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里范文

2024-09-22

李白故里范文(精选12篇)

李白故里 第1篇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到底其祖籍或者说籍贯在哪里,聚讼纷纭。中亚的碎叶,四川的江油,湖北安陆,甘肃的成纪,都被认为是李白祖先生活的地方。而按照李白自己以及对李白非常知情的人士的说法,李白故里就是陇西成纪。这点,有李白的诗文等为证。应该说,按照这些记载,就可以确定李白的故里所在了。

虽然如此,但近年李白故里之争有白热化的趋势,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就围绕它而展开了口水战。事实上,如果四川的争论还有点靠谱的话,湖北安陆的可信度就更低了。当然,正如如今兴起的许多名人故里之争一样,李白故里之争实际上仍然是利益之争,而不完全是学术之争。而缺乏学术精确性的历史之争,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确定名人故里,必须以历史事实为根据,需要的是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这种学术精神注重对历史记载,出土文物等等文字的和实物的证据的考证辨析,在抛开任何历史偏见和利益纠葛基础上,让事实说话。

通过严谨的研究,确立李白故里所在地,其意义在于给历史一个说法,给后世一个交代。李白这么伟大的诗人,如果人们一直弄不清楚其故里籍贯等,是对于这个大诗人的不敬,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敬。但是,由于李白研究中外在因素的干扰,这个问题复杂化了,因而其故里也云遮雾罩起来。上世纪中苏交恶的时候,郭沫若就力证李白出生于前苏联境内的中亚碎叶城,作为苏俄侵占了中国的领土的佐证。虽然苏俄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是不容抹杀的事实,但为了论证此事而把李白故里移到那里,就不足取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管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历史的真相不能改变。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始了对李白故里的争夺。他们不对史实进行考证辨析,而是通过曲解概念,玩弄文字游戏方法,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以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比如将“故里”定义为某人长期生活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对“故里”这个概念的有意曲解。这种做法得出的安陆是李白故里的`结论,对于当地知名度的提升,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名人效应,无异于沙上建塔,是不牢靠、不负责的。

甘肃是一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悠久丰富,积淀十分深厚。历史上的甘肃涌现出了很多文化名人。随着宋代以后甘肃的衰落和边缘化,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其籍贯故里要么被别的地方抢占而去,要么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不为人知。将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挖掘出来,还历史本来面目,激发后人的文化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这也可以说是李白故里研究的现实意义。

李白故里 第2篇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漏尽钟鸣有夜行,几人故里得归耕?摧伤自喜消前业,疾恙天教学养生。

邻曲新传秧马式,房栊静听纬车声。

李白故里——江油 第3篇

江油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青莲乡有诗人李白的故居, 现保存有陇西院、太白祠、衣冠墓、磨针溪、粉竹楼、洗墨池等遗迹。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00年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 竹柳成荫, 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 有李白的稀世墨宝, 记载诗人青少年时代在青莲的两座宋碑, 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 还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狮以及建于明代的雷鸣堰等文物古迹。与纪念馆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园, 园内展布楼亭阁榭, 林木丰茂, 环境幽雅。在城附近还有佛爷洞景区、金光洞, 猿王洞等名胜。江油同时也是剑门蜀道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风景区。境内省级旅游景点窦圌 (chuán) 山, 三峰耸立, 峰势奇特, 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 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 出入画屏中”。修建于宋代淳熙年间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飞天藏”现完整保存在窦圌山岩内。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佛爷洞、观雾山、天宝山、乾元山, 白龙宫等30多处旅游景点多姿多彩, 其中位于江油市的工业和文化旅游重镇含增镇境内的乾元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是《封神演义》、《哪吒传》等神话故事和川西北道教主要发祥地, 被誉为太乙真人炼丹圣地, 哪吒太子成长摇篮, 道家弟子朝圣仙山。2003年以来, 江油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重华、新春、永胜、铜星、文胜等乡镇发现25个古人制硝岩洞遗址, 硝洞内遗存能完整反映古代制硝工艺流程。专家认为, 此区域是火药的文物富集区, 是目前发现的古代中国最大的硝洞遗址, 也是古代最重要的火药原料基地之一,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2006年江油成功注册为“中国火药之乡”。江油除了是李白故里外, 著名人物还有革命烈士王佑木、武林奇人海灯法师、举重冠军刘寿斌、发明家张开逊等。2006年江油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在2007年初, 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县域旅游网、影响力传媒机构等单位主办的“一生最值得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征集评选活动中, 江油名列21位、四川省第二位。

江油市矿产资源丰富, 特别是优质碳酸钙矿遍布全境, 市境内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超过300亿立方米。长江支流涪江流域覆盖全市60%以上面积, 宝成铁路、绵广高速、绵江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 市内乡到村一级道路基本硬化, 交通相当便利。

