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2024-05-16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精选9篇)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1篇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潘孟婷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过去只看发展速度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企业稳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难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在国际企业风险理论研究中起步较晚,传统的理论研究过于零星、分散,难以形成体系,预警能力有限。笔者结合多年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做进一步分析,希望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财务风险,积极促进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从宏观环境方面分析。首先,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有宏观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更加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在整体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影响,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宏观环境因素;其次,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融资风险。企业融资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如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商业银行贷收紧,企业的资金供给首先受阻,融资风险增加;再次,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利率的增加造成了企业的付息压力,以及相应的财务风险。同时当企业进行融资时使用外币时,外汇汇率浮动对企业也会形成财务风险;最后,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融资,而银行融资受政策影响较大,并且银行融资门槛对大部分企业过高,因此,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企业自身方面分析。首先,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高,使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存在于企业交易过程中,特别是赊销环节,如果对客户信誉了解不够,会给企业财务造成严重风险。其次,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等;再次,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机制不健全,存货和应收账款机制不健全对企业流动资金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加大财务的风险;;另外,企业各部门间的财务关系多样性,资金使用与分配等管理分工不清导致的混乱现象,进一步促使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安全性降低,严重时会造成资金流失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1、报表分析法

主要是指通过企业财会的各类报表对企业各项资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报表为突破口,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省去一部分繁琐的资料收集工作,进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报表本身的编制质量,直接分析由此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受地域限制,数值可比性较差;行业性质相近或者经营方式、规模相同也会限制比较分析法的应用;单纯用大量数据表示,缺少对问题实质的挖掘。

2、指标分析法

主要指根据企业财会的各项数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监测,从而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并对进行科学分析,使企业现实的经济发展中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这种方法运用的优点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些指标涉及企业的基础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统计表,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这种方法运用的缺点:企业数据可靠性有待查验,基础数据真实性不足,也会影响结果判定。

3、概率和数理统计法

主要指对财务风险因素的发生进行梳理统计,以便将结果应用于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中。

优点:研究范围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样本的总体情况和分析情况,并且可以推及社会研究和科学探索高度,可以进行统计性预测。

缺点:过程较为繁琐,应用不过程便捷性不高。

(二)识别方法的改进

1、创新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式

第一,补充盈利能力的指标

首先补充净利润现金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使用者由此可分析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其次,补充主营业务收现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销售质量的指标,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清楚的掌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有多少以应收帐款的形式存在,其中有多大比例转换成了现金。

第二,完善偿债能力指标

如现金到期债务比和利息保障倍数,现金到期债务比指标能有效地反映企业所有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能稳健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能有效地反映经营活动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

2、加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综合性进程

要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只看到个别财务指标的高与低,就得出好与坏的结论。使用企业的财务指标考察结果,在不同场合以及时间对某一对象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天差地别的。所以,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孤立地考察一些指标的某一方面作用,而要通过分析某具体指标对于不同方面所施加的影响加以综合分析。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从财务制度方面进行控制

1、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

完善对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要成立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负责监控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运作情况,对企业重大风险管理事项进行集体决策。

2、推进落实风险控制相关制度

公司应当完善并严格实行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机制,加强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支持,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公司应当建立完善投资授权制度,明确界定投资权限,防止投资管理人员越权从事投资活动。

(二)从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进行控制

1、强化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离不开企业强有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要居安思危,对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要早作安排,树立风险观念,以便应对突发财务风险,及时反应对策,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这些方面加强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

2、鼓励企业全员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仅仅依靠企业管理者是不够的。要鼓励企业全员加强财务风险意识,要明确在企业各个经营环节财务风险发挥的作用,以便对其进行监督检查,防范风险的发生。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才能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三)从财务决策机制方面进行控制

1、加强财务管理机制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面对市场环境的顺息万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应加大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控体系,在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加大,积极有效的管理好贷款和担保等事项。

2、创新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所创新的投融资决策机制必须科学、高效,实行以财务指标为核心评估标准的制度化措施,确保决策形式的科学性,对融资成本进行整改下调,实现投融资利益的提升。企业集团要加快风险抑制有效机制的创建,完善风险辨别与预警机制,量化评估内在与实际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技术管理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另外,还要构建集团财务管理相符的产权与财权机制,如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代表产权报告机制等。

(四)从财务预警系统方面进行控制

要建立短期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其主要作用在于考察企业的现金流动,因为对企业来说,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除了实际的盈利情况外,还必须考察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维持不同的支出。短期预警系统可通过对现金的流量的分析实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可全面反映出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如果企业存货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产品库存积压少,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反过来看,投资者应高度警惕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这种情况,如果应收款项及存货上升,则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都会导致企业危机产生,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进行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第二,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综合以上各方面分析,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对策主要有从财务制度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决策机制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预警系统方面进行控制这样几个方面,随着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理论研究的深入,将从更多的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以保障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14(02).【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2] 贺婕,田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2).[3] 沈广.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4).[4] 胡秀梨.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7X).[5] 贺迪媛,崔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6] 仲心想.探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策略[J].企业导报.2015(14).【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2篇

石油企业中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

油田生产作业既具有野外、流动、点多、面广、高温高压、高劳动强度等特点,又具有海上滩涂、起重、高处和交叉作业等高危险性,因而引发事故的几率偏高.本文对石油企业建立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展开论述,通过危害识别、风险评价这一现代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即运用系统的`方法,及时、全面、准确地识别各种危害因素,评价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最佳风险控制方案,从而降低风险减少事故.

