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小学读后感

2024-07-12

詹天佑的小学读后感(精选8篇)

詹天佑的小学读后感 第1篇

小学课文《詹天佑》读后感

课文《詹天佑》主要写了在1905年,在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并提前完成。

在勘探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益求精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

詹天佑的小学读后感 第2篇

星期天,我和色爸到新华书店去买《詹天佑》,《詹天佑》主要霁了詹天佑为我们中国修筑一条铁路,当时的帝国主义反对我们修筑铁路,可是,詹天佑毅然地接受了任务,詹天佑从来都和工人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睡。詹天佑不怕危险地爬上悬崖峭壁的高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深谷,就不配人世。詹天佑还会请教当地的农民,看看哪里的路线好,观察路线,哪里该架桥,哪里该筑上车站,都画分的很明白,一目了然。詹天佑从接到任务,就一直背着困难前进,詹天佑为了祖国,不懂一切地为祖奉献出他的知识。我想: ”詹天佑的心中一定想着,只要修好铁路,就可以给帝国主义者来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毅志力。只要我们大家和他一样,祖国就变的强大。

这就是我读的《詹天佑》,我喜欢詹天佑不屈不挠的 精神,在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学习詹天佑。

评语:马格同学,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一,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詹天佑》来写,的确心中所感;其二,细节描写颇具匠心,对詹天佑人物形象刻画非常到位,烘托出主人翁不屈不挠的、不畏惧坚难险阻、大无为的牺牲精神!

读《詹天佑》有感

学完《詹天佑》这一课,我深有感受: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他不怕困难上山勘测线路,他用智慧开凿了居庸关、八达岭的隧道,还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他真聪明、真勇敢呀!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帝国主义者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最后他们必须要让本国工程师修筑。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在他勘测线路时,塞外经常会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可詹天佑不屈服,他还经常鼓励工作人员。在他开凿居庸关、八达岭时,他用自己的智慧”击倒“了它们。他也用智慧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这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回击。

詹天佑真是位杰出、聪明、爱国的工程师。在塞外勘测线路多危险啊!经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可詹天佑根本不放在眼里,他肯定在想:这是中国人民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在开凿隧道时,他用自己的智慧开凿了八达岭、居庸关隧道,更令我佩服的是,詹天佑还用智慧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詹天佑真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长大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回报祖国!

读《詹天佑》有感

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文章。

这篇课文的主要讲的是:詹天佑在外国人强烈的讥笑下毅然接受了任务,在外国人一次次地阻挠下,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们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看完以后,我由衷的佩服詹天佑,佩服他有这样的勇气,佩服他有这样的爱国精神,佩服他有这样智慧的头脑。就是因为这三点,他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替中国人民出了一口恶气。

当詹天佑接受这个任务时,有些人感到高兴,有些人则替他捏一把汗。是啊!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一路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可是连外国工程师都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是中国呢?当时我们可是一个落后到不能再落后的国家,可詹天佑他居然有这样的勇气,敢挑战这个任务。这说明他可是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才有挑战这个高难度的自信。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智慧,他的信心从何而来呢?如果他自己都对这项工程没有决胜的把握,那这条工程又怎么可能会修好呢?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智慧,他又是如何设计出人字形线路的呢?在外国人的讽刺和嘲笑之下,他居然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巨大的任务。这说明并他不怕嘲笑,不怕困难,顶着黄沙漫天的天气,顶着太阳如蒸笼般的烘烤,完成了这个任务。

詹天佑的小学读后感 第3篇

师:同学们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是写什么?表现了詹天佑哪些优秀品质?不动笔墨不读书, 请同学们在书上注上有关记号。

学生开始细读, 并拿出笔圈点勾画, 教师巡回指导师。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这段主要是写什么?

生:这段主要是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师:不错, 你能积极举手发言。但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事, 你能具体说说这段是写什么事吗?

