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2024-05-19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精选8篇)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1篇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工会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初步安排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公司)工会2011年,在云南电网公司工会的指导帮助下,在中心(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在行政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体会员共同参与下,中心(公司)工会主要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民主管理工作

1、组织筹备并召开了云南电力物资公司2011年工作会暨十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行政工作报告》、《公司工会民主管理工作报告》以及《公司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的报告》;并与各部门签订了“四项责任书”;职代会征集提案4件,直接参与本次提案工作的代表和员工共计18人次,公司领导和提案专委会对征集到的4件议案,进行了整理和答复。职代会文件的草拟等筹备工作,并于2011年2月24—25日按时召开会议。

2、民主推荐和选举了云南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代表,并组织本公司职工代表参加了送变电工程公司2011年工作会暨十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3、做好厂务公开工作,保证厂务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公开的内容主要有:公司行政工作报告、公司工会民主管理工作报告、2011业务招待费、福利费使用开支情况的报告;在公开栏、办公会、员工大会或OA上公布了关于开展中心(公司)2011年组聘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心(公司)聘任中层干部和竞聘岗位及上岗人员名单、关于开展2011年技术专家选聘工作的通知、云南电网公司职称评定通知等27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和内容。

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工会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1、健全工会组织机构。根据云南电网公司党组、工会相关要求,在2011年7月重新组建了中心(公司)工会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中心(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在中心(公司)工会委员会领导下,组建了三个基层工会委员会及8个工会小组。新组建的中心(公司)工会三级组织,结构合理人员年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赋有热情和激情,为工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和活力。

2、新组建的中心(公司)工会结合南网公司一体化管理制度和云南电网公司工会的要求,拟定并下发了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工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监督领导— 2 —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干部管理办法》、《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厂务公开管理办法》、《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五必访、五必谈”制度》、《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工会干部学习制度》、《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工会会员管理办法》、《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评先选优管理办法》《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师带徒”管理理考核办法》等9个标准化管理制度和办法。实现了中心(公司)工会规章制度较完整体系,为今后的工会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奠定基础。

3、举办了《工会工作知识》学习和培训,对中心(公司)工会委员、基层工会主席、工会委员及工会小组长等人员进行培训。从工会基础知识、职工代表大会的基本程序、集体合同条款和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使新上岗的工会干部对工会的重点工作有一个基本概念和感性认识,为今后工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以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为标准。组织工会有关人员玉溪供电局工会进行学习交流;及时清理、建立中心(公司)工会会员档案171件;建立女职工台帐,规范女职工工作流程。

三、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为中心(公司)的稳步发展而努力

1、中心(公司)工会按照云南电网公司工会关于在“十二.五”电网工程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下,结合自身特点拟定了各部门“五比”(比质量、比安全、比服务、比效益、比进度)内容。(由于体制变化,部门业务尚未理顺,所以也就暂时停止了。)

2、继续开展好“安康杯”劳动竞赛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台阶。

3、继续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结对27对,签订了师徒合同,明年将理顺关系,持续组织开展好此项活动。

4、根据云南电网公司工会要求,组织开展“群策群力促发展”主题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心(公司)工会这次征集建议主要以每个员工为主体,要求每个员工都要站在主人的角度,以我是工会的一名家庭成员,人人必须为自己家的营建和幸福用心尽力献计献策,特别是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来挖掘对社会、对企业、乃至对己有利的建议或良策。由此,中心(物资公司)工会在收到合理化建议11件,推荐了“为节能环保做表率”建议上报网公司工会。

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中心(公司)的稳定 积极做好员工和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根据电网公司有关安排部署要求,会同中心(公司)党政号召员工积极参与和支— 4 —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持公司改制工作。

1、向中心(公司)离退休职工介绍公司改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做好离退休职工对问题的答疑解惑。

2、积极动员全体职工参与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组聘工作。对少数职工岗位变动较大,思想有想法的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正确处理“三者利益”的关系,服从大局。

3、坚持“五必访、五必谈”制度及开展日常、节日慰问等工作。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县处级以上离退休职工,以及召开座谈会、到家中慰问、到医院看望等形式传达中心班子对在职工和老同志的关心和关怀。2011年召开离退休职工大会3次、县处级座谈会2次、到医院慰问在职工和离退休职工60人次,对县处级以上老干部节假日走访40多人次。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

1、组织春节团拜文艺演出活动;

2、成立中心(公司)羽毛球队,同时组队参加云南省电力体协庆祝建党90周年羽毛球邀请赛,获得团体第六名;

3、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唱红歌、诵红诗”主题文艺活动;

4、组织职工开展每天两次每次十分钟作第九套广播体操,增强职工体质,丰富职工健身运动;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5、与中心(公司)团委联合组织开展“展示青年活力,秀出青春风采”给力“十一”达人秀大赛;

6、组织中心(公司)员工参加云南电网公司工会主办的围棋、桥牌邀请赛,获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7、在“十.一”国庆节前,组织开展了全体员工参加的职工体育锻炼及小型趣味运动会;

8、中心(公司)足球队适时对外联谊,今年共进行了1场比赛。交流球技,提高运动水平。

六、坚持抓好员工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1、组织204名员工参加云南电网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网上知识竞赛,其中1名员工获云南电网公优胜奖;

2、组织51名员工参加送变电公司工会组织的“阳光心态,和谐共赢”专题讲座;

3、组织女员工撰写七篇文章参加云南电网公司工会在组织的“巾帼杯”征文比赛,其中一篇获优秀奖; 组织21名女员工参加电网公司工会组织的“职业女性素质管理之道”专题讲座;组织女职工参加云南电网公司女工委员会的“女工论述”演讲比赛获优秀奖;

4、在中心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建了中心(公司)职工阅览室,中心(公司)工会力求使阅览室成为员工学习交流、沟通思想、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文化阵地。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5、为及时学习、宣传云南电网公司工会信息网站的宣传报道内容,10月开通了建立中心(公司)工会管理平台。并向电网公司工会信息网投稿(图片)14篇,上稿14篇。

七、做好工会其他工作

1、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根据云南电网公司的号召,中心(公司)员工伸出双手,献出爱心,共有238名员工向我省盈江地震灾区捐款10720元人民币;

2、组织56名女职工欢度“三.八节”。

3、中心(公司)为表示对员工的关怀,为391名员工送上了价值100元人民币的生日蛋糕卡。

4、春节前夕组织了对5户困难职工遗属的补助工作,每人补助1000元人民币。

5、按季度向三位居住在省外或外地的遗属寄发每月生活费,截至10月今年共寄发生活费11247.80元人民币。

6、协助中能公司对部分员工预购“宝象新城”退款工作;

7、按要求上报2011工会统计年报表和各项上报材料。

2012年工作的初步安排

2012年中心(公司)工会工作,将继续在云南电网公司工会和中心(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上级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总工会的要求,— 7 —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继续抓好中心(公司)工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继续做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心(公司)工会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继续开展员工整体素质工程活动。不断加深和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形式地做好员工学习和教育工作,特别是增强员工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二、配合行政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继续开展好“安康杯” 和各项劳动竞赛活动,特别是开展有特色的小型劳动竞赛活动;

三、继续抓好“师带徒”活动,并对中心(公司)开展的“师带徒”活动进行适时检查评比。

四、抓好基层工会和班组建设,开展特色基层工会和建“小家”活动;不断规范基层工会工作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五、继续坚持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厂务公开工作。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对专兼职工会干部适时进行教育培训;

七、继续坚持 “五必访、五必谈”的工作机制。

八、继续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云南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物资公司)

九、适时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十、继续做好工会各项日常性事务工作。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2篇

一、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大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给各级工会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今年以来,市总工会以结合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为进一步开创全市工会工作的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努力增强五种本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在工作实践中切实使五种本领得到明显增强。即:增强工会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本领;团结职工,巩固基础的本领;依法维权,依法治会的本领;协调各方,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把握形势,主动进取,开拓创新的本领。提高了驾御全局的能力。二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在全市继续实施工会干部素质教育工程。今年全年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工会主席培训班5期,培训基层工会主席260人次,举办基层工会现场经验交流会3次,参加人员100余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提高全市工会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知识新、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能够担负重任的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三是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了党员先进性、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形象建设和传统作风五个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战斗力,大兴学习之风,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工会干部活动”,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重新制订了市总工会机关全员学习计划,把机关政治业务学习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全体工作人员谈心得,讲体会,谈问题,拿举措,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和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计出力

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立足本职,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履行职能,组织和动员全市职工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计出力。一是认真开展“创争”活动。年初,在全市广大职工当中,围绕“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为目标,以学本领、练绝活,提高劳动技能为重点,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响应,组织职工学知识、学技术、学文化和开展读书活动,共培训职工30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素质。二是在全市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月”活动。今年3月底,市总工会向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发出了《关于切实搞好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通知》,把4月份作为“合理化建议建议活动月”。经过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层层宣传发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培树典型等措施,使这项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类企业,共7000余名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560件,采纳765件,付诸实施536件,全市广大职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黄骅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是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今年5月初,我们组织全市广大职工广泛开展了学技术、学文化、劳动竞赛和技术大比武活动。组织全市各行业职工分类举办了车工、铣工、钳工、电焊工、计算机、电工、护理专业七项专业技能大比武,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我市有15人参加了沧市工会系统组织的各类比赛,有5人代表沧州市参加了全省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有2人在全省总决赛中取得了专业技术能手称号。四是在全市认真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今年9月份,市总工会与市安监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建筑施工、化工、机械制造等110余家重点企业,联合开展了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企业在施工和生产当中使用和配备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面具、防尘口罩、特种工作服、安全鞋等防护用品。对未按《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20家企业,都下达了整改督导意见书,限期整改。五是深入开展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劳动者健康。今年10月份以来,市总工会和市卫生局多次召开座谈会和工作调度会。又召开了全市相关企业参加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会议,对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做了专门部署和安排。会后和市卫生局组成3个督导组,分别深入到全市各企业进行督导检查,查问题、堵漏洞、搞整改、定制度、定措施。真正使《职业病防治法》在我市落到实处,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六是广泛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初,市总工会把创建和谐融洽的劳资关系,为构建和谐黄骅做贡献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在全市各类企业中以开展企务公开、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资协议、职代会为有效载体,建立对话制度,开展好“双评双爱”活动,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密切企业职工与经营者的关系,为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七是关心老年人健康,为构建和谐黄骅做贡献。今年“九九”重阳节前夕,市总工会配合市文体局、市老年人体协等单位在市公园广场联合举办了老年人文体大赛,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建和谐黄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以统一全市职工思想,加强县级工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成功召开了黄骅市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今年以来,在黄骅市委和沧州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市总工会克服了人少、事杂、工作量大等困难,经过近一个月的积极筹备,于4月28日成功召开了黄骅市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全市职

工代表反复讨论研究,大会对过来6年来的工会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统一了全市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设现代化的滨海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黄骅市总工会委员会和黄骅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并对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四、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推动全市工会整体工作上水平

