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百合花课件

2024-06-06

冀教版语文百合花课件(精选7篇)

冀教版语文百合花课件 第1篇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教学课件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0名,其中男生23人、女生17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来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态度上端正,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由于语文基础较差,加上某些同学的学习方法不得当,和学习风气不太浓,所以语文学习成绩进步不明显,该班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学习比较懒惰,学习兴趣也不够浓厚,所以语文成绩较差,还有大部分同学家长忙于生计,并不注重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这给班级的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受到“五爱”教育,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一切为了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即六个专题,依次为:人生感悟,民族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的小学生活,书后还附有10首古诗词、9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8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四、教学进度: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能搞好复习,让学生顺利毕业,课程必须在五一前上完,即:三月份上完1、2、3单元;四月份上完4、5、单元;五月份上完6单元。利用五、六月份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迎接毕业考的到来。

五、教学重点:

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难点:

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恰当安排教学的顺序。

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七、教具准备:

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利用学校的班班通优势,围绕每课的教学特点制作出内容丰富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八、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13—15课时。第二单元:13—15课时。

第三单元:13—15课时。第四单元:13—15课时。

第五单元:13—15课时。第六单元:13—15课时。

九、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并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读书,精心设计作业题,如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等,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产用电教(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利于训练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

5、科学合理地安排语文、语综、习作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各教辅用书、教具、学具地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冀教版语文百合花课件 第2篇

张美娜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文本讲述的是关于信守诺言的故事。全文共十个自然段。第一至八自然段,讲的是一个男孩因给生病的母亲买葡萄糖向“我”借了两元钱之后,每天夜里不辞辛苦的帮人干活,终于实现了在第五天内换钱的诺言。第九至第十自然段,讲的是“我”冒着大雨去车站接约好的朋友时,看到了一对信守诺言的少年风雨无阻的如约相聚的快乐场面,“我”却因朋友的失约失望而归。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感人至深的男生,其次是坦荡无愧、信守诺言的少年和同样重信誉的“我”,这些人从正面诠释了“一诺千金”的可贵,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诺千金是快乐、是友谊、是美好的品质、是人格、是财富……文章叙事时采用的对比手法,即“我们”这些重承诺的人与“我”的那位朋友之间的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一诺千金”是如此的珍贵。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欣赏文章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并且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能对短文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进行更为深透的理解,并且能结合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仍需要老师在品词析句方面加以引领。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型阅读的教学理念,教会孩子如何抓住文章的一些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品其情、品其味”,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这样可以发扬学生个性,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使学生能够对文本够更深的感悟,可以嚼出文章真味儿。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6个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抓住“如期归还、风雨无阻、坦荡无愧”等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体悟人物内心世界。(5)领悟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品词析句,感受男孩和两个少年身上一诺千金的人格魅力,知道诚信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2)品词析句,以读促思:读中想,读中议,读中悟 4.教学重点:

(1)抓住“如期归还、风雨无阻、坦荡无愧”等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体悟人物内心世界。(2)通过品词析句,感受男孩和两个少年身上一诺千金的人格魅力,知道诚信是是一种美德,是人们宝贵的财富,同时懂得诚信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3)领悟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5.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想象画面,体人物悟内心世界,感受一诺千金的可贵与魅力,懂得诚信必须要付诸行动。

二、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或有关诚信的故事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围绕“一诺千金”讲了几件事?(生:两件事)哪两件事?

学生总结: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生因给母亲买药,向“我”借了两元钱之后,每天夜里辛苦干活,终于如期归还了两元钱。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我”冒着大雨去车站接约好的朋友时,看到了一对信守诺言的少年风雨无阻相聚的欢欣场面,“我”却因朋友的食言失望而归。

(二)精读文本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讲到的这两件事中哪里体现了“一诺千金”,画出来,并体悟人物内心情感,在课本上作出批注,并带着感情读一读。教学预设:

第一个故事:重点段落四、六自然段

1、第六自然段:分为两层

为了实现诺言而付出的辛苦努力

(1)天天夜里:(体悟实现诺言是要付出辛劳的)

学生1:我能从天天夜里体会到男孩为了还钱实现诺言,干活非常的辛苦。

师:仅仅四个字,你就能体会到他挣钱的累,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谁也从这个词体会到了男孩的辛苦,也想来谈谈?