江油农业基础十分坚实, 全市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全市农村提灌站、乡村道路、水库塘堰、学校卫生等基础设施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材“附子”, 以江油出产的质量为最佳。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坝酱油”闻名中外, 味醇甘香, 是中国菜系之首的川菜的一味必备调料。

江油工业基础十分雄厚, 境内有大型特殊钢材生产基地攀长钢、我国西南最大的火电厂———装机容量90万千瓦的江油发电厂、中石油川西北油气田公司、中国核工业四川材料所、中国航天涡轮机研究院、巴蜀重要的机械制造基地四川矿山机械集团、中国著名的水泥制造公司双马水泥、具有当代都江堰之称的武引工程等等, 其中攀长钢、双马水泥为上市公司。全市人民正在为把江油打造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而努力。

“李白故里”在哪里? 第4篇

李白有两个故里?是也!

这不,为了此事儿,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还在较着劲儿呢!

“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湖北安陆市的宣传广告每天三次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引起江油人的强烈不满。8月21日,江油市委宣传部致函中央电视台和安陆市委宣传部,要求停止该宣传广告,理由是早在2003年,江油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地将“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注册为商标。

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向安陆市政府发去措辞强硬的律师函,要求立即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同日,安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仰正林公开表态:安陆的宣传片主要为树立城市形象,不是商业行为,故侵权不成立,江油不该独霸“李白故里”,如果要打官司,安陆奉陪到底。

双方相持之下,央视暂时停播了该则广告,而安陆市则通过湖北省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关于“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是否侵犯“李白故里”商标专用权问题的请示》。

9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批复指出,“安陆市作为李白曾长期居住地。被称作‘李白故里’具有合理之处。‘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宣传片,是对客观事实的正常叙述和说明,属于《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正当使用行为。”

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安陆宣传广告又在央视恢复播出,于是争端再度升级。江油方面表示,如果安陆不肯修改其广告词或者停播广告,江油就同样在央视国际频道同一个时段做一个“李白故里,江油欢迎您”的广告,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两个“李白故里”。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争夺大战此起彼伏,有6个省在争“牛郎织女故里”,近10个地方在争“二乔故里”,十几个城市在争“梁祝故里”……而江油与安陆之间的“李白故里”之争,更是将这场大战推向了高潮。

硝烟弥漫,谁主沉浮?名人故里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的那么重要吗?这种争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玄机?传承历史文化如何才能处理好“独享”与“共享”的关系?

江油也罢,安陆也罢,在继续争论之前,不妨认真反思一下诸如此类的问题。

文化不是面子活儿

解玺璋

近日,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颇引人瞩目。

江油说,江油是李白的故里,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名在,2003年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商标,是江油旅游形象专用名;安陆则认为,安陆10年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岁月,他在这里娶妻生子,他的许多名篇佳作也诞生于此,安陆人对他很有感情,是从感情出发把这里视为其故里的。

这类争吵近年来时有发生,并不新鲜。随着文化热的持续升温,这类争吵不仅不会绝迹,反而会层出不穷。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价值,希望能为我所用。所以我们看到,尚未脱贫致富的,喜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那些发了财的,就要用文化来装点和粉饰了。为什么不时曝出贫困县不惜花费有限而宝贵的扶贫基金也要请明星来办演唱会?为什么一些县市热衷于烧钱搞所谓文化景观?这里都包含了很多具体而功利的目的:或者是想吸引投资,或者希望刺激旅游,或者要的是政绩。总之,是把文化当成了幌子或招牌,离文化的真谛其实很远。

用文化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应该说,是国人近些年来在理念上的一种进步。但这个文化是什么?它又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还是很有讲究的。我想,至少不是争来几个名人就能奏效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安陆和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可谓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将李白的精神和人格落实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心中,那么,无论这个称号给了谁,都不足以说明他们和李白之间是有关系的。这也就是说,文化不只是表面的装饰物,或者说,把文化仅仅作为表面的装饰物,这样的文化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而要追求文化的精神价值,并且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和认同这种精神价值,就难得多了。

由此看来,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在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只看重眼前的、功利的、物质性的结果,而忽略了长远的、非功利的,精神性的结果。这是~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梁启超曾经谈到文化建设中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说:“求文明而从形质入,如行死港,处处遇窒碍,而更无他路可以别通,其势必不能达其目的,至尽弃其前功而后已;求文明而从精神入,如导大川,一清其源,则千里直泻,沛然莫之能御也。”这应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却也是短时间内很难立竿见影的做法,需要我们做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与其在“李白故里”上争短长,不如让更多的人能阅读李白,了解李白,进而把李白的精神,人格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梁启超在讲到求文明要从精神入手的时候,对精神有个解释:“所谓精神者何?即国民之元气是矣。”

