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成就学生的精彩

2024-06-21

用爱成就学生的精彩(精选6篇)

用爱成就学生的精彩 第1篇

用爱成就学生的梦

我们都知道教学工作是一件异常艰辛、异常琐碎的工作,它包含爱的教育,习惯的培养,行为的养成,情感的交流。今天我已经是一个第六年的班主任了,愈加感觉到老师工作中的效率、方法、科学性的重要。近来温书,看到不少前贤总结的种种教育学和心理学效应,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一些工作经验,以便让学生学的更好,教学工作完成的更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1、“皮格马利翁效应”——给学生以鼓励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并与之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本质上是指信任、期待和赞美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往往在心里假设自己是个优秀的人,从而在品行上要求自己想自己假设或者别人所赞赏的人一般。

2、“霍桑效应”——重视并倾听学生所言

在美国的一家工厂,有完善的娱乐设备、医疗福利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不满意,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由一批心理学专家专门用数年时间,和二万名工人个别谈话,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所有待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就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说自己对老师、对同学或者对班级工作、学校管理的不满。学生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而且感觉导自己的意见是被重视的,他们自己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果他们的困惑得到解除,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努力。

有些学生在例行作业检查中总是不能达到要求,就是反复多次批评教育,仍难免,有次放学后给一些学生讲完题目,顺便问起还在那里修改作业的学生,没想到他们一脸委屈的说:“老师,每一科作业都那么多,我就是所有的时间都花下去也做不完”,“我基础比较差,有些难题一道就把我难住了,做了半个小时都没有做出来”,“有时候我们是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抄作业了”。原来这些小家伙这么多“怨言”呐,趁他们愿意交心时,我肯定了他们的说法,困难的确存在,不仅是他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当年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是要把握好方法,基础不好主要把中等基本题弄懂,注意时间安排,有些作业要从简从快完成,有些要认真细致,务精务善。针对他们说的情况一一提出意见,并宣布作业的检查要分层次要求,不再一刀切。慢慢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也部分解决了最头痛的抄作业问题!

3、“光环效应”——全面看待和评价学生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其实大家都清楚,也许在所有老师眼里,班主任眼中的学生是往往最脱离真实的!当我发现一个非常看起来非常值得信任放权的班委在宿舍和他人用我允许拿来联系的手机上网看小说的时候,但是偶然看到中午一点多的时候经常被我斥为懒虫的学生在苦读的时候,我就觉的要了解一个人有多么的困难,要正确全面的评价一个人有多么困难。

所以无论你对一个学生的感觉有多好还是有多差,多了解一些同学和老师的看法,你对学生全面的了解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是作为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4.“超限效应”——表扬批评要有“度”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这方面,可以参考“一分钟批评”“一分钟表扬”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点到为止的对一些小问题简单做了解,批评和建议对正处在逆反期的学生来说效果是比较好的!

当然不管我们有多少科学的教育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去钻研这些教育技巧;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有耐心去应用这些教育技巧;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学生亲之信之的老师;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发现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发现他们每一个有问题的“转折点”,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将心比心,去思考他们怎么思考,以致“无招胜有招”,任何的教育技巧都不如一颗真正中正醇和的爱心。

在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锤炼我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学习并且善用更多的心理学教育学技巧和方法,以便更科学、更合理地做好德育工作,用爱心与责任,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生活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标,能很好适应社会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用爱成就学生的精彩 第2篇

周晓琳

济南市明珠小学 山东济南250000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它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深度思考课程建设,树立“生本、多元、开放”的大课程观念,整合课程资源,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已成为一所学校追求卓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行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多元课程的构建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相对于一元而言,多元课程体系应以多样性、可选择性为基础,体现着开放、兼容并包的课程精神。一套高品质的多元课程体系,应该是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套餐式课程。它既应该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的实施,也应该包括学校课程的自行开发与规划。既应该包括编制在课程表内的课内学习内容,也应该包括课程表之外的一切教育活动和过程。

下面,我介绍一下学校课程建设介绍情况

1围绕学校的办学的核心理念科学规划课程――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的基础

温总理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居于教育核心地位的课程,无疑肩负着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重要使命。可以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英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教授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坚持认为: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课程。这是因为体现一所学校价值思想,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是区别于他校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成就优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在构建高品质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来整体规划、设计学校的课程体系,使其成为有灵魂、有生命的课程。这张课程“蓝图”的设计,既要体现国家、地方的课程计划、方案和标准,又要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既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文化追求,又要肩负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既要继承学校已有的优秀课程传统,又要体现课程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既要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又要激发教师的专业智慧和专业热情。可以说,设计和规划课程是校长课程领导力最重要的体现,也是构建课程体系最重要的工作。

我们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坚持以“明德尚美 和雅育才”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围绕“全面发展 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继承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建构的角度,提出了“以课程成就学生 以丰富成就精彩 以文化提升品质”的课程理念,确立了“一体两翼四轮”的课程规划框架:一体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两翼即启迪科学精神,培育艺术素养;四轮即素养课程、学科课程、选修课程及社团课程。四类课程,互相渗透,互为联系,围绕“培养德艺并举、体智和谐的时代少年”的育人目标各有侧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课程框架是学校实践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具体行动,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不仅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体现了学校特色办学的追求。