生2:男孩白天要上学,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已经很累了,可他还是为了还给女孩钱,晚上还要天天去帮菜家推菜挣钱,一推就是几天。可他是天天如此,所以我从男孩身上看到了一诺千金。

师:小男孩如此辛苦就是为了“如期归还”实现诺言,全然不顾白天的劳累,仍然坚持天天夜里拖着自己疲劳的身体去挣钱,去工作。多辛苦的男孩!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自己的诺言,这就是言行一致,这就是一诺千金。正是诚信这种力量支撑着男孩无怨无悔的付出着。第六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也能体现男孩挣钱的辛苦。(2)酣睡、乏极了 师:你怎么来理解这两个词?

生:“乏极了”说明他累的程度已经到了极点,“酣睡”说明他睡得非常沉,因为他这几天干活太辛苦了,已经疲惫不已了。

师:他确实太累了,一个小小的身体承受着成人都未必能坚持的辛苦,白天是紧张而繁重的学习和照顾病中的母亲,到了晚上小男孩却正在用自己瘦弱单薄的小身躯努力地推着菜车。他怎么能不累呢?可他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辛苦呢? 生:就是为了“如期归还”

师:多可敬的男孩啊,从他身上我们知道了一诺千金必须付出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好,谁想带着你的体会和想象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或朗读指导)

为了如期归还在争取最后的期限

师:第六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也能体现男孩的一诺千金? 生:“狂奔”“十万火急”

师:你是怎么来理解这两个词的?你们能想象到他当时是十万火急奔跑的样子吗?你能理解这个男孩吗,为什么跑这么快?

小结:原来承诺在小男孩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狂奔,他的十万火急,他的天天夜里的劳累,都因一件事那就是如期归还。我们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金子般可贵的品质——一诺千金。

师:还有什么地方也体现了一诺千金?(1)“淌着汗” “哑着喉咙”

从这儿能看出男孩为了在最后期限把钱还给小女孩跑的特别快,特别累,从而感受到男孩的重承诺,守信用。

(2)“攥”:引导学生手里攥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是金子般的品质,是自己的人格,是友谊,是信任,……

(3)“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引导学生明白这是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实现诺言后心中的那份快乐,为自己的诚信,为自己守住了诺言,守住了自己的人格而开心。

师小结:一诺千金就像一枚古老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心中,只有遵守诺言的人心中才能开出芬芳。魅力的诚信之花。“这就是我与这个男孩唯一一次交往,但给我留下的震撼确实绵长深切的,以后在看到优秀,守信用直愣愣的字眼,我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出示第七自然段)”你们如何来理解这段话? 学生:诚信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诚信能得到别人的赞誉。

师小结:一诺千金就是最有力的名片,它会为我们带来信赖,赞赏,甚至会为我们赢得源源不断的财富,让我们成为生活中的前者。第二个故事二:重点段落第九自然段。

自读第九自然段,抓住重点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理解一诺千金的可贵。(1)“抱着肩瑟瑟地发抖”“固执” “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水帘”

“抱着肩瑟瑟地发抖”“固执”这些词句描写对象都是针对着等待朋友的少年的,从“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水帘”可以看出当时的少年等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且雨非长的大,以致于少年在雨中“抱着肩瑟瑟地发抖”。

师:这名少年都冻成这个样子了,为什么当我劝说时,他仍然固执的摇摇头,不肯走呢?你们能理解这个少年吗?

通过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了解少年之所以坚持的原因是对自己朋友的承诺,对朋友的信任,是自己的承诺让他风雨无阻的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使学生明白诚信的神奇力量,和与任何事情都抵不过自己的诺言。

(2)“无比欢欣”“坦荡无愧”“蹿”等词语,这些词反映了少年相聚的快乐 师:你们能理解这两位少年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啊?