可见,文化之于我们,真的不是擦在脸上的雪花膏,它是用来培养我们的元气的。固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抢夺和文化剥夺

王文武

看到江油和安陆就“李白故里”的争执,笔者一下子想起了前不久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关于“墨子故里”的相争。除此以外,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在争“诸葛亮”,山东龙口和江苏赣榆也曾为“徐福故里”各执一词……

笔者认为,名人故里之争实质是经济利益的“抢夺”,无关优秀文化的打捞和传承。拿李白来说,有史书(《新唐书》等)考证,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徒到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4岁时,李白随父母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也就是江油市;27岁时到湖北安陆。如同现在的流动人口和工作调动人员一样,李白到过的地方很多,不可能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他的“故里”。如果静宁,托克马克也来争“李白”,那岂不更“热闹”了?

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那都是过去的老把式,事实证明效果并不明显,往往出力不讨好,“台”白搭,钱白花,水过地皮干,经济效益捉襟见肘。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地方为“名人故里”而大争特争呢?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还是招商引资在使坏,有人在其中尝到了些许甜头,便如救命稻草一样,抱着不放。

笔者认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名人故里等本应该是一件“纯文化”的事情,理应“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可长期的思维定势,让文化成了经济的“基础”,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的口号,用经济反哺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繁荣。对于名人故里,有关地方不妨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名人文化,把各自的特点挖掘出来,然后针对争执各自表述,让文化艺术发扬光

大。如果坚持固有的“经济抢夺”思维,就等同于剥夺了已故名人给公众带来的公共文化利益。

近几年,山东诸城和四川眉山围绕“东坡文化”加强交流,在“眉山是苏东坡故里,诸城是苏东坡的重要足迹所在地”的基础上,加强对东坡文化的研究,东坡遗址的保护和两地的优势互补,共同打响了东坡文化的旅游品牌。这不也挺好吗,何必非要“独吞”名人?

“李白故里”为何不能争?

顾德宁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关于“李白故里”的争论,不是两地民间的“不服”或仅仅是“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两市政府的发展大略,其认真,其投入,其较劲,都可想而知。

对此事,批评居多。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地方利益而滥用文化遗产。这也难怪,近年来此类争名人故里或文化遗产的事儿已不是新闻,例如有6个省在争“牛郎织女故里”,有十几个城市在宣传“梁祝故里”,山东两县争建“金瓶梅”文化区……

但笔者以为,“李白故里”不是不能争,而是看如何争。

首先,我们应看到这类竞争的积极意义,如对一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有用“文化搭台”来发展地方旅游,用“祖宗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国内外做得好的地方,的确获益匪浅,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效仿者。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文化搭台”毕竟是媒介,以此成功者多有综合因素,例如美好的环境,良好的治安、优秀的服务,还有对文化遗产的呵护和理解等。如仅为争“面子”或“名分”的上风,而大打媒体战,专家战或打官司,剑拔弩张,搞得关系紧张,劳民伤财,还不如把更多投入放在做好内功上,实现本地经济、文化、旅游和环境与祖宗遗产的巧妙吻合。

其实,对有些“虚”的文化遗产,也不必太顶真,非求一个正宗嫡系的说法,别人就不能沾边。有些东西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看你怎么说好些罢了。在这方面,“圣诞老人之乡”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西方,许多国家都说自己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冰岛人说,常年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瑞典人则为圣诞老人开了一个“圣诞老人村”;美国人坚持,圣诞老人就住在阿拉斯加;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过圣诞老人世界大会;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有圣诞老人的家……可位于斯堪德纳维亚半岛北部北极圈内的拉普兰地区,却被认为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此区虽包括了芬兰、瑞典及挪威,但区内的“芬兰圣诞老人村”却成了世界公认的圣诞老人故乡,特别是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写信到此,渴求圣诞老人亲笔签名的贺卡。

“芬兰圣诞老人村”的名声,一是得利于拉普兰地区的自然之美,还有许多驯鹿,该地区是“欧洲最后一块原始保留区”,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二是芬兰有完整的“圣诞老人文化”和“圣诞老人产业”,例如,圣诞老人的正式联系方式,每年会收到70多万封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信件,还建立了著名的景点——带北极圈标志的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的家是一组木建筑群,包括卧室,餐厅,花圃,办公室、邮局,商场和鹿园等。与时俱进的圣诞老人还配备了宽带和卫星可视电话等,每年有40多万游客拜访这里。

哪里的圣诞老人最正宗?自称是圣诞老人故乡的国家之间虽有争论,但没有人独占圣诞老人,尽管芬兰拿到“圣诞老人业”的大头,而各国也多少获益。

圣诞老人也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果争议过多,争抢得太庸俗,都会影响孩子们对他的美好印象,也会彻底毁掉此业,这一点,各国是心照不宣的。我们也要警惕,别把李白、牛郎织女或梁祝这些好故事和美传说争得丑陋了。