(拓展思维, 调控数学)

生:这段具体是写詹天佑勘测线路的事。

师:非常不错。同学们能从这个事件的描写过程中看出詹天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呢?

生:我从“詹天佑不怕困难, 也不怕嘲笑, 毅然接受了任务”这句可以看出詹天佑修好京张铁路的“信心和决心”。

师:走近这个学生, 摸摸他的脑袋, 竖起大拇指说:“很好, 你真会读书!”然后对全班同学说:“你们除了读出詹天佑的信心和决心以外, 还读出了什么?”

全班同学情绪高涨, 纷纷举手, 争着发言。

(教师的激情评价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生:我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看出詹天佑对工作的精心和细心。

师:回答得很好。

生:我从“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 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这句话看出詹天佑的“虚心”, 因为他是有名的工程师, 还向农民请教。

师:真了不起, 你读书也像詹天佑对待工作一样, 非常细心, 非常精心。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生:我从“哪里要开山, 哪里要架桥, 哪里要把陡坡铲平, 哪里要把弯度改小, 都要经过勘测, 进行周密计算”一句看出詹天佑对待工作的细心和精心。

生:我从“塞外常常狂风怒号, 黄沙满天, 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 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一句可以看出詹天佑的决心和恒心。

生:我从“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 不但惹外国人讥笑,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一句看出詹天佑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师:非常好, 你的发言是我们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中的即时评价, 具有两个特点:

(1) 教师用真情赏识学生。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把真挚的师生情谊, 把对学生的拳拳爱心, 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用眼神、用动作、用一个会心的微笑、用一次温柔的抚摸……展现教师的真情投入。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 远离了虚伪, 远离了做作, 才会真正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教师用热情昂扬的评价语言激励一些学生时, 也会引得所有同学的羡慕, 他们也会产生一种希望得到赞赏的心理。以点带面, 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潮不断。

詹天佑童年的故事 第4篇

詹天佑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他的父亲詹洪原是一个茶商,因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破产,只能靠种田维持一家生活。

詹天佑从小就从大人那里听到许多关于反抗英法侵略者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这些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詹天佑七、八岁的时候,被送到私塾里读书,但是,他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而是喜欢摆弄一些机械。他经常用一些捡来的小螺丝钉、小齿轮、旧发条做玩具,还用泥巴捏轮船、起重机,许多小伙伴都成天追着他一块玩。在上学的路上,他经常站在工厂外面,观看里面的机器、运货车,琢磨来,琢磨去,常常忘记了上学。有一天,他看着家中墙上的挂钟出了神。挂钟为什么会嘀嗒嘀嗒走个不停呀?为什么会打点呀?想着想着,他就动手把挂钟拆开,想看个究竟。可是,再想按原样装起来的时候,怎么摆弄也装不好了,急得他满头大汗。父亲看见,虽然有些生气,还是领着他到县里的钟表店,让他仔细看工匠怎么拆装钟表。

1871年底,詹天佑11岁了,已经在私塾读书4年多了。父亲想在他念完私塾以后,让他去做工挣钱。这时,同乡谭伯村匆匆从香港来到南海,說那里正在选拔幼童出洋留学。谭伯村也是一位商人,从小看到詹天佑聪明好学,非常喜欢他,经常用钱财接济他们家。

谭伯村极力劝詹兴洪夫妇送孩子去参加留美考试,认为这关系孩子的前途。詹兴洪却担心儿子年幼,出这样的远门很不放心,而且,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大好。谭伯村表示,经济上他愿意资助,而且愿意把自己的四女儿许配给天佑。这样一来,父亲才决定送詹天佑去香港参加留学考试。

1872年,詹天佑顺利通过了考试,父亲也在清政府的出洋“甘结”上签了字。所谓“甘结”就是一种合同,可以说跟卖身契差不多。比如,“甘结”中规定,必须听从清政府差遣,如有疾病甚至生死之险,概不负责等。

12岁的詹天佑经过半年的出国培训,于1872年7月登上了赴美的洋轮,开始了留学生活。一开始,他进了美国的一个“诺索布寄宿学校”上小学,学英语。1876年进入纽海文希尔豪斯中学(丘屋中学),两年后毕业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六年级小学生《詹天佑》读后感 第5篇

《詹天佑》这篇文章记述了詹天佑这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一种宝贵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我想,詹天佑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正是那些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吗?