生:正是两个少年都坚守了风雨无阻的诺言,正是他们对朋友的信任换来了这无比欢欣的幸福相聚,两位少年都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同时看到朋友也能遵守对自己的诺言,为此他们感到坦荡无愧,他们相互欣赏。

师小结:信赖往往能够创造出最美好的境界,一诺千金同样能够创造出美好的画面,这美好的画面足可以让人感到灵魂的升华。两位遵守诺言的少年换来了风雨无阻的相聚,那作者呢?等来了他的朋友了吗?(没有)作者什么感受呢?(失望)她的朋友失去了什么? 生:失去了一次与朋友的约会;失去了一个朋友;失去了自己宝贵的财富诚信。师:文章写的一诺千金,为什么在结尾却要写一个失约的朋友呢? 明确:对比的写作手法,更加突出一诺千金的可贵。

(三)深入感悟:

通过学习课文《一诺千金》,相信你们对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谁愿意联系你们生活经历来谈谈你对他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诚”与“信”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古语说的好,“人无信不立”若把人比作树,诚信就是赖以生存的根,失去诚信这根必会沦为朽木。一个人没有诚信必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无法立足于社会。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孩子,让你的生活中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自尊,多一份赞赏,多一份幸福!

四、板书设计:

一诺千金

如期归还

尊重、友谊、快乐

风雨无阻

冀教版语文百合花课件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文学单元;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24-03

文学单元是冀教版新课标小语教材的特色与亮点之一。文学单元不同于一般的单元,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模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文学单元选取一位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代表作品,通过让学生读作家的作品及相关的人生经历,了解作家,走进作家。

一、对文学单元的思考

学生所学习的一篇篇的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冀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为什么还要单设文学单元呢?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文学性,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滋养与浸润。

首先,学生通过文学单元的学习会得到更深邃的精神滋养。“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喜欢文学的孩子不会是一个坏孩子”,讲的是文学对人精神的影响。文学单元选取的都是世界级的文化巨人——李白、安徒生、老舍、冰心,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精粹,这些文学作品通过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揭示了人生的真谛,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如冀教版小语第六册的文学单元“走进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就像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安徒生童话的内涵和核心就是真、善、美;《海的女儿》善良、宽容地面对世界;《小意达的花》奇妙的幻想,美丽的世界;《皇帝的新装》抨击虚伪、崇尚的是真。可以说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有安徒生童话的传播,哪里就有安徒生童话的影响。曾有人评价安徒生童话:“除了《圣经》以外,恐怕世界上再也少有像安徒生童话这样的传播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徒生童话应该读,也必须读。孩子们在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会感受到作品所散发出的浓厚人文气息,所传递的追求真善美思想,就会像空气一样从学生的感官,渗透到血液中、渗透到生命的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其次,学生通过文学单元的学习会得到更丰富的语言滋养。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尤其是名家作品的语言更耐人寻味,经得起反复玩味、琢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大都代表着语言艺术的高峰。文学单元的设立,为学生们品味作家有灵性、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的精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一个人语感的形成,一定要读大部头的作品,让孩子长期浸润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中,长时间读一个作家的作品,非常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就是巨大数量的例子反复撞击、反复刺激,才能奔涌出才智。走进文学单元,学生们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谈论的都是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这对于学生具有多么大的冲击力呀,这位作家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就会慢慢积累,慢慢发酵,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质的飞跃,成为学生终身反刍的食料,这就是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和修养。因此,文学单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都是有益处的,都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既要读作品,又要读作家,作家、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

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侧重的往往是作品本身(解读文本),对作家我们可能只是知道,不做更多了解。而文学单元不同,在这个单元里既要读作家的作品,又要读这位作家,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探寻作家的成长历程,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还要与大师对话。为什么要读作家呢?我们说“文如其人”“文学即人学”讲的是作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就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照和思考。安徒生的作品能流传很广,被人们传颂,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为人,因为他能用善良、宽容的心面对世界,所以他能写出《人鱼公主》;因为他热爱大自然,有不泯的童心,爱在幻想的世界里遨游,所以他能写出《小意达的花》;因为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像一只冷眼看世界的夜莺,所以他能写出《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不朽之作。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时,除了感悟到安徒生作品本身的魅力和所传达的人文情怀之外,还要利用搜集的资料走进安徒生,让安徒生的形象丰满起来,感受安徒生人格的魅力,从安徒生身上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读一位作家的多篇作品,读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性文章,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作家、对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哪怕这个印象是模糊的。作家、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可以说这个单元整体给学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几篇文章本身。

