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24-06-22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10篇)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1篇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了解历史的情趣,学习历史名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鉴赏力。学生很羡慕名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奠基人,是社会灿烂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学识、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长历程。

2、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基于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提高讲述历史名人的兴趣;

2、逐渐加深对历史名人及其贡献的理解,主动参与到搜集、评述人物的学习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学习他们的优秀人文精神;

2、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1秦始皇嬴政——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2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3汉武帝刘彻——鼎盛时代的伟大帝王 4魏武帝曹操——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 5蜀汉昭烈帝刘备——最有人缘的平民皇帝 6隋炀帝杨广——毁誉参半的皇帝 7唐太宗李世民——盛世唐朝的创造者 8女皇武则天—中华帝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玄宗李隆基——少年英豪

10宋太祖赵匡胤——佑文抑武的仁义皇帝 11元太祖成吉思汗——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 12明太祖朱元璋——从历史夹缝中钻出的英雄 13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的缔造者 14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 15清太宗皇太极——在战争中成长

16清圣祖康熙——中华帝国史上最出色的皇帝 17清世宗雍正——康乾盛世的政治强人

18清高宗乾隆——一艘破烂不堪头等战舰的老船长

四、课程实施

(—)成立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管理

为了保证《走进名人》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学校的要求,成立学校《走进名人》课程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王喜泳

副组长:刁丽梅

组员:全体语文历史教师

(二)开设《走进名人》课程

本课程在初一、二年级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0.5课,主要语文历史教师负责实施。通过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的成长历程的把握,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通过创作成果和反思继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人生品位。

(三)组织编写校本教材: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根据学生需要编写系列教材、保证教学、学习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开展多种《走进名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不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应注重学生对实践

活动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在实施之前,教师必须对活动有周密的设计,但每一个活动都不能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装配,应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的不断生成,要让学生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火花才不断迸发。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本课程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板报、手抄报展览、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2.对学生的评价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图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同时,在一学期结束时,也应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激励嘉奖,每学期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素质教育《走进名人》标兵奖,发给证书。3.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二是学校教学检查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一、课程背景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了解历史的情趣,学习历史名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鉴赏力。学生很羡慕名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奠基人,是社会灿烂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学识、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本课程

石良中学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2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走进童谣》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来自街道中心小学,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滕州市规范化学校、滕州市教改十面红旗、滕州市教学工作示范学校,在08年10月被评为“市普通话示范化学校”,接着又在09年4月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臵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臵指导意见》、《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开设了校本课程传统文化必修课和校本课程传统文化选修课。具体设臵为:(图片1)

一、二年级童谣课,三、四年级扎染、剪纸艺术等传统文化必修课。

五、六年级开设了国学启蒙、经典诗文欣赏、钢笔硬笔书法、民族乐器、民族舞蹈、京剧欣赏、国画等传统文化兴趣小组。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我校童谣课的开设情况:(图片2)

一、课程开发背景

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语言环境变了,要求高了,从原来的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孩子们进入小学高兴,充满欢喜、新奇之情,希望早点能自己读书。因他们的能力有限,对文字世界还十分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于是我们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天真,喜爱说话,但往往语言太快,语序乱,交往中不会运用礼貌语言的特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决定开发“儿歌童谣”课程,把它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如下:(图片3)

(一)儿歌童谣是一种民俗文化

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哼唱音韵和谐、节奏多变、语句简练、易懂易记、幽默诙谐又涉及动物、生活常识、语言、游戏、等各种内容的童谣成为许多过来人童年、少年时的必读课。

