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2024-05-26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精选6篇)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第1篇

对全区基层办公室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最近,我办按照市委办的要求,由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吴卫民带队,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12个乡镇、街道和56个区直正科级以上单位办公室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采取统计分析和实地坐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掌握大面工作情况的同时,从乡镇、街道、经济主管部门和主要社会事业单位四个层面选取了芦荻山乡、三岔路街道、区农村工作部、区民政局等单位办公室进行重点解剖。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区7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实有办公室工作人员43人,其中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31人,外聘5人;56个科局单位现有办公室工作人员136人,其中行政编制43人,事业编制65人,外聘28人。

从年龄结构看,乡镇、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35岁以下的占70%,36岁到45岁的占23%,45岁以上占7%;科局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35岁以下的占38%,36岁到45岁的占41%,45岁以上的占21%。

从性别结构看,乡镇、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男性占51%,女性占49%;科局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男性占63%,女性占37%。

从文化结构看,乡镇、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9%,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21%;科局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11%,初中学历的占4%。

从专业结构看,乡镇、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中中文专业的仅占3%,财经、法律等其他专业的占97%;科局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中中文专业仅占15%,财经、法律等其他专业的占85%。

客观评价近几年我区基层办公室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普遍重视。调查表明,无论是乡镇、街道,还是部门、单位一把手都十分重视办公室工作,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设施配置等方面重点倾斜,坚持把最强的干部安排到办公室,最好的设施配备给办公室。如近3年来,通过公开招考、公开选调、借调等形式先后把104名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办公室;投入近300万元,添置或更换办公桌椅118套、文件柜59套,安装空调44台,新购电脑137台,打字复印机39台,基本做到了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办公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各单位在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尽量保证办公室正常运转所需工作经费,具初步匡算,2009年全区基层办公室落实办公经费达160余万元,区畜牧局、区交通局、区民政局、区水利局等单位办公室每年的办公经费超过4万元。

二是学习培训经常。坚持把学习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办公室工作水平的主要途径,每两年由区委办组织全区办公室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和新进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集中系统培训,编印专门培训资料,并请来市委办领导授课;每年由区秘书学会组织文秘人员到外地进

行一次调研笔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每月组织一次基层信息联系点工作人员碰头会,进行信息讲评,交流学习心得;每半个月安排1名基层办公室干部到区委办综调室、信息组或秘书组脱产跟班学习,保证基层办公室干部每人每年有1次以上学习充电机会,切实提高全区基层办公室干部业务水平。区发改局、区科协、区司法局等单位一把手还主动与区委办联系,选派文秘人员到区委办学习业务知识。区供销社办公室认真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办公室、争做学习型干部”活动,鼓劲干部参与自学,不断提高学识水平。芦荻山乡高度重视办公室干部学习,每年为办公室安排了专门的学习经费,并鼓励干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凡在市级以上党报党刊发表业务文章按层次每篇给予100元到500元的奖励,从而大大提高了办公室干部学习和写作的劲头。

三是规章制度健全。各单位办公室比较注重制度建设,特别是2006年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办公室按照优质服务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值班联络、文件管理、信息调研、后勤接待、车辆管理、档案管理和日常工作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内容涵盖了政务、事务和服务等各个方面。区委农村工作部办公室围绕办文、办会、办事编印了《办公室工作手册》,干部人手一册,方便干部及时对照手册规范言行。区委组织部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还出台了限时工作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区发改局从学习、工作、纪律等方面明确了30项具体制度,有效促进了办公室干部工作作风改进。区党校办公室为保证制度落实到位,还制定了各项工作的办事规程,在单位营造了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河伏镇、城西街道办公室不断健全了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以此推进制度落实到位。

四是干部成长较快。通过在办公室岗位锻炼和磨砺,基层办公室干部综合协调能力、写作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应急能力等普遍得到较大提高,一部分干部很快成长并被组织安排到重要领导岗位任职。近5年来,全区基层办公室干部共流出干部45人,其中提拔重用到正科级岗位的有5人,提拔为副科级职务的有26人,通过参与各类考试进行省、市部门单位或到外省的有8人。在乡街办公室工作3年以上且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干部提拔为副科级职务的人数占到60%。

二、问题及原因

1、队伍难稳定。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基层办公室干部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过快。到目前为止,全区基层办公室干部工作时间超过3年的不足50%,乡街不足30%,如三岔路街道,3年时间换了8名办公室人员,有的工作时间仅2个月就离开了,队伍严重不稳定。在调研中,大部分单位一把手表示办公室人员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留不住人。二是人员不足。全区68个基层办公室平均每个办公室工作人员仅1.5人,大部分还身兼数职,其中3人以上办公室占24%,2人的占9 %,1人的占65%,没有工作人员的占2%。造成队伍不稳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2002年人事编制部门在机构“三定”方案中没有给基层办公室定编制,人员受编制数限制进不来,导致目前基层办公室混岗混编现象严重,如三岔路街道因编制限制在办公室工作人员无法调入的情况下,只能临时从外面聘用了3名人员;二是基层领导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对办公室工作要求更高,办公室人员深感工作压力大而“跳槽”;三是办公室工作有责无权,工作清苦,所付出的劳动与享受的待遇严重失衡,使得一些年轻干部不安心工作;四是一些特别出色的办公室干部一般被提拔到其他岗位上任职,很少就地升职留用,单位一年换一个办公室主任,甚至一年换几个,造成岗位人员更换频繁。五是有的单位领导情急乱点将,拉夫凑数,把那些素质偏低,缺乏写作能力的干部安