(三)引领学生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145万字。文学单元提供是一位作家的几篇文章,编者通过这几篇文章激发起学生阅读作家其他文章的愿望和兴趣,对作家感兴趣,对作品感兴趣,调动起学生阅读的渴望,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学生影响是终生的,我们想这正是编者设立文学单元的用意所在。

可以说,文学单元的设立出发点、归宿都是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对文学单元的实践

(一)一个单元是个整体。

整体——部分——整体是学生阅读的规律,文学单元的学习也应当遵循这个规律,从整体入手。如冀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走进安徒生”单元,选取了3篇安徒生的代表作品:《一颗小豌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同时选取了2篇介绍作家的作品;《安徒生公园》、《童年记忆》,还有一个综合学习,介绍安徒生其他方面的成就及对安徒生的评价。可以说,这个单元对安徒生有较为完整、立体的写照。在学生开始走进这个单元时,千万不要按部就班、各个击破,一定要让学生先通读整个单元,尤其是后面介绍作家的文章:《童年的记忆》《安徒生公园》及综合学习《不泯的童心 不朽的童话》,并让学生搜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对安徒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走进每一篇作品,去细细品读、感悟。

再如,冀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语文“追寻李白”这一单元,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能认识到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能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句是李白的魂,也是引领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在学生通读整个单元,对李白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此外,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贯穿其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把李白的诗歌编辑成册,将语文学习活动纳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二)读作家与读作品是一个整体。

在教学文学单元时,读作品时联系作家人生经历,读作家时关照其作品,时时做到读作家与读作品有机结合。

1.读作品时联系作家。如我们在教学冀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就结合安徒生本人的人生经历。这一篇作品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它是一只丑小鸭,但它长成了白天鹅。他像是一只丑小鸭,最后,他成了伟大的安徒生。在教学丑小鸭出生一部分时,引导学生联系安徒生相貌以及贫困的生活状况;在教学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一部分时,和学生一起看到安徒生的人生坎坷;在教学丑小鸭变白天鹅一部分时,和学生们一起感悟到安徒生在历经磨难后,“是金子总会发光”,终于走上了成功道路,成为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

2.读作家时关照其作品。冀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追寻李白”单元,《阅读链接》是通过几段文字揭示李白做人的魂——率真傲骨,以及诗歌的魂——剑魂月影,对李白的性情和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联系李白的相关的诗句,来印证李白的率真傲骨,感悟李白诗歌的剑魂月影。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穿行在李白的诗中,让李白的诗徜徉在学生的心中,李白的诗、李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双重的。

(三)课内与课外是一个整体。

文学单元的课文不是学生阅读的全部,仅仅是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广泛涉猎作家的其他作品。如教学冀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永远的冰心”这一单元时,围绕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母爱、童心与自然,我们分别向学生推荐了体现冰心童心的作品《雨后》《纪事》《小老鼠的命运》《寄小读者2》,体现冰心热爱自然的作品《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只小鸟》《蒲公英》《翠鸟》,体现母爱主题的作品《雨荷》《母亲与我》《对话》《寄小读者3》。教师的推荐对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是有非常好的作用的,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使课内的语文学习与课外的拓展阅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教师与学生是有机的整体。

学生读作家,读作品,教师同样在这段时间也要读作家,读作品。俗话说“登高山,一览众山小”,教师只有对教材、作家、作品有充分、深入的了解,才能俯视整个单元,才能厘清单元的脉络,才能准确地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驾驭这个单元的教学。

冀教版《珍珠鸟》课件 第4篇

课文里的小鸟有个好听的名字,一齐读读课题。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呼唤这对小鸟?——(珍珠鸟)这次为什么读得这么轻?

你知道珍珠鸟的大小吗?比划一下。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呀,让我们再次轻轻地呼唤它们——(珍珠鸟)

二、初读,理清文脉

1. 尽管我们已经这么小心翼翼,怕人的珍珠鸟还是躲起来了,听听,它发出了细微的声响。谁来读读这几个词?看看,它们长得怎么样,读来读?