2以丰富成就精彩:拓宽课程内涵,整合课程资源是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它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教育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让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实现课程目标可供利用的各种因素与条件。尽管目前对课程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不同的思想流派对课程的界定也各有差别。但是“课程即学校教育”的大课程观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一切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与活动都应该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许多学校都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拓宽课程内涵,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纵观各地名校课程,可谓百花齐放,各领风骚。

我们学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校情民意,尝试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统一纳入课程范畴,进行统一规划,资源调配,初步形成了以时间(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为纵向序列,以各年级为横向序列的“明珠课程体系”。整个课程设计关注到了学生年龄、身心特点及个性差异,目标与内容也呈现递进式的差异,体现了课程的多样化、特色化、均衡化。以“成长系列课程”为例,日课程由“习惯养成、阳光体育、音乐之声、书香有约”四个版块构成。其中“习惯养成”版块以“明珠和雅少年十个好习惯”为基本要求,将每天的晨扫、路队、课间、就餐等要求细化、规范,进行落实培养。“阳光体育”版块,每天一小时,将体育健身与传统艺术熏陶相结合,除广播操外我们还自编了京剧操、空竹操,开展传统游戏、绳毽、抖空竹、竹竿舞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音乐之声”版块,精选了古今中外120首优秀乐曲,利用每天的上学、课间、午餐等时间播放赏析,以铃声的形式将无意识的熏陶和有意识的欣赏相结合,旨在通过六年的熏陶和浸染,使每一位明珠学子都成为终生的音乐欣赏者。“书香有约”版块,每天35分钟的静心阅读,让孩子们与书为伴、与经典同行。而学年课程则以校园节日为主线,设计了校园六大节:三月阳光体育节――我参与我健康,展现健康活力之美;四月亲子阅读节――和谐家庭,春意盎然,共品书香之美;六月多彩艺术节---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尽展艺术之美;九月创意科技节――敢想敢做,放飞梦想,绽放创新之美;十月快乐自能节――我的校园我做主,彰显自信之美;十二月温馨英语节――感受异域文化,互赠美好祝福,传递友谊之美。这些节日活动贯穿整个学年,既是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秀出精彩的舞台。 “成长系列课程” 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各个时间段,点面结合,动静有别,修身健体、怡情润心,处处体现我们对课程的经营与用心。

3以文化提升品质:抓好课程实施与评估是构建多元课程体系的保障

在课程领域中,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建构过程应包含着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维度。这是一项长期的、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需要校长的勇气,更需要教师的智慧;需要课程实践者始终如一地探索,更需要广大教师习惯如常地坚持。这份坚持与坚守最终将会与有效的管理、完备的机制、科学的评价凝练成为学校自觉、深刻而持久的课程文化。它与经年积淀的学校文化血脉相通,时刻体现在课程管理与实施中、教育行为的细节中,这种由师生共同创造并延续下来的课程文化将极大地提升课程的品质与品位,成为学校课程建设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校在课程建设中依托多年形成的“追求规范 创造卓越”的学校管理文化,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如设立课程管理中心负责课程开发与评估,聘请由课程专家及家委会成员组成的课程委员会负责课程论证,组建学校课程教师资源库(含外聘教师),编制灵活科学的课程安排表,配套满足课程实施的专用功能教室、电教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对话?共生”为特征的课程文化。其中,走班制管理和课程评估最能体现我们课程文化的特征。

3.1探索“走班制”下的课程管理系统

多元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提供了空间与可能性。我校开设的16门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实现每个年级同时开设2―3类学校课程,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申报,实行平行走班与跨年级交叉走班教学。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势必要打破原有行政班级界限,形成新的学习集体,这无疑给课程管理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走班管理更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学校课程管理中心建立了一套职能明确的走班课程管理流程:网上申报(低年级家长辅助)--课前培训--辅助护导―固定位置―考勤登记―巡课督查―星级评价―反馈完善。扁平管理、教师互助、家校联动,极大地保障了选修课的活动时间和效果。

3.2建立多元、开放的课程评估系统

课程的多样化决定了课程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水平的评价没有固定的程式,不同的课程类型会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了“关注兴趣,关注过程、关注发展”的理念,有的采用档案袋式的足迹评价;有的采用阶段性的汇报表演、论文答辩或作品展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我们将学生课程学习成果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了非遗文化展室、创意星空、书画走廊,收集学生优秀作业、作品。每学期末开展“明珠璀璨――亮出我的精彩”校园之星评选,将获奖同学的照片制作成“七色花”悬挂在功能楼中,以褒奖选修课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与国家课程设计的科学与严谨相比,学校选修课程需要一个自我建构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建立了一套针对课程本身的多维综合评估系统以保障了课程质量的提升。主要由课程管理中心、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访谈、问卷调查、星级评价等方式,以此来获取来自外部层面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课程收获、教师情况、需改进之处等信息,经数据统计、分析反馈,帮助我们对每门选修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有时甚至是动“大手术”。对学生欢迎的课程分别授予“三(四)星级课程”。开放的课程评估系统,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激活了教师专业智慧,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潜能和动机,教学相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促进了课程品质的提升。

用爱成就学生的精彩 第3篇

2012年秋季开学, 六年级 (1) 班新转来一个特别的孩子明明, 这是别的学校不愿意接收的孩子, 他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 (孤独症) 。医院的诊断书上是这样写的:孩子的行为比较幼稚, 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很不集中, 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 以自我为中心, 对于老师的指令置若罔闻, 有时甚至会在上课时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 有时难于控制……

