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软件范文

2024-06-10

物流管理软件范文(精选8篇)

物流管理软件 第1篇

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与技术

物流管理主要是指对物流事务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并从物资、人员、设备、成本和信息等方面入手,每个人在具体的岗位上可以不同的侧重和重点。物流管理与技术,不仅要关注以上问题,还要关注物流装备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包括物流管理活动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

从教学来讲,两个专业没有太大差别。因为,物流管理离不开技术,物流技术也离不开管理,无论那个专业都必须上有关管理类的和技术类的课程。

物流管理软件 第2篇

6.1 物流战略 logistics strategy

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6.2 物流战略管理 logistics strategy management

物流组织根据已制定的物流战略,付诸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6.3 仓库管理 warehouse management

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6. 4仓库布局 warehouse layout

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设施、道路等各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总体设计。

6.5 库存控制 inventory control

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措施。

6.6 经济订货批量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

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核算,以实现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订货量。

6.7定量订货方式 fixed-quantity system (fqs)

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的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订货批量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6.8 定期订货方式 fixed-quantity system (fis)

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间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6.9 abc分类管理 abc classification

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与控制。

6.10 电子订货系统 electronic order system (eos)

不同组织间利用通讯网络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方式进行订货作业与订货信息交换的体系。

6.11 准时制 just in time (jit)

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准确的计划,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6.12 准时制物流 just-in-time logistics

一种建立在jit管理理念基础上的现代物流方式。

6.13 零库存技术 zero-inventory logistics

在生产与流通领域按照jit组织物资供应,使整个过程库存最小化的技术的总称。

6.14 物流成本管理 logistics cost control

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

6.15 物料需要计划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

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 6.16 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i)

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实行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达到既能连续均衡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物品的库存量,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

6.17 配送需要计划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 (drp)

一种既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要,又使得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mrp原理与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运用。

6.18 配送资源计划 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 (drp ii)

一种企业内物品配送计划系统管理模式。是在drp的基础上提高各环节的物流能力,达到系统优化运行的目的。

6.19 物流资源计划 logistics resource planning (lrp)

以物流为基础手段,打破生产与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资源计划、分销需要计划以及功能计划而形成的物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6.20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在mrp ii 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要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6.21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6.22 快速反映 quick response (qr)

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

6.23 有效客户反映 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ecr)

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6.24 连续库存补充计划 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 (crp)

利用及时准确的销售时点信息确定已销售的商品数量,根据零售商或批发商的库存信息和预先规定的库存补充程序确定发货补充数量和配送时间的计划方法。

6.25 计算机付诸订货系统 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 (cao)

基于库存和客户需要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订货管理的系统。

6.26 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

6.27 业务外包 outsourcing

物流管理软件 第3篇

一、建立高效内外信息通道, 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并获得较大的利润, 就要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合作、信息交流与共享, 保障企业各项业务正常运行, 开通高效、畅通的物资信息流通渠道, 尽可能将成本投入最小化;另一方面, 企业还要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外部信息, 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就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 与外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将自身置于市场大熔炉中参与各个环节, 以获得可靠且廉价的物资。

物流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既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 又是企业维持正常成产运行的重要屏障。因而, 在企业管理中物流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二、强化物资精细化管理, 降低各环节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强化物资精细化管理,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物资管理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物资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减少物流的采购、存放和供应成本等途径实现物流的高效益。而这一切都使企业在与同行竞争中取得明显的优势,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物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我们要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首先, 我们要以量价双控为目标, 严格按照物资集中采购目录, 抓好双向网主要器材、辅材的采购,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通过分公司年内统一招标获得最优采购价格, 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其次, 完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 及时掌握施工进度, 结合工程和采购周期, 提前制定采购计划, 防止停工待料和物资积压, 保证计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外, 我们要加强物资出库的管控, 建立健全主要物资出入库管理办法。