插到办公室,认为办公室只要接好电话就行了。走的走,留的留,塞的塞,人心不定,队伍不稳。

2、能力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字工作人员奇缺,绝大部分办公室干部只能端茶倒水,扫地抹灰,全区基层单位一把手对办公室材料水平满意率不足10%,很多经验总结、汇报材料都是由单位一把手亲自动手,会写材料的干部“一将难求”;二是规范化建设不近人意,如值班日志不合要求、办文办会不按程序、设施摆放不很整齐、卫生保洁不够经常等问题在基层办公室还比较突出,有的办公室部分设施严重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办公需要,如南坪岗乡,很多办公设施都是2003年以前添置的;三是工作缺乏主动性,满足于应付一般性事务,很多工作都要靠领导吩咐、等领导安排,没有起到较好的参谋作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基层办公室文秘专业人才不多,中文专业的科班人才仅3%,文秘理论底子薄,工作水平提高难,特别是近几年基层办公室进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军转干部或退伍军人,弃武从政尚需角色转换,更别说提笔成文。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区新进干部队伍人员中转业军人超过5成。二是近几年办公室新手多,对办公室工作业务不熟悉,特别是文字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很多办公室干部刚刚培养入门,又抽调搞其它工作去了,使整体业务水平提高较慢。三是由于大部分单位办公室人员力量薄弱,办公室干部疲于应付日常琐事,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事务和协调上,静不下心来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四是部分干部对自身要求不高,工作随意性大,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尽管目前基层办公室建立的制度不少,但很多制度却没有落实,有的基层办公室干部甚至连会议主席台的坐次安排、接待来客的餐桌坐位安排都不懂,以致常常闹出笑话。五是基层财力有限,在现代化办公设施配备投入上仍有较大差距,制约了办公室水平的快速提高。

3、待遇有差距。一方面是经济待遇有差距。从我区基层单位内部看,大部分职能股室上级都下拔有工作经费,而办公室没有。从行业看,目前财政、纪检、公安、政法、信访、计育等较多行业每月都有特殊津贴,而办公室干部尽管工作繁重,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却没有相关补贴。从不同身份的办公室从业人员看,行政编制的干部待遇落实较好,乡镇站所事业编制借调到办公室工作的干部待遇落实较差。以芦山乡为例,3名办公室干部中一名公务员、两名事业编制干部,由于乡镇站所干部津补贴没有纳入财政统发,事业编干部每年工资总额要比公务员少10000元左右,同工不同酬。另一方面是政治待遇有差距。目前,区直单位办公室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的人员比例接近1:1.5,乡镇、街道办公室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比例达到1:5。总体上看,事业编制人数多于行政编制人数,尽管近几年加大了公务员招考力度,但受总编制人数限制,出多进少,两类人员比例改变不大。从目前的公务员管理体制来看,由于公务员队伍逢进必考,致使事业编制干部受身份限制迁升无望,无法在政治上取得进步,导致部分干部精神萎靡。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拓宽视野,畅通选人渠道。加快建立基层办公室工作人员人才库,坚持每年对乡镇、街道、区直单位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和3O岁以下、秘书相关专业毕业、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干部职工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将他们纳入办公室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扩大优秀人员进入办公室的渠道,每年全区要从行政编制总数里调剂出3-5个指标公开招考公务员,补充办公室新鲜血液,并坚持新进机关工作人员首先安排到办公室工作,加强办公室力量,形成结构合理、永葆生机的秘书梯队。加快打通优秀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常成长通道,合理控制干部流动速度,对具有公务员身份且工作年限达到3年以上的优秀办公室干部解决副科级待遇,对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办公室干部,可参照社区支部书记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机制,每年拿出3个行政编制进行有限竞争,逐年解决其政治待遇。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或领导授课,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集中培训,对培训结果由区委办统一考试或考核,并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单位一把手,切实增强培训的压力,保证实效性。继续实行跟班学习制度,每月安排1-2人到区委办、政府办跟班学习,搞好传帮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给基层办公室安排调研课题或直接组织基层办公室干部开展调查研究,逼着干部提高写作水平。积极组织秘书学会经常开展业务培训、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知识竞赛、外出考察等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三是搭建平台,营造留人环境。认真落实“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政策,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坚持在政治上多关心,单位一把手要常经和办公室干部交流沟通,了解办公室干部的政治追求,并进行合理引导,防止干部在政治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帮助干部在政治上尽快成熟。坚持在经济上多关照,基层办公室特别是乡街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期在晚上和节假日值班,应设置值班津贴,加班的应发给一定的加班补助,真正做到在经济上有想头。坚持在工作上多关注,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加大办公设施投入力度,保证现代化办公设备需要,为办公室营造良好舒适的办公环境。坚持在生活上多关怀,及时了解办公室干部的困难和疾苦,在政策和原则范围内,为办公室工作人员解决好子女就学、配偶工作调动等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营造温馨的团队氛围。

四是夯实基础,落实规范管理。首先,要明确基层办公室和工作人员的相关职责,做到职责分明,责任明确。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结合加大基层办公室评比表彰力度,评选结果与考核、岗位评先相挂钩,授予荣誉称号,给予适当奖励,对成绩突出的,推荐给人事部门嘉奖或记功;对因主观原因工作出现疏漏的,要视情况给予相应惩罚,对不适合从事办公室工作的,要及时调离办公室岗位,坚决杜绝人浮于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再次,要进一步健全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促进办公室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五是狠抓作风,展示良好形象。狠抓基层秘书队伍作风建设,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务实创新、团结协作的基层办公室干部队伍。教育办公室人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勇于主动揽过,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通力合作、统筹兼顾、超前思考、精诚团结。引导秘书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价值,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荣誉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却步,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耐得住生活清苦,耐得住工作艰苦,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

供稿:武陵区委办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第2篇

一、公安消防部队基层灭火救援指挥员队伍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基层灭火救援指挥员数量不足

1、灭火救援指挥员缺额大。据统计,所有灭火救援的指挥中,中队级的指挥占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灭火救援指挥是由基层中队的干部来完成的。虽然新编制执行,但一个消防中队两名干部的编制确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

2、具有实际灭火救援经验的指挥员匮乏。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具有实际灭火救援经验的基层指挥员较少与庞大的作战队伍和繁重的任务是极不相符的。例如黔西南州公安消防支队有基层中队干部52人,但具有5年以上灭火救援经验的干部人数不足20人,根本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

3、灭火救援指挥骨干保留困难。与其他岗位相比,从事灭火救援指挥工作的干部更缺乏政策保障,加之来源相对复杂以及专业化程度较低,在提拔晋职、评定技术职称上劣势明显,许多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战训干部不愿在基层战训岗位工作,最终导致离开战训岗位,造成人才断档。另外,基层中队管理工作的压力,导致基层干部有畏难思想,不愿意在基层部队工作,这点在大学生干部中尤为突出。

