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八礼四仪内容

2024-07-21

高中阶段八礼四仪内容(精选3篇)

高中阶段八礼四仪内容 第1篇

八礼四仪活动学习内容

一、江苏省礼仪教育的主题:中华礼仪,闪耀青奥

二、本次活动的背景与意义: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的体现。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习礼仪,也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日前,《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正式出台,旨在引导全省1900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道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中华礼仪,闪耀青奥”活动通过学习礼仪、践行礼仪、展示礼仪三个阶段,在全省千万名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八礼四仪”教育,使其知学礼、知礼、行礼、守礼,为即将到来的2014南京青奥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

三、关于“八礼四仪”的内容:

1.八礼: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2.四仪: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五、我校开展的教育活动:

1.开展四好活动,进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走好路、扫好地、说好话、做好操 2.练好五功,使得校园的每一天都文明而温馨:早礼、晨诵、午读、暮省、夕歌 3.完善三仪,形成校园独特的仪式文化:开蒙仪式、十岁成长仪式、毕业仪式 4.礼仪进入德入课程:班队会时间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形成学校的校本课程。

5.每年的一月,定为扬子四小“礼”主题教育月:节日问候礼仪、餐馆礼仪等(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如“爱”、“孝”等)

6.用橱窗、广播、网站、电子屏、升旗仪式等进行宣传教育 7.评选礼仪之星、社团活动 8.手抄报、征文、漫画等活动

高中阶段八礼四仪内容 第2篇

“文明旅游,就是不大声说话,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在G1504次列车上,苏州小朋友王子宁流利地背出了“文明出行要领”。刚跟妈妈从桂林旅游回来的他,觉得这些要求自己几乎都做到了。

南京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也表示,为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素养,学校利用品德与社会课、校本课程、少先队活动等载体,引导孩子们接受文明礼仪,让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

学校教育只是近年来江苏以“八礼四仪”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一部分。江苏在青少年中重点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同时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举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把“爱、善、诚、勤、俭、美”六种价值理念融入生活细节,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提升文明素质空谈没有意义,需要让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说。为了让“八礼四仪”入脑入心,江苏整合各方资源开发动画片、绘本、客户端等适合青少年的文化产品。全国首部文明礼仪动画片《加油吧!三二班》在江苏省网平均收视份额高达7.14%。江苏省文明办联合凤凰传媒集团推出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绘本丛书受到孩子追捧。江苏“逢善必扬”手机客户端,发动全社会参与互动,让孩子感受“身边的正能量”。

此外,江苏还利用各类家长学校等阵地,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活动。常州成立6个未成年人成长服务中心,成为衔接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成长空间的新支点。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开展美德善行故事体验和书写比赛电视综艺活动,把礼仪教育从学校拓展到校园之外。(杨绍功 凌军辉)

学八礼四仪 做至德少年 第3篇

泰伯至德闻九州。泰伯实验学校以“至德”为校训,致力于“传承泰伯文化,构建至德校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身为泰伯后裔、院士后代,我们学校注重传承泰伯至德文化,将地域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赋予现代教育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为此,我们致力于研究“至德文化背景下的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将继承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精髓与小学生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动员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八礼四仪,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做文明礼仪的先锋。要求师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规范自身言行,崇德向善,崇尚文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

一、确立目标,形成校本课程

有了目标,做事才更有计划性;有了目标,做事才更有效率;有了目标,做事才会更积极。为此我们一开始就设定明确的养成目标。

1.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懂得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每个公民良好素养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涵育文明。

2.要让学生了解当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长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

3.要明确小学阶段小学生该掌握哪些些基本的家庭、学校、社会文明礼仪常识,养成哪些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调查并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针对年龄特点,细化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内容的分层要求,形成校本课程。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三项礼仪课程,分别是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并在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中进行落实,如在学校里开展“学礼仪”专题教育活动、“争做礼仪标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并要求各学科教师带头学习、实践中华传统礼仪,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育德能力,以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家庭中,通过家长学校的宣传途径,组织亲子礼仪学习,小手牵大手,引导学生将习得的文明礼仪带动家庭的礼仪学习,家家争创“文明礼仪学习型家庭”。在社会上,利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联合社区、共建单位等相关力量,为学生提供锻炼及展示礼仪风采的平台,将所学的礼仪知识服务于社会,做“鸿山小导游”“义庄小院士”“我是小泰伯”,宣传、践行文明礼仪。

二、落实行动,丰富校园生活

在具体落实方面,我们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具体开展如下:

1.专题授课明理导行。利用校会、班会和晨会课上主动招呼礼仪、进出办公室礼仪、就餐的礼仪、着装礼仪、坐姿、站姿、走姿礼仪、同学间友好相处礼仪、用厕礼仪、升旗仪式礼仪、借阅图书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购物礼仪、旅游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礼仪教育的意义和礼仪规范,检查方法,评比标准。这样教育内容系统、集中,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2.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英语学科结合句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礼貌用语。体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集队、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

3.班队活动养成训练。一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行训练。如“一日常规伴我成长”“聚焦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夸夸班级文明标兵”“文明举止我先行”“中外文明礼仪之比较”“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等。二是艺术活动。通过“吴文化节”“庆六一”等活动,进行演出礼仪、文明观众礼仪的训练。三是体育活动。通过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四是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为特困小伙伴捐款、捐书,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4.榜样示范正面诱导。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因此,我们通过四个方面给学生做示范:一是为人师表做示范。要求教师对学生“笑脸相迎”“耐心回应”“眼神鼓励”“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做榜样。二是先进人物做示范。通过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三是文明家长做示范,要求家长当好文明家长,注意发挥示范作用。四是学生身边的榜样做示范,评比礼仪之星,公开表彰并及时宣传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站在国旗下,当光荣升旗手。

5.校园文化环境陶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努力创造高品味的校园环境。用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其强大的潜移默化的规范力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6.家庭教育辅助配合。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三、活动有效,社会影响显现

整个活动期间,能看到校园里上上下下都积极行动起来,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甚至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大家都努力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言行。“爱、善、诚、勤、俭、美”的种子悄悄播撒进人们的心田。

1.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和谐了校园人际关系

检验学校德育实效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学生外显行为上的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整个学生群体在外显行为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见人主动热情招呼、伙伴间谦让团结互助、文明就餐等基本礼仪行为,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或正在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陋习,形成了积极踊跃争做礼仪标兵、相互督促礼仪行为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养,也和谐了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2.获得了家长的认同,和睦了家庭亲子关系

礼仪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称赞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学校组织的亲子学礼仪活动得到了学生家庭的广泛支持和投入,通过学习,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长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了。

3.引起了群体的行为变化,初步形成了礼仪文化

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活动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促进了家长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

上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下一篇:大卫科波菲尔英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