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设置数据库

2024-05-12

岗位设置数据库(精选14篇)

岗位设置数据库 第1篇

数据库管理岗位说明书

数据库管理员主要负责公司数据库服务器的架构设计,配置管理,升级维护确保数据库服务器正常运营。现将数据库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工作流程、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如下说明:

一、岗位职责:

1.负责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与监控;

2.负责数据库的集成安装,测试,升级等;

3.制订数据库备份,恢复流程策略,并保证正确实施;

4.定期对数据库运行状况进行巡检;

5.快速处理业务数据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业务数据安全、可用;

6.迅速处理数据库常见告警;

7.快速分析数据库性能异常,升级故障处理流程;

8.根据项目需要,进行数据库结构更改、跟踪、优化等操作;

二、工作范围:

1.和升级数据库服务器(如Oracle、mysql)以及应用程序工具;

2.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存储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3.根据开发部门数据库方面的需求,处理相关问题(如创建数据库存储结构、创建数据库存储结构);

4.负责数据库项目的模型设计及实施;编写数据库设计文档;

三、工作流程:

1.数据库数据修改流程:

(1)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填写“任务申请单”或“帐号激活单”等;

(2)部门负责人签字;

(3)DBA 依情况操作,需求申请部门验收。

2.数据库操作管理:

(1)业务部门要求的数据库操作需要有书面申请,DBA 应保留原始文件一份;

(2)在做数据库更改操作前,必须和研发部门核对业务逻辑,在完全清楚业务逻辑后进行数 库操作,所有数据库更改操作,必须先进行测试,并将操作放在事物中,分步执行,保留重要操作的脚本,操作前数据,操作过程结果,以便日后查对;

(3)在完成操作后,要给操作需求方最终结果报告,使需求方可以及时核对; 对于一些核心机密数据,需要遵守公司相关的保密协议,不能向外泄露;

(4)维护数据库服务器的硬盘空间,及盘阵上磁盘状态,按流水记录数据操作日志,作为以后查对凭证;

(5)以后有关数据库手工操作之前,一定通知所有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以便评估,保存操作结果; 当数据库需要调整时,严禁按照网上查找的资料操作数据库,一定是先查看官方完整文档或权威文档,通过严格测试,书写完整报告,经评估后,填写数据库维护申请表, 报部门负责人审核,然后进行相关操作;

3.操作流程:

(1)填写数据库直接操作申请单 业务部门业务人员提出申请;

(2)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3)运营 DBA 执行,操作完成后,需在“DBA 操作结果”中写明操作语句和影响记录条数; 运营

核查;

(4)业务部门任务申请人员检验操作结果,并签字确认;单据由运营部门保留;

四、部门沟通:

1.根据需求部门的要求,和相关人员沟通,确定所需数据库的要求,并结合数据库方面确定执行方案;

2.需要和网络工程师沟通,协调解决数据库网络相关问题;

3.和开发部门协调解决有关数据库方面的应用开发;

康卫

2011年3月23日

岗位设置数据库 第2篇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Mysql数据库中的口令存储必须用password函数加密它.因为在user表中是以加密形式存储口令,而不是作 为纯文本.如果你没有加密,直接在数据库中执行以下语句:

use mysql

insert into user (host,user,password) values('%','user_name','your password');

flush privileges;

相信结果不会让你满意.因为服务器比较的是加密的值,所以服务器连接一定失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flush privileges;这条 命令起到了重新加载授权表.你也可以在shell下直接用mysqladmin -u root reload或者mysqladmin -u root flush-privileges来 实现重载授权表.

在Mysql环境下,你可以使用以下语句进行设置密码:

1.insert into user(host,user,password) values('%','user_name',password(“your password”);

2.set password for user_name = password(“your password”)

以上两种方法都必须进行重载授权表.

3.当然你也可以在创建一个用户时直接设置密码,grant语句将为你自动加密口令.

grant all on *.* touser_name@%identified by “your password”;

另外你也可以在shell环境下用mysqladmin程序来设置密码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your password”

岗位设置数据库 第3篇

1 数据库辅助工具的配制

1.1系统配制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一般情况下能够同时支持Access和Sql Server两种不同的后台数据库的,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果使用网络版, 建议使用Sql Server后台数据库。

1.1.1后台数据库类型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为Mircrosoft-Access或是Mircrosoft-Sql Server两个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当然, 对于选择为Sql Server的, 有一个前提, 就是在网点内 (局域网或是远程网) 有一台机子是安装有Sql Server数据库的, 而对于Access就没有要求所使用的机子必须安装有 (1) ccess了。

1.1.2网络属性

网络属性即用户所使用的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 网络版又可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1.3数据库信息配制

数据库信息的配制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以下分别进行:

(1) Access数据库信息配制。Access数据库的信息配制只要是设置该系统数据库文件的所在位置, 一般系统会自动找到当前安装目录下面的databasedatabase.mdb作为Access数据库的默认所在位置的;

