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高原村)

2024-07-12

美丽乡村(高原村)(精选12篇)

美丽乡村(高原村) 第1篇

虹口乡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地处都江堰市虹口乡北部,距离都江堰市区21公里,离虹口乡场镇3公里,属典型山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建有5个安置点和1个集中居住区,372户,850人。高原村分为上、中、下三个坪,台地面积3985亩,现已种植 “三木药材”面积10000余亩、猕猴桃5000余亩,是都江堰市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单产名列全市之首,年人均收入16278元。高原村先后被成都市确定为“成都市远郊山区新农村建设典范”,并获得了“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称号,中央授予的“绿色小康村”称号,被确定为“全国科技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成都市级文明村”。2011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1年4月,虹口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申报的重要区域也是高原村。在创建文明村方面,村组干部不断努力,紧抓实干,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建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

积极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把社区干部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成立了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符合本居实际的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时刻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办事,为居民多办实事好事,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根据工作实绩,从有利于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定凡属重大事情、如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土地征用定价等必须经村议事会讨论决定,并有会议记录备案,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全村级财务制度,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及时在公布栏反映当月收支情况,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村委会制订了《高原村社区管理条例》、《高原村财务管理制度》、《高原村环境卫生管理规范》、《虹口乡高原村便民服务工作职责》、《高原社区治安管理条例》、《高原村安置点村民公约》等完善的管理条例,村委干部责任分工明确,村安置点管理规范有序。

二、发挥本地优势,壮大村级经济。

村社区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地处萧绍连接处,交通方便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积极鼓励村内居民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引导村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游客,从一产业向三产业的转型、从村民向景民的转变。高原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带动的观光农业旅游核心村,全村具有观光价值的猕猴桃和厚朴分别有1200亩和3000亩,覆盖整个高原村生态农业观光区。同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乡村风情观光旅游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在白沙河畔打造的高原河谷,原滩欢乐营占地150余亩,为原生态的户外运动休闲场地,吸引八方游客。高原村作为虹口漂流的起点,2012年6月虹口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漂流小镇”称号。高原村拥有一条山地自行车环游道,2010年,被四川省体育局授予“四川省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 称号。除每年举办的国际猕猴桃节以及山地自行车比赛、汽车越野比赛等各项赛事外,高原村每年还举办美食节、烤羊节、山货节等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节日,届时吸引了大量的周边及外地游客。

高原社区作为虹口乡旅游重点发展村,其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移动通讯和电力设施已覆盖全村,天然气也已引进入村,通邮、通电话。主要交通道路黑色路面硬化率已达100%。具有完善景区导览图及标识标牌。另配套的有旅游特色购物中心、大型LED屏、生态停车场、三星级旅游公共厕所。区域内有农家乐30家,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及熊猫连锁酒店,建设有大型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

三、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居委会也十分重视改善环境。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美观的环境,在环境整治方面舍得投入。高原村现已集中居住324户,700人,集中居住率达85%以上,地震后,采取“宜聚则聚,宜散则散,聚散集合”的原则规划布局高原村5个村民小组的住房重建,5个安置点整体风貌统一、协调、美观,建筑物外形整洁,庭院植物生长良好、叶面洁净,庭院内整洁。全村硬化道路13公里,其中沥青路面约6公里,水泥路面约7公里,路面平整、无破损、无坑洼、无积水,机动车辆摆放有序。小区环境清洁优美,绿化美观,环卫设施完善,设有村道路和小区保洁人员60余名,具体负责日常清扫和对设施的清洁维护,并设有固定的生活垃圾投放点,每日定时清运,无暴露、积存垃圾现象,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小区河道水质良好,无乱丢乱投现象,水面清洁,河道生态环境良好,河道沿河两岸干净整洁。高原村养殖业发展有家禽3500余只、家畜500余头,均在指定地点养殖,管理有序,无乱拉粪便、污染环境现象,农业管理有序,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积极开展进行除“四害”活动,向村民宣传、教育各种除害办法,在每年春秋期间由村统一进行除害工作。

