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

2024-06-24

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精选7篇)

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 第1篇

《军事领导科学》结业论文

临近毕业的这一学期,我们国防生面临着即将走出校园、踏入军营的关键时期。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队列和体能素质的同时,我们也迫切地需要学习作为基层军官所不可或缺的军队管理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国防生选陪办专门为我们开设了《军事领导科学》这门课程,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这几节课的时间里,教授从人民解放军的军队管理构成、特点讲起,逐步扩展至作为军队未来基层管理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方法。课程由浅入深,再配合着教授自身从军经历和心得,更加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所谓军队管理,就是指军队基层管理者为了实现基层建设目标,运用管理原则和基层管理法规,对以人员为重点,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和规范等活动。未来军官想要做好一名军队基层管理者,就必须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以战斗力为标准,以纪律建设为核心,以人员管理为重点,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内外关系,保持正规秩序,培养优良作风,严格组织纪律,管好武器装备,预防各类事故。而进行军队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官兵培养、锻炼成为具有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优良作风和良好习惯的革命军人,使军队始终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以实现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保证训练、作战及其它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那么如何做好军队管理呢,根据所学我认为有两个要点:一

是制度,二是以人为本。

首先,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它是部队管理之本。军队管理制度是军队为了维护良好的内外关系,建立正规的内部秩序,所制定的要求官兵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军队管理需要一套严格、科学的行为规范。古兵书《尉缭子》上说:“凡兵,制必先定。”诸葛亮也讲:“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可见,制度建设关系到军队的胜败。军队中的制度是军队多年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把实践中反复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规范部队的行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军事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制度是军队管理的根本,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军队管理工作就无法进行。

我军现已形成以三大条令条例为核心、各项具体制度各司其职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用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也要坚持用制度科学管理部队。因为用制度管理部队,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要求。只有按制度严格管理部队,才能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经受住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用制度管理部队,也是推进质量建军的基本保证。质量建军离不开严格的正规化管理,只有按制度严格管理部队,才能为质量建军提供坚实的基础,才能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才能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最后,用制度管理部队,是实现依法从严治军的必然途径。从立法程序上看,各项管理制度都是由军委、总部颁发的军事法规,是军队的法典,它们涵盖了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上下各个层次,只有按制度严格管理部队,才能使依法从严治军落到实处。

其次,在军队管理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制度,还必须认识到人是一切活动的实现者,军队管理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人来实现的。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是军队管理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要素。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就抓住了管理的关键和重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因此在军队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完成军队基层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就是要讲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个体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人的潜能,根本宗旨是尊重每一个人,它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军队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如果脱离了以人为本,部队管理将会是无源之水。军队基层管理者要得到广大官兵的广泛认可,就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管好部队带好兵,才能提升综合战斗力。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以人为本与注重制度两者并不冲突。坚持以人为本不是否定制度管理,而是要求在管理过程中把握人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制度管理是对人的行动按照一定模式进行约束,只有把管理者的愿望与被管理者的思想有机统一起来,管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忽视人的决定因素,偏离了官兵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作为一般的客体或者对立面来看待,把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等同起来,看不到人的管理相对其他管理的区别,制度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军事论文标题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2篇

一、军事论文标题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1. 题文不符。

题文不符指的是论文标题同论文内容的性质、所包括的范围以及论述角度不统一。军事论文中文题不符的现象通常表现为题大文小、题小文大和题文相背。题大文小指的是论文题目的范围超出正文内容表现的范围。比如,论文题目是“关于×××××的问题及对策”,正文部分只谈对策,不谈问题。题小文大指的是论文标题的范围不足以涵盖正文的内容。这种情况和上述题大文小情况正好相反。题文不符是说论文标题论述的问题与论文的实际内容相背离。例如,论文讲的是加强新入伍战士的教育管理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标题却从强调重要性的方面命题,标示为“必须注重对新入伍战士的教育管理”。正文讲的是“怎么做”,标题却是“做什么”。很明显“题文相左”。

2. 标题内容空泛。

有些学术论文的标题像文学作品的标题,写得空泛、虚化。比如,有篇论述武器装备发展的文章,内容很实在,却用了一个很虚化的标题“难能、必能和定能”,从题目上根本看不出文章的主旨。还有“战争,不能忘却的纪念”,论文讲的是要重视从历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但这个标题显然是文学作品的标题,内容虚化,不符合学术论文要求。

