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6-24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6篇)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1篇

新时期,初中英语学习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英语听力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不能靠一时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听力水平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图像、声音等集为一体,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且英语语音纯正,语调规范化,让学生能很快融入场景中。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听力教学的整合,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出学生听力的薄弱环节,让学生明白听力学习的难点和技巧,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听力训练的方法,积极开展有效的听力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听力视频和影视资料,创设相对融洽的听力环境,向学生展现国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下载一些语音教学动画,转变英语听力学习方式,避免单纯练习的枯燥,同时,标准的发音能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英文发音习惯。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很多小学虽然也开设了英语课程,但主要是进行基本启蒙教育,使学生认识一些英文字母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并没有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英语知识,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大。但进入初中之后,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单词学习,学习难度增加,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降低。针对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比如,运用“英语小精妙”或者“金山打字通”等软件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工作。教师可以把新学习的英语单词穿插在成语故事或者歌谣里,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都要穿插相应的故事或者歌谣,让学生可以进行在线阅读,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下雨的英语情景对话新词汇时,可以用Flash动画制作活动场景,在其中加上真实的下雨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新词汇。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综合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规范化写作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述事实与观点、情感与想象力。初中英语教师要想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成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自信心,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英语写作教学的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英语写作激情。为了给大家展现丰富的写作场景,教师可以从网上寻找一些可用于写作训练的生活场景,像旅游景区的场景、商店买东西的场景、书店看书的场景、学生帮助他人的场景,等等,让学生把这些场景画面用英语描绘出来,既可以是对话的情景,也可以是直接描述的情景。这些生动有效的生活场景,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2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搜集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料信息,充分利用因特网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 网络 课件 角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当代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教学方法简单,手段陈旧,一本教科书加一只粉笔。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本人结合自身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会,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语学科属于文科中较为复杂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导致在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依赖性更强、更迫切。一般来说,语言能力的学习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听、说、读、写和译。而每个环节的语言学习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创设一定的情景,营造适宜的气氛是语言课的一大特点。而中国人学习外语所欠缺的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用特定的词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录音带,录像机,VCD教学光盘,计算机制作课件和使用电子读物,它们无一不是想把声像材料应用到课堂,创设适当的语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好所学的知识。

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英语课堂,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直观形式,有效传递大量信息,综合训练各项语言技能,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图、文、声与一体的特点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广阔视觉的空间,刺激学生敏感的视觉神经,令学生专注、留神,认真观察细节,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的理解力增强,有助于机械性和意义性的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很重要也很必要。

二.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计算机的应用。

把计算机视为一种教学工具,是提供一种比其他视听教具更有效的、更便捷的学习方法,并能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和教师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老师的主导和设计,光有计算机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不仅仅提供语言材料给学生,还能赋予学生一种辅助力,让他能使用、了解、学习语言。计算机作为语言教学工具,不论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最重要的是人的活动,以及计算机如何帮助人以更快更好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预定教学目的,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

计算机为课堂英语教学创设逼真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英语不同于母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能用英语作为一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沟通。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言语交际情景,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掌握往往出现脱节情景。由此可见,较为真实的情景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向学生提供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计算机的一体化特征能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较为真实、自然的教学环境,有情有景容易传递信息。

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一个虚拟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语言环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语言功能项目从浏览网上的资料库,选取和下载适当的图片、录像片段、文字介绍等,自由组合资料创设出理想情景,也可以使用网上恰当的课件、软件。集音、图、声为一体的形象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面地刺激学生大脑。信息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创造的各种真实情景,足以刺激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使他们张口讲英语,并且在不同交际情景中能够使用恰当的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形象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对教学中出现的新语句和词汇的掌握能力提高,在交际中运用自如。

三.要搜集信息技术资料信息,利用因特网和使用教学课件。

我们在准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信息技术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计算机与Internet联网后,可灵活、快速、高效调用国内外信息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的平台上。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可谓得天独厚,它体现了三个优越性:

1)广泛性: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等等。这些网络资源涵盖了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材所涉及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话题。

2)共享性: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google(http://),百度(http://)网站,它们专业性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网站中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英语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又可在英特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3)即时性:网上资源日新月异,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

教师对于从网上下载的素材应进行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所需资料,并将有关资料设计成英语教学课件。另外,各种教学软件,如光盘、CAI课件、录像带、录音带,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料。一张直径不到5英寸的只读储存器(CD-ROM),其文字信息容量相当于一千本中型图书——25万页,近一亿个英语单词。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四.要转变教师角色,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调整,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和讨论,扮演好组织者、辅导者的角色。英语教师的功能应该集中体现在如何把 “信息”转化为 “知识”, 把 “智能”转化为“智慧”。英语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 “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得更好的现代英语教学思想。