说实话,我做事时,也是个“马大哈”。在平时,写完作业总是不检查。爸爸妈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我“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做完作业要检查。”我还是把她们的话耳旁风,这只进那只出。

记的有一次,我以极快的速度做完了以我来说很简单的数学题。然后,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问道:“你确定你自己做对了吗?”我脱口而出:“我肯定做对了!”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错了很多道题目。

詹天佑的小学读后感 第6篇

一天,放学了。我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的看着那篇写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故事,心中升起了一种由衷的敬佩。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情:19,詹天佑不顾外国人的阻挠和要挟,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最后提前两年两年完成任务。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在詹天佑勘测路线的时候,漫天的黄沙向他们扑过来。詹天佑带领着大家,用袖子捂着口鼻,冒着风沙艰难地行走,而在他们的脚下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走着。当他们走出黄沙地带之后,满身都是灰尘,但他们还是任劳任怨,没有半句怨言。

我们常常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但是却很快就放弃了,而没有把它给解答出来,要是我们有詹天佑这样的精神,那么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呢?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詹天佑当时的环境那么的恶劣,他都坚持完成工作,而我们的学习环境那么的好,却不好好学习。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的话,如果我们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

詹天佑的小学读后感 第7篇

文章最后写道:“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我从这句话体会到:在修筑京张铁路前,帝国主义者们曾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嘲笑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铁路“是个笑话”;更狂妄地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詹天佑不怕困难,为了祖国,毅然接受了任务。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我也从中懂得了:要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用实际行动来爱国!

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感值得我们学习。爱国并不是口号!我们还是小学生,不用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要做好小学生的本职: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尊重师长,关爱他人……除此之外,我还会要求自己多了解国家大事,多了解科学知识。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詹天佑班班级建设的体会 第8篇

1.1 培养学生干部和班级骨干, 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在工作上有严格的分工, 并且要有很强的协作意识。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抓好学生干部思想教育, 强化班干部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引导他们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帮助同学, 使大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要教育学生积极支持和配合班干部的工作, 做到团结合作, 齐心协力, 形成全班一条心、一股劲、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良好局面。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 团结了集体, 加强了集体以后, 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1.2 确立班级共同奋斗目标, 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

班级建立以后, 辅导员与全班学生共同研究制定一个切合本班实际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班级目标, 使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并围绕目标积极做好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工作, 使全班学生都能认同和接纳这个目标。用这个目标激励机制来规范和制约辅导员和学生的教育管理行为, 并有效地转化为辅导员和学生的自身动力。交运05-2班一进校就确立了总目标:“达到江西省先进班集体的标准”, 在大三上学期达到了这一目标。该班级确定了“务实、团结、超越、创新”的班训, 然后围绕班训, 师生一起有计划的朝着集体目标努力。因为学生的初始认识水平和基本能力参差不齐, 要使这个目标产生并诱发出更大的凝聚力, 辅导员要做更多的教育引导工作。

1.3 詹天佑班活动建设

班级活动实行班干策划制, 根据活动性质由分管班干负责在举办活动前进行严密的策划, 经过班委会通过和辅导员批准方能实行。活动的实施由主管班干负责, 其他班干协助, 全班同学参与。通过学生活动, 建立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平台, 提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应针对学生的特点, 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 并且通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与准备, 确保顺利开展。提醒他们在注重知识的同时, 也要发展多方面的才能, 使得同学们真正做到知能并重、一专多能。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互相理解, 互相关怀, 增进了友谊, 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 团结的集体, 温暖的集体。