3. 标题过长。

标题的字数太多也是目前学术文章标题的通病。比如,“努力学习贯彻胡主席‘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指技合并初级院校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着眼培养目标需要,探索改进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效益”,这些标题都在30个字以上,不仅读起来费劲,而且让人难以把握文章的核心所在。

4. 标题讲话稿式。

很多论文标题像领导讲话稿的题目,从上而下提要求,语气像首长讲话和报刊社论。比如:“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这类标题习惯用号召和命令的语气提出措施和意见,忽略了学术论文的根本特征“学术性”。

以上论文标题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是因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所要研究和论述的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出现质的飞跃后,才能较容易地拟出好的标题。针对以上问题下面也给大家指出标题拟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二、军事论文标题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1. 突出主旨、画龙点睛。

学术论文的标题首先要求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能准确地表现作者的科研成果和基本观点,靠概念的准确性、靠思想的深刻性、靠逻辑的力量来表现主题。这就要求标题作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论文主旨有明确的认识,拟制标题必须考虑与论文内容的性质、内容的范围和角度都要一致,标题或是框定研究范围、或是指出研究方向、或是亮明基本观点,总之标题必须言之有物,实实在在。

标题在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通过突出主旨和缩小正面的方法来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突出主旨就是在标题中,着重强调论文的中心内容。比如有一篇写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的论文,标题拟为“找准突破口,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就比标题“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要找准突破口”要好很多,因为前者着重强调了“找准突破口”这一论文的核心,主旨体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所谓缩小正面,指的是对论文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后,找到论文所论述问题的最重要、最关键内容来进行标题的拟写,从而达到标题更加准确、鲜明、集中的目的。例如,有篇论文标题为“要重视提高教学效率”,这个标题按理来说也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改为“把教学效率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这个标题后,着重强调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评价的重要关系,很明显,文章主旨也更加鲜明突出了。

2. 提炼语言、删繁就简。

学术论文的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精练概括,无论何时都不宜过长,标题最好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使人读后把握不住文章的主旨。遇到标题过长的情况,要进行精简,具体方法是。

(1)适当精简文字。尽量去掉一些不必要、不重要的多余文字,保留最核心的部分。例如,标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这个标题内容繁琐,完全可以去掉前面不必要表述的文字,改为“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再如,标题“引入新情况、引进新理论,进一步拓展军队高科技的研究领域”,可以改为“军队高科技研究领域亟待拓展”,改过之后的标题文字非常简洁、内容更加集中。

(2)精心提炼观点。论文标题是对文章主要观点的表述,观点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不影响观点内容表达的情况下用更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如标题“‘精确动员’理念及其在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跨越式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可以进行语言的提炼,改为“国防动员建设中的‘精确动员’观”。

3. 独辟视角、巧妙构思。

好的学术论文标题除了主旨突出、语言简练外,还应该新颖独特。新颖,体现在观点新、语言新、表达形式新。只有构思独到的标题才有醒目传神、耐人寻味的效果。所谓构思独到,就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以非同寻常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论文命题。

(1)正题反出。很多时候,论文标题的写作者习惯于从正面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常常强调“应该怎样”,读者似乎也习以为常。此时,若从反面提出“不应该怎样”,反其角度而行之,可能会起到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效果。如,标题“战争研究必须坚持辩证法”,就不如“战争研究最忌片面化和绝对化”观点鲜明。正题反出通常会让人印象深刻。

(2)巧妙发问。有时候,标题可以采用发问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看起来标题没有明示作者的观点,但实际上却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的思考而已。这种写法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通常容易吸引读者深入领会其中的实质,具有增强学术论文吸引力的作用。比如:“模拟化教学训练过时了吗?”“信息化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这两个标题虽是问话形式,但实际上观点也很明确。

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3篇

方法对路,就会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方法对路,就会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那么,领导干部需要掌握哪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呢?

