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过后的毕业论文

2024-06-26

修改过后的毕业论文(精选9篇)

修改过后的毕业论文 第1篇

编号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园林景观铺装的营造学生侯 海 钰系部园艺与园林工程系系部名称园艺与园林工程系专业年级09园林工程四班指导教师唐世凯老师职称副教授专业园林工程技术

2012年4月2日

论文题目: 浅谈园林景观铺装的营造

作者: 侯海钰指导老师: 唐世凯

摘要: 园林铺装是地景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和植物、建筑、水体等构成了立体的园林环境,在塑造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园林铺装的材质和类型,从功能、视觉效果、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园林铺装的设计要素和表现形式,指出园林景观铺装的营造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景观铺装的文化内涵,最终创造出以人为本、人地和谐的景观。

关键词:园林 景观铺装 营造 设计要素

前言: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1]。园林铺装作为园林铺装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和植物、建筑、水体等构成了立体的园林环境,对塑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起着积极的作用。园林铺装给人提供了一个休憩、交往、娱乐、交通集散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多种使用功能。园林铺装中的园路铺装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起着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空间、联系景点等方面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铺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铺装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园林铺装不仅满足功能上的实用性,更注重视觉审美的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精心设计的园林铺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满足,还能通过其特有的图案或形式体现场地特有的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场所精神。

正文:

1.园林铺装的功能

1.1提供休息、活动、集散的场所。

园林铺装的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实用性,以道路、广场、活动空间的形式为游人提供一个停留和游憩空间,往往结合园林其他要素如植物、园林小品、水体等构成立体的外部空间环境。

1.2美化环境,丰富地面景观。

园林铺装可以覆盖裸露的地表,美化园林的空间底界面。园林铺装既可以作为主景的背景,起到衬托主景、突出主题的作用。

1.3科普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园林铺装往往具有丰富的图案,取材于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典故、吉祥图案、重大事件,或表现主题,或表达信念,在提升园林铺装美学价值的同时起到传递场地信息和科普教育的作用。如上海杨浦区五角场的地下广场园林铺装以上海市的交通地图为主要图案,上面还有明确的地铁线路位置,凸显了上海市的地

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1.4功能暗示,引导游览。

园林铺装可以通过不同铺装的色彩、质感和肌理来暗示使用空间的差异和变换,使人按照不同园林铺装的差异化提示使用满足自己功能的园林空间。园路铺装的样式往往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有利于联系各个功能区域,保持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园林铺装的材质和类型

我国园林铺装历史悠久,园林铺装的类型丰富,不论是路面纹样和图案还是路面结构都形成了迥异于欧洲铺装的独特风格。如战国的米字纹、几何纹地砖;秦咸阳宫出土的太阳纹铺地砖:唐代以莲纹为主的多种宝相纹铺地砖,明清时的雕砖卵石嵌花路等[2]。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尤其是江南古典园林的花街铺地,不仅代表了江南古典园林的铺装成就,也是古代铺装艺术的集大成者。《园冶》系统而又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典园林铺装常用的材质和类型,其在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3]。这些材质大多数在现代园林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和园林建设水平的提高使园林铺装的材质和类型越来越丰富。现代园林铺装的常用材质有石材、砖、玻璃、木材、金属、废弃材料(如树皮、卵石、树枝等)、植物等[4],其被广泛用于道路、广场、运动场等各种活动场地,极大丰富了园林铺装的应用范围,也使园林铺装景观的营造成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

3.园林铺装的视觉效果(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

3.1色彩

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色彩是最容易使人产生情感和激发不同心理感受的因素。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不同的联想和心里感受。根据色彩知觉效应理论,结合场地环境,就能够设计出色彩搭配合理、与环境交相辉映的优秀景观铺装来。色彩具有联想和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太阳、热情,绿色代表安全、植物、树叶、和平,紫色寓意神秘和优雅,蓝色表示海洋、天空等。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能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在铺装色彩设计中,应根据场地的功能和所要表达的主题,选择与场地环境、气氛相适应的铺装色彩。如在商业街区可多采用兴奋色铺装,能够营造喧闹、热烈的气氛;在烈士陵园中应用深色铺装,可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要始终将不同色彩所代表的园林气氛与象征意义与场地环境结合起来考虑,使铺装色彩的选择能够使人的心理感受与所在的活动场地环境相一致。

3.2质感

质感是不同材质的表面形体和纹理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方式给人造成的不同心理感受。铺装的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感的美,不同的质感和肌理赋予园林铺装多样的表达形式。园林铺装的质感在不同的光影效果作用下变得更加丰富和引人注目。质感不同,给人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不同,如鹅卵石的圆润、青石板的大方、古朴,花岗岩的粗犷,木材的天然、亲切,不一而足。木材由于其天然的特