如果用户需要把Access数据库存放在其它的路径下面, 请重新设置一下它的路径, 而且, 对于Access网络版的, 客户端的Access数据库所在路径也必须重新指定一下, 使用Access数据库文件浏览窗口, 通过网上邻居, 把它指向服务器端的Access数据库所在位置。如下图所示:

(2) Sql Server数据库信息配制。Sql Server数据库的信息配制, 需要指定Sql Server服务器的名称或是IP地址, 还有用户登录的模式, 包括Windows NT模式和用户名和密码模式, 推荐是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模式, 这样对于数据更为安全。

用户输入Sql Server服务器的相关信息后, 可以单击旁边的"测试连接"进行连接测试, 系统会自动提示是否能连接成功。

(3) Sql Server数据库的创建 (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

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信息配制完成之后, 就要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了, 当然, 该创建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 客户端就不用创建了, 因为客户端是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面的, 而本身只不存放任何数据, 只有服务器端才有存储数据的权限, 以保存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的创建分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自动创建方式, 一种是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文件附加的形式。当Sql Server数据库是使用默认安装的形式时, 也就是安装路径是: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时, 可以使用自动创建方式, 如果不是默认安装形式的, 需要使用数据库文件附加形式。

2 数据备份

如果说一个系统的功能很重要, 那么它的数据安全性则更为重要, 数据不稳定或安全, 功能再好也是没用的, 在开发系统时, 也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 也专门设计了这个功能模块来维护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的设置可以让系统自动按小时/天/周/月, 按所指的路径进行数据备份, 以便在机子出现问题后重新安装系统进行数据的还原, 以最大程序上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使用该软件时用户务必注意设置好该备份信息。

3 系统选项设置

系统选项设置主要是包括一些常规项目的设置, 如:是否随开机自动启动 (推荐) , 是否启动最小化, 是否显示关闭提示信息, 是否关闭时最小化 (推荐) , 是否备份时显示提示信息。

系统默认是全选, 用户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建议把"随开机自动启动"和"关闭时最小化"选择上, 以便保存该数据库辅助工具在实时的运行着, 从而更好的维护数据安全。

4 备份定时设置

主要是设置系统的自动备份方式和备份时间, 可以按小时或天或周或月进行数据的自动备份。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安全等级来进行选择设置, 如果安全要求特高的使用按小时备份, 高的使用按天备份 (推荐) , 一般的使用周备份, 低的使用按月备份。

5 备份文件保存路径

主要是用于设置系统自动备份所产生的备份文件的存储路径, 默认是在C:, 用户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另外作路径调整, 最好不要把备份文件的保存路径跟操作系统的安装路径在同一个盘中, 以防止操作系统受损或是重新安装系统时影响到备份文件。

6 高级处理及数据安全

主要是用于通过指令进行一些数据处理的, 一般用户不要使用, 以免意外破坏数据;一般是进行软件升级或是维护时, 由软件开发机构提供的指令直接复制进入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库主键设置探讨 第4篇

【关键词】数据库 主键 主键设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22-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表明工具的重要性,其实也反映了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同样,在关系型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数据库的设计,而其中表主键设置的好坏更是决定着程序设计的方便性及效率性,它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一、主键的必要性

有些人在设计数据库时纠结要不要设置主键,那就先让我们理清以下两点:

1.什么是主键

主键,又称主码。数据库表中对储存数据对象予以唯一和完整标识的数据列或属性的组合。一个数据列只能有一个主键,且主键的取值不能缺失,即不能为空值(Null)。

2.主键的必要性

从主键的定义可以看出,主键可以唯一标识一行记录,所以可以确保执行数据更新、删除的时候不会出现重复及张冠李戴的错误。另外主键的值不能为空,主键往往与外键共同作用,用以保证数据表信息的完整性。而且这些限制可以通过数据库系统做到,不需要另外编写程序来完成,所以为表设置相应的主键是必要的。

二、自然键还是代理键好

有些人会告诉你,你应该使用自然键来作主键,也有人说你应该总是使用代理键作主键,所以首先要确定用自然键还是用代理键来作主键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自然键和代理键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没有哪一种是完美的,换句话说,你要根据你自己在软件设计中的需求来选择。

1.自然键

自然键也叫业务主键。在数据库表中把具有业务逻辑含义的字段作为主键,称为“自然主键(Natural Key)”。自然键,这是一个主键的属性,它也往往是实体的一个现实中存在的属性,它的好处是,它们已经存在,你并不需要另外引入一个新的“非自然”值到你的数据架构中,而且这种主键见名识义;另外用户通常都是对业务相关的字段进行查找(比如员工的工号,书本的 ISBN No. ),自然键能够实现聚集存放,对于索引及查找的效率是比较高的。

