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论文

2024-07-16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论文(精选9篇)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论文 第1篇

小学教学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及意义探寻论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并不代表老师就是旁观者、局外人。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不足,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有效引导;学习能力

从近几年来我国小学的教学来看,改善学习氛围、强化教学效果得到教育从事者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效引导策略提出以后,逐渐成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策略,随着有效教学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能力对于广大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一、小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标理念在小学课改过程中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不仅可以加强学习效果,也可以在总体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对有效引导教学策略的认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根本上提高对小学生的引导策略,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关注错误,加以利用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生的理解性错误也是一种教学中的资源,学生的错误性思维是他们另一种思维的反应。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出错学生以及其他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可以使学生牢牢地记住这个错误,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有效引导可以让教师们了解到,孩子们的学习,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错误并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及时改正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自身的知识量,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理解偏差,巧妙引导

小学生的心智本就不够成熟,总会出现在认识上的失误以及理解上的偏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来帮助小学生理清思路,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从而达到经验的迁移,通过教师思想方法的适当渗透,首先巩固旧的知识,为新知识教学提供铺垫,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十分巧妙运用这些偏差,将学生的理解步入正确的轨道。

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思维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传授过程,学生是我们学习的主体,但也是教师传授的对象,所以,我们的小学课堂应该变得更加开放,在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地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让所有人满意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论文 第2篇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鲜活案例,进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其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在具体的课堂环境中掌握足够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通过教学情境巧妙地设计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加强其对数学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努力借助数学常识背景,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把数学融入其生活与思维的一部分,才可以真正做到数学目标生活化的思维沉淀,这应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培养其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创设情境实施教学。例如,在生活中购物属于最简单和常见的数学场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交易过程就包含着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曾经在微博中流传过一个幽默笑话:一位老大爷到市场买西红柿,它认真仔细地挑选了一袋西红柿,让商场小贩用秤称重,结果重一斤二两;接着他又要求小商贩去掉其中的一个西红柿,再次称重为一斤,老人顺手便拿走了刚才的那一个西红柿说想买这一个。这个笑话的寓意可以理解为要求学生学习逆向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用这一笑话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避免拘泥、死板的思考模式,将数学应用到生活当中。

二、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活在其中并可以影响其行为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的总和,大致可分为课堂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部分。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可以使学生享受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情绪和感受,并在教师的诱导下做出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更新教学课堂的组织空间结构,形成全员互动的活泼格局。第二,要注意教室内的色彩和装饰,一般教室宜选择冷色调,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安下心来学习;可以适当物化教学成果,展示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而有效地调节师生的精神状态。最后,学生必须有充足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每个班级的人数不宜过多,有条件的教室开辟休息区,里面可包含图书、饮水机、音响设备及活动器具等。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应该打破数学学科和生活之间的隔阂,提倡在生活中真实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开启在生活里使用数学的学习方式。教师可要求学生每个星期都坚持写数学笔记,将他们眼中的数学用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认知现象,进而体验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现象,并逐渐创新数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采用观察、猜想、模仿及实验等手段进行材料的收集,积累经验,同时做出归纳、类比和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库,这需要经历一个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身边事中发现与学习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模拟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掌握相关的数学规律,锻炼数学思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际问题,都应该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并汇编成一套科学的研究程序,帮助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背景思路。教师为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需要鼓励他们进行大胆质疑,勇于猜想,积极参与求异的思维训练。比如在讲授“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一道题目:哪张统计图是针对泳衣销售的?哪张统计图是关于销售羊绒衫的?然后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得知,泳衣的销售高峰期应该在第二季度夏天,而羊绒衫的销售高峰应该处于第四季度冬季,因此可以迅速得出结论,做出精准判断。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寻解题的依托、探索的方法,从而促进自我的学习与发展。从教学手段来看,教师应当注重观察与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里,经历观察、猜想、实验以及推理和证明的多种思维活动,这可以帮助他们发现数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此外,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添加教学的现代化气息,令学生体会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课堂的影响和作用。

四、突出生活化评价体系的人文性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要将课堂教学的重点由教师布置和完成认知性的教学任务,逐渐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基础、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首先,这种评价具有多元性,即教学不应当用绝对统一的标尺去衡量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与发展程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并允许其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对教师做出的评价。其次,评价具有过程性,学生不再仅是数学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要成为知识的发现人与探究者,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既应看重结果,又要重视过程,通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促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各方面最大限度的进展。再次,评价具有情境性,指的是生活化教学应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有序展开,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在这种情境中获得学生的真实评价。最后,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性,从单一的测试转向可以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多样化渠道。例如建立能够存放学生学习结果以及能够反映出其学习过程的作品集,建立学生的数学成长记录,以及同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反馈等。

五、结语

总之,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学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况,进而使数学教学生动化、通俗化和形象化,让学生不再感觉数学高不可攀,并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3):169-170.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论文 第3篇

弊病之一:全盘照搬式

发达的网络, 五花八门的杂志和层出不穷的各种观摩活动为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其中弊端在于, 有些教师基于惰性不再花精力去认真领会, 而是不顾一切地全盘照搬, 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如空中楼阁, 飘飘渺渺不知所云!