性特别容易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常用于风景区和滨水公园的木栈道,体现其质朴、自然的风格。鹅卵石多用在公园和庭院的小路上,也是江南私家园林园路铺装的主要材质,是我国园林铺装的一大特色。

3.3尺度

尺度是影响园林铺装整体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指园林铺装的尺寸与其场地环境的大小比例关系。园林铺装的尺寸包括园林铺装图案的尺寸和铺装材质的尺寸,两者对外部空间都产生一定的影响[5]。一般来说,大面积的场地应使用大尺度的铺装,铺装图案或样式不易过密,有利于与外部空间环境统一。如果图案或样式过密,铺装就显得凌乱、破碎,缺乏一致性,难以产生统一的美感。不同的场地也要注意材质的选择,按照形式美法则,达到空间的对比与调和。如大尺寸花岗岩适宜大空间,小尺寸的地砖和玻璃马赛克,更适宜小型空间。通过园林铺装的尺度设计,就能够营造出各种趣味空间。小尺度适宜私密空间和庭院空间,体现精致、优雅,大尺度适宜广场和主干道,形成宏伟、庄严、开放的公共空间。

3.4形式

形式是园林铺装的图案或样式,属于平面构成的应用范畴。点、线(直线、折线和曲线)、面(规则图形和和不规则图形)是园林铺装的平面构成要素,对称、重复、节奏、放射等是其主要表现手法。对称能给人有条不紊的印象[6],用在规则式园林中,作为建筑的空间底界面和背景,起到突出建筑和主题的作用。重复和节奏往往交替运用,在园路铺装中往往具有强烈的美感和方向性,是常见的园路铺装表现形式。放射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向四周的发散,视觉效果明显,容易形成人们的视觉焦点,具有强烈的指向性,是广场铺装的常见构图形式。

4.园林铺装的文化内涵

园林铺装广泛应用于园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集散、休憩、赏景的活动平台,使人们能够从喧嚣的城市中解放出来,欣赏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更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园林铺装是地景设计的精华,是园林空间环境主题和表达的手段之一,展示了城市的园林建设水平。优秀的园林铺装除了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以外,还能表达一定的主题,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园林铺装文化内涵的表现不仅要满足场地环境的条件、与场地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相一致,更要放在城市的大环境下,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园林铺装的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品质,走在历史街区或广场上,精心设计的地面铺装样式和建筑、小品一样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个性的丧失,城市文化的断层,基于土地高度开发利用原则下的城市建设使城市外部空间的营造急功近利,变得“千城一面”,城市肌理和文脉受到严重的破坏。园林铺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改善这种被破坏的城市肌理和文脉,让城市变得有个性,有内涵。中国古典园林铺装讲究意境蕴涵,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7]。江南园林常见的花街铺地,在寓情于景和意境的创造方面十分突出,是铺装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如杭州花港观鱼在牡丹亭边山坡的一株古梅树下,以黑黄卵石所形成的梅花图案,阳光透过梅树照在园路上,树影斑驳变幻,耐人寻味,是体现园林意境的佳作。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铺地值得学习与借鉴,融会贯

通,有助于于现代园林铺装精神价值的提升。

5.现代园林铺装景观设计的新要求

5.1生态型铺装的广泛应用。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大面积铺装广场的盛行导致了城市绿地的急剧减少。根据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面积地面铺装统计现状发现,城市的不透水面积在70%之上[8],不透水铺装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因此透水性铺装等生态铺装的应用是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必然之路。

5.2更加注重科学性。

园林铺装的设计不仅仅是景观设计师的事情,材质的选择和应用不能单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将生态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引入园林铺装设计是园林铺装设计的发展趋势。欧美一些国家在城市公园、风景区、居住区利用天然的碎石、沙砾、木屑等作为铺装材料,其在透水性和自然性等方面都超过硬质铺装,而且经济环保,令人感到亲切、温馨[9]。

5.3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对于园林铺装而言,满足安全、易行的基本功能是不够的,行走的舒适性和心理的愉悦感是对园林铺装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以人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要让设计者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缜密周全地考虑到影响使用者的各种因素,实现园林铺装的人性化、舒适化。

6.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创新,园林铺装景观设计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空间,园林铺装景观的营造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园林空间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展示城市的文化内涵,实现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的统一,创造人地和谐的园林景观铺装是今后园林铺装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

致谢:

历时半载,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唐世凯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在此特向唐世凯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他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感谢何桥老师、徐凌彦老师、刘琴老师等几年来对我的栽培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谌莉.园林铺装艺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150.[2] 周爱娥.道路和广场的地面铺装初[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4.[3] 元颖.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继承和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84—185.[4] 李广雯.园林铺装的视觉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19):349—350.[5] 李宇.浅议园林铺装的景观设计[J].温州农业科技,2006(4):19—20,32.[6] 管学理,米锐.试论地面铺装在广场设计中的运用——以日本广场设计中的地面铺装艺术为例[J].四川建筑,2008,28(5):21—22.[7] 高林.园林铺装及其应用[J].安徽林业,1999(4):15.[8] 冯翠玲,倪琪.走向生态之城—透水性铺装在杭州的应用[J].华中建筑,2009,27(6):182—184.[9] 张文婧.对园林景观中铺装材质设计问题的探讨[J].上海商业,2010(8):44—45.