它的缺点也是来自它的业务含义,这种主键信息能有效地耦合到数据库中,业务主键一旦改变则系统中关联该主键的部分的修改将会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引用越多改动越大,例如:学生退学,记录删除,学生又回来复读,要用回以前的学号;又如原来学号是数字型的,现决定改为字符型,你首先必需修改学生基本信息表中“学号”的数据类型,然后还要修改所有关联表中的外键数据类型,所以对于以后可能要变动的属性作为主键,对于众多关联表来说维护起来十分麻,毕竞没有任何一个业务是永远不变的。

2.代理键

代理键也叫逻辑主键。在数据库表中采用一个与当前表中逻辑信息无关的字段作为其主键,称为“代理主键”。它是引入一个新的数据项作为主键,这是一个没有业务含义的主键。例如在学生基本情况表中,我们新增一数据项studentID,它不是学生的学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号已经成为一项非键列。

代理键强调主键不应该具有实际的意义,它刚好与自然键是的定义相反,例如订单表中的“订单编号”字段,而这个字段符合自然键的定义,它在订单信息表中具有唯一性,能够唯一标识记录,但是不建议用“订单编号”字段作为主键的,因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字段,具有“意义更改”的可能性。现实情况是,原先输入某一订单,后来因某一原因该订单作废,并重新生成订单,而且订单号要保持原订单号一致,这样原来的主键就面临危险了。代理键的好处是对于数据表的维护处理方便,当要增加记录时,生成代理键的值是一个新的键值,与原有数据不存在冲突问题。当然,缺点是,这种主键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表的复杂度。

相比代理键而言,使用业务主键的主要原因或好处是,增加逻辑主键就是增加了一个业务无关的字段,而用户通常都是对于业务相关的字段进行查找(比如员工的工号,书本的 ISBN No. ),这样我们除了为逻辑主键加索引,还必须为这些业务字段加索引,这样数据库的性能就会下降,而且也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所以对于业务上确实不常改变的基础数据而言,使用业务主键不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因此,使用自然键还是代理键,主要取决于系统规模的大小及日后的变动性,对于小项目,以后扩展不会很大的话,也允许用实际唯一的字段作主键的,否则,使用代理键更利于适应未来不确定的变化。

三、采用单列键还是复合键作为主键

所谓复合主键即联合主键,是通过两个或者多个字段的组合作为主键。

使用复合主键的主要原因和使用业务主键是相关的,在业务主键只使用一个字段不能解决问题情况下,那就只能使用多个字段了。例如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有几个表分别是学生(学号,姓名,…)、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生成绩(学号,课程编号,学期号,…),在学生成绩表中使用学号不够用了,要加上课程号,另外还要加上学期号(可能存在同一课程两个学期开设情况)。这种使用复合主键方式存着在几点弊端:

1.数据存储冗余:随着这种主从关系的延伸,必然导致数据库中需要重复存储的数据变大,当主表本身就是复合主键时,关联的从表中要重新存储该主键字段一次,存在多级关联时就更明显。原因是:复合主键导致不良的外键。

2.SQL命令复杂化及效率降低:当存在复合主键时,SQL语句长度增加;同时,联合主键自动生成联合索引,需要将主表的多个字段与子表的多个字段关联以获取满足某些条件的所有详细情况记录。

3.程序复杂度增加:需要设置及传递多个参数。

使用复合键的人通常有两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而这两个理由都是错误的。其一是主键应当具有实际意义,然而,让主键具有意义只不过是给人为地破坏数据库提供了方便。其二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描述多对多关系的连接表中使用两个外部键来作为主键。

由此可见,单列主键还是比较简单的,特别是对于提高连接和筛选操作的效率而言有优势。

四、几种主键策略的选择

主键设置存在多种策略可以选择,我们可以对比下几种常用策略的优缺点,以利于我们做出选择。

1.编号作主键

此方法就是采用实际业务中的唯一字段的“编号”作为主键设计,也就是自然键方式,在各种实体信息中都存在相应编号,如学生编号,公民身份证编号,员工编号等,在小型的项目中是推荐这样做的,因为可以使项目比较简单化,但在使用中隐含一些麻烦,它的缺点存在两个方面:

—当业务要求编号可以重复时造成存储不了的情况

对涉及编号数据定义改变时需要大量修改关联表引用的外键的定义这个问题在上面自然键中已作出说明。

2.自动编号主键

这种方法就是新建一个ID字段,自动增长,众多数据库系统都可以定义自动增长型主键,方便且满足主键的原则。优缺点如下:(下转59页)

■系统集成问题

由于主键生成脱离了系统中的自动生成方法,在与其他系统集成时,很难保证自制表中的最大值与导入后的保持一致。在导入时,为了区分新老数据,可能会在老数据主键前统一加一个“o”(old)来表示这是老数据,但又会遇到数字型问题。解决办法是,在“自制加一”中把主键设为字符型的,字符型主键可以应付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

五、GUID主键

采用GUID主键,优点是:主键值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程序生成,GUID具有唯一性,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产生全球唯一的值。当要求从另一个系统中导入数据,键值不可能重复,可以解决系统集成问题。缺点是:GUID值太复杂,不易记忆,而且数据太长,影响数据库效率及增加存储空间。

