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抒情范文

2024-08-26

作文训练抒情范文(精选6篇)

作文训练抒情 第1篇

写作要求:从生活中选择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 “路”、“桥”、“蜜蜂”、“泥土”、“石子”、“蜡烛”等。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了事物的形象,又要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及象征意义,寄寓自己的感情。

作文题目:自拟(提示:可有《××的风格》、《××赞》、《我爱××》、《××的精神》或直接用事物的名称、相关短语命题)

写作提示:

一、细致观察,凸现所状之物的特征,借我一双慧眼,留心多彩世界。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储备丰富的写作素材。观察时,既要全面观察,又要突出重点凸现其特征。如:外表丑陋,深埋地下,为树木默默吸取养份,乃树根之特征; 不择地形土质,不畏风霜雨雪,无绚丽色彩,无高大身躯,默默地为自然释放氧气,无私地为人类护土固沙,乃小草之特征;生命短暂,能驱散黑暗,力量微薄,能增添温暖,乃蜡烛之特征;凌寒独自开,风雪中喷芳吐艳乃腊梅之特征。总之,只有扣住所状之物的特征,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二、选好观察的角度,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选好观察角度,先要确立好观察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观察的方法,或仰视,或俯视,或环视,或远眺,或近视,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或由近及远,或由上到下,或以时间变化或以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才能层次分明,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抓住事物特征,多方位描摹在细心观察,领会某物特征的基础上,可通过视觉写它的形、神、色,可通过听觉写它的声,可通过嗅觉写它的气味,可通过味觉写它的味道,可通过触觉写触摸之感受,这样景物的特征才能更鲜明。当然在描摹其形、色、声、味的同时,应该着眼于不同视点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可以从整体、局部、甚至细部去摹画事物,体现其层次性、

多样性。

四、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写景的生动性。

为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要善于选取精炼的动词和恰当的形容词来表达,尤其是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和联想想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

《紫藤萝瀑布》中的`“辉煌的淡紫色”“那紫色沉淀下来”,“在和阳光....

互相挑逗”中加点的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紫藤萝花的形、色。比喻、拟人等..

修辞和想像手法的运用,更显现出花的特征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展开合理的联想,挖掘所状之物的精神由所状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之相近的精神品质,进而到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这才是状物抒情类的文章的要旨,即赋景物以灵魂。

由树根其貌不扬,深埋地下,可联想到默默奉献的精神,进而想到社会生活中的工人、农民、教师、军人。

由小草的平凡,可想到默默无闻的品质,进而想到农民、清洁工人、导演。

由小草奉送绿色,可想到到奉献精神,进而想到教师、军人、教练员。 由小草的不畏风霜雨雪,可想到坚强的品质,进而想到革命先烈,不向命运低头的残疾人,

六、明确写作思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从全篇看,要以状物为主,运用寓有人格化的语言对所状之物进行形象描绘,要找出主要特征,可赞之处,这样才能自然过渡到所挖掘的精神和所要赞美的人,在行文中要注意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讨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作文训练抒情 第2篇

一、教学内容:

作文训练——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二、学习目标:

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三、学习过程:

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1)记叙文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a.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b.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了白杨树的特征,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孔乙己》中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3)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中考满分作文

《那微笑改变了我》(江苏盐城例文)的结尾

这是何等普通的一笑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却,它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尽管那只是淡淡的一笑。许多年以来,那微笑一直深深埋于我的心中,……或许,这句诗会表达它的含义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点评:这篇作文写了一件事改变“我”过去的观念,使自己深受影响,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常带着微笑去帮助别人。虽着墨不多,但议论升华了主题。“微笑”作为一种精神象征,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关怀的力量。

【作文范例】

因为有你

我曾被无数的人感动过,但在那些人之中,没有一个可以和你相比。因为有你——钱学森,中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才能阔步向前,冲劲十足。(由感动自己的人引出“你”,概括“你”的价值)

在你心里,国为重,家为轻,为此,你不顾个人安危,辗转五年,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概括“你”的经历和贡献)在1970年4月24日的晚上,由你设计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承载的“东方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让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因为有你,我们中国才可以挺直腰板儿。在1975年,在你的领导下,中国又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卫星。这一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因为有你,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又提升了一截。在1981年,我国又成功的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这次成功发射又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因为有你,中国让西方国家另眼相看;因为有你,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还有,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前,你就以你自己的远见卓识提出了把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起来的设想,终于在1966年10月,你的伟大设想“两弹结合”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核打击能力。因为有你,中国国防的大门更加坚固了。你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因为有你,中国的航天人才能后继有人。因为有你,中国的航天事业才阔步向前冲。从两弹一星到神

5、神6再到“嫦娥一号”,从钱学森到钱三强,从邓稼先到孙家正……,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才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2)记叙文的抒情 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A.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的散文中,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B.在记叙、描写中穿插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者的思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又如《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一是“寓情于叙”,即“间接抒情”,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

如:中考满分作文

《最好的奖赏》

奶奶沙哑的声音只有我才能听到。我一个劲儿点头,泪水在眼中翻滚着。忽然,奶奶松开双手,轻轻闭上了眼睛,此时,我的泪水拼命地涌出来,嗒嗒地打在手上,打在芒果上,这个斑斑点点的芒果,我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沉重,望着奶奶恬静的脸,我默念,“会的,我会好好读书!”