修改过后的毕业论文 第2篇

袭卷了中华大地的新型冠状病毒将我们封锁在了家中,但我们没有因此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开设了线上学习的课程。现如今,在医护人员与其殊死搏斗下,病毒终于退却。他们用生命,履行着自己肩头的责任,书写着历史上又一可歌可泣的篇章。

同时,历时一个月之久的网课也终于宣告结束,但它却留给了我满满的回忆。一开始,打字过慢、延迟过长、卡顿严重等问题接踵而至,以致老师讲的内容难以听清,无法与老师正常互动。父母为此也是想尽了办法,换网、买设备、查百度……往往一弄就是几个小时,却可能毫无成果。但是,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解决,为我的网上更好学习奠定了基础。父母永远都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助力,就算前方有再多的困难与坎坷他们都会挺身而出。网课期间他们付出了太多,我们应该心存敬意、心存感激。

当然,最辛苦的莫过于老师了。看着老师在屏幕前行云流水的操作,背后一定花费了无法想象的时间与精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班主任曾经对我们讲过,老师们可能会因为一句话的失误,都不得不从头开始录。起初我不太相信,直至看到同为老师的妈妈为了一个视频录上好几遍都不满意时,才渐渐明白老师的幸酸。在我的眼前,时常都能浮现起老师在深夜挑着灯火辛勤工作的画面,那是何等的感动、何等的伟大啊!

长时间的家中学习也会让我愈加想念同学。在家中学习,休息时没人陪我一起玩闹,作业时没人帮我解决难题,学习变得无味了许多。回想当初,我们一起在校园的小径上欢笑,在校园的操场上奔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现在只想赶快回到学校,与同学们多多交流,共同前进。

一次修改论文的体会 第3篇

一、不断深化主题

写论文, 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之后论文中所有的文字, 都必须围绕着这一个主题服务。而如果主题选得不好, 也会对论文的优劣产生巨大的影响:选得太小, 论点提不出来;取得太大, 论点又不够突出。所以写好论文的第一步, 就是主题的选取。

尽管写论文选取主题很重要, 但刚开始练写时, 是很难选准的。我写第一稿时, 选的题目是《乡村学生学作文很有趣》, 这样的题目太过狭小, 完全只是围绕“很有趣”来写, 没有写出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有什么优点。而且在文章中, 我只谈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我没有提出论点, 这样的一篇文章充其量只是教学经验介绍, 而不是论文。

李教授看了第一稿, 把题目改成《利用乡村生活, 激起写作热情》。从题目上, 主题是老师要利用乡村生活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文, 体现出老师的智慧与主导作用。主题明确了, 可以写的内容很多, 范围比较广。我按照题目, 搜肠刮肚, 努力写出乡村资源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李教授看了第三稿, 把题目改成《生活实践和勤劳双手是乡村作文教学的重要契机》。面对新的题目, 我想:应该从生活实践与劳动实践两大方面寻找材料, 证明乡村作文的优势。主题比第二稿明确了许多, 范围小了。

看了第四稿, 李教授把题目改成《乡村作文教学意见》, 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于是, 我根据题目与修改要求, 补充了一些案例, 谈自己对乡村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删减了原稿中谈乡村作文存在的不利因素部分, 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第五稿, 李教授把题目改为《乡村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又提出新的修改意见。这样, 我删除了好多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 只举几个例子, 谈自己在乡村作文教学中的独特做法。

最后定稿, 题目是《农村是作文教学的广阔天地》, 主题更加明确、精练, 告诉读者, 研究农村作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中的一些做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每一次修改, 我都从中学习主题提炼的方法, 大处着手, 逐渐具体化, 然后提升高度。

二、严格选择材料

通过修改, 我进一步理解了材料的重要性。在一篇论文中, 如果没有新颖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再好的主题也是空壳。为了让材料说理更加有力, 材料应该典型, 而且全面。

1. 材料典型化。

第一稿里的材料泛泛而谈, 可操作的东西很少, 只举了一个插花的例子。我国有些地方沙漠化很严重, 寸草不长, 到哪里去采摘野花呢?作为例子不够典型, 更不具备可普遍推广的价值。