小结:

数据库管理员岗位职责 第5篇

2.负责数据库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维护,发现故障应及时修复并详细记录故障发生的现象、时间、原因及处理方法。

3.负责系统数据库的备份、恢复。

4.负责对系统数据库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在调整时须经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并做好情况记录。

数据库工程师岗位的职责 第6篇

1、负责公司业务系统数据库的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

2、参与数据库整体的规划、设计、实施,优化数据库物理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3、负责数据库管理维护,监控及性能优化,维护生产环境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4、负责生产系统中疑难问题、故障的跟踪解决;

5、负责运维工具、脚本的开发和推动使用;

6、建立和完善公司数据库技术发展体系,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实操标准;

7、跟踪数据库技术和演进方向,并根据产品需要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8、带领新员工完成技能培训、任务执行和工作流程优化。

任职资格:

- 精通ORACLE RAC/MySQL/vertica维护及故障处理、性能调优,

- 熟悉数据库高可用架构、安全管理、监控、SQL优化、容灾备份;

- 熟悉Linux、hp-unix、aix操作系统操作维护。

- 熟悉kubernetes容器化相关技术,能够进行容器化数据库的维护操作,并解决常见问题。

- 熟悉Redis、Mongodb、hbase等NOSQL产品,熟悉不同类型数据库的底层运行原理和优缺点;

- 掌握SHELL/Python/Perl/GO等脚本语言之一,可以熟练的进行工具脚本的开发

- 熟悉IT服务流程或拥有相关的资质认证,可根据实际场景进行流程设计、优化流程以提升运维标准;

数据库工程师岗位的职责 第7篇

1.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库结构,改进数据库架构,实施数据库分布式、集群、负载均衡方案;

2.负责数据库服务可用性监控、容量规划、架构设计和扩容实施;

3.定期检查并优化数据库平台性能;

4.分析数据库系统性能瓶颈,提出优化建议和方案。

任职资格:

1.精通SQL Server、MySQL等数据库;

2.精通SQL脚本的编写,有丰富的数据库管理、运维调优经验;

3.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分析、设计工具;

4.具备优秀的数据库架构设计能力,熟悉数据库性能优化;

岗位设置数据库 第8篇

《Web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We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 使学生了解Web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特点和常用的实现方法, 提高学生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的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的发展;了解客户机/服务器 (C/S) 体系结构和数据库技术;掌握浏览器/服务器 (B/S) 体系结构;掌握因特网上的Web数据库的原理与实现技术;了解常见的数据库产品 (Access、Oracle、SQL Server) , 重点掌握Access的有关知识, 能够运用基本的SQL语句;了解Web数据库的一般实现方法, 掌握以ASP为主的客户端程序的开发。

要求了解开发一个完整的Web数据库系统的技术与知识, 熟悉ASP编程语言及运行环境、后台数据库的开发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网络知识。熟练掌握一个完善的web数据库系统的两个模块:前台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支持。完成一个具体的Web数据库应用系统, 能够独立编写前台应用程序, 能独立完成前台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 即Windows NT Server和IIS的设置 (或WIN 9.x和PWS) ;熟练掌握后台数据库的开发, 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 了解系统运行之后的数据库的日常备份和维护工作。

二、设置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Web应用程序的组成和动态网页的工作机制, 包括Web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配置、ASP技术实现动态网页的技术基础、在Access数据库中建立查询、在ASP中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方法、数据库数据显示在页面上的方法、通过页面来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维护方法等。

第1章, Web应用程序架构, 包括:数据库应用程序架构及其发展;Web应用程序及其工作机制、动态内容的实现技术简介、Web应用程序的典型应用和特点, 了解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四种架构及其发展过程, 掌握Web应用程序及其工作机制, 了解常用的动态内容的实现技术 (ASP、JSP、PHP) 。第2章, 构建Web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 包括:Web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 建立Web站点, Web站点开发工具Dreamweaver MX简介, 构建Dreamweaver MX开发环境。第3章, ASP基础。其内容包括:ASP概述, ASP基础, ASP的内置对象, ASP实例——计数器的设计;掌握ASP的基本概念;使用变量、表单、组件和对象创建和运行ASP网页, 重点掌握、ASP的内置对象:Request对象、Response对象、Session对象、Application对象、Server对象及Cookie的应用。第4章, 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其内容包括:需求分析, 设计数据库, 创建Access数据库, 使用SQL命令操作数据库, 在Access中创建查询对象。第5章, Web页的数据库连接技术。其内容包括:数据库访问技术, 连接对象, 记录集对象, 命令对象, 在Dreamweaver MX中使用ADO对象的特点。第6章, 向页面添加动态内容。其内容包括:定义数据源, 向页面插入动态内容, 表单元素动态, 使HTML属性动态, 设定动态内容格式。第7章, 显示和查询记录。其内容包括:构建显示记录页面;查询记录。第8章, 添加、更新和删除记录。其内容包括:概述, 添加记录, 更新记录, 删除记录, 同时处理多条记录。第9章, 综合应用——网上书店客户端的设计。其内容包括:网上购书的基本流程, 查询图书;购物车的实现, 用户身份确认, 订单确认和保存, 订单查询;体验购书过程。第10章, 综合应用——网上书店管理端的设计。其内容包括:网上书店管理的模块结构及流程, 职员登录及权限, 职员管理模块, 订单管理, 图书管理, 客户管理。