一是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要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首先,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有利的一面,又要看不利的一面;既要看自身的优势,又要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发展的机遇,又要看存在的风险与挑战。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化危为机,发掘本地区、本单位的比较优势。其次,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多打歼灭战、少打运动战、不打游击战。再次,要科学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谋发展、定战略、做决策,都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最后,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多添砖加瓦而少另起灶炉,多干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二是系统思维。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等特征。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首先,要有全局意识、协同意识。要注重改革措施的整体效果,聚合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其次,抓工作要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既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的任务分解,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再次,推进工作要把握力度和节奏。既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又要有闲庭信步的定力,不能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三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展示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思维能力强弱,取决于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和观察世界的时间跨度。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战略思维。首先,要有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少琢磨个人的功名利禄。其次,要有机遇意识。要把握优劣因素,善于找到平衡点,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并牢牢把握住机遇。再次,要找到并点亮未来点。找出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因素、关键变量和薄弱环节,据此确定战略布局、主攻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最后,要加强战略管控。既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又要善于把握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四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善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领导干部应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断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其次,要自觉守法、坚决护法,维护法律和制度的严肃性,维护他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利。特别是在关涉自身利益时,要自律自省、遵章守纪,推行政务公开。再次,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要带头学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五是底线思维。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善于运用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运用底线思维。首先,要有原则意识。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其次,要有短板意识。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正确处理好亮点、成绩与安全阀、稳压器、保险杆的关系,防止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再次,要有边界意识。对法纪制度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最后,要有小节意识。道德修养、生活情趣上要注意小节,做到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 第4篇

统一系统技术体制是提高信息系统互操作性,促进各级各类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之间形成有机协同、高效运行体系,在联合作战中发挥系统效能倍增器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开放性,需要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进行顶层设计。然而,在对系统技术体制进行论证与设计时,如何构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分类体系、如何选用具体的技术体制,以及如何规范化描述各领域技术体制,既满足系统顶层设计需要,又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研制提供指导,这些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跟踪分析美军技术标准视图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分类方法,以及基于技术体制描述元数据的规范化描述方法,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论证与设计提供支撑。

1 技术体制概念及关系

技术体制是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的主要技术及其规范化的实现方法和要求,是制定标准体系的主要依据。简言之,技术体制是系统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途径,而技术标准是对系统实现技术途径的进一步规范化约束,是技术体制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两者相辅相成。

在系统论证与设计中确定系统技术体制时,既要从整体上确定系统选用技术体制的分类体系,也要确定各分类之下包含的具体技术体制(含现有或新生)。例如,在确定某通信系统技术体制时,首先应从整体上明确该通信系统技术体制分类体系可包括通信传输、网络交换和通信服务等方面,其中网络交换可采用分组或电路交换两种方式,当采用分组交换体制时可选用基于IP的分组交换。但系统实现过程中是选用IPv4还是选用IPv6相应的标准,对系统建设和设备选型则不完全相同。

事实上,美军并没有采用技术体制的概念,而是采用技术视图描述系统选用技术的整体框架,并运用相关标准约束系统实现的技术要求。例如:在DoDAF2.0中,技术标准视图包括技术标准轮廓(StdV1)和技术标准预测(StdV2)两个产品,用于约束其它体系结构产品(系统视图、服务视图等)中描述的系统或服务的实现要求。其中,StdV1是一套系统实现所需的标准集合,包括技术标准的分类体系,以及各分类之下可选用的相关标准的名称、编号、状态(是否有替代标准)、类型(强制、推荐、选用等)等信息;StdV2是根据系统技术要求,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对现有标准发展预测,类似于提出一些标准制(修)订需求。因此,美军技术标准视图描述信息系统标准体系,是技术体制的表现形式。

2 技术体制分类与描述方法

2.1 多维度技术体制分类方法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是开放、复杂的大系统,从单个视角描述系统技术体制分类体系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因此,本文构建多维度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分类体系,可较全面反映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

目前,常用分类方法包括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构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分类体系时,可先采用面分类法,在各个面之中再采用线分类法。即先确定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分类的视角,在各个分类视角之下,再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分解为互斥的各个子类。

因此,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选取系统组成、技术架构和用户应用等视角,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划分以上几个“面”,可分别为系统总体设计人员、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和系统用户提供系统相关技术体制信息,如图1所示。

在系统组成“面”上,按照各组成分系统涉及的技术体制进行分类;在技术架构“面”上,按照系统技术实现(技术参考模型)对技术体制进行分类;在用户应用“面”上,按照用户使用网络中心化系统时各环节中涉及的技术体制进行分类;当然还可以按照其它视角对技术体制进行分类。因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均可形成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技术体制分类体系,这些分类体系从不同视角描述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的整体框架,可弥补单一分类视角的不足。