作 者:吕荣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钻井职工培训中心,山东,东营,257064刊 名: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GLI OILFIELD STAFF UNIVERSITY年,卷(期):20(1)分类号:F407.22 X92关键词:石油企业 危害识别 危害因素 风险 风险评价

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在进行开展各项财务工作开展中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潜在因素, 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成果与预期的经营财务目标发生一定的偏差, 从而形成的使企业降低收益率, 背离集体利益最大化原则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 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 收益分配等四个方面。

1、筹资风险。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命脉, 企业无论是正常运营或是扩大规模都需要从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企业负债资金比重大小将会引起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 同时银行利率及金融市场的变动对资金筹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筹资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启动点。

2、投资风险。投资活动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 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投资活动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不能取得期望投资报酬。企业投资活动包括主业投资及其他项目投资, 如果投资项目出现偏差, 则会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下降的不确定性。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就是指产品在销售的途中, 由于货币、资金的不确定签收中, 存在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在表现。

4、分配风险。分配风险也称收益分配风险, 即因收益所得和分配而对资本价值及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可能性。留存收益、分配股息是收益分配的两个主要内容。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和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财务内部

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的灵魂, 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 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全面的、能够真正做到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真正的做到各司其职,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使企业内部能够顺利运营。而我国企业大多并没有建立财务内部监督机制。即使有, 执行力度也严重不严, 特别是一些企业存在着一人多岗位的情况, 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 职位见不能真正的形成约束链条, 使得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2、企业财务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企业财务活动是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多变的影响, 因为这些因素并不存在于企业内部, 并且市场是变幻莫测的, 是更难以预见和改变的, 目前, 我国企业大多财务风险管理基础薄弱, 对市场的认知, 对市场时时变化不能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企业中采取管理措施不及时, 财务风险不可避免。

3、企业内部财务存在关系混乱的问题, 有些企业存在一

人多岗的情况, 关联职务之间, 在资金管理使用、财务资金运转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 导致资金的账目不明确, 存在一些营私舞弊的现象。在资金筹备、产品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方面到不到良好的调节, 资金调度的不合理, 会直接导致营运不畅, 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或资金冗余, 这些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倒闭风险, 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根源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认真分析不断变化市场的综合环

境, 随着市场的动态时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动态, 把握其变化趋势和规律, 适时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方法, 建立完整、全面的财务管理系统, 真正让企业达到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一个水平, 尽量避免环境的变化给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使企业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权责分明, 切不可一人多岗,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行之有效, 有效防范和控制因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2、加强内部管理及资金周转速度, 企业需要明确的是, 公

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是效仿其他公司, 而是根据本公司的特点, 适当提高或降低负债资金比例, 调整资金及资产结构,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资本结构合理化, 最终达到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确定债务资金和自有资金、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并使之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加强存货管理, 在保证生产和销售良好运行的基础上, 将存货总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

3、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在面对市场财务风险的时候, 高

素质的管理人员会辨明市场动态, 及时为企业做出抉择, 为企业减少损失。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勇于承担风险责任、善于分散财务风险,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完整、全面的、有特色的财

务预警系统, 市场的多变的,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能够有效的预防企业因财务问题陷入困境, 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不可太空泛, 而是应该很细致, 包括资金注明每一个细小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财务预警的效果。

总上所述, 忽视财务风险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 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预测和控制,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邢岚紫, 郭敏.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北方经济, 2009, (08)

[2]梁兴隆.试论财务风险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 (06)

[3]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 会计学2002, (10)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4篇

摘要:本文对物流企业开展的新型业务一仓单质押状况的概述,详细论述了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存在的一些主要风险,并提出了控制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物流企业仓单质押风险识别与控制

1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概述

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的直接作用是提取委托寄存物品的证明文件,间接作用是寄托品的转让及以此证券委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的证书,仓单是一种有价证券。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仓单质押贷款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凭仓库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则根据对货物的估价向货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

仓单质押业务在国外已经成为仓储业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的仓储业中,仓单的存单功能已得到充分应用,但质押贷款功能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如果能正确、有效地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将毫无疑问地扩大企业的业务渠道。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可以获得一些好处:一是增加配套服务功能,提高仓储的附加值,提升服务价值,同时能吸引更多客户,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二是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深入开展其他增值服务;三是加强了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对于很多尚处于低端競争水平的物流企业而言,无疑大大增强了生存和盈利空间。

当前,我国的仓单业务还不规范,不过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一般流程基本上区别不大。其流程是:货主将货物送到指定的仓库,仓储企业接到通知后,进行验货确认并开立专用仓单;货主当场对专用仓单作质押背书,由仓库签章后,货主交付银行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银行审核后,签署贷款合同和仓单质押合同,按照仓单价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货主在银行开立的监管账户。贷款期内实现正常销售时,货款全额划入监管账户,银行按约定根据到账金额开具分提单给货主,仓库按约定要求核实后发货;贷款到期归还后,余款可由货主(借款人)自行支配。

通常作为质押物的货物不宜存放在货主的自管仓库,最好存放在与货主企业无关联的第三方仓库。但是任何物流企业的网络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区域,为了就近监管以降低质押成本,物流企业除了利用自身的仓储网络,还可以整合社会仓库资源,甚至是客户自身的仓库。不管是自身的仓库还是他人的仓库,物流企业都起着重要的监管作用,需要承担许多风险。因此,物流企业在开展仓单贡押业务中需要识别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与控制风险。