三、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实际动手来掌握Web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方法, 减少理论的讲解通过动手实验从建立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服务器端环境和本机开发环境入手, 由浅至深, 逐步引导学生了解ASP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以及应用SQL语言操作数据库数据,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 从而对WEB数据库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摘要:《Web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We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 使学生了解Web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特点和常用的实现方法, 提高学生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的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基础。

关键词: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管理

注释

11 ASP技术的应用2设计Web环境的建立, ASP内置对象及其应用100%

22 SQL语言操作数据库2设计在Access中创建和操作数据库100%

33 ASP中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2设计ASP中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100%

44 动态显示内容2设计在ASP中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数据库数据显示在页面上100%

55 动态实现数据库操作2设计动态实现添加、更新和删除数据100%

岗位设置数据库 第9篇

关键词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SQL Server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7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使得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基于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数据库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则可以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目标 岗位定位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能够发现实际工作存在问题并可以有效解决的人才。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在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设置过程中,在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板块,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理论、实践教学。在教学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对每一个模块应该再进行细致划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模块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中,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能力,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的确立是以满足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为目的的。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以及新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基于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岗位需求制订 合理的教学计划 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是为了符合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为课程进程做好的合理规划,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应该把握新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技术的介绍。依据SQL Server数据库发展技术,在新的教学活动中补充新的内容。以人民邮电社出版的、曾长军主编的《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为例,在教学进度计划中将“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内容和步骤”内容增加到第1.4节;删除了第11章的部分内容;将第4章的视图整合到第5章后面;将第6章调整到第8章后面;在开始案例教学时增加“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方法”的内容。

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 SQL Server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呈现出时代发展的特点,要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库的维护,教学的重点在于SQL Server的维护,其核心课程有安装和配置Microsoft SQL Server、管理数据库和文件、管理安全、灾难恢复、监控SQL Server、数据转换、自动化管理任务、管理高可用性、数据库复制介绍;二是培养数据库的管理人员,其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目的在于实现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管理,其核心课程包括设计SQL Server基础结构、设计SQL Server安全、使用SQL Server设计高可用的数据库解决方案、SQL Server数据库和服务器的管理与自动化、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故障排除与优化;三是数据库开发人员,其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其核心课程主要有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文件、创建数据类型和表、使用XML、创建和调整索引、实现数据完整性、实现视图、实现存储过程和函数、在数据库中实现托管代码、使用Service Broker。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知识传授时,教师讲课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重点都是理论知识,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对于实践也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进行理解,而真正的实践环节缺乏。这样虽然学生掌握有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也是由浅入深,但是由于轻视实践的关键性作用,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基于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由各个小组轮流提出专业领域的问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探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根据时代发展特点,提出岗位定位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互动。在SQL server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闫序.浅谈SQL Server数据库的特点和基本功能[J].价值工程,2012(22).

[2]冯艳.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及其性能优化分析[J].软件导刊,2012(3).

[3]李岩.SQL Server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4]彭文惠,吴小刚.提高《SQL Server数据库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数据库工程师岗位的职责 第10篇

1、负责MySQL的容量规划,架构设计及安装、部署及需求处理;

2、负责建立MySQL的高可用集群、监控,应急和备份恢复机制,保障服务稳定7*24可用;

3、负责MySQL的日常管理,监控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并对MySQL进行持续性能优化;

4、负责MySQL开发支持,参与数据架构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业务的数据建模、设计评审、SQL代码审核;

5、负责开发人员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培养,提高整体开发人员数据库方面的能力;

6、负责MySQL新技术的研究,适应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场景;

7、负责公司Redis、MC、Hadoop,Otter其他NoSQL,SQL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任职要求:

1、大专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

2、至少3年MySQL DBA相关工作经验,有在知名互联网的DBA工作经验优先考虑;

3、精通MySQL数据库的运行机制和体系架构,熟悉常用的Innodb和myISAM数据引擎,有postgresql、greeplum管理经验优先;

4、熟悉MySQL集群、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技术方案;

5、精通SQL语句,数据库存储过程,能对slow SQL提出优化意见和建议;

6、熟悉linux系统管理和操作,有shell脚本编写能力;

7、有Redis、MC、Hadoop、MongoDB等NoSQL实践经验者优先;

8、熟悉shell、python、lua编程,熟悉JAVA者,有自动化运维工具/平台搭建者优先考虑;