弊病之二:东拼西凑式

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就被有些教师异化为:先上网搜索, 下载几个典型教案, 或者选取几本杂志中相同的教学设计内容, 东拼西凑立马成功。这种教学设计经过教师的简单再加工过程, 拥有一定的智慧含量, 但缺失的是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内化和整体把握, 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山寨版作品。借鉴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拼凑!你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吗?

弊病之三:我行我素式

有些年轻教师独立钻研了教材, 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这本身很好, 是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的必由之路。但有时显得过分自信, 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和意见, 一味地自我陶醉。或者听了别人好的建议后修改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但在试用的过程中碰到了一点小的问题就立马回头, 而不去深入分析其中真正的根源。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提高幅度不会很大和很快, 往往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级的层次上, 最终变得碌碌无为!

为了寻求解决以上弊病的策略,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进行教学设计探究的心得, 总结出以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策略之一:文本必须深究

许多语文教学专家在谈到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设计水平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 那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文本解读。与之相反的是, 因为数学文本比较简单, 基本上就是一到两个例题加练习, 而且编排清晰, 导致比较忽略对数学文本的深入探究。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不要说多读几遍, 甚至连一遍都没有读完就匆匆上手, 其设计效果可想而知。

案例一:在对人教版第九册《观察物体》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 笔者对为什么必须深究文本印象深刻。

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九, 如果粗略地解读我们都能发现两个例题之间的差异性, 但这仅仅是文本探究的最低层次。继续研读我们可以发现例1的教学内容中明显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但是你关注练习了吗?是的, 练习九中三个练习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第1、2两题明显对应的是例1, 第3题对应的是例2。通过初步的教材解读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以上内容到底应该分几课时进行教学?此时, 肯定能想到去研读教参。是的, 文本研读应该包括教材和教参两个部分。经过充分的教参研读发现教参中并没有明确表示一定要分几课时教学。当时笔者非常矛盾, 如果用一个例题进行教学怕教学内容太少, 不能充分展开, 用两个例题教学又担心内容太多, 学生消化不了。难以决断之下, 只能继续深入解读教材, 唯恐遗漏一些之前研读没有发现的编排意图。果然, 在练习九1、2两题上笔者又发现了之前没有关注到的细节。这两题粗看好像只是针对例1的练习, 但其实有着明显的差别:两题的练习方向完全相反, 蕴含深度也有所不同。同时, 第2题的教学对于之后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有着莫大的帮助。这一发现让笔者果断地把教学内容确定为只进行例1的教学,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教学设计思路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策略之二:思路定要梳理

数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 数学课必须要有数学味!笔者认为数学味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学生的思维越清晰, 数学学习的价值就越能得到充分体现。当然,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成的。但是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能持之以恒地以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去不断地影响学生必定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

案例二:可能有些老师听到过林良富老师上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 整个课堂演绎得非常经典和独到。笔者深入地剖析过他的这节课, 认为林老师之所以能上得这么精彩除了凭借他深厚的课堂教学艺术外, 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其实是他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林老师的教学是按照“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字母可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可以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一清晰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这样的教学思路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之三:情境力求整合

读懂了文本, 理清了思路, 接下来要考虑的势必是辅之以合适的情境。有些教学设计因为片面追求情境的多样化而导致出现“天花乱坠”现象, 不但起不到情境应有的积极作用, 反而出现情境的负迁移。从2002年起笔者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有意识的探索。就是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尝试用一个相同的情境或共同的主题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从而实现所有教学情境的有机整合, 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笔者把这种教学设计策略称之为:“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

那么, 针对不同的教学素材和不同的教学对象, 如何探索和实施“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呢, 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仅供同行指正。

策略一:童话贯穿式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情境是经常采用的设计思路。但存在的误区是, 为了保证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在整节课设计中设计者不断采用不同的童话故事加以激励, 一会儿上天, 一会儿入地, 从而使学生不再关注知识点本身而关注情境, 出现情境的负迁移, 丧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张采用一个童话故事情境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通过对这个相同情境的再开发、再利用, 完成整节课所有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三:在小学数学第四册《连加》的教学设计中, 可以通过设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电影彩票并对奖”这一贯穿课堂始终的情境来体现“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的优势。

1. 情境导入, 复习巩固:

(1) 故事激趣:动画展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电影彩票并对奖的情境。

(2) 复习巩固:

(1) 出示三等奖对奖方法:每张奖票可对两次奖, 奖票最后三个数字与开奖的三个数的和相同就算中奖。

(2) 电脑随机出示三个数字, 请学生计算第一个三等奖中奖号码 (即复习“相同数位对齐”旧知) 。

(3) 计算第二个三等奖中奖号码 (即复习“凑10法”旧知) 。

(4) 对奖。 (没有对上)

2.情境展开, 教学新知:

(1) 出示二等奖对奖方法:每张奖票可对一次奖, 奖票最后三个数字与开奖的三个数的和相同就算中奖。

(2) 电脑随机出示三个数字, 请学生计算二等奖中奖号码 (即进行例1三位数“满几十进几”教学) 。

(3) 对奖。 (没有对上)

(4) 出示一等奖对奖方法:每张奖票可对一次奖, 奖票最后四个数字与开奖的三个数的和相同就算中奖。

(5) 电脑随机出示三个数字, 请学生计算一等奖中奖号码 (即进行例2四位数“满几十进几”教学) 。

(6) 对奖。 (他们中大奖了!)