(二)基层灭火救援指挥员总体素质不高

1、思想不稳,不安心本职工作。由于防火与灭火、基层与机关在事实上的差异,导致部分基层灭火救援干部对本职工作不安心、不尽心,甚至想方设法调换工作岗位。另外,现在基层部队灭火救援干部大学生干部已占了绝大部分,且大学生干部在消防业务和部队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导致在灭火指挥和管理部队方面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使其产生了为难的思想,从而使其内心深处产生了不想在基层干的思想。

2、专业素质不高、实战经验缺乏。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目前基层中队指挥员中地方大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不懂管理、不会指挥的现象日益加剧,极大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部队成长的指挥干部所学消防业务知识又比较单一,真正能正确处置特殊火灾、化危品灾害事故等重大灾害事故的明白人少。加之灭火救援一线人员频繁更替,往往出现指挥员刚刚熟悉本辖区的基本情况、刚刚掌握灭火救援的基本程序和技战术方法,就调离灭火救援岗位的现象,而灭火救援应用专业和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周期又比较长,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实战锻练才能成熟,所以这些都极不利于指挥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基层灭火救援指挥员现状的原因

1、职能拓展对指挥员的培养标准要求更高。新时期的基层灭火指挥员不仅能指挥灭火,还应该能够积极应对新型灾害事故救援。但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处在低层次阶段,根本不能适应新的职能任务的需要;

2、消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对基层灭火指挥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随着科技含量高的消防装备在基层部队逐渐普及,以往的那种只懂得抱水枪,只靠经验就能灭火的指挥员已不能适应现代火灾及救援的需要;

3、高标准的灭火救援需求对基层灭火指挥员的指挥水平要求更高。现代火灾和救援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基层灭火指挥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消防业务水平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火灾和救援的需要;

4、灭火指挥岗位的高风险给基层指挥员带来极大挑战,对基层灭火指挥员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灭火指挥员的特殊成长规律决定了基层灭火指挥员培养的难度,没有经过3至5年的实战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灭火指挥员的;

6、任务的繁重性和新老交替的频繁性增加了基层灭火指挥员成长的难度。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新《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的职能的增加,以及消防部队大学生干部比例的加大和基层灭火指挥员新老交替的频繁性,这些都给基层灭火指挥员成长带来了难度。

三、培养高素质基层灭火救援指挥员的措施

(一)要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构建高素质的基层灭火指挥员队伍

1、将培养基层灭火指挥员列入党委的重要人才工程,建立不同层级的指挥员后备梯队;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四级要加强指挥员后备梯队的培养,合理优化队伍结构,避免出现因岗位更替或职务升迁导致指挥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2、制定指挥员的特殊政策,营造战训岗位受欢迎的氛围。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培养和扶持指挥人才的倾向性政策,从干部任免、技术职称、岗位津贴等方面,充分考虑战训干部的实际需求。对担任参谋长、副参谋长职务及基层大、中队干部在评审技术职务方面放宽政策。同时,对因学历、外语影响技术职务晋升(初评)的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获得文凭,提高外语水平。对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战训干部,要定岗在战训指挥岗位,并可以考虑适当提前晋职晋衔。要建立灭火救援岗位特殊津贴、健康安全保障、定期休假等制度,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二)要创新培养工作机制,为高素质基层指挥员成长提供平台

1、配齐配强战训指挥人才

(1)要选配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战训干部队伍中,解决战训干部队伍长期缺人缺编的情况;

(2)要加强战训干部队伍的梯次结构搭配,形成年龄梯次,做到“老、中、青”结合,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战训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逐步实现战训干部队伍编配平衡,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趋向合理,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

(3)由部队里士兵成长起来的干部第一任职要尽量安排到中队担任军事干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接收一些专业对口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将来充实战训队伍打好基础,严防战训人才断层。

2、开展研究式的培训,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在研究中提高基层灭火指挥员的理论知识。指挥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体能、技能基本功,更需要先进的灭火救援理论和经验积累。以往的培训往往局限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没有充分调动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造成知识被动地接受,另一方面使受训者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知识面过于生硬。

3、集中在任务较多的中队进行实战训练,达到理论与实战相结合,使基层灭火指挥员在灭火救援实际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将指挥员集中在灭火救援任务较多的中队进行实战训练,可以使受训人员真正体会到火场的严酷性和瞬息万变,在血与火的磨炼中造就扎实的指挥技能。同时,在每次战斗中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回顾,将所学知识理论与实战经验很好地结合,全面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和指挥技能。

4、开展脱产培训,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基层灭火指挥员的培养还要走出去、请进来,兄弟单位和国际同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间消防组织交流、研究、访问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消防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多层次的互访、互派研修人员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基层灭火指挥员的素质,以缩短彼此间的差距。

5、多开展案例研讨。战术研究开展得怎样,是衡量消防部队军事业务素质过硬与否的重要标志。开展战例研讨要全面围绕火场侦察、灭火、救人、排险、供水及个人防护等各个灭火救援环节,实事求是地展开讨论。不能谈成绩就滔滔不绝,谈问题就轻描淡写,不是警力不足就是装备落后或通信没有保障等客观原因,应采用全方位视角,从战斗行动、战术方法、技术手段、力量调集与部署、战斗作风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第3篇

关键词:农村政治文化,基层民主政治,政治认识,政治情感

一、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政治

“政治文化”一词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德蒙提出。它是社会成员在对政治生活的心理反应, 是一个主观的意识范畴, 是人们对于政治的价值取向, 认识与情感。阿尔德蒙指出“一个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府, 不光是依靠政府结构和政治结构:它依靠人民所具有的对政治过程的取向, 即政治文化。”良好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法宝, 是其他政治发展途径所不能比拟的。相对来说, 政治文化的繁荣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程度, 并且, 广大的人民群众整体的政治文化的状况映射出了政治的民主程度和人民的满意度, 也就映射出一个政治主体的合法性, 关系政治统治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同时, 中国共产党在2011年10月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它指出“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文化建设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党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 丰富人民精神食粮, 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政治文化也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进行政治文化建设也应遵循《决定》的航标向前推进。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则对全局至关重要。我国西部农村政治文化在党的带领下, 取得巨大的发展, 但也不容忽视仍存有许多有待发现和完善的问题。

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发展, 基层民主政治也硕果累累, 但就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有一些问题。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政治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由于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地推进, 同时它也就带动了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的推进、民主意识的强化, 使农村政治文化得到了进步。与此同时从农村群众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可以反映出当下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扭曲与变形, 变形的政治文化同时也阻碍了基层民主政治的进程。