今年初,市总工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职能,推动全市工会整体工作上等级、上水平,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市总工会决定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中开展以创建工会工作先进市、示范乡(镇)、先进职工之家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制定出台了工会“三级联创”活动意见,通过合理设置目标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标准,实现了对全市工会组织层次管理,使全市工会组织建设逐步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意见》实施过程中,市总工会注重抓好落实。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市总工会成立了以主席为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三级联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创建活动的具体组织和督导工作。各乡镇、各系统工会也都成立相应组织,在开展自身创建的同时,抓好辖区内基层工会的创建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合力抓重的工作局面。二是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总工会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开展活动的意见和工作进度,取得领导的支持。活动开展以来,市总工会多次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和乡镇工会联合会、各大系统及有关企业工会主席调度会,做到半月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纵深发展。三是严格考核,抓好督导落实。市总工会按照考核标准,组织专人深入到各相关单位,分期分批对基层工会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查漏补缺,使这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确保落到实处。四是效果明显。活动开展半年来取得了明显实效,全市基层工会组织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范率达85%以上;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争创先进职工之家,模范职工之家的活动空前高涨,目前全市385个基层工会有327个工会组织开展建家活动,其中238个单位和企业达到了合格职工之家标准,涌现出了51个创建职工之家先进单位,同时,我市总工会被评为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先进市。增强了全市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建会率和入会率,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1个,发展会员1208人。

五、以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为依托,为全市困难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立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把建好全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真心实意为全市困难职工提供有效的帮扶和救助,做到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职工解愁。一是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到建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新时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好工会维护职能,贴近职工群众,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构建和谐黄骅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建好,切实抓出成效。二是工作部署到位。为了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多次召开主席办公会和有关部室负责人会议,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周密计划和部署,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各项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救助办法及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上墙。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搞好督导,抓好落实。三是组织到位。市总工会建立了以主席为组长,主管主席为副组长,有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救助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为了开展好法律援助工作,在市法院、司法局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专门聘请了法律顾问,为困难职工提供必要法律咨询和救助。四是各种救助措施落实到位。

1、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为帮扶救助打好基础。今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共向社会各界筹措资金10.8万余元。

2、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全程式服务。中心的创建将“送温暖”工程、职业介绍、职工培训、再就业基地、法律援助、职工互助互济、职工维权等全部纳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的服务范畴,形成直接、快捷、全程式维权服务。

3、改进服务方式,健全服务制度,多形式、多渠道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办好事。首先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实施好“三帮一”目标责任制,今年春节期间,在市领导的带领下为45户特困职工每户送去了500元慰问金和不少于200元慰问品,共发放慰问金22500元,慰问品价值9000元。并要求帮扶单位对特困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要坚持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今年冬天来临之际,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又为全市43户特困职工,每户发放取暖费200元。另外,为了使全市特困职工得到全方位有效救助,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今年“中秋节”,“国庆节”两节前夕,市总工会会同黄骅报社联合举行了“邀您为全市特困职工献爱心”活动,将全市特困职工的情况全部刊登在黄骅报上,询求社会各界结对提供帮扶救助,本次活动开展以来,已有6位企业家主动提出与6户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他们将针对特困家庭的实际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帮扶救助。其次,实施长期救助和临时性救助相结合。市总工会除对全市特困职工实行长期帮扶救助外,对遇有天灾人祸、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造成家庭困难的职工,实行临时性救助,如今年3月份,为患尿毒症的市文体局职工夏金广的爱人送去救助金XX元;今年10月份,为患白血病的市技术监督局职工田希泽送去救助金11000元等。今年以来,共救助各种困难职工110人,救助金额达6万多元。第三,多方联动,为特困职工子女办实事、办好事。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市教育局,通过协调各方面关系,全市各学校共为45户特困职工子女全部免除了学费和学杂费,并为部分特困职工子女免除了书本费和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费,为78位困难职工子女免除了学费和学杂费,我们这一行动,得到了全市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另外,开展好“金秋助学”活动。为了能使在今年高考中考入国家或省内重点大学的全市特困、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全部顺利进入大学校门,高考成绩公布后,市总工会

会同市教育局工会多次深入到市内三所高中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12名资助对象,并于8月23日,在黄骅中学举行了“金秋助学”捐赠仪式,向每位寒门学子捐助XX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事后,市总工会在总结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后全市助学成才的长效机制。第四,开展“关爱、维权”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培训、工资、社会保险、子女上学、加入工会等方面的权益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以来,市帮扶中心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共为进城务工人员办实事、办好事达176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弱势职工群体的心坎上。第五,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充分利用市总工会再就业培训基地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43人,通过市总工会职介所和再就业基地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42人。另外,多方联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搭建平台。经过精心筹备,12月初,市总工会与市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了黄骅市冬季用工招聘现场会,有20多家用人单位和1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现场洽谈。

六、以工会经费由税务部门代收为契机,加大工会经费的收缴力度,增强工会经济实力

今年以来,接到国家、省、市三级关于工会经费委托税务部门代征的文件后,市总工会多次开会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一是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积极同市国税局沟通、协调,就税务代收的范围、工作程序和运作方法达成共识。三是对应收工会经费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四是同市国税局协调联动,积极实施,全力推进。首先同市国税局积极协商鉴定了委托代征协议和代征委托证书。其次,搞好宣传发动。市总工会和市国税局联合转发了国家、省、市关于税务代征工作的三级文件,市总工会起草了致全市各企业经营者的一封信,制作了工会经费收缴明白卡,千方百计全部发放到了全市各企业经营者手中。另外,市总工会分成三个工作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分别深入到全市各乡镇,各国税分局及各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和协调、沟通,积极取得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家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再次,市总工会分别召开了各乡镇工会联合会主席和全市各系统及较大规模企业工会主席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就税务代征的有关方式、方法及相关程序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第四,税务代征正式实施前,由市总工会会同市国税局对全市10个基层局、站、所的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提高了税务代征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收到明显实效。实现工会经费由税务代征,既有利于规范全市的收费秩序,优化经济环境,同时又为全市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总工会实干创新,奋发有为,多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和取得突出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开拓创新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有效维护广大职工权益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在新一年里,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组织和带领全市广大职工再创新业,再创佳绩,真正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黄骅市总工会

XX年11月11日

黄骅市总工会

XX年工作计划

XX年全市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我市工会工作的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履行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全年工作目标是:联系实际,锐意创新,树品牌,创特色,活全局,争一流,组织和带领全市广大职工为全市的“三个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夯基础,搞规范,抓提高,把我市工会整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全市工会组织的组建率和会员的入会率。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使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和单位全部建立起工会组织。根据市情,因地、因企而宜组建好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不留死角、死面,实现工会组织的广覆盖,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切实有效地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继续实施“星级管理”,根据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实际情况,设定工作目标,实行典型引路,按权限分级管理,严格考核,奖优罚劣,限期达标,使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三是以全市工会组织“三级联创”为载体,真正把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继续按照在全市工会组织实施“三级联创”的意见,根据目标体系,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使这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切实收到实效,使全市工会工作整体水平有一个较大提高。

二、围绕中心,创新活动载体,全力服务大局。一是围绕黄骅四大特色产业,注重培树典型,开展发展特色产业标兵评选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在全市工会组织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引一笔资金、拉一个客户、接一个关系,上一个项目。)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学技术、学文化、劳动竞赛和技术大比武活动。举办黄骅市第一届职工专业技能大赛。四是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大力倡导全市广大职工我为黄骅发展,我为部门发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活动,并督导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建立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五是注重职工培训。引进和投入部分资金与黄骅职业技术中学和新林坡模具有限公司联合,开办黄骅市模具培训学校,为黄骅模具产业的发展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六是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评选出全市“十佳学习型企业”和“十佳学习型职工”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七是“五一”前夕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全市各级劳动模范风采录,在市电视台连续播放,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人人爱护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八是“五一”前夕召开全市劳模和知名企业家座谈会,征绚各级劳模和企业家的意见,为黄骅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围绕黄骅发展大局,开展创建和谐黄骅活动。一是与市

文体局联合举办黄骅市第一届职工运动会,丰富全市广大职工的文体生活,提高全市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二是建立和完善全市特困职工长效救助、帮扶机制。三是配合上级工会组织建立好我市省部级劳模生活困难救助基金,完善帮扶机制,使困难劳模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四是开通全市困难职工、特困职工维权热线,给各种困难职工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帮扶和救助。五是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全市考入省内或国家重点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必要的资金帮扶和长期救助。六是与有关企业联合建立5个下岗、失业人培训和再就业基地。七是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有关企业联合,举办一次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求职专场,使供需双方直接接触,当面洽谈。八是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为载体,在全市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九是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中建立信访联络制度,做到既维权又维稳。十是投入一定资金筹建黄骅市职工俱乐部,集职工健身、学习、娱乐于一体,为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围绕工作重心,强化自身建设。一是在全市工会干部中继续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有序实施,力求实效,真正使全市工会干部的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二是加强机关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树立工会机关良好形象活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起四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创新意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崭新的精神风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三是转变机关作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和职工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察实情、听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黄骅市总工会

XX年11月11日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3篇

2011年4月26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财务司) 和规划司在宁夏银川市联合组织召开2011年投资计划和预算资金执行及2012年投资需求工作座谈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0年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分析了政府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署了2011年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资金执行相关工作, 提出了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央政府投资方向和重点。杨元元在讲话中指出, 加强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是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建设坚实保障体系的迫切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建设责任, 加快建设步伐, 全力做好2011年投资计划工作。杨元元要求, 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投资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领域, 面向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按照突出重点、基层优先的原则, 坚持把加强安全监管监察保障能力建设作为有效防范事故的重要支撑, 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信息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一是开展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达标活动, 着力提升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效能。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信息系统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基础支撑。三是继续改善基层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基础工作条件。四是合理安排续建项目年度规模。五是不断提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直属单位和省级煤监直属事业单位的综合支撑服务能力。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同志及财务处、装备处处长,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机关有关司局、应急指挥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及财务处、基建处处长参加了会议。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4篇

2011年中国印刷市场基本概况

截至2011年底,中国印刷业共有各类企业102484家,从业人员356.67万人,印刷工业总产值8677.13亿元,资产总额9256.66亿元。

出版物印刷企业6821家,印刷总产值1313.94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15%)。2011年中国印刷企业共生产图书77.1亿册,期刊32.9亿册,报纸467.4亿份。

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7377家,印刷总产值6318.77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73%)。中国印刷企业为满足食品、饮料、酒类、药品、小家电、服装、玩具、文体用品、电子用品生产的需要提供了各类包装、标签,其中各类标签2011年共生产30亿平方米。

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44868家,印刷总产值708.51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8%)。

专项排版、制版、装订企业2676家,印刷总产值77.32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0.8%)。

专营和兼营数字印刷企业799家,印刷总产值39.74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0.5%)。

通过数据分析,2011年中国印刷业的运行有以下特点:

1.中国印刷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达到8677.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6%(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3%),整体规模已经接近全球第二位。同时,全行业资产总额增长10%,利润总额增长8.3%。其中2011年中国印刷业发达区域印刷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广东印刷业工业总产值1607亿元,比2010年增长6.4%;江苏印刷业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比2010年增长30%;浙江印刷业工业总产值1279.7亿元,比2010年增长3%;上海印刷业工业总产值689.53亿元,比2010年增长17.72%;北京印刷业工业总产值261.993亿元,比2010年增长28%。

2.包装印刷是推动中国印刷业保持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2011年的102484家中国印刷业企业中,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7377家,占全行业总数的46%;而在2011年的8677.13亿元中国印刷业工业总产值中,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印刷总产值为6318.77亿元,占全行业印刷总产值的73%。可以说,包装印刷已经成为中国印刷业增长的支柱。

在《中国印刷企业100强》2011年榜单上,包装印刷企业53家,而兼营包装印刷的企业31家,包装印刷是百强印刷企业涉及最广的业务领域。

2011年素以出版物印刷为强项的北京,包装印刷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了25%,达到108.85亿元,在规模上首次突破出版物印刷。

3.中国印刷业是以内需为主的加工服务产业

2011年中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为680亿元,占中国印刷业年工业总产值的8%。由于受国际需求、汇率及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中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比2010年仅增长2.9%。如果考虑到与出口产品配套所需的印刷产品,其整体规模会远远超过8%的比例,但中国印刷业是以内需为主的加工服务产业,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印刷对外加工基地,占全国对外加工贸易额的70%以上。近年来,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的加工贸易也增长迅速,其中上海2011年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69.61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50.5%;江苏省2011年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80.70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6.2%。

4.中国印刷业的产业集中度在迅速提高

从中国印刷业的整体规模看,2011年中国印刷业在整体总产值、固定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保持同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印刷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却在减少(分别减少1.8%和2.7%)。这表明,我国印刷业的集约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年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印刷企业)有2439家,工业总产值为4396.89亿元。这些印刷企业数量只占全国印刷企业总数的2.4%,但其所产生的印刷总产值占全国印刷业年工业总产值的50.7%。与比2010年相比,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数量增加了292家(年增长速度13.6%),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805亿元(年增长速度22.4%),远高于全国印刷业整体的增长速度。中国印刷业的产业集中度在迅速提高。

5.中国印刷业对绿色印刷的实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绿色印刷实施两年来,在促进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惠及社会民生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据估算,中国印刷企业因实施各项环保措施,能耗及材料综合成本每年减少约5亿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每年减少排放总量的约1.5%;绿色印刷认证企业数量160多家(目前只占全国0.15%),但其产值却占到了全行业的4.5%;2012年中小学秋季教科书共1000多种、2亿册采用了绿色印刷,全国一半以上中小学生至少人手一本绿色印刷教科书。

2012年中国印刷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nlc202309021730

1.2012年中国印刷市场总结

与2011年相比,中国印刷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没有明显改善。行业内部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依然存在。而所有这些不利因素也推动了中国印刷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变。

2012年1~11月中国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79亿元,超过2011年其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同样,2012年1~11月中国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各月份与2011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均超过8.3%。

2012年1~11月印刷设备的进口15.7亿美元,其中胶印机8.89亿美元(1074台)。而从逐月数据可以看出,在经历了2012年上半年的低迷徘徊之后,下半年中国印刷设备的进口金额和数量已经恢复到2011年同期水平。

总之,宏观经济形势的暂时困难,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中国印刷业的信心。估计2012年中国印刷业年印刷产值的增长速度为8%~10%。

2.中国印刷市场未来展望

2005~2011年,中国印刷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同期全国GDP年增长率9.6个百分点。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模式从追求速度转到提高质量的大环境条件下,中国印刷业未来的发展的前景如何?

根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设定的“十二五”中国印刷业的发展目标,结合世界银行《中国2030》研究报告中对中国经济2011~2030年GDP年增长速度的预测,我们可以有如下推断:

假设中国印刷业2011~2030年的年增长速度与中国经济GDP年增长速度相同(年平均增长速度6.5%),2015年中国印刷业的规模将达到11000亿元;2020年达到15700亿元;2030年达到29000亿元。

假设中国印刷业2011~2030年的年增长速度比中国经济GDP年增长速度高3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速度9.5%),2015年中国印刷业的规模将达到12000亿元;2020年达到20000亿元;2030年达到48000亿元。

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印刷业仍将保持高于全国GDP的增幅获得持续增长。

中国印刷市场的未来的发展热点主要表现在:

中国包装印刷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需求,图书、期刊、报纸在中国也将长期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

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缩短辅助时间及多功能的印刷设备将会受到市场欢迎;

为满足短板印刷、个性化需求以及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数字化、绿色环保的印刷技术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印刷业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印刷经营模式将会获得发展;

印刷业服务领域将向印刷电子、功能材料印刷领域扩展(如快速成型的3D打印、RFID自动识别、柔性显示器、光伏电池以及物联网智能感知电路的制造等)。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印刷将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手段服务于中国现代新型制造业。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5篇

2011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处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县局的要求,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团结一致,务实创新,以严格的管理,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的赞誉,使客户自愿用邮,为企业的创收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努力。1-10月份,完成业务总收入元,特别是包裹业务在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突破性的发展,1-10月份完成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他各项业务也大部分能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大部分考核指标,为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领班人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我处的领班人以身作则,以优良的业务操作水平,真诚服务的态度,带领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以理服人,制订措施,落实制度,相互监督。

在考核业务质量时,全营业处人员参与考核,做到以理服人,公平考核。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制订有效措施,落实制度,奖罚分明。如有用户有理由投诉,扣除当事人当月考核奖金。一年来,没有用户有理申告,明显地提高了本营业处的服务水平,受到用户的好评。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我营业处积极参与县局组织的学习培训,自学参加邮政营业员技能鉴定。同时,我们还注重平

时训练基本功,积极参与网络培训,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抓好服务是我们营业对外窗口的重要一环,服务不好直接影响邮政企业的形象。作为前台营业人员,我们彻底转变“衙门”作风,热情耐心服务群众,用准确无误的业务操作取信于顾客,令顾客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

四、积极组织员工进行专项营销

我处全体员工都能按县局的统一部署,在营业外时间充分利用亲朋好友等各种资源,积极进行上门营销,在邮储开门红、迎春计划、图书展销活动、中秋营销等各项专项营销方面,都较好地完成了县局下达的专项营销任务,2011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业务收入完成较差,主要原因是传统邮政业务受网络、信息业高速发展的冲击较大,用邮用户同比有较大的下降。二是部分营业员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有时会情绪化,一定成度影响服务质量。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克服。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6篇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配合党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通过讲座、座谈、写心得体会、知识测试和集中学习等形式,提高会员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明确方向和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依法治会,努力提高工会干部和教职工法制意识。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学校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市教育工会对各基层工会主席进行了培训,并邀请省教科文卫体工会领导邱梅云、张元闽同志亲临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以教代会为载体,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努力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做好源头维权工作。一年来各校教代会制度落实正常。

4、参与组织开展爱岗敬业师德教育活动和评选先进活动。xx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表彰了10位首批“武夷山名师”,70名优秀教师和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

5、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一日助”活动,关心特困教师生活,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好事,一年来资助、慰问、看望教职工268人次。

6、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召开教工运动会、登山比赛、联欢会等等。

7、存在困难问题:由于没有工会经费和工会专用办公场所,人员也是兼职等因素,很多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教育工会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教育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大局,全面落实“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方针,依照《工会法》、《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有关规定,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切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促进教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全力配合党政,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重效。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揽工会工作,坚定工会干部和教职工的政治信念,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为“十一五”规划头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发挥好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工会干部和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完善教代会制度,不断推进学校民主化建设。开好一年一次的教代会,做好教代会民主评议校领导干部工作,参与校务公开工作,发挥教职工参与和监督作用。

3、继续开展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活动,做好“教工之家”的升级创建工作和基层工作组织工作。

4、继续开展“送温暖”和“一日助”活动,为广大教职工办好事、实事。

5、弘扬先模精神,开展爱岗敬业师德教育活动和评选“师德标兵”活动,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作用。

6、做好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办好工会干部培训班和加强教代会代表培训。

7、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假日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8、抓好工会通讯工作。工会、老干处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12年工会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12年公司工会女工工作总结

|

2012年下半年幼儿园工会工作总结

|

总工会幼儿园工作总结

|

2012年幼儿园工会小组工作总结

|

幼儿园2012工会工作总结

|

2010—2011第一学期幼儿园工会工作总结

|

查看更多>>

工会工作总结

“三八”节前后,各校工会组织女教师开展有意义活动。市二中6名女教师参加全市妇女“爱我武夷”登山比赛,4人获得奖次。

3月27日,上梅中学工会召开五届五次教工(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

4月份,调查、摸底、落实全市农村低保户、特困户子女减免课本费的学生;调查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状况,解决就学问题。

“五一”节、“五四”节,各校开展文体活动。

6月10日,岚谷中心小学工会召开第八届第一次教工(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

7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会会议,会上表彰了10位首批“武夷山名师”,70名优秀教师和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

7月18日,召开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

依据市政府整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的有关精神、市教师进修学校、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多次召开教代会和全体教师会议,讨论整合后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

8月5日至7日,30多位教育系统工会干部在自然保护区培训学习,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工作委员会领导邱梅云、张元闽同志到会指导并给学员授课。

8月23日,兴田中心小学工会组织撰写的《让农村农村退休时,在市区有立足之地》在省《教科文卫体简报》“教工心声”栏目上发表。

8月中旬,全市乡镇中学工会举行教工篮球联赛,武夷中学队战胜各校联队。

教师节之际,组织市区教师参加“省杰出人民教师——元春兰”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市首届十大名师巡回演讲活动。

教师节,各基工会开展慰问教师和教师节庆祝活动,洋庄中小等为全体教师体检。

9月下旬,组建了实验中学、红苹果幼稚园两所民办学校的工会组织。

9月27—29日,参加《中国教工》全国宣传发行工作会议的近百名代表到武夷山考察,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张元闽主任陪同考察。

10月9日,市退休教师协会组织全市退休教师在市二中开展联欢活动,庆祝一年一度的老年节。

12月3日,市教育工会组队参加全市职工登山大赛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

开展xx年元旦、春节特困教师慰问工作。

(收集不全,仅供参阅)

武夷山市教育工会

xx年二月二十日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7篇

2012年工作安排

分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五分局《2011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为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分局而努力奋斗!

