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张秀梅

2024-07-24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张秀梅(精选6篇)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张秀梅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张秀梅

时光如梭,回想过去的一年。我之所以能在数学教学上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我想:离不开各位领导一直以来的重视和培养;离不开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更离不开学生们的信任和好学;还有就是自己一直以来坚持了一条原则:凡事尽力而为,但求问心无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不当之处,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得活动,学生要获取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会学习: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认真做事,善于总结,不懂就问,合作学习等。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我讲课时学生不能做题,必须认真听讲。会做作业:先审清题目再做,不乱涂乱画。我布置作业少而精,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量少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慢慢的学生养成了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三、认真把握好课堂40分钟

数学课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原则上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讲;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师要站出来引导。上课时教师要把难点讲清讲透。其次,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上,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围绕重点进行练习。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倾注爱心,鼓励为主。

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闪光的事迹,要耐心帮助他们。从点滴入手,与其谈心,有优点及时表扬,增强其自信心。我班信天同学,在一年级时是班里的差学生,数学成绩是班里的后三名,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于是我每次上课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但她仍未改初衷,而且不交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哎!怎么摊上这样一个学生。我正暗自叫苦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学生口中得知信天的妈妈病残。我心中不禁打

了颤,我犯了严重的错误。她的心本就伤痕累累啊,而我又在上面撒把盐。此后,我在教师的责任心上又多了一份关爱之心。不再歧视,看不起,而是在生活上关心她,帮助她。经常找她谈心,亲近她,拉家常给她出主意。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的一片真诚感动下,她的思想有了改观,厌学情绪逐渐消除,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而且后来发现她是个思维活跃,性格要强,能歌善舞的女孩。时至今日,各门功课成绩相当优秀。我庆幸她是差点被我埋没的金子啊!有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信天这样的学生我们应敞开心扉,以情暖人,以情动人,倾听她的心声,触动她的心弦,点燃她的心灯!其实像信天这样的学生位数不少啊,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分析问题所在,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他们肯定会有所进步。只要我们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再近些”,他们也可成为好学生。是故“亲其师则信其道”。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我校成为教育强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张秀梅 第2篇

南冲小学 张秀梅

小学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少年儿童,这些孩子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需要教师开启他们的心智,塑造他们的人格,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关系着孩子的未来成长,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师德的特殊性。因此,我制定个人师德发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绳,时刻更新个人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言行,提高自身师德水平为重点,以“爱的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个人师德修养。

二、师德建设的目标:

我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互联网上的优秀事迹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使良好的师德转化为我作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人格品质。

三、具体措施: 1、遵章守法。

遵守《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到为人师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从而规范个人行为意识。

2、不断提升。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多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3、关爱学生。

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明白“诚信”的内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4、更新师德观念。

通过读教育理论专著,学师德规范,学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彻底转变师德观念。不仅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已的内涵,要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5、做好学习笔记。

写好学习心得体会,经常进行师德自查,反醒自已行为,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师生满意,社会信赖的教师。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启示 第3篇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观的启示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建立了教学预学-共学-延学的教学模式, 探求语文教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主张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无论从小学语文教学论上还是在小学语文课程观层面上都有重大启示。

从教学上来说,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主题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上升为教学理论的过渡性中介, 使教学实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搭建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的桥梁。 窦桂梅团队本着整体建构、主体性为先的原则, 区别于传统的六步教学模式, 在主题理论的实践中开发出静态动态一体的教学模式。 从课堂教学来看, 建立了预学—共学—延学的教学模式;从具体操作来看, 构建了生活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升华自我的操作框架[1]。 这种模式很好地处理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以主题进行统领, 以学生为主体, 丰富了教学内容, 将主题教学的触角延伸到了生活里。 这种操作框架要领简便, 步骤清楚, 衔接紧密;课堂容量、授课时间地点均不受限制;可供借鉴, 方便推广。 要真正做到主题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 还需要一线教师对主题教学理论的研读解析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打磨。

从课程层面来看, 建立了开放的语文课程观。 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课程部分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2]。 主题教学是向着语文的广度开拓, 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主题教学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 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设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 主题教学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相关资源的利用。 由于地缘关系, 附小与清华大学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这有利于开放语文课程观的建立[3]。