二、西部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现状

1、政治情感上的信任危机

据在采访与调查的过程中大多数群众对基层干部都持有反对意见, 在对“你对当今基层干部的满意度是:”提问中63.6%的人回答“不满意”, “非常不满”占18.2%。“对政府的看法”回答中54.5%选择“上面政府是好, 越到下面越不好”。这特别突出的反映出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的不满, 而且一些人在问及这些问题时还怀有极大地情绪, 称“有人都会有腐败, 不管谁当官都一样”, 这无不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使执政的合法性受到了威胁。

西部农村大部分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不信任, 将会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巨大的阻碍。村民认为干部在落实上层政府政策的过程中带有功利性, 则将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 不配合基层干部的工作, 产生的官民矛盾既阻碍了村务的顺利开展也将对农村社会治安秩序造成重大影响。

2、政治认识上的薄弱与差异

“除了民主体制的维系和制度化外, 人们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对民主的认同, 也是民主巩固的标准。”村民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决定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基层民主的发展程度有很大部分受基层群众对于基层民主的认识水平。而当前西部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整体表现还比较薄弱, 并且不同的群体对基层民主的认识上表现出差异。

调查中大多数村民表现出个人利益的严重性, 而个人利益却又难以达成村民的整体利益去追求民主。大部分村民对于政治生活中不公的现象, 大多以是否危及自身作为底线。在对“当你发现身边基层干部不公正时你会怎么做?”选择“只要发现就挺身而出维护人民利益”的只占到9.1%, 而大多数人都选“想伸张正义又担心后果”或“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村民对于民主的认识比较薄弱, 民臣民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大多数村民政治观念尚未转变, 民主在他们心目中并不是法宝, 人民当家作主并没有得到体现。

不同的群体受文化水平和自身个人经历的限制对于基层民主的认知和态度是有差距的。“对于村委会选举你会不会经常参加?”40%文盲选择了“不想去”而高中文凭的群体70%选择“我会积极参加”。另外受人生阅历的影响, 经常离开本村的人相对不离开本村或很少离开本村的人的政治价值观表现出差异, 特别是近年来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政治价值观与村民有着一定的差距。

3、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与制度存在差距

政治制度有利于形成规范化的政治体系, 基层民主政治体制有利于规范基层政治行为, 促进基层民主政治有序地进行。但人为的政治实践总与体制要求存有差距甚至相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民主践行机构并不健全, 民主并不能真正的落实。民主选举作为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村民神圣的权利, 但在选举过程中民主却未完全是真正的民主。调查中发现村委会的选举过程中, 选票由候选人代填, 或是监督村民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些选票候选人所到之处无不包揽。部分村民的民主并未得到体现, 以致部分村民称:“参与也只是形式的参与, 政治不是老百姓的事。”, 甚至在低保方面也存有异化现象, 人情保、套保大有存在, 低保成了一些基层干部的获利手段, 使村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三、对我国西部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政治是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的, 对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 我们必须从两者的关系出发, 特别是政治文化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更应给予重视, 以政治的心理层面来推动基层政治实践的前进, 使基层政治不断民主化, 缩小农村政治实践与基层政治体制的差距, 做到真正的“村民自治”。农村政治文化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前进的同时, 农村基层民主也就会相应推动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

“制度的产生除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现实原因以外, 文化观念的原因更具有内在性, 它制约着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方式。”进行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村民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 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软法宝与无形的力量。同时进行政治文化建设也是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 是培养人民政治素养, 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体现。然而, 对农村广大人民群众而言, 政治文化建设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塑造的,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且, 政治文化建设是需要以民主政治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就农村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建设而言, 二者是不可孤立的, 而且也不可能孤立, 一者的发展必然导致另外一者的发展, 相反则相互阻碍。所以, 对于二者发展的建议也是不可分开的。

1、以“民本”为中心促进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

所谓以“民本”为中心即从村民方面入手进行政治文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从以上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村民政治意识存在群体差距以及村委会选举不民主, 对此我们都可以从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政治文化普及程度中寻找原因。因此要推进二者的发展必须提高村民的文化的水平, 除了基本的学校教育外, 村民还应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 开展多样的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 加强对政治常识及人民民主的宣传, 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自己的主人地位,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文化必须有媒介来传播, 政府应对村民进行补贴来促进教育、电信、广播发展, 加大对文化公共支出, 以对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改变村民的臣民思想。

2、以“官本”为中心促进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

同时, 另一方面我们更应从基层干部方面入手促进政治文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受封建统治传统的影响, 一些基层干部官本位的思想坚固, 要促进农村政治文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更多的是官员改变这种偏差, 使其发挥村务民主, 为人民服务, 把官本思想转为民本位思想, 并以身作则, 以实际行动来获取人民的信任以改变他们的政治认识。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理论知识教育, 并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德服人;第二, 加强基层法治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对基层干部行为进行约束;第三, 应加强基层专业队伍人才的培养, 利用大学生村官资源, 为农村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动力。

总之, 农村政治文化与基层民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们是与经济政治相适应的, 当下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历史的必然。而当下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国家正加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我们应抓住这个历史契机来发展农村政治文化, 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加布里埃尔·A, 阿尔蒙德, 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8:P23.[1]加布里埃尔·A, 阿尔蒙德, 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8:P23.

[2]肖立辉.中国基层民主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12) :65-65.[2]肖立辉.中国基层民主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12) :65-65.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第4篇

对美国旅游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5篇

2010年11月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大国、强国。美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幅员辽阔,地貌多彩多姿,气象万千,是集森林、湿地、湖泊、河流、草原、沙漠、高山、火山、峡谷、冰雪、海洋于一体的国家,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美国还有现代化的大都会,现代的科学和文化,现代的生活方式,加上快捷方便的海、陆、空交通服务。因此,美国的旅游收入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1300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产生34亿美元、每小时1.48亿美元、每分钟240万美元,每秒钟40万美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93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达4940万人次,而每年美国人出国旅游消费也有890亿美元,旅游顺差40亿美元,出境国际旅游人数达2700多万人次。每年给联邦、州、市各级政府上交的税收达1000多亿美元,如果没有旅游对税收的贡献,美国每个家庭要多负担924美元的税收。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730万人,占全美非农就业人数的1/8,每年旅游业员工的工资额达1630亿美元。由于受“9/11”恐怖事件的袭击,美国旅游业前几年受到较大影响,但经过美国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到2006年已全面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以及旅游城市政府等都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和扶持旅游业发展。1995年,还专门召开了研究旅游工作的白宫会议。由国会批准的免签政策(VWP),使美国入境旅游者的68%由此获益,美国也从这些免签证的旅游者身上获得了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60%。享有此项优惠政府的国家有27个,来自于这些国家的游客赴美旅游或商务可以在90天内免签证手续。