2.2 基于元数据的技术体制描述方法

2.2.1 技术体制描述概念模型

技术体制描述概念模型主要阐述技术体制描述的关键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描述技术体制时主要考虑6方面的内容。首先,描述技术体制分类的整体框架,确定技术体制分类体系,以及各分类之间的隶属关系;其次描述各分类中可选用技术体制的名称、定义等;第三,确定现有/新生技术体制的发展演进路线;第四,确定技术体制相适应的技术标准;第五,描述支撑技术体制实现的关键产品(软、硬件等);第六,描述验证技术体制可行性以及与现有技术体制兼容性而需要开展的试验内容等。其中前四项是技术体制描述时应确定的核心内容,后两项是可选的拓展内容。

2.2.2 技术体制描述元数据

技术体制描述元数据是技术体制描述概念模型中的元数据集合,运用这些元数据的组合可阐述技术体制上述6方面的内容。与技术体制描述概念模型相对应,根据技术体制描述元数据涵盖的内容将其划分为核心元数据和扩展元数据两个层次,包括体系、定义、标准、演进和验证支撑五种类型,如表1所示。

核心元数据是技术体制描述时必须确定的内容,包括体系类、定义类、标准类、演进类元数据;扩展类元数据是技术体制描述时可选的内容,包括验证支撑类元数据。其中,体系类元数据主要描述技术体制分类体系相关信息,定义类元数据主要描述技术体制的内涵,标准类元数据主要描述与技术体制相关标准信息,演进类元数据主要描述技术体制演进路线,验证支撑类元数据主要描述与新生技术体制验证相关及支撑技术体制实现的相关关键产品信息。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元数据,对技术体制描述元数据进行扩展,并将其纳入扩展元数据。

6项描述内容与各元数据对应关系如下:

(1)技术体制分类体系:技术体制分类名称、父分类名称、子分类名称。

(2)可选用技术体制:技术体制父分类名称、技术体制名称、技术体制定义。

(3)技术体制演进路线:技术体制名称、技术体制演进时间阶段、技术体制发展路线、技术体制强制执行标识。

(4)技术体制相适应的标准:技术标准编号、技术标准名称。

(5)技术体制关键支撑产品:技术体制名称、关键支撑产品名称、关键支撑产品功能。

(6)技术体制验证内容:技术体制名称、技术体制验证内容、技术体制验证要求。

上述内容的XML描述格式如图3所示。

3 技术体制分类体系与描述示例分析

按照技术体制分类、描述方法,以下构建技术体制分类体系,采用基于元数据的技术体制描述方法阐述通信网络技术体制信息。

3.1 面向技术实现的技术体制分类体系

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的角度,系统技术体制分类体系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数据、服务平台、服务组件、服务接口与集成、安全保密、综合管理和用户环境等方面,如图4所示。

用户环境由支持用户对服务组件进行访问的技术要素构成,包括瘦客户、胖客户等方面体制,支持用户一体化访问与交互等;通信网络包括通信传输、网络交换、通信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涵盖IPv6/MPLS、ASON/GMPLS、SIP/IMS、TD-LTE等,支持多网系融合以及网络可管可控等;服务平台是服务组件运行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存储、虚拟化、基础平台等方面的体制,涵盖POSIX、X86、NAS等,用于支持网络化分布式数据存储,以及为广域分布的各类作战实体提供协同信息支撑环境;服务组件是提供信息服务的主体,包括展现接口、业务逻辑、数据交换和核心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涵盖长报文、战术数据报文、实时信息传输、消息服务等,用于支持各级各类信息系统之间实时、非实时信息交互;服务接口与集成支持异构系统集成,包括服务集成、服务接口等方面的体制,用于提升信息系统整体集成能力;综合管理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涵盖管理协议、综合管理态势交换等,用于实现跨域系统监视和管理、用户和资源识别;安全保密包括计算安全、安全支撑、安全运维、密码服务、网络安全、服务安全、数据安全和密码运维等方面的体制,涵盖信任根(TCM)、信任链等,用于支持形成从终端、网络连接到上层应用的信任链,形成一体化的安全防护能力;基础数据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字典和信息目录等方面的体制,用于支持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3.2 基于元数据的技术体制XML描述

通信网络技术体制包括通信传输、网络交换和通信服务等方面,网络交换技术体制演进路线和相应技术标准如表2所示。

20XX年前,网络交换将逐步采用IPv4/v6双栈共存,支持由IPv4向IPv6演进;采用基于IP的MPLS协议,用于替代基于ATM的MPLS。20XX年前,将可统一为基于IPv6/MPLS的体制,因此标明强制执行标识(M)。