数据库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第11篇

数据库工程师岗位职责

1、设计并优化数据库物理建设方案;

2、制定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及工作流程与规范;

3、在项目实施中,承担数据库的实施工作;

4、针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对空间数据库进行分析、设计并合理开发,实现有效管理;

6、监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的执行;

7、为应用开发、系统知识等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数据库工程师岗位要求

1、通信、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其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3、能够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操作;

4、具备数据库系统安装、配置及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5、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其设计、开发过程;

6、熟悉常用的数据库管理和开发工具,具备用指定的工具管理和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7、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8、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枯燥作业有耐心,

数据库工程师关键技能

专业能力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sql语言

个人能力工作细心有责任感自学能力

数据库工程师升职空间

数据库工程师 → 技术主管 → 技术总监

数据库工程师薪情概况

应届毕业生¥3300.00

1年经验¥3400.00

2年经验¥3800.00

3年经验¥5100.00

数据库工程师工作内容

1、数据库设计:参与项目技术方案设计与需求分析,根据方案与需求进行数据模型设计,保证数据库开发的规范性;

2、数据库编码:根据数据库设计,进行数据库相关脚本的编写及数据库相关的模块开发;

3、数据库支持与优化:为项目开发、测试提供数据库相关支持,负责对数据库性能优化、应用优化;

4、文档编写:根据软件工程要求,编写数据库文档,包括数据标准、数据词典的定义等,为软件测试与维护提供材料;

5、服务器运维;

数据库系统管理员岗位职责 第12篇

1.数据库系统软件的管理维护。

2.数据库的备份。包括备份与恢复,馆内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及异地备份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3.数据库系统使用维护监控分析报告。

岗位设置数据库 第13篇

在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以及对教职工的考核与评价工作中, 我们引入数据挖掘的聚类分析技术, 对教职工整体结构水平做出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分析,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一) 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方法

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由聚类分析所生成的簇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 这些对象与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彼此相似, 与其他簇中的对象相异。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聚类分析, 就可以比较客观地对现有的师资结构进行分析, 找到各级别之间的分界点,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级别划分标准。

(二) 聚类分析所要实现的目标

通过对某高校的现有教师科研工作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以寻求各职称级别 (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 内部的临界点, 制定诸如“科研工作量应该达到多少、发表学术论文多少篇”等的聘任标准。

(三) 具体实施过程

按照聚类分析的实施过程, 对某高校的真实专业技术人员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1. 确定挖掘对象、目标

在本挖掘过程中, 研究对象是某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挖掘的目标是对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 找到其中合理的分类条件, 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各岗位级别的聘任条件。为了简化研究过程, 以科研工作量为分析对象, 进行数据挖掘。

2. 数据采集

从学校科研处, 取得了教师08、09年两年的科研信息表。因为教学工作安排以学年为单位, 为了降低最终聚类数据的差异度, 选取了连续两年的科研信息表。

科研信息表包括字段:工号、姓名、成果名称、排名、成果类别、成果级别、学科门类、科研分。

3. 数据预处理

(1) 数据清洗

数据表内共有记录1030条, 考虑研究对象是专业技术人员, 清洗掉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记录, 剩余专任教师和教辅人员记录共759条。

在正高级别内, 又划分为四级岗位, 副高级别内, 又划分为三级岗位。为了使研究具有代表性, 又不至于臃肿, 这里只针对副高级进行聚类分析, 制定副高级内的三级岗位的聘任条件。而副高级的最基本要求是要具有副高级职称。基于这个原因, 对所清理出来的759条记录进一步进行筛选, 筛选条件为具有副高级职称。最终从759条记录里筛选出178条记录。计划对这178条记录进行数据挖掘。

(2) 数据转换

对178条记录的相应字段进行数据转换。科研成果分别按类别统计, 最终我们发现, 按照科研分计算方法, 可以计算出的每个人的总科研分, 科研分足以代表其科研工作量。所以采取科研分作为最终衡量科研工作量的标准。

经过数据转换后, 最后得到如表1。

工号是用作每条记录的关键字, 不在聚类分析的考虑范围之内。

数据表例表如表2所示:

4. 数据聚类挖掘

对应每个考察对象, 对科研工作量进行聚类分析, 找到考察对象中的两个临界点, 从而将全体考察对象分为三个簇。

在聚类方法的选择上, 因为考察对象数据库只有178条记录, 数据库较小, 属于中小规模数据库, 并且所要划分成的簇的个数已经确定, 适合采用划分方法中的典型方法 (k-平均方法和k-中心点方法) 进行聚类分析。其中, k是要划分成的簇的个数, 在研究中, k=3 (要将副高职称的岗位划分为副高五级、副高六级、副高七级三个层次的岗位) 。

