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4-07-11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精选8篇)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1篇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全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和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发展战略,促进镇海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我区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我区教育系统现有教育人才(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2396人。其中,按学历分:研究生(或硕士)30人,占1.3%,大学本科1811人,占75.6%,大学专科483人,占20.1%,中师及以下72人,占3.0%;按职称分:高级398人,占16.6%,中级1236人,占51.6%,初级762人,占31.8%;按性别分:女性1599人,占66.2%,男性810人,占33.8%;按学校性质分:高中540人,占22.5%,初中772人,占32.2%,小学975人,占40.7%,幼儿园109人,占4.6%;按年龄分:30周岁及以下861人,占35.9%,31—40周岁855人,占35.7%,41—50周岁495人,占20.7%,50周岁以上185人,占7.7%;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及高一级学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为:97.9%、99.7%、99.6%、100%,其中高一级学历分别为:3.6%、90.4%、93.6%、96.2%。

现有在职在岗省特级教师4人,市名校长2人,市名教师6人,市学科骨干教师24人,区骨干校长4人,区名师39人,区学科带头人112人,区学科骨干教师329人,区骨干班主任28人。

— 1 —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人才队伍配臵和结构,创新队伍管理机制,注重搭建教育人才建设平台,有效提升了全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代教育人才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加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和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离制、新进人员人事代理制、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名优骨干教师任期考核制度,探索建立教师区域合理流动制度和名优骨干教师支教制度等。

(二)教育人才专业素质明显提升。全面倡导“教育家办学”理念,提升校长新课程领导力,加快具有国际视野和实际经验的教育管理名家的培养,全区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办学理念及水平较大提升。将教师的新课程执教水平作为教师现代化发展的新标准,设立“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年”,开展了以轻负高质为追求的课堂教学深度研修。按照立足整体、关注骨干人才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资建设思路,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快特级教师、教育管理名家和名优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名优教师辐射示范作用明显提高。

(三)教育人才职业道德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开展经常性、系列性的师德教育活动,弘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永攀高峰”的镇海教育精神,加强师德考核,健全监督机制,形成教师安于从教,乐于从教、善于从教的良好氛围,我区教育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服务教育的良好品牌。

(四)教育人才建设环境更加和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层次

— 2 — 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教育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培训工作,坚持“广泛参与、层层递进、充实人才、突出名优”的工作思路,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特级教师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初步建立。符合我区教育人才发展要求的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中脱颖而出、锻炼成长。

在“十一五”我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有待进一步攻坚克难:如,教育高层次拔尖人才还比较缺乏,紧缺专业人才尚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与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引进优秀教育人才的力度还不够大,吸引优秀教育人才的政策优势与区域优势还不明显;全区整体教育人才队伍中还存在学前教育师资相对薄弱的短板问题等等。

二、“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镇海区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重视教育高端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方式,为镇海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学校内部各岗位(管理、专业技术、教辅、工勤)人员比例适当。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 3 — 体并呈合理梯度,梯队发展,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结构平衡、男女比例适当。教育人才队伍区域内均衡配备。

——人才素质整体提升。到2015年,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拥有高一级学历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比例分别达到98%、98%、98%和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课高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全区幼儿园事业编制专任教师要达到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1/3以上。同时,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才骨干大幅增加。到2015年,力争新增2名享受正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5名省特级教师、3名市名校长、10名市名教师、20名市学科骨干教师。教育骨干人才辐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

——人才活力明显增强。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建立起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职责与任务对应、待遇与绩效挂钩,积极向上、竞争有序的人才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打造教育高端拔尖人才

为打造区域教育人才高地,“十二”期间我区要加大教育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和开发人才效能为核心,以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为重点,全面启动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卓越工程和教育拔尖人才培养领航工程。通过搭建多层次、多类型、多用途的学习、研究、实践、辐射平台,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多元化、立体式、全方位培养使用,使一批教育高端