四、积极发展各种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实际情况,由村主任领导该项工作。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各自然村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本村育龄妇女登记工作,进行定期保健检查,由综治办配合,及时掌握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积极做好适龄青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及时完成征兵任务,对于安置复员军人,优先考虑军属的各类要求。妥善照顾好五保户、困难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无辍学现象。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提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95%。高原村村级活动中心设有村级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家书屋、科技信息服务站、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老年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站、治安管理办公室、广播室及医疗服务等服务站点,站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拥有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评价度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在创建过程中,村组干部十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总量不断的增加,对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社区在组织各项活动时不但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为此开展了与其他文明单位、文明村的结对共建活动,双方或多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村委会还积极开展各种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居内播放露天电影,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公益性服务。深入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营造浓厚的乡风氛围。并大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的三新活动,由村主任兼职负责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成立有村乐队、舞蹈队和文化表演队,主要结合政策宣传、道德文化宣传、科技信息宣传和安全信息宣传等进行表演。

六、社会稳定,创建和谐。

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村内外来人口多,情部复杂,为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村委会一直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村委会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抓紧对外来人员的暂住证办理工作,做到外来人员登记率达95%,村委会还有专门的外来人员协管员来对居内外来人员进行管理。村内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有专门的调解员,使得村内民事纠纷能就地解决,把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设立治安巡逻队,每晚有队员进行夜巡,治安状况良好,居民满意度高。无偷盗、赌博、乱砍滥伐、封建迷信等不法行为,无吸毒、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

七、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村委会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居委会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居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八、

美丽乡村(高原村) 第2篇

汇报材料

2017年龙羊峡镇龙才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启动,建设高原美丽乡村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州县各责任单位进行项目对接,目前群众对高原美丽项目建设积极性非常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不足之处,现将现阶段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2017年共和县龙羊峡镇实施建设“高原美丽乡村”是龙才村1个。

龙羊峡镇龙才村美丽乡村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五大方面共确定项目19项。

计划总投资 万元,其中,项目投资14832.34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二、规划完成情况:龙羊峡镇龙才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备案工作全部完成。

三、资金到位情况: 2017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省财政补助资金 万元/村、区财政补助资金 万元/村,全区补助资金总额达 万元。

四、与帮建单位对接、协议签订情况:

截至目前,龙羊峡镇龙才村与省州县直属对接单位已全部完成对接。签订共建协议书 份,落实共建资金 万元。

五、“危旧房改造”建设:总户数为80户,计划投资237.5万元,群众自筹完成投资 万元;围墙大门改造(户)计划投资219.24万元,群众自筹完成投资 万元

六、建设完成情况:

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完成2千米,投资,60万元;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产业发展: 其他:

截止 月 日,共完成投资 万元。其中,项目投资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完成了计划项目总投资的。

七、先行启动村建设情况 2017年龙羊峡镇龙才村建设,有规划。建设村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问题。“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做的工作多,从规划编制、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容村貌整治等方方面面,但是由于有些村户数多、路径长建设资金短缺,部分项目无法顺利实施,也由于一些村庄以前发展滞后,农民积累又不足,尽管采取了捆绑项目、整合资金、以奖代补、投资投劳等多渠道投入的办法,但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仍有差距。

二、共建协议签订和共建资金落实方面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共建单位只是口头应允,无资金或物资帮扶,今年25个建设村签订协议8份,落实的共建资金仅为152万元。

三、达拉乡马圈沟村、红沟村和寿乐镇仓岭顶村因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工程和高原美丽乡村整合建设,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相对滞后。瞿昙镇徐家台村因旅游通道未确定,部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滞后。

四、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仍有继续等待政府投入劳力、资金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作用,导致了部分建设项目进度较慢,工作进展不平衡。

五、是各“美丽乡村”建设村的村容村貌整治效果不明显。土墙改砖墙、大门改造、清理破旧房屋、棚圈、杂物间、厕所、残墙断壁及乱堆乱放的“三清、五改、治六乱”工作力度不大,进度较慢,整治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与扶贫指挥部密切协作,及时完成16个贫困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各项目建设。

二、结合区委区政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百日行动,继续加强“三清、五改、治六乱”工作力度,全力清理破旧房屋、棚圈、杂物间、厕所、残墙断壁及乱堆乱放。