2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2.1货主的诚信风险货主的诚信是物流企业选择客户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择客户时要小心谨慎地考察货主企业的诚信己录。

物流企业要了解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规模、质押商品来源等,尤其对质押商品的合法性、所有权归属要非常清楚。如果货主将走私品、违禁物品进行质押,物流企业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我国担保法规定,出质人必须依法享有对质物的所有权或处分权。在货主向物流企业交付质物时,物流企业应该依法进行货物验收,以及货权验收。也就是要对货物的品名、质量、数量、型号等进行检验,同时还要验明仓储物是货主本身合法所有,也就是进行货权验收,相关证明、文件、手续是否齐全,以免出现质物落空的风险。

当货主在滚动提取货物时,物流企业应该严格监管,以免出现“提好补坏”或者“以次充好”的情况,担负质量风险。

2.2质押商品的风险通常,仓单质押的商品种类有一定的限制。并非所有商品都适合仓单质押,在储存时间里,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有些商品易腐烂、易受潮、易破碎。同时也受仓储条件的限制,一般都会选择适用广泛,易于处置,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品种,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随着仓单质押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质押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的质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九大类。当然,一些性质不稳、易变质、损耗大、市价波动大、流通性差、无经常性市场需求的货物不能被选为质物。对质押商品价格的考察于跟踪非常重要,如果质押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可能出现贷款金额高于质押物价值,从而使贷款企业出现赖债的可能。在质押商品的选择方面,物流企业可以协助银行选择优质、畅销、价格稳定的商品用于质押。同时,有些拥有销售渠道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将产品尽快变现,降低风险。

2.3质押商品监管的风险通常在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时,物流企业要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对质押商品的保管负责,如有丢失或损坏则由物流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为了防范质押商品丢失或损坏的风险,物流企业要加强对质押货物的监管,保证质押商品与仓单记录一致,各项手续完备,质押商品完好无损。

在加工制造业企业的“融通仓”中,对质押商品的监管更加复杂。因为加工制造企业的商品属性不断地变换,可能出现出质仓单与商品现有状态不符的情况,存在质物落空的风险。因此,控制这类风险的关键是对商品实施动态监管,密切追踪质押物的变化。

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对加强质押商品监管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在与货主、银行的信息交换、质押业务监控方面远远达不到要求。落后的信息技术导致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动态监管能力差,从而产生质押商品风险。这对于异地质押监管业务,会产生很大的风险。比如出现同一商品重复质押、质押商品被非法挪用的情况,导致第三人对质物提出权利主张,债权人质权落空的风险。物流企业根据客户所处地理位置不同,选择采用自己的仓库,或在自己的仓库覆盖不到的区域利用其企业的仓库、客户自己的仓库,进行就近质押监管,这样可以降低质押成本。

2.4仓单管理的风险仓单是质押贷款和提货的凭证,同时也是有价证券、物权证券。仓单风险是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常见的风险,难免会遇到不法分子利用物流企业存在的监管漏洞制造虚假仓单。因此,防止虚假仓单造成损失也是物流企业控制的重要风险。根据合同法,仓单必须记载存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等等。目前,各个企业分别使用自己的格式,并没有统一的式样。这都给仓单辨识及仓单管理增加了难度。有些仓库甚至在质押时,并不开具有效的仓单,而是使用入库单,这样更增加了风险。为此,需要对仓单进行科学的管理。仓单的内容要明确规范,格式固定,预留印鉴;派专人管理仓单,保证仓单的真实、有效和唯一性。严格防止个别客户串通仓库管理人员编造无实物的仓单进行质押。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第5篇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对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宁糖业和年报为例,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进而识别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作 者:田梅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068刊 名:今日财富(下旬刊)英文刊名:FORTUNE TODAY年,卷(期):“”(12)分类号:X820.4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识别 南宁糖业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6篇

一、绪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直客观存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从ST宏盛到立立电子,胜景山河紫鑫药业,再到令人震惊的绿大地案,这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不仅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解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并于与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月15日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48项《独立审计准则》,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准则,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关文件,但是效果仍不明显。财务舞弊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使我们蒙受了巨大损失,已成为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预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为了保障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研究和解决财务舞弊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产生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使

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单位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局部利益做假账,获取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为了自身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按企业负责人的授意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同时,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合作,出具虚假报告,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二)会计准则、制度的漏洞与执行存在伸缩性

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财务舞弊得以产生的关键性因素。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会计法规的制定建立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不能与之相脱节,如果会计法规本身存在着缺陷,这就给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舞弊留有余地。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财务舞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涵盖所有经济事项,这就为财务舞弊的产生创造了一个存在空间,而且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一般由大股东说了算,形成一股独大,这样就给大股东造假留有机会。同时,董事会成员构成也不尽合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往往互相兼任,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反而还常常与经理层共同操纵上市公司,并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肆无忌惮地造假。另外,由于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难以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三、财务舞弊的识别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在曝光之前,往往有一些征兆出现,分析舞弊者运用何种手法进行财务舞弊、如何识别财务舞弊的行为,对广大相关利益群体能起到一定风险和保障自身权益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