二、学生成长记录和教师感悟

(一) 教师要多了解, 才能加深理解。

2012年8月31日, 这孩子如约而至, 他的父母、我校的校长、主任都齐齐来到了六一班门口。一看这阵容, 我就感觉如临大敌, 心里非常忐忑。回到办公室, 我马上打开电脑, 上网查阅了许多“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资料。我了解到孤独症学生具有他们个别化的上学目标:他们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主要是借助于正常群体氛围的熏陶, 借助于普通学生的社会行为示范作用, 发展孤独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省自控能力, 逐渐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了解了这一点, 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家长坚持让这样的孩子上普通学校, 为什么学校冒着风险接纳这样一个有着危险性的孩子。

(二) 得到理解, 才能得到群体的接纳。

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 我就领教了这个孩子的特殊。课堂上, 他走出位置, 绕过讲台, 自言自语地走出教室。班上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我会如何处理。为了得到其他孩子的理解, 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 你们都很幸运, 都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但明明是个特别的孩子, 他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些行为就像感冒了会咳嗽一样, 是自闭症的特有状况。他天生在人际交往上有缺陷, 他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一起玩。但他智力正常, 甚至比一般同学更聪明!家长、老师、他自己都很努力地在改善, 同学们也一起来帮助他, 好吗?孩子们都很热烈地回应:好!这之后, 孩子们不但不会取笑他的行为, 而且看到他有一些危险的举动, 都会急忙通知老师处理。

(三) 用心倾听孩子内心, 爱心能解决一切问题。

有一次, 在饭堂排队取饭的时候, 明明和同学发生了矛盾, 他的眼镜被扯坏了。他情绪非常激动, 挥舞着拳头, 声嘶力竭。我赶紧冲了过去, 抱着孩子的胳膊, 温柔地说:乖孩子, 告诉老师怎么回事!他听到我的声音, 开始委屈地大哭起来。学生之间发生冲突, 不管事情起因如何, 双方都有一肚子委屈要诉说和发泄。所以我把他扶到椅子上, 认真地听他诉说, 适时地疏导他的情绪。等他情绪平复后, 我对他说:老师一会儿给你把眼镜修好, 好吗?吃完饭, 我找来工具给明明修补眼镜, 经过努力, 我把他的眼镜修好了, 虽然没有恢复原来的样子, 但和明明一起修眼镜的过程, 是我们师生之间温暖的爱心传递的过程。他欣然地接受了我那笨拙的修理。他没有因为眼镜有了瑕疵而不休不已, 因为他收获了老师的关心, 而我看到了他的谅解和宽容。

(四) 适当要求体现爱, 放任自流不是爱。

开学前两周, 明明不参加学校的课间操活动, 他都待在教室里, 其他老师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而我认为应该给他更多集体活动的机会, 对他要有所要求。于是, 我跟几位老师商量, 大家意见达成一致:每天督促他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孤独症学生就读, 第一任务是促进他们社会功能的发展。因而, 不能因为他们行为有问题, 就将他们排斥在集体活动之外。我告诉孩子如果有他不认真做操, 班级就会被扣分。于是, 孩子开始笨拙地跟着别人做操, 开始有了集体荣誉感。

(五)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树立孩子信心。

有一次在课堂上, 我用课件上课的时候, 电脑出了一些问题, 我弄了好一会儿, 还是不成功。这时候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 也许明明会弄。我向明明的座位上望去, 他当时正在专注地玩弄他手头上一个东西。听同学们提他名字才抬起头来。他来到电脑前, 不一会儿, 就把电脑弄好了。大家都羡慕地看着他。我对明明说:谢谢你!你帮了大家一个大忙。你真是电脑高手呀。以后班上电脑有什么问题, 我们不找电脑老师, 我们找你帮忙, 好吗?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里一定会小小的得意吧?

(六) 给他一点甜头, 以此对他进行约束, 培养他自律。

有一次, 明明破例地按时交了作业。于是我对明明说:鉴于你今天的表现, 我让你玩三十分钟电脑。他高兴地脱口而出:谢谢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说“谢谢”!这以后, 我就用他这个爱好来牵制他, 跟他提要求, 如果他达到了, 就奖励他玩电脑。他愉快地答应了, 还补充了一句:So easy!有了这个法宝, 我手里就如同有了如来佛调教孙悟空的紧箍咒, 孩子一天天进步起来, 不再肆无忌惮。同时, 我有更多机会和他相处, 孩子对我有了更多的信任, 上我的课, 他从不捣乱, 还开始举手发言了。

(七) 慢养孩子, 静待花开。

有一回, 我正在上课, 明明手里拿着个像碗一样粗大的橙子走上讲台递给我。感恩节那一天, 孩子拿了一个小盒子给我, 里面装了几粒糖, 盒子上面写了几个字:谢谢老师!这些小小的质朴的礼物, 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纯洁、温暖的内心!我永远记得七月一号那天, 我正在饭堂吃早餐, 明明径直来到我身边说:我收到越秀外国语学校录取通知了。噢, 我为孩子欢呼, 也为他的成长历程感到欣慰……对于特殊的学生, 他们从混沌到开化, 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 便将其看扁, 我们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 要学会等待。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花,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早晚, 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当某一个春天来临, 我们会意外地发现, 那株默默的铁树, 已经开花, 而且绚丽无比!