(三)童谣我们有基础 我校拥有有一大批年轻优秀、敢于开拓创新的教师。我校的 校训是:播种良好习惯,收获辉煌人生。所以,一二年级的教师都是学校的骨干,他们不仅多才多艺,而且还具有耐心和亲和力。我校在积极贯彻落实“三级课程”管理指示的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课程建设的理论,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研究水平及能力。同时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区,家长学生素质较高,学校的硬件设施齐全。这些都为童谣课程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将童谣课程落到实处,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呢?我们制订了以下目标。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做为校本课程,我们要求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明确各段的教学目标。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年级学生要求学会介绍童谣,能把刊物上的童谣介绍给同学、老师、父母,重点放在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童谣;二年级学生要求会诵童谣、赏童谣、重点放在对童谣的欣赏、品味上,创编上,能体会出童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能够主动地学习童谣。通过儿童歌谣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满足学生好闹、好动、好新奇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具体目标设臵如下:(图片4)

1.指导学生学习、欣赏儿歌童谣,了解儿歌童谣的基本格式、题材选择及一般创作方法。

2.在学生开始接触语言文字之初,利用生动有趣、文字浅显、结构整齐、琅琅上口,易于接受的儿歌童谣形式,培养其阅读兴趣,帮其积累语言,发展朗读和口语能力,体验遣词造句。

3.通过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通过儿歌童谣的学习,欣赏美,创造美。

4.用儿歌童谣的形式记录丰富的童年生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时空。

三、立足课堂,科学施教

学校把每周一的最后一节课做为校本课。要求教师要认真准备课堂教学,认真书写教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童谣的积极性。要求教师教授每首童谣都要做到:一明确德育的立足点,即在教授每首童谣时都要知道学生通过学习童谣,会受到怎样的教育;二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蕴味。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出童谣。体会童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创编动作,让学生在手舞足蹈中感受学习童谣的乐趣;四是教给学生改编童谣、创作童谣的基本方法,让二年级的学生能够自已创编童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图片5)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歌童谣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儿歌童谣的诵读与欣赏。

(1)激发儿童歌谣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要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环境,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儿歌童谣教学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儿歌童谣发布阵地,让学生一来到教室就被这浓郁的儿歌童谣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习儿歌童谣、吟诵儿歌童谣、感受儿歌童谣、创编儿歌童谣,和家长一起开展“同一首歌谣”亲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进行儿歌童谣的诵读指导 儿歌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主要是孩子们感兴趣。我们指导学生收集并围绕礼仪、时令、民俗、动物、植物、游戏等篇目整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儿歌童谣,指导学生进行儿歌童谣的诵读,使学生通过诵读,活跃思想、陶冶性情、丰富知识、训练语言、增进智慧。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

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童谣、吟诵童谣、欣赏童谣、创作童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在老师的指导下齐心协力,创编童谣,步骤是这样的:(图片6)

1、出示挂图或者是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互相交流。

2、老师辅导学生一起解读图片,并随机出示关键词。

3、学生分成四组,创编童谣,要求用上关键词。

4、作品展示并互相学习。(添加)

5、表现作品。根据情况各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演、唱、画、等形式。)演一演 演儿歌童谣,以儿歌童谣为素材,创编、排演童话剧、校园剧或歌舞,让儿童童谣走上校园舞台。(图片7)

唱一唱 唱童谣,用自己喜欢的曲调重新填词,换上自己喜欢的童谣唱一唱,也可自己学着给童谣谱上曲子唱一唱。(图片8)

画一画 画儿歌童谣,以绘画的形式展示儿歌童谣作品。(图片9)