(一)关注所属行业经营环境的突然变化

企业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如果发生剧烈变动,像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等,都会使企业难以适应突然变化的经营环境,导致经营业绩下降。如果在如此恶劣经营环境下仍能经营领先,利益相关者就应慎重看待其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分析其背后是否有财务舞弊。因为当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时,企业为了能够规避风险,并且使自己在此次风险中脱颖而出,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财务舞弊。

(二)判断管理层是否存在“独裁”管理现象

近年来曝光不少财务舞弊案例后,总有些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独裁所导致的,即在某些企业存在管理层核心人员我说了算的情况,他们一般是企业的创始人、CEO或是核心人物,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面临一帆风顺时,通常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企业面临不顺时,这些管理者会通过财务舞弊来保护自身利益和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分析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

通常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均衡关系,但是如果像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以及它们之间出现异常变动,则表明企业有存在舞弊的可能。例如,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加但销售费用却没有相应上升,或应收账款增长率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则可能预示着企业有财务舞弊的行为存在。

(四)甄别经营业绩的真假

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是否严重闲置、生产车间是否停产、存货数量是否大量增加等现象。如果这些现象单独或同时存在,报告期经营业绩却没有相应下降,则有业绩作假的可能性。应通过检查可疑的账簿记录、记账凭证、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来查明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关注资产负债日后有无大额或连续的退货,并查明这些退货是否为年末集中“销售”部分,从而识别公司是否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收入。[1]

(五)关注关联交易事项

关联交易往往是企业掩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基本上都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财务费用”等具体项目中。其识别方法为:第一,计算各项目中关联交易产生的盈利分别占项目总额的百分比和这些项目占企业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对关联方企业的依赖程度。第二,分析这些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公正性。[2]例如,交易价格是否以市场的公平交易为基础,交易的市场价格是否存在非公允的方面,控制方对被控制方强制的内部销售价格等。同时,还应向公司的主管工商部门了解上市公司包括验资报告、股权转让备案登记资料等在内的相关材料,并应特别查询控股股东的工商登记资料,了解公司控制权的归属,以有效识别利用隐性关联交易粉饰报表的行为。 (六)慎析资产减值准备

分析报表时,尤应慎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一般而言,连续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资目标的上市公司经常计提不足,而处于盈亏临界和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有时会巨额计提。因此,对这类业绩指标脆弱的上市公司,首先宜将其计提政策与同行业或者相关行业进行横向对比,判断是否有异常,再分析其财务报告中是否对估计基础和依据进行详细披露。

(七)关注虚拟资产项目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虚拟资产项目应密切关注,若虚拟资产与正常资产相比比例较大,或虚拟资产增长速度(或相对变化速度)波动较大,则可能存在通过虚拟资产虚增利润。其特点是虚拟资产多记少摊。应重点检查各类虚拟资产项目的明细账,注意会计报表附注中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要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3]

(八)借助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通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高于现金净流量的净利润对应的那部分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公司很可能存在报表粉饰情况。

四、我国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ST冠福:20涉嫌财务舞弊

(一)背景资料

冠福家用因20、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均为负值而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更名为*ST冠福,其财务内控质量极差,早于20就曾因业绩快报与最终经审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而被深交所通报披露。公司董事会想尽快脱下*ST的帽子,用尽一切办法来挽救其财务状况,但是在2011年的财务报告中出现了财务舞弊现象,让本来就深处风险的冠福家用更加雪上加霜。

(二)分析

(1)虚增应收账款余额,虚增利润。根据*ST冠福2011年年报披露的合并口径下应收账款年末前五名单位情况来看,从第二名到第五名均为非关联方,涉及金额在数百万元不等,但账龄则均为“一年以内”(见表1)。

单一客户年末“一年以内”应收账款余额不应当大于该客户当年的采购总额再加上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即一年内应收账款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根据该公司年报披露的合并口径下2011年前五名客户营业收入情况很难与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信息相对应(见表2)。

表1中名称为“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的客户在201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90.72万元,且均为“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假设*ST冠福向该客户实现的销售金额在年末时均没能收回来,全部形成了应收账款,考虑到17%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影响后,2011年中*ST冠福向该客户销售金额也不应当低于504.89万元,然而在对照着合并口径下的前五名营业收入情况表,可发现,504.89万元已远大于披露的第三大客户“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应的396.51万元销售金额,但事实上“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却未能进入当年营业收入前五名客户名单当中,所以我们猜想该公司有虚构应收账款嫌疑。

理论上讲如果*ST冠福在2011年中曾有过对外收购、并将收购对象纳入期末合并范围的话,有可能导致营业收入合并期限不是一整年,进而导致前述数据差异。但事实上这并不适用于*ST冠福,因为在其2011年年报财务报告附注“本年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部分披露到“出资设立14家法人独资,公司拥有对其实际控制权,故自上述公司成立之日起,将上述14家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从中我们得知*ST冠福合并范围新增部分全部都是新设子公司,也即在被纳入合并范围之前都不会有营业数据,也就自然不会影响到营业收入与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之间的财务逻辑关系。

*ST冠福在年报中通过虚增应收账款余额,进而导致虚增资产、虚增净资产。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的。对于连续两年亏损的*ST冠福来说,*ST的大帽子压得他们很难翻身,所以他们可能会假想客户单位,虚开销售发票,编造销售合同,虚列应收账款,最后将虚列的应收账款和其他舞弊的企业对冲销账,以此来调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夸大经营成果。