3.情境深入, 发展巩固:

(1) 基本练习:出示多件商品及价格, 大头儿子能用对奖中的500元买下溜冰鞋、篮球、童装吗?

(2) 变式练习:哪三样东西的价格之和是自行车的价格?你觉得大头儿子会选哪三样东西给围裙妈妈?要多少钱?

(3) 发展练习:你觉得小头爸爸会选哪三样东西?要多少钱?

策略二:事件挖掘式

在教学情境选择过程中, 一些刚刚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往往会被设计者作为素材加以运用。这样的选择原本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有些教师完全出于功利性目的, 纯粹只是为了体现自己对时事的关注, 浅尝即止, 用过就完。笔者认为, 重大事件不论是从思想角度还是从学术角度分析, 当然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有效素材, 而且应该能够成为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的教学素材。把一个重大事件作为情境整合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事件本身具有的影响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案例四:在小学数学第八册《平均数问题》教学设计中,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全部围绕“西气东输”工程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展开, 展现了“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的魅力。

1. 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西部开发”, “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信息。

2. 情境导入, 新知展开:

(1) 信息出示:塔里木盆地平均400米以下分布有天然气

(2) 提出问题:根据这条信息, 工程队准备了4根400米长的井管, 想一想, 用这4根井管能采到天然气吗?

(3) 动态演示:四根井管插放地下, 其中1、2、4号井管口有天然气出, 3号井管口没有动静。

(4) 揭示本质: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到地下看一看。

(5) 分析质疑:实际情况是如此, 那么工程师为什么却说平均400米以下分布天然气呢?

(6) 合作讨论:“平均400米”是什么意思?工程师是怎么得出“平均400米”的?

(7) 反馈讲解:

(8) 猜想尝试:请你用同样长是400米的一根井管, 到塔里木盆地去开第五口天然气井, 你认为能采到天然气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 情境拓展, 应用提高:

(1) 基本练习:用一句话描述准噶尔盆地地下天然气分布情况。为什么这样描述?

(2) 比较练习:分析比较哪个盆地的天然气产量高?

(3) 变式练习:

(1) 请你预测一下, 塔里木盆地十月份的产量可能是多少?

(2) 紧急通知:要求塔里木盆地七、八、九、十这四个月份平均产量达到105亿立方米, 10月份至少要生产多少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4) 发展练习:

(1) 计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质量的平均分。

(2) 生活中, 你遇到过计算平均数的问题吗?他们通常是怎么计算的?想一想,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策略三:生活串联式

数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从童话故事、重大事件中去寻找, 更应该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并把寻找到的情境以“情境整合”的观点有意识地加以整合, 以求达到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案例五:笔者在参加绍兴市新昌县举行的优质课比武时设计了小学数学第七册《除数是整十数,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 针对当地的生活实际, 选择了以“新昌一日游”作为教学情境并加以整合贯穿,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情境引入, 复习回顾:

(1) 谈话引入:请同学介绍新昌的风景名胜。

(2) 复习:

(1) 课件出示:90名游客在大佛寺门口排队, 大佛寺有3个入口的场景。根据场景提出数学问题, 并自己解决问题。

(2) 课件出示:90名游客乘坐观光车, 每车限载30人的场景。根据场景继续提出数学问题, 并自己解决问题。

2.情境展开, 教学新知:

(1) 学习例1:

(1) 课件出示:后勤组购买了92瓶矿泉水, 每辆车发30瓶的场景。根据场景可以提出怎么样的数学问题?

(2) 出示例1:后勤组购买了92瓶矿泉水, 每辆车发30瓶, 可以发给几辆车?

(3) 合作分析、反馈质疑:明明只有90人, 为什么要买92瓶矿泉水?

(2) 模仿练习:选取大佛寺景区出题。

(3) 学习例2:

(1) 课件出示:后勤组还给每辆车准备了一个数码相机, 每个相机最多能拍140张照片。根据这条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出示例2:一个相机最多可以拍140张照片, 一辆车上30人, 平均每人能拍多少张?

