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Cookie 功能的几种方法

2024-07-23

禁用Cookie 功能的几种方法(精选3篇)

禁用Cookie 功能的几种方法 第1篇

Cookie实际上是一些小的数据包,里面包含着关于你网上冲浪习惯的信息,可以方便你以后的操作,但随后就为因特网上了解Cookie的站点所知,正因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会禁用Cookie,以保证上网的安全。以下笔者介绍禁用Cookie的三种方法,你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一、IE选项法

1、启动IE;

2、在工具菜单上,单击Internet选项,打开Internet选项对话框;

3、单击隐私选项卡,将滑块上移到更高的隐私级别。如果移动到最顶端则是选择阻止所有的Cookie,此时系统将阻止所有网站的Cookie,而且网站不能读取计算机上已有的Cookie;

4、单击确定按钮。

二、属性设置法

当然,上述的IE选项法笔者是在IE6中操作完成,如果你用的是IE5,那么请在Internet选项对话框中安全选项卡上进行设置,在IE4中又有所不同。而下述的属性设置法把保存Cookie的文件夹设置为只读属性,从而网站也就无法向其中写入Cookie信息了。该法适用于各种版本的IE。

1、启动Windows资源管理器;

2、找到保存Cookie的文件夹。使用Windows版本不同,保存Cookie的文件夹会有所不同。比如,在Windows XP中,该文件夹为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Cookies文件夹;在Windows 98中,是C:WindowsCookies文件夹;

3、右键单击该文件夹,再单击属性,打开文件夹属性对话框,选中只读复选框,指定此文件夹中的文件为只读属性,只读意味着文件不能被更改或意外删除;

4、单击确定按钮,

三、注册表法

属性设置法实际上也有缺陷,就是网站照样可以读取计算机上已有的Cookie。而且有一些特殊Cookie不是以文本文件形式存在,而是保存在内存中。这类Cookie通常是用户在访问某些特殊网站时,由系统自动在内存中生成,一旦访问者离开该网站又自动将Cookie从内存中删除。上述两法对这些Cookie就无能为力了,而注册表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1、单击开始菜单,再单击运行,然后在打开框中键入regedit,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窗口;

2、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Internet SettingsCacheSpecial PathsCookies分支,右键单击Cookies,然后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当系统提示确认删除时,请单击是按钮;

3、关闭注册表编辑器窗口

为了防止一些网站将Cookie文件放到你的计算机中,除了如上所述手动进行设置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安装软件来保护你的Cookie文件。这类软件比较多,你可以到各大软件下载站点去下载。比如,Complete Cleanup Software Trail就是一款专门用来清除各种Cookie的软件,它的功能十分强大,不但能让已保存在计算机中的Cookie无处藏身,也能将用户浏览网页时保存在硬盘缓存中的垃圾信息清除。

禁用Cookie 功能的几种方法 第2篇

偶氮染料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偶氮 (-N=N-) 基团的有机合成染料。该类染料约占商品染料的70%, 皮革染色时所用的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等均含有偶氮染料。由于研究证实偶氮染料染色后的皮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分解出致癌芳香胺, 所以偶氮染料的生态环保性能受到国内外的重点关注, 并制定了限量要求。国际上相关的规定以欧盟指令2002/61/EC最为权威, 国内以强制性标准G B20400《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为依据, 这使得禁用芳香胺偶氮染料的检测成为皮革及其制品的最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由于目前皮革类消费品使用的普及性及消费意识的增强, 国内皮革检测实验室的样品量逐年增加, 检测业务日益繁重。