强大的经济实力、多元的文化融合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充分奠定了美国国际性的旅游目地的与客源国形象。下面本人将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市场机制和成功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美国的旅游资源

(一)国家公园

美国现有国家公园388个,占地8,400万英亩,共有2,8000工作人员,每年接待游客2.8亿人次。每年另有2万名志愿者参加国家公园系统的保护和维护工作。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国家公园主要有: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尼亚加拉大瀑布等。

(二)国家森林公园和草原

全美共有155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0个国家草原,是美国最大的户外休憩场所。国家森林公园系统管理的土地分布有44个州和波多黎多以及未开发的土地,共有19,100万英亩,占美国国土面积的8.5%。

(三)博物馆

美国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国家,比较大型的16,000多个,博物馆每年要接待9亿多游客(也有人说全美各类公立、私立博物馆加起来大约有10万座),其接待的游客比观看专业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比赛的观众加起来的总数还多。每年美国的博物馆要投入50多亿美元用于教育项目、展出、收藏品保护以及研究等核心项目上。如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占地10公顷,由22座大楼组成的大型花岗岩建筑群,设有39个大型展厅,收藏植物、动物和矿物地质标本3,600万件。有人测算过,要全部看完,每天10小时,也要2个月时间。另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是举世闻名,展厅多达230个,展览面积达13万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3,000多万件。有博物馆学者统计,美国人平均一生至少要进过30次博物馆(仅指大型)。仅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每年就有千万人参观,其中大部分是游客,门票收入超过1.5亿美元。中国人耳语能详的主要有:华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四)国家步道系统

所谓的步道系统是指一条可以是专门建设的,也可以是人走出来的,可供至少一人或多人(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徒步旅行、骑自行车、滑冰、滑雪、轮椅等,还包括越野娱乐交通工作如摩托车、雪地汽车、能行驶于各种地形的越野四轮驱动汽车等)通过的步道线路。这些步道系统是根据美国国家步道系统法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有三种类型:

国家风景步道。是指100英里或更长的、连续的主要用于非机动车辆的著名步道,这样的步道系统需要国会立法确定。如美国最长的步道:阿巴拉契亚国家风景步道,是1968年确定的,全长3453公里,南北纵贯6个州,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

国家历史遗迹步道。是指历史上或史前的线路。这些线路对美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国会立法确定。如刘易斯和克拉克国家历史遗迹步道,是为纪念刘易斯和克拉克带领探险队响应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的号召于1803年12月11日出发寻找一条横跨大陆通向太平洋的水路而向西部行进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美国向西部拓展疆土的一条路线。

国家娱乐步道。根据国家步道系统法的授权,由美国农业部或内务部部长发布的目前已经存在的地区性和当地的步道。

现有的23条国家风景步道和国家历史遗迹以及800条国家娱乐步道分别由美国内务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土地管理局以及美国农业部的森林管理局来管理。

(五)主题公园

美国的主题公园是世界主要公园的鼻祖,这与美国人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乐于参与的天性有关。从1955年,第一个迪斯尼在洛杉矶建成开放后,主题公园已经成为美国大众,尤其是年青人最喜爱的娱乐目的地。迪斯尼公司除了主题公园外现在还拥有电影、电视、房地产等多元化产业,而主题公园及度假区所占公司的经济份额并不高,但其形象、品牌价值极大,我们一般所称迪斯尼均指其主题公园和度假区。2005年,迪斯尼在四个国家(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五个地方(美国有奥兰多和洛杉矶二处),11个主题公园。其中1971年10月1日开始开业的奥兰多迪斯尼项目含六个主题公园,占地面积有17万亩,为迪斯尼最大的一个项目。现在当地政府对每位住宿的游客收3美元每天作为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迪斯尼在美国聘有员工17.5万人,每年的经济效益达90亿美元。迪斯尼还有一条世界顶级的豪华游轮线路,有35个度假酒店(3.2万个宾馆客房)。7个度假俱乐部有会员9万多人。

其实美国除了迪斯尼这个世界最著名的主题公园外,还有一个地区性的主题公园“六面旗”(SIX

FALGS)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主题公园,它也是世界最大的地区性主题公园公司。其第一个主题公园于1961年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开业,当年的门票为2.95美元,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一票通的主题公园,“一票通”理念后来被旅游界所广为应用。现在,该公司拥有主题公园30个,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各有一个以外,其它28个均分布于美国境内,号称全美95%的人口分布在该公司主题公园的8小时车程范围内。在美国境内其有3万员工,去年有3400万游客在该公司的主题公园内享受了2.5亿小时,平均每人在公园待有7小时25分钟,全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1亿美元。该主题公园的最大特色就是过山车,共有160个过山车项目分布在30个主题公园里,共长约4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0周或是地球通向月亮的距离,比世界上其它所有主题公园的过山车加起来还要多。

(六)高尔夫球场

美国是高尔夫最大的市场,有近17,000家球场和4000万左右的高尔夫球友。该项运动及相关联的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比博彩、电影以及矿产等行业在国内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大。如南卡罗莱纳州(面积8.3万平方公里,列全美第40位,人口425万,列全美第26位)就有380个高尔夫球场,其中5个球场排名在世界前100名之内,1999年该州就共接待了3.5万名海外高尔夫球迷,仅高尔夫球场入场费就为该州贡献了1亿多美元的税收收入。

(七)州立公园

全美共有5,655个州立公园,占地1,300万英亩。州立公园相比较国家公园是离家较近的户外休憩场。2001年,全美州立公园共接待游客7.58亿人次,其中一半多属于免费性质。州立公园资产虽只占美国所有户外娱乐资产的2%,但所接待的游客却占全美所有户外休憩场所接待游客总数的29%。全美共有97个稳定的州立公园管理机构,管理费用 每年约有18亿美元。共有22,000名全日制公园工作人