(4) 对比练习:选取沃州湖、十九峰景区出对比题。

3. 情境深入, 巩固提高:

(1) 发展练习:下面是新昌3家汽运公司10月12日一天的旅客运送情况统计表, 请把表中的数据填完整。

(2) 开放练习:

探寻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之路 第4篇

一、课堂教学新意有趣充满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带着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就必须让每堂课都充满新鲜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于先进教学设备,制造“新鲜”,使他们或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或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让课堂富有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的导入,推进及结课诸多环节的设计上下番功夫。

课的导入应能“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自然、新颖的导入方式。

如在教《月光曲》一课,我首先打开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很快把学生带入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感受其情趣的境界,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紧接着,老师问:“刚才的音乐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谁的曲子吗?”学生可能会说出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这时我又故作神秘地说:“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你们想了解吗?”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激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从静态的课堂,拉向了课文中的情境,使他们迫切地想学习《月光曲》。

我崇尚快乐教育,主张快乐教学,主张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愉快的心境中获得新知,受到教育,努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境,使整个课堂跃动着活力,洋溢着浓浓的人情美、人性美。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中的“负荆请罪”一词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上台表演文中的情节。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再造能力、想象能力,锻炼了思维活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运用恰当的音乐背景来创设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古诗《游子吟》时,我们一边听音乐《烛光里的妈妈》,一边欣赏古画名诗,让学生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时,很多学生包括教师都被这强烈的音响效果,感人的画面感染得热泪盈眶。如痴如醉的音乐无形地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诗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而且提高了审美情趣。

二、语文教学走出课堂丰富多彩

语文教学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即是教师讲解多,学生作业多,死记硬背的东西多。“三少”即是有趣活动开展少,校外社会实践少,课外阅读少。这些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需要。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应走出课堂。从时间、空间、内容、方法等方面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

(一)多开展各种有趣的语文活动

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小学生不仅要上好学科类课程,还要上好活动类课程。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情感意志有关,其深刻根源在于学生的各种精神需要。”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各种有趣的活动。例如普通话竞赛、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成语接龙、剪贴评报赛、广告设计、课本剧本表演比赛等。这些活动的进行,难度都不大,就是语文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饶有兴趣的活动,不仅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室,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游览山水,观看电影,生产实践,慰问贫困学生家庭等等,通过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观察山川河流,农田村落,家禽飞鸟等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真正的生活,了解风土人情。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还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学会与人交际,学会了竞争。学习写景文时,我曾经组织学生去参观双湖公园……,并且发动学生做暑期小记者,做家庭的小主人,进行暑期劳动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另外,还可以收集名片名著的电视电影或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极佳,绝非课堂教学能做到的。

(三)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莎士比亚也指出:“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里的书籍,绝不仅仅是课本。我们现代提倡“大语文教育观”,主张课内外衔接,那种两耳不闻外事,两眼只看教科书的单一、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古今中外名著,适合学生的,均可阅读;唐诗宋词,流传百世,应该多背。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学生能培养语感,能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精材巧料,斟语酌句等多方面的写作技巧,更加重要的是从而真正领会了语文的精髓。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论文 第5篇

叙事性文本,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这些目标中恰恰隐含了叙事性文本的训练要点: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文章的主旨,然后抓住文本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究,最后通过换位思考来领悟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心感情的。为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努力探寻文本的核心价值,从而较大程度地实现“言意”兼得。

一、寻文本秘妙赏人格魅力

苏教版六下《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以学生的视角来反映刘老师的可贵品质。教学应通过“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这三个典型事例来感悟人物的品质特征。这三个事例侧重点各不相同,分别反映了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品质和不变的理想。为此,教师应带着学生品词析句,走进文本深处,透过事件走进文本的情感,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作者情感,从而让文本动起来,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这样,刘老师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自然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间。

再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笔者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质疑、去探究、去发现。其间,学生们有的问:“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还有的问:“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没写彭德怀如何想念大黑骡子,而写漫漫长征呢?”„„当然不是问题越多就越好,关键是要聚焦和深挖,引导学生找到本文的一个核心问题――“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这个问题是解读文本的一把秘钥,帮助学生在思辨中体会到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由此可见,在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本文的秘钥,就能减少课堂上的枝枝蔓蔓,即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二、品文本语言学表情达意

品味语言是写景类美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引领学生用心揣摩、灵活思辨并展开丰富联想,从而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效果,不断强化学生运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和能力。苏教版六下的《广玉兰》是一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的散文,文中对于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描述得非常细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所饱含的情感以及描绘的形象。如:“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透过此句可以看出因为广玉兰花开“有早有迟”,所以花朵的形态不尽相同,这样的广玉兰花不正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有致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广玉兰花开时的各种形态。看似抽象的语言符号一旦与具体的情境相连就立即有了鲜活的生命,学生的各种感官自然就被调动起来。

三、悟文本写法促读写迁移

对于文本的解读与学习,其终极目的不仅是要形成知识积累,还要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活化。不同的叙事类文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时,教师要灵活渗透写作知识,注重写法迁移。