因为所取得的数据库表是以Excel表格形式存储的, 并且在Excel里面可以很直观的反映数据迭代变化的过程, 因此采用Excel内嵌的函数来实现聚类分析过程。

如表3所示, 行5-行182, 列出了表里面的178条记录, 行2-行4分别记录了每次迭代所得出的新的平均值, A列和B列分别是工号和科研工作量数据, C5-G182的区域内, 记录了每次迭代, 计算欧氏距离之后每个点所划分到的簇, C1表示第一个簇, C2表示第二个簇, C3表示第三个簇。C1-G1单元格表示的是所进行的迭代的次数, 行183-行185分别记录了每次迭代后, 每个簇内的样本的个数。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确定每次迭代簇中心点

因为记录样本比较平均, 没有非常特别的噪音和孤立点数据, 因此选择使用所有记录总和的1/4、2/4、3/4分别作为初始的3个簇中心, 也就是表4内的C2-C4单元格的内容。其函数分别为:

之后的每次迭代, 分别计算每个前一次迭代所生成的簇的平均值。如单元格D2, 其函数为:

其中AVERAGEIF为判断求平均的函数, 在表格内, 其作用是求在D5-D182的区域内符合“C1”条件的所有记录的科研工作量列的平均值。也就是求出了C1簇的平均值。

(2) 对每次迭代后记录分簇

在C5-G182的区域内, 将每个记录在每次迭代后进行分簇。分别记录每条记录的数值和3个簇中心的欧氏距离, 离哪一个簇中心最近, 就分配到哪个簇。如单元格D5, 其函数为:

其中, ($B5-D$2) ^2是指D记录到簇1的欧氏距离, 用a表示; ($B5-D$3) ^2是指D记录到簇2的欧氏距离, 用b表示; ($B5-D$4) ^2是指D记录到簇3的欧氏距离, 用c表示。则函数可解释为:

然后用单元格填充的方法完成D6-D182的单元格内容。

(3) 计算每个簇所包含的样本的个数

在C183-G185的区域内, 分别记录了每次迭代每个簇内所包含的样本的个数。如单元格C183, 其函数为:

其中COUNTIF函数为判断计数函数, 用于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语法:COUNTIF (range, criteria) 参数:range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 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在我们的表格中, 其作用是计算C5-C182的区域内满足符合“C1”条件的所有记录的个数, 也就是求出了C1簇内的样本个数。

以同样方法完成C184、C185单元格的内容。

(4) 迭代

完成第一次迭代的单元格内容后, 选中D2-D185单元格的内容, 向后面填充计算, 完成迭代过程。

(5) 结束

当填充到R列、S列的时候, 会发现簇中心和每个簇内样本个数不再发生变化, 即可停止填充, 迭代结束。

(6) 分析

迭代进行到第17次的时候, 迭代结束的条件出现, 完成迭代。此时生成的数据表为:

因此, 也可以得出采用k-平均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

从表5可以看出, 三个簇的中心点分别是194.6055、827.5534、3238.67, 每个簇之间的差别比较大, 簇内差别比较小。每个簇的簇内最小样本分别是3.3、531.5、2061.1, 这三个最小样本就是我们所要找的簇分界点, 也就是“达到这个级别的最低标准”, 在科研工作量衡量中, 它所代表的分别是副高七级、副高六级、副高五级所对应的最低科研工作量要求。而七级的最低要求是“只要具有副高级职称”即可, 则, 制定如下的岗位聘任条件:

表6可解释为:1) 副高五级聘任条件:科研工作量在2061.1分以上;2) 副高六级聘任条件:科研工作量在531.5分以上;3) 副高七级聘任条件:具有副高级职称。

通过k-平均算法聚类分析, 最终找到了副高级内各级岗位的“临界点”, 制定了具体的聘任条件。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下, 可以很清晰的将所有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级, 聘任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也解决了在岗位设置改革工作中最大的难题: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条件的设置问题。

除此之外, 在对科研工作量进行聚类分析的时候, 形成的三个簇的簇内样本数分别是:148、27、3, 样本数差别比较大, 这就说明科研工作量的分布情况差异也较大, 少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工作量非常高, 而大部分人的科研工作量比较平均, 相对较少。这也体现出一个梯形结构。这种结构在现实中是很正常的, 也反映了人才梯队的建设。但是综合考虑科研工作量和聘任时长发现, 科研工作量最高的人并不是聘任时长最长的人, 也就是在这个人才梯队中, 并不是以聘任时间为梯队高低的。相反的, 聘任时长较短的人, 其科研工作量反而较高。这说明科研工作量受到年龄、工作、生活情况等情况的影响比较明显。

这些数据可以为今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引进等工作提供依据, 也可以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摘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是我国事业单位, 包括各高校, 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人事制度改革, 主要是为了解决原有的职称级别内部的分级问题。但如何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分级标准, 就成了一个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一个真实的高校数据库为研究对象,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研究, 制定出有效的级别划分标准。

关键词:数据挖掘,高校,岗位设置,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加) .Data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223-261.

[2]侯君.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 2008.

[3]李新良.聚类算法及在教学测评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2008.