第三阶段: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整合活动资源,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学生创作的优秀童谣,不仅是产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则是产生在校园里、社会上、大自然中。在课下,我们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告诉他们,哪怕是一片云,一朵花,一只花气球,只要对你有所启发,有所触动就可以写。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放手让他们走出课堂,到校园,到操场,到各类活动竞赛中,到田野,到公园,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唱儿歌童谣、玩开心游戏、做文明娃”主题教育,把言语学习、游戏指导、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儿歌童谣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规则等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我们相信童谣必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现今,我校的学生们都盼着上每周一节的“童谣课”。因为“童谣课”的内容灵活多变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编写童谣;书法教师指导学生用软、硬笔书写自己搜集和创编的童谣;(图片)美术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童谣作品配上图画;(图片)体育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创编童谣游戏;我校的吴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粘在电脑上的多了,磨在电视前的多了,耗在玩具中的多了。然而,不经意间,曾经伴随着几代人走过快乐童年的“滚铁环”消失了,“跳皮筋”“失传”了,“踢毽子”不见了……如何在这些集体育健身、音乐欣赏和团队精神培养于一体的游戏活动中推广童谣?于是吴老师将童谣《拍手歌》编成了皮筋舞。你拍一,我拍一,上课发言要积极……同学们边唱童谣,边跳皮筋。这项活动一下子就风靡全校,如今每到课间,到处都能看到同学们唱着新童谣跳皮筋舞的身影。再如我校的邓主任在上品德与生活《节约用水》一课时,启发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节约用水,可刚一说出题目,一位叫齐效方的同学地举起了小手,脱口而出:(图片10)“我叫自来水,地球水缺乏,大家都要珍惜我,时时刻刻关紧我,不要让我常流泪,无故把我来浪费。”可见优秀的童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优秀的童谣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容易接受、易于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表达感情的最好教材,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老师也深切感受到童谣让孩子通过他们喜欢的内容与形式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从这一点说,我们不仅仅是开设了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新途径。

(图片11)“教学楼,真热闹。杨柳青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爱环境,出新招。校园美,齐欢笑。”这首小学生自己编写的新童谣,成了教孩子懂礼貌讲礼仪的德育歌。我们教师在集体教研交流的时候一致认为:自从学校用童谣进行尊重老师的教育后,孩子们从感情上和老师更亲近了。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座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至今,全校学生一共创编了三百余首童谣,其中八十四首入选了《童谣伴童年》的成长手册。

四、科学管理与保障措施

为了能够把童谣课上得丰富多彩,上出成效,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单周进行,学校教研组活动双周进行。

2、教研内容主要有两方面:教研组活动以教学计划制订、专业知识进修和教学活动设计、预案编写讨论等为主;学校活动以校本课程理论培训,课程纲要撰写方法介绍,课程实施检查情况反馈等为主。

3、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校本课程实践反思或校本课程故事。

4、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各召开一次学校校本课程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反馈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逐一剖析、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共同商讨下一步对策、措施。

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开展教师论坛,开展赛课,展示课,让大家在教研中不断提高和进步。并且在教师中开展“童谣好说,说好童谣”的童谣创作活动,让教师的一首首新童谣为孩子起到带头作用。

五、课程评价

(一)学生的评价

其一是作品展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示,通过相互交流,制作手抄报、出作品集,诗配画、配乐朗诵,向学校校刊、网站、报刊杂志投稿等形式,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学习儿歌童谣情况,积极尝试教师、同学、家长寄语型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使学生认识并欣赏自己,获得积极的学习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评价

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3篇

关键词:乡土文化,淮安,教学设计

主题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 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能够独立查找资料, 合作整理汇编资料,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

3.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 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4.走近名人, 了解名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感受淮安的文化底蕴, 体会名人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 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 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爱家乡, 爱学习, 立志传承家乡名人美德, 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媒体:

计算机投影PPT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激励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一) 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2.查阅大量资料, 补充学生资料的不足。

江苏省淮安市, 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 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名人故里、美食之乡, 淮安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极具独特性的文化传统和地域及城市特色。淮安人杰地灵, 这里曾孕育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民族英雄关天培、梨园教主王瑶卿、还有当代名人陈白尘、吴强、陈登科、周信芳、谢铁骊、朗静山、滑田友等。尤其值得自豪的是, 一代伟人周恩来也诞生在淮安, 并在这里学习、生活, 度过了12个春秋。淮安古迹名胜众多。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 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同时, 淮安也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3万家, 其中包括淮阴卷烟厂等10户大型企业集团和江苏清印集团等50户重点企业, 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特别是台资集聚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 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同时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草等有一定基础, 丰富了整个工业体系。全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不断升级, 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兴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

