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

2024-08-16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精选8篇)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 第1篇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例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上课开始,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孩子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公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熊猫还是我们的国宝呢!”接着投影出示公园的各种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熊猫的数量是“6”,也就是一个“6”,然后学生很快就能写出算式.通过这样教学,儿童不仅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二、自主合作探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

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三、创新型教学,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当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

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能为

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体验学习。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下面是几条我搜集的提高学习效率的经验: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

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5、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 第2篇

王万平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新学期,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

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好问“为什么”,能言善辩,不管对、错,都要真实地吐出心里话,产生的心理,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既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 第3篇

教育观念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1) 学生方面。我们要看到,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 由于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 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不同, 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面对学生这个由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我们不仅要承认差异, 而且要尊重差异, 不搞“一刀切”。要面向全体, 充分估计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 新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 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125×16, 有的学生用125×4×4, 有的学生用125×2×8, 有的学生用16×5×25等。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思路计算, 不必强求一律, 只要计算简便、合理、正确就可以。

(2) 教师方面, 要转变角色。新的教师观认为,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而且是师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平等”的含义是人格上的平等, 价值上的平等。课堂教学中, 教师靠“满堂灌”的时代已过去。我们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 有一次, 我上公开课“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 刚写出课题, 就有几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 你的答字写错了。”我一看, 噢, 我把“答”写成了“苔”, 这是我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当时, 我在讲台上确实有点尴尬, 但我还是笑嘻嘻地对学生说:“谢谢你们给老师指出错误, 这说明我们班的学生语文学得很好, 我想数学也肯定不错, 是吗?”结果那堂公开课上得很成功, 整堂课气氛活跃, 学生积极性很高。

二、理解教材, 活用教材, 贯彻新课标精神

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 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 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我体会到新教材三大特点: (1)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极进取等优点, 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上半学期先由动手能力较强的男生担任组长, 协助老师开展活动, 以保证兴趣小组的学习质量。刚开始时, 兴趣小组的目标不必定得过高, 要求每一位同学应边学边干, 先从身边的一些小应用着手, 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 如把自己的普通烙铁改装成调温烙铁, 把工作台灯改为调光灯等等;进而帮助电子实训室维护损坏的仪器、仪表, 维护校广播站的广播器材, 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比赛等。要求学生循序渐进, 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每制作一样东西都要尽力做成功, 切忌半途而废。由于在兴趣小组的教学中老师只起指导作用, 所以参加活动的同学乐此不疲, 加上学习气氛轻松, 期末调查发现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谈“电”色变的女同学已经能从容应付许多突发事件了, 完全树立起了掌握本专业知识的信心,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下半学期兴趣小组的组长可以由有责任心的女同学担任了。要记住,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 她们会学得很好,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05级的一位女同学入校不久就闹着转专业, 经动员后继续留在电子专业学习, 我们还动员她加入了兴趣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 当第一个自制的电子产品———一台小电视出笼时, 这位女生连连感慨:“实用、看得见, 我还要继续学、继续做……”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倍增。

三、要循序渐进, 合理安排专业技能训练

从第三学期起, 该专业的学生陆陆续续接触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 实践操作的分量越来越重, 是每个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学校有关教学部门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合理安 (2) 新教材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各年级所开设的数学实践活动, 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3) 新教材中题目丰富多彩, 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 答案不唯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着眼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

(1) 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里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是椭圆形的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 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 马上活跃起来, 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悬念, “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 这样找到的结论易于理解, 记忆也很深刻。

(2) 让课堂教学留有“悬念与余味”。一堂数学课的结束, 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 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年龄小, 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 喜欢追根究底, 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之处设置悬念, 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例如, 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米”这节课结束前, 我提出问题:“用我们今天所学的长度单位来计量盐城到永丰的路程有多远, 行不行?”学生回答:“不好量, 计量单位太小, 路太长了。”此时, 我就设下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这样, 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盐城市亭湖区永丰镇永南小学)