三、完善物流管理相关制度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公司在高速发展时期, 往往会不计成本, 特别是设备在领出后管理不严格, 真正销售在线设备与领出设备差异较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公司收入增长速度放缓, 上升空间很小, 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 管理必然要越来越精细化, 降本增效也是重中之重。为此, 公司出台了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 规范设备领用管理, 特别是对销量较大的终端设备的管理, 要求终端设备形成闭环式管理模式。

所谓“闭环式管理”就是打破传统器材设备管理方式, 由传统的存货出入库管理及设备器材开箱后由自己负责的传统管理模式, 转入设备器材自入库到出库后延伸到末端经营单元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 结合实际出台了《分公司本级运营公司物料管理办法》, 设备器材管理层级从本级库房下沉至运营单元物料库, 确保末端设备管理落实到人。其次, 器材领用时采取核销制, 定额审定、核销补充循环使用原则, 保证后期终端设备的实物发放和相应的销售上线保持动态平衡。第三, 进一步修订完善现行存货管理制度, 梳理材料领用流程, 同时要求各运营公司设立物流管理员, 建立材料库库存数量台账、定期盘点, 报表及与物资采购部定期对账制度, 确保物流管理全过程的落实。

四、加快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实现物资信息的共享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 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沟通是企业管理的重点。部门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信息沟通平台是促进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的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是企业各部门联系的重要桥梁。因此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既可以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 又可以减少生产设备因物资延误而发生生产事故。同时管理部门有效监管下级物资使用和库存情况, 并预测货物的需求和货物补充。

五、企业通过培训加强员工业务素质

企业效益是通过各部门、各单位每一个员工创造的, 每一名员工组成了企业的大厦和脊梁。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说到底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人才的竞争。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而目前企业中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业务能力普遍不足, 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企业必须在提高员工素质上加强投资, 为企业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企业可以定期选择一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或开展业务讨论交流会, 或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 学习先进的知识, 然后带领其他员工一起进步, 掌握最新的管理技能,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一方面使他们更好地为工作服务, 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激发工作潜能。

六、小结

在科技信息化、管理日益先进化形势下, 物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及其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精细化管理相比传统管理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更加注重对管理对象的科学化分析研究, 并对物流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加以严格控制, 提高管理质量。在精细化物流管理下, 企业利润来源扩大, 经济效益提高。

摘要: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与其经营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更快更好地发展, 把控经营发展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物流作为经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于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 严格地把控物流的各个环节, 制定合理的物流实施方案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结合公司经营现状提出如何实现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 以期借此更好的控制经营成本, 使得公司的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物流管理软件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经济;物流企业;薪酬设计;薪酬管理

一、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现状

(一)物流企业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含义

物流企业薪酬是指物流企业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物流企业薪酬的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关系,是员工在向单位让渡其劳动或劳务使用权后获得的报偿。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服务,薪酬管理目标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设立的,而人力资源战略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这个循环可以称之为薪酬成本管理循环。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方面有问题,企业薪酬管理不可能取得预定目标。

(二)国内外物流企业薪酬管理情况概述

纵观国内外所有大小的物流企业,毫于疑问的发现,薪酬问题制约着大多数企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早已将薪酬管理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我国物流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将薪酬管理或者企业内部收人分配问题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差异,再加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发育不成熟,造成我国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人才的竞争是一个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的核心在于人事制度的竞争,所以制定一套适应市场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前物流企业薪酬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管理设计缺乏战略性思考

薪酬管理应该站在战略性角度上去思考。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一开始就开始关心细节,反复讨论薪酬成本,差异性等。很少有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薪酬设计时会真正思考“新的薪酬设计可以使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组织战略目的?”、“它是否能认可员工的贡献?”这无疑让薪酬设计落入到技术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操作起来过于复杂。

(二)薪酬体系设计脱离岗位职责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的薪酬体系与岗位的贡献/价值没有联系上,推行等级工资制,一味地与行政级别,资历挂钩,缺乏对劳、技能、能力差别的定量分析,只注重职位对人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考虑知识、技能等方面因素,抑制了知识型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很多有贡献的员工由于升职名额有限,往往迟迟得不到升职的机会。这样,在相同职位上的员工尽管在绩效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却拿着几乎相同的报酬。这样不规范不科学的薪酬制度使员工薪酬的各种项目核算缺乏的科学依据和办法,员工很难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概收入情况,从而使得薪酬不但不具有竞争和激励性,更甚者会导致员工的流失,造成招才、留才困难的局面。