三、做好太阳能路灯安装、村庄绿化工作及25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进度报表上报工作。

四、配合督促乡镇再争取与共建单位的协议签订工作,尽量争取项目资金与项目支持。

五、11月上旬会同验收组完成美丽乡村项目工程验收工作,为省级验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六、做好今年12个先行启动村和明年40个先行启动村的调查摸底、规划、设计、预算及资金落实前期准备工作。

龙羊峡镇龙才村高原美丽乡村办公室

青海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第3篇

目前, 300个建设村村级道路硬化、电网升级改造、人饮、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及村庄亮化、绿化等工程全部开工, 完工率达65%;全省各级财政共补助54137.76万元, 其中, 1.9亿元省级补助资金已直接拨付建设村, 2000万元用于全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以奖代补”资金。各市 (州) 财政安排资金8558.16万元, 县级财政安排资金18691.6万元, 整合财政“一事一议”资金7888万元;全省共安排省、州 (市) 、县党、政、军、企结对共建单位639个, 各地结合实际又安排318个结对共建单位。70%的单位与共建村签订了共建协议, 在资金、技术、落实协调项目、指导规划实施及协助建设村建章立制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对共建单位落实帮扶资金6499.65万元, 群众自筹资金78366.69万元。

第一, 转换思路, 落实责任, 齐抓共管, 是推进村镇建设工作的前提。从省上到基层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各地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 完善实施机构, 落实责任主体, 采取有力措施, 动员多层次、多部门参与,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 规划先行, 突出重点, 有序建设, 是取得村镇建设实效的基础。各地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握重点的方法, 督导规划单位驻村实地勘查、入户访谈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后开展规划编制, 提升了规划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同时, 突出重点, 量力而行, 落实村庄建设项目, 将住房建设、村庄整治、完善村庄配套设施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第三, 筹措资金, 整合项目, 结对帮扶, 是支撑村镇建设项目的关键。各地区在安排好省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 积极筹措州市、县两级财政补助资金, 协调争取对口援建资金, 用足用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各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整合落实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村庄建设。各帮建单位积极与共建村对接, 结合共建村实际需求最大限度落实共建资金。通过这些措施, 有力的保证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如海北州、县两级财政用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资金达5256.32万元;西宁市除市县财政进行补助外, 通过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 筹措资金达3944万元;省交通运输厅安排下达了高原美丽乡村配套道路建设定额补助资金10275万元。

第四, 联点包干, 督促检查, 狠抓落实, 是完成村镇建设任务的保证。多数地区采取了县级领导包村联点, 乡镇干部驻村指导, 共建单位结对配合, “两委”干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 同时, 各地区党委政府强化督导检查力度, 狠抓工作落实, 有力推进了年度建设任务进度。

黄土高原上的“悬空村” 第4篇

说起山西浑源的“悬空寺”,很少有人不知道的。倘若告诉你,有一座村庄整个都悬挂在山腰之上,你一定会感到神奇和惊讶。

多山多林、奇异灵秀的宁武是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宁武80多万亩原始次生林海,将县东寨镇上十几公里处的“王化沟”这个小村深匿其中。王花沟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特色的建筑,在近几年渐渐出名,被传称为现在的“悬空村”。它不上不下,整个位居于半山腰上,村庄顺崖就势而建,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幽静山谷中的“悬空村”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相连,有的甚至还是二层小阁楼,村民的牛、羊、骡圈等也建在悬崖绝壁边上。它犹如南方的吊楼群,构成一幅别致的山野幽居图。整个村子面向峡谷,前半部分多以木柱支撑,悬空而建。在其前面加宽,铺就木板,便是村中唯一长约不到1公里的道路,形成了罕见的“空中栈道”景观。

“悬空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村里的老人们讲,早在清乾隆年间,他们的祖先为躲避灾难和战事,来到这人迹罕至的宁武大山深处,在半山腰上建起了这处较为安全的家园,代代相传,自得其乐。我们无法考证其确切地历史缘由,但“悬空村”的先民,选择了这块远离尘世、山清水秀之地,求得一份自在和宁静,在当时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

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第5篇

一、现状分析:

我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本地地理地貌,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环境优势,结合本村地理实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经济实用、惠及万家为目的,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农村管理为动力,以城市理念建设农村,以市民观念塑造农民,努力实现居民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网格化,设施城镇化,服务公共化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定位与规模:

某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偏东北5.5公里处,南与、村相邻,北与村接壤,西邻青垦公路,村东邻近东青高速公路,交通便利。2016年全村650户,2150口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1900亩。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及梨、苹果等水果。

三、村庄建设:

我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本地地理地貌,充分发挥本村自然环境优势,结合本村地理实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经济实用、惠及万家为目的,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1、建一个高标准城市化新农村,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进程,加快乡村道路硬化速度,体现一个“美”字。目标要求:

(1)村庄建筑风格新颖,整齐一致;(2)基础设施配套;(3)绿化面积达标;

(4)文体活动场所标准,健身器材齐全。

(5)硬化村级道路1—3公里,形成两干五支大小循环的交通新格局。

(6)田园方格化、路渠网格化,大力推进观光农业进程。(7)更治一条河道,建一处村民休闲、散步、观光、赏景两用场所。

2、大力发展路旁、渠旁植树及闲散地观光片林,体现一个“绿”字。目标要求:

(1)路旁、渠旁植树5000株以上,成活率达到90%;(2)农户房前屋后植树3000株以上,成活率达到90%;(3)绿地2000—3000平方米。

3、加强环境整治力度,体现一个“净”字。目标要求:(1)清理一条主渠,全长2公里;(2)解决处理无序乱堆乱放;

(3)配置垃圾桶、池30—50个(处);(4)配齐保洁员9名,垃圾车一辆(人力);(5)建垃圾中转站1处,垃圾掩埋场1处。(6)建一处污水处理池。

4、装配路灯30—50盏,体现一个“亮”字,目标要求:(1)安装要整齐;(2)高低要适宜;(3)美观大方。

5、加速网格管理建设进程,体现一个“便”字。目标要求:(1)建设主网格信息员4外,网格管理员1名。(2)建立村民信息库;

(3)配置电脑、打印机各一台。

(4)全面掌握村民疾苦、要求、建议和意见。

(5)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访,杜绝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四、村容环境:

1、村容整治。结合农村环境现状,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大力支持工业产业发展,鼓励创业。强化生态文明宣传,转变农民传统观念,提高农民节能环保意识现村内建有垃圾中转站1处,污水集中处理点1处。

2、绿地建设。改善村庄环境,对村内的所有街道进行绿化及围村林建设,植树4800棵,草皮3200平方米,绿化争取达到“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广场公园化”的水平。

3、生态环境。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产业发展:按照“农民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升休闲观光旅游层次,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做精农业特色产业,以精细、节水、设施、观光、循环农业发展为抓手,发展花卉种植产业。依托某某村交通便利的优势,鼓励创业创新,一批优秀企业家诞生。我村全面完成土地集中整合工作,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快速向龙头企业规模有序流转,推动工业产业上规模、出效益。

六、公共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现一个“全”字。目标要求:(1)建一个高规格的便民服务大厅;(2)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3)完善服务制度;(4)代办各类证件;(5)全方位服务于民。

七、乡风文明: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为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按照孝、诚、爱、仁的分类标准,在村内进行登记评选,将道德典型的照片和事迹张贴在四德榜上;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规范婚丧礼仪标准和流程,婚事提倡新办,自觉抵制豪华车队讲究排场,力求婚礼仪式俭朴、氛围温馨;丧事提倡简办,严禁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切实减轻群众婚丧负担,树立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

八、村务管理与长效机制:

做好村财务管理、村集体决策制定、民主监督等各项村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的作用,以村镇建设规划为依据,密切结合现状、历史、环境、资源等条件,本着突出实效、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鲜明、节约土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九、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村委会成员负责“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落实。各司其责,加强联动,合力推进,为“美丽乡村”创建提供组织保障。

2、加大资金筹措。按照政府前期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

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第6篇

一、主要工作

一是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邀请多位摄影家、环保专业人士、景区规划专业人士到XX进行考察,对XX发展定位,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意见。乡村两级也对XX的房屋、山水、田园等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为将来科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此外,XX与XXX签署了共建美丽乡村协议,10月在XX召开了共建美丽乡村座谈会,县、乡领导和挂点单位、群众代表等就建设美丽XX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明确了XX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

