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宴会的礼仪

2024-07-19

涉外宴会的礼仪(精选14篇)

涉外宴会的礼仪 第1篇

涉外宴会的有关礼仪

19世纪初的法国美食家布里埃.施瓦兰说过:“待来客如宾,使宾至如归,此吾人之责任也”自古以来,共享食物就是人们之间表示友谊的基本方式。英语的伙伴(companion)一词,即为“共享面包的.人”之意。

在古代西方,宴会的礼仪十分繁琐。而今,人们已经抛弃了许多陋习。在现代西方,宴会是人们社交的一种基本方式。英国人举行宴会通常在晚上八九点开始,若去赴宴,应提前半小时到达为妥。倘因事不能到会或需延时赴会,必须提前通知主人。让人久等是一种失礼之举。国外的一些宴会,为了方便人人有交谈的对象,一般请客均为偶数,即宴会桌上为偶数,这样可以照顾每个人均有一个谈话对象。在餐桌上,男女一般要对半分坐,这种方式同中国人男坐一面,女坐一面风俗不同。

国外的宴会邀请方式一般为电话通知加请帖提示。通知人大多都要告诉参加者该宴会的正规程度。如果是正规“严肃的宴会,必须要着礼服前往。

宴会上的食物往往是三道食品---一道菜是主菜;二道菜是布丁或奶酪;三道菜是甜食(如水果)。如果自己是一位素食者,应提前向主人申明。目前,西方国家宴会上的器具设施大约分成:银器、瓷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厨房用具五大类。

银器、(或不锈钢器),包括大小刀叉、汤匙、布丁匙和咖啡匙,此外,还应有一个公用餐匙和一把利刀。

瓷器。西方国家正式宴会,除甜食盘外,所用瓷器须套用。

宴会所用瓷盘有大、中、小三号,如有汤还需有汤碗或汤盆。此外,还有中号奶酪盘。

咖啡具包括壶、杯、糖罐。

玻璃器皿。主要是各种形状的酒杯及洗手碗。

厨房用具。主要是锅、罐、壶、煲之类。

用餐前,主人为每位客人发一个餐盘和一张餐巾。需要将盘挪到自己正前方,将餐巾置于白脱盘上。正规宴会一般餐桌中间要有蜡烛、鲜花等,用以装饰桌面。

餐桌上用的酒大致可以分成:

1.红色、白色、玫瑰色酒;

2.低、中、高度酒;

3.汽酒、无汽酒。

在西方,吃什么食物,配用什么酒。如吃羹汤时用雪利酒,吃牛肉用低度红葡萄酒等。在用餐之前,一般先把酒塞起开,越是年近造的酒,起塞越应早些。

宴会上的座位排列,如是正规宴会,一定要按座卡上名片安排入座。开宴之前由主人互相介绍一下,介绍时自己应起身点头示意。待主人宣布开宴后,方可进食。

在进食过程中,须提防左侧身体,上菜者都从左侧端上食品,不小心会撞掉食品。另外,西方人在斟酒时,也是从左面上酒,从右面斟酒。一般由男主人一一斟酒,再由侍宾斟上。待大家酒足之后就可退席了。

在西方国家参加宴会,如果不懂桌上礼仪,可等别人动手后再学着用餐。如果不会用那道菜,可请教一下邻位,这绝不会伤大雅的。相反,不会装会才是失礼的行为。宴会上进食用饮料时,切勿发出响声。把食品嚼得”吱吱“乱响是失礼的。

在餐桌上,如果正巧吃了一块热的食物而无法咽下,则应吐出马上申明:”我险些象傻瓜一样把这东西咽下!“

涉外宴会的礼仪 第2篇

在涉外交往时,与外国人互换名片,通常在下述几个方面必须严格地遵守礼仪规范。

其一,是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按照惯例,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然而,当对方主动提议互换名片,率先将名片递送过来,或是我方有必要进行较为周详的自我介绍、在拜访外人员需要经由他人代为通报时,都需要使用自己的名片。因此参加涉外活动前,即应将本人的名片装入专用的名片包,或是放在上衣口袋之中,以供随时取用。

涉外宴会的礼仪 第3篇

高职院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尤其是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 因为他们是未来的服务从业人员, 国家形象的排头兵, 所以对旅游专业开展必要的礼仪教育, 对规范旅游专业学生的言行举止,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的高职礼仪教材是培养高职生礼仪素养的基本保证。教材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学生之托、教师施教之据。好的教材能够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然而, 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旅游专业高职礼仪教材的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高职礼仪教材建设现状