(三)薪酬体系内部制度不统一

很多物流企业在薪酬改革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薪酬制度,这些制度往往都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提高基础员工工资、增加销售人员福利等。但这些制度并非全盘考虑,常与整个公司的薪酬体系制度脱钩,长年累积下来会直接导致公司薪酬体系混乱,导向制度分散化。

(四)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

有的物流企业执行的是严格的薪资保密政策,员工会签署薪资保密协议,并规定员工之间禁止讨论薪资的收入。但是,这种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不仅会让企业员工之间互相猜疑,更不能让企业的薪酬体系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管理脱节

职位的价值、员工的技能或能力的高低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可决定一个员工基本薪酬的静态公平性,而将员工的实际贡献与其应得的报酬联系起来的动态公平性则需要绩效考核来执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要么考核体系不健全,只对部分人进行短期激励;要么考核指标不合理,绩效好的员工和绩效不好的员工在奖金分配这里成为最大的不公平。

(六)薪酬管理者忽视员工福利重要性

员工福利是一种间接薪酬形式的福利,在整个薪酬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吸引、保留及激励员工,培养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员工不同需要。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福利关心甚小,9成以上物流企业只有法定福利(五险一金)。而与之对比的国外企业在员工福利上却是绞尽脑汁:包场看电影,家人体验日,送生日礼物,出国旅游,灵活上班时间,带薪年假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能极大的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三、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较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是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而正规的程序来保证其质量:(1)确定物流企业薪酬的原则与策略。(2)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 。(3)对市场薪酬调查。(4)确定薪酬水平(6)薪酬的实施与修正。

(二)以物流企业的岗位职责确定薪酬制度。

未来的薪酬体系,一定是要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责任、贡献等多个因素的不同纬度分析,确定最后的岗位薪酬。根据岗位职责,通过岗位匹配的薪酬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内部公平性。

(三)增加物流企业薪酬的透明度。薪酬体系需对制度公开,员工应该知道企业鼓励什么,反对什么,这样才能使薪酬体系达到导向和沟通的作用。

(四)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中之重。员工在得到货币满足的之后,更关注个人职业化生涯规划。将货币性薪酬与非货币性薪酬相结合,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在物流企业内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不同销售业绩的销售人员之间的薪酬水平应该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文跃然.《薪酬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孙成军.如何进行企业薪酬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艳芹.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论 版,2010,(5)

[4]牛晓刚.浅析中小企业薪酬战略管理[J].长治学院学报,2008,(12)

[5]何燕珍.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11)

[6]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6.(2)

[7]杨波.浅谈我国企业薪酬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7)

物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模式 第5篇

摘要: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绿色物流的管理方式是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在当今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的大势情形下,本文主要以现代物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模式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价值、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现状和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模式为主要依据,从无法达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缺少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危害环境因素、培养绿色物流管理意识、整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建设绿色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政府监督能力、有效探索绿色物流发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信息化;监督能

一、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有效价值

以实质层面上分析,物流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有效的制定商品,在产品生产中有目的、有规则的进行商品研发、设计和运输等。在现在社会进程中,物流是人们发展中无法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是运用不同方法和形式,确保物流能够按照标准化进行,满足不同物流工作之间相互配合和互动形式,不断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在具体物流工作中包含产品运输、处理、包装等多个环节,不同物流环节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因为物流运输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法掌握的因素,使得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污染、有害产品,对人们的生命保障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消极影响,现代绿色物流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物流要建立在生态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上,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运用合理规范的监督和管理形式,有效的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推动绿色物流有效发展。

二、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现状

(一)无法达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新时期下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时代,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时期,不同行业和领域都无法远离网络独立进行。物流企业的发展也不能脱离网络支持独立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实施,能够为其提供先进的技术,对物流管理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不过,现在我国物流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工作联系不够紧密,独立进行使得物流信息无法统一发展,无法将物流信息收集起来,不能与其他部门进行共享,严重阻碍了物流信息统一化发展。

