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最不负责任的父母

2024-06-21

讽刺最不负责任的父母(精选9篇)

讽刺最不负责任的父母 第1篇

“罚钱”是领导对员工管理最不负责任的表现

什么是好的管理,什么是规范的管理,什么是好的营销领导,如果有机会探讨一下这样的问题,相信会让你自己大吃一惊。什么是规范的管理呢?很多人认为所谓的规范管理就是要严格、严密,各项流程一定要完备,离开任何人,这套管理系统都应当能够有效的运转,对于违背者或是违反制度的人,按照相关条律该杀的杀,该罚的罚,总而言之,只要铁面无私的执行军法,就会有规范的管理,就会出现一个非常规范的队伍,也就会出现一个非常规范的成绩。但是我们却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看起来管理非常规范的公司却倒闭了,而那些看似非常混乱的公司却在高速发展,这样的事情非常的普遍,这里面的管理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弄得很清楚。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参看《规范的公司倒闭了,混乱的却发展了,为什么?》这篇文章,但就这个问题延伸下去,我们自然会问,什么是好的营销领导呢,营销领导到底应不应当罚员工的钱?

营销领导=支持、帮助、教育+批评

不管我们自己是否承认,我们很多人心理面对营销领导的认识,就是管理别人的人,而且再狭义一点就是可以批评别人的人。不管是何种情况下,只要是营销领导觉得这件事有问题,那么领导就可以马上大发雷霆的臭骂一顿。下属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听着。某公司小张没有完成销售任务,主管营销领导闻听,将小张叫到面前训斥到:“这是怎么搞得,你是不是不想干了,告诉你,你自己要小心了,如果下个月再完不成销售任务,你自己看着办!”小张战战兢兢的下去了,第二个月又没有完成任务,营销领导气坏了,把小张叫来又是一顿臭骂,如此反复三次,小张实在受不了最后离开了公司。营销领导这时向其他人表示:“象小张这样的员工就是不能够适应公司的工作,所以离开是应该的”。这样的营销领导在企业中比比皆是,而且那些感觉不错的营销领导多半也是一副暴君的嘴脸,员工见到他们除了发怵什么感觉都没有。

实施上,营销领导当然是可以批评员工的,但是批评员工是有前提条件的,还是小张的例子,合格的营销领导在批评的他的时候,首先需要问这样几个问题,小张销售不好,我们是否在此之前,给过他必要的培训与教育,这种教育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认真帮助过他,在他需要我们支援的时候,我们是否支持过他,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你凭什么批评小张,他的问题 1

到底应当算在谁的头上。如果在小张出现问题之前,我们帮助、支持、教育过他,而且他也能够有效的掌握了,但最终仍然没有做好,这时我们再批评他,他是非常能够接受的,而且会起到正向的作用,否则只能增加小张的怨恨,也不会刺激小张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作为领导,他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应当是教育员工的过程,越是高层的领导越应当是这样,而不是动不动就批评员工,这只有百害而无利。公司的管理制度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指望管理制度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销售人员的问题,面对需要自觉性为依托的销售职业,思想教育工作比严密的制度还要重要,否则越是严厉的管理制度,越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罚钱”是最不负责的表现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很有意思。他在很多商场里面有专柜经营自己的产品,专柜的导购员就是非常重要的销售人员,平时他经常到各个专柜去暗访,一次他发现一个专柜的销售人员在隔壁的柜台玩游戏机,他非常生气,但是他没有发火,而是极为克制的走到柜台前,这时玩游戏的导购看到老板,非常不好意思马上跑回了柜台。之后老板对她说:这一次我不处罚你,如果再有一次,我就罚你200元钱!没有多久老板又来检查,他惊奇的发现那个导购员还在玩电子游戏,他简直气坏了,当时命令扣了她200元。之后,笔者问他那个导购后来怎样,那个老板颇为得意的说:“自从扣了钱之后,那个导购再也没有玩过游戏,我这个人很讲道理,第一次给你机会,第二次还犯,我就会重重的处罚,这一点我的属下都很赞成”。