目前, 针对皮革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所实施的标准通常为ISO 17234-1和G B/T 19942, 该两项标准的检测原理与操作过程相同, 实验大致流程如下:剪碎的样品用正己烷脱脂后晾干, 然后在70℃下用保险粉对样品上的染料进行裂解, 裂解液注入装有硅藻土的层析柱中, 用约80 m L叔丁基甲醚或乙醚多次淋洗, 再进一步通过旋蒸将洗脱液浓缩, 最后氮吹后定容, 进行G C-M S检测。该方法的预处理流程长、操作繁琐, 尤其是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 严重影响实验室环境和检测人员的健康, 该问题早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1,2]。因此, 寻求一种环保、高效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然而, 至今针对皮革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的预处理新方法文献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在参照已有的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的预处理方法研究基础上, 结合皮革自身成分的特点, 对几种较为实用的预处理方法用于皮革检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确保检测结果可靠的基础上, 实现检测过程的绿色化以及高效化, 以供检测实验室参考。

2 预处理技术及应用现状

2.1 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即向裂解后的水溶液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 对芳香胺进行萃取, 然后分离出有机溶剂进行H PLC或G C-M S测试。该方法也即是常规的液液萃取法。为了促进芳香胺的游离并加速其转移到有机相中, 通常要将水溶液p H调至碱性, 并加入中性盐至饱和。

周佳[3]等人以甲醇作为溶剂, 对于纺织品裂解后的溶液 (含有碳酸钾) 进行萃取, 加入硫酸钠使水溶液饱和, 振荡萃取后分离出甲醇, 进行G C-M S测定,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快速筛选方法, 该方法中1 g的样品消耗的甲醇约为10 m L。黄圆圆[4]等人对于纺织品裂解后的溶液, 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 然后离心分离出乙酸乙酯进行G C-M S测定, 所建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已有的国家标准一致性良好, 该方法中1 g的样品消耗的乙酸乙酯量为12 m L。方荣谦[5]等人以叔丁基甲醚为萃取溶剂, 对纺织品裂解后的芳香胺进行振荡萃取, 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和N a O H溶液以提高萃取效果, 所建方法中1 g的样品消耗的叔丁基甲醚量为5 m L。

从上述溶剂萃取技术的研究可知, 溶剂萃取技术操作简单, 省去了繁琐的旋蒸浓缩和氮吹过程, 尤其是尤其溶剂的消耗量显著降低, 并可采用气味轻、低毒的溶剂代替国标中气味重、毒性高的叔丁基甲醚或乙醚, 提高了检测过程的环保性和高效性。

然而上述技术是基于纺织品的材质特点而开发, 因为纺织品裂解后的溶液中杂质较少, 萃取后的有机溶剂采用膜过滤即可满足G C-M S进样要求。而皮革中含有较多的油脂和填充物, 这些基质材料在70℃的高温裂解过程中, 必然会进入到裂解液中, 而且在有机溶剂萃取过程中进一步进入到有机相中, 这将会对H PLC或G C-M S造成严重污染, 并干扰测定结果。因此虽然溶剂萃取操作简便、溶剂消耗量少, 但与已有的国标G B/T 19942相比, 该过程杂质干扰及仪器污染严重, 对于皮革样品不具有普适性。

2.2 重氮化-偶合显色技术

该技术见于叶曦雯[6,7]和李引[8]等人研究报道。其基于芳香胺的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原理而建立。样品经过裂解处理后, 采用叔丁基甲醚和盐酸溶液两步萃取, 以实现芳香胺的萃取和反应液的脱色, 然后向盐酸萃取液中加入50μL的N a N O2溶液完成重氮化, 再加入1 m L邻甲氧基苯酚溶液与重氮盐偶合而显色, 通过目测即可快速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禁用芳香胺, 方法检出限为15m 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 溶剂消耗量少, 不依赖于大型的G C-M S仪器, 因此检测方法可以延伸到车间、仓库等场所, 适用于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快速定性筛选。

该技术对于皮革样品的检测的适用性未见报道。该技术应用于皮革时可能存在的关键问题是颜色的干扰, 因为皮革的色牢度一般低于纺织品, 裂解液中颜色通常比较明显。日常采用国标G B/T19942对皮革的检测时表明, 至少30%的皮革样品的裂解液经过硅藻土层析柱净化后, 样液中的颜色仍然显著。由于皮革加工中所用染料类型的多样性, 本技术中所采用的叔丁基甲醚和盐酸液两步萃取技术, 无法保证偶合之前的样液中脱色完全。因此若能进一步研究出有效净化裂解液中颜色的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皮革中禁用偶氮染料的快速筛选。