“李白故里”之争背后的真问题

蔡方华

安陆和江油到底谁才是“李白故里”,使用“李白故里”的提法究竟是不是侵权,成了许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李白故里”之争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很早开始,江油就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渲染对李白的“专有权”,比如请领导人题字,申请“李白故里”的注册商标,以考古文物力证李白出生于江油等。但是,学界对于李白的出生地仍有争论,李白生于江油也始终没有成为共识。而安陆自认为是李白故里也不算谬误,因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那样一个走遍了名山大川的唐代诗人来说,在一个地方住了10年,还在那里娶妻生子,把那里看成他的故乡确实没什么不妥。所以,从文化层面来看,江油确实没必要因为安陆染指李白就大光其火。垄断“李白故里”这个提法,不但没有文化依据,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赞同,毕竟李白不是江油的李白。

不过,从商标保护的角度而言,使用“李白故里”还是有讲究的。如果安陆的某个企业在自己的商品上标注“李白故里”字样,多半是要吃官司的。国家工商总局之所以认为安陆没有侵权,不仅因为安陆确实是李白的长期居住地,还因为安陆使用“李白故里”的说法只是一种地域文化宣传,可以算作正当使用。

“正当使用”是商标法领域一个争议很多的问题,非注册人对注册商标的“正当使用”与否,往往意味着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以前媒体上热炒过的“金华火腿”纠纷,以及尚未尘埃落定的“解百纳”纠纷,都牵扯到“正当使用”。实际上,在我看来,安陆使用“李白故里”不属侵权的主要理由,在于其行为并不具有明显的商业动机。在非商业活动中使用某种具有文化意味的提法,即便该提法被注册为商标了,也不应该算作侵权,否则,就意味着所有的注册商标都成了语言的禁地,那显然是不符合公共利益的。

江油力主自己对于“李白故里”的专有使用权,其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在市场经济思维的引导之下,各个地方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已经有了浓厚的商业意味,而这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对于公众而言,江油和安陆到底谁是李白的“故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白所象征的浪漫,奔放的诗歌文化,究竟在哪里得到了现代性的传承。从网络上可以看到,安陆太白公园的李白纪念馆无人看管,破败不堪,像一座空庙。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安陆在电视上宣扬自己是“李白故里”,就实在太可笑了。同样,一位江油人士也发帖说,江油打李白牌的目的只是为了搞活经济,江油既“不见华夏诗城之实”,也“无诗仙意境可徘徊”。虽然有点发牢骚的味道,但从中不难看出,李白在江油也不过一个符号而已。

李白由一个饱满张扬的文化象征,却被干瘪成一个符号或商标,这是很可悲的事。以资源争夺的心态去“抢李白”,不但让人看不到文化抱负,反而让人觉出义正词严下的“小心眼”。如果说“李白故里”之争有什么真问题可言,那就是,你到底想拿李白干什么?如果只是想让李白老人家给白酒打伞、给旅游牵马,那还不如把李白故里送给碎叶城算了!

“李白经济”决定权不在“李白故里”

何祖永

名人故里之争,说深了是为了经济发展,说浅了是为了城市扬名,再或者说是为百姓谋福祉。总的说起来,多个名人多条路,多个名片多棵乘凉树。正因为如此,“千锤百炼”的四川江油,在2003年通过把“李白故里”注册成为城市旅游商标的形式,把李白牢牢抱在怀里;正因为如此,湖北安陆也挑出了“李白故里”的大旗。

于是,一场纷争展开了。

但是,大家不必担心,这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严肃、严重的事,笔者看来,这倒是个双赢的结局一一不管结果如何,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都将因这场口舌之战而名气飙升,从而使自己城市中的那个“太白形象”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有了名人故里的支持,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及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但这个道理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河南巩义杜甫故里,就算免费参观游览也招不来游客(据2007年6月6日《河南商报》)。但同样是开发杜甫品牌的成都,一座杜甫当年居住的草房子,却被人家经营得游人如织,各项收入一年将近一个亿。

李白故里 第5篇

李羽处士故里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东去鹤归天。愁肠断处春何限,

病眼开时月正圆。花若有情还怅望,水应无事莫潺。

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 第6篇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三、五、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 》载:“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 “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我们现在就到了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又名昭君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在西汉时兴山属南郡秭归。宝坪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近年来,她的家乡又兴建了昭君宅、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纪念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奇女子。这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就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当你来到昭君台前凭吊时,便会被这千头万绪的深深的艾怨所包围,满心凄楚抑郁难平。

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究其根源或许正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昭君” 也是不同的:“历史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深明大义,而“文学的昭君”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或浓或淡的表情……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这里就是昭君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存的昭君宅是照古图重建的。

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一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沉有楠木一根,据说还是当年昭君放入的。

大家请看这条溪水,它叫做香溪。

传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在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碧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也有人将它叫做“昭君溪”。

从秭归城沿香溪溯流而上10公里,即是三闾乡,再过七里峡,即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这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很多,如香炉平、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送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据说,现在令宜昌人自豪的——不仅有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而且还有三人:猿人(长阳)、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只知两坝,不知三人,宜昌人便不会认同你。你们知道吗?