二是开展了环境整治。将XX村纳入了保洁范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去年XX村纳入了保洁范围,村内沿线配备了垃圾桶,组织清理了陈年垃圾,对垃圾处理、环保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制定了环境整治方案,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群众环境意识得到了提升。

三是完善了XX梯田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陆续进行了游步道和观景台修建、村部环境整治、沿途部分道路扩宽等配套设施建设,进行了红豆杉油槽修复开槽、红豆杉古树群路线规划、纸棚选址等景点增设,通组公路续建工程已经完成了道路扩宽,下一步将进行硬化,为打造黄洞梯田景点、扩大梯田规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下基础。同时,组织了梯田冬翻(共计冬翻水田XX亩),开展了民宿建设,安装好了太阳能路灯,年前还将安装宽带网络。

四是加强了对外宣传。国庆前夕,在高速路口竖起了XX梯田“名片”,在XXX沿途设置了指示牌,并在国庆、元旦节前制作了微信宣传片在网上宣传,国庆节期间还在XXX发放了宣传单,扩大了XX梯田知名度。据统计,仅国庆节期间来XX旅游约有XX人次,农产品销售额近XX元。

五是举办了XX梯田开镰暨文化下乡、摄影采风、红豆杉油槽开槽仪式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扩大了XX梯田知名度,同时有利于XX村吸纳游客建议,把XX村建设得更富有特色。

六是成立了农特产品合作社。组建了XX,致力于XX村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入冬以来,通过直接外销和网络销售等方式,进行了XXX系列农特产品的推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仅农特产品一项销售额可达XX万元。全年,XX梯田累计接待游客50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规划设计投入大,规划编制不到位,缺乏整体性、科学性的发展定位和实施方案。

(二)道路交通不便利,通村公路路面窄、弯道多,安全隐患大,是影响当地群众出行和乡村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人文内涵挖掘不够,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后继无人”的现象。

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表态发言 第7篇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村按照《市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15〕78号)和《加快推进2016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16〕54号)文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村整体乡村环境大整治。但是,目前**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开发区考评中成绩不理想,现将**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汇报如下:

一、**村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村存在一些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甚至有少数村干部竟然说:“搞这个干什么啊,都是形式,农村就是农村哪能和城市比”。导致最终出现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的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

二是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未按照要求走访入户,群众知晓率低,群众陋习一时难以根治。没有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导致许多村民对家园美化观念不强,垃圾乱堆乱放随处可见。

三是整治不彻底。注重集中整治,轻视日常管理,没有形成长效管理,上级来检查前应付检查突击清理,村级保洁员队伍管理不到位,保洁员串岗溜岗现象严重,清理过后的卫生死角时有反弹。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把共建美丽乡村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统一思想认识,要清楚的认识到共建美丽乡村工作的急迫性和严峻性,各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纳入村级干部考评机制中。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从干部入手,勤走访,勤宣传,以点带面,将着手开展一系列“美丽**、全村共建”的宣传活动。利用村级广播、横幅,固定宣传标语加大对**村环境综合整治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村民做到垃圾定点放定时放。

三、全面加大村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力度对**村重点卫生区域进行大整治,特别对海边、**火电厂门口、**路沿线的乱堆乱放乱倒彻底清理,并派专人进行日常管理,完善环卫设施设备,计划购买保洁电力清扫车10辆,垃圾桶50个,并以“文明户”“文明家庭”评比的方式从根本上调动农村环境治理积极性。同时,还以包组的方式,抓示范带动,建设示范路、示范户等样板工程,树立整治标准,促进村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四、建立和完善日产日清督查考评机制。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和完善联动介入机制,个别村民出现对房前屋后自觉整治不理解和相互推诿现象,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到现场协助清理,与包组村干部一同抓落实,问题不解决,人员不撤离。

五、加大对保洁员日常管理,落实长效机制。通过立牌子立责任,设立卫生区域信息牌方便群众监督,每月进行一次优秀保洁员评比工作,给予优秀保洁适当奖励及时公布奖惩办信息,调动保洁员的积极性,对未能履行工作职责的保洁员,予以解聘。