排专业技能的训练, 循序渐进, 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 在这当中要多关心女生的进步。随着课程的加重, 学习负担在增加, 会出现两极分化, 有些本来动手能力较差的女生会有放弃的心理。在实训中要注意到难易穿插, 男女生搭配, 相辅相成, 扬长避短。例如针对制冷工种的特殊性, 要求操作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情况, 为达到这样的熟练水平, 平时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维护冰箱制冷系统部分时, 查出故障后, 割管、扩管、气焊、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封管等要一气呵成, 其中扩喇叭口和气焊是女生最头疼的。扩管时由于掌握的力度不好, 扩出的喇叭口要么歪了, 要么裂了, 令人气馁。气焊实习时又是气又是火的, 既有高压阀又有低压阀, 在调节液化气旋钮的同时还要调节氧气旋钮, 真正是手忙脚乱。加上原来的心理作用, 令女生们惶惶然。老师要适时给予帮助, 在讲明必要的安全措施后, 一边指出正确的操作要领一边示范, 让学生认识到, 只要操作得当就不会有危险, 然后给充裕的时间练习。当完成了第一个满意的作品时, 愉悦的心情会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四、要持之以恒, 让学生练就过硬本领

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专业技能越来越娴熟, 心智也越趋成熟。好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小制作, 向自己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有些学生甚至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组中来, 更多的人是要面临就业问题。社会的需求就是同学们奋斗的目标, 每个人都应意识到, 有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才能在社会上有一立足之地, 女生也不例外。我们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走进社会, 进行市场调查、打假期短工, 亲自体会真实的生活, 对自身会有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在二三年级时安排各种考工、考证, 全面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 第4篇

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归纳起来,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笔者的经验,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可以有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以前,我校的小学数学教学除了一些基本的教具之外,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可谓是一筹莫展,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构想,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本课堂结合,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又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正方形的面积来求,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想结论。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能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想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多媒体环境下运用远程教育课件进行教学,课堂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出现各种教学问题和教学事故的可能性更大,更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比如要讲授“千克与克的认识”这个知识点,就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菜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秤,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询问:这些工具你们认识吗?第二步,当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显示各种使用秤的场合,然后由学生归纳秤的作用: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第三步,教师问:西瓜用什么秤来称合适呢?学生回答台秤后介绍台秤与质量的单位:千克。第四步,由学生称1千克的苹果,然后问:一千克的苹果有多少个?第五步,找出个数不同的原因:大小不一,然后展示各种1千克的水果或物品的份量,如1千克桔子、1千克盐等。第六步,根据称出来的1千克苹果的质量,学生可以轻易地从几个不同质量的物品当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得他们热情高涨。第七步,在屏幕上显示不同份量的物品,由学生将大约1千克的那份选出来。第八步,由千克引出克的概念……第九步,总结:显示大小不一的物品,由学生选择使用哪种单位合适,并进行学习收获的讨论。最后进行游戏:将相对应的重量单位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在这个方案中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多种素材在课堂中穿插使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程。这当中既有实际的体验,也有媒体的辅助,让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体验了千克与克这些质量单位。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既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又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三、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亲耳听闻、亲眼目睹的具体的视听形象;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可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可以轻松直观地展示抽象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求法”时,若用传统方法拿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演示,总难以讲清;而多媒体可先展示两个三角形,突出它们一模一样,然后让两个三角形旋转180°后相拼,合并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可得出S=AH÷2。旋转过程中还可以配以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很容易发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轻易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多媒体环境下更要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接受校本培训之后,对我校数学教师的震动很大,对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认识到: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饱含爱的情感、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认可每个学生;要多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注重合作学习,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要给予竞争机会,活跃气氛,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标新立异,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课堂提问、举例要尽量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校数学教学反思

一方面,我校大部分数学教师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迫切的要求。“农远工程”启动以后,我校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广泛发动宣传,大部分数学教师普遍认识到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贯彻实施新课标、充分应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推动下,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在我校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了我校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我校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我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开创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第5篇