2. 材料全面化。

农村生活的内容很广, 只谈如何利用乡村天然资源, 不谈乡村劳动生活是很片面的。修改时, 我加入乡村学生劳动作为例子, 尤其是挑水, 具体说了指导步骤, 为其他老师提供了操作模式。

三、注意文章的剪裁

详略得当、注意剪裁文章也是写文章很重要的环节。

在写作时, 为了追求格式美, 我绞尽脑汁, 写出了这样的句子:“花草树木是快乐写作的海洋, 蔬菜瓜果是快乐写作的源泉, 沙石泥土是快乐写作的江河, 动物朋友是快乐写作的溪流。”上文的排比如果用在平时的作文中是妥当的, 但是议论文不同于散文, 散文需要文采, 而议论文需要的是逻辑。这就决定了论文必须直接明白, 这些看似优美的句子实际上打破了论文的逻辑结构, 添加上去, 反而使文章显得累赘。

在论文中有些地方需要进行归纳总结, 绝对不能省略。写论文就像是一场辩论赛, 首先是一辩开场发言, 之后各辩手使出浑身解数来证明自己的论题, 最后, 四辩肯定要做一个总结发言, 这无疑是辩论之中最精华的部分, 失去了这个部分, 辩论赛就失去了很多魅力。论文也是如此, 如果丢掉了最后的总结, 那么文章就会缺少说服力。

四、格式要为主题服务

我写的文章都是列标题式。虽然列标题式有它的优点, 能让其他人一看就知道下文要讲的内容, 但是每一篇都是相同的模式, 连自己也会看腻了的。前面五次写作, 都是按照标题式来写。第六稿在李教授建议下去掉标题。写好后, 再读一读, 觉得上下文连接得更加紧密, 一气呵成。

高职毕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 第4篇

[关键词]高职 毕业论文 修改 答辩

正如盖房子,搭建起坯子只能称作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另一半就是粉饰完善。论文也是这样,从论文的准备到写作、修改、答辩、发表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论文的修改定稿

论文的初稿只是论文的“雏形”,总会有不成熟、不完善之处。而修改则是对初稿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思考,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文章的修改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内容和格式的修改。一看论文对字数的基本要求。二看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深刻,是否有独到之处。三看计算是否正确、推导是否严密、数据取舍是否合理。四看参考文献、表、图、公式、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第二,结构和布局的修改。看结构是否完整、严谨,层次是否清楚,条理、思路是否连贯、流畅,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衔接、照应是否自然,开头、结尾的写法是否恰到好处。

第三,句子和标题的修改。要字斟句酌,检查用语是否准确恰当,是否合乎语言习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是否协调,合乎逻辑;要注重语言的修辞润色,力求鲜明生动。对于论文题目和大小标题,要反复推敲和锤炼。一要确切,题文一致,标题和内容吻合;二要简洁,概括精当,简练明快;三要生动,新鲜活泼,引人注目。

第四,摘要和目录的修改。专家或老师首先通过摘要了解论文的内容并留下具体的印象,所以论文的摘要一定要写好,必须反复斟酌并请老师修改。他们往往看完摘要后接着就扫描一下目录,把握论文的整体结构,所以论文的层次结构要清晰。

总之,文章不厌改,苦心出佳作。修改通过对论文初稿进行增、删、改、调,把毛病改掉,把质量提上去。文章越改越好,“善作不如善改”,改到自己满意后再定稿,定稿后,还要对全文再通读检查一遍,没有任何差错时,再装订成册。

毕业论文的答辩

1.答辩的目的。论文答辩是对毕业论文所进行的综合性考评。一是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二是审查文章的选题、写作内容、结构及其完整性;三是鉴别文章的真伪性;四是评判论文答辩的成绩。

2.答辩的步骤。首先由作者陈述论文;其次,答辩组提问,一般情况下每个答辩组有三位以上教师组成,有一位是企业专家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答辩中每位教师一般提两个问题;最后,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老师可能在任何时候提问,不一定是论文陈述完毕后才提问。