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削弱教师的地位,如果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或者忽视了师生的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学生的学习将变成不着边际的漫谈。因此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 “主演”变成 “配角”,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要大大加强,每一个环节若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英语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更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人曾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我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多给学生表述自主的权利。英语学科的新课改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做一位辅导者。譬如,教师可以协调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不要偏离学习的范畴,以及帮助学生寻求最佳的学习策略。其实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高。英语教师具有语言的便利,他的知识需要更渊博,该做的事情也更多,他需要继续当好传授者、监督者、咨询者和考核者,还应是一名网络的使用者,甚至是网页作者或编辑。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上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教师要以计算机为沟通教学的媒介,把网络作为主要的渠道。我们除了继续扮演传授的角色外,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学习计划、担任辅导者的角色,并要成为计算机及一些重要教学软件的使用者。我们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汲取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教师的变化,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撰写于2006年

参考文献:

1.赵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专业英语教学》。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3篇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

(一) 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导致教学观念的改变, 这对英语教学、英语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学生可以通过CD、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所学相关的内容, 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计算机人机交互教学模式中, 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

(二) 认清教学目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它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 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初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 促使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目前, 素质教育已经摆在重要的地位, 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把言语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

(三) 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改善外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此外, 利用网络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还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教师的指导, 使自我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语境, 消除学生的听力障碍, 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利用Internet的交互功能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促进英语写作教学。

(一) 在听力教学方面

想学好一门外语, 听力是基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听力教学提供了快捷、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在教学中尝试利用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对白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听力。在教学过程中, 下载原版的英文歌曲, 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跟着唱,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感, 学生听完歌曲后可以组织小组完成听歌填词的练习, 巩固教学效果, 还可以播放电影片段, 设计识别影片中的人物、理清人物对白顺序的任务和找出有错误的对白文字的任务, 提高语言判断能力和听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会集中注意力, 课堂气氛活跃, 达到了训练学生听力的目的。

(二) 在口语教学方面

广大英语教师高度重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适合口语教学的语境。例如, 利用网络下载语音教学Flash动画, 画面生动, 语音标准,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准确发音的习惯。利用计算机选用一些语速得当、适合中学生的朗读资料, 通过朗读, 提高语感和句子的重音、节奏、音变、连读等技巧。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交流,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软件, 让学生利用电脑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还可鼓励学生进行网上视频语音交谈。通过网络让学生和教师、同学自由地用英语对话。

(三) 在阅读教学方面

阅读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抽象枯燥的文字变成图片或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 加深学生对于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的了解,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阅读中来。其次, 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例如, 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帮助学生订阅网上的英文杂志, 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站点等,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网上选择图文并茂的英语阅读材料,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 在写作教学方面

英语写作教学也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创造合学生认知规律、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写作的情景与氛围,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去看、去感受, 这样, 教师在讲解写作任务和要求时尽量排除汉语的干扰,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另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 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网上的文章写作, 发送电子邮件, 使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合理适时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英语学习情景, 使学生感知可视可听的英语语言素材, 同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 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这样, 我们就达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正目的。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从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以及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学上的应用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4篇

一、 电子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过去没有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讲述非常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致使他们学习效率比较低下,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在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难以记忆理解的一些抽象课程内容直观具体地表现出来,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音效、视频、图片、动画相结合的多重表现模式,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们感觉到仿佛置身于实际场景之中,对英语学习更加着迷,更加有兴趣。

2.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作为课本教材的一大有力补充,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多样化表现手段和身临其境的表现形式将教材知识点抽象单调的缺点完全弥补,给予学生很大的感染效果,为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如果学校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完全可以设置完善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体系,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一些学校的应用实例,在每一间教室都配置上专业的投影仪、电视机和屏幕等信息设备,实现英语教学信息化。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前者往往要高出后者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也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单靠老师讲述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而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以后,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就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班级整体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也是有科学理论支持的:当我们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以后,就为英语教学创设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身处此情境中的学生能够完全接收英语听觉和视觉信息等,实现了多感官教学,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此时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充分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实际有效性。

3. 拓宽英语教学信息容量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不仅仅是表现生动、形象逼真,还能包含海量的教学信息并能将其一一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英语,拓展教学内容,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知识吸收和理解记忆程度,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过去的英语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资金的限制,不能划分出专门的课时和区域给学生们提供应用和实践英语的机会,教学的重点也只是学生英语理论水平的培养而不是综合能力的锻炼,这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在实际交流活动中应用英语,违背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以后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信息技术本身可以储备海量的英语知识,并能通过多种表现手段创设出模拟真实的应用英语语境,在课堂上就能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将对学生的多种英语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充分激发出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使电子信息技术的实际效用发挥到了极致,为初中英语教学铺设了平坦的道路。