关注学生 成就精彩 第4篇

关键词:关注 起点 质疑 错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只按照预先设定的教案施教,“心中有案,行中无人”导致课堂缺乏生命力。其实,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树立“关注学生”的意识,不能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取代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的学习方式,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只有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去关注学生,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精彩。下面本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注学生的起点

学习起点论认为: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知学习的适应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和他已经知道的对解决问题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把握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资源,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我们教师设计教案时,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直接经验可能会有些估计和一定的了解。但是,往往很难正确的把握,往往很容易出现课堂的反馈与实际的估计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细细思考,出现这些情况也是非常的。但是,教师如何才能在关注学生的起点时,能够真正的把握住起点。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虽然说学生的“已知”是无法估量,不可能全面预设的。但是这样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胸有成竹地掌握学生的学情,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达到最优化。不管怎么说,每堂课都进行问卷和访谈是不现实的。因此,绝大多数的课堂上,我们应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且要善于把握这些信息,根据学习起点的高低,即时的调整自己的预设展开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学生领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考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不容否定的。这正如多元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学习风格都不一样。因此,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放手为学生创造尝试、体验的机会,并且鼓励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多样化,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原来,我估计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到一两个分数。没有想到,学生的思路一旦已经打开,竟然联想到数轴,或化成小数,或抓住分子不变,看分母的方法,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细想,如果我们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成重要的教育资源,采用个性化的学习,使课堂主体凸现,学生个性张扬,也就不会有如此的精彩了。

三、关注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错误观。首先,应该认识到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相伴产物,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而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生,尝试和探究必然会生成更多的差错。其次,错误是学生的准经验,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后继学习,甚至于阻碍学生的发展。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变化和成长,还能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和交往的力量。当我们对错误有了正确的认識,就能把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因为“错误”而精彩。

四、关注学生的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

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我有意出示等底等高的圆锥各一个,通过具体的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之间都存在1/3的关系,还有没有其它的可能性呢?接着,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柱和圆锥,有等底不等高的,有等高不等底的,也有底和高都不相等的。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演示。有的圆柱和圆锥是体积相等的,也有1/2、1/4等分数,还有些不是整数倍的。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验结果,老师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全班同学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各自发表意见和主张。最后,大家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共识,由于提供的圆锥和圆柱各种各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才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实验结果,从而得到要研究圆锥的体积,必须是有固定的模式,即等底等高。最后,再找几组体积不一,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果然,得到了一个统一的结果,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1/3。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领悟能力。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上帝,心中时刻装着学生,认真地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以一种宽客、平常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随时捕捉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有力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的学习,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让我们的课堂一次地生成演绎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用爱成就学生的精彩 第5篇

摘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被娇纵溺爱,使他们成为怎样人?对他们进行品行教育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勤俭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素质、人品,期盼他们有出息、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成就学生精彩的人生。

关键词:学生 品行教育 感恩 勤俭 诚信 挫折 责任

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会在他们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因此,运用国学经典进行道德教育,是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在学校普及传统文化------国学进校园、国学进课堂的活动中,以弘扬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主要形式,认真开展国学教育实践,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四书、五经》,晨曦诵读《弟子规》领悟其意,遵循圣贤古训。我们说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弟子规》。因为《弟子规》可以显现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德行;你做到了《弟子规》,那可以保证你是个有德行的人,值得信任的人。所以假如你连《弟子规》要求都做不到,语言讲得再华美,也绝对不能相信。

古人主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上下左右,尊卑长幼之间提倡团结互助协调中和。在人际关系上,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的大爱。现在的学生,每个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爱的海洋中长大,他们每天都在享受父母、亲人、老师的爱。但是他们很少知道去回报,去感激他人。所以我们应该在爱他们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1.感恩祖国和社会

当今中外教育界都对感恩教育十分重视,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们也知道应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来回报父母。然而,这也正暴露出传统的感恩教育在内容中存在的缺憾,即将感恩教育的内容局限于对父母的孝敬,而忽略对集体、对国家的感恩,在教育导向上,容易让学生以为要感恩,就只有通过提高学习成绩这条路,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责任感与理想信念。

感恩祖国和社会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使命,传统感恩精神应该得到丰富与升华,在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中,感恩的对象应由注重亲情,进一步到关注友情,并上升为对祖国的热爱。让青少年懂得,感恩不只是对父母;回报不是只能通过学习。祖国不但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赋予了我们人之为人的文化生命,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祖国的培养之恩,应当对国家树立起责任意识,学会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武装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2.感恩父母和长辈

我们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孩子生命,更把孩子养育成人,挣钱供孩子读书,非常不容易。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应该帮助学生懂得感恩。孩子要对父母感恩,就不应该贪得无厌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父母、长辈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 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通过感激父母、长辈教育,让学生体悟来自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培养他们背后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长辈,感激他们。

开展孝敬父母、长辈教育的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解决目前家庭伦理道德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进入老龄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因为家庭养老在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低的条件下,仍是绝大多数人依靠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其次,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才能社会安定,而孝道在维系、稳定家庭具有任何其他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孝的明显优点:一是范围小,限于家庭,十分具体;二是孝的对象是双亲,与每个人的关系密切;三是邻里友好、亲戚同事之间,易于彼此舆论监督,道德评价,非常直接。第三,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一个人对父母不能尽孝,不可能处理好和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一般情况下在社会上是遵纪守法,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愿意因自己的不负责任累及父母、家庭。这样的人多了,整个民族的文明素质也就提高了,他们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3.感恩老师和同学