【出示】嚓嚓 嗒嗒咂咂嘴

【出示】涂了蜡似的小嘴

细腻的绒毛

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

2.我们赶紧到作者的笔下找找珍珠鸟吧!自由地、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看看这怕人的珍珠鸟,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回答。【板:怕人 信赖】

3. 快速地浏览课文,可以一目十行。抓住“怕人”“信人”这一组词,用一两句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同桌互相听一听,互相帮忙精简一下语言。

三、读悟,感受“信赖”

(一)看着这两个词,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疑问?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出示】“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来说?

现在,在你的脑海中,有作者和珍珠鸟相处的哪几个画面?

【出示】五个画面

小结: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把“我”和珍珠鸟从相处到相依的画面,连成了生动的情景。

(三)【出示】(主要文段,共五个句子。每个句子中,“我”的行为用蓝色标出,珍珠鸟的反应用红色标出。)

情感是互动的,在作者爱心的感召下,怕人的珍珠鸟逐渐敞开心扉。同桌合作读一读。指名读,师指导读。

四、提升,咏叹“境界”

1.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

【板:境界】

2.什么是境界呢?【出示】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用现在的话来说:境界既包含着景物,也包含着情感;情景融为一体,就称之为“境界”。

(二)品味“境界”

1.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读感受作者笔下那小鸟依人的美好境界。

自由练读。

师:读到“居然”或“竟”的时候,你想到了文章开头的哪一句话?(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让我们想象着珍珠鸟的这种变化,再读进去。

2.美读,融入情境

让我们想象着这时小家伙在自己的肩头睡着了,我们的心会变得像作者一样柔软,温暖。把这份温馨的感觉送回字里行间,读“有一天……”

3.体悟信赖的境界

(音乐)现在,请你闭上眼睛,缓缓地转过头去,就在你的肩上,那儿有一只小小的珍珠鸟,小家伙在你的肩头甜甜地睡着,做着美美的梦。此时此刻,当你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地凝视着它的时候,你有什么话想和它说?

真美,美的是那份浓浓的情,美的语言就是真情的流露,难怪作者这样写道:

生接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美好的境界,往往由——生接读:信赖创造。

五、练笔,抒写感悟

1.当我们把这份感受延伸到生活中,你也许会想到值得你信赖的人,关于信赖的事,或者由信赖产生很多感悟。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生汇报写话内容,师点评。

3.总结:【出示】当你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时,你已经在用你真诚的心,创造着一个属于你的——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珍 珠 鸟

怕人

信赖

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 第5篇

冀教版认识小数课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3.286.337.555.64

0.3280.6330.7550.564

提问:商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指出: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提问:

(1)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除数扩大了100倍呢?

(2)把13.8、4.67、0.725的小数点去掉,和原来的数相比,各扩大了多少倍?

(3)把5.344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向哪边移几位?要扩大1000倍呢?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而且也知道,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今天就要应用这两方面的知识来继续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

学生读题。

提问:求平均每小时织多少米要怎样算?(板书算式)

提问:这道除法计算题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计算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

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能不能依据过去的知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让学生先作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冀教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冀教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现在再来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除数变成整数?(把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也就是要得出原来的商,被除数应该怎样?(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教师在竖式中作出示范。结合说明:要把除数7.5扩大10倍,就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就变成整数了。为了简便,只要把除数7.5的小数点划去。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变,被除数47.85也要扩大10倍,只要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向右移一位重新点上小数点,使被除数变成478.5。

追问:怎样把刚才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评析:这里的例题教学先引出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依据旧知萌生相除方法的动机,再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怎样转化,弄清转化的依据,这就不仅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使学生明确算理,增强应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

提问:这题转化后,现在变成多少除以多少了?这样的题在会计算了吗?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后,教师检查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转化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怎样的除法再计算?是怎样转化的?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只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在前面板书后接着板书:吟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如果被除数不是47.85,而是4.785,除数仍是7.5(板书:

7.5)4.785)怎样把它们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是47.85,除数是0.75呢?(板书:0.75)47.85一)提问:你认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关键是什么?(小数点的处理)怎样移动小数点后再计算?