基于技术体制XML描述格式,网络交换技术体制的XML文档如图5所示。利用该描述文档,可支持技术体制描述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自由交换,也可支持技术体制相关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多维度技术体制分类方法和基于元数据的技术体制描述方法,该方法可分别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人员构建系统技术体制总体框架,为开发人员规范化描述技术体制提供支撑。同时,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的视角,构建了系统技术体制分类体系,基于技术体制XML格式描述了网络交换技术体制,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然而,文中尚未提出各分类体系之中具体包含的技术体制,这些体制的确定有待于与系统研制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另外,针对具体技术体制的可行性,以及与相关技术体制的兼容性有必要通过试验验证予以确认,对于技术体制验证方法、支撑工具等相关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ASD(NII)DoD CIO,DoD Architecture Framework Version 2.0[Z].28 May.2009.

[2]Net-Centric Enterprise Solutions for Interoperability(NESI)v3.2Part 4:Node Guidance[Z].26 Oct.2010.

[3]DoD EA Congruence Community of Practice[Z].DoD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Technical Reference Model v0.04,20 Aug.2005.

[4]蒋晓原.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系的一体化设计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1):7-12.

军事论文标题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5篇

关键词:标题;写作方法;技巧

军事学术论文大标题的制作有其特殊的要求。一般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标题,可以写得虚幻、艺术、奇特和有文采,而学术论文的标题要求只要把论文的主题以得体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一般来说学术论文的标题要做到文题相符、内容实在、构思新颖。标题与论文内容的性质要一致、内容所包括的范围要相同、角度要统一;标题内容不能过于空泛,不能仅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好的标题又应当是形式美与内在美的统一,非同寻常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等,都可以提升标题的价值。在目前的军事论文标题的写作中,常有一些不合以上要求的情况。

一、军事论文标题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1.题文不符。题文不符指的是论文标题同论文内容的性质、所包括的范围以及论述角度不统一。军事论文中文题不符的现象通常表现为题大文小、题小文大和题文相背。题大文小指的是论文题目的范围超出正文内容表现的范围。比如,论文题目是“关于×××××的问题及对策”,正文部分只谈对策,不谈问题。题小文大指的是论文标题的范围不足以涵盖正文的内容。这种情况和上述题大文小情况正好相反。题文不符是说论文标题论述的问题与论文的实际内容相背离。例如,论文讲的是加强新入伍战士的教育管理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标题却从强调重要性的方面命题,标示为“必须注重对新入伍战士的教育管理”。正文讲的是“怎么做”,标题却是“做什么”。很明显“题文相左”。

2.标题内容空泛。有些学术论文的标题像文学作品的标题,写得空泛、虚化。比如,有篇论述武器装备发展的文章,内容很实在,却用了一个很虚化的标题“难能、必能和定能”,从题目上根本看不出文章的主旨。还有“战争,不能忘却的纪念”,论文讲的是要重视从历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但这个标题显然是文学作品的标题,内容虚化,不符合学术论文要求。

3.标题过长。标题的字数太多也是目前学术文章标题的通病。比如,“努力学习贯彻胡主席‘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指技合并初级院校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着眼培养目标需要,探索改进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效益”,这些标题都在30个字以上,不仅读起来费劲,而且让人难以把握文章的核心所在。

4.标题讲话稿式。很多论文标题像领导讲话稿的题目,从上而下提要求,语气像首长讲话和报刊社论。比如:“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这类标题习惯用号召和命令的语气提出措施和意见,忽略了学术论文的根本特征“学术性”。

以上论文标题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是因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所要研究和论述的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出现质的飞跃后,才能较容易地拟出好的标题。针对以上问题下面也给大家指出标题拟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二、军事论文标题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1.突出主旨、画龙点睛。学术论文的标题首先要求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能准确地表现作者的科研成果和基本观点,靠概念的准确性、靠思想的深刻性、靠逻辑的力量来表现主题。这就要求标题作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论文主旨有明确的认识,拟制标题必须考虑与论文内容的性质、内容的范围和角度都要一致,标题或是框定研究范围、或是指出研究方向、或是亮明基本观点,总之标题必须言之有物,实实在在。