员,58,000多名季节性或兼职工作人员。每名全日制工作人员平均负责600多英亩的州立公园,接待35,000名游客。

二、美国的旅游交通设施

美国的旅游交通十分发达,航空、铁路与公路系统纵横交错,设备完善舒适,为旅游的空间位移提供了充分的保证。是旅游业成熟的重要表现所在。

(一)航空运输

全美1,300多个城市都有机场,象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亚特兰大、华盛顿等重要城市都有2-3个机场,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美国机场铺设跑道的有5,100多座,小型未经铺设跑道更有9,500多座,合计约15,000座。还有专供直升机使用的机场132座。所以在美国乘飞机旅行就与同在中国坐公交一样方便。当然,因为“9/11”的影响,现在美国机场安检非常令人不方便,但这是另外一回事。全美有大型航空公司多达50多家,国内定期航线达28万公里,所以竞争也相当激励,各家公司常年不断有名目重多的促销优惠,有时可以买到非常实惠的机票。而且各家公司还设计有各种各样的线路组合可供游客选择。

(二)铁路交通

目前,美国建成的营运铁路总长达38.6万公里,为世界之最。铁路为上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最重要的内陆运输交通工具。现在尽管因为飞机和家庭汽车的普及,铁路交通并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就是半政府半民间性质的1971年成立的全美最大铁路公司AMTRAK也经营不景气。与中国情况相反的是,在美国坐长途火车旅行多是富人的享受。因为有的铁路公司为了吸引不太在意时间的长途旅行游客、或是喜欢欣赏铁路沿线风光的游客,专门设计了非常舒适环境的旅游列车,座椅是按航空座椅标准设计,且要宽大得多,可坐可卧,一节车厢只有50多个坐位,空间感是乘飞机和自驾车不可比拟的。多数车上有电脑上网设施,方便游客在休闲的间隙处理业务或是与亲朋好友联系,及时了时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利用网络处理自己的行程。有的甚至设有电影放映间、洗浴室、按摩室、小赌场等。坐这样的高级游客列车就象住在流动的宾馆一样。当然其价位也是优质的,与飞机票价差不多,有的比飞机票还高。

(三)公路交通

美国的高速公路更是四通八达,密如蜘蛛网;而且设计非常科学,不同道路的交叉联系顺畅;路标系统完善。高速公路极少有收费站,仅有的收费站主要是对大型桥梁、隧道的收费,且比较便宜,多为1美元左右,高的一般也不超过5美元,低的也有25美分或50美元的。全美公路总长约637万公里。平日行驶车辆达16,000万辆。据抽样调查资料表明:美国居民外出开自用车者占80%,乘飞机占18.2%,乘巴士者占1.2%,乘火车者仅占0.6%。在美外出旅行租车也很普遍,各大机场都有专门的租车区域,网络预订或是现场租用都非常方便,价格也比较合理。多数全国连锁的租车公司甚至可以在任何不同的地方租车、还车。开车到机场多数还有专门的道路指示去专门的租车还车区域。

(四)水路运输

水上巡游业是目前旅游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无论是游客、游船还是游客承担量都有了迅猛的发展。美国巡游行业大多集中在佛罗里达州内的港口,主要原因是这里与加勒比海的水上巡游近在咫尺。水上游览一般持续在四天或七天,个别巡游持续到十到十四天。迈阿密目前享有“世界水上巡游之都”的美誉。纽约市和波士顿是著名的水上巡游出发点,游轮从此出发开往新英格兰、百慕大和加拿大的沿海省份。据国际巡游公司协会(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 ,CLIA)指出,自1980年以来,北美的游客数量为143万人次,1996年为466万人次,年增长率为7.6%,全行业的顾客满意率达到90。8%,没有任何一种度假方式能够在产品满意度和回头率方面超过水上巡游业。在过去的五年里乘坐过游轮的顾客中,平均每人共乘坐2.4次,或者每2年乘坐1次。尽管现代巡游业才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已成为美国旅行与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三、美国的旅游管理体制

美国的旅游业管理体制也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的关联性高,旅游资源分散在森林公园、国家公园、博物馆、部队等多头体系中。总的来说,分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两类,同时分为国家、州及地方政府等不同层次。

(一)国家层面

1、政府组织

美国旅行与旅游管理局曾是国家的官方旅游局,负责制定旅游政策,吸引外国游客来美旅游并刺激国内旅行,1996年国会取消了美国旅游管理局,一些职能被并入国际贸易管理局,同时成立了旅游产业局(Tourism Industries,简称TI,现已改名为国家旅游办公室),下设旅游行业助理秘书办公室、旅游开发部和旅游政策协调部/旅游政策理事会三个部门。它的使命是促进美国旅行与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出口努力创造就业环境。在三个职能机构中,秘书办公室主要是充当美国政府的主要接触点,在政策、国际商业外交和旅游贸易开发问题方面代表美国,促进白宫旅行与旅游大会提出的国家旅游战略建议的实施;旅游开发部的职能主要是收集并传播来自美国国际旅行方面的数据与信息,确保旅游卫星核算技术的领先地位,发展信息反馈和服务管理系统,向社区和企业提供援助等;而政策协调部则主要对各个机构影响旅游发展的联邦计划进行协调,加强与行业、国会、州、地方政府的联系。

除此之外,许多其他的政府机构也在旅游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美国国务院负责颁发护照,海关负责监测国际旅行,国家海运委员会负责船只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和林业局负责提供风景区和旅游设施,如森林管理局分为四个层次的机构:全国性的机构通常称为华盛顿办公室、9个地区性的机构、国家森林公园和草原系统、以及600个护林区。约有30,000多名雇员。

1916年8月25日,由总统威尔逊签署法案成立美国内务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当时的40个国家公园和纪念馆,到目前为止,共管理着388个国家公园。其主要任务是国家公园、草原系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价值不受损害,为当代美国人和子孙后代提供娱乐、教育和启发灵感的场所。

正是由于旅游业高度的关联性与综合性,在旅游政策协调部中,设有旅游政策理事会,对重大的旅游战略政策的制定起着协调监督的作用。确保旅游政策的根本点的实现:目的地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非政府组织

美国旅游行业协会(Travel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TIA)是美国主要的非政府性质的旅游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机构,充当美国旅行行业各个部门的统一组织,在美国,有50多万个不同性质的组织为旅行与旅游行业提供服务,它们同时也向旅行者提供广泛的服务。