1.种类繁多。纵观市场上的旅游专业高职礼仪教材, 数量众多, 质量参差不齐。以旅游专业为例, 就有《旅游接待礼仪》、《旅游服务礼仪》、《旅游公关礼仪》、《旅游交际礼仪》、《旅游涉外礼仪》、《旅游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等。近几年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是大多数大同小异, 千篇一律, 内容出现许多雷同, 创新性不足。

2. 缺乏特色。我国高职院校教材在质量上远远跟不上数量的发展, 没有体现出高职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所以高职教材的开发不能只重理论知识灌输, 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不能脱离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另外, 有些教材采用混编的形式, 直接套用本科教材, 或者采取“杂糅”的方式编写, 过于理论化, 脱离高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 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

3.内容陈旧。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飞快, 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旅游行业。但是现行的高职礼仪教材普遍内容陈旧, 不能及时反映前沿知识, 不符合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教师的职业道路是直接从校园到校园, 极少接触实操第一线工作, 不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 编写教材的时候大部分以现成的教材为依托, 案例陈旧, 知识新鲜度不够, 导致了教材内容滞后, 脱离时代要求。

三、《旅游涉外礼仪》教材开发实践

礼仪课程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因此, 非常需要一本在理论上满足“必需、够用”, 在内容上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在方法上运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中融合“教、学、做”为一体, 又能让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教材。

“教、学、做”一体化, 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把课堂带进实验室、实训车间甚至校外企业,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借海南省旅游学校申请示范性院校的契机, 本人与海南省旅游学校几位礼仪老师共同编写了《旅游涉外礼仪》一书, 主要亮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知识结构模块化。教材采用模块式的内容结构, 以旅游专业教学要求为基础, 按照礼仪课程的标准, 以技能训练内容为主线, 分为五大模块:礼仪基础知识模块、涉外旅游从业人员形象塑造、涉外旅游从业人员接待能力训练、客源国礼仪初体验、出国 (境) 展现大国公民风范。五个模块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 每个模块也是独立和完整的, 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 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经过剪裁和拼接, 可以适应不同校情和学情。

2.内容设置项目化。项目的选择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尤为重要, 应该选择典型的、符合职业需要、真正能培养学生能力的项目实施教学, 并且要有驱动效应, 使得学生参与全过程, 可以在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旅游涉外礼仪》一书在五大模块下, 共设置十八个项目, 以模块三“涉外旅游从业人员接待能力训练”为例, 下设七大项目, 包括“项目五:见的礼仪;项目六:食的礼仪;项目七:住的礼仪;项目八:行的礼仪;项目九:娱的礼仪;项目十:购的礼仪;项目十一:谈的礼仪”。七个项目涉及了旅游行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是旅游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项目, 紧扣培养目标, 具有逻辑性和实用性。

3.任务驱动的编写思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 《旅游涉外礼仪》一书采用了任务驱动的编写思路, 每一个项目安排三到五个学习任务。例如:项目五在“见的礼仪”里, 包含了三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 认知各国常用的见面礼;学习任务二, 把握介绍的礼仪;学习任务三, 学会运用名礼。”每个学习任务的内容编排按照 “情境导入→任务目标→礼仪要点→礼仪行动→要点巩固→任务评价→能力拓展”的顺序展开任务驱动。课堂上, 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观察现象, 得到一定的感知, 再经过老师分析, 总结升华, 概括规律, 就实现了从知识到技能的迁移, 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使得老师运用和学生操作都得心应手。

模块三:涉外旅游从业人员接待能力训练

项目五 见的礼仪

学习任务一 认知各国常用的见面礼

◆情境导入

◆任务目标

礼仪要点1.握手礼

礼仪要点2.拥抱礼

礼仪要点3.合十礼

礼仪要点4.吻手礼

◆礼仪行动

◆要点巩固

一、关键词

二、思考与练习

◆任务评价

◆能力拓展

4.趣味生动的语言编排。礼仪课程的教材和理工科教材的编写应该有所区别, 应该渗透编者的情感要素, 而不应该只是刻板而冷漠的内容堆砌, 学生不是阅读机器, 而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礼仪教育应该是面向“人”的教育。能够与读者有感情共鸣, 才是真正吸引读者的好教材, 学生看礼仪教材应该像和一位知心大姐姐聊天一样轻松。另外, 在编排上, 更不能枯燥、乏味, 所以我们插入了很多彩色图片, 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也能符合年轻学生的审美观点, 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5.立体多维的考核方法。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的评价方法显然不合适。因此, 《旅游涉外礼仪》一书在编排上特意加入“任务评价”一栏。在每个学习任务之后, 由老师给每小组进行评分, 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互评, 汇总到期末得出总评价, 科任老师、班主任的德育评价也可以加进评价, 共同计入期末成绩。这样就使得学期评价能够与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 循序渐进地考查学生基本服务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运用情况, 也能让学生认识到, 礼仪不是一时的考试, 而应该注重日常学习中的礼仪习惯养成, 这也是走上未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准备。