1.4 詹天佑班班级工作的特色

(1) 拥有一本“班级日志”, 通过文字使大家将心理话用笔“说”出来。这无形中增进了大家的彼此了解, 与相互沟通, 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

(2) 班级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制度.每周二、周四班干轮流对宿舍卫生按规定进行打分, 并进行奖惩。有效的督促了大家打扫宿舍卫生, 使学生宿舍安全、卫生走在学院的前列。

(3) 组织了集体自习, 并拥有一本公用“错题本”。同学们对各科学习或作业中遇到的困惑登记在“错题本”上, 每周四在集体自习的时候会有同学进行专门讲解, 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

(4) 实行每周的班委例会制。对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和班级存在问题等进行讨论, 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5) 每一名班干都备有一本备忘本, 记录平时在工作, 会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确保办事效率。

(6) 制定班级活动量化表.统计班级活动出勤情况, 和综合测评的辅导员打分挂钩, 有效的督促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1.5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5.1 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

大一进校就开始思想道德教育, 每两周都有一次主题班级大会, 大家可通过该会进行对先进思想的学习, 努力学习做“四好学生 (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身体好) ”,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 同学们感受颇深, 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并将自己对“四好”学生的认识和心得编制了一本“四好”学生论文集, 这本论文集让大家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更加具有方向性, 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并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1.5.2 通过实际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交通运输05-2班经常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学会感恩。如2006年九月策划并组织了主题为“晨曦细雨育桃李, 金秋纸鹤感师恩”的教师节活动。得到校、院领导及其他教职工的大力支持。2007年策划并组织了主题为“点燃希望的火炬撑起关爱的蓝天”的爱心捐募活动, 为一位患鼻窦癌的花季少女献上我们的一片爱心, 该活动在深圳爱心大使梁小明先生和江西省残联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得到校、院领导及其他教职工的大力支持, 都市消费报、江南都市报、校广播台及日新网点报道。2008年该该班级参加主题为“和谐江西, 爱心南昌”献爱心活动等, 每次活动都使学生受益非浅。在毕业即将来临之际, 同学们自发提出要捐赠物品, 感谢母校。

2 詹天佑班学风建设

2.1 制定学习制度, 提高理论学习氛围

交运05-2班周一至周三组织同学去自习, 由学习委员组织并考勤, 本班的自习室跟其他班的自习室不完全一样。本班在统一上晚自习的基础上, 还整理了一本习题难题集。每个同学把自己不会做的题写在上边, 然后在班上传阅, 会做的同学在上面划勾。然后在每周四的晚上, 由班上会做的同学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题,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而且锻炼同学们的勇气和口才, 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本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拥有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2.2 比学赶超, 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交运05-2班有30位同学, 分为五个学习小组, 每小组两位女生四位男生。把班级的问题学生分别分在各个小组中, 每小组自己定一位组长, 负责本小组学习情况。各小组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在学期末, 根据各小组的考试成绩, 评出最佳学习小组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有效的促进了各小组的学习热情, 还增进了大家的相互了解。到了大三, 班级考试通过率为100%, 成功率申请到了“免监考班级”。

3 詹天佑班班级建设的成效

交运05-2班一直本着“团结、严谨、求实、勤奋”的校训, 并探索出符合自己班级实际发展的“团结、务实、创新、超越”的班训, 不断强化班级内部管理, 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创新意识。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辅导员的带领下, 取得了院、校及省部级集体荣誉, 如:“机电学院的综合治理先进班集体”“华东交大的先进班集体”“华东交大的优秀团支部”、“江西省先进班集体”、“詹天佑班级”等共18项。努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该班学生党员12名, 占班级人数的40%, 其他同学全部为入党积极分子。脚踏实地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 使文化成绩通过率达到了100%, 成功的申请到了“免监考班级”。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詹天佑精神, 立志创新, 不断完善自身, 完善集体, 提高学生的专业储备, 目前该班就业率100%。

参考文献

[1]唐思群, 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1.

上一篇:温情教育下一篇:散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