— 4 — 拔尖人才成为区域教育的思想引领者与实践先行者。

(二)加快引进培养紧缺专门人才

“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系统重点引进培养的紧缺专门人才是高技能的职教“双师型”教师。目前,我区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双师型”师资是决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要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人才引进、收入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配套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障碍。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三)大力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镇海区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有计划地增加事业编制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在全区幼儿园积极探索促进城乡均衡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注重绩效的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和注册登记制度,严把各类保教人员入口关,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员的任职资格持证比例。健全幼儿教师基本待遇保障制度,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关心幼儿教师身心健康,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师德修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丰富

— 5 — 的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名园长。

(四)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系统将不断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激励和评价机制、选拔和任用机制、职称及评聘机制等,积极探索实施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人才既要立足本区教育系统当前急需的现状,又要考虑适当储备,长远发展,使区教育系统人才发展维持均衡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态势,以期达到最大效度,最高效益。

同时建立人才工作的考核制度,把教育人才工作列入局对各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人才工作奖励制度,对服务人才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坚持不懈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学识技艺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健全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首要内容。进一步强调禁止从事有偿家教,坚持廉洁从教,创建良好教风、学风。

(二)大规模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

“十二五”期间,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

— 6 —(试行)》的实施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教师自主选学、培训机构竞争参与和市、区、校三级联动培训工作机制,突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体现覆盖全员、分类分层、满足需求、关注成长的特点,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与确立,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师成长进步的加速机和助跑器。从而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理念的大更新,培训制度的大革新,培训成效的大飞跃。到2015年,教师每人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五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五年中,每年至少完成48学时的分散培训。五年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

(三)不断丰富完善名师工程体系

名优教师是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精华,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十二五”期间,我区拟强化“三个优先、四项常规”来进一步丰富完善名师工程内涵与体系。三个优先:培训学习优先、教学展示优先、评优晋级优先。行政、业务部门和基层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形成合力,统筹配臵教育优势资源,要向名优教师合理倾斜。四项常规:带徒送教、名师沙龙、著书立说和成立名师工作室。名优教师要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要主动参加组织安排的各类支教,讲学活动,承担送教下乡和支援相对薄弱学校的任务。名优教师在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搭建了展示的舞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名优教师要通过自我风采的展示,共同分析教学案例、探讨学术问题,增进合作与交流。提倡名优教师著书立说,建立学术休假制度,对要著书立说的名优教师在安排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区教育局批准后每年可以

— 7 — 请一个月左右的学术假期。同时,教育局将给予著书立说经费奖励。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到2015年,力争新增10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要以“在课堂实践中成长、在深度研修中发展,在交流访谈中提升”为工作宗旨,通过课题研究、教学论坛、主题研讨等形式,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共同教育追求,教学技能精湛的学科骨干团队,进而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积极探索城乡教师交流制度

以探索“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增进教师在区域内的合理配臵和流动,逐步完善干部教师城乡交流机制。试点推进干部下派,充分发挥优质管理资源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行学校捆绑发展的目标管理模式,继续实施名优教师蹲点制度,扶持薄弱学校提升教育质量。有计划地从城区学校选派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活动,从农村薄弱学校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从学科教师超编学校选派教师到专任教师欠缺学校“顶岗支教”,逐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城乡交流、校际交流,形成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格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的激励考核机制

根据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量化考核、奖优罚劣的原则,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为每个教职工定工作岗位、定岗位职责、定任务目标、定薪酬待遇,对教师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收入分配、职称评聘、评先奖优的主要依据,实现对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 8 — 依法保障教师福利待遇,教师的工资福利严格按照省市区“绩效工资”的水平、渠道按时足额发放。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定期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大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对在农村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

五、“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的重大工程

(一)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导航工程

中小学校长是国家教育教育方针政策在中小学得以全面落实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校长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大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致力建设一支有教育家情怀、有战略眼光、有领导艺术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在名校长工程基础上,拟实施镇海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卓越工程。

工程突出理论提升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课题研究和经验提炼相结合、自主研修和专家指导相结合,依托国内外著名高校作为培训基地,通过理论学习、名著研读、课题研究、学校蹲点、校长论坛和沙龙等形式开展活动。同时建立高端访问学者制度,拓宽国内培训渠道,丰富境外培训种类。到2015年,力争完成20位校长境外培训任务。在组织培养的同时,积极鼓励骨干校长参与多种形式、各个层次的研修,短期业务培训经费全额补助。