2.3 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 (SPM E) 是采用涂覆不同化合物的微型熔融石英萃取纤维, 吸附水溶液中微量有机化合物, 再结合色谱进样技术将被吸附物质脱附而进行仪器分析, 自1990年问世以来, 已广泛应用于水、食品、土壤中的半挥发性物质的检测[9]。SPM E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易于实现与色谱联用的联用。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溶剂萃取、索式提取等相比, 其不使用有机溶剂, 且简便、快速, 样品用量少[10]。

芳香胺属于半挥发性物质, 因此适合采用SPM E进行富集、再结合色谱进样技术将被吸附的芳香胺脱附后检测。许泓[11]等人采用SPM E对皮革和纺织品裂解液中的芳香胺进行萃取, 系统对比了7μm和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85μm聚丙烯酸酯纤维等3种萃取纤维的萃取效果, 优选出最佳的萃取纤维为85μm聚丙烯酸酯纤维, 方法回收率在50.0%~94.6%之间, 该过程中未使用有机溶剂, 实现了检测过程的无溶剂操作。

SPM E存在的问题在于其需要价格较贵的SPM E萃取纤维以及专用的SPM E装置, 且萃取纤维的寿命较短, 在日常样品检测量较多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因此目前SPM E并未普及于皮革及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的检测。

2.4 基于离子液的液相微萃取技术

液相微萃取 (LPM E) 是在溶剂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SPM E)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它集采样、萃取、浓缩于一体, 通过将少量萃取溶剂悬于色谱进样针头或将溶剂注入一小段中空纤维内部, 并置于待测溶液中富集待测物质[13]。与SPM E技术相比, LPM E不需要专门的装置, 检测成本低, 但其萃取溶剂的用量少, 这对萃取溶剂的富集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

离子液作为一种新型溶剂, 具有优于传统萃取溶剂的突出性质, 例如不挥发性、高稳定性、强极性和无污染性等, 其可以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比常规有机溶剂具有更高溶解力, 表现出优良的富集效果, 非常适合作为液相微萃取中的萃取溶剂[14]。同时离子液可以直接进入H PLC进行分析, 因为在流动相的冲洗下, 离子液容易被稀释, 不会影响目标物的分析[15]。虽然未能证实离子液在使用过程中为绿色试剂, 但其不挥发性和极低的消耗量保证了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以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的LPM E技术已成功用于萃取富集环境样品中的多环芳烃[16,17]及苯系物[18], 并体现出环保、高效的特点。

LPM E通常使用密度大于水的疏水性离子液体, 以便于富集后离子液的分离。使用时, 离子液可以先注入中空纤维内再置于裂解后的样品溶液中, 也可以直接加入裂解后的样品溶液中进行分散萃取。

丁健桦[19]采用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技术, 对纺织品裂解液中的8种可致癌芳香胺进行富集, 其采用离子液[B M IM]PF6作为富集相, 最后采用H PLC对离子液中的芳香胺进行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在83.2%~91.2%之间;8种芳香胺的富集倍数在10~270倍之间, 显示出灵敏、快捷、有机溶剂消耗少的特点。张慧[20]等人采用液相微萃取技术, 以自制的离子液[B M IM]PF6为萃取溶剂, 对纺织品裂解溶液中的芳香胺进行富集, 并比较了直接浸入式微萃取和溶剂棒微萃取两种模式的萃取效果, 优选出溶剂棒微萃取模式, 并考察了N a C l加入量和p H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所建方法对22种芳香胺的富集倍数在5.7~270之间, 回收率在82%~94%之间, 所测芳香胺含量均高于国标G B的测定值, 原因在于样品预处理时, 离子液的富集效果突出, 减少了芳香胺的损失。卢鸯[21]等人以离子液[C 6M IM]PF6为萃取溶剂, 对纺织品裂解液中的芳香胺进行萃取, 通过旋涡分散加速富集过程, 然后离心使离子液沉淀析出, 取样后进行H PLC测试, 所建方法对21种芳香胺的富集倍数在11~186之间, 定量检出限低于1m g/kg, 远低于标准限量要求。