如马朝虎的散文《水》,情感细腻,意境深邃。“勺水冲凉”事例中写“我”感受舒服的那段话,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潜心体会,才能品味出文中细致入微的描写所带来的细腻感受与真切?w验。缺水是极其痛苦的,但全文却无一“苦”字,反而写了雨中洗澡之乐和勺水冲凉的舒服,这种反衬的表现手法值得学生效仿。指向写作的阅读,不仅习得了写法,而且能更好地让学生尝试有创意的表达,从而将让“读写结合”落地生根。

又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在学完课文之后,笔者顺势追问:作者写祖父的园子,意图是写她童年的快乐与自由。那为何还要写园子里的昆虫和农作物呢?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的“一切都活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萧红的本意是要写她是自由的,但她并没有直接写,而是借了倭瓜、黄瓜等农作物来表达自己也是自由自在的,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在学生对这一写法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面对这样有趣的话题,学生们自然乐于动笔。

可见,唯有不断地“运用”,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合理甚至有创意地表达,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

四、循教材特征显系统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采用主题方式进行编排,以话题组织单元,以“文选型”的方式存在。基于这样的编排意图,往往会出现同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文体各不相同,同一类文体的课文散见于各个主题单元之中。作为教师,如果不具备完整的文体意识,同时又缺少系统的思考能力,就会不自觉地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误区。如苏教版四下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名人风采”,安排了三篇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三篇文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却折射出不同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因此老师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心中要有主题思想,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探究、品悟主人公的内涵,并领略其不一样的风采,通过发现、感受、领悟、欣赏语言,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与特点,发现语言规律,继而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掌握使用语言的规律,即言语规则。细细揣摩这三篇课文,是否有这样的“言语形式”不容忽视呢?回答是肯定的。

就拿《黄河的主人》一文为例,教学时,教师往往会死死抓住“衬托”这一表达方式,却忽略了文本“由远及近”这一观察描写顺序的精妙。文中的“我”对羊皮筏子的认识也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从一开始的远观到随后的“定睛一瞧”,再到最后的近观。就好比平时的电影摄影中起先是长镜头,随后缓缓拉近,当最终揭下神秘面纱时,就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感悟这一写作方法的精妙,就是在让学生“亲历”和“历练”言语实践。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站在课程高度,关注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语文”、教“语言”。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强化“语用”意识,才能有效指引学生向“语用”更深处漫溯。

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第6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因材施教;措施

不同的时代,“人才”一词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人才。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在任何时候,只有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既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又与其他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以个体不同,因人施教,多样化教学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一、分门别类进行考核

以上我们提出,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不同个体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在以后的考核测试中,也相应会产生分门别类的考核制度。这样,教师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单一性,改进新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都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模式中,学生个体特长得到了肯定,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其他的学科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也有了自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健康而又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总结其个体特点

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中心点。(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多接触,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点,总结出几种类型的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从理论到实际的过渡,真实体现出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能喜欢上体育这门课,体育渗透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3)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不同性别在各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地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合理适当地引导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就性格而言,把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性格外向的,乐于敢于参加一切体育活动,这类学生一般可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学生的积极性;(2)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引起兴趣,有意愿参加的这类学生,在别人的激励下,稍加引导,便可投身于集体活动中,很快融入体育教学中;(3)再有就是一些对体育有排斥因素,由于个体体质或其他因素间接导致无法正常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四、让体育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是紧张、沉闷的,可以采取学生自由选择活动方式,以轻松的心情参加体育课堂活动。在体育学习中,可分为几类不同项目,丰富课堂教学;也可采用分为几个队进行竞赛,提高学生的互助团结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体育课堂教育中,是肢体语言最多的一门教学,但在此其中也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可使学生缓解其他课堂的紧张状态,让大脑得到适当休息,缓解其他课业带来的疲劳。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时代,所以体育教学占了很大比重,体育教学中学生受益多了,身体素质便提高,同时还可促进大脑转换休息。体育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就会爱上体育课,达到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得到学习。分门别类的体育课堂训练项目,让学生多了选择性,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学会使人身心得到发展,身心受益,娱乐其中。把因材施教融入体育教学中,能使体育教学得到深层意义的提高,在这套教学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最终教学目的。

五、中职体育教学切忌拔苗助长

任何一门教育都要有计划、有秩序、有目标地进行,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也要一步一步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在体育课堂项目训练中,时时输入给学生各种教育理念。跳绳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坚持的恒心;在足球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让学生从活动、游戏中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在长跑中,让学生知道要达到目标就要坚持不懈,要到达目的地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中途停下,放弃,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体育教学并不是干巴巴的,是有很深刻的生活哲理蕴含在其中。因材施教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受益,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很大意义的影响。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中职体育教学更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会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一个好的教育方法的出现,就体现了社会的又一进步,因材施教体育教学,就起到了这一重要作用。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有可观的前景,在现代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陈新权.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3).

[2]陈恩富.中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探讨[J].职业,(14).