3.答辩的准备。

首先,答辩前学生要认真准备提纲。诸如论文中涉及的概念,问题以及问题间的关系,研究论述的问题对实践的意义、价值何在?总之与论文有关的问题都是应认真考虑的,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构思可能答辩的问题,同学间轮流作为答辩人或被答辩人模拟答辩,消除紧张情绪。在通常情况下,答辩委员会所提的问题有如下特征:(1)以论文内容为核心;(2)涉及的大多是基础性知识;(3)问题一般局限于论文所在专业范围内。再次,多向指导教师请教,并了解答辩过程、程序,消除神秘色彩。最后,保持个人形象,着装整洁大方,语言简练,声音洪亮,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4.答辩的技巧。上台要向各位老师问好,征求老师的同意后再开始陈述。论文陈述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讲。陈述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也可以从写作思路入手,还可以从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入手。一是将论文的论点、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和关键数据、例证准备、简要地表达出来,使答辩教师首先对你的论文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二是将论文的重点、要点,以及你的见解、观点、所做的工作、所取的成果完整地叙述出来,增加论文的份量。发言时要熟记发言的内容而不要念稿子,防止万一手中可以拿一份认真准备的答辩提纲作为“备忘录”。答辩过程中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回答问题要掌握好时间,长话短说,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虎头蛇尾;不可偏离主题,答非所问;要谦虚,禁忌强不知以为知。有的专家问的问题实际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借机想跟你深入探讨,试图使你明白他的观点。这时候你一定要仔细听、认真听,或者引导专家自身讨论。在答辩过程中,当出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把自己的求知欲、谦和的作风以礼貌的语言和得当的表情与老师进行沟通。当答辩结束时,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地、有礼貌地退场,并向答辩组老师表感谢即使你不情愿。

论文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取得分数,也不仅是为了锻炼写作能力,还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研究的成果。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后就应尽快整理在有公开刊号的期刊上或论文集上发表。投稿前,一要研究学术期刊的信息、杂志的风格。二要分析自己的论文水平是否达到了该刊物的层次。三是论文的格式要符合所投刊物的要求。目前,主要通过网上电子投稿,如中国学术期刊网(http://www.periodicals.net.cn)就提供了各种期刊的详细地址和电子信箱。对于建筑科学,如《浙江建筑》、《山西建筑》、《建筑安全》、《建筑技术开发》、《住宅科技》等期刊都是可以投稿的,且录用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学校里撰写一篇论文,是学习研究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个起步。在学校若能发表一篇论文是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对未来求职和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每位学生都应当努力将自己的毕业论文整理发表。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07年研究课题(YB0716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06AIJ0070154);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YG200710)。

参考文献:

[1]赵兴瑞.自考毕业论文答辩需注意的向题[J],辽宁招生考试,2007(10)

[2]程庆珊.论文答辩的技巧[J],中国研究生,2007(2)

修改过后的毕业论文 第5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疫情开始之初,84岁的钟南山院士呼吁人们要呆在家中,尽量减少外出,而他自己却坐上了去武汉的高铁。他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在看似和平的胸中,藏着一颗以死报国的赤诚之心。84岁的钟南山,的的确确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而与钟南山齐名的李兰娟女士,年逾古稀,她将大半生的名声抛之脑后,首提“封城”,深入“红区”,在重症监护室一呆就是几天。鲁迅先生若在世,一定会称这位绍兴老乡为“国之栋梁”。正是这两位前辈的奉献,指导中国人民走过了这场疫情。

“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看着网上流传的请战书,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些医护人员,他们是父母的“掌中宝”,是儿女依靠的“参天树”,但当他们穿上防护服,立刻就变成了病毒的“狙击手”,患者的“生命线”。他们以那决绝的背影告诉每一位中华儿女:“这世上真的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每一个人都发一份光,然后荧光汇成星河。正是他们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于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了铜墙铁壁,建起了长城堡垒。正是这些医护人员,才使得中国的疫情逐步缓解,中国才得以走过这场疫情。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华人华侨们筹钱购买的医疗防护物资寄回了祖国,但寄件人一栏只写着四个令人动容的大字:“中华儿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舞鹤人民送来的物资上写着八个大字:“云雨与共,明月同照”。这些力量,是中国走过疫情的源动力之一。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中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临危不乱,展现了泱泱大国的生机与风采,令许多西方国家望尘莫及。这一刻,我们该是何等的自豪!

走过这场疫情,我们感受到了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赤诚之心;走过这场疫情,我们感受到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走过这场疫情,我们感受到了横跨千年的友谊;走过这场疫情,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疫情过后高中议论文800字 第6篇

现在疫情虽然有所好转,但还需做好防护工作,我们学生在家上网课,我想我们的老师现在应该在为我们担心,我的学生们网课有没有听进去,课后又有没有及时去消化巩固。够不够自律,在家有没有好好复习,成绩有没有退步,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我们重返校园。

此刻的我也同样在为去不了学校而烦恼,因为没有像课堂上与老师更多的交流,有些小朋友以为在家里上课老师看不到就不认真学习,我觉得学校上课和家里上课有很大区别,比如学校有不懂之处,随时可以问老师,而在家里上课只能等课后微信问老师,而且在家总有人会变得不自律,在学校里在老师面前就会乖乖的会紧张,在学校老师会及时抽点给我们复习巩固测试,而在家未必能如我们所愿。

疫情过后高中议论文800字 第7篇

疫情之后,我想去武汉看看高大雄伟的黄鹤楼,它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想去武汉大学欣赏满天飞舞的樱花;想吃一碗地地道道的热干面……