听到这里笔者微微一笑,对方老板不解的问为何发笑。笔者解释到:罚钱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处理这个导购的关键不是处罚她,而是要分析她为什么会玩游戏,否则他可能不玩游戏了,改玩手指头了,你是否仍然会罚他200元。就算她什么也没有违反,坐在那里发呆,你怎么办?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他会玩游戏而不是在工作。听到这里老板有些发呆,事实上他从来没有这样想过问题,他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很好。这个导购的最大问题是:她把工作看做是为了老板在工作,而不是为了自己在工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自觉性问题,因此必须让这样的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工作不是为了老板,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的孩子、为了他的父母,他有责任及义务工作好,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这个员工的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每天在企业发生的很多,我们仅仅是粗暴的强制执行了,作为老板来说罚员工的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开除一名员工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那只能够证明我们的无能,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员工的自觉意识,自主的工作,再强的管理措施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对销售人员尤为重要。

罚钱的文化与激励的文化

很多的企业是在罚钱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在强有力的制度管制下,员工被培养为一台没有头脑的机器,在罚钱的大棒下面,他们更多的知道了“不应当做什么”,而并不清楚“应当作什么”!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员工都负责任,又都不负责任,没人要求就可以什么都不做,这种状况如果发生在销售人员身上,结果将是灾难性的。销售人员是需要自觉的职业,没有自觉所有的制度都是废纸,包括罚钱,所以很多企业对销售人员的态度就是,对销售人员的严格监管下时必须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放心他们真的老老实实的干活。

激励的文化,更多的体现在对员工的关怀上,尤其是思想上的关怀,员工来工作当然是为了挣钱,但是在挣钱的同时,他也需要别人的认可与帮助,由于销售人员的管理素质不高,因此很难让他自发的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因此大量的教育是必要的,建立在激励文化上面的企业,他的表现状态是:“员工主动工作、愿意负责”,这决不是金钱的处罚与奖励可以做到的。

综上,通过对销售“罚钱”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罚钱”是最不负责的体现,也是效果最差的手段!

2.选择教育,要比选择罚钱更明智!

讽刺最不负责任的父母 第2篇

老张有个儿子,老张拼命地抓他学习,稍有退步,老张便对他拳打脚踢,说,你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回来养猪;老王有个儿子,调皮捣蛋,不交试卷还出口成脏,伙同小伙伴们把老师暴打一顿,回家后,老王摸摸儿子的头,说,好样的,真够种,读书有个毛用,明天我给你5个亿,你去投资个上市公司玩玩。出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要惊讶,只因为老张的儿子是个穷二代,老王的儿子是个富二代。

老张的儿子是一个学霸,认真得一塌糊涂,熬得头发都不剩几根了,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考了高分,98分,差点满分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最终他被高考唰地打了一巴掌,狗带了;老王的儿子是一个学渣,愚蠢得一塌糊涂,有一次下流星雨他许愿想变聪明些,流星雨居然变成了烟花,吓得一个劲儿往回蹿,他最终考了61分,正在为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头疼。出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要惊讶,只因为老张是江苏人,安徽人;老王是北京人,上海人。

老张有两个儿子,两人考完试把分数带回家。大儿子考了61,挨了女人一阵么么哒......(以上省略2016字“)哎呦不错呀”;小儿子考了98,挨了女人一顿啪啪啪(内容暴力血腥,慎点),亲情的小船说翻就翻,“真他妈像你爸”。出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要惊讶,只因为大儿子在上大学,亲他的是他女盆友;小儿子在上小学,打他的是他泼妇一样的妈。

老张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校毕业,非常有才华;小女儿三流大专,差点没毕业。两人同时去应聘,结果大女儿名落孙山,回家自打耳光;小女儿一路绿灯,当上总经理秘书。出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要惊讶,只因为大女儿明明不能用长相吃饭,还妄想用才华;小女儿直接可以用D罩杯的胸吃饭,这个看脸(胸)的社会,还谈个毛才华。

老张有两个儿子,一个毛多,一个毛少,毛多的成绩差,毛少的成绩好。为此,毛少的多次得到奖励,毛多的多次挨打。时间长了,老张越想越不对劲,自己明明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跟霸王洗发水洗的一样,并且自己上学时以笨著称,哪能生出毛少博学的儿子呢?这次考试后,他越想越生气,把毛多分少的儿子狠狠夸奖了一番,把毛少分多的儿子狠狠揍了一顿。出现这种情况,你千万不要惊讶,只因为那隔壁的老王是个秃头工程师。

这篇文章到底是谁写的?