(二)缺少绿色物流管理人员

由于现代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物流管理严重缺少管理人才。即使现在很多物流专业为物流领域提供了很多优秀人才,绿色物流意识的人才缺少,各所院校为社会培养的都是管理型人才,实质上缺少的是绿色管理意识,在实际物流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有效考虑环境问题,使得现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与绿色发展观相背离。

(三)危害环境因素较多

现代物流包含运输、处理、包装等多个环节和步骤,现代物流运输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工具就是车,在实际物流运输中会为社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污染,而且车尾部会排放大量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现象。在实际物流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化学产品和危险产品等,在物品装卸过程中一旦出现损坏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三、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模式

(一)培养绿色物流管理意识

正确有效的管理意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工作的进行,在实际绿色物流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具有一定的绿色管理意识和思想,可以将绿色管理意识逐渐加入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在具体管理中能够有效的收集、整合和保存不同绿色数据信息,按照企业运行情况和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情况进行研究,研制出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和环境需求的战略目标,构建完善的绿色物流管理形式,将其工作逐渐落实到各个环节和步骤中。而且,政府要意识到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绿色物流的认识,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粘贴告示、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绿色物流管理知识和重要性。积极鼓励物流管理人员能够踊跃加入到绿色物流管理工作中。

(二)整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

企业内部数据信息是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进行有效竞争的依据,为满足企业在市场中运行需求,要对自身存在的数据信息和资源等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有效提升不同数据信息和资源的有效作用,完成企业发展中不同链条的有效发展,为物流企业最大程度的赢取经济效益。以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减少物流步骤中经济投入能够提升更大的利益和效益。现代物流企业在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效益为基础,确保经营效益最大化,不断为企业赢取更多经济效益。

(三)建设绿色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

信息技术和网络在物流管理起着重要角色和地位,将其使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具有一定价值。设计绿色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未来发展必要阶段,是未来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物流是现在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严格根据企业发展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效加入到物流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最大程度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统一发展,逐步减少物流带来的不良问题和能源消耗问题。例如:使用信息扫描技术,对运输产品进行红外线扫描,在不拆除产品外观和形象的基础上判定产品性质,防止运输中危害产品和不良产品出现。

(四)提升政府监督能力

政府在绿色物流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监督力度,确保物流产品能够在社会上绿色健康的发展。首先,要构建系统的绿色评价系统,研制严格规范的绿色物流监督体系。比如:对物流设备进行统一化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等,物流工作中要严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和管理,以统一化形式为基础和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有效分级。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监管能力,为物流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其次,政府要为绿色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物流工作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比如:物流废物加工法、包装法、处理法等等,有效将政府的职能发挥出来,对物流进行宏观监控和管理。而且,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为基础,对物流工作进行设计,为企业制定绿色人才培养机制。以目前物流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不够先进的主要原因是人才不足,因此政府也要规定各所院校能够研制绿色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绿色物流意识的管理人才。

(五)有效探索绿色物流发展

现在社会中有很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物流领域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影响,绿色物流管理理念的提出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绿色物流思想刚刚诞生,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系统和认知,不过已经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关注。绿色物流要以减少污染、降低消费为基础,使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规范、系统的管理手段进行,不断减少物流带来的污染,有效发挥物流的价值,使得物流能够有效在社会上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是新时期兴起的管理,是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绿色管理模式。绿色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顺应市场发展,减少物流带来的污染,为企业赢取更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形成绿色环保意识理念。

参考文献

[1]林剑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18).

[2]刘明靖.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9).

[3]黄旭鸿.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8).

[4]郑晓丹.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18).

[5]杨威.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17(32).