附件:五分局2011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会工作安排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工会工作 总结 工作 安排 抄

报:公司工会

(印4份)附件: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五分局工会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八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和分局六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维护分局和谐稳定为出发点,广泛开展劳动竞赛、群众性技术创新、培训教育、职工之家建设等活动,不断激发职工投身企业发展的热情,努力促进分局稳定持续发展,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确保分局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民主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是认真筹备分局双代会工作,圆满召开分局六届一次职代会,圆满完成分局工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选举产生职代会正式代表68名,列席代表7名。其中基层职工代表20名,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职工代表20名,各级领导干部代表27名,先进模范职工代表1名。会上签订了2011年《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了各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是强化企务公开,促进民主管理。在企务公开工作中,努力做到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职工切身利益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焦点、难点问题向职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力争做到“内容广、程序严、发展平、监督深”。全年企务公开29项次,公开内容涵盖人事任免、民主评议领导干部、职工福利、评先结果、职工退休、领导班子述职、独生子女费发放、金秋助学资助等关系职工利益的诸多方面。使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职工的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集体合同和女职工专项合同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较好的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分局工会严格执行《集体合同》和《女职工专项集体保护合同》和《工资协议集体合同》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集体合同》相关条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职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规范,把代表提案中反映的有关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伤管理、住房分配以及特困职工的生活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集体合同条款之中,为进一步做好合同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分局党、政、工、团组织加强了对女职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女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女职工的三期保护制度得到落实,并为分局171名女职工购买了特种疾病保险,有效保护了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四是开展“送清凉到一线”活动。为确保职工和农民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去年6-8月份,分局广泛开展“送清凉到一线”活动,检查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情况,为职工送矿泉水、冰镇饮料、绿豆汤,发放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各项目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时段施工,在值班室、职工宿舍安装了电风扇或空调,给职工发放蚊香,喷洒防虫药物,确保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五是关爱困难职工,扎实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分局工会深入了解职工情况,建立健全了特困职工档案。并在第56个局庆日之际,组织开展“捐一日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分局 667名职工共计捐款3.45万元。一年来,走访慰问生活困难职工,先后对20名困职工、困难党员及单亲女职工发放了困难补助金3.8万元,发放物品2100余元;看望医疗住院职工、生育子女的职工、父母去世的职工7人次,送慰问金1.5万元。六一儿童节,组织全体职工为贫困山区捐儿童读物550余本,为机关15名14岁以下儿童发放课外读物,为2名符合“金秋助学”资助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资助了3700元助学金。

六是高度重视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对待职工来访,坚持热情接待、耐心解释,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对来访职工反映的问题,积极提出处理意见。全年共接待和处理了16人次的来信来访,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新成效

一是劳动竞赛助推施工生产。分局各项目施工生产,以促进全面履约、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节点目标,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广泛开展了职工劳动竞赛活动。吉勒布拉克项目部开展“大干六个月,确保各个节点目标实现”的劳动竞赛,受到业主、监理、设计的肯定;牛都项目部开展“大干六十天劳动竞赛”活动,混凝土拌和站的班产量由100多方提高到300多方,有力的保障了防汛目标的实现;小浪底项目部开展“大干30天,确保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期间水电运行正常”的劳动竞赛,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陶岔项目部积极响应股份公司开展的“南水北调河南段劳动竞赛”活动,掀起施工大干高潮,提前完成10万方混凝土年度浇筑任务,荣获劳动竞赛优胜单位;兴隆项目部为了扭转工期滞后的被动局面,积极开展“大干四个月,确保年底厂房工程实现节点目标”的劳动竞赛活动,工地施工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得到了业主的赞誉。哥斯达黎加楚卡斯、洪都拉斯帕图卡两个海外项目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激励了广大职工,极大的推进了项目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分局各项目以工程施工、生产经营、工程履约为重点,广泛开展技术攻关、理化建议等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确保了工程质量。2011年,分局工会围绕施工生产重点难点、工艺流程和新材料应用,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合理化建议15项,其中3项荣获公司年度优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项目,陶岔项目部提出的《DW160拌和系统主机改造的建议》荣获公司一等奖。2011年QC成果发布会上,陶岔项目部《提高进水口闸室砼外观质量》、吉勒布拉克项目部《大坝填筑料加水系统改进》2项质量控制QC小组课题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三、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落实好六届一次职代会上提出的“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全面安全管控”的安全工作目标,分局各级工会不断提高安全投入,按期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努力改善施工和生活环境。同时加强对职工职业病的防范,及时组织职工体检。各单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630余人参了“安康杯”知识竞赛。并发挥群众组织优势,加强了对职工群众的安全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职工树立“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观念,培训方式和培训频次大幅增加,入场安全教育率达到100%。

四、重视职工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重视职工培训工作。分局各单位以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为目标,以职工技术培训、职业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队伍素质。针对不同岗位需求,积极组织培训,选送一批班组长参加国资委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远程培训,分局相继举办了经营、技术、安全、商务等岗位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班,鼓励及奖励员工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2011年全员培训率达到职工总数的62%,其中197名职工参加了公司级以上建造合同、经营合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特殊工种操作等专业培训班,分局内部培训达到351人次,对推进分局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职工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 根据公司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总体要求,分局制定了《关于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强化班组建设为基石,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以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以劳动竞赛为切入点,凝聚创先争优合力,创建一流的工作业绩;以落实各项制度为保证,建设一流的工作作风;以素质提升为根本,不断加强职工培训力度;以激励机制为保障,调动岗位争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类人才活力。2011年,开展劳动竞赛的项目达8个,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QC攻关、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的职工人数不断扩大,参加培训和学历、职称、资格考试的人数明显增多,“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建设平台逐步扩展。

二、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有措施。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增强了职工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把分局 “全力打造质量效益型国际强分局”的战略目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在促进工程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强化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依照公司“国际强局”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和非水电市场,为分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分局管控和履约能力不断提高;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加强,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十四、建设职工小家,激发敬业真情。2011年,分局各单位继续深化 “星级职工之家”创建活动,结合实际,落实措施,努力推进项目工会的阵地建设,逐步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各主要在建项目分别设置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图书室,配备了电视机、DVD和投影仪等娱乐设施,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和团队的和谐。普西桥项目部被公司评为2011年度《明星职工之家》。

十五、重视和加强女职工工作。二是积极组织女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三八”、“五一”、“五四”节期间,各工会分会积极开展跳棋、羽毛球、乒乓球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女职工生活。

十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展示分局良好形象,凝聚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利用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创造性开展文体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既丰富了职工生活,又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分局还积极组织职工编排合唱、歌伴舞等节目参加职代会和海外事业部文艺晚会、公司安全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普西桥项目部的迎“七一”红歌比赛、吉勒布拉克项目部的演讲比赛,大河家项目部、引江济汉项目部和业主联办篮球、乒乓球比赛,对活跃职工生活气氛、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公司工会举办的“靓丽风景线—时代风采”演讲比赛活中,分局选手紧密联系身边的人和事,以真挚的情感,流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分局女职工的时代风采。

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分局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分局两级职代会精神,实现工会工作内容创新,全心全意地为职工服务,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工会工作制度,推进工会自身建设,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加强“蓝领”员工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完善各种困难职工档案及救助帮扶,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关注一线职工生活,提高工会组织桥梁作用等方面有新作为。除了认真做好日常基础性工会工作以外,重点做好以下几项的工作。

一、贯彻落实两级职代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工作。一是贯彻落实职代会制度。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公司、分局两级职代会精神;各单位工会组织要结合实际,及早动手,4月底前对本单位职代会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职工代表述职制度、职代会质量测评制度予以规范。二是把企务公开工作做细做实。企务公开是保障企业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行使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形式。加强和完善企务公开工作,一要提高认识,重视企务公开工作;二要制度健全,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的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监督检查制和公开质量评价制度;三要积极探索企务公开工作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与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相结合,不断扩展公开领域,提升公开质量,要有重点地做好企务公开工作,做到企务公开的时间、内容、载体、机制四个落实。各单位公开的重点是: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主要经济任务的完成情况、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职工工资分配方案、职工奖金分配情况、职工安全劳动保护情况、社会保险情况、困难补助的方案等,采取的载体可用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工地调度会、企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

二、以技术比武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提高职工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各工会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岗位练兵,职工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载体,积极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改造、小发明的工作热情,并推广一线职工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经验,广泛宣传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热潮。二是要以工程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以质量、安全、进度、效益为内容的劳动竞赛。三是要以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生产安全、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目的,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四是做好QC成果发布工作,认真部署和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创新、有成果;五是分局机关和相关科室要加强对项目劳动竞赛的配合、指导和宣传,不仅要让“劳动竞赛”突出实效,还要对开展好劳动竞赛的单位予以评选表彰。

三、重点抓好“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的宣教工作。2012年,分局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安康杯”竞赛与安全生产月活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竞赛的形式和载体,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安全保护措施的检查监督,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保障职工健康体检制度的落实。

四、做好各类帮扶救助工作,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切实做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的各项工作。各分会组织要牢固树立关爱职工、服务职工、依靠职工的意识,倾听职工诉求,表达职工意愿,反映职工呼声。要通过组织协调,努力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完善。二是对孩子上学确实有困难的职工家庭,做到及时掌握和了解,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救济,鼓励孩子克服难关,学习成才;三是把特困职工的家庭生活时刻放在心上,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给他们。关心一线职工的工作环境,尤其是酷暑、严冬条件下的劳动保护措施足够到位。四是要继续认真组织好局庆日“捐一日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

五、认真做好职工来信来访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建立健全接待、立案、查处、答复等工作。二是要热情接待来访者,诚信服务,提高效率,坚持原则,耐心细致做好各类上访人员的说服和疏导工作,尽量满足职工提出的正当要求。进一步完善处理群体事件、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积极化解矛盾,认真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通过加强民主管理、畅通民意、沟通渠道,积极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企业稳定。引导职工群众依法信访,通过合法方式反映和解决问题。要畅通信访渠道,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排查或调解处理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维护企业稳定。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水平。一是工会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探索工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团队的基础作用,凝聚工会组织力量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和经审工作,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牢记工会基本职责,强化责任意识,真实反映职工群众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密切同职工群众联系,切实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七、加强职工文化娱乐建设,强化“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一是要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举办好“大禹杯”系列活动;二是以国家的法定节日、五

市邮政局2012年工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第8篇

(1)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优化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环境。

高质量完成“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园区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13个专业子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组织调度, 抓好煤电油气运生产要素保障工作, 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确保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安全运行。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 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 技术中心企业新产品销售比率力争达到36%以上。抓好优惠和减负政策落实, 扩大增值税转型政策、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覆盖面, 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浪潮科技园、重汽配套项目等95个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抓好52项过亿元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出抓好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力争尽快形成规模。做大做强交通装备、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延伸产业链条, 三大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力争超过60%。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 以冶金、石化、食品、建材等产业为重点, 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全力争取工信部“中国软件名城”挂牌, 并以此为新起点, 规划实施“中国软件名城”二期工程建设, 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推进三大物流园区和四个物流中心建设, 加大物流品牌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3)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大力推进光纤主干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和城市无线宽带网建设, 建立完善信息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抓好无线电行业监管工作, 提升城市通信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数字泉城”工程,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社会事业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健全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突出抓好省级两化融合试验示范区建设, 以交通装备、机械制造、建材、冶金、电力等10大行业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点 (企业) 、线 (行业) 、面 (区域) ”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和机制,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信息化应用水平。

(4) 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 搭建中小企业服务支撑平台,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网工程, 提升中小企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研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以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配套服务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重点, 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扶持,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导中小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 拓宽中小企业和微创企业融资渠道。