有不少网友发现,还是他——陈巨飞,安徽六安“知名考生”。

讽刺最不负责任的父母 第3篇

一、以讹传讹, 三人成虎

本文要分析的案例虽已过去数年, 但仍较有代表性。2008年8月, “孙中山是韩国人”的消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即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 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系教授朴芬庆发表了一篇论文, 其内容包括“中国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有韩国血统”。该消息在7月28日首次出现, 三天之内相继出现在星岛环球网、搜狐文化、《新快报》以及电视台等大部分媒体, 数据显示“网易转载该文的留言达7000多条;腾讯网该文留言更多达16万” (1) 。消息瞬时间传遍大街小巷, 成为了2008年无人不知的“新闻”。

关于孙中山为何有韩国血统的问题, 各媒体都有详尽的报道, 许多媒体在原文转载之余, 还会在后面附上相关的独家内容, 比如星际环球网在转载此文的后边增添——“台北县副县长李鸿源表示, 今年2月有一个韩国考察团, 对平溪天灯很有兴趣, 不但拍照录像, 甚至连起源、仪式都巨细靡遗地记录起来。现在台北县政府也十分担心, 韩国人会说平溪天灯是韩国的活动, 现在正在努力将平溪天灯申请成为台湾的文化遗产” (2) 。在“搜狐文化”标明来源为凤凰网的这条新闻后面可以看到“附:《韩国著名近代史专家奋战了整整三年之久:毛泽东有纯粹的韩国血统》”, 文章中称这项研究认为毛泽东的祖先在清朝从韩国移民到中国湖南, 有纯粹的韩国血统, 末尾还列出了“韩国研究‘成果’选摘”, 西施、李时珍、姚明……均在其列。这些使得本来在这方面既有纠纷的中韩关系再掀新波, 国内反韩情绪一度升温。

然而, 8月1日开始出现了辟谣, 《朝鲜日报》发表文章称, “《朝鲜日报》从未报道过这一内容, 此外, 成均馆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中没有‘朴芬庆’其人, 而且也没有人发表过上述内容的论文。” (3) 但辟谣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显然没有原始新闻快, 此时对于“孙中山是韩国人”的报道依然在被转载中。

随着此事进一步的调查, 辟谣持续了一周之后才逐渐形成舆论势力。原来, 此则消息的源头是2008年7月28日, 天涯社区“国际观察”版一名叫“huhuhu8hu”的网友率先发布了一篇题为“朝鲜日报:孙中山原来是韩国人”的帖子。国内媒体没有核实信息来源, 就对此进行了转载。

8月14日《朝鲜日报》发表文章《“孙中山系韩国人”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愤怒地历数参与报道此流言的媒体, 他们认为“今后无论是歪曲报道还是虚假新闻, 能够把信息迅速传播给全世界15亿华人的新闻传播体系已然形成”。一则新闻在短时间内通过报纸、网络迅速传播, 对舆论产生的作用迅速而强大, 转载的力量可见一斑。

二、从网络寻找新闻和标榜“来自国外的消息”

纵观类似事件, 会发现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寻找新闻的迹象和“来自国外”的消息明显增多。媒体自身以及新闻监管部门起初对转载规定的修改多是关于网络如何转载其他媒体中的信息, 人们对转载的关注更多的是网络转载其他媒体信息所引发的争议。而这种关注还未消退之时, 传统媒体在网络中寻找新闻的迹象开始风生水起。

比如同为2008年十大假新闻的《上海方言“嗲 (dia) ”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有学者评论:“2008年出现的假新闻, 来源于网络的比例远远高于历年……可见媒体的新闻采访重点, 已逐渐从现实生活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 (4) 在网络中找新闻的心态无疑是导致今天的媒体备受批判的一大祸首。报道不再严谨, 消息源也越发随意。

另一种情况就是类似的报道时常冠之以“来自国外的消息”, 使得新闻更具有迷惑性。比如“名噪一时”的《美国选出中国最受尊敬大学及校长排行》, 这样的信息对读者来说不易获取也难以验证, 而媒体通常被认为在此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实力, 形成一种权威的“幻象”, 假新闻也被当真。

三、多次转载, 无需负责?

转载盛行的今天, 转载那些“转载”来的文章也不足为奇。且看一个电头:“【星岛网讯】台湾《中时电子报》日前引述《韩国日报》的报道说……”这样的例子充分显示了媒体转载不经核实的现实。如果核实, 就不会有这么多缀余;如果将信息的源头一直追溯到《朝鲜日报》, 那么误传的行为自然会得到制止。实际上“韩国人称:孙中山是韩国人”的谣传是最简单、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假新闻, 同时也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假新闻, 然而媒体却先后进行了一连串的转载, 最终三人成虎。像这样标明出处, 是因为懒惰而不能找到“上一篇原文”, 还是以此说明自己的“清白”?