通过层层选拔、灵活培养、稳步推进,使一批骨干校长能成为市名校长甚至省教育管理名家,进而带动一大批“专业化”、“教育家

— 9 — 型”的校长领军镇海教育新发展,续写镇海教育新辉煌。

(二)教育拔尖人才培养领航工程

2011年起,我区将启动教育拔尖人才培养领航工程。在现有区名优教师中,选取20名左右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富有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的对象为培养人选。采取自主发展与目标引领结合的培养模式。每个培养人选根据个人发展规划,确定个人发展目标,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目标的发展途径。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根据共同商定的个人发展目标,制定个性化培养举措,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搭建进修、交流、宣传、展示、政策等平台,落实责任,由区级、校级层面和个人共同实施培养。通过实施该工程,帮助培养人选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教育思想,成为具有鲜明教育风格的拔尖教育人才,引领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到2015年,由组织牵线搭桥,拔尖人才培养人选人才全部与大学相同专业知名教授建立合作关系,以大学的力量,指导和助推这些富有潜力的名优教师快速成长。强化外出挂职锻炼的力度,把高端后备人才送到国内一流的名师身边学习锻炼,每年1次,每次1个月。加强与教育信息报、大学校报等报刊杂志的合作,推出我区一些创新型教育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果,增强宣传频度,提高其知名度。

(三)德育名家培养护航工程

对处于转型期的学校教育而言,在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为此,我区将探索建立起学校德育队伍

— 10 — 的培养选拔使用机制,以骨干班主任(德育导师)、班主任带头人(德育带头人)、德育名师、培养为梯队,从班主任、德育主任、德育校长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挖掘和培养一批热爱德育工作、精于德育工作、能够引领全区德育工作、以德育工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的专业化德育人才。重视长期使用,连续使用,跟踪培养,防止德育人才使用和培养上的短期行为,加大区级和校级层面的激励力度,重点培养以德育工作为终身追求,愿意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德育管理工作和德育研究工作,为学校和全区德育工作作贡献的杰出德育人才。采用自主发展、组织培养、系统培训、专家指导、课题引领、团队合作、名师指点、著述提升、宣传展示等多种形式,加快德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真正打造一支富有镇海特色、在全市乃至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德育名家队伍。让德育工作真正成为一种主业,让德育工作成为镇海区的另一张亮丽名片,为我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航工程

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启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航工程。对教龄三年内的新教师,根据“半年适应,一年过关,两年成型,三年有实绩”各阶段的具体标准开展培训和考核。开展0-3年教龄青年教师“起航奖”的评选,促进新教师更快成长。奖项的考评内容主要为份师德表现、教育教学理论考试、教育教学案例撰写、上公开课等。同时,对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可以对三年内教龄的新教师实施“助理教师”制度,助理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和学校名优教师配对,协助名优教师批阅作业,给学生答疑,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为名优教师做好辅助教学工作,以致名

— 11 — 优教师能释放其教学精力而专心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借助于名优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年轻教师道有师、学有范,以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六、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教育人才规划的有序实施,成立镇海区教育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主要政策,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由区教育局实行统一管理。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制定、重大工程的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督促检查。

2.保障专项经费。为保证规划的有效开展,区教育局结合省市“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其中,每年人均工资总额的3%和日常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师的培训及素质提升。

3.优化基础建设。健全区教育系统人才工作及人才信息系统,建立教育人才发展管理平台。加强名师联谊会等载体建设,完善人才特殊津贴政策,加大人才重要政策、重大工程和重点活动的内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调整评估机制。为保证人才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建立建全规划实施情况定期通报和评估制度,有计划、分阶段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抓好评估和中期评估,研究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修订调整相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2篇

各科室、部门:

根据医院“十二五”规划,现制定我院2011年继教、科教、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深化中医特色建设,加强人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人才梯队,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医学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关系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终身学习、更新知识、更新技术的不断进取,它关系到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专业技术考核、职称晋升、评先选优、调资晋级等各项工作,各部门、各科室要高度重视。