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第7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终身体育现已成为世界潮流趋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备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终身体育的首要目标应是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使学生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开创体育教学新思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坚实掌握实用性的体育锻炼方式,了解并能够举办具有休闲性质的体育项目,并且于学校毕业后依旧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此加强自身的生理建设和心理建设。

1、终身体育的概念与意义

1.1、终身体育的概念

所谓终身体育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从能够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那一天开始,直至离世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坚持不懈的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能训练等相关活动;第二,终身体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内接受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活动技能,基于此在毕业踏入社会后还能够根据在学校时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始终进行锻炼,保证终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现阶段,终身体育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在体育方面的共识,但是在我国终身体育观念出现较晚,人们对其认识尚有不足。

1.2、终身体育提出以及其内涵

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并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提升高等体育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体育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在全面教育体制中体育教育应具备终身教育思想,保证体育锻炼能够在学生的人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贯穿一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能只发生在学生在校阶段,这具有片面性,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毕业后的生活中依旧能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使其终身受益。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

2、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单一

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与国情,导致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正式建立正规的大学以及高职院校等,这就使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起步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加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基本国情的影响,国家急需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十分单一的现象,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具均以球类教学为主,经过十几年发展后球类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偏低,此外在游泳、舞蹈等方面的体育项目开展更是十分贫乏,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根本无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2.2、体育课时偏少

自汉代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现象开始,重文轻武的思想观念抑制延续至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的脑海中均具有这种不良意识,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家长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以及学生自己受到千百年来延续下的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同样也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好毕业后才会有好的发展,这种思想严重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并未意识到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同时这种重文轻武的思想导致体育教学不具备基本的体育观念,更不要说建立终身体育观念的目标了。在这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时相当少,还会出现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的情况存在,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的学生以及终身体育的发展。

2.3、体育考核方式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体育考核方式有两种,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测试以及体育技能评定。然而,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测试根本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也不能以此评定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体育技能评定方式会对体质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削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无法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两种体育考核方式完全无法考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无法评定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状况。

3、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门学科,其学科开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均能从中收获教育意义,是一种特殊式的教育,同时体育教育也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需求进行真实反映,进而表现出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相符合的趋势。但是在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几项问题:第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以此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运行资金以及物质保障;第三,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地理位置分布广泛,地域差异过大,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导致教师资源配置十分悬殊;第四,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主体是教师及其上级领导,客体则是学生,因此教学主体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对学生产于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具有直接性影响,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中学生的身心需求,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在学校的教育中获益。由上述内容可知,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和意识,教导其掌握终身体育技能,才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

4、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4.1、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首要因素,因此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体育教育观念。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活动,只针对学生群体,对学生教授关于卫生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简单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良好体育文化素养打下基础。这些基础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能够保证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习惯。此外,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体育教学中应适当添加心理教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辅以科学的心理疏导。

4.2、提升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

一个人出现想要认识体育活动,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运动兴趣,运动兴趣的出现和养成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实施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的,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在适合的体育锻炼场景内进行趣味性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改善体育教学中的单一内容,添加与时代潮流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能够满足其好奇心,同时可以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对体育活动和教师进行自主选择,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4.3、因材施教

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是一定的,这种个体差异也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的体育表现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创或添加更多元化的体育项目,以此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均能得到满足。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对体育锻炼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为其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提升体育锻炼难度和技术含量,最大程度的挖掘这类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其成为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得力助手;针对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加强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开设多种可自由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进行选择;针对身体素质差、对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放宽其体育锻炼的标准、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体育教育。

4.4、增加体育课时

高职院校体育课时偏少会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条件加好的学校应对学校的课时安排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体育教学课时,保证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课时在正常范围内。并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目标为依据,首先开展基础体育锻炼,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基础体育活动能力,后逐渐提升难度,并开展针对性体育项目,促进兴趣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良好发展,并将兴趣逐渐转化为体育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除增加正式体育课程外,学校还应该多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竞技比赛、社团活动、建立体育俱乐部等,开展体育知识讲座,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还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掌握了更多的额体育技能,建立了良好的健康习惯,进而保证学生在踏入社会后仍旧能够维持体育锻炼意识,有自主意识的进行锻炼,真正实现终身体育。

5、结语

对过去的体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体育教育的未来,是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措施,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行革新,树立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并在校内实施发展科学教育观,在统一的基础体育教育中着重培养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实现统一性教学和个性化发展的辨证统一,以此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全民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徐晓娟.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08).

[2]何景龙.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03).

[3]王涛.终身体育视角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04).

[4]刘晓琼,袁国成.刍议终身体育视野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5]程学超.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29).