许多网站的下边都会有自己的注释, 通常第一条为不许别人随意转载本网内容, 第二条便为“凡本网注明‘来源:*** (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 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这是不是一个值得争议的注释?假信息、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也可以被更多地传播吗?信息被人知道和使用, 一方面源于消息本身的产生, 另一方面则赖于传播。转载作为一种有力的传播手段, 媒体怎能不对其负责?

而那些未对转载做出说明或电头后只引自一家媒体的转载, 也不能说是对信息源进行了一定的核实, 多数的转载还是将其他转载单位直接删除, 变成引自原文;这样看上去简洁, 使新闻不像道听途说, 而实际上经几手转载来, 转载者自己也不知道, 更大的谎言也会因此而产生。像“孙中山是韩国人”事件中, “平溪天灯”、“李时珍”、“毛泽东”的传言被转载者附上后, 其他媒体不假思索地直接转载, 还以为自己转载了原文, 谣言就越传越远、越传越假。

四、无序转载制造新闻炒作

“炒作”的概念从无到有, 受众对此已经不再陌生。“当前的历史开始充满他称为‘有意安排的事件’——主要是制造来供媒介作报道的事件。灵巧的人学会了怎样去推动新闻本身。” (5) 炒作依靠大量的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大家的注意, 转载又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成为缔造者之一。

这种转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有意炒作, 2008年11月, “晋商包机进京抄底团购豪宅”、“山西煤老板包专机进京购豪宅选购300万至1000万元楼盘”等相关新闻在网络上开始热炒, 随后各个媒体对此事的报道纷纷涌现出来。随着调查采访, 最终“煤老板包专机购豪宅”的传闻被评价为“一次地产营销的成功案例”。对此, 人们开始纷纷议论媒体在争相报道之中是否存在利益问题, 目的并不是报道事件而是渲染事件, 无论是为了金钱还是关注度, 其动机难逃“有利可图”。

另一种是“跟风”。从炒作的角度看, 似乎区别不大, 但是对于转载媒体而言, 所谓“跟风”是无意而为。比如“晋商包机进京购房”在一开始或许有几家媒体在操控, 但是一旦事态扩展到一定程度, 就会有更多媒体跟进, 认为这是一条不可不报的新闻, 这时更多的媒体就被网罗到炒作的圈套中了, 转载为炒作所用。发起炒作的媒体是有意而为, 而后续的“跟风”转载所起的作用甚至要更大, 因为每一次炒作的“跟风”者绝不在少数, 多数炒作也会利用这一点而越炒越火, 两者“珠联璧合”, 造成声势。

“媒介议程理论研究表明, 媒介可以形成人们对目前社会重大问题的观点。” (6) 然而, 无序转载促使越来越多的新闻炒作产生, 炒作所带来的偏激、欺骗和无用信息不断地对读者产生误导, 对信息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转载不应制造炒作, 也不应成为炒作的帮凶。媒体应提高自己的分辨力, 使转载尽量避开炒作之嫌, 小心中计, 这也理所应当是转载时应负的责任之一。

五、对错误转载, 吝惜更正

转载不负责任的报道常有, 而转载“道歉”不常有。自“孙中山是韩国人”的传闻沸沸扬扬播撒以来, 对此表示歉意的媒体少之又少。《新快报》2008年8月3日A17版在角落里刊登了一则《“孙中山是韩国人”系假新闻》, 短讯称:“此前据称由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的‘孙中山是韩国人’一则新闻日前风行中国网络, 国内外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纷纷转载, 对此, 《朝鲜日报》8月1日澄清:从未报道过这一内容, 这是‘假新闻’。另外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也并没有名为“朴芬庆”的教授。”

确切地说这是一则更正, 并不是道歉。而在其他曾转载过此事的媒体中连类似说明也没有见到过, 无人“转载道歉”。同时, 可以看到转载和更正的明显不平等:《新快报》曾在7月31日的国际新闻社会版把它当做头条报道, 后来的更正则是在一个角落里, 这两种效果如何等量齐观呢?