标题在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通过突出主旨和缩小正面的方法来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突出主旨就是在标题中,着重强调论文的中心内容。比如有一篇写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的论文,标题拟为“找准突破口,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就比标题“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要找准突破口”要好很多,因为前者着重强调了“找准突破口”这一论文的核心,主旨体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所谓缩小正面,指的是对论文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后,找到论文所论述问题的最重要、最关键内容来进行标题的拟写,从而达到标题更加准确、鲜明、集中的目的。例如,有篇论文标题为“要重视提高教学效率”,这个标题按理来说也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改为“把教学效率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这个标题后,着重强调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评价的重要关系,很明显,文章主旨也更加鲜明突出了。

2.提炼语言、删繁就简。学术论文的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精练概括,无论何时都不宜过长,标题最好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使人读后把握不住文章的主旨。遇到标题过长的情况,要进行精简,具体方法是。

(1)适当精简文字。尽量去掉一些不必要、不重要的多余文字,保留最核心的部分。例如,标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这个标题内容繁琐,完全可以去掉前面不必要表述的文字,改为“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再如,标题“引入新情况、引进新理论,进一步拓展军队高科技的研究领域”,可以改为“军队高科技研究领域亟待拓展”,改过之后的标题文字非常简洁、内容更加集中。

(2)精心提炼观点。论文标题是对文章主要观点的表述,观点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不影响观点内容表达的情况下用更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如标题“‘精确动员’理念及其在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跨越式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可以进行语言的提炼,改为“国防动员建设中的‘精确动员’观”。

3.独辟视角、巧妙构思。好的学术论文标题除了主旨突出、语言简练外,还应该新颖独特。新颖,体现在观点新、语言新、表达形式新。只有构思独到的标题才有醒目传神、耐人寻味的效果。所谓构思独到,就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以非同寻常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论文命题。

(1)正题反出。很多时候,论文标题的写作者习惯于从正面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常常强调“应该怎样”,读者似乎也习以为常。此时,若从反面提出“不应该怎样”,反其角度而行之,可能会起到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效果。如,标题“战争研究必须坚持辩证法”,就不如“战争研究最忌片面化和绝对化”观点鲜明。正题反出通常会让人印象深刻。

(2)巧妙发问。有时候,标题可以采用发问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看起来标题没有明示作者的观点,但实际上却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的思考而已。这种写法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通常容易吸引读者深入领会其中的实质,具有增强学术论文吸引力的作用。比如:“模拟化教学训练过时了吗?”“信息化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这两个标题虽是问话形式,但实际上观点也很明确。

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 第6篇

一、启发式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启发式教学其实并不是新观点、新事物, 在孔子的教学理论中就有。从哲学意义上讲,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以新事物和旧事物来界定的, 或者是以事物出现的时间早晚来界定的, 而是以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来进行区分的。启发式教学倡导专注的教育思想,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提高分析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作为老师, 主要起的是引导作用, 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 而不是过去的填鸭式。因此, 在现有的教育背景下, 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思维。

另外, 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主动权在谁手里, 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思考来认识或学习知识, 对人的影响很重要, 注入式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本本主义、思维定势等, 不能达到预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目标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 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存在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中国是灌输式, 美国是启发式;中国是教人服从, 美国是教人思考;中国是培养人才, 美国是培养天才;中国是产品类型化, 美国是产品个性化。中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体制, 美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体制;中国的教育让人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美国的教育让彼此的声音都与众不同。另外, 中国受教育体制所限, 教学内容不出大纲, 教学方法基本雷同, 培养出的所谓尖子生多为高分低能, 日后能够创新者甚微;相比之下, 美国教学比较灵活, 针对性强, 注重于培养专项发展人才, 比较实用。而启发式教学正好可以有效改变当前这处现状, 因此,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二、中职军事理论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对策

1.营造启发式的教学环境

首先, 需要制定合理的军事课教学大纲, 在完成学校和大纲所要求和规定的课程以外, 并且需要积极开展其他方面的课程, 针地现有的教学情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对教学广度与深度的掌握, 这一点要结合学生实际。

其次, 要制定好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切从学生为主体, 采用现代理论教学理念, 引进多媒体教学, 强化教学引导, 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 要建立科学考核制度, 要从学生主体出发, 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 健全考核内容, 进而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军事素质。