二是“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如:(中考满分作文 《立春》山西)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潇洒地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强烈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评价: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心中强烈的不舍”直抒作者眷念之情,“驱走寒冬”、“温暖心田”直抒作者感恩之情。让文章显得真情流露;感情充沛;这种形式常出现在文章首尾,以情入文或激情收文;常用形象的意象化的手法,避免直白。

中考满分作文:

《妈妈的手》

炎炎烈日下,校门外飘来众多期盼的目光,临别时,就是这伟大而又温暖的眼神,伴我们步入考场,一个个美丽的大伞下,是无数位母亲在期盼与等待,一双双粗糙美丽的手,在不停地挥舞,不停地摆动……

铃、铃……,入场的铃声结束了,我抓着妈妈粗糙的手舍不得进去,恐惧那将改变自己人生的考场。我焦虑得快要哭出来,可是,那双大手轻柔温暖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告诉我放心地进去,发挥自己无限的潜智,不要担心害怕。

我的眼睛注视着她的手在烈日的炙烤下,变得那么黑,那么苍老与憔悴。我从来都不曾这样注视过这双手。我安心地迈入考场,心中变得那样的不知所措,而自己却知道这并非是担忧这次考试,而是站在校外被炙烤的母亲。曾几何时,荒芜的土地,拥有了本不拥有的绿色生机;曾几何时,透风的衣裤,又得到了本不能得到的片片暖意;曾几何时,无味的饭菜,又体味到了本不存在的缕缕香气。

练习: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这些都是她,是她用那双饱经沧桑的大手,一点点,一针针,一次次的辛劳让我得到的。那双手曾经出现在了卖雪糕的老板身上;曾经出现在了勤恳的锄头的腰背上;曾经出现在了树木的根系上,也出现在了我沉重的书包上。

就是妈妈的那双手,让我拥有了现在的丰衣足食。就是妈妈的那双手,让我体会到了辛劳的滋味,也就是那双手,让我有了步入考场的信心与勇气。

谢谢你,我的好妈妈。她这双手虽然已很粗糙,不再光滑,但是,她却能支撑着我们幸福的家;虽然她已苍老,不再有昔日的光彩,但她永远是我最爱的人。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中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3)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作文范例:

生活告诉我

一片绿叶只能装点一棵生长的树,但万千片绿叶却能让整个春天生机勃勃;一根火柴只能照亮一块狭小的领域,但万千根火柴却能照亮整个夜空。生活告诉我,是合作使它们团结一致。合作的力量不容小觑。

课堂上,一道数学题难倒了我,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们,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不约而同的示意——“这题太难了”。“讨论”,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像身负重任的战士,马上出击。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这题怎么做?”“不知道哇,能作辅助线么?”“试试吧!”周围的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我们最终战胜了这刁钻的习题。

生活告诉我,是合作的力量让困难不再强大。操场上,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不远处,一些男同学在打篮球,身手敏捷,动作迅速。奔跑、投篮、命中,配合得真是默契。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也跃跃欲试,便跑去参加。在经过一番短暂的磨合之后,我们披挂上阵了。进攻、投篮、退防,一切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有些同学不禁在一旁感慨着:这步伐还真是齐呀!我想: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吧!

生活告诉我,是合作的力量让集体更强大。

公交车上,乘客们在默默看报纸,并无一丝嘈杂之意。一路都是如此的安静。车快到站了,车上的乘客井然有序地下车,而等待上车的人们则整齐地排成两路纵队,等待所有的乘客均下车后才缓慢地上车。“啪”的一声,车门被关上了,公交车缓缓地启动。乘务员和各位乘客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生活告诉我,是合作的力量让人们展现笑容。

生活告诉了我,是合作的力量,让一切和谐而美好;生活告诉了我,合作的力量不容小觑。合作是一切力量之源。

多想对你说声谢谢

六月的阳光洒向大地,蓄势待发的我们即将走入考场,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陪伴了我初中三年的老师。