(2)谎报应收账款账龄,少计坏账准备,虚增利润。而对于*ST冠福,从上述表一中应收账款第三大客户“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末*ST冠福对其“一年以内”应收账款余额426.85万元,所以其2011年对该客户的销售金额不可能少于364.83万元,也已经超过了当年营业收入前五名客户中第四名“华润万家(万佳)有限公司”对应的347.53万元采购金额,从而可以看出这家客户截至年末金额高达426.85万元的“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应该有一部分是一年以上的。

所以根据这个现象猜测*ST冠福谎报了应收账款账龄,针对“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的426.85万元应收账款,不全是“一年以内”账龄,*ST冠福通过把应收账款都记到一年以内,进而导致*ST冠福少计坏账准备、虚增2011年利润。

(3)财务数据变动诡异,财务信息不真实。根据*ST冠福2011年财务报表,计算其财务指标,发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存在异常变动情况,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详见表3)。

根据表3营业利润在2011年9月至9月,下降了967.19%,说明公司营业业绩急剧下降,然而在209月至年年底,营业利润又急剧上升,在短短的半年内,公司不仅使得营业利润为正,还在2011年中报营业利润的基础上翻了大概四倍。2012年年末主营业务收入695,950,000.00元,2012年9月30日主营业务收入505,396,000.00元仅仅增加了37.70%,对于营业利润的变化是微乎其微。对比利润表半年之内的变化,2012年年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8,349,000.00元,投资收益4,264,230.00元,这应该是营业利润剧增的主要原因。 *ST冠福在2012年变更会计估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由原来的成本法变为公允价值计量,这一会计估计的变更也仅仅使*ST冠福增加了401万的利润,如此巨大的变化不仅使人产生怀疑,可猜想*ST冠福虚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进而虚增利润。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上升30.92%,然而筹资现金流量净额却下降87.15%,唯一的原因就是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为偿还到期债务和支付现金股利。债务的偿还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会变小,但一个较短时期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占总现金流出比重过大,也可能引起资金周转的困难。股利的支付要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它可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增强筹资能力,但必须确保在股利支付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间保留足够的现金来维持未来的正常运营,以实现未来的现金流量。对于*ST冠福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应收账款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所以推断*ST冠福支付了大量的现金股利(如下表4)。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7篇

[摘 要]由于钻井工艺和钻井场所的特殊性,在钻井作业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风险。为此,笔者结合钻井工程的特点,在总结了钻井风险源基础上,对引起钻井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对风险加以控制,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钻井 施工 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60-01

石油钻井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中核心工程之一。钻井行业具有野外独立施工、流动分散、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环境复杂的特点.由此决定了钻井行业是一个相对高风险行业。如何将钻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钻井获得最大收益,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能够提前预料事故的发生状态,提高钻井人员的决策能力,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1、影响钻井施工现场安全的各种因素

总的来说影响钻井现场施工安全的因素分为三大类,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

1.1 环境因素

由于目前主要钻井作业均是在漏天的情况进行,导致天气直接对作业过程产生影响,如高温使施工者中暑,雷雨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雪冻带来隐性危险等。在涉海作业中,风暴潮,潮汐等都会影响施工安全。不利的地理位置,如钻井现场主要集中在市区,施工场地狭小,周围建筑物密集,临近道路和其他油气井,施工条件差,亦易引发事故。

1.2 设备因素

这类风险表现在设备设计不当、结构不符要求;起下钻制动装置缺陷;安全距离不够;钻台拦网有缺陷;工件有锋利倒棱;电路绝缘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吊装绳索不符合要求;设备带病运行;设备超负荷运转;设备失修;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及公用防护品达不到安全要求等。

1.3 人为因素

从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占总数80%以上是人为的责任事故。人的感知错误。风险源出现,但施工者没有觉察或感知错误。人的判断错误。施工者及管理者如果对风险源的感知错误,从而带来的是判断和操作上错误。对作业动态判断不准确;对设备运行状态判断不准确;对人员工作情况判断不准确;对即将发生的危险采取的措施不恰当等。人的操作错误。操作者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忘记关闭设备;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工件固定不牢;用手代替手动操作等。人的责任过失。客观条件的影响难以履行责任。如钻探高峰任务重,压力大,或操作业者疲劳,或设备运行不良,保险设备不齐全而凑合作业等。

2、导致风险的根本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带来的风险具有可预测性,在提前预测的基础上,施工方?e极的采取措施可有效减小该类风险。设备因素多是由于人的操作不当或对设备运行情况的认识不足,这类风险也主要归因于施工者或施工负责人的风险认识。综上,钻井现场施工过程中风险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人的因素。从事故预防措施来看,主要是技术、教育和管理,三方面措施都涉及到施工负责人、施工者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对钻井施工现场安全来讲,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分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一方面施工负责人、施工者对风险源不能有效控制,表现在为追求经济效益,一些施工队伍甚至管理部门对钻井施工的安全设施投入少,没有使各设备保持适航状态,设备带病运行;对承包队伍以包代管;对施工作人员员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安全制度流于形式等。另一方面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管理不强,易忽视对风险源的识别、评价及预控预防对策。在对风险源预控之前,首先应对风险源做一个基本的识别和评价。由于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风险源,当然,要完全杜绝钻井事故是不可能的,必须不断强化钻井质量意识和钻井风险意识,完善钻井技术管理制度,做到对钻井事故“早预防,早解除”,化大事故为小事故或零事故,努力避免和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3、减小风险事故的措施