相比较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管理与市场促销。旅游行业协会更是发挥了直接的重要作用。TIA支持三个主要的市场营销计划:一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盛誉的探索美国国际会议计划,它将65个国家的国际旅客服务机构、新闻记者与美国旅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在美国创造了相当于30亿美元的旅游产品销售额,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旅行与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市场营销前景论坛,这是每年一次的教育活动,主要为行业领导人集中举行为期两天的系列研讨会,使他们能够及时处理一些问题,同时就未来的旅行模式提出详细的构想;三是探索美国国内旅游营销计划,其宗旨是鼓励美国消费者通过促销活动、电子旅行信息和随处可见的旅行广告标志来更多的认识自己的国家,促使人们更多的产生“探索美国”的强烈愿望。同时在行业需求预测分析及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州与城市层面

美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政府都设有专门发展旅游的政府机构,重要的旅游城市和郡政府也有专门的类似机构来管理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机构不仅要从事信息、广告、市场宣传等多方面的活动,还要研究整个州的娱乐、风景、历史、公路和名胜古迹。国内广告宣传是大多数州旅游机构预算最大的一项资金来源。同时州旅游机构也参与产品开发、文化遗产、乡村开发、环境保护等。美国许多城市建立了会议与游客管理局(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庞大组织,代表一个城市或地区,将各类游客吸引到该城市并为其服务,它是一个单一的实体,通过在该地区建立的游客服务机构,将政府、贸易与市民协会、个体性质的旅游供应者(如饭店、汽车旅馆、餐馆、风景区和地方交通部门)的利益集中在一起,笔者曾考察了佛罗里达州橙子郡(奥兰多市所在地)会展旅游局(CVB),是一个私营机构,政府及各旅游企业尤其是迪士尼每年都有足够量的赞助。值得提出的是,在诸多的旅游服务机构中,遍布各地的游客中心(VISITOR CENTER)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了极便利优质的服务,笔者借旅游

之机,参观访问了大量的游客中心(Visitor Center),此类机构在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提供旅游资讯、方便旅游者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人性化服务,有效地宣传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四、美国旅游业市场状况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旅行与旅游对于21世纪的美国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最大的商务服务出口项目,是国家第二大雇主”。

(一)国际客源市场

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在接待国际游客的数量上居第三位,但在国际旅游收入方面却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受到“9/11”事件的影响,美国的国际旅游人数2006年恢复到2000年的最好水平,以后数年均将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增长,2003年为其近年来的最低谷,入境游人数仅为4120万人次。

在国际客源市场中,多年来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日本和德国。2005年日本入境人数为3,883,906人次,中国(含香港)位列十二位,为405,380人次,仅占日本的10%左右。美国的旅游业收入比其国际旅游人数恢复得要早2年左右,在2004年已达到当时的历史纪录,比历史上的纪录2000年5808亿美元还增长了3.32%。

(二)酒店与相关服务业

发源于欧洲的酒店业,二十世纪50年代,伴随着美国航空公司的崛起在美国得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集团化的发展,1998年由《酒店》杂志列出的排行前25位的连锁酒店集团中,17个总部设在美国。目前欧洲占全球客房供应的44.7%,而美国占27%。

美国酒店业更突出的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酒店业的所有权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并购的浪潮迅速扩大,并有波及整个旅游业的趋势。酒店业由独立经营朝着连锁、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的方式发展,充分实现着“规模经济”和自然扩大规模的潜力。例如,截至2005年,国际酒店业中,以香格里拉、凯悦、万豪、喜达屋、洲际等为代表的31个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的47个品牌通过自行投资、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饭店集团已全部进入中国饭店市场。另一方面,酒店的市场细分更加细致、多样化,产品更加个性化。从全套服务酒店到有限服务酒店,从住宿与早餐服务到分时度假再到经济型酒店产品形式更加丰富,将发源于欧洲的酒店业理念进一步扩大与丰富了。(1)01-05年酒店业的供应量逐渐下降,说明近年来新建酒店数量减少;(2)因受“9/11”的影响,2001及2002年需求、客房出租率、平均房价、单房产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直到2003年才止跌,而近二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回升。(3)在04与05两年中,RevPar的增长率均超过ADR的增长率,反映出酒店经营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每间房的收益潜力得到了很大的挖掘。

(三)旅行代理与分销组织(旅行社)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完善发达的分销渠道与组织。美国旅行代理业成熟完善。有世界最大的旅行和旅游专业队伍的协会组织美国旅行代理协会(ASTA),拥有26500个会员,分布在135个国家。据《旅行周刊》1998年报道,尽管美国的旅行市场趋于平稳,而旅行代理业务在过去的30年中仍呈显著增长之势。旅行代理正大量使用自动化技术,据美国 Merrill Lynch 的调查,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代理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在线旅游销售收入占2005年全部旅游市场收入的30%,而2004年这个比例是25%,2003年则21%。他们预测,到2007年,39%的旅游活动将在网上进行预订。

旅行代理的未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旅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旅行代理,他们在未来会继续为顾客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支持旅行代理的另一个因素是,它是美国仅有的几个长年使用计算机系统并熟知其价值的行业之一。

到2005年12月,全美共有拥有机票代理权的旅行社19871处,而根据美国劳动部的统计,在2004年,美国有各类旅行社10.3万家(包括有机票代理权和众多无机票代理权的家庭型旅行社)。根据美国“旅行周刊”的报道,每年旅行社对旅游业的贡献有1200亿美元,现在旅行社的业务(含网上预订系统)主要包括: 87%的游轮预订,81%的包价旅游,51%的航空旅行,47%的酒店预订,45%的租车业务。令人比较意外的是,2005年的美国商务旅行者中有32%的人是通过旅行社进行预订的,而一年前这个比例

仅是25%,所以说旅行社的商务旅行业务在新形势下,不但没有萎缩,而且有较大发展。旅行销售需要使用技术,但又不完全依靠技术,旅行是一个复杂的服务行业,消费者在这个行业中需求的是价值,他们对价值的需求远远胜过技术。

综合以上分析,本人对美国旅游业发展感受较深的有如下几点:

1、旅游总量大,效益好,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使得国际入境游规模超过出境游,呈现旅游贸易顺差,并且美国国内游发展迅速,保持多年增长的势头,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的旅游收入对美国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继汽车、食品销售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在美国有32个州,旅游业成为第一、第二或第三大雇主,以至于许多民选官员也越来越关注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否认旅游业在美国已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其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必将引起全社会深刻的思考。

对旅游景区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第6篇

研和思考

关于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及思考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总量翻番,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实现全区总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工作措施等有关情况,作如下分析和建议:

一、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和优势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企业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面临制造成本快速上升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制

造、劳动力等空心化现象日益显著,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助推城市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区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推出了一个恰当的概念,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基地建设情况

我区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列入全区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于启动以来,总部经济基地在宣传、建设、招商上环环相扣、滚动进行,到目前为止,总部基地a座总部楼招商全部完毕,入驻企业已经正常办公。b座预期9月份主体全部竣工,内部装修有望在年底完工,整体竣工后将实现80%入驻率。不仅如此,为总部基地入驻企业提供高档商务社交及餐饮场所的总部会所的设计图纸已全部设计完成,预计到年底,一个功能齐备的高级总部商务区将打造完毕。

如果说总部基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总部楼还只是搭建骨架的话,那么进驻的不同企业无异于一个个细胞,总部基地也由此爆发出无穷的活力。事实上,总部基地持久的生命力也仰仗于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总部基地a座2楼的“主人”是中美合资的美索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延年是“入驻总部基地第一人”。刘总说,总部基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契机和平台。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内共引进企业、集团总部5家,这5家的具体情况是:

证券有限公司。总部设8外廊;以证券交易等为主导产业,注册资金万元,实现税收760万元,预计末可实现纳税200万元左右。

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总部设在我区创业孵化基地;现在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9月份办完,预

计10月—12月底纳税70万元。贸易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街道赤峰街3号。公司主要经营项目为工艺美术品制作、出口。注册资金10万元。预计年末销售实现100多万元;预计年末纳税30万元。

集团公司总部。已经在我区买下两块地盘盖总部大楼,公司旗下有五家子公司,预计入驻我区后年纳税万元左右,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大华航空。总部设在丰满区创业孵化基地;经营航空售票、铁路售票等。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从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总体上是总部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总部落户我区。我区发展总部经济主要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我区幅员广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农业生产用地15335公顷、林业用地58079公顷、未利用土地5811公顷、水域13336公顷,分别占总面积%、%、%。二是生物资源优

势:生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99科590种,野生动物40余种,鸟类126种,鱼类47种。境内森林资源丰满,林业用地58079公顷,森林覆被率%,森林多集中分布于湖和江汇水区及江支流源头两岸,以天然多代萌生林和人工落叶松林业主。栽培作物有各种粮食、油料、经济作物以及蔬菜、薯类,养殖动物有各种家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三是水利资源优势。湖设计库容108亿立方米,可满足3万公顷农田用水需要。地表水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降水中直接有效雨120毫米,年径流量238毫米,总水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江干流沿岸的河谷盆地为地下水丰富区,单井涌水量每日在1000吨至5000吨,最大涌水量可达9000吨。四是旅游资源优势。等自然、人文景观,各具特色,魅力万千,享誉中外。五是区位优势。以形成我区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总格局。完成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整理,高标准建设“九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强对第二形成水山相映、碧水环山的优美自然环境。六是魅力的城区优势:具有代表性建筑等都在我区。我区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增强吸引力。

二、我区总部经济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区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综合发展能力相近的城区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总部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层次较低。从市内看,区将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实现再次突破的着力点,已逐步引入众多家公司总部现已入驻。从同类城区看,青岛市南区将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实现再次突破的着力点,实行重点区块重点推进,截止该市的市南区已拥有各类区域性总部392家,实现税收34亿元,企业数量和税收贡献分别以年均%和66%的速度增长,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设立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相比之下,我区在这方面的成效则要逊色得多,引进的总部企业数量不多,且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较少或者几乎没有。二是,一批本地企业的总部出现外迁现象。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区还缺乏对企业总部的足够吸引力。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缺乏规划引导。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才能促使其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区至今还没有形成总部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二是缺乏政策扶持。没有建立完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三是配套产业不够完善。近几年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其他城区相比,其产业所占比重仍较低,特别是会计、律师、金融等中介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尚不能对总部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四是高层次人才较为紧缺。总部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如高级管理人才、策划人才、理财人才和研发人才,也需要大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

在我市还十分缺乏,从而难以有效吸引企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进驻。五是没有把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区位优势体现出来。电力、给水、供热、通关、物流,这都是我区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我区的宝贵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宣传。

三、发展总部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发展总部经济对我区来说,是一件新兴事物,既无捷径可走,也有无经验可循,只有致力打造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环境,完善城区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区域性“总部基地”,通过发挥总部经济的辅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区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各类总部或分支机构。

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通过推行叩门招商、行业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政企联动等多种形式,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质量和效果,积极引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国内外的上市公司

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中小企业总部进驻我区。

发挥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我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资源优势,依托我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序衔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积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为人才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尽快使我区成为区域性的人才集聚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建设总部产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通信、网络、传

媒、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规划和建设商贸、商务办公、住宅、金融、娱乐相结合的商务区,以完善的服务业服务于企业总部发展。特别是重点吸引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金融、会计、法律、物流等服务业巨头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制订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加强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为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加强对发展总部经济的专门研究,制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和区域发展重点,实行区域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尽快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总部企业在项目建设、税费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加快吸引公司总部机构在我区集聚。

落实总部经济发展用地。依托高新区建设的契机,尽快在我区域内规划落实总部集聚区的建设用地。同时,对原在我

区的保有工业用地的大企业,在规划允许范围内以及用地性质不变情况下,允许企业在原址上建造总部大楼;对世界著名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机构,在限定面积、限定用途、工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条件下,优先在工业用地规划中予以安排;对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需“腾笼换鸟”的原有工业用地,可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在“工业用地性质不变、建筑物不变、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发展工业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等具有总部职能的企业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或特色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加快我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总部经济用地开发可采取政府立项建造,也可引入国有、集体、民营等资本参与开发建设,竣工后按成本价销售或出租给符合入驻要求的总部企业。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配套产业。加快招商引进和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壮大金融保险、中介咨询、高新技术、文化旅

上一篇:名著梗概:《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下一篇:土方开挖专业分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