每一次跌倒,是您鼓励我站起;每一次哭泣,是您告诉我坚强;每一次放弃,是您教导我坚持……老师,您像西下的夕阳,将毕生的光芒都照射在我们身上,只留一抹余晖点亮自己。

三年来的种种印象都浮在脑海里,泛起层层涟漪。

从刚入学的那天起,你和蔼可亲的笑容便深深地映入眼帘,刻在心中,因为紧张,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因为内向,很少与他人说话;因为迷茫,常常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你发现了我所有的缺点,上课时,你总是在我不经意间叫起我,小心翼翼地点拨,使我逐渐能够独立答出问题。考试临近了,您总是会走到我身边,细心地询问我哪里没弄懂,耐心地帮我解疑。给我加油给我鼓劲。让我在考试中名列前茅。慢慢的,我学会了交朋友。我知道现在我这么开朗是因为您的谆谆教导,细心照料,是您塑造了我——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我真心的谢谢你。

进入了初三,由于压力大,考试成绩一次次下滑。您主动找到我,询问原因,当您知道后,您微微一笑,眼角的纹络皱在一起。沉默了一会儿,您开口了:“孩子,其实初三并不可怕,压力谁都会有,重要的是心态。良好的心态会使你从容地面对每一次考试,会使你的人生道路更加充实快乐,不要气馁,就把它当作一次实验,以后回想起来会受益匪浅。”听完这番话,我的心顿时轻松了许多,心头阴云消散,雨后的彩虹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从那以后,我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压力,而是一种前进动力,实现梦想的前进动力。老师,人生旅途中缺不了您的陪伴,您如月亮围绕太阳般紧紧守候在我们的身边,用真情呵护我们。老师,是您给了我无尽的温暖,让青春的我不再迷茫。老师,我想对您说声谢谢。

多想对你说声谢谢

每当看见你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厨房里忙碌,每当看见你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或高兴或伤心,每当看见你为让我过得更好而四处奔波,我就会感激地在心里说:“爸爸,谢谢您。”

记得您非常喜欢武打小说,有一次您和我去书店买书,您看到了一本武打小说,而且十分喜欢,可是当您问完售货员价格时,您却黯然地摇了摇头。我可以看出您眼睛里那种对那本书的渴望,但是您却并没有将它买下,而是用买武打小说的钱买了一本我十分喜爱的书。当我问您为何不把武打小说买下时,您说:“武打小说看不看就那么回事,还是工具书比较有用,你看了还能得到知识。您嘴里说不看武打小说没什么,但我第二天却看见您在网上查阅那部小说。我问您:“为什么不去书店买来看?”您说:“在网上看挺好的,经济实惠。可回想我在网上看书时,您总是慷慨地拿出钱来,对我说:“拿钱去书店买一本书,在电脑上看东西对眼睛不好。你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睛可一定要保护好。”可是,您现在却……

您因为公务繁忙,不得不在酒场中一遍又一遍地走形式。表面上轻松得很,可晚上回家,更多的是看见您一头倒在床上,累得鞋都不想脱,那时,我才知道您的身心有多么疲惫。有一次您晚上喝多了酒,坐在沙发上握着我的手,喃喃地说,孩子啊,我们只希望你快乐……你快乐我们就快乐了……

还有一次您去外地出差,我在妈妈的要求下,才极不情愿地发了条短信说:“别太累着,注意身体。”可您回来却将这八个字挂在嘴边,没事就拿出来念叨。每到那时我都感到十分惭愧。

爸爸,您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我将永远感激您。我要对您说声谢谢!

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缠绵的细雨滋润禾苗,飘飞的冬雪装扮山川……真挚的情感呢?真挚的情感能够抚慰心灵,温暖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

——题记

在人生路上跋涉了十六载,蓦然回首,童年的许多往事已经淡化得如烟如缕,惟有零星的碎片在记忆中闪光。深存在脑海中的那些真挚的情感如同天空中的点点星光,照亮我孤寂的心灵。忘不了,怎么能忘呢?

还清晰的记得与那些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一起嬉戏的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时侯,我们活泼又天真。每当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放学归来,大家就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高谈阔论,或者一起骑着自行车到野外去兜风……在我们眼中,世界是那么美好,生活是那么快乐。节假日来临的时候,我们更欢呼雀跃了!我们一起去进行社会调查,一起去做好人好事,一起到老师家请教问题……无数的“一起”让我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现在,我们各自奋斗在自己的中学校园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还真切的记得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短暂的三百六十五天,我和我的同学们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我和我的老师们一起挑灯研读。初三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快乐而充实。每当同学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而同学们淘气、搞恶作剧的时候,老师严厉的目光之中又带着关切和疼爱。我们这些长不大的孩子,让老师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啊!最后那堂课上,我们师生间真挚的感情让我们流下了离别的泪水。虽然万般不舍,但老师还是放开了我们的手,他希望看着我们奔向新的学习征程,他期待着我们成功的那一天。