3.准备视频《凤凰城市淮安》备用。

(二) 学生准备

1.寻访、查找淮安历史上的名人事迹。

2.分类整理好资料。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讨论分组,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活动1:在语文教学中, 引发学生对淮安名人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探究学习的意识。

活动2:学生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 按照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讨论分组, 自成小组。

分组活动, 小组成员, 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 由5、6人组成, 每组推选一位组长, 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确定每组的活动计划 (包括:研究主题、人员分配情况、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第一小组介绍周恩来、第二小组介绍韩信、第三小组介绍吴承恩、第四小组介绍关天培等)

活动3:

(1) 分组活动。

(2) 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如:上网、图书馆、电视、影片、向别人咨询等) ,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讨论资料的筛选和利用, 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具体的分工, 为汇报做积极准备。

(3) 教师从指导者、帮助者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可选择的资料来源供学生参考。

第二阶段

活动目标:分组活动, 交流整理

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

指导要点:在手机资料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会将资料有目的地筛选、整理。

活动2:研究良好的策略、经验的交流。

(1) 汇报交流小组研究的进展情况。

(2) 展示有思想有创意的小组研究, 推广经验, 供全班借鉴。

指导要点:

1.可以用某些语文课剩余的时间进行, 教师的及时点拨有利于学生研究情况的及时反馈。

2.对研究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 帮助学生对其他优秀的经验进行提升, 有所借鉴。

活动3: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交流。

(1) 研究中, 学生可能出现资料搜集不充分, 或者搜集的途径不明确等种种困难, 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

(2) 师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指导要点:及时地把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加以解决, 既不挫伤学生的研究热情, 又可以为接下来的研究扫清障碍。

第三阶段

活动目标:《走进淮安感悟名人》学习发布会

活动1:准备学习成果交流

(1) 围绕各个小组的主题, 每个小组以幻灯片的形式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来展示, 擅长演讲的同学可以讲故事等)

(2) 小组内的同学制作要汇报展示的作品, 或对学习的成果作最后的整理与准备。

指导要点:

鼓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 采用多样式的汇报方式, 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搜集知识的再加工与再创造的积极欲望,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

活动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成果的发布与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 根据本组制作的幻灯片带领我们神游淮安, 走近淮安名人。让学生浏览自己亲手收集的资料, 共享资源, 开拓视野, 在交流中, 学生表达了对家乡名人及家乡的热爱, 情感得到升华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阅历。

指导要点:

(1) 汇报中, 学生汇报的形式要活泼, 不要太死板。

(2) 教师要引导小组间相互学习, 并交流汇报的感受。

(3) 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不要只看汇报时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是学习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活动3: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汇报的评价

指导要点:

(1) 多形式地指导评价, 比如:学生、小组间互相填写反馈调查表;教师与学生间对汇报展示的各个方面进行意见的交流等, 可以评出多种奖项, 如最佳创意奖、优秀成果奖等。

(2) 教师对每一个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指导学生怎样向别人学习, 应该学习什么, 敢于肯定别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互相启发,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四阶段

活动目标:感悟名人

活动1:与先贤对话

各组每个人选择一位你所景仰和信赖的家乡先贤, 用对话的形式写下你们之间的感情交流。

活动2:编写手抄报

以小组为单位, 用编写手抄报的形式在学校展示学习 (研究) 报告。

总结:

同学们通过走进淮安, 感悟名人的活动, 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淮安既有独特纯朴的民情民俗, 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古迹;既有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又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 我们的家。同学们要珍惜光阴, 加倍学习, 为淮安的明天辉煌贡献我们的智慧, 为淮安建设苏北中心大城市奉献我们的青春。

作业:

1.将自己收集来的关于家乡的故事和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4篇

一、序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大力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实行三级管理,提出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而开发校本课程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为了落实课改的要求,我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推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方向,开发校本课程即研究型校本课程。课程的开发遵循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我们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方向,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为了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也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浓厚感情,进而激发学生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热情。我校推出了研究性校本课程即《红色内坑》,它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背景,结合学科内容而设计的。本课程在组织学生收集、调查、考察内坑的人文资料、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地理学科知识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二、课程目标