6.礼仪内涵的深度挖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关注。但是, 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在加强传统教育方面却做得不够。人的内在修养、道德品质需要谦恭的态度、文明的语言、优雅的举止表现出来, 礼仪是人们道德意识、情感、信念的外化。所以, 学生要对礼仪精神内涵有深刻理解, 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 并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本教材将传统礼仪的思想经过提炼, 并在每个项目前面导入部分引用经典的礼仪故事, 比如:乾隆皇帝的屈指代跪礼, 周恩来总理的送客礼仪等, 通过文字形式展示出来, 使得学生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

四、《旅游涉外礼仪》教材开发经验总结

1.符合需求。本教材与旅游服务岗位结合非常紧密, 以酒店、导游、景区景点等实际工作岗位的人员礼仪要求为导向, 将职业礼仪素质教育贯穿在课程的始终, 符合旅游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本教材也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注重语言文字的简单易懂, 视图的美观大方和实训课程的可操作性, 符合学生的认知。

2.内容完整。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章节之间虽然独立, 但是前后有很强的逻辑性, 内容的设计也与教学目标匹配, 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每个完整的章节后面, 作者都附上操作评价表, 在课堂实践当中, 可以通过师生的沟通来实现良好的学习评价体系, 使用者也可以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3.形式新颖。教材的结构突破了传统的章节模式, 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 结合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实现了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 也遵循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 真正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核心思想。总之, 本教材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便于老师备课和学生练习,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教材在海南省旅游学校大专部2014 级学生中使用, 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及与使用教师、学生座谈等形式, 我们了解到, 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反馈:教材内容简练, 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 针对性强, 比传统教材要实用。使用教师反馈:这本教材特色鲜明, 内容新颖, 重点突出, 条理清晰, 体现了旅游行业特点, 具有高职旅游教育的特色, 能满足教学要求。另外, 在使用过程中, 任务驱动法的运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五、结语

教材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 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载体。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保证, 而高质量的礼仪教材更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建设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核心的旅游专业高职礼仪教材, 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更好、更高效地掌握岗位必备的礼仪知识与技能, 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以符合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

摘要:礼仪教育对提高高职学生, 尤其是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礼仪教材建设是礼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通过分析高职礼仪教材建设的现状, 讨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 并概括介绍了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核心的《旅游涉外礼仪》教材开发的主要情况和实践效果, 总结出一些关于教材开发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高职礼仪,教材开发

参考文献

[1]习谏.职业教育集团多元化办学体系的路径选择:以校企合作为研究视角[J].中州大学学报, 2012 (04) .

[2]李绍华.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创新简论[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07) .

[3]李云燕.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材研改方向初探[J].时代教育, 2012 (21) .

不可不知的涉外礼仪 第4篇

相互介绍

与外国人士初次见面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道路行进

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况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留意脚下”。

乘坐交通工具

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就座离座

陪同人员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人员,请前者首先就座或者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提供餐饮

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人员请陪同对象先点。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人员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如何回避涉外交往中的禁忌

(1)数字禁忌。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在涉外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日本人忌讳4,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要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2)肢体禁忌。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3)颜色禁忌。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比利时人最忌讳蓝色;土耳其人认为花色是凶兆,布置房间时不用花色;埃及人认为蓝色是恶魔的象征。

如何赠送涉外礼品

(1)选择礼物。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要事先了解收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

(2)讲究礼品包装。国外非常讲究礼品包装,礼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

(3)对等平衡。注意送礼双方身份和礼品规格要一致。送礼要讲究平衡,有多方外国友人在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避免厚此薄彼。

编辑/刘洋

商务礼仪中的宴会礼仪 第5篇

应邀

接到邀请后,不论能否赴约,都应尽早作出答复。不能应邀的,要婉言谢绝。接受邀请的,不要随意变动,按时出席。确有意外,不能前去的,要提前解释,并深致歉意。作为主宾不能如约的,更应郑重其事,甚至登门解释、致歉。