二、 电子信息技术有效使用的若干问题

我们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过于依赖该技术而使得英语课变成了音乐课或者视频课,与原本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导致本末倒置现象的产生。所以我们就要在实际使用时注意一些问题以保证技术使用的有效性。

1. 教师占主导地位

初中英语老师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时不能将课堂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交由信息技术去完成,自己反而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助手。教师应时刻保持自身的主导地位,把信息技术当做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老师的替代,许多时候还需要教师亲自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来组织落实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道路保持直线,不会出现偏差,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去操作电子信息技术,使其为教学效率最大化提升的方向服务,更好地发挥出它的有效性。

2. 注重课程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作为工具使用的,并不能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我们在使用其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表现力度,保证电子信息技术围绕着课本教材展开应用,电子课件也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准确制作。如此一来,既达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目的,又能使英语优化教学方针得到完美实现,真正地发挥出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5篇

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有效的实现“整合”。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是信息技术,所以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为语文课程的展开而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达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的目的。语文课学习的主体内容就是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而不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光、色结合起来,知识的信息通过人的种种感官接受,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录音范读,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小结对展示知识框架,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能使每一堂课如虎添翼,真正取得事半功倍、以一当百的成效。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第一次利用多媒体讲授语文课时,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想象中的“高质量”的课堂离我并不遥远,是知识的生动、形象、逼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想而知,课堂效果将会较从前有怎样的提高。于是,我的语文课堂中又走进了一位新助手,学生有多了位新朋友——多媒体。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并茂,生动并存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从而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艺术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有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在大脑皮层中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外界对他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而且刺激越强烈,学生的注意力愈集中,感知愈深刻,愈有利于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生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利用多媒体声像系统的多彩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学”为“我要学”。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的反映客观事物,可以在形象的虚实、动静、快慢、远近、抽象与具体之间转换,不受时空限制,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前提。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语文课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语言文学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的形象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象、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因为通过审美感知,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欢快、或沉闷,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触动学生理智、改善认知行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教学中即要发展智力又要发展能力。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知识直观化,把学生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的展现出来,时时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对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尽管课文将云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但一篇文章中介绍十几中云彩,学生难于接受,而且对于云的变化也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各种云的彩图展示给学生,在默读课文基础上,根据图画说出各种云的不同之处。还可放一段录象:晴朗的天空,白云朵朵;暴雨来临时,阴云密布„„直观形象,加上比较,学生对云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精心编制或采集的课件水平越高,学生在利用这些课件学习的时候,就越能充分发挥认知主体作用。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或经计算机测试后提出的建议,自主的决定学习进程,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策略。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高涨的学习兴趣和充分的主动参与,形成了优化的内部心理进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语文是各学科之本,语文教师对此研究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应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去进行适时的教育,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树立“大语文”观,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用心

爱心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6篇

众所周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社会各个部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生存与发展。例如,一个企业没有信息,就如同一个瞎子、聋子,不能对市场需求等信息作出反映,导致竞争失败,甚至被淘汰。另外,最重要的是有了大量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决策失误。

什么是“信息处理”?它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影响呢?信息处理就是指为了准确、高效的完成某项任务,对各类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要包括明确任务目标,分析问题与需求,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制订方案,优化等环节。这是一种科学的系统化、工程化的思想方法,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一般事物发展规律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或教学部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分析学生个人或社会环境等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制订出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案或教学部门的总体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问题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面临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并趋于多元化,以前或许开个会,领导传达一下,大家讨论一下就可以解决。

“信息处理”的问题,现在明显落伍了,无法完全处理更加复杂的各类信息。因此尤显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方法、设备、制度、人员等参与信息处理全过程的一门技术——即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它使得信息处理更加合理和高效,因此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

二、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有种观念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把两者等同起来,我觉得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纯粹的计算机在不确定因素较少,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大规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制订方案的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条件较稳定的情况下,它对信息处理中的实施阶段参与度较高,有较大的帮助。

换句话说,它的优势是“计算、操作”,而非“分析、思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正如前面讲到的,它更是一种在逻辑上科学的、严密的思想方法,是符合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不是只研究某环节或阶段的技术,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它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更要有合理的方法、正确的制度、优秀的人员协调发展。这种范例在我们教育部门还是很多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可由于管理制度的欠缺,使用的紊乱,以及没有合适的人员操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充其量作为“打字机”和收发通知的工具。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劳技课程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根本上与劳技教学规律与劳技课程新标准中的功能、内涵是一致的。二期课改中劳技学科的功能定位从原来的劳动教育逐渐向技术教育转变,重制作,强调设计和手脑互动,强调参与技术全过程的实践,能根据问题需求,去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形成方案,并在制作过程中加以改进。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应摆脱原先“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摆脱那种老师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做,依瓢画葫芦的教学方式。“参与技术全过程的实践”详细的说就是,让学生参与从接受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开始,经过明确需求,信息收集处理,直至方案形成并优化的整个技术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某个环节,例如只参与产品制造等。