[6]汪洋.基于终身体育思想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6,(53).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寻论文 第8篇

一、低段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

翻开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童话在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小学低段语文教材收入了33篇童话,在低段选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高达26.7%。从低段教材童话的分类来看,教材选编的童话大多是拟人体童话和科学童话。拟人体童话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各种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无生命事物或自然现象、思想概念等作为童话的主要角色,这些角色都像人一样说话和行动,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这类童话故事大多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故事中充满童趣稚气的语言,充满大胆丰富的想象,故事背后还蕴含着为人处事的道理。《自己去吧》中小鸭和鸭妈妈的故事激励着学生要自强自立;《称赞》一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教会了学生如何真诚地称赞别人;《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个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这类童话故事尤其适合低段的学生阅读,阅读这类童话故事有助于低段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还能促进低段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启创造力的大门;阅读此类童话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真、善、美在学生心中扎根。

科学童话就是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儿童,天性使然,对周围人、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就越重,渴望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如何更好地认识了解世界,科学童话就承载着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儿童的许多知识是从科学童话中获得的,例如,他们从科学童话中认识自然界的特点,知道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知道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化等。《小壁虎借尾巴》让孩子们认识到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地球爷爷的手》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孩子们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我是什么》生动有趣地为学生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二、低段童话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心理学研究证实:童话犹如儿童潜意识的梦,反映了儿童无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儿童心中负面情绪能够得到释放,进而正面积极的力量得到增强,童话可谓是儿童最好的精神食粮。童话,承载着深厚的教学价值,如何构建高效的童话教学课堂值得语文教师思考、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标将童话放在首位,不单单因为童话所占比重较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童话反映了儿童生活中面临的主要冲突,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符,再加上童话故事中丰富大胆的想象,清新纯美的语言,质朴单纯的道理,都深深吸引着孩子。因此,在低段童话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用情读童话。纵观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稚气童真的语言,色彩明丽的配图,精彩纷呈的内容,扣人心弦的情节,无一不深深吸引着孩子的目光,触及着孩子的心灵。孩子们乐于读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节奏鲜明、语言纯美、感情真挚的语言本就十分适合学生朗读。童话本身其实不乏美的语言,只是缺一双会发现的慧眼。阅读童话时,教师应充分解读文本,寻觅童话中那些充满童稚意趣又符合学生语感期待的,特别适合学生朗读的语言。除此之外,在执教童话时还要给予学生静心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对接,将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人物,只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课堂才不会在朗读时出现干瘪无力的“美美读”三字,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饱含真情的朗读,这样有理解,有共鸣的朗读自然情感充沛,感情真挚。如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这篇童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就十分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此段话中反复出现两次“没有”和“光秃秃”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没有松树和森林的一片荒凉之境,接着以递进的方式写到“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松鼠的子子孙孙,最后以两个问题承接,将情感推向高潮。文字给与了孩子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了松树和森林以后,松鼠的子孙后代都可能没有吃的,没有住的。这样的文字能够让低年级充满爱心的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开始担忧起松鼠以及松鼠子孙后代的吃、住问题。有了这样的情感对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真心蕴含到口头表达中,自然而然地读出真情。

2.用心悟童话。童话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每一个儿童心灵的宝贵财富,能够接触到儿童的心灵深处。通过童话,创作者和作家把各自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一并灌输给了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在对孩子的各种教育中,童话无疑是最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但这并不表示童话最大的教学价值就是讲道理。其实,童话教学应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要将童话的善意美好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就应以心换心,引导学生用心去悟出童话故事中蕴藏的真善美。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如果教师只是在文章最后总结出一个道理,让学生明白:容忍和谅解才是修补友谊的最好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那么,学生对于童话的理解肯定是空洞乏味的,童话本身并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何谈感受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低段的学生是天真无邪,容易感动的,越是真挚纯净的童话,就越应该引导学生倾情投入,用心感悟。

执教《纸船和风筝》一课,我们要让学生变成松鼠和小熊,使故事嫁接到学生身上,教师只需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恰合时宜地提问,就能让学生走进童话,感受美好。执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小熊或松鼠,收到了一只放有礼物,并写着祝福的小船或风筝时的心情,让学生感受“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时的欣喜若狂。“你们和好朋友闹过别扭吗?”教师此时的有效提问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想象自己与朋友闹别扭时的点点滴滴,自然能够体会和朋友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却羞于开口的无奈痛苦。“与好朋友闹别扭时真是难过极了,我们来看看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呢?是否和你们一样呢?”感同身受的孩子们读到小熊和松鼠和好如初时自然而然得想到自己与好友和好的场景,经历这样感情的一波三折,学生难道还学不会容忍和谅解,难道还学不会珍惜友谊吗?所以说,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不是靠教师讲明白的,而是要靠学生用心悟出来的。

面对天真烂漫,童稚十足的低段孩子,语文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呵护孩子们那颗爱读童话故事的心,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真心去感悟,站在孩子的角度解读童话,把握童话的特征教童话,引导孩子用情去读童话。读童话中童趣温暖的语言,读童话中丰富美味的想象,读童话中反复回环的段落;陪伴孩子用情悟童话,悟童话中讲述的科学知识,悟童话中蕴含的真情善意。让孩子们在读中、悟中感受童话的独特魅力,让充满诗意美好的童话故事陪伴着孩子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摘要:阅读童话有助于低段学生的语言发展,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低段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启创造力的大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真、善、美在学生心中扎根。语文教师应让孩子们在读中、悟中感受童话的独特魅力,让充满诗意美好的童话故事陪伴着孩子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低段童话,核心价值,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姚颖,许晓芝.三十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述论[J].教育学报,2011,10:85-91.