(1)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赐予了学生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从每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渐渐懂事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 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门外汉到专才,从太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高科技来临,老师的作用时刻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正像人们所共识的: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师恩难忘。

(2)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因为同学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大家在童年的时光里给了彼此美好的记忆,从中感受到了温暖的情谊,获得了无穷而珍贵的童年时期的快乐。

(二)感恩教育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成立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校级领导、政教主任任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中队辅导员为组内成员。组长和副组长参与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督办等,使活动得以如期开展。

2.落实感恩教育内容,强化教育责任。各项活动定期小结,一学年进行总结评价。

3.加强各学科的感恩教育,并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4.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利用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队会;通过现场会、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活动。

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农村改革开放新面貌等。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升降国旗制度,举行每周一国旗下专题讲话,唱好国歌、校歌。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利 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走廊和艺术墙等宣传阵地,张贴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学生以感恩为主题而作的美术、书法作品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三)感恩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学校负责人会议,学习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制定学校感恩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做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动员会。

三月份

1.各中队根据学校方案,制定中队活动方案,开班主任会和少先队大队委会,落实感恩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

2.以班级为单位,出好一次“向雷锋叔叔学习”主题板报。并以学习雷锋活动为契机,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一两件好事。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4.组织学生评选“辽中县最美孝亲少年”(2015年)。

四月份:

1.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各中队组织开展以“感恩亲人,带着感激上路”为主题的主题活动,寻亲访友,祭奠祖宗。

2.3-6年级举办一次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评选出优秀者予以表彰,并在宣传栏中展览。

五月份:

1.在高年级组织以 “感恩老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低年级组织写感恩日记。

2.开展“光盘”活动,提倡节约之风,杜绝浪费、攀比现象。

六月份:

1.以庆“六?一”活动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歌咏比赛。

2.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七八月份:

1.各项活动总结,整理归档资料、图片。

2.暑假安排学生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懂得感恩。

九、十月份:

1.认真开展全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结合新学年开学,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和迎接国庆等活动。

以校为单位,开展一次“祖国在腾飞,家乡在巨变”的图片展活动。

3.开展“留守儿童的中秋节”主题队会。

十一、十二月份:

1.以班为单位,开展“二十四孝故事会”。

2.举办“城镇二中蒲东校区感恩教育”现场会。

几年来,我校通过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使我们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改革大有可为。面对有较多缺失的德育教育,适时、适度的专项教育活动,除了能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外,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

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要什么有什么,好吃的就吃,不好吃的就不吃,甚至扔掉。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勤 俭节约。“勤”就是勤劳,不懒惰。古人认为“一生之计在于勤”,勤是立身之本,是德育启蒙的关键,也是最难持之以恒的品行要求。所以,培养勤劳的品德。在学校劳动周期间,劳动任务明确,劳动岗位固定,责任到人,在班级卫生清扫时,值日生项目清晰,时间明确,细则到位。在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期间,班容班貌的整理过程中,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班级美化装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劳动中动手、出力、流汗,虽然又苦又累,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宽敞明亮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室和整洁美丽的校园,听到老师的称赞,感到自豪满足。亲身体会到劳动最光荣,从而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勤就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是石板滴出一个小坑来。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掌握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业精于勤”就是说,学习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俭”就是节约,不奢。古人把“俭”看做是德育的基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十分重视以俭训子,认为学生养成节约的品德,是其终身受用那不尽的财富。只有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才会爱惜粮食。只有知道贫穷的山区人们至今还有人吃不饱,才会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只有懂得云南旱灾地区的近400万人饮用水困难,那里的孩子们惜水如金的感受,才会时刻牢记水是不可再生资源,更要倍加珍惜。

当今不少学生认为“用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用父母的辛苦钱逃课上网、打游戏,拿父母的血汗钱比吃比穿的学生不少。为了让这部分学生不荒废学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我们应该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绝不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更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孩子的节约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到不浪费,用更少的社会资源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能够长久持续的发展所要求而且必须做到的。只有知道勤俭节约的人,才能会使日子蒸蒸日上,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我们应在全社会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而教育最好就是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小事做起。针对这一情况,我校积极创新德育工作,努力寻求一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效德育”之路。

为了较全面、科学地了解目前小学生零花钱的情况,研究新形势下对小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的对策,我们根据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次“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的零花钱用在零食上为最多,其次是玩具和打游戏,而用在文具方面的最少。而造成这种趋向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因素:(1)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经济收入普遍提高,致使一些家庭每天给子女 三至五元零花钱已成为普遍的现象;(2)现代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们特别溺爱这些“小太阳”,一味满足子女的消费需要。我曾就这一调查结果跟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他们一致认为,调查所反映出的小学生零花钱消费趋向可能产生的后果应引起人们的重视:长期这样下去,(1)将养成小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2)造成零花钱消费的攀比现象,一旦在父母那里索取不到足够的零花钱,则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3)多吃零食对学生的身体发育是不利的,况且现在不少零食是不合产品且含有激素、色素等有害物质;(4)迷恋于游戏将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我校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学校领导、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向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

2、发动学生把零花钱积攒起来,或者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文具和有益的儿童读物,或者开展献爱心活动,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3、教师要多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认识学生乱花钱的危害,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艰苦朴素的教育工作。