(一)认识目标

1、运用学科知识,接触社会,了解认识家乡地形、气候、农业、文化等等。接触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关系。

2、有认识、操作、探索的兴趣,愿意尝试探索和运用。

(二)情感目标

1、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感受集体生活快乐。

2、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周围的同伴及成人的劳动,会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

3、养成愿意与人交往,待人文明大方有礼貌的好习惯。

4、促进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为振兴家乡而学好本领的热情。

(三)技能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2、自主地选择各种材料、器具,尝试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并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探究心,动手尝试与操作能力。

4、良好社交技能的培养与形成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整理出各种反映内坑地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收集已有的地方课程开发的资料,批判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实践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程设计原则

本校课程编排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特点,坚持严格的编排原则。校本课程设计除了遵循的基础性、实践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外,还要求做到:

1、科学性:校本课程变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为诸多相关课程组合成广域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类别及其具体科目的设置上力求准确、严密。

2、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操作,提倡主动参与,强调学习者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和个性的发展。

3、未来性。在课程规划、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均注意对学习者未来发展的潜能开发,在整体教育活动中获得智慧、知识和品德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五、课程的内容体系

《红色内坑》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序言:红色内坑

自然方面:1、内坑的位置

2、内坑的地质历史

3、内坑的地形地貌

4、内坑的气候

5、内坑的水文

6、内坑的植被

7、内坑的资源

研究性学习:内坑自然情况调查活动(分组)

人文方面:1、内坑的历史沿革(包括革命历史及革命烈士)

2、内坑的行政区域

研究性学习:我的家乡

3、内坑的人口

4、内坑的文化

5、内坑的基础设施

研究性学习:内坑旧街改造

经济方面:1、内坑的农业现状与发展

2、内坑的工业现状与发展

3、内坑的第三产业现状与发展

4、内坑的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整治

研究性学习:内坑东西部经济及环境状况调查活动

东部:鞋塑业西部:建陶业

六、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

(一)实施对象:高一年级地理兴趣小组(40人)

(二)实施场地:教室及野外等

(三)教学安排:课堂教学、调查访问及野外考察相结合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2)制订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3)制订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计划

(4)资料收集,准备各种必要的设备及场地

2、实施阶段(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

(1)确定实施校本课程的学生

(2)确定校本课程的实施内容

(3)教师进行内坑区域的基本知识介绍

(4)师生对相关的主题进行收集资料

自然方面(内坑的位置、地质历史、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资源等)

(5)整理资料,初步分析资料确定实地考察的项目

(6)进行实地考察

(7)对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8)写出探究性的报告

(9)阶段性总结:

A、对学生的探究报告进行评价

B、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C、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3、实施阶段(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

(1)调整校本课程的实施内容

(2)师生对相关的主题进行收集资料

人文方面:内坑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域、人口、基础设施等方面;

内坑第一、二、三产业现状及发展、内坑的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整治

(3)整理资料,初步分析资料确定实地考察的项目

(4)进行实地考察:东部---华龙鞋业西部---安泰建材公司)

(5)对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6)写出探究性的报告(旧街改造)

(7)阶段性总结:

A、对学生的探究报告进行评价

B、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C、进行阶段性总结

4、整理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

(1)汇集、整理成果

(2)总结:

A、对学生的探究报告进行评价

B、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C、总结报告

七、课程实施的评价

1、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晋江市志》94年3月第一版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5篇

一、课程资源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成功文化》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杰出的民族英雄,是反侵略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一六六一年,郑成功率师东渡台湾海峡,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终于驱逐了侵占我国领土台湾达三十八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使宝岛重归祖国版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呕心沥血,推行屯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汉族和高山族同胞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美富饶的宝岛台湾。

三百多年来,民族英雄郑成功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一直受到祖国人民和台湾同胞的敬仰。纪念郑成功,就是要发扬他热爱祖国、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不畏强暴、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员全国人民为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维护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