二、培养目标

引进本科以上毕生生4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0名。开展师承教育,完成第四批名老中医、省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续工作,完成省优秀农村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组织参加西学中研究生课程班,培养西学中人才10名。开展院内师承工作,培养院内师承人员20名。开展对口支援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工作,培训乡村中医药人才100名。

三、保障措施

(一)院内继教培训及业务学习

继续医学教育II类学分以院内业务培训及学习为主,每个专业技术人员II类继教学分每年不低于10分。按继教授分规定一个学时每人次只能授0.2学分,对院内业务培训学习安排如下:

1、院内业务学习:每次业务学习三学时,每次授分0.5分,实行签到登记制度。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0次∕年,医院每月安排业务学习及专题讲座1-2次,实行签到制,严禁无故缺席,参与学习者方可授予继教II类学分

2、科内业务学习: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规定及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要求,各科室每月组织1至2次业务学习,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组长组织学习,医院分管领导参加科室内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严格考勤,学习内容及时间上报医务科。医院按学习时间和内容纳入继教II类学分管理制,同时纳入医院对科室考核的目标任务之一,并与绩效奖金挂钩,其目的是提高各科室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3、“西学中”学习。凡是在中医院工作的西医专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中医药知识,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知识并运用于临床防病治病。医院需要对西医类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技术培训。由医务科、护理部安排中医药专业骨干授课,学习内容为中医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病病例书写规范,掌握中医理法方药的临床运用知识,每年安排学习时间不少于30学时。

4、晋升中级职称的须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中医师师承(青苗工程)学习考核合格。

(二)院外继教学习及人才培养

院外继教学习及培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上级医院学习;二是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继教项目培训学习;三是参加省市各专业学术会议。

1、进修学习:计划选派赴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以南京、扬州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为主。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临床科室及护理、医技等,学习时间根据科室工作灵活掌握,为3月、6个月、一年。目的是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做好人才引进及招聘工作,开展师承教育,对第四批名老中医、省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定期检查督促,完成省优秀农村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开展“青苗培养”,院内师承工作,对被确定的20名住院中医师定期考核。

4、继教项目短期培训学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基层指导科负责组织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部相关规定,凡是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获继教I类学分15分为合格,低于15分视为继教不合格,年度专业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调资晋职。各科室要鼓励科室人员撰写学术论文,适当安排人员参加各级学术会议。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人才,措施

1“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紧紧围绕集团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人才强港”战略,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人才开发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重点推进各类人才的发展,引进人才,培养和利用等关键环节,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素质,努力创造竞争性、创新性,体现时代活力的人才队伍,为集团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1.2 基本原则

1.2.1 坚持人才优先原则

优先发展人才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作用和战略性作用,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结构调整优先、保证投资人才优先、人才体系优先更新,与时俱进。

1.2.2 坚持优化结构原则

不断提高人才数量的同时,注重人才结构的优化配置。优化全港人才的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结构,适应港口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进行人才的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使人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2.3 持续创新原则

通过不断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机制的创新,重点引进人才,利用系统的短板,确保人才政策未来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创新活力。

1.2.4 以用为本原则

充分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全面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基于不坚持办手续的人员、培训人员的做法。人在使用中的成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人才舞台总监、创业平台,真正的人才在此期间,充分发挥人才的范围。

1.3 发展目标

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港,人才强港”战略,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可持续发展。针对职工文化素质偏低,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总体比例失调,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等突出问题,加强素质和能力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适岗经营管理人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的高技能型人才与操作人才。

1.4 主要任务

(1)培养造就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快专业人才的企业管理、营销的专业化与国际化。培养了大量的全球战略眼光和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做好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作,提高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对紧缺人才的培养。一是着力构建集团紧缺人才体系。即能够担当重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战略发展紧缺的市场营销领军人才、物流发展高端人才、资本运作、港口基本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根据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目标、落实培训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培养和锻炼等方法,加快对集团紧缺人才的培养步伐,为集团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证。

(3)继续加强对专业核技术人员及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争取高、中、初级专业技术的人才的比例达到1∶4∶5。