2.进行转化的专项训练。

(1)做练一练中的第1题。

(2)小结: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是:第一步,把除数中的小数点划去,使它变成整数;第二步,看除数扩大了多少倍,就把被除数也扩大同样的倍数,只要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若干位。这样,就可以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试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

学生练习时,教师注意学生在转化时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相同的倍数,竖式中没有用的o是否划去。评讲时,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2.让学生将练习十的第2题、第4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怎样算?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课件 第6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

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提问:

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学生交流汇报。(繁殖新的植物)

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你有什么问题?(先发芽,然后慢慢长大。)

2.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件

(1)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2)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言。)

(3)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种子萌发与什么条件有关系——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是否有关系

①讲述: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有没有关系。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实验呢?

②分组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总结实验方法:同学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很好。要证明种子萌发与某个条件是不是有关系,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种子萌发与水有没有关系,可以把种子分成两组:第一组种子首先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始终用湿布覆盖(每天往布上洒少量的水),保持湿润的环境;第二组种子不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既不加水也不用湿布覆盖,始终处在干燥的环境;把两组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盘子里都不放土,把盘子同时放在阳光照射下的`温暖地方。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哪组种子不能萌发。

⑤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播放录像“种子萌芽实验”

⑥讨论:

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

A.假如第一组种子萌发了,第二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B.假如两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

方案2:研究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系

①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与空气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

②分组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与空气有关系,必须把种子放在有空气与无空气的不同环境中进行对比,同时要使水、温度等条件相同。可以这样实验:取两根筷子,用细线在每根筷子上捆一粒蚕豆或菜豆的种子,把捆有种子的筷子分别放入1号杯和2号杯。往杯中倒入水,使1号杯中的种子完全没入水中,由于水中的空气很少,这粒种子可以粗略地看作是处在有水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使2号杯中的种子下半部浸在水中,上半部在空气中,这样,这粒种子就处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环境中。把两个杯子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2号杯加适量的水,以保持实验开始的状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的蒸发影响对比的条件。观察哪个杯中的种子能萌发,哪个杯中的种子不能萌发。

⑤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

⑥讨论:

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

A.假如2号杯中的种子萌发了,1号杯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这说明什么?

B.假如两个杯中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

方案3:研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

①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

②分组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与温度有关系,可以这样实验:把用水浸泡过的种子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用湿布覆盖;第一组放在温度非常低的地方,例如室外(多数地方冬季室外气温在10℃以下)、地窖或冰箱里;第二组放在温度非常高的地方,例如放在火炉的炉盘上或很热的暖气片上;第三组放在温度适中的地方,例如10℃~20℃的室内。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

⑤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

⑥讨论:

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

A.假如第一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B.假如第二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C.假如第三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D.假如三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案去研究。

备注:这节课只讲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及讨论留在下节课。

3.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首先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推想,然后又研究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查明种子萌发是否与水、空气、温度有关系。

2.提问:在设计种子萌发与某个条件是否有关系时,应该注意什么?

3.播放种子萌发的实验录像。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小苗的诞生

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根据经验猜想

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②适当的水分

③空气

2.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是否有关系

方案2:研究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系

方案3:研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种子萌发过程图。

②学生准备:课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上课时,把萌发的种子和观察记录带到学校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检查学生课前实验和观察记录情况。

2.讲述:这节课,我们根据大家观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

1.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

(1)讨论:

①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你是怎样实验的?

②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样实验的?

③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与温度是否有关系?需要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你是怎样实验的?

④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你是怎样实验的?

⑤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土壤?你是怎样实验的?

⑥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课前的实验完成得很好,既认真又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如有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指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

2.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过程

(1)讲述:课前,同学们在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过程中还仔细地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做了记录。现在,把你们的观察结果相互交流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①×月×日,种子有什么变化?(要具体形象地进行描述。)

②你在观察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3)讨论: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实验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那种子萌发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教师小结:

(出示种子萌发过程图。)

教师:同学们不但实验做得好,观察记录也很好。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长出胚根、长出胚芽四个阶段。以后,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冀教版语文百合花课件 第7篇

摘 要:冀教版小语教材的整体设计、内容选择都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阅读教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以读为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互动;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感受;阅读要抓住感受点开掘、品味、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冀教版教材;阅读教学;对话;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23-04