(5)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源头控制, 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验收工作, 大力推进结构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培育节能服务市场,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集中抓好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行业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耗,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 加快减量化、再制造、资源化、新资源和环保产业等循环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加快清洁生产项目实施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建立健全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公报制度, 加强考核与监管, 推进依法节能。强化宣传培训, 以“九大行动十创建”和“齐鲁资源节约行”为抓手, 推进全社会节能行动, 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三条主线。

改造提升制造业。坚持改造存量、优化增量、提高技术含量,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品牌经济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5个新兴产业17个重点领域, 协调推动16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定向招商力度, 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品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和骨干企业, 逐步成为支撑工业的新生力量。

提高信息化水平。抓住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和“三网融合”试点机遇, 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融合渗透, 突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 提高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2) 六项措施。

抓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抓好“四个一批”工程:抓好一批自主创新型大企业, 支持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 实施1000项技术创新项目, 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抓好一批投资1000万元技改项目, 重建和规范技术改造管理体系, 出台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0%以上;抓好一批标志性产品培育, 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等标志性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工业设计机构, 扶持30项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 举办工业设计大奖赛, 提高工业设计水平。

大力推进工业定向招商。加强定向招商, 瞄准世界500强、123户央企和国内外科研大院大所, 开展央企定向招商, 争取在我市进行生产力产业布局, 力争年内100个定向招商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定向招商项目, 建立项目档案, 实施定期调度和成效评估。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产业振兴项目不少于300项, 年内100个产业振兴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立足搬迁企业升级改造、腾出地开发和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片区开发为主要推进形式, 推动化工企业和大企业搬迁, 年内新启动15户企业搬迁;推进董家口等6个工业功能区建设, 研究制定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工业项目用地管理办法, 统筹新增工业用地计划和项目用地管理, 规划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 组织认定15个市级产业集聚区。

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深入贯彻改善中小企业环境和鼓励小企业创业创新“双20条”, 开展“送政策进万企”和小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活动;抓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项目, 三年培育100户标杆企业, 推广应用1000项新技术, 创造1000种“专精特新”产品;完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 力争40多家知名担保、创投、财务顾问等机构入驻, 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12区市全面完成平台建设, 培育专业化示范平台30家。

创新推进“三网融合”试点。搭建三网融合主要业务支撑与管控平台, 完成市区重点区域网络升级改造, 实现广电与电信运营企业双向接入;推进12大领域的无线应用, 加快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加强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 推广嵌入式软件发展模式;发布实施《青岛市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1~2015) 》, 推进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

科学调控经济运行。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监测力度, 加强企业融资协调服务,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统借统还平台建设, 拓展过桥资金等融资渠道;制定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培训100名企业家、500名中高层管理者和1000名创业者;深化“工商联手拓市场”行动, 推动时装周向品牌展示、产品展销、技术对接等综合平台转型, 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青岛制造”展销平台;强化煤电油保障, 做好大企业直通车服务,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着力抓好经济运行。

加强运行分析和预警预测。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全过程的跟踪分析, 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测力度。同时, 继续抓好对百强企业、高耗能企业、亏损企业和百项重点项目的调度分析。

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召开银企对接会, 加大金融信贷政策宣传力度, 加快企业信用评估及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 切实解决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困难。

千方百计缓解要素制约。对煤炭、原油、天然气、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定期调度, 搞好分析预测,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 着力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分类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全力支持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引导企业发挥新兴产业引领作用, 加大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

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在生物医药、先进陶瓷、功能玻璃等部分特色产业领域打造国家、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3) 着力抓好技术改造。

实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和《淄博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技改工作的扶持和管理。

加快提升技术标准和工艺装备水平。鼓励企业用好国家增值税转型、首 (台) 套等政策。抓好“五年1500亿”技改计划, 2011年力争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资600亿元以上。

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百项重点工业项目的管理进行调整优化, 整合政策资源, 集中力量, 重点扶持。同时, 加强重点项目策划, 力争更多的关键项目、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财政扶持范围。

抓好产业链发展。从企业及产品本身出发, 进行产业链条研究、筛选、打造。2011年重点围绕超级电容电池、磁悬浮电机、地源热泵、导电膜玻璃等一系列产业链开展工作。

(4) 着力抓好自主创新。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 培植、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 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以上, 省级达到5%以上, 国家级达到6%以上。

集中突破一批对产业发展关联性强、带动性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核心和配套技术。重点抓好鲁泰纺织“超高支纯棉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唐骏欧铃“汽车用稀土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流稳压技术”等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加强与同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解放军二十九基地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抓好我市电机企业与北航在大功率磁悬浮电动机、我市与周国泰院士在超级电容电池等方面的合作。

(5) 着力抓好节能降耗。

扎实抓好管理节能。严格执行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和调控制度, 区县能源消费总量预警控制告知制度, 控制能耗总量。

积极推进结构节能。出台电力、化工、冶金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意见, 认真落实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意见。

继续抓好技术节能。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三个节能30项”。加快淘汰改造落后电动机、锅炉、工业炉窑、风机、泵等高耗能设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做好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纺织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为转方式、调结构腾出空间。

有序引导产业转移。建立完善淘汰落后与产业转移联动机制。重点抓好石嘴山万亩工业园的建设, 加快推进产业梯次转移进程。

(6) 着力抓好“两化”融合。

全力推进《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两化融合的力度, 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2011年在化工、医药、陶瓷、机械等重点行业中扶持30个信息化改造项目。

推进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扶持和培育企业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编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推荐目录, 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计划及推广方案。2011年重点扶持5家示范企业。

抓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大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 (ERP) 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 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同时, 把握好“物联网”的发展机遇, 推进射频识别 (RFID) 在物流、防伪、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7) 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制定出台工业设计发展指导意见, 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依托淄博研发与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吸引工业设计创意领军人物和团队, 形成我市工业设计聚集地, 建立起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聚集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力争2011年, 建成3家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功能聚集区。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以张店区为物流主体核心区, 发展4个物流园区、5个物流中心的综合物流配套体系。重点抓好汇丰物流工程、山东贝尔华韵医药物流园、淄博保税物流中心、正本物流储运等项目的建设, 打造全国知名的物流“旱码头”。

抓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实施主辅业分离, 引导集团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研究所 (院) 分离发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业务。同时积极吸引国字号、省字号的研发机构来我市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 促进我市整体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聚集。

(8) 着力抓好行业龙头企业发展。

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培育我市大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 制定相应政策, 集中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 着力培育地域和行业标志性企业。

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设立“淄博市企业管理奖”, 制定出台《淄博市企业管理奖管理办法》, 对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适时进行表彰。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抓好现场管理为突破口, 积极引进、推广六西格玛管理、6S现场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开展“创建淄博市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活动, 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协作配套, 不断延伸产业链, 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 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促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枣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提升产业层次, 努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

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 调整存量。拉长煤化工产业链, 发展专业化数控机床制造基地, 进一步提升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化增量。首先在新型电池、玻璃深加工、高性能纤维、高效照明材料等行业上有所突破。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激活变量。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 加快新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数据库,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新信息技术应用投入, 努力促进“两化融合”。

(2) 加大企业管理力度, 努力在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实施重点企业集团“6635”工程, 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 组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拓宽融资渠道, 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创新管理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品牌建设和质量效益提升转型。

(3) 继续抓好节能降耗, 努力在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进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积极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发, 促进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 以节能重点工程项目和示范技术带动节能目标完成;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 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减排, 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确保节能目标的完成。

(4) 加强综合协调, 努力在经济运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新增长点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 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链条、煤电油运和大宗原材料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 协调电力生产稳定增长和电网安全运行, 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引导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力度, 开拓省外、国外市场份额,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强化结构调整, 着力在高端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落实好工业调整振兴意见,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四个一工程”实施, 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产业产品转型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通过产业招商、传统企业转型、小企业培育, 发展高端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光伏产业四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2) 强化项目建设, 着力在增量提质上取得新突破。

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 在工业技改、技术创新、节能、两化融合、物流、中小企业等方面各筛选10个重点项目, 重点调度, 实施直通车服务。抓好总投资799亿元的107个亿元以上新上项目, 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入550亿元。拓宽融资渠道, 组织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 抓好已进入上市程序的7家企业的境内外上市工作, 争取3家以上企业上市。

(3) 强化科技创新, 着力在创新驱动上取得新突破。

组织开展技术中心建设年活动, 实施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争取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和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专项, 争取省级技术中心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落实好《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 重点打造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行业技术中心三个平台。

(4) 强化节能降耗, 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制定“十二五”节能任务分解规划, 严格目标责任管理, 加强统计监测和督查考核。加快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 突出抓好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的重大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完善石油化工、造纸等8大产业链条, 加快推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 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 争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占到全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10%以上。

(5) 强化企业管理, 着力在大企业带动上取得新突破。

抓好50家重点工业企业扶持, 评选十大功勋企业, 支持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650家。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四项计划,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 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推广全省首批橡胶轮胎产业集群的经验, 加强政策扶持, 深入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深化企业管理创新年活动, 全面推进30户重点调度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开展校企合作, 订单式培养特需专业人才。

(6) 强化两化融合, 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等环节和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 深入开展融合示范。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业, 建设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产业基地。扎实推进无线城市、农村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 加快与国家卫星导航信息服务中心合作, 重点推进东营北斗卫星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培育卫星产业集群。

(7) 强化监测调度, 着力在运行保障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 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快速反应协调机制, 抓好经济工作督查, 组织好工业生产。强化煤电运综合平衡和调控, 抓好成品油市场治理,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 筹备好石油装备、轮胎等大型展会, 开展工业企业 “四个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和办事机构。下大力气治理涉企“三乱”和公路“三乱”,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结构调整, 提升产业集聚优势。

调整产业结构。在提升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同时,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

调整企业结构。重点实施以做强20户领军企业、做大50户重点企业、培优100户成长性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抓大培优工程, 力争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30户以上, 其中过百亿企业13户。

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汽车、船舶、食品、黄金、聚氨酯、新型铝材、核电、葡萄酒、特种化纤、电子通讯10大产业链条, 力争2011年过千亿元产业链达到3个以上, 到2015年过千亿元产业链达到6个以上。

(2) 突出项目投入, 提升企业规模实力。

狠抓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按技改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给予贴息补助, 单个项目补助最高1000万元, 扎实推进技改项目建设。

狠抓特色工业园区。充分发挥特色园区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聚集优势, 加快推进万华、张裕、东岳汽车等工业园区项目的实施和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端园区规划建设, 力争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产业等产业高端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狠抓技术创新项目。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2011年力争再创建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研制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80个。

(3) 突出信息化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深入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突出抓好“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争取门户网站在全国地级城市排名进入前25位。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以建设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 重点推进“4151”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即建设4个示范县 (市区) 、100个示范企业、50家示范中心和10项示范工程。

启动投资25亿元的“无线城市”试点工程。“无线城市”建设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扎实推进便民服务工程。继续扩大市民卡服务功能,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息亭、社区信息服务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 年内争取发卡量达到15万张。

