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2024-06-01

在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精选6篇)

在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第1篇

同志们:

这次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是州委、州政府针对今年我州经济工作的总体形势而召开的一次规格高、规模大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全州经济运行情况,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安排部署今后3个多月的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明确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坚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

今年以来,州委、州人民政府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州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外贸兴州、旅游活州、工业富州、农业强州”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科教兴州、大通道、绿色品牌、建设美好家园”发展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全州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势头。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今年1至6月,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2.6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亿元,下降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增长15.6%。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8亿元,增长5.1%。1至8月,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18.10亿元,下降9.3%。全州进出口总额完成2.85亿美元,增长52.6%,其中:进口总额1.01亿美元,增长66.4%;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增长45.9%。实现旅游总收入16.84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28亿元,增长72.6%。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3.94亿元,增长30.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0亿元,同比增长26.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98亿元,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亿元,增长6.7%。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5元,增长3.1%;1至6月,农民人均纯收入1047元,增长3.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抓住农产品价格上扬的机遇,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注重抓好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的同时,大力发展冬季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产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今年1至6月,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如下特点:

1.冬季农业生产成效显著。冬季农业开发面积72.04万亩,实现农产品总量27.65万吨,实现总产值3.2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2%、54.2%和42.9%;带动开发区农户16.35万户67.9万人,人均开发收入476元,同比增加112元,增长30.7%。仅冬农开发一项,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就增加68.5元。

2.小春粮油增产。全州小春粮豆面积30.53万亩,比去年增加5.49万亩,增长21.9%,小春粮豆总产量达59788吨,比去年增产17573吨,增长41.6%;油料面积17.63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21万亩,增长7.3%,油料总产量达14227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9%。

3.抗旱措施得力,圆满完成了大春栽种。入春以来全州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旱情,但由于各级主管部门认识到位,抗旱措施得力,加之粮食直补、粮种直补政策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使大春生产进展顺利。预计全州栽种大春粮豆107.53万亩,比去年增加15.12万亩,其中:稻谷完成74.95万亩,增加10.79万亩,玉米完成24.29万亩,增加4.59万亩,其它作物8.29万亩,减少0.26万亩。由于各项中耕管理措施到位,农作物长势良好,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有望获得粮食全面丰收。

4.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1至6月,全州肉牛出栏1.35万头,羊1.5万只,猪20.1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3%、19.3%和10.0%;猪牛羊肉产量1811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7%,禽肉产量1576吨,增长18.1%;牛奶产量503吨,增长26.4%。

5.糖料生产形势严峻。/冬春季,全州共完成冬春甘蔗新植(含翻种)面积18.38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79.9%;/榨季,预计全州甘蔗生产总面积66万亩,较/榨季减少12万亩以上,甘蔗总产继续下降已成定局。

6.农

在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第2篇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XXX(2010年3月7日)

同志们:

今天,全州气象局长会议在这里召开了。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代表州、县人民政府、涉农部门、广大农牧民群众向与会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州气象工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和诚挚问候!

刚才,XX局长对2009年气象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0年工作进行了安排。过去的一年,气象服务工作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是我州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气象工作,对于做好“三农”工作,保持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成效斐然的2009年

2009年,是我州崛起于危难、从困境中奋起的一年。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支援省市的巨大帮助下,全州上下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战略目标,坚持一手抓重建促发展、一手抓反分裂促稳定不动摇,抢抓机遇,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超常努力,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是灾后重建快速推进。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农房重建全面完成。城镇住房、学校和医院重建进展顺利,一批抗震设防标准高、设计理念新、配套设施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21条国省干道和重要经济干线重建加快推进,成兰铁路、阿坝·红原机场建设和九黄机场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镇重建,成功打造90个农房重建、牧民定居示范村。灾区正展现出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是经济实现强劲回升。坚持把抓项目、抓投资、抓进度、抓成效作为全州经济工作的根本着力点,注重创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加快发展步伐。2009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6亿元、增长36%,超过震前水平。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农村经济大幅增长,全州恢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83.6万亩,特色农产品达103.6万吨;粮食总产量达17万吨,增长11%;肉、奶产量分别达8.9万吨和10.6万吨,分别增长7.9%和2.4%。

三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把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作为推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4.15万顶帐篷和篷内设施全部发放到户,建成牧民定居点103个、牧民定居房10498户,5万余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深入实施,病区特色产业发展提速,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增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基本实现了“两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就业、社保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四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在抓好面上稳控工作的同时,针对深层次问题,着眼长远,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力推动反分裂维稳工作由应急处置向常态管理、由积极应对向主动作为、由总体稳定向长治久安转变,着力探索走出一条有效推进藏区稳定和发展的新路子。全州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边界稳定、治安稳定。