结合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来看践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做了说明:“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以主题为主线, 将知识、经验串联起来, 构成综合学习[4]。 这里的知识除了语文外, 还包括历史、自然、美术、文学、艺术多学科的知识。 这里的经验, 指生活经验, 既有教师的生活经验, 又有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窦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 谈谈关于圆明园的历史;在课即将结束时, 窦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 说说对圆明园被毁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在认清历史的真相后, 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 主题教学提倡语文知识综合运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窦老师这样写道:“课上, 我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 讨论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 一起和大师对话, 和专家讨论素质教育, 听教授的专题讲座;课下, 窦桂梅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 到部队进行夏令营活动, 到农村去体验生活。 ”在实践中, 学生多种能力得到锻炼, 如:听说读写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主题教学本身就是综合性学习的大课题, 本身是对综合性学习理念的贯彻, 每一个上面都有综合性学习的影子, 综合性学习并不是摘取整体中的一点, 由这些个点组成了综合性学习的整体, 不可分割。

二、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启示

主题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从主题教学课程的设置到主题教学板块的设计, 做到了以生为本。

从课程设置来看, 主题教学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生本课程开发。 每个学生都有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 这就需要从每个学生的条件出发, 或是兴趣、学习能力、生活经验为标准等, 进行课程开发。 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就要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 对于学校教学来说, 重要的一环是课程的开发, 即设置生本课程。 窦桂梅小学主题教学的1+X课程已经具有生本课程的意味。 在《构建“1+X课程”, 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一文中, 窦桂梅老师指出, 主题教学“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课程”, 学校开设了四十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1”是国家基础性课程, 如语文、数学等, 面向学生全体;“X”是拓展性的校本甚或生本课程, 如武术、曲艺、围棋等,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5]。 “1+X”课程从儿童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使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具体到教学板块来说, 主题识字教学注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5]。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主题识字正是抓住了学生这一重要时期。 并且, 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符合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 从一定意义上讲, 每一个汉字都是事物形象的结晶体。 如“燕”、“鱼”、“刀”等字, 字音是诉诸听觉, 字形诉诸视觉, 字义能微妙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 由此, 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意象性使其具有调动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审美等因素的内在功能。 文字可以展示出音乐式的节奏与韵律, 文字可以表达出空间的形象与彩色。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主题教学开发和实施了绘本课程。 图文并茂, 艺术的线条, 和谐的颜色, 精妙的构图, 在契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 使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学魅力、陶冶情操。 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 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三、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这里的德育不同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单纯的文化教育, 它是指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以实现语文立人为目的, 为学生人生奠基为最终目标。 主题教学注重学生精神生长、人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养成。

从主题教学的德育理念来看, 重视培养学生完整的精神、人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对学生德育目标做了明确说明:“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的文化进行熏陶感染,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语文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格。 主题教学提出要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这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发展, 为学生的成长打上健康的生命底色。 对于主题的提炼, 如向善、母爱、高贵、朋友等, 使学生对人性深处的善与恶、美与丑、反思与救赎的领悟。 学生对这些价值主题认同消化和吸收, 并最终成长为自身的一部分。 主题教学还提倡诵读经典, 阅读经典, 在与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等传统文化的接触中[7], 学生感受先人的哲思, 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并从其中寻找到做人处事的立身原则。 另外, 母语文化系统中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是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必不可少的精神底蕴。

具体到德育活动, 主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 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 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是非判断标准的确立, 应渗透在母语学习中[8]。主题教学以母语强大的包容性、深刻的内蕴,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主题德育实践中, 主题将一个个德育内容串联起来。 老师们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按年级梳理出渐次成长性的德育主题, 德育目标递次推进, 德育内容不断丰富深刻[5]。 学生德育不用再另辟他法, 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核心价值观得到渗透, 学生能够求真, 向善, 尚美。

总之,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步实现, 人们越发意识到了母语———汉语, 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 势必会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8) :47, 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3, 15, 18.

[3]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08.[4][日]佐藤学, 著, 李季湄, 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过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183.

[5]窦桂梅.构建“1+X课程”, 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1) :6, 7.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96.

[7]李杏保, 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371.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张秀梅 第4篇

教育理论学者和小学一线教师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证,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尚不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为我们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探究,形成了诵读、品读、积累三步教学模式,即合理的诵读、细致的品读、有效的情感体验。而教育理论学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借助计算机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但其教学模式局限于只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偏重知识、缺乏过程、三维目标分开、语文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设计目标与课标目标不一致。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紧扣课题、抓住中心、研透文本、突出重点有效策略。

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引趣激疑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理论学者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目标设定有关,离开了教学目标就很难比较教学方法的优劣。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组织语文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等方法。

二、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1.关于窦桂梅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

2011年窦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二度创造;教学要走出课堂,创造“无围栏”的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让语文教学充分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003年窦桂梅提出了她的第二个教育教学理念——“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对“三个超越”的提升和完善。窦桂梅的两大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工作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但由于主题教学时是多篇文章进行整合、课内与课外文章相衔接,容量大,预设多,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容量和难度,不利于现实教学的长久操作。