美丽乡村(高原村) 第8篇

一、强化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吉安大多数贫困村分布在边远山区、库区,农户居住十分分散,路途遥远,路面状况差,交通不畅;水利设施落后,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自然灾害易发多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针对这些情况,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吉安市突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全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338.8万元,修建乡村公路603公里,架设桥梁72座;架设输电线路25条,327公里,解决了1434户群众用电问题;修建电灌站19座,兴修小山塘水库57座,修建其它水利设施252处,增加有效灌溉农田面积近3万亩;兴修饮水工程266处,解决了2.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扶持兴建和改造乡村中、小学9所,兴建村卫生室48所,方便了3.2万人就近看病。

二、整治村庄环境,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

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贫困村经济发展,而贫困村的“脏、乱、差”严重影响了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和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吉安市在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力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一是切实抓好以清垃圾、清污沟、清路障、改厕、改水、改路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三改”工作。2012年,661个贫困村共改水906处,改厕1349个,修排水沟26.72公里。二是拆除残墙断壁,硬化道路,整治村容村貌。2012年,硬化通贫困村的主干道114.48公里,硬化村内巷道228.42公里,修建村民休闲广场23个,农村文化活动室122个,种植绿化树木1.8万株。在贫困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注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坚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扶持为辅,使群众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思想,发挥农民在村庄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

三、培育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吉安市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中,不仅注重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十分重视培育和壮大扶贫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重点扶持了井冈蜜柚、花卉苗木、高产油茶、绿色蔬菜、珍贵楠木、有机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2012年,扶持发展了井冈蜜柚14205亩,花卉苗木200亩,高产油茶26347亩,绿色蔬菜8495亩,有机茶叶6815亩,种植药材3340亩,其它作物37707亩,养猪70570头,养牛5710头,养家禽240万羽,覆盖农户2.3万户。在扶贫产业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是示范引路,通过扶持示范户、示范基地的方式带动扶贫产业发展。在资金投入上,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充分发挥省级财政支持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扶贫作用,吉安市有11个县(市、区)列入了中央苏区的支持范围,省财政投入吉安市的产业扶贫资金1.1亿元,有效缓解了扶贫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二是在贫困村整村推进资金中,专项安排20%左右资金用于产业扶贫。三是对银行贷款发展扶贫产业的贫困群众给予贴息支持。四是互助资金拓宽了扶贫产业的投资渠道。在101个贫困村建立了产业发展互助社101个,入社农户达5626户,其中贫困户2944户,互助社资金总额达1888.5万元。

四、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油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中心村庄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家园。

1、生态宜居村庄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绿化、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应在建房前由建设方按照批准过的规划实施到位,确保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2、兴业富民生活美。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文明和谐乡风美。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事关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规划先行。注重与宅基地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众兴集镇镇总体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3、注重特色。要结合村组实际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彰显村庄特色。

4、合力共建。与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四、方法步骤

1、组织领导。为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工作任务是加强村民与施工企业的沟通协调,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关会议,参与村民与施工企业签订的房屋代建协议,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应工作组织和机构,监督规划执行、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服务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相应组织发挥作用。

2、严格程序。坚持规划先行,制作的规划设计要群众认可,村支两委同意,镇党委政府审核,县规委会审批,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坚持一户一宅。由本村群众申请,村支两委审查,镇政府审核,县政府审批,由村支两委见证农户与施工企业签订代建协议。坚持建管并重。施工企业按照规划设计和代建协议组织安全文明施工,严禁未批先建,严禁建无主房,严禁不按规划施工,严禁外村群众申请建房,严禁小产权房开发。

3、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真正使美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

4、严肃责任。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准备,要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若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将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美丽乡村(高原村) 第10篇