我校位于南安市石井镇,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遗留着许多英雄的古迹。有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郑成功纪念馆,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延平郡王祠,有被列为市级文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海上视师”石、铳城、靖海门等等。在石井还成立了郑成功学术研究基金会,经常举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来纪念郑成功,每年也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观到此参观游览。等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了解郑成功文化精神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校开展《走进成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资源保障。

二、课程类型: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三、课程活动内容:

1、郑成功一生的史迹:

主要介绍郑成功的生平事迹及其伟大功迹。了解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他用短短的一生谱写了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用全部的忠诚和激情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郑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更为世界各国人民反殖民主义、反霸权主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结合图片、影像等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了解郑成功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才能。

3、郑成功的海外贸易:

介绍郑成功经营海外贸易“五大商”的组织形式,初步了解其在我国对外贸易史、在沟通中外交通、扩大政治影响等方面的意义;以及其 “以商养战”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特色。

4、郑成功在台湾:

介绍郑成功被台湾人民尊称为“开台圣王”,兼具民族英雄、祖先、神明与传奇人物的文化特质。

5、郑成功的诗文:

收集郑成功的诗文,主要有:《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越旬日复同孙爱世兄游桃源涧》、《龙海桥头观江潮》、《克长江重镇镇江》、《登岘石山访古祠》、《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复 台(即东都)》等等,了解诗中所体现的诗人的情感。

„„

四、课程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成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郑成功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成功精神、成功文化的熏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组织形式: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七、课程实施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成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郑成功精神。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郑成功纪念馆。

八、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结合各种标志性的图案、图章或语言来记载,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自述法(自我评价)等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6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员

各教研组,学科组及全体教师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区域资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长: 田

副组长: 李开军

姜曙光

成员: 鲍庆才

杨文成张

于光涛

孟建民

尚立鹏

于光涛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愿意。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

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7篇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二、开发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进一步凸显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作灵活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开发内容与设想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8篇

“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是指以学生年龄特点和审美习惯为依据, 开发和利用浦东名人场馆的文化资源, 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的美术经历,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其良好的审美习惯, 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充实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教育的内涵, 提高中心美术教学的成效。

通过“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实施, 发展学生的视觉艺术审美创造素质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认同浦东本土文化, 提升传统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通过“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实践, 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构建开发“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 并揭示开发“浦东名人场馆”美术校本课程的规律。

二、课程研究的内容及途径

1. 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的理念、价值及基本特征。

课程是围绕浦东名人场馆资源文化为主题为理念开展美术与多学科的综合学习, 创设探究学习能力形成的艺术实践情境。课程的价值在于审美创造价值、探究学习价值和文化认同价值。实践性、统整性、探究性以及人文性是课程的四大特征。

2. 浦东名人场馆”美术校本课程的资源。

浦东名人场馆隐藏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 是体现海派文化特征的典型媒介体, 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教育的重要场馆。

(1) 浦东名人场馆的人文内涵:审美方面, 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培养其基本的艺术素养和相关学习能力, 学会利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与想法;道德方面, 能使学生增强对本土文化精神内涵的了解,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浦东名人场馆的建筑艺术。

(1) 富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住宅, 如吴昌硕纪念馆, 灰墙黑瓦, 是一幢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

(2) 典型的近代江南农村特色的民宅, 如张闻天故居和黄炎培故居, 都是白墙青瓦的砖木结构。

3. 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在“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 运用和形成开发利用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即“五步操作法”。 (如图1)

五步操作法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遵照课程教学一般规律,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有效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一种操作程序。“五步操作法”程序如下:

(1) 考察记录法。组织学生到相关的浦东名人场馆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相关资料, 包括运用采访、调查、写生、摄影、摄像及记录文字资料等考察记录方法。

(2) 梳理研究法。组织学生将考察写生收集的浦东名人场馆资料加以梳理和筛选, 并继续通过网络、图书馆、档案馆等进行查阅相关资料, 然后将收集的资料以专题项目加以分类整理、归档。在这一操作程序中要求学生制作资料档案袋, 让学生在使用档案袋的过程中学会资料整理和归纳的方法。