一、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一)把握住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冀教版小语教材的一大特色是以文化主题组织单元,由单元文化主题来统领阅读、写话、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等学习环节,形成了一个从生活到课本再到生活的单元体系。文化主题相当于圆心,在每个单元中的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实践都是围绕这个圆心展开的,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把握这个整体。以冀教版小语一下第三单元为例,看看如何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

1.把握住本单元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人与自然相融和谐。在这个主题的统摄下,本单元四篇文章中,《美的回答》是一篇小韵文,讲的是人们用双手、用爱心去爱护大自然,大自然就用美来回报人们;《尖尖的草帽》写的是一个小孩子渴望小蜻蜓落在他尖尖的草帽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渴望着和蜻蜓交流,渴望着和它成为朋友;《爸爸,你知道吗》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劝说自己的爸爸放下手中的猎枪,爱护小动物,珍爱每一个生命,透视出孩子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达尔文和小松鼠》讲述了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几篇文章都是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看自然,流露的是孩子纯真、善良的本性。在他们的眼中小蜻蜓、小松鼠也有灵性,孩子们渴望着与它们沟通交流,渴望着与它们成为朋友,在他们的眼中,愿意让所有人放下猎枪,爱护小动物。

为什么选这几篇课文,文章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它们和主题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美的回答》是从整体上提挈人与自然这一文化主题。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是靠双手和爱心去创造的。孩子们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会对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上的认识。《尖尖的草帽》视角就缩小了,它聚焦在小男孩和小蜻蜓上,通过小男孩与小蜻蜓的近距离接触,“我眯着眼睛看着它飞来飞去。它一点儿也不怕我,它追着我飞,我好像还听到了它扇动翅膀的声音”——还有一种期待“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透视出一种和谐、一种美好、一种对自然界生命的珍爱。《爸爸,你知道吗》基于孩子自身对生命的珍爱,他想让身边的人也去珍爱生命,爱护这些小动物——他想伏在父亲扛枪的肩膀上,给他讲许多美丽的童话,让父亲眼中的鹿“变成快乐的我”,让父亲的心中充满善良。孩子以自己微小的力量——讲许多美丽的童话,用爱心去感动身边的人,唤起他们的爱心与良知,把爱传递下去。《达尔文和小松鼠》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护小动物——那就是不去伤害它,让它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自己“亲人”的身边,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这才是真正的爱,它阐释了爱的内涵与真谛。动物也有灵性,有亲情,有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正爱它就让它生活在妈妈的身边,让它在树上快乐地栖息、生活吧。

这几篇文章体裁不同,角度不同,但共同指向文化主题——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如果说第一篇是一个全景扫瞄,那后几篇就是几个特写镜头,聚焦在几个不同的视角,而且对主题的透视逐步深入,让孩子对于“相融和谐”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说这几篇文章从整体上给孩子的认知冲击,已经远远超出课文本身。阅读了这组文章,逐步由概括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建立起来了。同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这就是这个单元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的教学应把握这种内在的联系,把握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教学中除了这些显性教材(教材中的课文)以外,还要创造性的去开发隐性教材,加强单元教学的整合性。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可围绕单元文化主题,开展以下教学:

精读:《美的回答》《尖尖的草帽》《爸爸,你知道吗》《达尔文和小松鼠》(显性的教材)。

略读:师生围绕文化主题共同搜集短文、诗歌、漫画……(隐性的教材,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的)。

综合实践:设计公益广告,带学生走出去看人文环境……

口语交际:《怎么变了》。

积累表达:贯穿其中的不断积累语言、积累情感,是一种自然的、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孩子们学习这个单元时,生活也应走进这个单元。这一单元整体对学生形成的冲击,远远大于每篇文章自身。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学生在精读、略读、综合实践、口语交际中受到感染,引发共鸣,对照自身,调动起自己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语文无时无处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相通。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去开发、使用教材,构建一个“生活——文本——生活”、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开放体系。语文不是封闭的书页,要把“语文”打开,走进生活。

(二)加强每篇课文自身的整体性

每篇课文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感悟,不搞肢解的分析。比如《尖尖的草帽》可以用一个中心话题:小男孩喜欢这只小蜻蜓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吧!以这样一个中心话题来统领全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吸收语言。

二、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互动

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读上,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有三个层次:

①认读: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②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

③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呢?阅读教学是作者(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对话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更好的外部条件,帮助学生和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