岗位设置数据库 第14篇

关键词 高校 岗位设置 岗位“短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岗位聘用后产生岗位“短缺”的原因

1.1 岗位设置后双肩挑人员占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岗位设置初期,根据岗位设置文件精神,核准岗位数设置是按需设岗,因此管理岗位的核准岗位数是根据现有从事管理人员的个数所决定的,而很多管理岗位都是由既有专业技术职称又有管理职务的双肩挑人员担当,由于岗位设置后职员职级细分比教师少,晋升机制也不健全,特别是上升到五级职员后,管理人员就进入了一个自身发展的“瓶颈期”,①加之依据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将低于同等级别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因此双肩挑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为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基本上都选择走专业技术岗位,这样主要从事着管理工作的人员,却占着专业技术岗位,造成管理岗位出现一定的空缺,而专业技术岗位相对紧张,形成高校岗位“短缺”晋升困难的现象。

1.2 岗位设置与事业单位现有人员聘用情况存在矛盾

此次岗位设置改革,并不涉及编制问题,只是对结构比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校在岗位设置中,本着既考虑教职工队伍的现实利益,也着眼于学校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准确摸清家底的情况下,制定岗位申报条件时,预留一定数量的高等级岗位,用于今后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教职工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但在中级和初级岗位上,特别是在中级岗位上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高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而大量引进年轻教师所致,由于今后引进人员均以博士为主体,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初级岗位将出现大量的岗位余量,产生岗位“短缺”晋升困难的现象。

1.3 高校管理机构太多专业技术岗位压力大

高校的管理岗位设置偏多,主要由于高校管理机构太多,把很多属于学术范畴的问题也行政化了。一所高校上百个处级单位,两三百个科级单位都是正常现象,这么多的管理机构也就意味有很多的管理岗位和管理人员。高校岗位设置中本着“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四个环节前后衔接、相互补充的原则进行,因此在首次岗位设置中,自然就设置了过多的管理岗位数,在核准编制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岗位数越多,专业技术岗位数就越少,造成高校岗位“短缺”晋升困难的现象。②

2 解决高校岗位聘用后岗位“短缺”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2.1 尊重历史,逐渐减少双肩挑人员

高校中双肩挑人员非常普遍,他们曾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对教职工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双肩挑人员已经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对于双肩挑人员不能一刀切地否定,而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和优化。为了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减小改革阻力,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增加专业技术岗位数量。具体做法是,根据岗位设置方案,高校三支队伍各司其职各走各的道路。教师系列的人员一心做教学和科研工作,放弃走管理岗位机会,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中,而管理工作者不评职称,一心钻研政策法规,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工勤人员亦是此理。但是考虑到涉及人员比较多,为维护稳定,并且作为一个领导者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做到内行领导内行等因素,暂时可以对高校中的博士、副高及以上和副处及以上人员实行可以选择走专业技术岗位或是管理岗位,这样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和中级管理人员为了获得选择的权利会在自己现有的岗位上专心工作,争取晋升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保留了高校高层干部的现状,减小了改革的阻力,逐渐实现高校教职员工的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达到增加专业技术岗位的目的,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2 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岗位设置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高校实施岗位设置后进一步理顺了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工勤队伍的内部关系,初步实现了由过去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核准岗位数和现有人员结构不符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上。笔者认为核准岗位数和现有人员的结构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应该用发展的原则去解决。首先,通过在岗年限来调节,随着七、十级在岗人员在岗时间的增加,十级岗位人员通过任职年限向九、八级岗位晋升,七级岗人员向六、五级岗位晋升,可以使比例失调的岗位趋向平衡方向发展;其次,通过人员的发展来调节,随着在岗人员继续进修和深造,中级岗人员可以向副高级岗晋升,副高级岗可以向正高级岗晋升,进而伴随着人员的发展,比例失调的岗位也是趋向平衡方向发展;再次,通过合理设置晋升申报条件,竞聘上岗,使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将我校岗位聘任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必将可以解决核准岗位数和现有人员的结构矛盾,解决专业技术岗位“短缺”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

2.3 精简机构,学术问题规范化

高校管理岗位多,主要是管理机构过多,管理人员过多造成的,把原本一个部门可以做的事情分成两个部门或是多个部门去完成,把原本学术的问题也行政化,建立名目繁多的行政机构,增加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数。笔者认为:为了减少管理岗位的核准岗位数,首先需要精简机构,没有必要设立的机构不设立,可以合并的机构进行合并;其次,学术问题规范化,确立以学术权力为中心,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的体制,建立学术交流平台,撤销因学术问题而建立的行政机构;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机构建立政策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技术岗位“短缺”的现象可以得到好转,高等教育事业也将健康快速地发展。

3 总结

岗位设置后出现的岗位“短缺”,是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设置方案,必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将不断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注释

① 方华.对高校岗位设置中“双肩挑”模式的理性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上一篇:中心卫生院公开承诺书下一篇:新华中学2012-2013学年办公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