2.采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1) 演示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将军事背景一一讲述给学生, 把军事和地方的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学习技巧, 把启发式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所谓启发式, 就是一步一步的引导人家思考, 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 而且现代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基本上都是由启发式衍生出来的, 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2) 类比教学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 类比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可以说是有“教学”那天就有的。同时, 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需要军事理论教师熟练掌握的教学方法。因此, 在教学中, 需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好与坏的分析, 强化学生的思维, 但是采用类比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求启发的各个环节设置要保证其合理性, 同时, 还要保证启发过程的充分性。另外, 就是要保证启发效果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在我们常听到有的教师说学生是“干启不发”, 这不是学生的责任, 是教师没有全面分析学生, 问题设置欠考虑。还有启发式教学不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 应在不同的环节应用, 这要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上反映。如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国所面临的信息化战争有什么重要指导”“由于两岸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你认为台海战争还能打起来吗?原因和理由是什么”“新时期如何正确理解‘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理念”“如何正确理解当前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 但局部战争又接近不断的现实”, 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类比分析与探讨, 从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3) 问题引导法

所谓问题引导法, 也是一种最为直观的启发式教学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作简单的说明, 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和平时期加强国防重要性的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时, 就可以通过以下引导方法来进行。

问题一: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从青年大学生中征兵的力度, 你认为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问题二:对隐身伪装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如何认识的

问题三:结合自己所学专业, 谈谈应如何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并且简单说明一下你对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是如何认识的?

问题四: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最后, 让学生进行总结:如结合历史与现实, 谈谈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在国防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并且结合所学的军事理论课知识, 谈谈空军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 让学生在掌握军事理论课的基础上, 对自己正确看待战争和提高国防意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三、教学注意事项

1.创新教学思维

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最为重要的是热爱这份工作, 乐于研究, 勤于学习。这是一个很偏僻的领域, 也是一个不受重视的地方。目前, 我国一些教师坚持不到一年就可能离开这个岗位, 而且现在全国的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基本都是一些转业军人、退伍军人, 平均年龄基本在40~50岁左右, 甚至还有60~70岁左右的人仍然在奉献, 有正规军事教学编制的学校几乎没有。因此, 需要社会的高度关注, 优化教师结构, 提高师资水平。

2.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不复矣。愤悱者就是想说而说不出, 思考了但想不出来, 这时就需要通过老师去启发引导, 并且从很多的教学实例中, 做好全面的分析与总结, 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国防知识, 而且有锻炼学生意志,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忧患意识、尚武意识和责任意识。

摘要:启发式教学方法, 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展学生智力, 既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又使教学效果显著。因此, 对中职军事理论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对策的探讨有其重要教学价值。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对策,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 第7篇

【关键词】科学领导 领导科学 领导力

【作者简介】李锡炎,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四川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是各级各类领导者的神圣使命,也是领导科学的精义和价值。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领导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领导科学必须立足于、服务于这个领导实践,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领导与领导科学这个主题和重点来展开研究,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的实际能力,以宽广眼光审视发展,以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辩证观点推动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科学领导的真谛: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所谓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领导,就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运用领导科学,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领导活动。其真谛在于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实现科学领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各级领导者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不断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遵循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良性互动规律,同心协力,共同为实现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而努力奋斗。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领导实践,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科学领导的范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时间抵达救灾现场,13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救灾的第一线,几十万专业救援人员和100多万志愿者奔赴前线,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使救出人数与死亡、失踪人数之比达到1:1的新高。经过三年重建,10万平方公里重灾区,142个受灾县、530多万户灾民,从生活生产条件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省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县乡村领导,带领灾区人民艰苦奋斗,化危为机,夺取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巨大成功。科学救灾、科学重建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成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领导者实施了科学领导。首先,科学地领导了科学救灾的六场硬仗:抢险救人、安置群众、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维护灾区稳定。由于这六场硬仗指挥得当,领导有方,实现灾区“四个没有”,即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抗灾救灾史上的一大奇迹。其次,科学地领导灾区重建。灾区需要维修加固和重新修建的城乡住房530多万户,学校8500多所,医疗卫生机构2300个,干线公路5800多公里,农村公路33900多公里;需除险加固震损水库2069座,受损工业企业5500多户,失灭土地20万亩,受损农田150万亩、林地植被450万亩。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灾后重建是百年大计。重建不仅要速度快,而且要效果好。四川省各级领导者一开始就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用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一是坚持全域全程搞规划;二是坚持开门开放搞规划;三是坚持高起点搞规划。在科学重建中始终把民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和安排,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使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改善发展条件、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处理好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物质与精神、困难与机遇的关系,努力实现“原地起立”基础上的“发展起跳”,对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科学领导作出了令人折服的精彩诠释。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带来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给领导者和领导科学研究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宝贵的机遇,要求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研究和回答全球化时代的领导是什么、怎样领导,如何重新塑造领导者适应时代的变化,真正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实现科学领导。