(4) 突出节能降耗, 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调控总量、限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 进一步加强执法和考核, 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 全力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 力争11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24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降低率达到80%以上, 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5) 突出调控服务,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协调。重点搞好对100户重点企业、20种大宗原材料和30种重点产品的监测分析, 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保障生产要素供应, 确保电煤储备15天以上。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经贸展洽活动, 鼓励有条件企业并购国外品牌、营销网络。筹备建设烟台网上工业展览馆, 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高起点编制烟台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启动建设西港区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制定实施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在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减免规费、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物流业加快发展。

强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系统总结推广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管理模式, 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实施“百千万经管人才创富工程” (“十二五”期间, 引进培养100名优秀企业家, 1000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10000名新型创业者) ,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和创业激情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潍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1年在工作着力点上, 着力把握好“一个目标”、“三个突破”、“六个关键”、“三个支撑”。

“一个目标”: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个突破”: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新突破。几大传统支柱产业中, 机械装备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配套能力和机电液一体化水平;纺织服装业尽快突破高档服装面料织造、后整理技术和品牌;食品加工业重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造纸包装业在现有能力基础上, 差异化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化学产业以石化盐化一体化为突破口, 加快发展精细化工, 进一步发展高分子等新型化工原材料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新突破。以汽车整车制造、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等15个优势高新技术行业业为重点,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园区带动等关键措施, 加快产业集群和规模膨胀, 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依托现有新兴产业基础和优势, 重点抓好孚日光伏科技、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歌尔声学LED背光模组产业化等新能源、新信息项目, 尽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链条。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实现新突破。以汽车、装备、石化、特钢、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八个产业为重点, 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竞争力, 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 培育千亿级企业集团。抓住我市列入“三区”规划的重大机遇, 以北部沿海地区为重点, 全力抓好潍柴滨海船舶动力产业园等总投资555亿元的190个重点在建项目, 积极创造条件, 尽快开工建设海化集团石化盐化一体化总投资734亿元的18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 推动工业重心北移。在抓好企业本土发展壮大的同时,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市场、资源富集的地区发展。

“六个关键”:

工业投入。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搞好“两化”深度融合等关键领域。在全力抓好结转续建的总投资1359亿元的610个项目建设的同时, 落实好新开工项目, 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 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5%左右。

自主创新。全年争取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75亿元, 增长15%, 争取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50项,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以上, 争取建成3家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打造3个工业设计创新品牌, 工业设计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5%以上。

节能降耗。进一步完善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和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 严控新上“两高”项目。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加快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升级步伐, 推进短流程铸造、电机变频改造、太阳能光热、地源热泵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企业改革管理。做好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确保试点企业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加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及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培训力度, 力争全市推行六西格玛的企业达到500户。

市场开拓。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延续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 发挥我市工业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优势, 着力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文章, 促进工商联手, 开拓城乡市场。重点组织好2011 (齐鲁) 印刷包装技术展览会和中国 (山东) 名优食品展示交易会, 争取将以上两个展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展会。

经济运行调控。加快全市工业企业调度分析系统的建设, 将调度范围扩大到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使调度量占到总量的80%以上。加快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系统的工程建设, 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的适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根据国家、省安排部署, 制定并分解落实好我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加大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

“三个支撑”:

生产要素支撑。用足用好国家、省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 做好项目提炼、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争取融资额达到12亿元以上。调整工业用地结构, 按照项目投资强度、实现税收以及低碳、环保等指标确定供地数量和土地优惠幅度;鼓励园区、企业建造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 向空中要土地, 对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对点的支持。

人才支撑。以素质提升为目标, 分层分类系统展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工作, 对全市工业100强企业和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50000余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开展“全覆盖”式轮训;全面推行企业培训师、管理咨询师培训认证, 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鸢都学者”建设工程的实施, 大力培育以创新型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一流创新团队。加快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引进产业发展短缺、急需人才和自带资金来潍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现有人才提供更多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事业发展的机会, 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信息化支撑。按照“数字潍坊”统一规划, 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数字潍坊”城域网、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等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智慧潍坊政府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监测系统”、 “居民卡服务便民工程”、“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等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有利契机, 集中在打造先进制造业、构建数字农业、提升现代服务业、促进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两化融合新的突破, 重点实施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电子商务推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支撑等“六大工程”, 推进信息化在各行业的渗透融合, 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

济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在深入推进工业调整振兴, 完善落实“十二五”制造业规划的基础上, 制定传统产业“十二五”改造提升计划, 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力争五年内, 煤化工、食品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纺织服装、造纸超过800亿元、建材等其它行业均过500亿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 2011年技改投资达到500亿元。着力打造一批传统产业“大”园区, 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

培植壮大新兴产业, 增强低碳发展竞争力。突出规划引领, 制定出台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重点细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四个单项产业发展规划, 凝练生成一批重大项目, 集聚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突出政策扶持,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 建设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公司, 放大“台联电”效应, 集聚社会资金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突出重点领域, 依托台联电、润峰科技、英克莱等企业既有技术优势和产业配套基础, 完善LED、光伏两大产业链条, 突破电动汽车整车的开发和引进, 着力打造台联电科技园、微山新能源产业基地、嘉祥光电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

突出重大项目建设, 增强跨越发展驱动力。抓好项目开工。对列入省、市规划但尚未开工建设的689个调整振兴项目, 逐项排查分析, 积极协调推进。抓好在建项目。重点抓好国家、省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台联电70MW薄膜电池、润峰2亿安时锂离子电池、意可曼7.5万吨高分子材料、英特力光通信工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 加紧实施太阳纸业30万吨高松厚纯质纸、华勤300万套摩托车子午胎、小松制作所动力总成、山推股份2万台推土机扩能、“如意纺”产业化示范等一批扩能改造大项目。抓好项目凝练。指导组织企业凝练规划一批体现低碳特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抓好项目服务。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分类管理、专班跟进、零讯通报等制度。组织力量包装一批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大项目, 积极对接、争取挤入国家、省资金扶持计划。

着力抓好自主创新, 增强科学发展内生力。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 引领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提升。召开全市工业设计大会, 筛选实施20个重点工业设计创新项目, 重点培育10个工业设计优秀产品, 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工业设计中心。制定《“十二五”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 组织开展光伏、LED、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 引导企业紧盯行业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 抓好创新项目的遴选和储备, 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 集中力量实施推进。

持续深化节能降耗, 增强绿色发展推动力。按照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2011年节能目标, 并制定落后产能淘汰计划, 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继续实行节能“双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大节能执法和宣传力度, 强化节能评估审查, 广泛开展能源审计和用能定额管理, 用好惩罚性差别电价和超标准耗能加价政策。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重点实施好10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出台“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完善提升既有的8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5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大力培育强企群体, 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力。实施制造业“3481”强企方阵工程, 力争5年内, 培植3家销售收入过500亿元“旗舰”企业、4家过200亿元“领军”企业、8家过100亿元“龙头”企业、100家过10亿元“骨干”企业。研究出台《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制定并实施企业成长“双50”计划, 重点培育50家传统产业企业、50家新兴产业企业, 力争太阳纸业销售收入过300亿元、华勤集团过200亿元, 润峰集团过100亿元。巩固和扩大中国矿山机械博览会、济宁食品上海推广周等品牌展销活动影响力,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海内外专业性展览和展销活动, 拓展市场空间。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 集中力量培育30家“管理创新样板企业”。鼓励大企业通过“联强、联外、联高”膨胀规模实力。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 增强转型发展助推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优选培育20家信息化改造先导示范企业, 着力打造高新区装备制造、邹城煤矿管理、兖州造纸、梁山专用车、任城物流和中区服务业六个两化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城市一卡通”、“三网融合”等重点工程建设, 打造特色软件园区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安全生产、社区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增强经济运行保障力。建立定期信息发布制度, 及时跟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国内外市场变化、大宗原材物料价格趋势等情况, 指导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超前应对。完善“上联横扩下延”调度体系, 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及时掌控和化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制约问题。进一步完善煤电油运供需协调机制, 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大企业和物流园区, 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和运行保障能力。

泰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1年,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把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 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转变;由“两高一资”产业为主向节能环保产业引领发展转变;由重化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转变。

在工作抓手上, 继续抓好“四个一百”项目, 使“四大工程”落到实处。尽快调度落实2011年重点抓的100个重点企业, 100个技改项目, 100个技术创新项目, 100个节能、管理、质量奖项目。在目标摆布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要达到13%以上, 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增幅要达到15%以上。

(1) 抓项目。

实行委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 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一个科室, 具体联系一个重点项目, 帮助企业开展立项、土地、环评、安评、能评以及上报审批等工作,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 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各级财政支持的盘子。加强政银企联谊, 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 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努力搞好项目储备, 重点围绕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筛选、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纳税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2) 抓创新。

重点抓好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企业培植、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联合、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点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培植100家创新型企业。

(3) 抓企业。

推动企业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帮助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推动企业由大变强。大力实施“双百”企业培植工程, 重点策划、扶持、培植1家千亿企业, 20家百亿企业, 打造一批百年企业。

(4) 抓产品。

把品牌建设紧紧抓在手上, 高起点培育品牌, 高水平创造品牌, 高速度发展品牌,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泰安制造”向“泰安创造”转变。紧紧围绕主导产业, 积极为企业申报产品研发专项支持资金, 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 争取在产品开发上实现大突破。

(5) 抓节能。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工作的经验教训, 从战略高度审视、策划好“十二五”期间的工作, 做到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把节能降耗工作转向更加依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在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同时,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创新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行业技术中心和行业设计中心建设, 全年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家, 其中省级技术中心3家。

积极推进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交流合作长效机制, 提高企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山东省产学研20周年成果展, 争取签订一批新项目。

实施“千项技术创新工程”。抓好功能性船舶开发与设计、大型多功能数控机床、基于3.5G的WIMAX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全年开发新产品1400项以上;四是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实施标准化战略, 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及国际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创新成果, 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 创建一批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2) 以结构升级为主攻方向, 打造高端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项目达到800项, 年内完成投资460亿元。重点推进三角集团工业新区一期工程、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扩建工程、华东数控核电风电重型设备等一批重大结构调整项目;大力推进威高集团血液透析机及骨科材料、山东新北洋专用打印机及相关产品、山东华力电机集团风力发电机、山东威达集团船用压载水净化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山东华鹏高档玻璃包装器皿、山东万得集团高档家纺面料等一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聚散地建设。抓好地毯、家纺、海产品3个产业集散基地试点, 逐步启动渔具、医疗器械产业集散地建设,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由“加工基地型”向“产业聚散型”转变, 形成一批立足威海、覆盖全国、辐射海外的产业集群。

(3) 以节能降耗为重要着力点,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逐步完善考评机制。明确“十二五”节能目标, 逐级分解落实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进一步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调整, 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 积极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威海锅炉厂等22项节能技术产品;以广泰环保、海王旋流器、桑尼斯太阳能等为依托,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争取创建1-2处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积极推进节能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三角集团、蓝星玻璃等3个光电项目和荣成锻压机床振动时效代替热时效节能改造、山东华力超高效电机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产业化项目。