之后窦桂梅提出她的另一个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回归生活。她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环节都努力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和感悟,唤起每一个生命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和震撼。

2.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

对于窦桂梅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的文献和书籍。从期刊的文章来看,主要是针对窦桂梅的语文公开课对窦桂梅课堂艺术方面的探究,如《觉醒抵达新境界——从窦桂梅的<珍珠鸟>说开去》、《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教<清平乐·村居>片断赏析》等等。就教学内容本身来看,《清平乐·村居》、《秋天的怀念》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家人的爱,感悟人间亲情。窦桂梅多采用“情感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正是基于教学内容本身、基于窦桂梅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基于窦桂梅本身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性情中人,在做公开课时,特挖掘具有情感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有生命的,字字句句都是有着丰厚的情感。

3.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调情、阅读教学与学生人生相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如《谈有创意的阅读教学“多角度”》、《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情感》等。窦桂梅为让课堂能够传达她对学生人生的关照,把课堂和学生人生的裂缝弥补起来,导课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新授课中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课堂小节中拓宽学生生命成长的时空,从而让课堂承担“传道”的职能。

4.关于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的研究

(1)导入语

第一,实物演示法,窦桂梅在教学时多利用课文中提到的实物进行导课,例如明代学者魏学伊《核舟记》窦桂梅将核桃带进课堂,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在这枚小小的核桃上刻了五个人,一艘船,八扇窗,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样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主动到书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二,情境渲染法,有的课文或是悲愤,或是欣喜,情感色彩浓郁,例如古代诗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窦桂梅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的导课,营造一种情调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提问得法

窦桂梅对课堂的态度决定了她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问的态度,精心准备,温情催化;窦桂梅提倡教师的提问要着眼于学生“开窍”,提问的角度,要巧妙切入,激趣生疑;窦桂梅话语朴素,它的妙处在于开课之始使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发,轻松自在地进行文本阅读,体现了面向学生的广度,开阔思维;窦桂梅设计课堂教学时总是深浅适宜,她一直把握一个原则,提问的深度,难易适当,促进发展;窦桂梅的课堂疏密有致,节奏相宜,循循善诱。

综上所述,经过对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有关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窦桂梅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在实践教学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窦桂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导课和语言艺术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教育专家提供大胆推陈出新的研究案例,而且为一线教师展示出本色语文课堂听、说、读、写训练的范例。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关“窦桂梅”研究缺少教育思想深层次的挖掘,缺少对窦桂梅教育教学艺术特质的研究。在观看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后,发现窦桂梅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孩子感悟“两种境界”, 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让孩子们敢于向教材发难,同时课堂是“无围栏”的,她在课堂上一直追求与学生心灵的碰撞,让同学们感受三种情感,即激情、温情、真情。

作者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张秀梅 第5篇

小铺乡小铺中心小学 张秀

我叫张秀,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是小铺乡小铺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自1998年工作以来,先后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回顾十几来的教学,在师德师风方面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胸怀责任,让每位学生都有舞台

责任是一种使命,一个班级的习惯养成、一个团结奋进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往往是艰辛而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切都无从谈起。

每天早上,不管有没有我的第一节课,我都早早到校,陪学生早读、或谈话、或个别辅导,知道科任教师到教室才离开;中午吃过饭,也常进教室陪学生看看课外书,和孩子谈谈心,了解班级情况;下午放学后,陪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并叮嘱他们关好门窗,不要在路上逗留,路上注意安全„„事情平常琐碎,却很有意义。

尽职尽责,使学生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尽职尽责,带来了学生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尽职尽责,换来了新风正气。我们班每学期在各类评比、各种比赛项目中屡次得奖,历次统考成绩都名列前茅。

二、爱心相伴,让每位学生都有自信

我校实行大循环教学,去年刚送走了毕业班,六年级学生压力越 来越大,急躁、压抑、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为班主任只有用爱心和真情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真诚谈心,走进心灵。在与学生谈心中,我总结了“八谈八必谈”的原则,即:谈人生理想、学习方法、身体保健、家庭情况、教学建议、心得体会、朋友交往、文明礼仪;当成绩进步、学有困惑、身体不适、遇有困难、学习退步、活动不参加、精神不振、违犯纪律时必谈。为了增加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谈话前我都精心准备,如每次考试后,都细致地统计出每位学生的成绩,逐个谈话,逐个分析,找出优势和不足,并确立合适的进取目标,让每位同学都看到希望,明确前进的方向。