二、领导科学发展创新的新趋势

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呼唤着科学领导;科学领导的实践催生着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抓住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与科学领导这个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一)在研究视野上出现了具有世界眼光的开放化趋势。领导科学研究既要立足我国的领导实践,也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要有开放的胸怀、宽广的视野,要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在超越西方领导理论的同时,超越自身的局限,大胆学习借鉴国际上在领导科学研究方面的有益思想、理论、经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

(二)在理论研究上出现了具有系列成果的体系化趋势。目前中国领导科学界已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有10余部大型资料、工具性的汇编;有数百部专著和教材,有数万篇学术论文;有许许多多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译著和音像制品等,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有研究基本理论的,也有总结实践经验的;有综合性,也有专题性的;有研究高层领导的,也有研究基层领导的;有研究经济领域领导理论的,也有研究政治、行政、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领导理论的,等等。以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为核心的领导科学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三)在学科建设上出现了开拓创新的多样化趋势。加强对领导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研究,积极推动学科的发展。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编写的《邓小平领导理论学习纲要》,受到了普遍的好评。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7本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丛书,国家行政学院申办领导科学专业的硕士点授予权,获得国家学位办和教育部的批准,完成了领导科学学科建设的奠基工程。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研究上取得突破,拓宽和丰富了领导科学发展创新的视野和资源,对“领导政治学”、“领导经济学”、“领导文化学”、“领导法学”、“领导社会学”、“领导生态学”、“领导哲学”、“领导美学”、“领导信息学”、“领导史学”、“领导科学学”、“领导诗学”、“领导人才学”、“领导伦理学”等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在领导科学的学科建设中出现了创新性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在研究机制上出现了协作共赢的制度化趋势。近年来,领导科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研究机制也不断完善,出现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好势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研究成果。国家社科院项目也有不少属于领导与管理方面的课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10年来发布了100多个研究课题,全国的专家积极响应,踊跃选题研究。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高等院校大都有领导科学研究的选题,甚至还有不少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有领导科学研究的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互相支持、协作攻关的研究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领导力”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形成了新的高潮,主题是领导者如何提高领导能力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政界,或者其他行业,都对领导力的提升情有独钟,没有哪位领导者不希望使自身更有领导魅力,更富有号召力。各级领导干部对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诉求,是推动领导力研究的强劲动力。在这种形势下,领导力已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领导力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国学者提出了自己对领导力的理解和诠释,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大大丰富发展了领导力理论。

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等各方面的总和。

从领导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由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环境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出来的最高组织性作用力,是用以推动一个组织群体或社会去应对并制胜挑战和竞争,达到共同目标的核心力量。

从领导客体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领导力需要通过领导客体来体现,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综上所述,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的总和,是领导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引导力、感召力、组织力、激励力等因素的集成。

领导力的研究是适应领导环境新变化而兴起的。无疑,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研究如何提高领导素质能力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强化领导力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而且提升群体、组织或社会所拥有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生产力和组织力,同时,也增强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理论界和领导层普遍肯定领导力的价值,对领导力的研究价值也普遍认同。

领导力是基于实践的能力,领导力研究重在探讨领导力背后的奥秘,诸如领导价值、领导人格、领导思维、领导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其研究的范围是广泛深入的。目前有不少学者研究科学发展领导力、团队领导力、战略领导力、生态领导力、和谐领导力、女性领导力等,都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改革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领导科学是一门根植于实践的学科,它将伴随实践发展的无止境而不停顿地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领导科学要发展创新,首要的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实践,置身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中,投身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领导规律。面对新的形势,领导科学必须紧紧围绕实现科学领导与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着力于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素质能力,抓住重点,把握精义,不断推进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实践,是领导科学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源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需要领导者思考和回答,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解决实践提出的大量新问题。诸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如何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真正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如何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如何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展开的,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实现科学领导的问题。

领导科学与科学领导,从来都是来自领导实践而服务领导实践的,如何实现科学领导,也只能在领导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逐渐形成。自古以来,军事家是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杰出的领导者是在伟大的领导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领导实践。各级领导者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力与压力同在的新形势,一些领导者“本领恐慌”的问题凸现出来。这正是领导实践对领导科学与科学领导的强烈呼唤,科学领导必然会在這场伟大的实践中形成,领导科学必然随实践的发展而创新。

上一篇:校园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下一篇:房建课程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