疫情之后,我想去美丽的三亚度假,那边有蓝蓝的大海和金黄色的沙滩,我想舒舒服服地躺在椰子树下的躺椅上……

疫情之后,我想回到学校,和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见面,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浅议医学论文的修改 第8篇

1 修改医学论文的重要性

修改医学论文,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客观事物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是探讨医学研究由表及里的过程, 同时也是作者对所进行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结果和作用负责的表现。因为作者在论文修改过程中, 要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所获得的数据、结果和实际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和准确表达。医学研究和医疗临床实践中的任何学科都与病人的诊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也就是说, 医学论文的实践性是与医疗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医学论文总结提出的一项新技术或新方法, 以及对药物作用的评价, 甚至一个剂量、一个数据、一个名词术语、一种技术操作细节, 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医疗工作产生某种影响。因此, 认真审核修改医学论文中的错误和纰漏, 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

2 医学论文内容的修改

2.1 文题的修改

文题的长短虽不足以影响一篇论文的篇幅, 但在文献信息中, 一篇医学论文能否引起读者的注意其文题的好坏很关键。医学论文文题应以简短精炼、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得当的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语义重复、语言口罗嗦或过长的文题往往令读者所难以理解和接受, 甚至会产生岐义。例如:

(1) 14岁以下儿童染色体长臂部位的检测

(2) 大剂量强的松治愈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并全眼肌麻痹1例

(3) 急性心肌梗塞和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性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心肌梗塞预测指标的观察。

例 (1) 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 (因为“儿童”即指“14岁以下”者) ;例 (2) 、 (3) 文题内容过于具体, 使论文题目膨胀了, 但其说明问题的能力并未加强。如果将上述3例修改后, 完全可以使文题既简短精炼, 又更准确得力。

改后: (1) 儿童染色体长臂部位的检测

(2) 大剂量强的松治愈眼型重症肌无力1例

(3) 急性心肌梗塞和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性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文题中不必要的副标题的设置也会产生赘笔之感, 令读者生厌。例如“新型药物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三种类型盐酸普鲁卡因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实际上文题中的“副标题”即完全具备了论文题目构成的要素, 文题显得过于罗嗦。又如“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研究—附3例报告”, 论文内容只是介绍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例玫瑰糠疹, 既非临床技术研究, 又非实验室研究, 仅是临床治疗的病例介绍。此题目与实际内容不符, 可改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3例”为妥。

2.2 前言的修改

前言的作用在于补充强化主题, 简要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围、历史和现状, 包括问题的提出、依据、性质、范围、结果和见解等, 使读者了解文章的概貌, 认识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读者进入正文。因此, 前言的内容必须紧扣论文主题, 语言精炼, 概括性强。前言一般在200字左右。可是, 有的论文的前言取材不认真, 例如对文题中的概念或名词术语的说明, 不论有无必要, 害怕别人不懂而过多地解释;在说明本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时, 也不考虑其回顾、现状与本研究有多大的相关性, 而作漫无边际的旁征博引;在说明自己的研究工作时, 出现武断的空话:“前人未研究过”,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填补了……空白”等等。这样下来, 仅前言部分就占用了500字左右的篇幅。象这样的前言让读者感到头疼, 无法激起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无疑, 删修简化这类前言, 对增加论文的可读性, 对期刊有限的版面最大限度地传播医学科技信息都是十分必要的。

2.3 材料和方法的修改

材料和方法部分是医学论文的基石。交待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能在相同的条件下, 用同样的方法做重复实验, 或采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相同的临床问题。简单地说, 对材料和方法的惟一要求就是使读者看懂, 能够据此进行重复实验。如果所采用的方法, 是自己独创的应详细交待, 对在别人方法基础上有所改进或改良的方法, 只需把改进部分的细节作必要的介绍即可。对完全采用别人建立的方法, 特别是经典的方法可一笔带过, 注明出处。但在文稿中常见的问题是, 把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分具体情况地罗列在材料与方法中。相同体裁的临床医学论文的临床资料, 由于研究的角度、目的不同, 其层次、段落的布局也不相同, 要根据各自论文的主题需要灵活取舍。可是有的作者将观察和诊断中得到的临床资料不加选择地写成类似病历摘要而罗列在临床资料中。这样掩盖了有特色的重要资料, 也不利于读者对下文要解决问题的理解。

2.4结果的修改

结果部分的内容要求将研究过程中所得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经过审查核对、分析归纳和经正确统计学处理后, 通常用文字、图、表的形式, 如实、具体、准确地表达出来。但结果绝不是对原始资料的堆砌和直接地展示, 而是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推断之后, 得出能展示本研究的规律性和事物内在联系的科学资料和依据。然而, 有的作者爱把自己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 包括各种图表、原始数据以及实验得出的与主题无关的结果, 统统收入文稿, 认为这是其辛勤劳动的成果, 收集的资料数据越多, 成果就越大。作者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收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写论文并非为了记录各项研究的整个过程和观测到的所有结果, 而是要应用逻辑思维, 把所进行的实验和临床观察中得来的结果加以科学地分析整理,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而后形成符合逻辑的文字形式, 力争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从而对读者有所启发。