掌握到达时间

赴宴不得迟到。迟到是非常失礼的,但也不可去得过早。去早了主人未准备好,难免尴尬,也不得体。

抵达

主人迎来握手,应及时向前响应,并问好,致意。

赠花

按当地习惯,可送鲜花或花篮。

入席

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入座。注意在自己的座位卡入座,不要坐错了位置。

姿态

坐姿自然端正。不要太僵硬,也不要往后倒靠在椅背上。肘不要放在餐桌上,不要托腮,眼光随势而动,不要紧盯菜盘。

餐巾

当主人拿起餐巾时,自己便也可以拿起餐巾。打开放在腿上。千万不要别在领口,挂在胸前。

进餐

进餐时要文明、从容。闭着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喝汤要轻啜,对热菜热汤不要用嘴去吹。骨头、鱼刺吐到筷子上、叉子上,再放入骨盘。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剔牙时,用手遮住。就餐时,不得解开纽扣,松开领带。

交谈

边吃边谈是宴会的重要形式,应当主动与同桌人交谈,特别注意同主人方面的人交谈,不要总是和自己熟悉的人谈话。话题要轻松、高雅、有趣,不要涉及对方敏感、不快的问题,不要对宴会和饭菜妄加评论。

退席

中餐宴会的礼仪 第6篇

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面门为上: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对正门而坐,有人背对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则应以面对正门者为上坐,以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观景为佳: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在其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观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就宴会而言,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方便参加宴会的人都能各就各位,也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就座次的高低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

其次,通常要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位置。

再次主人方面的陪客要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叉,便于交谈交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如果碰上外宾,翻译一般都安排在主宾右侧。家宴的席次相对简单,主人与女主人一般相对或者交叉而坐,主人一般背对厅壁。

著名民俗学家常人春老先生告诉记者说,一般情况下北为上。以往,在婚礼或者葬礼的宴会上经常会出现大家让座的情况,比如几个年纪辈分差不多的老人一起就座时,难免会互相谦让,来您老上座;另外一个会说;别介呀,还是您来;,拉拉扯扯几个来回都确定不下来,这时有眼力的司仪或者茶房就会大喊一声;四方为上,入座了您!这样大家才会相继入座,也就不分什么上座下座了。

位序讲究

左高右低:当两人一同并排就座时,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面门为上: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对正门而坐,有人背对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则应以面对正门者为上坐,以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观景为佳: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在其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观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临墙为好:在某些中低档餐厅用餐时,为了防止过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扰,通常以靠墙之位为上座,靠过道之位为下座。

临台为上: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时,应该以靠讲台的餐桌为主桌,如果没有专用讲台,有时候以背邻主要画幅的那张餐桌为主桌。

各桌同向:如果是宴会场所,各桌子上的主宾位都要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宴会喝酒的礼仪 第7篇

在正式的宴会上,服务员打开酒瓶后,先要上一点递给主人品尝。主人应先饮一小口仔细品评、然后再尝一口,感到所上的酒完全合乎要求时,再向服务员示意,可以给客人们斟酒了,斟酒的顺序是:先主宾,随后才是其他客人,斟酒时、酒杯应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

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下酒,可以先欣赏一下酒的色彩,闻一闻酒香。继而轻吸—口,慢慢品味。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举起举杯看也不看,便一饮而尽,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不宜一边饮酒,一边吸烟。鉴于酒后容易失言和失礼,故在涉外活动中饮酒的酒量要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不要一看到对方的盛情或美酒佳肴,便忘乎所以了。有教养的饮酒者饮酒时是不会让他人听到自仗队己吞咽之声的,斟酒只宜八成满。

谈高校外事工作中的涉外礼仪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外事工作,涉外礼仪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加快, 高校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聘请外专外教、举办国际学术交流等涉外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 高校教育工作者参与涉外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俗话说“外事无小事”, 外事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学校甚至国家的形象。充分了解涉外礼仪知识, 正确使用涉外礼仪, 促进双方的沟通和合作, 是每个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应该思考和做到的事。

一、高校外事工作中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

维护自身形象:在外事工作中首先要注意维护个人的外在形象, 做到妆容整洁、服饰得体、热情有度、举止文明, 这既体现了个人修养, 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坚定政治立场:外事交往中要心中有国家, 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维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不做有辱国格的事情。