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以旧轮胎翻新为重点, 推动再制造业发展;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和管理, 抓好荣成泰祥食品、山东威达机械等1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节能执法监察监测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监察执法行动, 完成20家以上企业的能源审计。

(4) 以两化融合为战略导向,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全力推进软件服务业发展。以6个国家和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 加强与武汉、大连等地区的交流合作, 吸引更多电子信息项目落户威海;抓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双软”认证工作, 进一步壮大软件服务业。

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认真开展“企业信息化助推年”活动,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力争使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的比例达到75%以上。

抓好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文登南海新区“云计算和虚拟化科技园”项目、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RFID读写设备研制、威海新佳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IGBT模块等重点项目的协调调度和服务, 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信息化项目。

(5) 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引擎, 加快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

完善信息化考评机制。加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信息化规划执行调度跟踪制度, 加强信息化工作专项考核。

加快信息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市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城市管理资源, 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推进机制。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探索无线城市和物联网建设新模式, 努力争取通信运营商进行基础网络和部分基础平台的投入和建设, 打造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新兴产业链。

加强信息安全和通讯保障应急管理。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做好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通讯保障。

(6) 以管理创新为重要抓手, 切实做好行业和企业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研究制订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并抓好组织实施;抓好重点行业及产品的质量安全及行业准入工作。

抓好安全生产和禁化武履约工作。配合市安监局抓好食品、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及未改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积极开展禁化武履约工作, 随时准备迎接国际组织的核查。

深入开展管理增效活动。加快现代管理成果的推广, 重点做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大中型企业中的应用, 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开展诚信管理示范企业活动。整合各部门企业信用资源, 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7) 以开拓国内市场为战略重点, 协调开拓“两个市场”。

多元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 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展览活动, 巩固日韩等传统市场, 努力开拓俄罗斯、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深度开发国内市场。加强市场营销“三大工程”建设, 强化营销队伍、完善销售政策、创新销售业态和营销手段, 为开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抢抓国家启动内需机遇, 积极搭建市场营销平台, 组织好国内外重大经贸展洽活动, 进一步提高我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8) 把加强运行调控作为基础工程, 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健全行业调度统计体系和重点企业动态监控机制。做好煤电油运供求衔接。健全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机制, 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工作。协调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 , 培育一批省、市级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管理中心及示范项目。加强和规范铁路道口管理。加强对铁路道口的日常监管, 规范道口管理秩序;加大监护设施设备的投入, 进一步改善监护设施, 提高安全监护能力。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的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治乱减负”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 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日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

切实抓好煤、电、油、运、气、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调保障, 确保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2) 持续壮大临港支柱产业。

围绕百项重点工业项目, 加快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威亚发动机及配套、派沃泰变速箱、亚太森博浆纸三期、五征轻卡汽车以及岚桥、晨曦石化、森达美棕榈油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 力争在钢铁、石化、汽车、粮油加工等支柱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3)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2011年计划组织实施47个新兴产业项目, 完成投资60亿元, 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5%,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4)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1年计划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00项, 同比增加20项;完成创新投入14亿元, 同比增长17%;再创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2家, 培植名牌产品13个。

(5) 加快培植大企业集团。

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 以60户骨干企业为重点, 加快培植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6) 切实抓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

加快园区建设, 围绕电子元器件、通讯终端和蓄电池等主导产品, 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 吸引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数字动漫、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落户, 推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着力抓好政务协同办公、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机构建设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7)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

全面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水利、电力等重点领域节能, 确保完成节能任务目标。

莱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通过压小上大、汰劣扶优, 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认真筛选并加快实施40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钢铁产业, 膨胀壮大非钢产业, 着力提高非钢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继续落实节能降耗预警调控, 强化监测分析, 加强执法监察。制定并实施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

(2) 通过招商引资, 进一步膨胀经济总量。

充分依托莱钢、鲁矿等省以上企业, 围绕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来招商引资, 突出抓好上汽工业园和鲁矿集团矿用设备项目, 进一步拉长钢铁产业链条。紧盯央企和“中”字号大企业, 重点推进与华能集团、五矿集团等企业的合作, 促使项目尽快落地。

(3)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 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0项。围绕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技术领域, 支持莱钢粉末冶金、爱地高分子、朗进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产学研联合, 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上海汽车工业园、金石粉末冶金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 通过培植产业集群,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坚持立足区位和资源特点, 合理定位, 重点发展, 努力培育富有特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认真抓好七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重点支持能够尽快形成产业链的大项目、好项目。

(5) 通过抓好要素供应, 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调度机制, 继续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 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社会融资, 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加快推进朗进科技、生态洁等企业上市步伐。搞好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 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临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实施“四大工程”, 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十二五”期间, 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 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骨干企业培植、产业集群壮大、传统产业提升”四大工程, 不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车、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力争到2015年, 七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 五年翻两番, 年均增长30%以上,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以上, 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 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二是实施骨干企业培植工程。集中优势资源, 在资金、项目、土地、上市等方面对重点企业给予倾斜, 促其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 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6家, 其中过500亿元企业2家, 过300亿元的3家, 过200亿元的1家, 过百亿元的10家。同时, 再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左右。三是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重点发展板材、有色金属、工程机械、食品等二十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加大资金扶持, 建设服务体系, 培育特色产业镇, 壮大龙头企业, 促进集群发展壮大。力争到2015年, 工程机械、板材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 食品、复合肥产业集群过500亿元, 有色金属、陶瓷、五金、蔬菜加工、电动车、园林植保机械等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四是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食品、冶金、木业、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调整振兴, 打造国内、省内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民用不锈钢和优质钢管、优质人造板、肥料和精细化工、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等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2) 加大技改投入,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加快食品、建材、木业、冶金、纺织、化工等产业改造提升步伐, 拉长产业链条。多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 推动银企合作, 积极扩展民间融资、招商引资、上市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方法。突出抓好全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 落实包扶责任制。完善重点项目库, 精心筛选和储备一批技术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大项目, 积极申报争取列入中央、省有关政策支持。

(3) 强化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抓好创新平台建设, 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20个。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 分行业、有重点地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发挥扶持资金导向作用, 对典型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突出抓好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力争全年实施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30个, 总投资15亿元。努力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 力争培育工业设计中心1家, 工业设计优秀产品达到3个。

(4) 加强监测分析, 科学组织经济运行。

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原材料、两项资金占用等数据的监测分析, 搞好预测、预警。做好资金供应协调, 定期调度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加强银企供需衔接, 同时, 发挥过桥贷款、风险补偿、绿色通道等方面的融资政策, 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切实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 拓展煤电运供应渠道,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引导企业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5) 强化培训管理, 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加快制定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意见, 力争三年左右时间, 百户重点企业基本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 积极研究消费需求变化, 面向需求调整出口结构。依托临沂批发市场, 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

(6) 推进两化融合, 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环节的融合。积极推广CAD、CAM 、虚拟设计、仿真实验、平台集成、协同研发等研发模式。推广应用电子商务, 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 促进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大力推广以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 (RFID) 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7) 推进节能降耗,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抓好节能降耗预警调控, 把控制高耗低效工业企业用电作为预警调控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抓好有计划限电工作。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制度, 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 对新开工、新投产工业项目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制定下达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 在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实现大的突破。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规定, 坚决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项目。

德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重点项目, 全力抓好技改投入。

积极申报省重点技改项目, 抓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百家骨干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和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的跟踪调度, 以项目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11年技改投入超5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安排技改投入3500亿元。

(2) 突出改造提升, 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工程, 以现有企业为依托, 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 以重点项目为载体, 将每个产业的改造提升都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通过连续加大投入, 以增量带动和优化存量。近期化工行业重点抓好实华搬迁改造、恒升尿素产品多元化、恒源石化产品深加工、金能三期等一批投资超20亿元的重点项目。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通裕大型铸锻件国产化、普利森重型机床、金麒麟环保型刹车片等一批投资超5亿元的重点项目。纺织服装业重点抓好华乐纺织、富华生态科技、神龙毯业等企业项目的实施。食品工业重点抓好汇源集团、永乐食品、飞达等企业项目的实施。

(3) 突出聚集发展, 促进新兴产业快速膨胀。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 依托生物技术、新能源、体育用品三大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及第四届太阳城大会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比较优势, 用好市财政每年5000万元的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 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

(4) 突出培大培强, 狠抓骨干企业膨胀。

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 加快培植15家大企业、30家强企业和60家新特企业, 尽快形成一支大企业率先发展、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新特企业快速膨胀的骨干企业梯队。2015年, 骨干企业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 过50亿元企业达到15家, 纳税过亿元企业超过50家。

(5) 突出技术创新, 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自主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 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6) 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把转方式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着力点, 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紧紧抓住“两大产业基地”的机遇, 进一步谋划好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两大特色产业发展, 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行资源节约,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全面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7) 突出政策引导, 全力推进两化融合。

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与工业化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 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 积极引导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聊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加快战略支柱产业发展,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有色金属、化工、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根据规划和发展形势, 确定年度目标, 层层分解到有关县市区, 落实责任, 重点建设信发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祥光生态工业园区、鲁西化工产业园、中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等七大园区, 力争2011年七大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

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鲁西化工集团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阴极铜二期工程、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阿胶工业园建设项目等10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住国家、省鼓励技术改造的机遇, 加快对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 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 全年力争技改投入420亿元。

(2) 破解发展瓶颈因素, 保证原材料供应。

努力解决资金、土地等瓶颈因素, 继续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议, 组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大项目, 与银行对接, 积极争取银行的大力支持。继续加强与大企业的合资合作, 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聊投资兴业, 同时, 做好发挥产业优势招商工作。继续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建设, 激发民间投资。做好土地集约利用工作, 同时, 尽可能多地争取土地“点供”。加强对煤炭、原棉、钢材等原材料供求变化的监测, 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大宗原料的供应保障, 千方百计保障电厂储煤, 稳定全市电力供应。

(3) 坚持抓好节能降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 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作为县市区考核指标。积极培植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 通过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规模,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降低单位GDP能耗。

继续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继续控制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控高耗能项目上马, 加大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我市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力度, 提高生产率, 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对全市50户重点用能企业加强监管, 严控用能量。

总结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快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聊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 对我市主导产业十种循环经济模式, 作为示范在全市重点推广。加快实施循环经济“2320”工程, 着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建设。

滨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投入拉动, 促进转型升级。

加快技术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编制好2011年技术改造、调整振兴导向计划, 重点抓好340个投资过千万元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 引导督促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 积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400亿元, 增长20%。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不断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倾斜, 加快新兴产业的膨胀发展。

狠抓产业链延伸。突出抓好电解铝、钢铁等高耗能产业不断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倒逼”机制, 运用多种手段, 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2) 突出管理创新, 提高整体素质。