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绩与气象部门的积极工作密不可分。同时,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都离不开气象事业的有效支撑。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州气象部门在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改革,务实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共性服务效益日益显现,灾害性天气预警得到加强,预测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部门自身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为我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二、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工作

去年12月,在中国气象局成立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充分肯定了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针对新时期、新任务、新特点,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气象部门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保障人民安康福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定位。同时,立足实际,深刻分析变化了的州情,切实明确新时期我州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大力抓好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努力推动我州气象事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我州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区,气象灾害对农牧林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是制约我州农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在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也必将大有作为。

希望各级气象部门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及时搞好防灾减灾决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抓紧编制州、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强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加快人工影响天气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搞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推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加强现有气象业务与预案对接,深入推进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的应急保障工作。不断深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加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活动、活动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推动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

(二)抓好为农气象服务工作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农”气象服务。要以区域气象站建设为契机,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抓好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进村入户。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围绕我州特色效益农业、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强化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深化对各类农畜产品基地的服务和宣传。加强关键农事季节预报,强化农业保墒节水和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做好主要农产品产量预报服务,切实提高农业气象业务水平。

(三)抓好灾后重建气象服务

在加快自身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切实抓好全州灾后恢复重建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近两年时间里,气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是我州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攻坚之年,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气象部门来做。比如:灾后环境评估、交通设施恢复建设、房屋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都离不开气象部门,都需要气象部门的服务。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中,落实有关规定,全力搞好气象保障服务。

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一)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要积极开展气候预测评估。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州农牧林业、水资源等专题影响评价,实施地震灾区生态恢复监测,研究分析各行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探索开展针对高原湿地、地震灾区的生态恢复气象监测及评估工作。进一步搞好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监测分析能力,加强气候变化决策服务。深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提高交通、城市安全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立气象环境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业务服务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二)开展风能、太阳能监测和评估工作

要认真做好风能、太阳能和空中云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等工作。协助上级做好风能资源综合评估、风电功率预报业务建设。逐步开展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预报试验。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开发等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继续推进气象灾情数据库建设和灾害风险区划工作。

四、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要切实加强天气预报能力建设,健全天气会商联防机制,积极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强化预报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满足用户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要进一步强化决策服务,推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业务应用。重视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加快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科学应用气象灾情信息,推进气象灾害评估业务。优化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和地质灾害等级预报服务,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

五、认真抓好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搞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各级气象部门一定要科学谋划气象事业的发展,精心编制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加强与发改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和重大项目纳入州、县政府“十二五”规划。要紧紧抓住藏区气象事业发展新机遇,组织全州气象部门进一步凝练气象业务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力争通过藏区政策,逐步加以解决,实现阿坝气象事业的跨越发展。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气象部门要重视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培养一支留得住、肯干事、能干事的气象工作队伍。二要关心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州、县人民政府要大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协调解决。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和政府赋予的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职能。

最后,希望各级气象部门继续服从、服务于XX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推动我州气象事业发展的新路子。让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第3篇

一、我国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

2014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 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同时, 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 农业生产正在实现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重大转变。从总体上看, 这些年我国农业正在朝着现代化的目标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 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期性矛盾仍然很多, 各种新的风险在积聚, 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业农村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是调节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 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抓紧补上这个“短板”, 不仅是农业自身转型升级、夯实基础的需要, 也是我国经济适应发展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扩大回旋空间、应对风险隐患的底气所系。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近年来, 农业生产成本处在“上升通道”, 人工、农机作业等费用上涨很快, 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价格也不便宜, 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不断抬升。国际大宗农产品到岸价格已不同程度低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农产品继续提价遭遇“天花板”。国家对小麦、玉米、稻谷等的支持已接近加入WTO时的承诺上限, 加大“黄箱”支持也遇到了“天花板”。在两块“天花板”和一块“地板”的挤压下, 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特别是随着农民大量进城务工, 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在加快,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日益凸显。出路只能是依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些年我国农业稳定发展, 粮食总产连续两年超过1.2万亿斤 (6 000×108kg, 或6×108t) , 成绩来之不易, 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农业资源环境已经亮起“红灯”。生态环境受损严重、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 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 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 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这些问题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倒逼农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制约这两道“紧箍咒”,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高农业竞争力, 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 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虽然农业技术设施装备条件逐步改善, 但“毛细血管”不发达, 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仍然不高;虽然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但小规模经营仍占大多数, 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但农业生产仍然走不出“多了多、少了少”的烦恼循环;虽然我国是种养业生产大国, 但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 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科技和经营方式创新, 才能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二、准确把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就是要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由主要拼生态、拼环境真正转到注重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上来, 由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 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首要任务就是要稳定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产能, 持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要落实扶持政策, 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谷物播种面积。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推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 做到藏粮于地。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高产创建, 重点推广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环保技术模式, 做到藏粮于技。粮食不可能总是增产, 但绝不能出现大的滑坡。