今天,我坐在中考考场上,这些美丽的回忆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心中泛起了甜蜜的涟漪。我知道,是真挚的感情给予了我心灵的慰藉。

练习: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结尾:

是啊!朋友之间,师生之间,还有父子之间、母女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都会产生真挚的感情。生命中太多的“真挚”,会让我们用心去珍藏,用爱去铭记,因为这些真挚的情感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浅谈轻型抒情男高音的训练与技巧 第3篇

在德国声乐教学体系中将男高音划分为四大类型, 包括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抒情男高音以及轻型抒情性男高音。四种类型的男高音都有各自的特点, 也有着统一的相同点。从我国声乐发展现状来看, 男高音的主要划分是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两大类, 轻型抒情男高音则被划分在抒情男高音一类。

轻型抒情男高音音色明亮、轻快灵活, 较之抒情男高音更加轻盈, 号更加小, 其明亮自然的音色受到众多作曲家的青睐, 莫扎特、多尼采蒂、罗西尼、贝里尼等众多作曲家的歌剧作品中都有不少为人熟知的男高音角色由轻型抒情男高音担任, 因此轻型抒情男高音也常被人们称为“莫扎特型男高音”和“罗西尼式男高音”。轻型抒情男高音音色柔和明亮, 声音的灵活性较强, 共鸣位置靠前, 音响不大却有着强大的穿透力。

一、男高音的“难”

男高音, 顾名思义需要具备漂亮的高音音色, 天生就具备高音嗓子的声乐学习者很少, 大多数男高音都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高音。

1. 先天难度。

男声和女声的不同在于, 女声在进行声区转换时能够较为轻易的掺入更多的假声, 从而达到高音的需求。而对于男声而言, 几乎从下到上都是用全真声来演唱, 男高音的音域又不像男中音那样接近自然声区, 练习演唱男高音就相当于在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

2. 音域拓展。

轻型抒情男高音的音域在小字一组c到小字三组c之间, 总所周知, 声乐学习中, 高音到小字二组的f左右是一个换声点, 声乐学习者不但要在换声点做好准备, 也需要在中声区就打好基础。因此, 男高音在训练当中不可急功近利, 需要在身体逐渐自然成熟的掌握演唱技巧才能慢慢向高声区过度。

3. 音色统一。

由于男高音的发声大多数都是靠真声, 所以在训练当中需要在掌握科学的声乐技术的同时, 将各个声区的音色完全统一, 逐渐将声乐演唱的技巧融合到中高声区, 才能逐渐转变先天的生理机能。比如, 中高声区的换声点小字二组f之前, 声乐学习者必须在小子二组的降e就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歌唱方法不得当, 声区的转换当中音色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演唱高音也会越来越吃力, 气息与腔体无法结合。

二、男高音的训练方法

1. 循序渐进

男高音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有耐心, 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磨练, 循序渐进, 打好坚实的基础, 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好状态就“冒进”, 要, 一点一滴地积累。

2. 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对于每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 在学习声乐期间,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基础, 都要选择适合自己阶段的作品来演唱, 选对自己声部的声乐作品。如作为一个轻型抒情男高音, 在无法掌握歌剧男高音演唱难度时, 就应选择演唱一些巴洛克时期、较为轻便的声乐作品, 音域符合自己的声乐技术或在能力的基础上有一些突破的作品, 不能是自己无法自如掌握的作品, 也不能选择难度过高的声乐作品或者不适合自己音色的作品, 把自己撑的太大, 这样会把自己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暴露的更明显。

3.“恐高”心理

笔者作为一个轻型抒情男高音, 长期以来就受到“恐高”心理的折磨。首先, 这种心理出现在初学者的身上, 由于对技术掌握不娴熟, 认为高音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认为自己不能唱或不敢唱, 这种心理往往会分散声乐学习者的注意力, 使之不能全身心的进入到运用技术来攻克难关的心态当中, 即使能唱出来, 声音的质量也不会太高, 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其次, 有“恐高”心理的声乐学习者并不一定是基本功不扎实, 技术达不到要求, 而是选择了自己并不一定能完全驾驭得了的声乐作品, 这样即便因为一时的“好状态”而达到目的, 也是不稳定的, 再加上演出与平时训练的不同, 高音不稳定是必然的, 如果长期受这种状态的侵蚀, 会在心理上打击声乐学习者。

总而言之, 歌唱技术是经过后天的磨砺获得的, 在提高声乐技术的基础上, 必须建立在对自身和声乐技术、声乐作品了解清楚的基础上, 在导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的训练方法。