文明莲花焕新颜

——**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简介

**村位于**县城以东。全村共465户1512人,耕地面积800余亩,村域主导产业是农业的蔬菜、药材种植以及个人经营工商企业。近年来,我村围绕“人居环境抓整治、硬件设施抓投入,旅游产业抓基础”工作思路,通过绿化亮化、旅游开发、人饮安全等一系列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敬老爱老模范村”、“平安村”“文明村”“社会治安模范村”,2016年被城固县申报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基础设施重投入,美化环境提精神。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提档升级,并新建了乡村大舞台。投资40余万元,对村民房屋外墙面进行了统一风格的粉饰,更换安全窗户防护栏。引进优良的“七彩莲花”新品种扩种百亩,新建占地面积30多亩的莲花生态养殖垂钓基地即将竣工,村道路“白改黑”、电路改造、庭院打造、村史馆的修建也将在年底之前全面完工。累计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3万余株;投资40万元,新建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村内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建成了村级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站一处。成立**村环卫队,落实保洁责任,随时对村内环境进行保洁,通过一系列措施,村域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提升。

文化熏陶重氛围,道德实践强素质。一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墙面、广场、灯杆为阵地,制作一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图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有效运行,农家书屋各类书籍4000余册免费对外开放,群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三是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截止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5次。四是深化文明村创建。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家村新风尚。

日常行为重管理,移风易俗扬正气。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推举德高望重的村民为成员,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全体村民中倡导“除陋习、树新风”,不断规范村民文明等行为,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抓,从而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通过“一约四会”的有效管理,群众“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婚丧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歪风邪气得到了彻底扭转。2016年,在红白理事会的管理下,婚丧嫁娶压缩酒席数量、控制烟酒档次、规定礼金标准,全村12户过事群众平均压缩开支40%左右,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实在利益。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第11篇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县级示范村标准,全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重点加强人居环境的治理,开展清扫垃圾、清理柴草、清除粪堆、清除砂石、清理路障的“五清”活动。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2公里,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翻新水渠20米,加固混凝土盖板30块,修砌拦河坝10块,河道底面硬化328㎡。下大气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采乱挖、乱贴乱画的现象,通过整治达到村庄美化、民居亮化、路院硬化、河渠净化的“四化”目标。通过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改造活动,对沿街道农户34户住房进行统一粉饰,共计面积5347㎡,达到建筑有序、干净卫生的新村容村貌。推进中心村区域的环境美化、绿化工程,重点实施街上组2公里公路两侧绿地建设。结合该村本来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山水风光,在白家山至黄家坎处路旁两侧建设村庄绿地2公里,栽种景观树,种花植草,打造绿色景观。建设仿木桥栏杆36m,修砌花墙214.2㎡,修建树坛7个,沙灰粉墙326.8㎡,粉挡墙勾缝476.6㎡。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景美业新人和的新气象。

美丽乡村(高原村) 第12篇

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 万物复苏。一提到乡村, 我们脑海马上就浮现出“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丽画面。

但是, 那个记忆中的故乡, 那清清的溪水、馨香的味道, 那满目的油菜花, 和那株开满白色小花的老枣树依然美丽如初吗?

我们遗憾地看到, 本是乡村底色的绿色, 正一点点被蚕食。记忆中那个“小桥、流水、人家”的秀丽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远。污水靠蒸发, 垃圾靠风刮”, 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正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一些曾经秀美的乡村以生态为代价, 为了短暂的利益, 被沦为一个个污染严重的大工地。

有人戏称:“中国的城市像欧洲, 而农村像非洲”。很多国外游客初次来中国, 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是, 当他们去过湖南、贵州等地的农村, 他们又会发出感叹: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均存在巨大差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目前, 中国大约共有七十多万个村庄, 因此, 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建设一个个结合传统与现代, 有传承有记忆的美丽乡村, 作为规划工作者, 我们肩上肩负着重要使命。

2 国外“美丽乡村”建设的借鉴

国外城乡统筹不管何种类型的农村建设方式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其核心同样是是以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 (规模与聚集提升传统农业价值) , 同时保持宜人的乡村生态风光、原生的人文旅游产品 (分散与集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以及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 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其它三产旅游服务 (旅游行为牵动1产向2~3产转化增长) 。

农村集中居住区内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活分开, 集中居住区周边的农业户仍然保留农业生产活动与居住一体的传统方式;农村核心居住区内没有家庭养殖户;家庭养殖户均在核心居住区外的农田或草场里;农村实现了集中供水, 建设了集中的雨水排放水系统, 住户自备了家庭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使用卫生厕所, 粪便由市政当局集中处理。