生 文本

文字是一种语言符号。要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美,首先,要把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东西,变成孩子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揣摩意境、体会情感,感悟、理解内容,这就是阅读的过程。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障碍,一是由语言文字符号向形象的转化,二是在建立形象之后的揣摩意境、体会情感。学生的这两个障碍需要教师的帮助来跨越。

(一)链接学生生活,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

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少、阅历浅,课文中描写的事情往往没有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过,但是类似的经验还是有的,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经历,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我看见一只蜻蜓在阳光里飞翔,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作者在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对这只漂亮的小蜻蜓的喜爱之情,因为喜欢它,所以觉得它很美丽,说它的翅膀在日光照耀下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但这种情景(画面)孩子们是不容易想象到的,怎么办呢?调动已有的经验:“你在动画片中见过金子吗?什么样的?”孩子们马上会在头脑中出现金子闪闪发光的样子。教师紧接着用语言创设情境:小蜻蜓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闪闪发光,多漂亮的一只小蜻蜓呀!多么惹人喜爱!闭眼想象一下,再读一读,读出你对它的喜欢,读出小男孩对它的喜爱。教师正是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壑,从而让学生想象到了画面,体会到了情感。

(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情感和文本对话

利用音乐、语言、画面、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中(课文),这种模拟的情境能促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和作者对话,用心读书。

作者写文章常是“用意十分,下笔三分。”我们就是要透过这三分的语言文字去体会作者四分、五分甚至更多的情感。如《尖尖的草帽》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停住了,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在帮助学生和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情景: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头上戴着尖尖的草帽(孩子们用书当草帽戴在头上),你等待着,静静的别动,等待着小蜻蜓落在你尖尖的草帽上。学生们进入了教师描绘的情景之中,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静静地等待着,有的脸上还露出微笑。紧接着教师问:“你为什么微笑?你又想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想让小蜻蜓快点落在自己的草帽上,有的说小男孩想和蜻蜓交朋友……学生们走进了小男孩的世界,与小男孩对话,再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情感;读一读,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指导朗读的过程其实是调动情感的过程,情动辞发,以情带声,切忌只从技巧上去指导。

最高层次的朗读应该是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无形中融会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让作者以一个平等的生命存在于文章中,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平等的对话。

如“我眯着眼看着它飞来飞去。”有的孩子从“眯”字上体会出小男孩对小蜻蜓的喜爱,有的则从“看着它飞来飞去”体会出小男孩对蜻蜓的喜爱。由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同,所以明读时轻、重、缓、急、停顿等处理自然也就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不要机械地模仿老师。

(三)在倾听与点拨中让对话深入

俗话说,言为心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可是通过朗读来表现,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朗读中。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善于用心灵倾听,善于从学生的朗读中听出他的感受与对文章理解、感悟的程度,给予点拨、引导和中肯、个性化的评价。我们说课堂是灵动的,是有生命的,指的正是教师与学生的这种对话与交流。如果说教案是一节课的骨架,那么这种对话才是血和肉,没有血肉的课是没有生命力的。

总之,要重视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沟通,通过读建立起感性的语言模块,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经验世界、感悟能力、知识素养、生活阅历、气质类型等因素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就不同。正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文章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所以说语文是无所谓对与错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读书都应首先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既不是给老师、也不是给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感动、为了自己的成长去读。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从教材出发,忠实于文本,忠实于作者,一切阅读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而展开的。更多的是把教师、教参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初读课文时交流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受;细读课文时交流对文章的主题、精彩之处的看法;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尊重所有学生的见解,在交流中实现生生、师生、学生与作品、作者、编者的沟通与碰撞。语文是诗意的、浪漫的、朦胧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不能完全像对待科学学科一样要求那么精确、系统、完备,而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多彩的、个性化的;阅读的过程就要体现体验、品味、感悟、联想、互动互生、虚实相映、趣味丛出、百读不厌的学习过程;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理解,才会常使学生抬头而读、掩卷深思、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学习中才总有“我”在,有“我的感受在”,才使学生面对课本备感亲切,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亲和。

四、在阅读的过程要抓住感受点开掘、品味、感悟

上一篇:关于加强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汇报提纲下一篇:刘小枫的著作诗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