物流管理软件 第6篇

一、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福音,也是对上海建设全球物流中心的关键支撑。

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贸易自由化将扩大货物自由流动的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自贸区的货物自由贸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进出口服务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自由贸易活跃度提高,必将利好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个直接相关产业,开启一场物流“盛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对物流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它将带动整个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在不断地给我校(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7位,属于5星级专业,并且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上述学科融合、专业领先的优势,更应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和可复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培养高端物流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

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它具有学科范围广、实践应用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物流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当前加强物流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

例、现场图片及视频录像等,但学生或是看了热闹,无法真正深人领会,或是由于教学材料设计得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物流工作有“低端、脏、乱、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确择业。

(2)我校作为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重点院校,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仅是呈现实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识,片面地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而没有仔细设计呈现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不相符,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既保证有扎实的实践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线物流作业的做法,将专业的实践性与专业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教学资源,引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与实现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已经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案。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⑴。从实际来看,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员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到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人的认识M。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特性。

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国内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4]。刘峰涛等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中K作分解结构(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思路[5]。刘丹提出了“产学研”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王晓锋构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并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7]。针对案例教学,张剑芳提出适应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w。刘彬斌将过程管理理念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物流学教学与评价质量控制方法:95。

总体来说,无论是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设计,都已经有了--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针对我校的实际,仍需要设计一整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方案。本文在以下两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1)提出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为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2)提出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课程群的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这些建设方案不仅应具有创新性,而且应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1.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群建设框架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该体系中,课程群体系的建立是实施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性物流T: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群

2.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以下两类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1)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包括海运或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适应国际化都市经济与生活发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包括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国际采购、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针对以上两类物流专业人才均需具备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教学定位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素养的培养。这类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的培养中落实。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企业业务模拟、第三方物流模拟、国际物流模拟等一体化的专业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物流业务,熟悉物流运作,逐步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分析与运作优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供应链建模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在大三的教学中落实。

第三阶段: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实践等专业综合性课程,以及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物流设计大赛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从实验认知到企业实践直至综合应用中提升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三阶段培养体系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三阶段能力体系为框架,归纳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与整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最终确立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展开物流管理基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保证群内课程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群间课程的协同性。课程群划分方案见图2。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

1.基于课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贯通式建设

(1)建设群内的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撑,但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大学外语类、高等数学类、计算机类、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微观经济学等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只能了解某个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以及在什么业务环境下应用,造成了案例教学与物流实践的脱节。因此,以课程群的形式将多门相关课程绑定,建设群内各门课程的贯通式案例,让案例能够贯穿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并在多门课程中进行综合应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将案例融人到物流专业教学中。

(2)通过企业实践、物流设计大赛等建设案例库。真正好的案例一定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企业实践收集企业案例素材、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方式,师生真正参与的企业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人进行研究和进行企业实践应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完善案例库。

2.基于课程群的物流实践一体化建设方案

基于课程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物流实践一体化方案,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即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阶段实施的物流实践教学。包括第一阶段物流体验性实践环节,结合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群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物流专业系统实践环节和第三阶段的物流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认知一实践一综合成用逐层递进,形成一种全程不间断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

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网,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四个课程群组织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网站,实现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U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性T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以及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平台建设。本文的研究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晓锋,周建亨,戴韬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 第7篇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有关物流成本的阐述和探讨见诸于各种文章和书籍之中;企业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也把降低物流成本作为首要任务。但是,如果细心观察一下便会发现,我们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还是比较粗浅和不全面的,用以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十分缺乏,对于物流成本的某些认识存在偏差。鉴于此,本文拟围绕物流成本概念和物流成本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一、物流成本的涵义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① 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② 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③ 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

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另一种观点是: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消耗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种途径。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物流问题才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是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开始的。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降低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

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由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在销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因此会得到增加。

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的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下降。正是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降低物流成本后,企业具备了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可以利用相对低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从宏观的角度观察,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水平。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资源得到节省。

四、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

1、 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不同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

企业微观物流成本从物流活动的领域角度可以划分为,采购物流费、工厂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返品物流费和废弃物回收物流费等。

按照商业习惯,采购商品(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商业企业的采购商品)一般由供应商支付运输费用,并不计算在采购物流费用中。但是,这部分费用最终也会在产品的价格中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到物流费用的水平,对于这部分物流费用应加以特别关注。