2 主要对策和措施

2.1 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为根本,持续创新人才机制

2.1.1 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重视实践发现、培养人才,建设人人都能成才的培养和发展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员工自学成才。采用岗位学习和培训交流相结合,岗位锻炼与交流锻炼结合的方法,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国内知名高校、沿海港口和知名企业学习,选派一批优秀干部进行挂职锻炼。

2.1.2 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以道德人格、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人才评价的科学体制。完善人才评价模式,延伸人才评价系统。人才评价与人才发现相结合的,坚持实践与群众对人才的认可、发现。建立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定的考核办法,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办法。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人员考核评价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

2.1.3 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改革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体系,科学合理地利用人才,培养人与适当岗位,人尽其才,,持续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用人导向和氛围,坚持有能力和政治诚信的用人方式。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选拔任用制度,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制度规范,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按需建立设岗,根据岗位聘任,竞争择优的聘任机制。

2.1.4 人才流动配制机制

建立集团内部人才市场,通过集团内网等形式,定期发布集团人力需求及招聘信息,在集团内部进行人才的合理有效配制。建立集团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数据库,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

2.1.5 继续探索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挂钩的工作制度,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激发人才的活力,维护激励机制的合法权益。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增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逐步建立规范、有序、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的工资制度。积极探索各类人员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度和项目工资制度的各种形式,建立特殊的人才激励制度,在集团内推广专业技术及技能人员津贴,建立“杰出贡献集团人才奖”,奖励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港口经济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每两年评选一次。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单位各类人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特别优秀人才适时增加社会补充养老保险。

2.2 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创新聚才、引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2)每年编制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录,建立港口主导产业、重要发展行业、重点项目人才资源信息库,依托重大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

(3)每年坚持从重点院校毕业生中吸纳一定数量的短缺的专业人才,充实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中队伍,每年从高中职院校引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进行培养,逐步改善港口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状。

(4)积极推行人才引进灵活,集所有,但要招聘人才的新思路,采用就业、借款、咨询、讲座、兼职、合作交流、人才租赁模式灵活引进智力资源。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2.3 实施保障措施,确保人才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2.3.1 加大人才开发的多元化投入

各级要牢固树立投资观念,是投资最大的效益,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提高单位和个人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动员和组织香港电力领域,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投资。特别是要更加重视人才资本投资的发展,使人才工作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积极探索设立专门用于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军事人才培养和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要重视对员工培训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员工培训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2.3.2 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要建立第一手抓第一资源评估体系,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制中间去,任务分解,定期审查。各级党政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树立人才意识,切实承担起发展和发现人才我的重要责任,做好培养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

2.3.3 抓好人才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各单位要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整体规划的发展范围,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形成党委、人事部门的统一领导,抓住领导,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参与多种人才工作新模式。要统一思想,把工作结合起来,把双方的力量整合,形成人才和工作在一起,创造人才的事业,用人才的环境,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律保障人才。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4篇

“十二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加快构建的时期,也是深入实施国家和我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五年。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桂战略,实现为广西科學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的目标,必须紧扣未来五年人才发展趋势,谋划未来五年人才发展蓝图。因此,切实抓好广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要科学地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与编制规划的关系,充分体现人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部署,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未来五年发展走势和需求,精心谋划“十二五”期间我区人才发展规划。

要坚持开门搞人才规划。勇于开门集智,善于师夷长技,加强学习交流,广泛汲取各界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拓展编制思路和发展空间,既结合外省的先进做法,又针对广西人才发展现状,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才能对“十二五”时期全区人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切实提高“十二五”人才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人才工作焕发新活力、创出新局面、抓出新成效。

要认真开展相关重点课题的研究。围绕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趋向,选择重点研究方向,对人才发展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课题研究可委托专业科研机构或一些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开展,充分利用调研成果充实人才规划,力保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重点课题研究要有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创新性,要体现出我区的特色,能具体指导我区“十二五”人才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要认真梳理人才规划项目。将项目编制工作作为“十二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以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努力筛选一批事关全区“十二五”人才发展全局、支撑力大、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重点人才项目,以人才重点工程和项目为抓手,以全面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基本取向,同时兼顾各层次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依靠人才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惠及民生。在规划中要努力体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与促进作用,为人才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5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的 关键时期,制定并实施好这一时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全面实现我县“十 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十二 五”人才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 期间人才队伍发展概况