三、激发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成才

在我眼中,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作为老师有责任用爱心通过各种努力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

在班级管理中,我用“信心教育法”,每天上课前,请全班学生起立,在班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铿锵有力的宣言,叩击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涤荡心底的消沉,振奋起昂扬的斗志,张扬起自信的风帆。

家访是了解学生、家校合作的重要渠道,也是我长期坚持的工作。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胡天宇同学就是其中之一。有段时间胡天宇上课总是精神涣散,家庭作业字迹潦草,甚至不做。我调查后发现,他的爸爸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趟,家中有不到一岁的小妹妹,妈 妈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孩子自制力不够,晚上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得知情况后,我与其妈妈长谈,得知他受他爸爸的影响,想要在小学毕业后就随他爸爸打工。面对这个孩子,我以理想为切入点,以男儿当自强为话题,鼓励他好好学习,马上就要上初中了,读完初中继续上高中,上大学将来才可以自己做老板,挣大钱,何必要给别人打工„„。也许是理想的激励,胡天宇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比较按时了,最重要的,他喜欢上学习这件事了。

家校联系,搭建了学校与家庭间的桥梁,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摸准了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状况、家长的心思,为我科学合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供了依据。学生有困难时,我就在他们的身边;学生有困惑时,我总能及时送上建议和鼓励,激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天。

关于教学,关于教育,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在一次次探索和准备中,在一次次迷茫和超越中,用爱心播种,用智慧耕耘,持平和的心态,尽最大的努力!

教学、教研能力及效果:

1、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手段备课及上课,教学能力较强。

2、能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工作量,每周听课1节。

3、能熟练地把握和运用小学数学教材和教法,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努力创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能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其中。

4、能运用良好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成绩二 级甲等,达到学科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水平,胜任大、小循环教学或各年龄班的教育工作。

5、教学经验丰富,注重反思和积累,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教学设计和论文获省、市级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活动,我所讲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获得安阳市一等奖,2008—— 2015年度,因教学工作突出,多次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

三、教育及管理工作:

1、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服从学校安排,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2、自工作以来,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2013年我辅导李天一同学写的《我心目中的小雷锋》获得省辅导奖第一名。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这几年工作中也有很大的收获。在四年级,五年级两次统考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去年统考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今年所教一年级又取得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都与自己的努力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分不开的。虽然有小小的成绩,但我会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在这平凡地岗位上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窦桂梅讲座 反思交流材料 第6篇

一、走进窦桂梅,看教师成长

她爱读书,更善于读书。她说,是读书,使她精神高贵而丰富,使生命深刻而阔远;是读书,让她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并说自己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她爱写随笔,更善于斟酌。她在网上、网下练笔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她感觉练笔就好比开花,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以为刚一动笔就能一鸣惊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罢了。就连鲁迅也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她推崇“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不要说自己没时间,更不要说已经太晚了,因为“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即使真是到了迟暮之年,秉烛而行也比“昧行”要好。

她强调,不可否认,通过学历教育、讲座式培训、公开课磨砺、科研训练,教师的确能够获得长足的专业成长,甚至可以被送上成功的“快车道”。但她认为,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最好途径是“内生型”内生型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不过,这种“内生型”的底气的确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学习力,以及个人积极向上的执著力等。

窦老师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儿,在初三学习。是一个像她妈妈一样有着爱读书的好习惯。她非常敬佩、欣赏张思明老师,她说他每天清晨4点30分起床,或健身或读书。他在旅途中、会议间,总是抽空干“私活”——悄悄拿出教育书籍或者数学难题回顾和重温。这就是坚韧,这就是积攒。她特别喜欢“人民教育”这本杂志,执子之手,与子偕行。并频频投稿于它。张思明老师也是在这里与之相识的。在窦老师在清华的艰辛与殊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这本书里,窦老师在教育在线的网名是玫瑰,“桂”与“梅”颠倒过来“梅桂”的同音不就是“玫瑰”吗。在网上最先揭开她的面纱的是朱永新老师。她的博客上面积累了她太多的作品了,教师生日发生日祝福,学生开学发欢迎词,学生毕业发表离别感言。

境由心生。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使放出光和热;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化了也还是零度。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反思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2010年起我校开始了“三全”教学模式的探索,启动了“名优教师三年培树工程”,把40多名教师作为第一个三年名优骨干培训对象。2012年底召开了验收总结表彰大会,2013年提出了“名优骨干教师三年再提升工程”,2014年成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每月定具体的日期,由四位领导和教师进行讲座,全体教师参加学习。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是引领教师走上教学研究道路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学术氛围浓郁了,老师们工作热情高涨了。同时,学校相继派出领导干部和教师参加省市学校的活动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名校的教学活动,多次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和区二实验等校名师到我校支教讲座及培训。