舆论和情感认同一旦形成很难扭转。虽然辟谣的新闻不断被报道, 但是谣言最初在人群中造成的影响是很难消退, 何况大多媒体对更正和道歉并无诚意。笔者对周围的人群做了一项随机调查, 25%的人对此事从头到尾一无所知, 9%的人了解此事的全过程, 66%的人知道“韩国有媒体称‘孙中山是韩国人’”的说法, 甚至牵涉到毛泽东、西施等, 但是对于此事为中国媒体造谣并不知晓。如此的结果说明了让人不可忽略的一点:令人惊奇的事情总会被人口口相传, 但人们不会记得和谁讲过, 不会再去一一辟谣。

作为一种传播手段, 转载是一种正常和必须的新闻传播行为, 是使信息能够供人使用的不可缺失的必要环节。而无序转载导致新闻失范的案例日渐飙升, 对于信息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十分直接。因此, 提醒人们对转载的关注, 探讨转载的规范与责任显得十分必要。“言传”猛于虎, 规范转载是清理人们信息环境的重要之举。

摘要:随着信息需求量的猛增和网络的发展, 当今新闻转载行为的出现已越来越频繁。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行为, 转载是正常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一些不负责任的转载行为如谣传、炒作等随之衍生出来, 扰乱了人们的信息环境, 成为了新闻失范的一大原因。因而, 规范转载行为十分必要。综观一些新闻失范的案例, 我们可以从中归纳、罗列出目前一些不负责任的转载行为的表现形态, 并总结、分析出新闻失范受无序转载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转载,无序,新闻,传播

注释

1[1]刘科.“孙中山系韩国人”假新闻出炉内幕.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8月5日

2[2]作者不详.韩国最新研究:孙中山是韩国人.星岛环球网.http://www.stnn.cc/society_focus/200807/t20080730_838342.html

3[3]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李明振、朝鲜日报记者姜荣洙.中媒所引“韩媒孙中山血统报道”毫无根据.朝鲜日报中文网.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8/08/01/20080801000034.html

4[4]贾亦凡, 陈斌.2008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09年.01期

5[5][美]威尔伯·施拉姆, 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74页

不负责任的盲目 第4篇

师傅说:我们根本忙不过来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一所驾驶学校,碰巧天公不作美,下着大雨,道路湿滑泥泞,记者本以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不会有什么人来学车的,没想到驾校里仍旧一派热闹景象。记者好不容易“抓”到了一位忙着“带徒弟”的老师傅,他百忙之中答应抽几分钟的时间和记者聊几句。

记者:今天大雨,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学车的人呢?

陈师傅:过年以后天天人多。

记者:和前两年情况比呢?

陈师傅:前几年考驾照的人少,这里主要是作为停车场用的,平时很冷清。最近几年人们生活好了,买车的人多了,相应考驾照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不过突然爆涨是在今年6月份,天气渐渐热了,照道理应该转入“淡季”的,可是来这里报名学车的人却一下子多了起来。人数比往年的这个时候上升了50%左右,以前只是周六周日人多一点,而现在,即使平时都人满为患。你看这么大的雨,还这么多人。

记者:那您手底下的学生有多少呢?

陈师傅:以前最多每期教两三个徒弟,有的时候还可以手把手地教。现在一个人要带八九个学生。我不算多的,我们这儿的老王师傅,一次带过23个。

记者:这么多学生带得过来吗?能学得扎实吗?

陈师傅:那么多人一起学怎么可能扎实。我们根本忙不过来,最近我们这儿的师傅个个都快累趴下了。

学员说:情愿不用也不要后悔

34岁的严英是李师傅的“学生”之一,由于“同学”太多,还没轮到她上车,被记者逮着,说出了一番来“轧闹猛”的原委。

记者:你做什么工作的?

严英:大学老师。

记者:很需要开车吗?

严英(笑):老实说是不需要的,我平时不坐班,家离开学校骑自行车也就半个小时不到。

记者:那你干吗来考驾照?

严英:主要是我先生的意思,因为听说今年10月1日以后考驾照会非常难,学起来就要花很多功夫,所以我先生觉得最好在改之前拿到这张证,否则以后想拿也不一定拿得到了。

记者:你们夫妻俩都考?

严英:是啊,趁放暑假。

记者:你们什么时候报的名?

严英:我们是8月份得到驾照考试要改革的消息的,我先生去打听了一下,所有的驾校都“客满”,就算报上名也要等好几个月,还是要等到10月1日以后,所以我先生托了关系,我们是插队插进来的,真没想到,人这么多啊!幸好我们8月份知道了消息,否则想插队都来不及了。

记者:其实不开车又何必一定要考这个驾照呢?

严英:有备无患嘛,情愿放着一辈子不用,也不要等要用了后悔没有赶上这趟“末班车”,到时候考都考不出,就像当初大家都不知道买房子,现在想买房子买不起了。

记者:那近期会买车吗?