(一)人才队伍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 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营造了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 止到 2005 年底,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 8297 人,其中:党政人才 1593 人, 专业技术人才 4486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148 人,中级职称 1870 人,初级职 称 2468 人),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785 人(含有高级职称的 14 人, 中级职称 66 人, 初级职称 174 人)其他各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1433 , 人.与 2000 年相比,全县人才总量增加了 1863 人,年均增幅 5.8%.现人 才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文

化程度的 1697 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突出.据 统计,除公检法司机关外,其他县直党政机关现有人才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 占 24.7%,45~50 岁的占 17.1%,40 ~45 岁的占 28.9%,而 35 岁以下的仅占 13%.小学教师 50 岁以上的占 31.96%,其中高龄教师占 20.29%.县直党政 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占 75.2%,科员只占 17.4%.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 人员仅占总数的 3.4%.学生计划”,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 既懂经营,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二)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6.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用足用好用活扶持政策,主动争取上级及 相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组织,人事及有关职能部 门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创新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7.发挥本地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发挥我县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结合我 县锻,铸造产业聚集的特点,有计划,成批量地引进人才.以培养和发展人才机制为载体,优化产业集聚功能,改变引才思路和方式,关注中西部人才 走向,通过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8.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重 其所酬”的招才引智新理念,采取聘用,借用,咨询,讲课,兼职,合作交 流,人才租赁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注 重发挥 XX 籍在外人士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建立 XX 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 网,为我县企业联系与利用高级技术人才和最新技术建立联系渠道,为 XX 籍专家,学者报效家乡和回乡投资创业搭建平台.(三)以制度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

体育局十二五体育人才发展规划 第6篇

“十二五”体育人才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将体育人才发展列为了“健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人才发展主要围绕“健康××”建设为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主线,以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区域性中心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编制本规划。

二、体育现状

2001年,我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全市至今仅有三个区县获此殊荣;2005—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8、2009、2010年连续四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1996年,举办了科克伦夔门走钢丝;2000年,承办了全国桥牌赛;2003年8月,承办了阿迪力天坑走钢丝竞技表演活动;2004年10月,承办了陕西西部神龙摩托车罗周强走钢丝活动; 2008年10月,成功举办了具有国际影响的“2008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国际低空跳伞节”。

(一)群众体育。我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41.45%(其中城市10.3万,占城市人口的75.2%;农村人口的29.2%)。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基本做到了:“天天有赛事,周周有看点,月月有主题,年年有亮点。”每年开展大型体育活动20次以上,与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以“健康奉节”建设为主题的职工运动会。组织的篮球联赛、中国象棋联赛、乒乓球联赛和羽毛球联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市内外嘉宾的称赞。现有体育协会19个,会员近万人,其中老年人体育协会、自行车协会、游泳协会、登山协会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并多次获得市级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围绕重点运动项目抓好优秀运动队建设,以优势项目的重点突破带动优秀运动队伍水平提升。合理确定优秀运动队及其人员编制,并随着重点项目的增加和水平提升逐步扩大规模。到2015年优秀运动队规模达到200人以上。进一步完善优秀运动队竞争和激励机制,形成进出有序、科学合理的优秀运动队管理体系。建立符合项目实际的、科学先进的复合型运动队管理体制和管理团队,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发挥教练的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加强训练监控,创立与完善优秀运动队训练评估体系,努力提高训练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训、科、医紧密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设高水平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教练员队伍建设是提升竞技运动水平的关键。加强教练员培养,鼓励和支持教练员学习进修,用新的理念和科技手段提高训练水平。建立教练员按运动成绩确定收入的分配制度,逐步推行年薪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一流教练员。增强教练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健全教练员竞争上岗机制、激励机制。对于承担我县重点发展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在工作条件、资源配置、待遇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加强裁判员管理,提高裁判员专业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过硬,业务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裁判员队伍。