(3) 感悟体验法。组织学生对采集的资料, 在理解、感悟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的前提下, 以造型艺术的形式, 如写生、绘画创作、雕塑、摄影、视频制作等方式进行表现, 并进一步体验浦东名人场馆资源蕴藏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之美。

(4) 展示交流法。组织学生举办一个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将收集、创作的作品和资料在一个主题框架下进行展示和交流。比如可以采用报告会、陈列馆、摄影展、多媒体等活动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

(5) 总结评价法。组织对学生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也可采用“调查问卷评价”、“项目档案袋评价”以及“作品展示评价”等。通过评价来总结各项目活动的成效, 以及检测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状况。

三、课程研究的成果与效应

在“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 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 构建了“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系列校本课程、形成了开发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的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两项策略和三项方法, 凸现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等效应。

1. 校本特色课程。

“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促使中心校本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通过课程开发研究的实施与操作, 逐步构建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校本课程。

中心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研发, 凸现了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构建中心校本课程、形成校外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效应。中心校本课程主要由课程的系列与特征、课程模块内容两方面构成。

(1) 课程的系列与特征。通过“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 建立了总模块、分模块和单元主题的课程框架结构, 形成了“浦东名人场馆的人文资源”和“浦东名人场馆的建筑艺术资源”两个系列校本课程。

(2) 课程模块内容。校本特色课程模块的内容包括“浦东名人场馆的建筑艺术”课程模块和“浦东名人场馆的人文资源”课程模块。总模块下设分模块;分模块包含有多项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教学制订若干个教学课时 (包括课内教学课时与课外实践活动课时) 。

2. 形成课程开发策略与方法。

(1) “浦东名人场馆资源”校本课程教学的策略。

(1) 多学科统整学习策略。多学科统整学习策略, 指在“浦东名人场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 统整了美术、作文、信息科技、思想品德、历史和社会等多项学科的课程学习内容,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统整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此策略引导下学习, 获得了跨学科学习的经验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2) 多形式探究活动策略。多形式探究活动策略, 如在《探访浦东名人场馆考察之行》主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课题研究者事先选择、探访了吴昌硕纪念馆、黄炎培故居和张闻天故居作为探析的主要对象。组织学生多次实地考察并记录、分别进行中西合璧建筑与江南民居住宅的建筑艺术探究。网馆查询、事先准备采访提纲, 采访了吴昌硕纪念馆的馆长 (吴昌硕先生的重孙吴越先生) 、张闻天故居工作人员和黄炎培故居的参观者等。

(2) “浦东名人场馆资源”课程教学的方法。

(1) “三步探访”调查法。组织学生“初探———二探———三探”浦东名人场馆, 进行调查采集相关资料。初探, 即到吴昌硕纪念馆、黄炎培故居和张闻天故居进行实地建筑考察、写生;二探, 即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 选择一项感兴趣的建筑艺术或场馆文化的专题, 采访场馆内工作人员;三探, 学生自行再次进入场馆补充收集相关资料。

(2) “多样式体验”创作法。根据所调查的浦东名人场馆艺术文化资料整理,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视觉艺术形式体验浦东名人场馆文化, 并创作出体现场馆不同美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绘画创作、工艺、影像、雕塑等艺术作品, 邀请专家给学生讲解建筑的制作方法

(3) “主题项目展示”评价法。通过将学生调查、创作的浦东场馆美术文化资源的材料及作品, 设计成一个主题展示项目, 如举行“我眼中的吴昌硕纪念馆”展示活动。主题展示的形式各异, 通过展示和交流研究的成果, 评价和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3) “开发浦东名人场馆资源”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创造素质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性的差异性等, 建立起可操作的开发本土文化资源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课程研究的反思及展望