严英(自嘲地笑):两个人都在大学里,怎么买得起车呢,也不知道这辈子什么时候能买车了。

记者:那很长时间不开车,到时候真有车了还敢开吗?

严英:不知道,到时候实在不敢开或者不会开了就不买车了。

闯祸的新司机说:幸好赶在了10月1日前

听了陈师傅和严英的一席话,记者实在颇为忧心。一个教练车带20多个学员,那么这么多学员一部车究竟每个人能轮到几次实车练习?而没有足够的实车练习,交通法规又是考前临时抱佛脚,考时互相“帮忙”混过去的,如此拿到驾驶证的司机一旦上路,会不会引发诸多交通隐患,甚至大批量生产出“马路杀手”?

没想到,记者还没来得及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就“有幸”亲身感受了一回,乘坐了一位在5月份报名学车,8月份拿到驾照的周女士驾驶的车,这一天距离周女士拿到驾照刚刚一个星期不到。

周女士是记者的朋友,由于刚刚拿到驾照不久,开车的欲望非常强烈,那天正好她丈夫将车让给她开,于是她自告奋勇地要在下班后来杂志社接记者。记者对她这个只有一个星期不到驾龄的司机的水平表示怀疑,毕竟从她单位到杂志社的距离也差不多有10公里,在电话里她信誓旦旦地让记者放心,因为在这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她经常晚上开着车去单位值班,却从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记者虽知道她的单位离开她的家就是用两只脚走也只有10分钟的路程,但不忍拂她的好意,只好答应。

约定了时间在杂志社门口碰头,但记者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车影,想着她开车,又不敢打她手机,结果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她等来。等车停下,坐着踩踩油门和刹车,两只手转转方向盘的她却像刚刚干过重体力活一样满头大汗,一边擦着汗一边道歉,说是因为不认识路,绕了半天。

记者的杂志社位于上海市中心,门口大街上是著名的延安路,车如潮水,出门要转个弯都难度不小,记者战战兢兢地坐上她的白色桑塔纳,一边叮嘱:“开得慢一点,慢一点。”慢是慢了,弯也好容易转过去了,刚刚稍微加了点速度,就感觉车身一震,一辆右前方的黑色桑塔纳紧贴着记者所坐车的右车头紧急刹车,于是周女士也紧急刹车。记者和周女士一起下车,对方也下来一位年轻女司机,检查结果,周女士的车前大灯被对方的车屁股撞得粉碎。接下来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周女士看着自己的车灯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好,我刚拿到驾照不熟练。对方年轻女司机盯着自己的车屁股说,我也有责任,我也刚拿到驾照。一场事故没起半点纠纷,两位都是刚拿到驾照的司机各回各的车。上了车,周女士给先生打电话,电话里先生问是谁的责任,周女士迟迟疑疑地说自己也不晓得,好像是自己的责任,没给人家让道。先生叹了口气,说就当交学费吧,谁让你学的时候没学到家呢。

再次上路,周女士高度紧张,车速始终保持在二、三十码,动不动就熄火,简直就是在马路上爬,一辆辆车从旁边刷刷地超过去,车后的喇叭响成一片,有好几辆出租车超过的时候,不忘打开车窗冲着周女士吼:“你这叫开的什么车?”“你会不会走直线哪?”“你会不会开车啊,你当是散步哪!”……

等开到目的地,周女士又花了半天功夫才算把车勉强停进车位,此时连记者都像是水里撩出来的一样,一身大汗。

定了定神,记者问周女士这车是怎么学的?她说:“你不知道,为了能在10月1号驾照考试改革前考到驾照,学车的简直人山人海,我那师傅一个人就带了12个,我平时医院动不动要值班,哪有时间老是去啊,就是去也开不了多长时间。”记者问就你这水平你是怎么考出来的,周女士说送掉3000元礼呢,让师傅托考官,师傅和考官关系很好。然后周女士拍着胸口说:“幸好赶在了10月1日前,否则我肯定考不出来。”

驾学负责人说:祸有得要闯了

为了对让那么多人去赶驾照考试“末班车”的所谓10月1日以后,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像洪水猛兽的“驾照考试改革”有个深入了解,并掌握这超员的“末班车”到底将会制造出怎样的司机,9月14日,记者来到了比较正规的驾驶学校——位于莘庄附近的“大众二汽驾驶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制监部负责人张庆先生接待了记者。

记者:民间都在传上海市从10月1日起,考驾照的难度要大大增加了,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张庆:你来得正巧,9月13日上海市公安系统刚刚开了一个会,要求各驾校认真执行“公安部71号令——关于驾驶员办证、考试的一些规定”。考驾照的难度肯定是要增加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通法规调换题库,难度加大不说,而且还增加了三道必对题,只要答错了任何一道,哪怕其它的全做对都没用。二是增加了“专考”,也就是说把以前的“测方移位考”改为了“红外线考试”,用红外线来测定你倒车、移位是否过关,弥补了可以人为作弊的漏洞。三是 “路考”新增加了8个项目,比如说单边桥,走“8”字、坡道等等,对学员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记者:听说还要增加夜间考试?