4、学校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清理学校门前的摊贩。禁止学生购买学校周边食品。

这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使社会都来关注勤俭节约教育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教育。我们已列入思想道德建设课程。随着感恩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 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未成年学生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学生们体会到真诚的泪水,以及心灵深入一种美好感情的彻然苏醒。我们知道当代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开展感恩教育。我们的教育必须给学生的情感一个“出口”,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小学生仍只是一些娃娃,他们并不天生就能真正弄明白一切事理,哪怕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朴素的情愫。他们仍没有完全度过心理幼稚期,他们同样是需要被引导的一个群体。而在当前,我们教育却基本上忽略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学校转而更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今天我们通过“勤俭节约”开展对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让学生们知道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感恩。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我们身为教育者,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把他们“教”成一群懂得勤俭节约的现代化接班队。通过“勤俭节约”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正是有了勤俭节约的意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温馨和美丽,才能持久地发展下去,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的繁荣富强。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是美德。“信”就是诚实、无欺。孔子主张“言而有信”。老子强调“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古人高度重视“守信”教育,认为“守信”是与人为善的要道,是人生贯之的美德,是德育启蒙的起点和中心。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踏实肯干的人。所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进行常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为人以诚,待人以信,要从生活中每件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邱佳红,女,我校九年级学生。缺乏诚信,爱说大话、空话,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抄同学的作业,甚至编“合理”的理由应付老师的作业检查.还不时对别的同学说三道四,在集体生活中与别人格格不入。更因为她有这些坏习惯,同学们都不愿与她交往,缺少真正的朋友,表面开朗,实则内心孤独。

朋友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守诚信的原则,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就会认为你信不过,无法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失去了诚信,别人就不愿或不敢再与你交往。而这种后果是不会马上就能显现出来的,很少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发现自己与朋友疏远了,无法融入集体之时,往往追悔莫及。于是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邱佳红正是这种情形。

(一)关心、理解孩子,与他交朋友

理解是诚信教育的前提。在对邱佳红进行矫正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首先把她的座位换到前面一点,并告诉她,老师愿意和她交朋友,相信她各方面都可以做好;其次在学习上给她以更多的帮助,尽量鼓励她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用放大镜寻找细小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赞扬;最后是经常找其聊天,帮助其克服困难,了解内心感受,洞察她说谎的真实想法。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纠正教育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

“交朋友要讲诚信,无诚则无信,无信则无友”,这是朋友交得久的关键。我尝试应用例子和故事说明不讲诚信的坏处,使她明白讲友谊是可以长久的,时间是衡量友谊的尺子。屡屡失信于人,就会如同《伊索寓言》中喊狼来了的孩子一样,待到狼真的来了的时候,也不会有人真的去救那个孩子的。

通过心理换位,使学生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她用诚信维护友谊,做一个一诺千金的孩子。要求她具体做到:作业不做是什么原因就是什么原因,不能抄袭作业,不懂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完成就要向别人道歉,或者接受惩罚,这样才能取信于人。慢慢地,邱佳红意识到撒谎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之严重,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就会觉得她信不过,无法对她产生信任感、依赖感。使别人今后不愿或不敢再与他交往,时间长了,就会失去朋友。原因找到了,邱佳红从内心深处有了改正的念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家校沟通,使诚信无处不在

学校的诚信教育赖于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在多次与家长联系后,我们向其家长提出了以下要求与建议:

1、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李某是个自尊心、自卑感极强的孩子;

2、家长应该言而有信,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3、父亲要纠正粗暴、单一的教育方式,母亲则不能对孩子溺爱、娇惯。家庭教育要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与理解宽容的有机结合;

4、平时注意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主要是帮助孩子克服撒谎、任性的毛病。

5、多给孩子改错的机会,使其不断感受讲诚信所带来的快乐。

(四)发挥集体的作用

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班风、学风,同学的一举一动无不对李明慧产生着影响。在纠正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从思想上感化他,从行为上转变她。我们在班里成立了“互助组”,确立“手拉手”队员,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向她伸出友爱之手,使她逐渐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同时利用班会开展“为什么要讲诚信”、“说慌的危害”、“以诚交友朋友多”等主题队会。使她逐步学会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慢慢合乎规范,使她懂得诚信乃立人之本,使她做到以诚交心、以诚待人、以诚感人,让她体验诚信的重要性,获得讲诚信的快乐。

诚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内在修养,是一种令人敬仰的道德素质。诚信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光凭说教是难以有成效的,因为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道理。另外,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这个形形色色、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让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生活,形成一种具有辐射力的环境,让学生浸润在其中,通过真实的感受、领悟和提升,自觉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就像一棵树,需要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长,灿烂的阳光、清新的雨露和充足的养分,一样都不能少。

为了培养学生自信、互信的诚信品质,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观念,学校在这次期中考试的考场设立了 “诚信”考场,只安排发卷和收卷教师。没有巡考教师。每班选择3个优秀 学生,设立一个考场,如果成功,以后会多设立几个。

考试之前我问过几个分配到诚信考场考试的学生,感觉如何呢?有一个学生高兴说:“太好了!”,老师:“为什么?”学生:“抄没人看了吧!”老师:“不会吧,老师眼中好学生怎么会这样呢?”学生:“都抄呀!那别人都抄,我怎么办呀?”看来,诚信考场的设立还真是对他们的考验呀,让我们拭目以待。