要准确反应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该项指标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制定出统一的计算标准;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2、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持有费用

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现行的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是站在货主企业,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计算汇总物流费用的支出。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首先说明,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创造同等规模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在物流活动领域耗费的资源得到降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销售物流领域,进入Logistics阶段,物流成本管理扩展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领域,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得到增强。而到了供应链物流阶段(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对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经超过个别企业的边界,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说,物流管理到了高级阶段,同样离不开成本这个主题。只要价格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业物流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正是企业物流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被陆续发掘出来,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经营的新兴产业,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现代物流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活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外包方式推动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继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条件。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数量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国家,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以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同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也在发生变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中,电子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加大。这种变化,导致物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那种同步、同力度增长,转向物流量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甚至出现与GDP增长相乖离的趋势。换言之,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社会经济增长对物流量的拉动作用在减小。

体现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在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注意来自不同主体的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避免简单地比较和轻易地下各种结论。

除了以上因素导至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之外,物流服务本身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的高低。

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准之下的物流费用支出。物流服务水准越高,支出的物流费用自然也就越高。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是在保证所规定的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做基础才可以得到满足。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变化,对于物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订货周期在缩短,物流的批量在减小、物流作业频率上升,物流成本也会随之加大。此外,消费者对于物流服务本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也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根据资料显示,美、日两国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在近一、二十年中,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库存规模下降带来存货持有费用的节约。

我国由于在物流成本计算和统计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完整的体系,因此,目前很难准确说出社会物流成本的规模。自己还搞不清的事情,由别人推断出来,显然缺乏可信度。当务之急,是规范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健全物流成本统计指标体系。

五、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功能活动上

,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例如,日本原运输省在1977年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采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Activity-Based Costing)。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虽然通过展示成本的大小来说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物流管理意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不少企业已经把握了物流成本,但如何在物流管理中灵活应用这些数据却遇到了难题。这说明,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成本数据在解决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上,在促进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推进物流管理方面十分有效的数据,按不同的服务水平区分的物流成本,按照原先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无法得到的,而利用ABC则可以掌握这个数据。通过不同作业环节的作业成本的计算获得的成本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物流成本增加的具体原因,从而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明确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部门。

例如,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流服务水准的上升,而物流服务水准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来自于销售部门的要求。销售部门出于获得用户的需要,会在物流服务上作出高承诺或者满足用户提出的苛刻要求(如提高配送频率等),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物流部门担负着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但是,对于自身以外原因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无法控制是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在物流部门更多的时候只是物流服务的执行者的情况下,物流部门在物流管理上要做的工作是,提供不同服务水准下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而最终的决策由销售部门作出。

按照物流理论,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物流部门的任务是满足销售部门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水准的决策权掌握在对方手里。这里的问题不是费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这部分物流费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个部门的责任导致的。物流部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但是,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简单的讲来自于单价和数量两个方面。物流部门只能对单价,即单位作业成本负责,而数量责任则应归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门。物流部门虽然无权干涉销售部门的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向销售部门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销售部门考虑物流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而能够影响销售部门的就是成本数据。销售部门根据物流部门提供的成本资料,会重新考虑物流服务水准的设定,或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维持现在服务水准,或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降低物流服务水准。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

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所应当成为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物流系统不仅是物流部门自身的工作,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

物流成本与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第8篇

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企业物流成不构成与计算》, 该标准将物流成本定义为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包括在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及与存货有关的成本。

二、物流成本的分类

在微观的角度看待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时, 一般将其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等。

三、物流成本的特征

(一) 具有不明显性

在企业成本统计中, 对外部的运输成本及向仓库支付费用等成本显而易见, 此类成本较为直观, 但是物流企业发生的费用大部分却是一些隐形成本。例如:企业内的人员费、设备费用、资金占用等费用。

(二) 具有系统性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物流活动中, 不光在企业内部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成本而且在企业外部也存在多种成本, 这些成本相互关联且此消彼长。因此必须将各个成本之间进行优化, 达到总成本最优。