图是表达研究结果、压缩文字的好办法, 它能起到用很多文字表达不清, 而用一个图就可以说明问题的作用, 使读者对所研究的结果一目了然;表是罗列工作条件及实验数据的有效方法, 可将通过技术处理后研究获得的大量数据系列化, 便于读者阅读和比较, 有利于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取代了繁琐的文字叙述, 使论文重点突出。但图、表的使用应少而精, 且勿与文字内容重复。然而, 滥用图、表或图、表、文字三部分内容重复也屡见于医学论文。有些作者认为没有图、表就不成其为医学论文, 以致有些使用文字本来完全可以叙述清楚的内容也偏要列个表、制个图, 而后又用过多的文字说明。这样不仅未起到图、表应有的作用, 反而让作者看得眼花缭乱, 更使读者的阅读理解变得模糊。

2.5讨论的修改

讨论是论文结果的逻辑延伸, 作者可以在讨论中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行研究进行比较, 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使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升华。但是, 并非每个实验或临床观察都能得出结论性的东西, 都有值得讨论的问题。于是, 为了让论文有象样的“讨论”, 有的文章干脆将教科书中的现成的东西搬进了讨论。讨论需要引用文献资料, 应用国内外的新学说、新发现、新见解进行旁证。但博引是为了解释作者所获结果、结论乃至新发现的依据、价值、地位等, 如果简单地堆砌, 充其量还是远离前文, 不作边际地一味罗列有关文献, 找不到作者自己的结论和观点。实际上, 一方面徒劳无功, 使整篇论文黯然失色, 另一方面也因前后割裂而易使读者思路中断, 大大降低了可读性乃至科学成果无法得到有效传播。有的论文在讨论中不作认真的对比分析, 而只将结果部分的数据、现象一味重复赘述, 这不仅给人以口罗嗦、空杂之感, 而且常令读者阅完全文, 却味同嚼腊。

教育教学论文的修改 第9篇

一、修改的具体要求

写完教育教学论文初稿后,不仅对文章的立论、结构要进行认真推敲,而且对每个句子、字词甚至标点都要细加斟酌。在进行论文修改时,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作者对自己的文章难以割爱,明知是多余的,却因为是自己花了许多心思写出来的,总是不想删去。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文章的修改就是对原文进行删削。对已经写成的论文进行删芜去繁,可使论点更为突出、论证更为有力、文字更为精练。

在具体的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根据这一要求,在教育教学论文写好后,不要急于修改和匆忙发稿,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待写作时处于冲动状态的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才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作为一个教育教学论文的作者,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又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而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来自更多方面的修改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态度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待,给你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二要虚心求教: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努力寻求其中合理性的因素,认真进行修改。

二、论文修改的内容

修改就是对论文初稿的再加工、再创造、再提高,其目的是要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尽可能正确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修改涉及论文写作的所有方面,发现初稿中有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修改有四个方面: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言。

1.修改观点。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如果观点有问题,论文的科学价值就受影响。因此,修改论文首先就是修改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局部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基本观点错误。基本观点是指论文中的基本论点和总结论,它是论文的主旨和中心。如果基本观点错误,其他论点、论据就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

(2)观点主观、片面。观点主观片面有这样几种具体表现:一是走极端。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当学术界指出某一种观点错误时,论文写作者为了与这种观点针锋相对,不慎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只顾一头。主要体现为有些论文的观点缺少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全面性;三是主观武断。主要体现为在缺乏根据或对文献资料不作认真阅读和分析的情况下,就在论文中主观武断地下结论;四是望文生义。主要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学说、思想或观点,不作全面了解和认真研究,只抓住只言片语,望文生义,大肆渲染。

(3)照搬照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作认真思考,不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自己的观点,使得论文中的观点都是从他人的文章中搬过来的。

2.修改材料。修改材料主要是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进行增加、删改、调换。论文中引用的材料是论点成立的依据,构成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必须是如实的、恰到好处的、能说明观点和主题的材料。否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改。

(1)增加材料。有些论文有观点,但缺少具体材料,文章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在修改时就需要增加材料。

(2)删改材料。有的作者在写论文时引用材料很多,认为材料越多文章内容越充实,特别是对苦心得来的材料,总舍不得丢弃,结果导致文章臃肿,淹没观点,冲淡主题。在修改的时候,对那些无用的材料和可用可不用的材料,要一律删去。