“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就是要以跨学科学习、探究性学习, 以开发浦东名人场馆资源的美术校本课程为途经, 实现发展学生的多形式探究性学习和多学科统整性学习等综合学习能力课程的目标;同时, 实现发展学生体验、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内涵, 并养成尊重和宽容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和精神等人文素养的课程目标。

五、结语

走进英语校本课程 第9篇

一、多套教材,精泛并举

根据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和要求,我们除了学习国家统编的教材外,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使用国内外优秀的英语教材如《3 L—Look, Listen and Learn 》、《全国外国语学校统编的英语教材》、《 联想英语Making Connections》、《 Look ahead 》、《新概念英语》等进行教学,实现教材多元化,多套教材,精泛并举。同时订阅21世纪报初、高中版,每周开设一节英文报刊阅读课。每周开设一节口语课、一节听力课,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内容由外教自定。对于学校所开设的各种外语课外活动使用的教材,均由外语组教师自行编写,教材新编,颇具特色。

二、分层教学,逐步发展

课堂教学模式上采用分层教学(即小班授课法)。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学习潜能,结合问卷形式,在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后,将原来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A、B两个更小的层次班,在同一节课里,由两位英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每个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及时调整分班。分层教学创设“开放、和谐、愉快、进取”的“滚动式”授课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及学习特长,将教学目标及任务层次化,因材施教,分层评价,激励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努力获得成功,逐步消除分化,从而把实施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操作模式。

三、丰富课外,创设氛围

我校师生本着“创造英语氛围,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培养交际能力,突显我校英语特色”的宗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又新颖别致的英语课外活动。近年来,不断创新和完善开展(设)了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英语演讲班、英语戏剧班、英语辩论班、英语沙龙、英语商店、英语餐厅、奥赛辅导班、英语晚会、周一升旗仪式上的英语演讲、英语影视剧欣赏等一系列的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艺术化和情景化的英语氛围。此外学校还对校园标识用英语标注,设立了英语名言标语牌,图书馆设立英语原版图书阅读专区等,充分发挥英语的渗透作用,营造真正的英语校园环境。

四、合作交流,增强辐射

学校内涵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要从特色发展走向全面优质,要扩大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其他学校共同探讨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目前我校被定为21世纪园丁工程英语教学基地、全国外语学校理事学校,经常承办各类外语教育学会年会及各教学研讨会,与多所学校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作为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教育学院等学校的实习基地,我校起着积极的示范指导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验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突出了师生互动发展的策略;其次是改变了单一的课型模式,极大地发挥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是加强了英语课外活动的指导,创设和优化了英语教学大环境;此外,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这种强烈的个性化人文主义思想贯穿或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该课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突破的方向,如课程的设置还应该多样化;要保证研究时间和资金支持,另外学校仍需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设备、设施;提高理论水平,提升研究经验,渴望专家指导;评价的方法有待改进,对学生、教师和课程的评价要落实到位等。

对我校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开发,是我国目前特色教育值得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是对贯彻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积极探索,这不仅对我校特色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能为我区其他学校的特色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愿我们的办学特色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异彩。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第10篇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由学校来决定,是 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一)校本课程的内容

七年级:基础健康知识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八年级:面对侵害、伤害 青少年如何“自卫、自护、自救”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九年级:人生观 价值观

自我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人的行为总要受到一定的理念或观念的支配,因此要确保校本课程高效而优质地开发,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开发理念,具体目标如下:

学校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及其特色建构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满足学生的兴趣、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对课程开发的特殊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应树立权变理念。所谓权变理念,是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因人因地同时因事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原则。

2、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原则。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4、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

5、继承、学习和创新的原则。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决策的过程、民主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采用经验性研究优化组合的一系列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优化组合的系列方法。

五)、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廖增明

副组长:黄良志

吴庆锋

熊旭斌

周延国

组 员:朱志刚 肖志红 周四喜 胡 立 胡勇军唐志刚

黎中生 罗继锋

袁欢欢

李新国

卢彩红

周德君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上一篇:职场老好人如何说“NO”下一篇:2022我们的冬奥观后感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