从已有的文献结果可见, 离子液体因其高效的富集能力, 有力支撑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 也使得偶氮染料检测过程中溶剂消耗显著降低, 因为其不使用常规的有机溶剂, 而且离子液的消耗量很少 (低于100μL) 。但是, 因该技术所用试剂的微量化, 要求实验操作过程更加精细, 因此对实验人员的熟练程度和细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否则将会导致极大偏差。另外, 因离子液的高沸点特征, 导致分析测试的仪器只能采用H PLC进行, 而不能使用灵敏度高、定性准确的G C-M S, 这也是采用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的LPM E技术未广泛应用于芳香胺染料检测的问题所在。

3 结论

禁用Cookie 功能的几种方法 第3篇

还有一些利用社会工程学的盗窃手法,比如通过对你的Cookie的刺探盗取你的QQ号码等等,这样虽然你可以通过申诉找回来。但是难免你的Q0好友都被人删除了。还有我们的游戏账号和密码,这个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Cookie就记录着这样的登录信息,如果我们任由这只黑手胡作非为,谁知道将来会出什么事呢,虽然网络上的东西是虚拟的,但是望着自己辛苦得来的装备跑到别人的腰包里,你会有何感受?

很多人为了“安全”,他们坚持每天用完电脑及时清理lE的缓存文件、删除Cookie的工作。不得不佩服每天这样做的毅力,但有个事实却不可否认——每天这么做太麻烦了。那么如何简单却又能有效地防止别人利用Cookie刺探我们呢?

直接对Cookie禁用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你选择:

一、IE选项法

1启动IE;

2在“工具”菜单上,单击“Internet选项”,打开“Internet选项”对话框:

3单击“隐私”选项卡,将滑块上移到更高的隐私级别。如果移动到最顶端则是选择“阻止所有的Cookie”,此时系统将阻止所有网站的Cookie,而且网站不能读取计算机上已有的Cookie;

4单击“确定”按钮。

二、属性设置法

当然,上述的“lE选项法”笔者是在IE6中操作完成的,如果你用的是IE5,那么请在“Internet选项”对话框中“安全”选项卡上进行设置。而下述的“属性设置法”把保存Cookie的文件夹设置为“只读”属性,从而网站也就无法向其中写入Cookie信息了。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版本的IE。

1启动“Windows资源管理器”;

2找到保存Cookie的文件夹。使用Windows版本不同,保存Cookie的文件夹会有所不同。比如,在Windows XP中,该文件夹为“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cookies”文件夹;在Windows98中,是“C:\Windows\Cookies"文件夹;

3右键单击该文件夹,再单击“属性”,打开文件夹属性对话框,选中“只读”复选框,指定此文件夹中的文件为只读属性,只读意味着文件不能被更改或意外删除;

4单击“确定”按钮。

三、注册表法

“属性设置法”实际上也有缺陷,就是网站照样可以读取计算机上已有的Cookle。而且有一些特殊Cookie不是以文本文件形式存在的,而是保存在内存中。这类Cookie通常是用户在访问某些特殊网站时,由系统自动在内存中生成的,一旦访问者离开该网站又自动将Cookie从内存中删除。上述两种方法对这些Cookie就无能为力了,而“注册表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1单击“开始”菜单,再单击“运行”,然后在“打开”框中键入“regedil”,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窗口:

2依次展开

“HKEY—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lotemet

Settings\Caehe\SpecialPaths\Cookies”分支,右键单击"Cookies',然后单击快捷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当系统提示确认删除时,请单击“是”按钮;

3关闭“注册表编辑器”窗口。

上一篇:力与美的交响美文下一篇:家乡风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