期中考试很快结束了,在诚信考场的学生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在监考隔壁班级时我也偷偷的瞧了一眼,(我没有做到诚信,对学生来说)学生们都在悄悄的答题。没有一个东张西望,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面对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考试改革,我还是有几许担心,因为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为了优秀率和升学率,考试时都是好学生一个,带两个不好学生。抄袭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升到初中,参加考试,不让抄,还真是浑身难受,偷摸想瞧人几眼。考试后有的孩子还脸不红心不跳对我说“老师,我没抄着。”刚表扬完成绩进步的学生,有的学生就会告诉我:“老师,她是抄的。”可以说学生抄袭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说的严重点,有些学生都不知羞耻了。所以设立诚信考场是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考试过后,我又问了几个学生在考场上有什么感受?“太紧张了,我都不敢动?怕别人说我抄?”、“有老师监考,我觉得就老师看我,没有老师,我觉得考场上每个人都在看着我!”、“没什么感觉,跟平时考试一样,没有时间看别人怎样!”“无人监考使我感觉轻松,这回我站在领奖台上我不会心虚啦!”大多数学生的感觉还真不错,都以比较轻松的心态考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对自己有着充分的信心,相信自 己将来越学越好。

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更不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诚信理应成为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而今社会,我们忽视了诚信教育,追求高分数考试作弊,犯了错误也不承认,放学之后上网吧,欺骗家长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了我们的学生缺乏了诚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希望我们社会、家长和学校联合起来,积极营造诚信的氛围,强化诚信意识。

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我们平时勉励人也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道理如此,但真要让经历挫折、失败的人重新鼓起勇气却很不容易。对于我们成年人,在挫折面前应该是淡定、从容的,可是发生在一个思想还没有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成天被家长捧在手心的学生身上,如果不正确导,挫折可能会变成一辈子的“挫折”。近两三年的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某学生高考落榜了;某研究生生活压力太大;某年轻人失恋了;某工人失业了等等,因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灵脆弱,导致精神分裂,甚至发生自残、自杀事件。这些个人悲剧,家庭惨剧,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可以说是在“蜜罐”里泡大的,遇到点挫折就绝望,要死要活。

作为班主任,怎样去进行挫折教育呢?

挫折是一种阅历、是一种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挫折中不断的成熟与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灌输“挫折”思想,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没有知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才是人生的常态。有一位班主任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前些天我们班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小女孩,犯了一个看似微乎其微的错误,出于教育完美的追求,我批评了她。该生放学回家后痛哭不止,于是家长打来了电话询问,我耐心的解释了,在我认为是“堪称完美的说教下”家长欣然接受了。”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难道优秀的孩子不能批评吗?面对批评我们所谓的“优秀”学生不能接受吗?反言之,不能接受批评的学生能称之“优秀”吗?批评这样挫折都不能接受,我们的教育能称之“现代”吗?我能理解父母看着孩子痛哭时的矛盾心情。我也是一个做父亲的人,将来我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基础教育者我思考了良久,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是不是应该考虑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呢?

学生成绩下降了,习惯不好了,纪律不好了,班主任听之任之吗?不,日子还要继续,面对挫折自怨自艾有用吗?因此我们要考虑让孩子们知道这些仅仅是他们人路上遇到些许挫折,算不了什么,而面对挫折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积极态度的培养就在于师生互动的点点滴滴中生发出来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内心没有向往,憧憬,交流,碰撞,收获,感悟的话,那我们积极态度的培养又能实际做到多少呢?积极态度对我们的人生信仰起着怎么样的重要作用呢?是否是打开认知之门的金钥匙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态度应该会构建如何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呢?体现在生活中,积极的态度更是铺就怎样的人生之路呢?只有在挫折面前这些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最近认真地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一些教育经典名言,感触较深,收获很大。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本身教师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我觉得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在“挫折”这副药引子下教育才 能发挥“药到病除”之功效。

孔子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安贫乐道”之精神,“自强不息”之奋斗热情,“兼济天下”之情怀,构成了孔子独特的个性人格精神。在孔子的思想中既包含了没落贵胄的感伤和颓废,又浸透着政治家远大的理想抱负。在中国大**、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孔子的思想虽然具有极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但不乏闪光点。由圣人我想到了,难道挫折教育不正是在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现代教育中,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吗?上帝在你面前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这个世界上没有绝人之路,所谓的绝境,那只是我们在没有找到一条可走的路时暂时的处境。关上的一扇门就是你失败的那条路,打开一扇窗户可能就是你成功的那条路。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挫折教育。现在老师们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老师们都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视之为掌上明珠。独生子女的家庭现状已经成为现在教育困难的主要因素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归根到底是现代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乏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很多事情都有父母亲包办,由爷爷奶奶代劳,称之为小皇帝并无夸张之意。他们一旦离开父母,来到五六十人的大家庭中,如果老师不时时刻刻关注他们,他们就感到无比的失落。他们的心理落差要比非独生子女的孩子大得多。

心里有落差是源于我们做父母的不懂挫折教育却拥有过多的溺爱,溺爱对孩子造成品质上的缺陷表现为:自负、自卑、冷漠、不合群、没有责任心和受不了挫折。爱默生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诚然,挫折是孩子心中美丽的种子。今后的社会,是一 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不重视合作和勇于参与竞争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当代教育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以及树立面对挫折时的积极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五、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责任是一种使命,一位伟人曾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