加强高水平运动员队伍建设。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主体。加强文化教育和励志教育,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坚定运动员为祖国、为重庆、为奉节争光的理想信念。对承担重点发展项目的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在训练条件、科技支撑、生活待遇及参加国内外重要赛事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我县优秀运动员更多地进入国家队、市运动队。鼓励全县中小学根据所承担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训练

任制。

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突出发展体育事业的机遇,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本规划所涉及内容及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总体战略。

三、加强领导,力争本规划尽早实施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7篇

——浅谈“十二五”规划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今年直至2015年,我国开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具体内容,在此,就“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谈谈个人的认识。

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小到个人,教育意味着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大到国家,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程度,关系着国家的进步和未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才强国战略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这两个战略的提出已有时日,而发展的路却是任重而道远。所以“十二五”计划仍然把这一项列为目标并加以深入。并提出了更深一层次的目标。即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一次说来简单,而真正发挥出来却很难,因为创新需要各方面能力的支持,它首先需要的便是教育为基础,国家的发展为动力,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创新产生的平台。

规划就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具体内容又分为四个方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以下是对各个内容的了解和提出的想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民生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民带来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于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我认为,完善机制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鼓励科技创新,使创新能有支持存在,比如说知识产权法德完善等,都是对创新科技的支持和保护。所以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这也是一个平等的体现。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我认为,教育是平等的,是广泛的。普及教育传播教育深入教育,使更多人受教育,从而提高科技提高素质,每个人进步一小步,整个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

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所以国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对人才有高要求的年代,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体现,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无论从外部环境上还是从内在培养上都是关键环节,通过教育,产出高质量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为国家的长久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镇海区教育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8篇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人才强国,党的领导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的决议 (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 , 进一步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 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1], 对中国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 为中国“十二五”时期人才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国以才立, 政以才治, 业以才兴。“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写入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把建设人才强国与教育、科技并列作出部署, 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 更加突出了人才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 人才兴则民族兴, 人才强则国家强。当前, 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人才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迫切要求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2]。“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整体部署, 既是立足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 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二、坚持“24字”指导方针,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 建设人才强国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指导方针。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发展的总方针, 是“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的总方向,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切实遵循并自觉运用。一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服务科学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必然要求人才优先发展。这是因为,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后, 原来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确立人才在经济社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才能真正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的要求, 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二要坚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人才的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 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则是用好人才的根本保障。围绕用好人才、提高人才效能, 我们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 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 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三要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高端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紧缺资源,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常常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建设人才强国, 要突出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着力在各个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在注重高端引领的同时, 要坚持整体开发, 统筹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 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建设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突出工作重点, 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继续抓好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 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 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一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 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影响着国家长远发展。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 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教育方式, 突出培养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 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 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二要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十二五”时期, 是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变化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如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和教育、文化、政法、医药卫生等) , 尤其要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努力推动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渴求。三要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是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提高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拓宽人才引进范围, 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3]。

四、强化关爱激励, 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必须“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 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在实践中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沃壤与呵护,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要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 促进人才事业发展, 必须把加强人才环境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 针对各类人才成长特点, 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 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充分尊重人才个性, 鼓励各类人才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同时又容许失误和失败。要格外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 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要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 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 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二要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选人用人公平是激励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我们要继续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 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上, 要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加大面向基层招考公务员工作力度, 在政府机关中全面推行竞争上岗, 实施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上, 要按照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要求, 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 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上, 要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 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4]。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是推进人才事业发展、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 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为人才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一要完善人才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督促落实机制, 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人才工作的合力。二要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 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 改进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 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 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三要建立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 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 同时鼓励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 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4]。通过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切实形成“事业凝聚人才、实践造就人才、机制激励人才、法制保障人才”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提高党管人才的工作水平。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人才工作的整体部署, 是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人才工作的纲领和指南。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纲要, 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综合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 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 2011-03-17 (1) .

[2]人民日报社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N].人民日报, 2010-05-27 (4) .

[3]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新华社, 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2010-06-06.

上一篇:交通行业履职情况汇报下一篇:学校老师请假条怎么写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