三、轻型抒情男高音的高音解决

笔者在声乐学习期间演唱过许多轻型抒情男高音声乐作品, 如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奥塔维奥的咏叹调《我亲爱的宝贝》、歌剧《魔笛》中男高音塔米诺的咏叹调《这肖像美如天仙》、《这是一支奇妙的笛子》以及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男高音阿尔马维瓦伯爵的咏叹调《我的名字随歌声飘荡》等。虽然在最初的学习当中并不顺利, 但经过长期的积累, 笔者也有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演唱中的问题和错误的状态:在声区的转换时, 音色不统一, 腔体变形, 气息无法支撑, 声乐技巧引用不恰当。下巴舌根等部位紧张, 无法放松。这些问题往往在练习中能再反复训练中解决, 但在演出时往往会不合时宜的暴露出来。

高音的解决:

1. 歌唱的基础

歌唱的基础就是气息, 没有气息或者气息无法与声音相结合, 声音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变得单薄、无力、没有持久力。因此, 气息与声音的结合是歌唱的关键所在。

首先, 歌唱时的状态应养成一种健康的习惯, 从脖子到后背、腰部都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做可以保证气息的通常, 使得身体上下连贯, 声音就会容易得到气息的支持, 而且, 这样做的又一个好处是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 尤其是喉咙周围的力量转移出去, 使得声带放松下来, 就可以很自然的歌唱。轻型抒情男高音在演唱时, 保持健康的歌唱状态、气息上下连贯, 有利于咽壁位置均匀的受力, 使得歌唱同道更加顺畅, 声音就会更加圆滑, 有弹性, 中高声区的变化就不会太大, 也有利于在声区转换的时候音色统一, 使演唱者处在一个放松歌唱的状态, 声音在中高声区的行走就会更加自如。

其次, 横膈膜的保持尤为重要, 轻型抒情男高音的作品有许多音符的跑动、大跳和华彩乐句, 如歌剧《魔笛》中塔米诺的咏叹调《这肖像美如天仙》人声的开始就是一个七度音程的大跳, 大多数乐句的音符都是在高声区跑动, 对气息的力量和持久考验很大, 而保持横膈膜的扩张就能使气息得到保障、有力、持久。

2. 歌唱的有利条件

声区是声乐歌唱者自然划分的声音区域, 从中声区到高声区的声音转换是突破高音的关键。一般人声的中高声区的界限一般划分在小字二组的f到升f左右, 每个人的换声点都不尽相同, 对于轻型抒情性男高音而言, 换声点一般较高, 在小字二组的升f到小子二组的g之间。无论换声点在哪里, 声乐演唱者都必须在小字二组的d到e之间就做好充分的换声准备。在这一区域, 声音要唱的稍微暗淡, 以便达到自然转换声区的目的。

另外, 喉咙、舌根、下巴包括整个口腔都要保持放松的状态, 不能僵硬, 更不能松懈。在唱到小子二组的d时就要注意保持声音的音色, 可以稍作暗淡的音色, 循序渐进的将假声混入声音当中, 这样有助于到了换声区声音不那么突兀。

再者, 中声区的自然流畅很重要, 轻型抒情男高音的音色明亮, 特点明显。而唱到高声区时会觉得音色暗淡, 声音的同道变窄, 这是正确的歌唱感觉, 说明声乐技巧的使用是正确的。千万要注意音量不是越大越好。

3. 歌唱的关键

男高音在演唱换声区之后的高音时, 具有其强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在演唱高声区时, 解决头腔共鸣的问题就成了轻型抒情男高音解决高音的关键。

首先, 要做到拒绝“恐高”, 要大胆练习和演唱, 如果心里紧张, 会导致生理上的连锁反应。其次, 身体保持积极放松的状态, 整个身体保持一致, 歌唱的状态不仅仅是喉部在歌唱, 而是整个身体在歌唱。第三, 轻型抒情男高音由于号小, 音响不大, 这就要求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唱的精巧细致, 身体保持歌唱的姿态下, 必须将演唱做的细致入微, 不需要尽可能的大声唱, 这样会使声音变的宽大, 反而会失去轻型抒情男高音自身的特点, 也会让自己唱的更加费力, 而是要把声音唱的精致, 用气息包裹住声音。

轻型抒情男高音的演唱, 要做到对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科学地对自己进行定位。声乐练习的过程, 必然会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乏味而枯燥, 不能急功近利, 要坚持刻苦训练。

摘要:男高音在歌剧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典主义歌剧大师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的男高音多数就由轻型抒情男高音担任, 轻型抒情男高音音色明亮自然, 声音灵活性强, 而男高音演唱的“难”困扰着许多声乐学习者, 恰当的声乐训练和演唱技巧是轻型抒情男高音男高音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轻型抒情男高音,音色,气息