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 大力推进畜牧、渔业、水果、蔬菜标准化生产, 着力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 不断强化监管, 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 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完善监管机构与机制, 狠抓执法监管与集中整治,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5年, 农业部将在100个“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 探索建立一套有效管用、可复制的监管模式。同时,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 夯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要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 首先是做到资源环境上不欠新账, 再逐步还历史账, 使透支的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一方面, 要切实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 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 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力争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 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 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同时, 以创建美丽乡村为目标,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更加注重优化调整结构, 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必须是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 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 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 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 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附加值。

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根本要靠创新驱动,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推动农业科技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推进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 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 主攻水稻机插、玉米机收等薄弱环节, 加快三大谷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搞好跨区机收和农机后续服务。积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物联网应用示范、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更加注重经营方式创新,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 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覆盖面, 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 引导发展土地入股等多种经营形式, 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更加注重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提高农业竞争力。我国农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市场中,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有世界眼光, 在全球化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 提高引进国外发展资金、关键技术、种质资源、高层人才、管理经验的水平。要完善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政策, 适当进口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 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要着力构建农业“走出去”政策体系,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 培育一批“走出去”大型农业企业。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当前, 我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着难得机遇。从供给看, 国际国内农产品供应充足, 大宗农产品库存消费比均处于历史高点, 转变发展方式有保障。从需求看, 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未来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 转变发展方式有动力。从资源空间看,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全面实施, 农业生产可以由过去的保全部、保所有向保重点、保口粮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有空间。但要认识到, 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做好这项工作, 关键是要以改革为动力, 以科技为引领, 以法治为保障,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 把握经济规律。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变化, 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引导农业生产, 善于通过市场流通链条带动农业生产, 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 防止盲目跟风、搞“一窝蜂”。

坚持从实际出发, 发挥各地优势。要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 加强分类研究, 科学制定规划,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少犯理想化、简单化、片面性错误, 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尊重农民意愿。农民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政府部门重点是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创新实践、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坚决防止一刀切、下指标、定任务, 切忌越俎代庖, 搞行政命令。

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4篇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在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第5篇

副州长 XXX(2012年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全州农业工作会议是全面落实州委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全州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增效、增收强劲势头。

刚才,秦开金局长结合州委、州政府新的要求,对今年农业工作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稍后吉昌常委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抓好落实。请大家务必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加快农业工作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过去五年,是我州农业经济捷报频传、全线飘红的五年。在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压力下,既保持了粮食的产能稳定,又实现了特色效益农业规模集中和大幅增产,粮食产量稳定在17.64万吨以上,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马铃薯、食用菌、道地中药材六大特色效益产业基地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较2006年分别增长了60.1%、45.3%、258%。在 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市场波动日益加剧、同行竞争愈加激烈的压力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3元,较2010年增加922元,实现了24.6%的高速增长。在设备条件没有明显改善、工作体制不够健全、人手相当紧张的压力下,依然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机生产安全。能够在众多压力和困难下,取得这三项突出成绩,实属不易。

过去五年,是我州农村变化最大、农业发展最快、农牧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中央、省制定、实行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条件。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有了明显变化,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生产和市场实现了快速对接,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深受农牧民支持。

过去五年,是充满挑战、荡漾激情和振奋人心的五年。我们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过程中,推进了事业、展示了风貌、锤炼了意志。我们夺取了灾后重建全面胜利,构筑起了阿坝振兴崛起的稳固基础;我们推 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谱写了阿坝历史崭新篇章;我们加快了特色农业跨越发展,促进了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过去五年,也是全州广大农业工作者、农业科技人员最辛苦、最欣慰、最自豪的五年。在此,我代表州委、州政府,向无私奉献、默默无闻、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龙头企业、专合社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我州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州委、州政府要求和内地农业的发展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和下一步农业的发展,我们还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

一是我州仍属“老、少、边、穷”落后地区,耕地分散、质量差,自然灾害频发,资金投入有限,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经营缓慢,体系建设滞后,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等,这些存“短板”和“软肋”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二是目前,我州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和能力不充足。三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繁重的防灾减灾任务,变化莫测的市场风险以及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我州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志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牧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们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更要正确面对这些差距,在农业跨越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的时候,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尽心尽责抓好工作落实。