李白故里 第7篇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

作者:李咸用朝代:唐体裁:七律 展转檐前睡不成,一床山月竹风清。虫声促促催乡梦,

桂影高高挂旅情。祸福既能知倚伏,行藏争不要分明。

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 第8篇

据赵亚辉博客提供, 《人民日报》2002年8月10日曾有一文披露一重要细节, 说1982年, 江油很意外地收到了邓小平托女儿送来的亲笔题词, 只四个字:“李白故里”。还说, 邓小平写这几个字之前, 和郭沫若有过一次谈话。这个故事的前半段绝对真实, 因为这四个字刻成的碑就矗立在江油;后半部所谓与郭长谈后才写的这几个字, 谈过没有, 何时谈的, 却无法证实, 因为郭在几年前就去世了。我认为, 领导人题词是对历史人文古迹的倡扬和尊重, 也是对主流看法的一种首肯, 但是并不一定具有学术上的终极裁定权, 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历史疑案。例如现在就有这种情况, 一位领导人在此地题了“羲皇故里”, 另一领导人却在彼地题了“羲皇故都”, 各题各的, 并不奇怪。但不管怎样, 小平题词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它还是大大增加了李白故里属于江油的权威性。一切都表明, 李白故里在四川江油是铁板钉钉, 任何人似乎都不应该有怀疑。

然而, 意外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去年8月, 湖北安陆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了以“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为题的宣传片, 立即有《江油遭受“李白故里”危机, 央视四套是帮凶》之类帖子出来, 江油网友开始在网上严重声讨湖北安陆的“侵权”行为, 旋即江油市委和安陆市政府也卷入此事, 各自在力争“李白故里”的归属权, 不可开交。当时大家都觉得湖北安陆怕要倒霉了, 要被推上被告席了, 结果却出乎意料。9月15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给湖北省工商局发文的批复却是:“安陆市作为李白曾长期居住地, 被称作‘李白故里’具有合理之处。这是对客观事实的正常叙述和说明, 属于《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正当使用行为。”是啊, “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 李白在安陆娶妻生子, 一度还是他周游天下的根据地, 留守处, 安陆要宣传, 似也未可厚非。但这一下矛盾更激化了, 后来还是江油占了上风。

对于这场官司我无话可说。我倒是觉得, 由这一事件暴露出现今对“故里”一语的使用充满了歧义和含混, 同时还暴露了长期以来掩盖的另一重大隐情, 那就是真正的李白故里到底在哪里?除了江油和安陆二地之外, 还有没有更有理由称为李白故里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 有没有用现代人的强势话语不顾古人的陈述, 不顾基本的历史资料的情况?江、安之争很像是大家在争抢一件宝贝, 两个最有可能争到宝贝的人争得尤其厉害, 其实, 他们都忽视了宝贝真正的主人的意见及其感受。

这里, 问题的关键是, 到底什么叫故里?它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 抑或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地方, 还是原籍, 祖籍, 家乡?到底该选择其中的哪一样?

前不久, 一向较真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经考证后有文章指出, 目前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是“故里”, 一些地方常常以号称某名人“故里”来吸引游客, 理由是这名人曾在当地居住过。其实, “故里”专指其人的故乡, 家乡, 原籍, 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他的祖辈如果没有在此地生活过, 他本人生活的时间再久也是不能叫“故里”的。文章还举例说, 蒋介石曾长期居住在台湾, 但有谁会称台湾为“蒋介石故里”呢?蒋故里还是浙江奉化溪口。“长期居住的地方”未必是“故里”, 而“出生地”也未必是“故里”。比如一位外国孕妇, 在上海旅游时生了孩子, 难道上海就是这个孩子的“故里”?还说, 他长期住过的地方应该叫“故地”, 所谓故地重游;他长时住过的房子应该叫“故居”, 所谓某某故居;但“故地”、“故居”和“故里”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此等等。

我对《咬文嚼字》文章的煞费苦心表示理解, 但它仍然无法解决李白的故里归属问题。如果“出生地”, “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地方”, “先辈生活过的地方”, 全在同一个地点, 那当然不成问题;要是不一致该怎么办?比如, 李白出生地一般认为是中亚碎叶, 和祖籍陇西成纪不一致, 那哪个是故里?祖籍陇西成纪和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四川江油又不一致, 那哪个是故里?