3.1 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

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是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因为安全投入的不足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比如生产设施破旧,安全设施欠缺,人员安全意识低下等,并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所以,只有增大投入,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作用,才能组建出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只有增大投入,才能整改设备存在的隐患,才能配置生产需要的安全设施;只有增加投入才能让安全生产变为现实。从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与安全不存在直接关系,而实质上,只有通过安全作保障,才能使生产劳动行为顺利达到目的,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与其说安全投入是成本,不如说是效益,必须实施到位。

3.2 加强员工队伍的素质教育

钻井施工现场是钻井工作人员集中的场所。现场管理的核心为人的管理,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基本的组合。企业的生产活动及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要想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增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动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现场施工作人员员在岗工作时,应该按照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应该实现相互监督。从而实现工作人员自主管理。另外应该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参与安全管理的能力,只有现场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工作主动性。

3.3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钻井生产现场是钻井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主要场所。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好坏、效益的高低,以及钻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所以应该进一步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钻井施工过程标准化管理是钻井现场安全的基础。

钻井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石油工业要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只有加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才可以达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8篇

一、财务管理风险的基本理论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规避、降低,其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本文的研究所采用的是广义上的定义,即类似于风险管理,就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做出合理的决策来规避、降低风险。

(二)风险的特征

一是风险的客观性。风险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只能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规避、降低。二是风险的全面性。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就造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时时规避、降低风险,增大了对抗风险的难度。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收益与风险是正相关的关系,风险越大,收益就越高,反之亦然。五是风险的激励性。财务风险客观、普遍存在的特点,能够促使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激励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

(一)外部融资困难,资金链容易断裂

物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既要保持市场的占有量,同时还期许提升占有份额,实现市场的扩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财务杠杆作为支撑。但目前在我国物流行业中,民营、中小企业居多。由于资本结构单一,造成内部融资动力不足。一般物流企业的资本结构都相对简单,且资金都是以内部融资为主,而且在内部融资过程中的主要对象就是股东。由于股东的出资能力是有限的,由此,造成物流企业难以通过内部融资来缓解资金紧张的现状。并且,资本结构的单一不仅严重制约了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且还会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低。但物流企业要想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支持也并非易事,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原因:

(1)从银行获取贷款困难。现阶段,银行贷款是物流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但由于这些企业的监控成本较高,增加了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银行放贷更偏好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据统计,我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并且,银行对物流企业放贷,更倾向于短期信贷,所提供长期信贷的比例极少。另外,物流企业因其本身规模与资本实力的限制,无法提供相关的抵押担保,也使得难以在银行获得贷款。

(2)无法实现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风险投资等,这类融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信息的传播、沟通来实现的。由于物流企业信息传播不畅通,资金需求方(物流企业)与资金供应方(投资公司)之间缺乏沟通,所获得的信息也存在不对称性,造成资金需求方(物流企业)难以得到支持,融资困难。

(3)资本融资门槛过高。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规模与业绩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虽然近年来开始有了创业板,且在上市条件上有所放松,但对于我国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来说,门槛依然过高。因此,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仍旧难以通过我国证券市场平台而获得融资。

(4)民间私募资本发展有限。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通过正式渠道获得融资是极为困难的,那民间融资是否是物流企业融资的一条便捷途径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民间融资发展有限,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使有闲置资金,也因无法掌握企业情况、无法进行风险评级等而不敢轻易投向物流企业。

(二)财务管理活动不规范,引发失败风险

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性,通常在集团公司下有着分布于不同地区的下属企业,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活动,从而引发失败的风险。如资金管理方式落后、资金体外循环、未经过前期调研随意投资等现象,由此造成物流企业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漏洞,资金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管理模式陈旧,管理观念落后。我国的物流企业大多数属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甚至还有一些家族企业,造成了管理模式陈旧,且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一般物流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管理者,在企业面临重大决策时,往往是管理者一人说了算,可能因为个人的决策失误,而给整个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另外,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风险意识薄弱,导致财务管理环节薄弱,产生诸多财务风险。

(2)没有统筹安排。在物流企业中,整个集团对财务管理活动没有统筹安排,造成其下属企业“各自为阵”,如有的下属企业存在大量闲余的资金,而有的新设企业则急需大量的资金,却无所获得。物流企业因其业务运营的特点,其组织机构庞大且构架复杂,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会计工作作为支撑。但目前,物流企业的集团总公司对其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处于“放任”状态、内控机制不健全、财务工作者素质不够等,造成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处于不规范的状态之下,易引发失败的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物流企业多实行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内部监控缺失,如重钱不重物,对存货、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企业大量库存积压、资产流失、物资浪费等;资料保存不完整,现金管理不严,导致现金流闲置;对客户信用等级不了解,应收账款中坏账、呆账比率增大,资金回收困难。且企业财务人员大多一人多岗,甚至存在一人从事不相容岗位的现象,体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较大的漏洞。这都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

(4)资金管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往往缺少对资金使用的合理计划,导致其资金捉襟见肘,易陷入财务困境。同时,负债比例过高,企业需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而使利润大幅度下降。这都增大了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另外,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匮乏、产品(服务)单一、内部管理环节薄弱等特点,决定了企业抗击风险能力差,因此也相应地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白日化,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同时,这种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国内市场竞争,“战场”已扩展到了国际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由此,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发展的迅猛态势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力资源对公司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但从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人才建设上来看,财务管理人才素质相对较低。