近年来,农牧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农业基础不断趋于稳固,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财力支撑不断趋于坚实。“川藏高原”品牌旗帜也逐步打响,果蔬外销率一直高居90%以上,我州特色优质农产品占据内地市场的势头愈加强劲。

去年,州十次党代会在科学分析国情、省情、州情的基础上,确定了“加快发展、构建和谐、实现富裕”的工作主题,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建设“五个阿坝”的奋斗目标。面对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新形势,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今年,中央、省还将持续增加大农业投入和科技支撑,省上还提出了建设300个万亩示范区,做大川西蔬菜产业带的目标。阿坝发展进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多储备项目,尽可能多争取项目资金。

三、把握农业农村工作中心和重点 以“三化”联动为主线,抓住工作重心和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互动,提高农村产业综合效益。

(一)坚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

要认真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关于“三化”同步推进的要求,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快速有效流动。

一要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幸福美丽家园、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是我州涉农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现资源优化利用,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要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围绕特色产业,抓好生产技术标准的编写、评审、申报和登记备案工作,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的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按照标准化生产、销售和加工,从解决工业产品的优质安全、市场价格入手,发挥好农业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问题。

三要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立足高半山、河坝等不同 地区土地的灌溉特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分类指导、加快建设。高半山地区要在小型渠系、集雨设施、灌溉方式上下功夫,在结合排涝上下功夫,确保旱涝保收,防止水土流失;河坝地区要在设施灌溉上下功夫,加大现有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维修和更新改造力度,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加大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水设施;加强生产用道路建设,完善田间路网,实现耕作道路、干道与基地相通。

四要提升为农科技支撑。要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对农业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步伐。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做市场满意的“放心菜”。

五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牢固树立“减灾就是增效”的理念,坚持防汛与抗旱并重,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以疫病防控为重点,组织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牧户,积极推广防控技术,扎实做好防疫工作,最大限度减小疫病损失。

(二)坚持政策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近年,中央、省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 业补贴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一定要充分把握好重大机遇、利用好优惠政策,在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收入水平上作文章,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要落实惠农政策。按时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将补贴兑现农牧民手中,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要加快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把优质水果、特色蔬菜、高原马铃薯、中低温食用菌、道地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六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避免简单化重复。要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坚持“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原则,促进长远综合效益的持续提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要加快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农田标准和农业机械化,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完善特色效益产业体系,为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提高产地、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市场适应能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四要促进产业增收。要把产业增收作为重点,在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同时,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畅通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竞争实力和收入水平,促进劳务产业上档升级。同时,要以旅游精品村寨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观光旅游、参与旅游和乡村旅游业,促进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三)坚持资金投入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省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州财力不断增强,给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

一要创新发展引导机制。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按照“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专合组织,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要注意通过积极引导和适当扶助,发挥农村能人、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建立专合组织。要鼓励农牧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增加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要把发展专合组织与区域化布局优势产业结合起来,鼓励跨村、乡(镇)、县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二要创新统分经营机制。要充分发挥专合组织“统”的作用,着力创新统分经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标准化生产,真正找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子。要重点抓专合组织的“六统一分”(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疫病防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收储销售、分户饲养),发挥其在延伸产业链条中的作用,引导专合组织开展贮运、包装等环节的经营,增加农牧民后续收益。

三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专合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农牧民的利益。要积极推广“3+1”模式(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和农超对接(农户、专合组织+市场、超市)等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化经营主体有机联结起来,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带动农牧民参与经营、获得收益。同时,要探索保底分红、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利益分配形式,使专合组织真正成为农牧民的利益共同体。

四要创新风险防范机制。要探索建立专合组织市场风险调节金,在产业利润高于一定水平时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在产业利润低于一定水平时就动用风险准备金。要充分发挥专合组织这种平台作用,不断完善其风险准备金的积累、使用、管理机制,提高抗御市场 波动风险的能力。

四、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上档升级

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摒弃数量求效益的老路子,突破传统的种植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方式,以抓工业、抓旅游业的理念抓农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将经营效益转化为市场效益,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和农牧民稳定快速增收。

(一)突出资源优势,着力提升特色化水平差异蕴藏发展优势,特色体现竞争实力。我州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明显,地理环境独特,有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天然优势。按照“背靠资源,面向市场,效益优先,突出特色,选准优势,打出品牌”的思路,加大高端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优化品种结构和种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特色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品种的“名、优、特、稀”品牌,在发展精品农业上有新突破。