参考文献

[1]李梓郡.论轻型抒情男高音高音的解决[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浅谈抒情男高音训练方法 第4篇

【关键词】男高音 抒情男高音 训练方法

男高音按音色的特点可分为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两类。抒情男高音的特点是明朗而富于诗意,具有明亮的音色,擅于表现歌唱性比较强的声乐作品,在演绎过程中有较强的感染力。由于生理原因的特殊性,抒情男高音的训练比起其他诸如女高音、女中音、男中音等声部的训练要复杂、困难得多。声乐艺术在不断发展,笔者在参考众多声乐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也对抒情男高音训练中关于喉位、声区、呼吸、共鸣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和实践。

一、对发声方法要有科学的认识

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喉咙打开,声门关闭,挡住气息,使共鸣腔形成管子状,从而保持通畅的歌唱。具体来说,可以理解为用半打哈欠的办法或做“u”、“ao”等母音练习时,做到喉头相对稳定和口腔打开状态。在保持这种的状态下,用横隔膜、后咽壁、气息和声带的相互协调配合发出的一种符合发声规律的声音。注意这些动作要柔和、不过分,发声时咽腔的开度要保持好,喉咙打开放松,上下成“u”管道状。气息不能僵硬,想象形成一个上下垂直的气柱子,声音托在气息上,随后声带振动发出起音。这是一种简单易懂易学易掌握的办法,也是各个声部科学发声的通用法则。

二、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是解决声区统一的关键

无论是哪个声部的作品,中声区都是歌曲的主体部分,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是解决声区统一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进行训练:

1.小跨度循序渐进。首先,在打基础的阶段,最好是用有利于保持口腔打开并且喉头稳定的母音进行训练。比如,元音中的“a”、“ao”“u”等,用二度或三度的连音半音半音向上向下练习,但一般不要超过小字二组的e或f,因为大多抒情男高音的换声点都在这个音高,如果超过这个音高,就会容易出现喉位不稳定、气息端起、声音没有支撑点等问题。其次,初学者练习时,可以多练闭口“打哈欠”,闭口打哈欠时,里面是打开的、抬起的,且更接近演唱时的状态。最后,由于不同的学生嗓音条件、乐感差异、对声音的理解力不同等,声乐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

2.良好的呼吸。这里的呼吸不单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他是指歌唱中的深呼吸,是作为歌唱发声的原动力。作为声乐教师,要要求学生对呼吸有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可以体会在受到惊吓时小腹的快速收缩的感觉、闭嘴闻花香的感觉等。同时又要有清晰的支点去支持声音。我们都熟悉的歌曲《西部放歌》,在刚开始就的“哗啦啦的黄河水”,“河”字的音高就到了小字二组的降b,随后的“跟着那太阳走”中的“太”字的音高更是到了小字三组的降e,在唱这类高音时,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腹部有明显的收缩的感觉,口腔也会有一个连锁反应,即软脾和小舌都有向上提的兴奋感觉,这就给口腔提供一个适当的空间以及往上唱高音的趋势,这种感觉是有力而自然的,同时又是集中的。这时还能感觉到深呼吸的支点,这个支点是在横隔膜的部位。这里所说的有支点的呼吸,就是指良好的呼吸。

3.哼鸣练习。哼鸣是一种音量不大的发声,但是有较高的位置。这种练习既能使歌唱者本人感觉到声音高位置的感觉,又不会轻易使声带、咽喉部位的肌肉产生疲劳,还可以增强咽部、喉部机能。哼鸣的练习,要求笑肌微提,双唇和上下齿自然地似闭非闭,保持放松,口腔内稍稍张大,舌头放平,舌尖抵住下牙,提高軟口盖,小舌向上,使咽管竖起来。另外,气息一定要保持深呼吸的状态,就是让气息由腹部均匀向上流动,在腹部有清晰支点的感觉。正确的哼鸣在听觉上是一种丰满、有光彩的声音感,气息从鼻子里出来,但和鼻音不一样。正确的哼鸣应该是整个口咽腔和鼻音腔共振后产生的一种和谐的声音。通过哼鸣练习,可以使自己比较容易地获得正确混合共鸣和感受高位置,同时对获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准确把握换声区的技巧是唱好高音的保证