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经营风险预警系统

以时间的角度为切入点,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内部资金流动状况的基础上建立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敏感指标的监控,以实现对风险提前预警,防范于未然。从短期来看,现金流是物流企业中至关重要的,既要有高效率的运营管理,同时不能放松对日常现金流的预测与监控。从长期来看,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以及战略愿景的实现,都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物流企业中建立经营风险预警系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健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物流企业应在其内部建立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编制预算计划等手段,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同时,要逐渐完善物流企业的内控制度,通过财务部门的轮岗制、不相融岗位的隔离等,强化内控机制,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1)加强财务筹划与成本控制。物流企业必须引进具有财务筹划知识且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以对公司的整体资金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控制,实现公司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通过专业的财务筹划,以保证在具体融资时能够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资金,以解决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入具有专业经验的管理人才。二十一世纪,人才战略是企业的核心。好的管理人员能对公司中现有的员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发挥潜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筹划,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2)加强信用积累,提升社会形象。我国的物流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在现阶段,银行的信贷支持已成为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且物流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等原因,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且银行往往要求其能够提供价值相当且稳定的抵押物,而物流企业又由于资金的缺乏不会购置价格稳定的不动产、动产。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要解决这一难题,其根本在于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用积累。因此,物流企业要注重自身信用水平的提高,积极与银行接触,保持与银行良性合作关系。良好的信用水平,使银行资金风险得到降低,也减少了银行获取物流企业财务状况信息的成本。在申请贷款时不再困难,甚至可能申请到更高的贷款额度,为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大化生产、促进企业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采取适度举债经营

举债经营是现代企业所常用的一种财务策略。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使得企业的自有资金非常有限。因此,物流企业需要利用财务杠杆效应,通过适度的举债来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持,从而开拓新业务、拓宽服务领域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适度”如何把握,成为物流企业的管理层所面临的问题。从短期举债来看,利率相对较低,偿还时间短,所需的资金成本少;从长期举债来看,贷款利率较高,偿还时间长,所需的资金成就多。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根据其自身业务运营的情况,以及偿债能力,对短、长期举债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适度”举债,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强化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

物流企业在其业务运转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及时开拓新业务。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要强化账款的回收管理,一方面,根据自身的盈利与营运能力,选择收益大且风险低的资金回收方案。另一方面,在发展业务时,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即首先对服务对象、合作伙伴的信用进行客观评级,再针对所评定的等级,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以确保资金能够迅速“回笼”。同时,需要加强与账款有关环节的管理工作。如销售环节,必须签订书面协议,并妥善保管。

(五)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物流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不仅受到内部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物流企业必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以获得相应的支持,同时,拓展思维、拓宽融资渠道,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另外,在当前竞争面向国际化的背景下,可以加强与国际物流行业的领先企业合作,引入外资以缓解资金不足的困境。同时加强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同时,物流企业属于新兴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受到政府的关注与扶持。企业必须关注政府的扶持政策,并积极与政府部门协作,以借助“东风”改进技术、引进人才,培育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带来的风险,促进物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家庆:《物流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向沙沙、席一凡:《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物流外包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9期。

[3]秦迎林、李红艳:《基于BP神经网络的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风险预警模型》,《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7期。

[4]刘萍萍、裴葆春:《物流企业的风险评价分析》,《商业研究》2010年第3期。

[5]石小娣:《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金融经济》2014年第1期。

[6]张瑞凤:《物流企业运作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实证研究》,《物流技术》2014年第1期。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第9篇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正确有效识别、防范、转移和控制我国海外投资的风险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防止海外国有资产的流失,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的风险管理机制,已成为影响我国海外投资经营效率与效益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战略主导;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18-02

一、能源企业海外投资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由于能源产地的固定性、产出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导致了能源供需的不平衡。

我国自1993年以来,已成为油气资源的净进口国,预计至2015年,我国原油需求缺口将达到2亿多吨。为增加我国的能源储备,维护能源安全,进而保障我国国家安全,20世纪末以来,以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为代表的能源企业顺应国家倡导的“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能源投资。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以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以及拉丁美洲为中心的三大境外石油开发战略区域。中东以伊朗为中心,并向卡塔尔、科威特等国渗透;北非涉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中亚则以近邻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为主要合作伙伴;拉丁美洲地区则包括秘鲁、委内瑞拉、巴西等国。

我国的海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投资质量稳步提升,投资模式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据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依CSMAR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超过5000家投资主体设立了近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逾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能源类企业的海外投资达到30多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七分之一。

上述数据反应出,我国能源类企业摆脱国内资源匮乏的限制,探索海外投资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走出去”开发“两个市场”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国海外能源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能源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分析

由于各行业性质、生产运营模式和扩张需求的不同,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存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以服装纺织、轻工业为代表的境外加工贸易;以医药、地产、日化行业为代表的海外营销渠道的建立;以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品牌的海外推广;以石油石化、汽车行业为代表的海外资产并购;以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海外股权并购模式等。

2002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16亿美元对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资产进行收购,在完成该收购后,中石油享有该项目产成品83%的利润,这也成为中石油的第一块海外资产,中国大型能源类企业由此迈开了“走出去”战略发展的步伐。