二、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何谓主题教学?窦老师认为,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那么,主题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否果真如此?窦老师的教学实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在教学实践中,“主题教学”在“面”上铺得开、在“点”上切得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的综合受益不可限量,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窦老师在文章中谈道:“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在我看来,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应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亲”;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揣摩、领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窦老师称之为“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

在窦老师报告的启发下,我也对主题教学作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实践主题教学应抓住三个层面,即整合、积累和提升。

第一,关于主题教学中的整合问题。

近年来,我们进行的语文教学研究,用窦老师的话来讲就是“茶壶里翻波浪”,一味地停留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篇单薄的课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舞台太小太窄,就像荷叶上的青蛙,摇摇欲坠,一蹦就没戏。面对语文教学课时越来越少的现实,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突破“教学内容单薄”的格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仅仅抓住有限的几篇课文,把提高语文能力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上,那永远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因此,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把原本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组成立体的主题。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会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升华。

窦老师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用同一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我的老师》为主讲教材,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补充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亲人”的深广含义。教学时,她从会意字“亲”入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帮助学生领会亲人之间的血脉相连。然后,窦老师引导学生从抗洪抢险的战士、抗击“非典”的白衣天使以及“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体会“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的“亲人”之爱。接下去,她又引导学生跨越国界、放眼全球,学习《再见了,亲人》,体会其中轰轰烈烈的爱,最后拓展到《我的老师》中的师生情谊。这样,窦老师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多角度地整合在一起,学生对“亲人”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得以提升,“亲人”所体现的真挚情感一次次激荡学生的心灵。事实上,何老师、江老师早在两年前指导我们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时就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文本,教材只是个例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去教教材。今天,在读了窦老师的主题教学之后,我对此有了更深的感受:利用主题建构语文教学,对教材增、删、取、舍,整合之后为我所用,能够做到用好教材,还能超越教材。

第二,关于主题教学中的积累问题。

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学会学习,并建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建立积累意识、学习积累方法并进行知识、能力、兴趣等的有效积累,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丰富人生的内涵。小学阶段是个体开始体认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过程的重要阶段,仅仅依靠有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怎样让学生在目前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大的前提下,对母语文化的积累做到高效率──这确实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就拿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来说,有些老师只单纯注重量的积累,让学生每两天背诵一首古诗,对于如何于较短时间内在积累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尚没有形成一个让大家共同认可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做法。而窦老师独具匠心,利用“主题”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窦老师把古诗词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别组合成“山水”“离别”“节日”等主题引导学生积累,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而且学会了对比与区分。用窦老师的话来说:“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被‘统整’之后,就如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渗透到生命深处,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 主题教学的过程就像在一幅伟大作品的背景或者框架中,整体把握、螺旋渐进,积累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过程中,完成一幅壮美深远的图画。

第三,关于主题教学中的提升问题。

如果说强调积累是强调对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那么强调提升就是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塑造。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窦老师在谈到自己的基本立场时说:“不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对此,我的看法是:主题教学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需要的营养的过程。在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走上正确便捷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跑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在执教《圆明园》一课时,窦老师紧紧围绕“圆明园”这一主题,以三大版块构建主题教学,即“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充分重视个性体验。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学习,通过对经典文本《圆明园的毁灭》揣摩、领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在课堂上,窦老师引入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史料,把学生引向了另一番广阔的天空。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怎么正确对待历史,怎么面对历史做反省、反思?都说语文是人学,是精神之根,此时此刻,在这种既广远又深沉的超越了教材的学习中,孩子们在认识获得推进的同时,灵魂也得到了净化。

在大文化大教育的背景下,窦老师提出的主题教学把语文教育的范畴扩大到了生活的范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使课堂教学渗透着人文的精神,饱含着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感悟语文的同时,也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进而让一个个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使母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

主题教学撬动学生变革,我校以主题教研为切入点,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做的还不够,在与学科知识为本位的今天,做校长的,做教师的一定要清楚地懂得没有没有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没有教学的教育,换句话说,教育中有教学,教学中有教育。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课程通过整合走向圆满,在反思中走向成功。不要抱怨,办法总比困难多,借口总有千万条,问题是做就是得到,老师们要有所追求,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形成热腾腾的校园文化,忙是营养,不忙是营养不良。有作为才有尊严,你的态度是你的生产力,态度没有超越,你的人生就装在工资的信封里。

上一篇:古意,古意李颀,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下一篇: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