江淹的《别赋》云:“视乔木兮故里, 决北梁兮永辞。”这可能是故里一词的最早出现。事实上, 现在要给“故里”下一个无懈可击的定语不大可能, 故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 如果不钻牛角尖, 并不难取得共识, 它是对“根”的追寻和肯定。一个人, 尤其一个古人, 对自己故里的认定———尽管他不一定用这个词, 最有发言权的只能是他自己。李白真正的、惟一的、被史书早就无数遍肯定下来的“故里”, 只能是陇西成纪 (现今甘肃天水秦安县, 秦属陇西郡, 汉属天水郡) 。

必须看到, 我们在寻找李白的故里, 事实上李白也在寻求着他的故里;这两个寻求如果重合, 自然无话可讲;如果出现了两个故里, 那应该肯定哪一个呢?这就好像一个人说他的父母是谁, 我们不信, 偏要另外指认他的父母一样。在我们, 也许认为李白故里是四川江油;但对李白而言, 他的故里毫无疑问是陇西成纪。这是他一再强调的, 而且口气坚定, 毫不含糊。我们在确定李白故里时, 究竟是认同历史上李白本人的认定, 还是撇开李白, 不听他的, 坚持我们认为的四川江油呢?在确定李白故里的问题上, 要不要尊重李白个人的意见?如果李白再明白不过地表示了对自己祖籍的确认, 我们由于理解的原因, 由于利益的原因, 由于现代人的自以为是, 硬是不承认, 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这样做对吗?

还是让我们看看李白自己怎么说的。李白诗文中有三篇非常明确地陈述了他的家世。《与韩荆州书》说:“白陇西布衣, 流落楚汉。”《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云:“家本陇西人, 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 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 当年颇惆怅。”《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 世为右姓, 遭沮渠蒙逊之难, 奔流咸秦。因官寓家, 少长江汉。”这后一条里, “本家金陵”与“本家陇西”似乎矛盾, 其实此处“金陵”所指乃是西凉“建康郡”, 即指今甘肃兰州一带。考之史料, 《晋书·武昭王李玄盛传》有如是记载:“武昭王讳日高, 字玄盛。隆安四年 (400年) , 为群雄所奉, 遂起霸图, 号凉公, 于敦煌、酒泉坐定千里。其子李歆继立, 攻沮渠蒙逊, 败死。弟恂继立, 沮渠破敦煌, 恂死, 国亡。”这就是发生在宋少帝景平元年 (423年) 的“沮渠蒙逊之难”事件。“本家金陵”已为研究界澄清了。总之, 李白自认陇西成纪人, 再清楚不过。李白还喜欢自称“羲皇人”, 所谓“学道三十年, 自言羲皇人。轩盖宛若梦, 云松长相亲。”“清风北窗小, 自谓羲皇人。”“羲皇”就是被史家尊为“三皇”之首的伏羲, 传说生于陇西成纪。

我们再来看看公认的权威性的文献怎么说。李阳冰《草堂集序》, 魏颢《李翰林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都是李白在世时或去世不久时的人留下的文字, 史料价值极为珍贵, 它们无不证明李白生前所述“家本陇西人”, 即陇西成纪人是真实可靠的。李阳冰《草堂集序》云:“李白, 字太白, 陇西成纪人, 凉武昭王九世孙。蝉联圭组, 世为显著。中叶非罪, 谪居条支, 易姓与名”。魏颢《李翰林集序》云:“白本陇西, 乃放形, 因家于绵。身既生蜀, 则江山英秀。”李白死后五十年, 范伦之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公名白, 字太白, 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 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 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 纸坏字缺, 不能详备。约而计之, 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 一房被窜于碎叶, 流离散落, 隐姓易名。故自国朝已来, 编于属籍。神龙初, 潜还广汉, 因侨为郡人”云云。

说来可叹, 唐代宗宝应元年 (762) 十一月, 李白一病不起, 他在病榻上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其从叔, 刚刚任满的当涂县令李阳冰编辑, 后李阳冰将其诗文辑成《草堂集》十卷, 并为之作《序》, 这就是著名的《草堂集序》。阳冰在《序》中说他“临当挂冠, 公又疾亟, 草稿万卷, 手集未修, 枕上授简, 俾予为序”。其中, “枕上授简”一语何其悲凉!试问, 枕上确定的“李白, 字太白, 陇西成纪人”一语是什么意思, 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李白的故里何在吗?