通过学习《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并与《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比,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下面我谈一谈本次学习的体会:

一、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关于基本理念的变化

2001年版“三句”变“两句”。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明确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三、关于教学活动方面的变化

2011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2001年版只强调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四、关于教师的主导地位

2011年版新增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这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五、关于学生评价方面 2001年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2011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将更要改成也要,体现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六、关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这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七、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

(一)课程内容变化

2011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2001版,原为“空间与图形”现改为“图形与几何”;原为“实践与综合运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二)具体的变化 2011年版新增的要求:在数与代数中提出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进一明确明确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涵义。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学生评价的变化 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例如,下表是对第一学段有关计算技能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在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1版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九、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十、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十一、变“写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十二、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第6篇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但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己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内容,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一定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第7篇

寨里桥亭小学张亨文

我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差,应培养他们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三、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作为一个参加工作没有几年的教师,对于此次课改我认真研读了新的课标,积极参加课改的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教学处处都有细节,处处要让学生体验实践,联系生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一直对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提高不得法,听完老师的讲述后,明白要用听算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和书写速度。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应该说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并为此设计、组织相应的使学生成为活动主体的学习环境。教室和教师并非学习环境的全部,课堂教学也不再限于传统的教科书、黑板、粉笔之类的媒体,而是有了多媒体系统乃至因特网的支撑。人们正步入学习化社会,一劳永逸获取知识已成为过去。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迅速发展的机会现实,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与外部世界保持和谐与默契。

总之,对新课标的学习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不觉之中感受到知识的滋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新课标建立有效数学课堂 第8篇

那么,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梅汝莉教授认为, 成功的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是不是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而不单纯看是不是把该讲的知识都讲清楚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使每个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学生学到什么, 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多年的数学教学, 对数学的有效性我摸索出一些规律, 现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建立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

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 而要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 但在学习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因此, 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地解决联系在一起, 尽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 并学会运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 提出假设, 得出结论。比如, 在讲授“字母表示”这节课, 我采用的情境问题是: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1.搭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3个呢?10个呢?100个呢?

2.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 则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一定要考虑到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 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二、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精心设计例题与练习

有效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水平,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那些内容, 原有的知识水平达到了哪个程度, 哪些内容对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而且通过继续学习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正如维果茨基所强调的那样:教学不应当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 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所以有效的教学不但要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 还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自由空间, 鼓励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学习和发展。

总之, 例题、习题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阶梯性、层次性, 对于例题、习题的讲解要积极反思总结, 查漏补缺, 确保解题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增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还要善于引申, 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 这样才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 继而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与能力。

三、合作探究, 提供互动平台

在课堂上,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 合作交流中鲜明的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观察与判断实现自主探索。但是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 还应该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也就是说, 知识是合作掌握的, 学习是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小组讲座,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山东省茌平县的杜郎口中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这种方式不但能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 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课堂是学生取长补短, 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 会让课堂教学亮点不断。

四、时间与空间的有效利用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及空间的保障。因为学生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 必然首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 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 才开始尝试采用某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 根据尝试的结果, 学生还需准备在小组中自己需要交流的信息, 必要时, 还要写出书面提纲。比如, 对平行四边形成立条件的探索我给学生留了一周的时间, 学生列出很多条件, 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充分认识了这个问题, 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因此, 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首先精心设计好思考问题, 其次做好引导作用, 第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充分自主探究, 激发主动性, 为讲练作好铺垫, 最后便水到渠成, 顺利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锻炼并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和谐课堂文化的创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应该具有既轻松又严格的文化氛围, 学生们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问题, 同时也应该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互动, 而不是漫无目的, 整个课堂一盘散沙。当然发展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并不是仅仅通过一次课堂教学就能完成的, 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教师可能要用整个学年甚至更多时间来构建这样的一种氛围, 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结出硕果。

上一篇:寒流来了学生作文500字下一篇:大学生新学期班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