3 以雷打石为例, 谈谈打造“美丽乡村”之拙见

3.1 总体目标

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

3.2 具体目标

按照“巩固一批先进村、提升一批一般村、改造一批自然村”的思路, 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个以上中心村, 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5个以上自然村。

3.3 具体措施

(1) 搭建平台、理顺关系、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各级政府和千家万户, 天元分局新的班子、新的工作对象、新的挑战, 如何创建美丽乡村建设, 切实给农民带来实惠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实践。下一步工作中, 在重点学习省、市、区有关美好乡村建设文件精神和相关业务技能的同时还应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深入细致走访相关部门, 摸清各镇各村人口、资源、产业发展基础、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居民意向等方面基本情况, 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2) 坚持规划引领, 挖掘特色产业, 将优势资源打造为城镇特色发展, 推进村庄规划的进展。

美有很多种, 装饰的美, 妆容的美, 设计的美, 这样的美是可以塑造和复制的, 而唯有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是不能复制的。天蓝, 山绿, 水清, 是自然的禀赋之美。

(1) 雷打石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规划编制应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 因地制宜, 体现差异和多元化。避免千城一面, 将优势资源打造为城镇特色。

(2) 基础设施较完善、发展资源较好的村庄, 应大力推广村庄规划编制。

(3) 重点培育建设两个中心村;将交通条件便利方便, 有较多居民居住, 经济实力较强的行政村, 结合村庄撤并情况, 将其规划为中心村。深入细致摸排各镇各村人口、资源、产业发展基础、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居民意向等方面基本情况, 确定2个村作为全区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试点中心村。

做到不设计不实施, 因地制宜, 体现差异。和多元化。根据片区风貌, 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 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形成特色小气候。

(4) 大力推广村民建房模板富而思洁

富而思美, 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 农村建房因为缺乏设计指导, 片面地贪大求全。

下一阶段村民建房工作中, 我们将大力推广模板, 免费为村民提供一套涵盖效果图、户型平面图、施工图及工程造价又切实可行的图纸。

重点推广的地方是中心村和湘江沿岸:

(1) 中心村的推广:如砖桥村, 交通条件便利, 有较多居民居住, 中心小学、幼儿园都位于该村。经济实力较强, 农民建房积极性高。通过中心村模板的推广形成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鼓励更多村民积极主动按模板建房。

(2) 湘江沿岸重点推广模板

一边是湘江北去, 一边是良田万顷, 雷打石辖区内湘江直线距离达10037.2m长, 这本来就是一副得天独厚的优美画卷, 但雷打石沿江房屋多破旧不堪。

如果在下一步规划工作中能鼓励荒废房屋还耕, 新建房屋按模板建设, 再到河堤两侧撒下四季花种。那幅天蓝, 山绿, 水清的优美画卷就会像我们缓缓展开。

(5) 规划“送法下乡”的同时送“美丽乡村建设”知识下乡, 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有人说:一个地球, 够了, 一个海洋, 够了, 不够的是环保。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地方“脏、乱、差”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垃圾围村、垃圾进田、垃圾上路、垃圾入河”, 脏、乱、差面貌的改变, 一时容易持久难, 生活污染问题突出, 畜禽养殖污染加重, 工业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

清洁乡村人人参与, 美化环境家家受益。广大群众才是乡村的主人, 规划送法下乡的同时送规划理念、“中国最美乡村“范例下乡, 传播美丽乡村建设文化。

(1) 清洁家园。整治环境卫生, 打造彰显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质的乡村新面貌;

(2) 清洁水源。处理厕所、畜禽场 (圈、栏) 污水排放。实现山青水秀与乡村齐美;

(3) 清洁田园。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以绿色有机农业、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完善基础设施, 壮大优势产业。

天下之大, 和而不同, 美在多样, 各地资源优势不同, 发展道路不同, 乡风民情不同, 美丽乡村的面貌和气质也不同, 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 吾们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让人民“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建设一个结合传统与现代, 有传承有记忆的美丽乡村?本人通过对美丽乡村提出背景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的借鉴, 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上一篇:李丹丹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某市环境保护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