依据中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能源类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重点能源企业为箭头的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该模式是指我国能源企业所进行的海外投资活动主要是政府的推动,注重国家的宏观利益,着眼于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而向海外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进行投资。

海外能源开发投资是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而其具有前期投资资金注入巨大,投资回收期限长,投资综合风险较大的特点,因此,以国家战略主导模式进行的海外能源投资是解决能源瓶颈的重要途径。这种模式即包含中国企业在外国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注入资本进行合作,也包括直接投资新建海外企业或进行股权并购而设立海外企业。

三、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识别

为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实现我国能源类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识别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我国能源类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面临四种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跨文化经营风险。

(一)政治风险

目前,我国能源类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表现在国家政策的不连续性,政治势力抵制,政局動荡,第三国干预及海外媒体报道对投资影响的风险。

首先,海外投资依托于国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国政府对于海外投资项目的政策和态度变化对投资的可行性和运营业绩有重大影响。如2008年底委内瑞拉政府宣布,将外资控股或独资的石油等能源类企业收归国有。这使得在该国投资能源项目的外国公司损失巨大。

由于民族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海外投资的企业面临资源国政党或民众对外来投资的抵制。如2005年,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尤尼科,却最终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而失败。

其次,资源国政局动荡,出现战争、暴乱、罢工等不可抗力,也会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人员生命安全遭到威胁。如近来利比亚的政治局势动荡,使得中石油新增海外投资计划暂缓,原有基础设施遭受较大损失。

再次,若投资国或被投资国,被第三国视为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则该项投资受第三国负面干预的风险较高。如美国政府规定中石油、中石化等上市的能源公司不得在美国指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如苏丹、伊朗等)进行的石油勘探开发。

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目标公司所在国的媒体和国外媒体针对“中国并购”或“中国式扩张”进行了大量报道,部分报道产生了一系列负效应,推升了投资并购成本,影响企业公众形象,政策审批甚至阻碍投资合作的谈判进程。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在海外投资开发中相关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的收益损失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风险、价格波动风险、融资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四个方面。

1、市场竞争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稀缺的能源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跨国大型能源公司、各类基金、财团、投资公司甚至一些中小技术企业争抢的目标。中国的海外投资进程起步较晚,项目运营尚不成熟,而国外的跨国大型能源公司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如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中国公司在海外资源市场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2、价格波动风险

国际能源价格的既有垄断性,又有较大波动性。近几年来,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伴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攀升而高速推进,一旦能源价格受市场供求、政治博弈、投资预期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势必导致巨大投资损失。

3、融资风险

目前,国内公司的海外投资交易资金大多来自于国内的政策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所提供的大额过桥贷款;另外一部分海外收购项目则主要由国际出口信用机构及国际借贷机构的有限追索项目融资来支持。企业应重视如何控制融资阶段的风险,使融资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处于合理水平。

4、汇率变动风险

我国所投资的海外项目,多处于汇率波动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北非、中亚及拉丁美洲等。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又可以分为经营外汇风险、交易风险及折算风险三大类,可能使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在特定的地质结构、地理位置等条件下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随着资源开发的活动的扩张,储油量高,开采难度小的区域都已被跨国大型石油公司所掌控,我国现阶段涉及的海外资源开发主要是新资源区或开采难度较大的项目,有较高的技术风险。

1、技术相对落后

现代能源勘探开采工业是一个科技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产业。而我国目前在技术方面同国际大型能源公司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导致生产效率水平不高。以石油行业为例,中国石油公司在资源勘探、钻井、压裂、采油以及冶炼等各阶段的生产设备先进性上落后于跨国石油公司。

2、能源储量的预测风险

能源勘探开发要求开发区域有资源基础,其投资规模、投资质量,受制于资源自身的条件。而中国目前对于新区能源勘探的投资比例较大,据统计目前能源勘探成功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1/33,因此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协同作业的高成本勘探开发活动面临着潜在的失败风险,且由于能源开发将在前期投入巨额的“沉没成本”,所以在能源储量或开发难度被错误预测时,企业很难灵活的转换投资领域或回撤资金。

(四)跨文化经营风险

在能源类行业中,跨文化经营风险是经常被忽视的概念,人们普遍认为文化差异是消费品行业所需衡量的维度。而近年来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因文化差异、偏好习惯、价值观冲突以及制度差异引发摩擦甚至投资失败的案例值得关注。

文化制度的差异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如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与投资国制度或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核算存在困难;海外投资企业外派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不适应外国的语言、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交流方式等而影响工作效率;西方企业习惯于在法律比较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经营管理,而中国企业偏重于行政指导;一些投资目标公司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对于员工薪资福利计划,人员精简等问题的谈判过程艰难等。

结束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源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源开发已成为必由之路,相较于一般企业通常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能源企业以国家战略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决定了其经济目标更趋综合和复杂。

正确有效的识别、防范、转移和控制我国海外投资的风险,将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运作同步并行,有利于我国能源企业以低风险的竞争和竞争下的合作为纽带,实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能源产业链、追求投资回报和经济利润的海外投资活动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旭平.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普华,永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十二条风险[J].中国经贸,2010,8.

[3]王桂荣,李小飞.境外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6.

[4]张源.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规避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5]何力.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2010,12.

[6]杨彬,于渤,鄂春江.石油企業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2.

上一篇:思想汇报撰写格式下一篇:布丁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