(3)调换材料。在论文修改中碰到以下情况时,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换:一是引用的材料不典型。由于作者掌握的材料不充分,在写作时选择材料的余地不大,致使文章中引用的材料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引用的材料不真实。不真实的材料,也就没有论证的力量。在核实材料不真实后,就要调换材料。三是作者对引用的材料理解有误。

3.修改结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形式。它反映了作者对论题的思考步骤。如果思路不清,结构就会混乱。修改结构,也就是要理顺作者的思路,使文章思路顺畅,合乎逻辑、有条有理。对结构的修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改开头。论文的开头,一般应当“开门见山”,说明论题;或“开宗明义”,提出基本论点;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误。但许多论文的开头难以做到这一点,常常出现兜圈子、说废话、久久不能入题的毛病。这就需要把废话删除掉,精选语言,突出主旨。

(2)调整层次和段落。层次清楚、段落分明、划分和安排合理,这是对一篇论文结构的基本要求。如果论文的层次和段落划分不当,排列混乱,论点与论点之间、论点与论据之间缺少内在的必然联系,意思不连贯、内容东拉西扯、论证缺乏逻辑性,那么,就需要对结构作调整。大的变动可拆散原来的结构,重新设计全文;小的调整可对部分层次和段落另行划分或调换位置。通过调整层次和段落,使文章脉络清晰,富有层次和逻辑性,中心思想突出,主题明确。

(3)修改结尾。结尾是全篇内容的结束阶段。好的结尾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启示未来、给人鼓舞,或语义含蓄、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的论文不重视结尾,或是三言两语、虎头蛇尾,损害全文形象;或是当断不断、拖泥带水,给读者留下画蛇添足的印象。对于这些不理想的结尾,要用心修改好。

(4)修改过渡和照应。有的论文缺少过渡和照应,使文章显得不大连贯,结构衔接不够紧密,在修改时也应予以改正。

4.修改语言。任何思想、观点、理论,都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写好一篇论文,还要把好语言关。对语言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修改使用不当的用词,修改句法错误,删去不必要的字、词、句、段。

三、论文修改的方法

对已经写好的论文进行修改,一般来说有如下三种方法:

1.着眼全篇改文章。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统一整体,不存在不依赖于一定表现形式的“内容”,也没有不反映内容的单纯的“形式”。因此,对文章的修改要从整篇论文出发,用是否能通过修改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个最终目的来衡量。凡符合这个目的的修改,都是成功的修改,而不利于更正确、更有力地表现论文题旨的修改,都是不必要或不正确的。

在修改时应将论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然后加以综合考虑:看论点、论据存在什么问题,论证过程、篇章结构是否合理严谨,语言是否有毛病。经过仔细地通盘考虑后,再逐段、逐句、逐字地修改。如果不从全文出发,不着眼于论文的全局,仅抓住文章中的某一段或一句就随意删改,往往会使论文更远离所想表达的主题。

2.在修改过程中反复研究。修改论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研究的过程。因此,对初稿中发现的问题,要反复进行研究,对问题研究得越透彻,就越能把文章改好。

修改时的研究,要深入到论文中的具体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做到反复琢磨、认真推敲,不留疑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这样写是否真有道理;要能站到论敌的立场上多加驳难,直到确信能说服人为止。

在修改过程中常常会对发现的问题一时想不出好的修改办法,这就要放一放,暂停修改,先去学习有关的材料,开阔思路,或者是干脆过一段时间再来认真阅读全文,重新思考,这时常常会豁然开朗,找到好的修改办法。

3.在修改过程中继续学习。修改过程中的学习主要是针对解决初稿中存在的、自己一时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的。这种学习,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虚心求教。即请专家、老师、同行等审阅文章初稿,请他们提意见;或就不明白的地方虚心向他人求教,与对方讨论,从而启发思维、提高认识、打开思路。

(2)重新查阅资料。针对不明白的问题,重新查阅一些资料,特别是一些新发表的资料,通过对这些新的资料的学习受到启发,发现新的材料。

(3)再进行调查研究。在修改过程中,带着明确的问题再去进行调查,常常能纠正过去调查中的许多疑点,进一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收集到更多好的材料。

修改论文是很重要的。但修改到什么程度才能定稿呢?通俗地说,论文经过修改达到两个要求即可定稿:一是内容正确,二是读者容易接受。所谓内容正确就是论文的主题、观点和思想内容要有科学性;所谓读者容易接受就是文章的表现形式要好,使读者“易懂”。—篇论文只有内容正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写作的目的;只有具有好的表现形式,才能吸引读者,为读者所喜爱,为读者所接受。(摘自《教育教学论文写作》2008年6月第一版,丁步洲、左侗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注:请本文作者告知详细通讯地址,以奉寄稿酬)

上一篇:农工商副经理勤政廉洁先进事迹下一篇:记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