张庆:关于“夜考”上海市公安局也已经发文了。但它是随机抽样考,抽到哪个驾校,哪个驾校的学员就去考。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具体的通知,因为“夜考”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不太容易推广,短时间内不会大范围施行。

记者:以前报名学车的人多吗?

张庆:99年以前,平均每年只有千把人,应该说并不多。而且以前我们驾校培训的大多是公交内部的驾驶员。但是几年之内,随着学车的人越来越多,驾校职能转变,培训的80%以上都是社会人士。我们的教练车也从1999年的13部,增加到了现在的37部,就是因为学车的人太多了。

记者:从什么时候起驾校报名学车的人数开始爆涨的?

张庆: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我们当时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得知以后考驾照难度要增加,就已经做好了前来报名考试的人数会突然激增的心理准备。但是增加的幅度之大,报名场面之火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体检站里每天人满为患,很多人早上6点多钟就去排队了。我们驾校比去年同期的报名人数至少多出了20%-30%。特别是6、7月份,报名的人更多,因为再晚一点的话,肯定要等到10月1日以后的那一批考了。谁都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挤破了头也要赶这趟“末班车”。

记者:最多的时候,有多少学员?

张庆:比如7月份,我们所有的教练车全部出动了,40多个师傅,几乎没有一个闲的,工作强度都增到了极限。而且每一个车都满额的。满额的意思是每个教练车带8.8个学员,也就是说,有的车8个学员,有的车9个学员,这是公安部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平均下来,一个月里同一批学车,参加考试的人数就有320多个。这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学员量了。可是报名来考试的远远不止这个数。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等人家学完,空出名额给你,你才能上车练习。以前一报名就能学的情况已经绝迹了,因为人太多,大多数学员至少要等2、3个月。

记者:我听说有的驾校一个车带20多个学员的情况都很常见……

张庆:我们是国有单位,肯定不会这样做,私人驾校就难说了。目前上海市所有的驾校都是饱和状态,无一例外。按照规定,报名学车的人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学习驾驶证”,这个证件是按照规定的额度配给的,20多个人跟一部教练车,势必有10多个人拿不到“学车证”,这是很危险的。

记者:您觉得人们为何会如此疯狂地赶这个末班车?10月1日以后是否会逐步降温?

张庆:人们普遍有一种畏难心理,他对新考章,新规则不适应,当然宁可按照旧规则来考。还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以为现在考证还可以托托熟人弄虚作假什么的,以后一改革就难上加难了。现在看起来,学车热短时期内是不会降温的。

记者:您有没有设想过赶“末班车”的学车族将来上路的情景?

不负责任的事迹 第5篇

9月30日上午10时许,河南省博爱县制药厂退休工人李明金到博爱县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就诊。门诊部冯春林医生诊断李明金为脑栓塞、冠心病、贫血。随后病人接受输液治疗。中午12时,冯医生下班,将李明金的病况转告于值班医生皇甫汉良。12时50分,皇甫汉良到街上吃饭。此时李明金病情加剧,便让妻子呼喊医生,楼道里却无一人到场。如此反复呼叫多次,医护人员还是无一人出现。李辗转反侧,痛苦异常。待门诊部司药闻讯赶到街上叫来值班医生皇甫汉良时,李明金已经气绝身亡。

不负责任的事迹 第6篇

1982年5月28日,一列旅客列车从东北驶向关内的途中,就是因为一个20岁的铁路工把起道机放在线路上没有拿下来,便擅自离开岗位去买冰棍吃,造成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列车翻车事故。这次事故使10节车厢报废,3名旅客丧生,给国家造成119万元的经济损失。这次事故,无疑是由于这个青年工人玩忽职守造成的。

