偶像,八戒因她而犯戒,因她而下凡尘,当然,这也是我的月亮。

43、月光像一曲扣人心弦的旋律,是诗人心中永恒的绝唱。月光像一壶甘冽的清酒,酿的时间越久,越发溢出醉人的沉香。月光像一位知己,倾听你心的絮语,给你最真诚的劝告。

44、月亮呀月亮,你把皎洁的光耀洒向大地,为行人照亮回家的路。月亮你就是一位妙龄少女,吧光洁、娇美的面容映在人间;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永远把慈爱的光辉洒向大地。

45、清风抚摸着多情的月亮湾,这时水波微微泛起,好像月亮湾正在揉它那惺忪的眼睛,它似乎看见了我们,湖面金光闪烁,月亮仙子媚眼频飞,含羞带娇地迎接我们这些客人的到来。

46、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大楼顶。她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皓月当空,我眯起了双眼,确确实实看到了明月高悬中模模糊糊的景物。是山?是水?是天空?是云雾?还是我的影子?

47、抬头仰望天空,只见深邃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周围有几丝白云在漂移,月儿发出淡淡的白光。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开浮动不定的银辉,好似银鱼儿在那里跳动。

48、月光高了起来,银银的素脸静静的凝望着苍茫的大地,如同一位伟大的母亲,用深情地目光,注视着熟睡的婴儿。我的生命,只不是熟睡婴儿中的一个细胞而已。那流动的清风,算是婴儿中的血液吧!

49、夜晚的月亮是戴着面纱的美人,明眸皓齿,明亮淡雅,站在小路上,仿佛身上披了一层银纱。黑色的天,深邃的让人害怕,难道它真的比传说中的嫦娥更漂亮吗?我不知道,可是曾经跌落的流星知道。

50、在月亮淡黄柔和的光辉下,房舍的轮廓渐渐可见了,道路清晰可辨了,世界亮得美妙而可爱起来了。夜变得宁静变得祥和,变得令人神往了。人们都出来了,或散步或赏月或促膝夜谈,笑看风云,乐不思眠。

51、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如此,月才如此千娇百媚,她有着象牙似的色彩,给人们无限遐想,有着圆缺的变幻,才有一番独特的美。皓月当空,正如生命的轮回,没有单单圆滑的枯燥,却有变幻的情趣。

52、月亮里有无尽的美丽,带着她那如花的笑靥。于是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了烟笼寒水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有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3、雾霭消散了,银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妇的丧服,覆盖着广阔的沙滩。河面没有一条船只,甚至看不见一丝微波,河心河岸,到处是一片宁静,这宁静有如死亡带给受尽苦难的病患者的一种无休止的安宁。

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美语句 第10篇

1、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5、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6、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7、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8、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9、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

10、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 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 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学案 第11篇

一、 关于作者

朱自清(1898~1948):江苏东海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病逝前,朱自清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被毛泽东赞誉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 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本文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课堂学习

一、 文本思路梳理

1. 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分析思想感情: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

2. 找出关键词句及情感脉络。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来了。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一想,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情感脉络:心里颇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着江南

3. 明确全文的线索。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

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仍是淡淡的哀愁

4. 探究:作者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呢?

[明确]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1) 对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愤懑

(2) 作者的思乡之情

(3) 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4) 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5) 人类的两难处境即现实不自由,自由不现实

(6) 传统知识分子中正平和、洁身自好的文化人格

二、 重要段落解读

1. 作者是怎样从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

[明确]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相似之处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

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2. 阅读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3.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明确]“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4. 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

5. 第八段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了对立、转化。

三、 品味语言特色

1. 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妙处。

[明确]作者抓住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运用通感手法,表现了荷香的神奇清淡,烘托出月夜的优雅和宁静。

(“通感”,又叫“移觉”,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使感觉发生转移的修辞方式)

2. 跟第四段比较,第五段在写法上特别是用词上有什么不同?找出1至3句中的动词,体会其表现力。

[明确]泻、浮、洗、笼

“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很强的动感与立体感,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显得生动活泼。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的幽静之美。

“浮”字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准确地表达出雾的轻柔、飘动状态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突出静态美。(“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

“洗”字形象地写出叶子和花鲜润和乳白的色调,突出花、叶在月色沐浴下一尘不染、脱俗、光洁照人的特点,照应了上文中的“出浴的美人”。

“笼”字表现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朦胧而又不可捉摸的特点。

3. 第六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

小结: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课外演练

1. 下列加点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弥望(mí / 充满)

倩影(qiàn / 美丽)

风姿(zī / 姿态)

B. 温馨(xīng / 芳香)

宛然(wān / 仿佛)

惊诧(chà / 惊奇)

C. 蓊郁(wěng / 茂盛)

噩梦(è / 可怕的)

恩泽(zè / 恩惠)

D. 袅娜(niǎo nuó / 柔美的样子)

风致(zhì / 美的姿态)

倏地(shù / 极快的)

2. 文学常识填空及默写。

(1)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主要作品有散文《 》《 》

《 》《 》等,其中《 》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被毛泽东赞誉为“ ”。

(2)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 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_____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_______ 。

(3) 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_______,

_______。

(4)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_______。这时候最热闹_______;_______,我什么也没有。

3. 下列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A. 风来花底鸟声香。

B. 鸟抛软语丸丸落。

C.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4. 根据“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语意,对出下联。

上联:水自石边流出冷

下联:

5.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参考答案

1. A(B. 温馨xīn,宛然wǎn;C. 恩泽zé;D. 倏地shū)

2. (1) 背影 春 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

(3)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 D(A、B、C都是通感,D是比喻)

4. 风从花里过来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月色优美诗歌】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205-25

读荷塘月色有感05-31

小学语文荷塘月色08-02

中秋荷塘月色作文08-13

荷塘月色1范文05-21

荷塘月色2范文05-21

荷塘月色元范文05-22

荷塘月色自范文05-22

荷塘月色用范文05-22

荷塘月色赏析范文06-01

上一篇:渐渐消逝散文下一篇:家政(月嫂)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