由此可见,技术过程就是从实际应用出发,对各类情况和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较佳方案的过程。与我先前讲到信息处理过程是一致的,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质量、效益等意识正是信息技术所追求的,是符合信息技术科学规律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目标都不能把它割裂开来,不应该重应用,轻过程,而应利用其优势,合理的与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真正“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四、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二期课改中提出了将信息教学与劳技教育整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劳技教学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上教版的高一(上)《劳动技术》试验本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据我所知,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做出美观的图样和方案结果,过分重视计算机具体软件的操作技能的教学,忽视其它环节的教学。这样做的缺陷就是使学生误认为设计就是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一个方案和图样就可以了,这明显是违背设计的科学规律和生产实践的规律的。事实上设计过程中最具普遍性的是明确任务、目标以及分析问题、需求,这是整个设计过程的方向和目标,设计工作必须围绕这个来进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任务最为繁复和重要的阶段,如这个阶段出现了偏差,或问题没有明确解决的话,会造成后期的信息处理,方案设计等环节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应充分的加以重视。

例如:教学中,我们可在课堂上提出任务与目标,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招贴广告等,接下来不要急于用计算机去制作方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隐藏在这个目标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所要的机会与需求,因为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更能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个性,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与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有的认为:当代中学生期望能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的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要把条条框框定死,而应充分的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尽力使他们可能有些朦胧的、并不完全清晰的思路更加完整和明确,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更有兴趣和信心,在这个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在信息处理(搜集、分析、加工)阶段,有条件的话,应提供多种途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目标需求去搜集信息,例如市场调查,网络查询,查阅图文资料等等,然后对所得信息要“去伪存真”,即要分析整理,因为有些信息对实现目标是有用的,而有些则是看似有用,实则分散目标与注意力的,这些都是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指明的。

下面就是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也就是运用各种工具把各类信息、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工,得出较优方案。这时,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就可以大显其能了,把自己的意图明确、高效的表达出来,因而,在此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对计算机的教学,并有所侧重,如学生的目标是广告设计,我们可着重“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

最后,强调一点,设计图样出来了,并不意味着设计工作完成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优化”,这也是教学中比较容易疏忽的。每个人最难看清楚的就是自己,因而一下子要挑出自己成果的毛病也不太容易,我觉得教师讲评是一个方法,但有时教师很难完全用学生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造成学生较难接受或相互沟通困难。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较接近,很容易沟通,而且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应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教授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真正了解到技术的全过程,并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充分展示、发展其个性,而且培养安全、效益、合作等意识。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教师局限于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写写漂亮的教案,或是上课时“多媒体”教案的演示。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听一位学校领导这样说道:在教学中,不能纯粹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应着眼于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能达到的领域……真是一语中的。一枝笔,一张纸同样也可以写出精彩的教案;没有“多媒体”,许多老师不是照样上出有内容、有深度的课,不要把“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停留在那些表面上“花哨”的事情上,要用其长,而非取其短。前面提到,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在于——处理大规模规范的信息的效率较高,还有在Internet高度发达的今天,获取信息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它的缺点同样明显——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较慢。而在课堂上我们面临的是许多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需求可能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计算机无法象人脑那样及时做出回应,尺也有所短,计算机不是万能的,要不然还要老师干吗?

那么我们应怎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设备为教学服务呢?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是上海市郊有一位教师一次无意的将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刚开始时该学生将一篇未及时完成的作文通过e—mail交给老师,这位老师认真的批改并在网络上与该生交流,逐渐这件事在学生们中间流传开来,更多的学生与这位老师在网络上交流,将自己的作文,将其它作业和其它不是作业的文章,甚至于思想情况在网上与其交流,这位老师都仔细认真做出回答,并且了解了许多在课堂上、学校中不一定掌握的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很大,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涉及的面很广,对它的使用不要拘泥于课堂上,况且这也非它的所长,比如说,我们可利用高度发达的Internet能更及时的获取教学信息,参与更广泛的教学交流,使自身学识的发展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还可在教学管理上发挥其优势,例如利用数据库建立学生档案等,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信息迅速高效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算、分析,得到一些理性的数据,作为教学实施的参考之一。还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于学生的、家长的联系,解决一些可能面对面难以了解的问题,等等。

或许以上想法还不太成熟,总之,信息技术涉及的、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它也作为教学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我们不要局限在某一方面使用,要在多环节利用,使它真正的发挥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服务。

上一篇: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心得体会下一篇:教练员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