不负责任的歇后语 第7篇

三尺长的锯---又拉又推

大肚罗汉戏观音---睁只眼闭只眼

天天练打靶---睁只眼闭只眼过日子

王八拉车---有前劲,没有后劲

王婆卖了磨---没有推的了

少吃咸鱼少口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少吃咸鱼少口干---何必多管闲事

牛皮鼓---不打不响

欠帐多了---不知愁

打鸟政策---睁只眼闭只眼

打排球---靠推

闭眼吃毛虱---眼不见为净

米汤盆里洗澡---糊糊涂涂过日子

池塘里的萍---浮在表面

孙悟空坐金銮殿---毛手毛脚

老和尚敲钟---过一日是一日

关云长失荆州---大意

吃了迷魂汤---全忘记了

当天和尚撞天钟---得过且过

丢了铁棒担灯草---专拣轻事做

灶边磨子---推 一下动一下

泥水匠刷墙--- 一手推

浅滩上放木排--- 一拖再拖

披着牛皮---不认脏(赃)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指头挖耳朵---不深入

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流

站在高处看打架---袖手旁观

鸭子过河---随大流

鸭子身上泼水---漂漂(飘飘)而过

拿着钥匙满街跑---当家不主事

铁匠改行学弹匠---拈轻怕重

骑马观花---不深入

猪八戒带腰刀---邋遢兵一个

揪住马尾巴不放---过拖

棒槌拉板胡--- 一粗二糙

猴子带皮手套---毛手毛脚

晴蜒点水----不深入

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

瞎子吹洞箫---摸(莫)管

砻子推豆腐---好粗糙

牛皮篮球---不打就不跳

百年松树,十年芭蕉---粗枝大叶

落水的油滴---浮在上面

不负责任的小象 第8篇

小象听了小松鼠的话,慢悠悠地说:“小白兔掉进河里,关我什么事?”说完,它甩甩鼻子,走了。

坡路上,狗熊大叔拉着一车玉米,吃力地爬坡。狗熊大叔听到后面有脚步声,回头一看,见是小象,连忙说:“小象,你在后面帮我推一下车吧,我实在拉不动了。”小象只当没听见,大摇大摆地走了。

小象走进一片树林,强烈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照射下来,照得人眼花缭乱。小象一边走,一边胆怯地向四周张望着。突然,小象的身子一歪,掉进了陷阱里。小象试着往外爬,可是陷阱又深又滑。无论怎么努力,小象也爬不出来。

小象在陷阱里大声呼救,小松鼠听到叫声跑了过来,看见小象掉进了陷阱,转身就要走。小象急忙说:“小松鼠,帮帮忙,快找人来救我!”小松鼠说:“你掉进陷阱里,关我什么事?”说完,小松鼠扭头走了。

狗熊大叔闻声赶来,看见小象掉进了陷阱,二话没说,扭头走了。

太陽落山了,小象妈妈见小象还没回家,就跑进树林里寻找。小象在陷阱里,又急又怕,拼命哭喊。小象妈妈循声找来,见小象掉进了陷阱,赶忙用长鼻子卷住小象,把它拉出了陷阱。

小象妈妈责怪小象:“你为什么不叫人帮忙?”小象委屈地说:“我让小松鼠喊人来救我,小松鼠说不关它的事。狗熊大叔看见我,不管不问,也扭头走了。”

小象妈妈听了小象的话,气得破口大骂。树上的猫头鹰说:“象太太,你不应该骂小松鼠和狗熊大叔。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你问问小象这是怎么回事吧!”

小象妈妈盯着小象,疑惑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象的脸一下红了,它结结巴巴地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小象妈妈把小象揽在怀里,说:“孩子,你错了,妈妈要批评你。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冷眼旁观,要尽力去帮助别人,这是一份责任。你只有对别人负责了,才会有人对你负责。”

小象惭愧地点了点头。

[星星点灯]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同学们,想一想:小象为什么没有得到小松鼠和狗熊大叔的帮助呢。

最讽刺的话现实又很扎心的句子 第9篇

6、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

7、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8、花心被人骂,专心被人耍,真心被人骗,好心被践踏,这就是现实。

9、一个人帽子的价值,并不等于他人生的价值。

10、人字好写,却难做;心字简单,却难懂。

★ 现实感情扎心语录

★ 人生最现实的句子

★ 扎心感言句子

★ 最走心的经典句子

★ 扎心个性感言句子

★ 扎心朋友圈语录句子

★ 扎心朋友圈心语句子

★ 朋友圈最走心的句子

★ 扎心感言

上一篇:浅谈企业建筑施工的管理下一篇:学生会招生面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