是否尊重李白个人意见, 是李白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郭沫若写于文革时期的《李白与杜甫》, 受当时目空一切的时风影响, 不断指斥李白“不外是以势利眼光在看人说话”, “看来是李白本人或其先人所捏造, 目的就是抬高自己的门第”等等, 现在已被诸多研究家的考据证明, 李白并没有说假话。李白家世研究中目前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如李白到底出生在哪里, 是否出生在江油青莲?如李白究竟是李广的、还是一向讳言的李陵的多少代孙?如李白五岁到四川, 到底是从哪里到的四川?从碎叶到江油天水秦安作为丝绸之路是必经之地, 当时陇西成纪的地理条件不比江油差, 逃难而归的李客何以不在必经之地的故里停留呢?谁能肯定李客李白就没在秦安停留过生活过?天水南郭寺卧佛殿院中舍利塔顶原嵌一小石碣, 上镌李白五言律诗一首:“自此风尘远, 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澈底, 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 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 古柏几千年。”此诗不为任何诗集所载, 李白是否到过天水?还有, 李白醉草赫蛮书被考证确有其事, 那他是在哪里学的蕃文?不管怎样, 李白作为陇西成纪人, 却始终如一。

事实上, 结论已很清楚, 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至于四川江油, 正如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的, 它只能是李白的第二故里。

重返理性故里 第9篇

因而,我有幸读到陈宣良新著《理性主义》时,便重新返回理性世界的故里,瞧瞧它存活的精神元素,看看它进展的多元轨迹。我感到一种由时间所消弥的精神内容,并不表示它将永恒地逝去,反而,随时间的洗刷而沉淀的精神蕴意,只要重新拂拭,有可能重放异彩。哲学这个迷人而深奥的王国,尤其在这种重返过程中所闪现的思想灵光。当然,作者重返理性故里足以本体论为起点的,他并不认为理性主义不是真理,就一定是谬误,就象不说它正面价值,就一定是负面价值。他中肯地判别:作为一种本体论,它也许并没有科学真理所依据的实验基础,难道它因此就没有价值了吗?

我们纵观理性主义的发展长河,尤其是理性主义的伦理学的延伸轨迹,使得作者在分析和推理中,认定它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在价值,同时还认定它是现代非理性主义产生的先导。既然理性主义的伦理学以获得内心平静、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无法放弃对情感、意志、欲望等的研究。但是这些东西是人各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无法把它们作为科学对象来研究。并且这些东西是理性无法支配的,这就使人本身脱出了形而上学决定论的笼罩。正是由于在对人的考察中更注重这一些东西,才出现了所谓非理性主义哲学。

对理性主义的深层挖掘,其实是探寻非理性主义的渊源。人们由于承受现代哲学思潮的冲击,往往忽视它的原动力是什么,往往无视它的推动力是如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伦理意义,是深掘人的终极问题的另一种表述方法。当然,也是发现人的主体包括人的主观性、自由意志和个体性的最初提及。或许,人们并不注意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相关性,或许,在注重非理性主义时并未串联它们的内涵实在。现代哲学研究的薄弱点,就是偏重同一形态之间的比较,而忽视纵向形态的前后衔接。这样,使哲学容易陷于一种“断裂”的状态。

作者一头扎进这种“冷门”里,并不想考证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新花样,而是梳理出一条值得世人信服和首肯的线索。恐怕重返理性故里的涵义就在此。不过,我还发现这种思考的经验,引向我们从客观的逻辑上推进哲学研究的新秩序——因为我们太多了盲目性的主观臆想和误解性的阐释方法。

李白故里 第10篇

题春梦秋归故里

作者:吉师老朝代:唐体裁:五律 故国归路赊,春晚在天涯。明月夜来梦,碧山秋到家。

庄子故里 第11篇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是楚国的王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楚国国君楚庄王,楚庄王为庄姓始祖。庄周出生于宋国,蒙邑在M水(汴水)之南、睢阳县北二十二里。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4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祖上迁至宋国。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庄子》是庄子和其弟子所著)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样版,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故里龙泉美文 第12篇

县城东南十里,千水之阳,南寨塬塬边龙泉寺村下的半坡坳沟中,有一股自岩层中渗出的甘泉,于石雕的龙口中汩汨流出。千百年来,泉水不仅供塬边上下的庄户人家赖以生存,而且下注田畴滋禾润稼,四时不息。由于在这黄土高坡的半坡上,石泉天成,水出龙口别具特色。在清王国玮主编的《石门遗事》及《增续千阳县志》中将其列为千阳八景之一,曰“龙泉润稼”。清张岳龄更有《游龙泉寺》诗云:“龙泉何代寺,选胜问烟霞。宋竭摹痕久,吴山入望斜。禁樵余古柏,调水试新荣。略有兰亭意,沉吟减岁华。”