(三) 具有乘数效益

例如, 企业的营业额为100元, 物流成本为10元, 其物流成本每节约1元就相当于其营业额间接增加10元。这就是物流成本减少的乘数效益。

(四) 具有难控性

由于在物流系统中难以揭示的成本有很多, 比如过量的生产及过量的供货等, 这就使得对其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其次, 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通常是在两个不同部门之间进行, 这更加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四、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一) 物流的运作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方式大致三种, 全部自营、部分自营部分外包、全部外包。据调查我国50%的企业都有意愿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需根据自身的企业战略合理选择物流运作方式。

(二) 物流的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其直接关乎企业能否在未来的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信息化程度越高, 使得供应链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越高。在不同的阶段建立快速的相应机制, 让各部门协调发挥各自的职能进而使资源更合理的分配。

(三) 物流的有效性程度

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之中, 合理规划每个阶段, 使其成本达到最低的条件下服务相对最好即物流的有效性。此时的成不与服务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现象, 因此追求物流的有效性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四) 物流成本的计算方式

物流成本的计算方式与前三个因素不同, 其不会真实的影响物流成本。只是在统计的结果上, 采用不同的计算成本的标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亟需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制定统一口径的物流成本计算规则。

五、物流成本管理

(一) 物流成本管理的含义

微观的讲, 是指对物流成本进行计划、实施、分析、比较、控制及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 进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

(二) 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首先, 应对上一物流周期的物流成本进行计算, 再综合本期的情况对成本进行预测。其次, 通过合理的分析进行物流成本决策。再次, 在对各阶段物流成本进行计划和控制。最后, 将结果与决策进行比对, 分析误差原因总结经验与不足。

(三)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其一, 物流成本的降低是现代物流企业获得利润的最有效途径。其二,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各阶段物流成本优化的手段

(一) 运输阶段物流成本优化

1) 合理的配置, 提高载货率。充分发挥载货工具的载货量, 合理的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拼装整车运输与解体运输、组织轻重装配等。2)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根据距离长短的实行铁路、公路分流。实行联合运输。3) 分区域销售合理运输。4) 实行直达运输和直拨运输。5) 通过物流深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二) 仓储阶段物流成本优化

1) 提高仓储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仓储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加强会大大提高仓储的效率, 这一点可以借鉴日本企业在仓储方面的管理经验。2) 提高仓储的信息化程度, 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各种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这将大大提高仓储利用率。3) 合理原则仓储设备, 根据货物特点合理分配仓储设备提高周转速度。

(三) 包装阶段的成本优化

1) 优化包装设计方案是在源头上降低包装成本的措施。在满足包装质量要求的条件下, 选取数量最少, 材质最经济的方案。2) 包装规格的标准化, 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而且是各个物流园与企业间无缝对接的基础。3) 尽量发展机械化包装, 这样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进而降低成本。

(四) 配送阶段的成本优化

1) 加强配送计划性。在配送过程中, 一些临时和紧急的配送往往都会大幅增加物流成本。紧急的配送往往只注重时效性, 路线中基本存在载货率低且返空等情况。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配送计划的合理制定很有必要。2) 配送路线的合理规划, 路线的选择对物流的成本、速度和效益都影响巨大。运用数学的模型及数据库的资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 装卸搬运阶段的成本优化

1) 尽可能消除无效装卸。2) 装卸搬运安排的合理化。对各资源的参数进行匹配, 提高机械化、标准化程度都能大幅地降低装卸成本。3) 尽量做到组合话搬运。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料, 进行散装处理和集装处理。

(六) 流通加工阶段的成本优化

1) 加强加工和配送的结合, 建立高效加工中心并完善配套设施。2) 进行多阶段、多层次的加工, 避免单一组织。

摘要: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物流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常态下, 企业的盈利空间逐渐缩小。这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中的成本管理更为精细。

关键词: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刘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外资, 2011.

[2]潘虹.基于供应链视角探究物流成本控制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3]刘明菲, 王槐林.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角井亮一.物流管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3.

上一篇:我懂得了坚持的可贵作文下一篇:国际贸易资格考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