(二)突出结构调整,着力提升规模化水平立足资源优势,稳定传统农业产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旅游服务等非农产业,直接、有效地增加农牧民收入。特别要加大半山、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和水网、路网等基础改 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挖潜力,找增量、树亮点,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带、产业区,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向适宜区集中。在尊重农牧民意愿、确保农牧民实惠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在经营上实现融合,体现1+1>2的规模效益。

(三)突出质量安全,着力提升标准化水平目前,我州标准化生产起步晚、力度弱、覆盖小,与目标任务和市场要求差距较大。因此,要加快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订、修订,努力完善体现我州具体实际、覆盖我州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体系,努力实现“有标可依”。用完善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激发调动农牧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积极性,搭建好标准化推广实施平台。要积极创建申报“三品一标”,强化示范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实现以点带面、连片推进。

(四)突出市场品牌,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有技术含量、有品牌影响、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落户我州。下气力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 基地建设。提高农牧民专合组织覆盖率,总结推广先进运作模式,支持鼓励复合型经营,先行打造一批运作规范、竞争积极、实力较强、收益可观、群众认可的示范性合作社。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申请注册和宣传打造优质品牌,支持建立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直销模式,增加品牌收益,减少中间环节,保持价格稳定。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措施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重视“三农”体现在、落实到工作部署、措施制定、财力投入、体制完善、干部关心上。农业部门要自信自强,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积极改进方式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坚持重心下移,走村入户,把农业政策、农业措施、农业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

(二)强化项目支撑

规划是决策的基础,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把规划蓝图转变为现实成果,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围绕产业规划,重点突出水利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机械化建设和产 业结构调整,加大项目储备、项目整合力度,逐步改善我州落后的基础条件。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加大项目协调衔接力度,争取各方力量对农业投入,多争取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早到位、早落实、早发挥效益。加强项目管理、严肃纪律,按照规定环节、规定要求逐步推进项目实施,坚持专款专用,实行科学、规范、阳光操作,保证项目成效。

(三)强化政策落实

各县、州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争取力度,把中央、省、州的各项助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信心和决心。要用好装备改善、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防灾减灾等各项助农政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增强活力。认真执行中央关于鲜活农产品物流、交易环节的税费减免政策,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增加农牧民收益。

(四)强化市场监管

切实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等违规行为,重点严查、严打在蔬菜、水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禁用农药行为,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大对个体农资经销户的培训指导和管理,进一步 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指导和监督农牧民专合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户等依法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生产纪录档案,实行产地准出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同志们,困难与优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2012年农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只要我们牢记使命、坚定信心、胸怀大局、肩扛责任,就一定能完成州委州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一定能促进阿坝特色效益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州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第6篇

这次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要传达省里一系列涉农会议精神和我州的贯彻意见;要研究出台关于我州新农村建设、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及茶叶、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兴才同志还要代表州委州政府总结去年我州的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总之,这是一次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我州农业农村发展大计的会议。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

认清形势是统一思想认识的首要前提。大家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大头,农民是奔小康的主体。我州116万人口有87万在农村,第一产业和以农林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GDp的20%左右,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板块,农业、农村和农民始终是牵动改革、稳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我国农村改革初期,中央连续5年(1982-1986)以“一号文件”形式,下发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这5个“一号文件”,对顺应和指导农村改革,确立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十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2006年,按人均收入低于693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和低于958元的低收入标准,全国农村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低收入人口3550万人,合计5698万人,即使是在被誉为鱼米之乡的XX州,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2006年贫困人口尚有45万之多,25万人仍未越过667元的温饱线,12.5万人缺粮,3万多农户还住在杈杈房、茅草房里。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增收难引发了诸多新的矛盾。

在我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如果“三农”问题处理不好,财富和贫困向两极积累,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4年以来,中央又连续出台了四个“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的“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后,中央从粮食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农措施,积极运用金融、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支持、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06年的“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个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包括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以城乡统筹为核心的农村政策新体系正在形成。2007年的“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

从我州去年的情况来看,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亿元,增长10.9%;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3亿元,增长15.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87元,增长12.1%,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但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从“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看,农村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农业仍然是一个十分弱质的产业,农民看起来是一个特别大的群体,由于其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文化程度比较低,所以仍然是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突出表现是:农业和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投入、生产条件等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色农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农产品品质有待提高,缺乏在市场上叫得亮、打得响的农业品牌,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小城镇建设跟不上,对农村人口有吸纳力不强;农民的小康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山坝之间、农户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还比较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毒品和艾滋病的威胁还没有消除,农村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跟不上,带头发展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非法宗教组织抬头的不良局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更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感情上加深,投入上倾斜,行动上落实。今年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XX和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转变观念,开阔思路

上一篇:物业工程部前期介入下一篇:有关描写春天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