龙泉所在之地,东西两道土岭由塬边延伸向南里余,将这山坳泉溪抱于怀中。坳坡上芳草茵茵,古柏丛笼,上下坡道斗折蛇行。平时除了偶有肩挑畜驮的取水之人,便只有鸟语空谷,水鸣山涧,景清而幽邃。据考,于唐武德中期,佛门弟子便在这泉旁溪边的草坡上修庙建宇,渐成规模,称之为龙泉山普济禅院。为千阳佛教名胜古刹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龙泉禅院的庙会之日。于是四路八方的善男信女及准备夏收的农民便熙熙攘攘,沿各条羊肠小道 云集于此。或朝佛敬神、进香还愿;或交流山货,购置农具;或散心寻乐,走亲访友。是日,寺内大雄宝殿前神幡如林,五彩缤纷,香烟燎绕,鼓磬交鸣。寺外的草坡平台上大戏小曲、吹班、杂耍竞相献艺。更有山货、草编、泥塑、绣品各种土产杂货摊点遍布路旁溪边,让人眼花燎乱。还有哪树荫下的麻花油饼、凉粉、饣合 饣各 、糖糕、蜜粽各种风味小吃不仅可以就地解馋,还可走亲送礼。满山坡凡能立足行走之地到处接踵擦肩。塬边、坡底远远就能听到人声鼎沸,锣鼓丝竹迴响山涧,鞭炮、土铳声震千川,虽正会一天,但香烟数日不散。

龙泉禅院由于地处县域东南,接近邻县凤翔,因而庙会助兴以凤翔的“西府小曲”最具特色。这西府小曲五六人一班,由两三名女角轮唱、对唱,腔调清亮婉转,舒展自然,伴奏乐队以二胡、三弦、四胡、竹笛等丝竹为主,配以碰铃、牙板击拍,十分悠扬文雅。

记得儿时常随家人来此赶庙会,除看热闹外,总要挤在人群中去摸一摸那东大殿里的卧佛(当地人称“睡佛爷”)。这睡佛爷头枕右手,侧卧榻上,整整占居了五开间的一座大殿,卧高七尺有余。大人小孩排队从其身后由头到脚抚摸而过。据大人讲,摸了睡佛身上的相应部位,人身上的疼痛即可消除。可惜六七岁的我,踮着脚只能摸到卧佛的耳朵和大脚,那放在上侧的.左胳膊怎么也够不着。睡佛虽身躯庞大,但眉清目秀面带微笑,慈祥和善,似眠却醒,神态坦然。

关于这“睡佛爷”,儿时只觉得慈祥可亲,对其何以长睡而成佛,且广受人间香烟供奉,大惑不解。及至成年,闲览杂书。方知禅院中的卧佛金身乃佛祖释迦牟尼修道圆满涅槃时的卧恣神态。展现着佛家宽厚、仁慈、坦荡、乐观的上乘风范。游历各地佛教名刹,更多见各种卧佛金身。或泥塑彩绘,或玉雕石刻,作为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传承载体确也堪称瑰宝。世间善男信女,以虔诚之心进香朝拜,无非祈求神灵护佑,祛病消灾,平安长寿,不过一种心理的调适而已。孰不知心存慈悲,胸怀仁爱,处世宽厚坦荡,立身知足常乐,不仅是修道的根本,也是康寿的基础。所谓:“道在身内莫外求,佛在我心勿远寻”不无哲理。至于朝山拜佛,也是一种健身运动,不必厚非。

五十年代上小学时,老师曾带我们到龙泉寺沟踏青春游,采草药,抓螃蟹,跋坡嬉水,其乐融融;高声呐喊,一声三应,更是奇妙无穷。午间在庙前草甸上小憩,老师引导我们赏春观景,远眺南山如屏,然草木春荣难隐斑驳苍黄的石崖土壑;千水似 纟并 ,而飘乎于黄沙裸石之间。唯龙泉坡下,千河北岸的上下湾却天成一湾葱茏绿洲,颇具江南春韵。泉水沿山涧下注成溪,蜿蜒隐现于柳荫芦丛之间。溪流上,间或几点茅屋瓦舍乃是不知始于何朝何代利用水力的水磨、油坊;左右缓坡上,台田随方就圆,麦苗油绿,菜花金黄;田埂上李如堆雪,桃似烟霞;千河滩方塘似镜,稻田如兰。老师讲,千阳属渭北旱塬,七山二塬一份川。这河川水地出产的稻米,粒圆味甘,微带桃色,俗称桃花米,别具特色,历代为千邑贡品。

禅院古刹,不过是一种宗教信念的物化,蒙昧群体的精神寄托,千年来曾几度盛衰。而汩汩龙泉,涟涟溪水,却经世如故。她虽无飞浪排空之雄,涛声动地之威,然润稼之功亘古不息,惠民之德千秋延绵。先哲称此处景观为“龙泉润稼”,实具卓识慧眼。

上一篇:初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下一篇:省九次党代会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