换声区技巧把握得准确与否,直接决定高音区高音的质量。怎样准确把握换声区的技巧呢?下行发声从中音区到低音区过渡时,最大问题就是低音时容易掉位置,造成声区的不统一。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充分保持“半哈欠”的状态,尤其是上腭不能塌下,同时尽可能的让腹部的支撑点清晰,在意识上把声音紧贴在眉心处,并体会哼鸣的位置。由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转换过渡,也可称为由胸腔、喉咽腔共鸣向头腔共鸣的过渡,这个换声点一般在小字二组e或f左右,换声点左右的音对一些男高音来说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中声区基础不扎实或中声区较宽阔的男高音,向高音区过渡就更显困难。要想把换声点唱好,要特别注意从小字一组的b或稍高一点开始,向上有意识的自然地掺假声,注意掺假声时不能有明显的痕迹,用这样一种感觉,顺着音的阶梯,让声音在舌面和硬腮之间比较自然地发送,大概到小字二组的e或f左右(换声点)时,后咽壁和软腭应有一个小小的拉弓式的动作,舌头放平,舌跟微微向前,让声音稍向前送,这样这可以形成常说的“关闭”的引桥,(向关闭的过渡)。声音再向上走时,尽量不要增加气息,喉咙也不要缩小(保持打开),不要放大音量,声音越来越集中,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用上“关闭唱法”,建立起抒情男高音的高声区来。这些动作绝不能用调整喉头的位置去做,否则,声音湖一变的粗糙、难听,和“关闭”南辕北辙,和高质量的高音拜拜。

总之,作为男高音,作为抒情男高音,只要能科学理解并掌握以下方法,就能够演绎好抒情男高音的唱腔:(1)对发声要有科学的认识;(2)中声区到低音去过渡时,要注意保持声音的高位置;(3)中声区到换声点前的几个音开始,注意将母音变圆变暗;(4)用语音变换的手法要求元音统一;(5)气息平稳,不能突然加重,不能太冲;(6)喉头略向下并保持稳定;(7)尽量把声带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8)根据词曲意义,用感情调整声音。

参考文献:

[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杨小高.男高音训练方法及心理因素[J].闽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抒情散文常见考点训练 第5篇

考点精讲和错例分析

1.内容概括

(2011·山东烟台)文章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的?

江 南 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鸣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竟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这是一篇咏物散文,咏物散文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对于不少同学而言,有点让人头疼——原因是读不懂,理不清思路,抓不住主旨,一遍两遍读下来,还是零碎的片断,云里雾里的。其实,还是要从梳理思路开始,看文章写的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表现什么,抒发什么,揭示什么。静下来细细读,慢慢梳理。要学会抓关键词句。如本文的开头段“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结尾段“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中间两个过渡段“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还要懂得思路展开的基本规律,咏物散文一般总是先“形”后“神”,先外后内的。

(1)从柳音、柳妙、柳好三方面写江南柳的。(2)从外在形态、内在品格、实用价值三个方面写江南柳的。

例(1)表明阅读者没读懂,只是抓住片言只语,以偏概全。例(2)大致上梳理出来了,但读得不细,于是不能贴着文本内容精细概括,只能笼而统之。其实,细读文本,第①段是总领段,“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是中心句,下面的文字围绕它展开。怎么展开的呢?先写江南柳的外在,从柳形(第②段)和柳音(第③段)两个方面写;再写柳妙,对于农人有实用价值,对于文人,有寄托情思的价值;接着写柳的生命力,既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最后抒情作结,画龙点睛,呼应开头。

从柳形和柳音、柳妙、柳的生命力三个方面写江南柳的。

2.词语赏析

(2011·江苏无锡)请你说说第①段“裹”字的妙处。

①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歇。一阵一阵,随风飘忽。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

词语妙处的赏析,首先要推敲词语的意思,接着把它放在语境中,与上下文结合起来,分析其表达效果。有时还需要运用比较法,即设想平实表述时会用哪个词语,再比较两个词语的优劣。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雨的细密。(2)“裹”字用得很形象,很巧妙。

例(1)修辞手法判断错误,本句没有用比喻,找不出比喻的本体喻体,同时对表达效果的分析也不完整。例(2)的表述失之空洞,没有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推敲“裹”的词义是“捆绑、缠绕”,“我的石屋”被雨丝“捆绑、缠绕”,可见雨确实如丝,可见其稠密,也可见“我的石屋”很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丝丝雨声的稠密和石屋的小。

3.修辞赏析

(2011·湖北武汉)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它(即池塘)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抒情散文中的修辞赏析,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判断是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是分析该修辞手法对描绘物态的作用,三是分析该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2)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池塘写得富于生机和活力。

例(1)修辞判断正确,也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分析修辞手法对表达作者情意的作用。例(2)不符合题目要求,题目明确说“请结合其中一种”,而且分析也显得空泛,没有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

(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4.风格赏析

(2011·江苏常州)文章自然朴实,感情真挚。请以第②段的词句为例简要分析。

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后来成了我认识的、阅读的史铁生。

风格好像作家的名片,一读就是他,别人无法替代,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都给人深刻印象。本题考查这篇散文的写作风格,需结合具体的词句简要分析,要答好本题,需要有文本细读的能力。