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对他人负有责任,这是社会法则,这是道德法则,这还是心灵法则。

正是责任,让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们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让我们在绝望时懂得不放弃,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别人。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实生活也急需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作校训。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 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主题思想是;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

概刮地说,小学生的责任教育应包刮;

(1)、对自己负责人

A、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B、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对他人负责

(3)、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对自己负责,就是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因为一个独立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幼儿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可以说,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对于孩子犯错,除了改变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外,有时对孩子可采取一些强化措施,让孩子为过错付出一定的辛苦。这可以通过班会、队会进行。如;低年级举行整理书包比赛。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的责任,学习不是为父母、为他人,是为他自己。从小要养成阅读、讲述、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作业、独立收拾文具、学具等的习惯。还可以通过学校班队主题活动,如;“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濨润童年”等主 题,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对他人负责,就是不影响别人,不侵犯他人。会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事等等。这可以通过开展班队的“文明之星伴我同行”评比活动进行。

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包刮维护集体的荣誉,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损坏公共物品,不影响公共卫生等等。如;值日生劳动、随机地一些集体劳动等。老师要让孩子明白,班级中的任何一员都有为集体做事的职责和义务。还可以通过班队主题活动,如“弘扬我老区,以我所能尽责任”精神,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是一名小导游”、“当国旗升起时”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明天的责任;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他们肩扛着振兴华夏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社会的轴心,他们背负着“保卫祖国、稳定社会”的责任;孩子是未来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背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后代”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注重从小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心,他们将来怎能胜任这些职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有担当。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问心无愧!

人们常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品行,品行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但品行的教育更重要。只有好的品行,才能成就学生精彩的人生。

最后,我想对学生们说:

希望你们牢记“先成人后成才,欲成才先成人”这句话。让我们以感恩和勤俭为修养的内容,以诚信质朴为立身的根本,不仅学会如何学习,更要学会如何独立生活,经受挫折,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格,有强大责任心,树立宏远目标,提升人生阅历。

用爱成就梦想 第6篇

冰心先生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也找到了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永葆爱心,用爱守望成长!因为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和学生交心,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才能获得那令人向往和珍惜的师生深情;因为 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把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对事业的不断追求挥洒的淋漓尽致。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收获很大。《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吴非老师已经因病离开了课堂,但他在这本书中的一篇篇随笔却激励了我这个经历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教师。因为手术我已经离开我热爱的课堂半年时间了,而吴非老师在书中展现出的的深邃思想,字里行间倾注的教学智慧重燃了我工作的热情,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对我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

在《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吴非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那些值得爱得禀赋,不要轻易地让他们丢失。”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基础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扎实,在班级学习中遥遥领先,有的学生

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在班级里自然落后,有的处于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是班级学生的大多数,是班级素质的体现。然而,我们有些时候可能认识不够,对于表现不同的学生,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对他们区别对待----对待那些成绩好的,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热情。而对于那些成绩一般或者经常调皮违反纪律的孩子,却会放大他们的缺点,忽视他们的优点。实际上,这些孩子,才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鼓励。他们如同丑小鸭一样,每天面对我们冷漠雷同的批评和不满,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与我们的教育初衷也是不相符的。我想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

没有人会否认,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们父母的整个世界。我们不能轻易的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宝库,都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我们要毫不吝啬的表扬他们的优点,就像丘吉尔所说的那样:“你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优秀的人,你就怎么去赞美吧。”

去年我所教的班级,有一些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在美术学习面却很突出。我一直在关注他们,希望他们能通过美术学习树立起信心,进而使文化课成绩得到进步。每次讲完课后,我都会来到他们身边,问问他们听明白了吗。

每次他们回答完问题,我都会加上一句:你表现的很好。很多次,我看到学生的眼中流露出那种被赏识的喜悦之情。在评价绘画作品时我也会对他们的作品大加赞赏,拿出他们的作品作为典范让大家传着看。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很欣慰的看到他们中很多孩子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文化课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们知识,也应该播撒爱的阳光,带给他们一种人格的尊重与理解,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记得我曾教过一个叫童童的孩子,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她非常的可爱,也很有绘画天赋,可是慢慢的,我发现童童的缺点也很明显。经常上课坐不住,非常的调皮。孩子的奶奶有次看见我,拉着我的手,一边掉眼泪一边说,这个孩子从小跟她生活,可是她教育不好这孩子,感觉很对不住在部队工作没时间管孩子的童童父母。面对这种情况,我抓住了她小女孩的心思,从一开始就树立她的形象。绘画作业按时完成给予表扬、进步了给予表扬、课上认真听讲了给予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表扬,别看就是个“表扬”而已,可她的眸子里多了几分渴望进步的眼神,渴望得到我的赞许。慢慢的,在我的引导下,她变得越来越上进。孩子的奶奶每次看到我,都会对我表示感谢,一直夸我改掉了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惯。后来,童童毕业了,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又见到了她,我以为她已经忘记我了,没想到大老远的她一看到我就特别亲热的上来抱着我,不停的和我打招呼说她想我了,孩子的奶奶也对我说,童童经常对她的父母说起我,看着她那纯洁又可爱的笑脸,我也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那份独特幸福。

上一篇:体育教学德育渗透论文下一篇: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