[3]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3-4:53-57.

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的策略探寻 第9篇

小学语文复述教学言语实践表达本位“成功的语言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布鲁姆语)。”复述教学作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行文顺序,清晰而连贯地叙述文中人物、事件、情节等内容。复述教学的开展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品质的发展。

然而遗憾的是,复述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亲睐,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如何将复述教学落到实处呢?结合以下课例,笔者尝试对复述教学略谈一二。

一、在分享中培植复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维持学生的复述热情,让学生喜欢复述,积极主动地复述,对培养学生复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片段回放:卧薪尝胆】

师:(课件出示:古代兵器——“钺”)认识吗?这是古时候打仗用的兵器。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有这样权力的被称为“王”。 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关于两个王的故事,叫——(指板书)

生(齐):卧薪尝胆。

师:在《卧薪尝胆》中有两个“王”,一个是?(板书:夫差)另一个“王”是?

师:想听这个故事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听别人讲故事的呀?

生:我喜欢坐在桌边,双臂趴在桌上听。

生:我眼睛都緊紧盯着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时候,我最专心了。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不妨先讲讲这个故事,就请大家用自己最享受的姿态来听吧。

师:(讲述《卧薪尝胆》)今天我们就学习讲讲这个故事,更希望大家以享受的姿态来听别人讲故事。

授课伊始,师生间轻松的对话,一下勾起了孩子们对故事的向往。教师娓娓道来讲故事,维持与呵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课文,为复述课文注入情趣;“以享受的姿态听故事”,更让老师示范性的课文复述目标明确,触动学生本能的需求,从而引起阅读的期待,他们对课文复述的兴致将不言而喻。

二、在互动中渗透复述要求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期。他们需要在“操习”他人的语言中模仿、迁移,习得自己的语言。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在复述训练中模仿、迁移、创造,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不妨这样做。

【片段回放:卧薪尝胆】

师:故事学完了,让我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来讲讲吧!

(老师请5位同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想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孩子,希望他们讲得怎么样?

生:我想听生动的故事。

生:我喜欢别人讲故事时加上动作。

生:故事一定要讲得流畅,生动,让人听得明白,受感动。

师(对讲故事的同学):大家的要求你们要努力做到哦!你们几位对在座的听众有什么要求吗?

生:我希望坐在下面的同学要安静地听故事。

生:我讲故事时,不要随意打断我的讲述。

师:别人讲得精彩之处,可以报以热烈的掌声。看看谁赢得的掌声最多!

5位同学根据提示分5段复述故事。

师:同学们,第一轮讲述结束了,你最喜欢谁的讲述?引导学生评价。

这节课妙在以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复述前对学生的复述要求,对听众的倾听要求,在学生的互动中逐渐清晰、明朗;复述后同学的互评中又巧妙地凸显复述的要求,这些都无需老师越俎代庖。老师的点拨之语中融入的对学生的关怀,人文素养方面的,讲述技巧方面的,真的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在诵读中积累复述语言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小语教材中所选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熟读成诵,充实语言库存,复述时语言的丰富性便水到渠成。

【教学片段:三借芭蕉扇】

1.复述前,闭上眼睛听一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课文中的锦言佳句,精彩部分,鲜活人物在头脑中一一闪现;

2.有目的出示幻灯图片,仔细观察每一组图画,依据板书,将课文中精彩的一幕幕与之一一对应;

3.教师根据图画、板书提纲示范讲“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

4.根据以上提供回忆的线索,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

教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理清文本思路,层层递进,这样的复述训练才有法,才有效。对于这类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课文,教者指导时要强调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复述,加强语言积累。可以用循序渐进的策略,从少到多,积少成多地记忆,先复述一部分,再渐次增加;也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回忆,学生详细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复述的过程;还可以用图画、课文提纲、板书的形式提供复述线索等。

四、在编演中活用复述材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那些物鲜明、情节生动、故事性强的文章,如《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还可以结合表演开展复述教学。

【教学设计:三顾茅庐】

(一)简单复述,内化语言

1.引导讨论,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2.总结课文,交流课外搜集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其人其事,加深对人物认识。

(二)重组信息,创编剧本

1.学习本单元剧本范例《公仪休拒收礼物》,以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内外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写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

2.布置各组课外任务:(1)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2)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3)设计演出服,准备道具;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课余时间排演。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表演前,组织讨论,细心揣摩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等表演细节,以便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演完后,根据各组表现,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

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曹禺语)。”结合表演复述课文,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进一步拓展了复述课文的教学方式,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喜不自禁,小舞台上常有大发挥。这样的复述内容是丰润的,能力训练是鲜活的。

上一篇:大学预备党员自我总结下一篇:12月四六级的考试成绩于2月28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