(1)“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写得很“自然朴实”;“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写得很“感情真挚”。(2)“应该很高大,很健硕”,体现了自然朴实的特点,“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流露出作者对史铁生的同情,感情很真挚。

例(1)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显得空泛。例(2)看起来点到了具体的词句,但点而不明,没有进入到词句的内核。两者的问题都是缺少文本细读,没有抓住具体的词句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文字里所融入的感情、文字中所表现的自然朴实的风貌。

第一句交代史铁生本应有的健壮体格,“本来”一词融入了作者对他遭受身体磨难的遗憾之情。第二句叙述了他从截瘫到被迫走另一条路,直至最后真正走通的曲折过程。“塞”字融入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简简单单、平平实实,却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融入了对史铁生终于走出困境、找到出路的艰难的理解和赞叹;“认识”“阅读”两个词融入了作者由衷的敬意。

5.情感体味

(2010·山东烟台)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句子,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外的春天

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者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很多散文表达情感比较含蓄,同学们也多会有这种感受,读了一遍,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遇到这种情形,有两个方法,一是先看散文的结尾,有时也要结合看开头部分仔细品味、检索,看有没有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如果整篇散文都没有这种直接标示感情的语句,那就要琢磨其中描写、叙事的部分,如本篇,作者可能借景抒情,将感情包裹在写景里了。

(1)表达了作者对塞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2)表达了作者不能“忘情于塞外”的感情。

例(1)没有仔细阅读结尾段落,更没有仔细推敲画线部分,只是一种程式化、套路化的回答。例(2)也只是简单地摘取原文语句。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后面括号里对作者生平的简介,仔细琢磨画线句子,尤其是“青春结伴”“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作者现在到了台湾,无法回到故乡,但他渴盼“青春结伴(好还乡)”“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叶落归根,葬于故土,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么一解读,作者表达的情感就了然了。

作文训练抒情 第6篇

陕 北 柳 朱景敏

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

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她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

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得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长成了树形。

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那冲天的小辫,完全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长到五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和反刍的老牛遮阳。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

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那个季节,主人已收获了当年的所有谷禾豆薯,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

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究竟砍割了多少椽子。她忘光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

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线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2.能从几个方面理解题目(意象)表层和深层含义。3.分析文中所写形象,把握形象特点及意义。

4.分析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5.体味和推敲词、句、段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6.能根据要求,从修辞方法、词语选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语言。

针对考点,拟出4个题目,给出分数并拟出相应答案。

19.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陕北柳”生命成长历程,根据文意完成填空。(2分)

插杆生根—— —— 奉献椽子—— 考点1:梳理情节,每空1分,确定阅读区域,答案所在的节数,圈画出重点字词。20.文章第二段为什么写到江南垂柳、塞外白杨、黄山松、曲阜柏树?(3分)

考点4:分析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第一分,手法,第二分,突出文章主要形象的表层意思,第三分,突出文章主要形象的深层性格。21.赏析词句。(4分)

(1)第五段两次写柳树“颤抖”,第二次的“颤抖”与第一次的“颤抖”有什么不同? 考点5:体味和推敲词在文中的意思。根据文章内容,把该词解释清楚,具体可参考:某事物由于什么而什么导致“颤抖”。(尽量表述完整)(2)赏析第六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

考点6:常见修辞,如果多种,尽量多写出,根据分值,选择一种或两种答题。可在表层内容上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或体现什么性格。

2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将陕北柳喻为“母亲”。(3分)考点3:分析形象。把握形象特点和意义。根据文章内容,有三分即三点。文中体现陕北柳和母亲的共同之处。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线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2.能从几个方面理解题目(意象)表层和深层含义。3.分析文中所写形象,把握形象特点及意义。

4.分析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5.体味和推敲词、句、段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6.能根据要求,从修辞方法、词语选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语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9.(2分)长枝成椽(茁壮成长);腐烂入泥(枯朽老去)20.(3分)将陕北柳与其进行对比(1分),烘托出陕北柳的普通平常(1分);更突出陕北柳一生都在生儿育女,不断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特点(1分)。21.(4分)(1)(2分)第一次“颤抖”是骄傲和自豪,第二次“颤抖”是痛苦又是甜蜜的。(第二次“颤抖”答出“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她的心里是甜的”也可)(答案不全,应为因什么而骄傲、自豪而颤抖;因什么而痛苦、甜蜜而颤抖)(2)(2分)运用排比或拟人,多方面表现了陕北柳经历了无数磨难(1分),“始终坚持”更表现柳的顽强不屈(1分)。

22.(3分)因为陕北柳与母亲有以下相似点:一是普通平凡辛勤劳碌(繁衍后代); 二是顽强,任劳任怨;

上一篇: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下一篇:跟单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