推行精益管理。通过推行精益管理, 改造企业组织模式, 改善企业管理方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先进企业文化, 推进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加快企业人才建设。探索成立滨州市企业家俱乐部, 强化成功企业家的本土意识, 支持在当地扩张做强。强化后备企业家队伍建设, 壮大企业家群体。参照美国“天使投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做法, 制定全民创业行动计划, 除政府资金给予支持外, 鼓励大企业为初始创业人才成长发展提供资金等方面帮助。

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设立市级企业管理奖, 引导企业强管理, 提素质, 增效益。

(3) 突出技术进步, 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在培育新的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 狠抓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提升, 努力打造一批滨州工业核心竞争力之源。

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共同承担各级重大科技专项, 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搭建合作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500项以上。

加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创新、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4) 突出“两化”融合, 推进信息化进程。

抓住我市列入全省“两化”融合试点区的机遇, 做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立项工作, 积极做好“4个100工程 (即建立100家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100家装备制造加工中心、10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和100家能源监测控制中心) ”的申报, 争取更大支持, 同时新增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中心10家以上,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 制定“无线城市”总体规划, 加快3G通信网络建设, 大力推进无线信息化应用。

加快培植软件产业, 力争认定省级双软企业1-2家, 认定省级系统集成企业4家。

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 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认定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信息化示范点, 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 突出中小企业,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抓好产业集群发展。结合中心城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规划一批中小企业园区, 促进集群式发展。

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市级创业辅导基地的培育, 争取有2家列入省级创业辅导基地。

搞好融资服务。规范发展担保公司, 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力争2011年3-5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发行成功, 实现捆绑融资。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长25%以上。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在2010年完成2个的基础上, 新建设3个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6) 突出节能降耗, 发展低碳经济。

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把住能耗增长源头关口,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终端产品设备能效标准及工业、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执法和监察行动, 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应用, 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系统集成性质的循环经济技术。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为做好“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奠定坚实基础。

菏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精心组织经济运行保增长。

建立银企合作网和经信·金融沟通例会制度, 继续推进银企合作,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搞好资金协调服务。

加强煤电油监测监控, 做好重要生产要素供应保障。

突出抓好1655骨干企业发展。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把1655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 进一步加大对1655企业发展的扶持、推动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和工作计划按月推进, 按年完成。

全力夺取首季开门红。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专门召开会议, 动员各县区、各企业在继续抓好节能降耗的同时, 抓住市场有利时机, 扩大生产销售,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首季开门红, 为全年发展打好基础。

(2)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调整。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 坚持竣工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进度、储备项目抓开工, 全力推进东明石化120万吨重油综合利用、洪业化工16万吨己内酰胺、玉皇化工20万吨聚丙稀、铁雄新沙二期、舜亦新能源、富海焦化、步长制药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确保工业技改投入完成240亿元, 比上年增长20%。实施技术中心提升计划, 重点培育3家省级企业中心, 建立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紧盯产业政策, 立足资源优势, 策划一批重点创新项目, 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对接, 重点推动50家企业产学研联合。突出抓好10个重点产学研联合项目, 10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力争完成100项创新成果。

(3) 着力推动企业管理增效益。

完善企业管理工作考核奖励政策, 引导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加快管理创新。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 加强基础管理, 实现挖潜增效。强化工业产品设计, 加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整合市内优秀企业管理人才资源, 组织开展以推广现代管理技术和生产应用技术为主题的咨询服务活动, 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

(4)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扩空间。

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做好2011年节能任务测算和分解落实, 积极推动节能降耗, 为工业发展争取能源空间。

抓好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 加快工业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高耗能设备的改造淘汰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推进技术节能。

重点抓好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光伏电池、绿色照明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的建设, 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建立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与考核体系,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夯实节能管理基础, 推进重点企业节能。

山东省召开第七次、第八次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

3月22日、29日和4月1日, 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主持召开第七次、第八次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 听取济南、东营等16市政府2010年工业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技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研究2011年重点技改和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王军民充分肯定各市工业调整振兴和项目推进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业要突出科学发展、突出结构调整、突出市场导向、突出提升工业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把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生产要素、区域协调等因素, 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产业集聚。要高度重视产品深加工,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 延伸产业链条, 培植产业集群, 提高产品附加值。搞好节能评估, 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凝练一批重点项目, 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山东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行业协会要继续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凝练项目, 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水平,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011年第四届中国 (济南)

太阳能利用大会开幕

由山东省政府主办, 省经信委承办的2011第四届中国 (济南) 太阳能利用大会暨展览会3月4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承敏出席开幕式。

本届展会以“金色阳光 绿色能源”为主题, 吸引参展企业近400家, 合计1082个国际标准展位, 展览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 创历届之最。会上, 力诺、皇明、桑乐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悉数亮相, 充分展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展览现场共设置3大功能展区, 分别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展区、光电建筑及光伏发电展区、太阳能中高温应用展区, 来自国内外的观众人数预计超过7万名。

据统计, 2010年,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产量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 热水器产量占全国热水器产能34.7%, 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太阳能光热行业销售收入360亿元, 光伏行业销售收入270亿元。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0亿元, 同比增长33.4%;利税74.8亿元, 增长34.2%。

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拉开帷幕

3月18日, 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 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 同时举办济南站首场技术培训报告会, 标志着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拉开帷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又添新举措。

2010年, 山东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1亿元,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25%,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两化融合助企行动系列活动作为山东省实施两化融合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有效载体, 未来3年,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采用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和定点服务等形式, 安排200场以上专题活动, 为全省不少于2000家骨干企业提供定点服务和技术支持, 帮助企业培训不少于500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力争促成省内1000项重大信息化项目对接, 形成一批优秀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引导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趋势, 推动企业两化融合, 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3月13日, 来自工信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山东省科学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 在济南对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论证。与会专家研读和听取了《规划》报告, 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规划》基于国内外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十二五”山东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蓝图, 以及2020年远景目标, 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内容全面, 重点突出, 充分体现了山东实际需求和时代要求。《规划》遵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以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 从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 提出了完善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经济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七方面信息化发展主要任务,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有利于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和信息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致同意通过《规划》。专家们还建议, 要尽快将《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将其作为山东今后五年信息化事业发展的纲要性文件, 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根据《规划》 , 到2015年, 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 山东省信息化总体水平将跃居全国领先行列, 部分地区和行业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息化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45%, 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 (IICI) 达到0.8, 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万亿元, 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的区位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基本实现由信息经济大省向信息经济强省的跨越。

山东省经信委召开2010年度政务信息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3月18日, 山东省经信委召开2010年度政务信息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总结2010年政务信息工作, 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 隆重表彰政务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党组书记、主任郭述禹做重要讲话。

郭述禹强调, 要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工作。政务信息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的重要环节, 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加强领导。政务信息工作处长是第一责任人, 分管处长和信息员要抓好落实, 正确处理政务信息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 切实落实制度和任务。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让能干会干的人做信息工作, 为信息员创造良好环境, 发扬成绩, 继续努力, 不断开创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会上, 山东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资源节约处、电力处、装备产业处、省中小办等单位介绍了经验。

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会议在淄博召开

3月22日, 山东省经信委、省公安厅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淄博联合召开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会议, 进一步贯彻实施《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 研究部署2011年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 切实提高做好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加强电力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全力做好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 确保全省电力生产安全稳定和可靠有序供应。

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郭述禹、省公安厅副厅长任学增、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同智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 潍坊市经信委、淄博市公安局和淄博供电公司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表彰了2010年度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个人。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3月21-2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州召开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座谈会, 杨学山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讲话, 广东省人民政府佟星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的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 部直属单位、协会、学会共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1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及“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成就, 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 部署了2011年工作任务。

杨学山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 要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软件、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经济社会的“大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作用。发展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杨学山副部长强调, 要冷静分析研究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的新形势,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 凝聚力量, 形成合力, 务求实效, 不断提升产业的支撑引领能力, 为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经济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逐步健全行业规范, 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需求, 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在工作报告中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转变发展思路, 结合全球网络通信业发展趋势,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营造良好环境, 培育大企业,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产学研用结合, 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为“两化”深度融合服务。陈伟司长强调, 要做好国发[2011]4号文的贯彻落实, 编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完善行业规范, 研究解决软件价值低估、招标中不合实际的“最低价格中标”、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软件正版化、安全可控软硬件推广应用、软件资产管理等重大问题, 加速推动济南、成都、广州、深圳做好“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启动“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方向、需求和任务分析, 结合山东实际, 作了题为“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 走有山东特色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之路”的大会典型发言。

2011年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延续去年发展势头, 规模效益继续较快增长, 情况如下:

(1) 规模效益同比较快增长, 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1420家, 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28.87亿元, 同比增长37.3%,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7.48亿元, 同比增长18.4%;利税合计13.24亿元, 同比增长19.18%。

(2) 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主导产品增势明显, 信息服务类产品比重提高。软件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软件产品收入、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及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仍占主导地位, 四类产品收入共完成114.8亿元, 分别占软件业务收入的28.94%、20.89%、21.1%和18.2%, 分别同比增长28.2%、41%、38.7%和34.2%, 对全省软件业贡献率为89.1%, 拉动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1.42个百分点。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及IC设计收入所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比去年同期平均提高5.6个百分点。

(3) 出口增势平稳, 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势突出。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务出口5256.24万美元, 同比增长16.6%, 其中, 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026.24万美元, 同比增长31.7%, 高于去年同期8.9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3211万美元, 同比增长8.8%, 低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

(4) 软件产业发展集中度同比提高, 多市地快速发展。从市地绝对额来看, 济南、青岛占据全省软件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分别完成80亿元、41.2亿元,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9.2%, 占全省的94%, 占全省比重高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 两市分别拉动全行业增长15.9和19.5个百分点。

除青岛之外, 软件业务收入高于全省增速的地市分别为济宁、东营、日照、临沂、泰安、潍坊和滨州, 分别增长112.5%、100.1%、95.8%、92.2、91.9、60.1和53.3%。

李长春参观浪潮CCBN展馆

3月23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国家广电局局长蔡赴朝等中央领导一行莅临浪潮CCBN展馆视察指导, 山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山东广电领导陪同参观。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汇报了浪潮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的情况, 以及浪潮在云计算时代的技术能力, 并着重汇报了浪潮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互动电视系统。

参观最后, 李长春等中央领导饶有兴趣的观看了中国网络电视台节目和在线高清电影, 并鼓励浪潮“浪潮三网融合做的好, 是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你们要继续努力!”

山东省首款“高安全性双界面智能卡芯片”问世

日前, 首款由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产业化专家闵昊博士领导的山东省本地化团队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双界面智能卡芯片”通过测试进入量产阶段。产品型号“HY1208/1216安全芯片”, 该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芯片支持国产算法SM1密码算法、SSF33密码算法和DES、3DES、RSA密码算法, 存储容量为16K/32KKbyte EEPROM, 遵循PBOC2.0规范, 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同类产品大大提高;支持双界面 (接触/非接触) 应用, 也可以单独支持非接触式界面应用或单独支持接触式界面应用, 可应用于公共交通、高速交通、商业支付、一卡多用、银行金融、医疗社保、电子门票等高安全应用领域。

上一篇:东盟下一篇:做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