入乡随俗:出国考察学习, 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学习入乡随俗, 做到“客随主便”。在接待来访的外宾时, 同样需要了解和尊重来宾的礼仪风俗, 特别要注意避讳一些行为禁忌, 避免冒犯对方, 尽量做到“主随客变”。

诚实守信:信守约定、言行如一是交往中对对方也是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不守信用是交往合作中的大忌, 是严重损坏个人形象的行为。每个外事工作中的人要切记诚实守信, 注意要谨慎许诺, 既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模棱两可, 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如果迫不得已失约, 一定要诚恳道歉, 如实解释, 并主动承担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不卑不亢:外事交往中要尊重别人, 但是大家人格上是平等的, 不必过分抬高别人而贬低自己, 也不能盲目自高自大、傲慢无礼, 应该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女士优先:这是西方交往中特别注重的礼仪原则之一, 他们认为每个成年男子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和保护妇女,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女士优先, 保持绅士风度, 如行进时女士先走, 等等。

尊重隐私:这也是西方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原则, 在外事交往中应当有所不谈, 应该回避个人收入、年龄婚配、家庭地址、身体健康等隐私问题。

二、高校外事工作中的涉外礼仪

(一) 外宾来访接待中的涉外礼仪

在外事活动中的接待工作中, 要树立良好的礼宾意识, 遵守礼仪规范做好接待工作, 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事前要对接待工作制订具体、详细和规范的计划。首先, 应该根据来宾确定相应的接待规格和形式, 接待安排既要体现本校的诚意, 又要本着务实节俭的方针, 杜绝铺张浪费。其次, 要双方沟通, 确定迎送、参观、座谈、宴请等接待日程安排, 尽量做到周全详尽、疏密有致。再次, 根据接待对象的具体情况, 做好食宿交通安排, 做好功课, 注意民族禁忌、宗教禁忌和个人禁忌等重大问题。最后, 每个重要安排具体任务落实到人, 注意接待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的提高。在接待外宾的具体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高度负责, 并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如有礼有序地进行相互介绍, 就餐离座规范, 出入电梯规范, 等等。

(二) 出境访学或考察中的涉外礼仪

首先, 要了解出国出境的随身必备物品和注意事项, 以顺利通过边防、安全和海关检查, 以免不必要的麻烦耽误行程。其次, 因公出境的外事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 用有关礼仪来规范和要求自己, 保持自己、学校和国家的良好形象。如要遵守公共秩序, 在公共场合不要高谈阔论, 行为举止要文明礼貌, 合理使用文明用语, 讲究卫生, 不随地扔弃杂物, 不随意留宿他人, 不打扰他人, 等等。另外, 记得在服务员帮助搬运行李、带路或其他辛勤劳动时, 酌情付小费给服务员, 以表示对其服务工作的尊重和肯定。

(三) 交换馈赠礼品中的涉外礼仪

相互馈赠礼品是外事交往中的一种增进彼此感情的重要方法, 这其中也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礼仪。一般情况下, 外宾来访时, 我方人员不主动向外宾赠送礼品, 除非外宾主动赠送礼品后可酌情回赠, 外访或出境参加重要活动时, 要考虑向对方赠送较有纪念意义的礼品, 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主动向外方索要礼品。礼品的选择要慎重, 凸显其纪念性, 注意其便携性, 而且要根据赠送的对象, 挑选合适的礼品, 注意礼轻情意重, 还要注意赠送礼物的恰当时机。公务活动中, 宜在办公地点、众人面前赠送, 以示重视, 或者在饯行宴会或客人下榻宾馆赠送礼品, 并适时向其介绍礼物的产地、特征、用途和寓意等。当有外方人士向我方人员赠送礼物时, 要面露微笑, 起身双手接过, 并与其握手以示谢意。注意西方习惯于当场拆启礼品并略表赞赏。如他们赠送的礼品违规、违禁或者有辱我方人员的人格、国格时, 要对其阐明原因, 并不卑不亢的拒绝。

三、结束语

交往离不开礼仪,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外事交往中, 礼节是涉外交往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外事活动多样而复杂, 涉及到的礼仪细节多而繁杂。作为外事人员, 要认真学习这些礼仪规范, 遵守涉外交往的原则, 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 使得涉外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潘莹.高校外事工作与涉外礼仪略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 .[1]潘莹.高校外事工作与涉外礼仪略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 .

宴会上的敬酒礼仪 第9篇

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词,就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不能因此影响来宾的用餐。祝酒词适合在宾主入座后、用餐前开始。也可以在吃过主菜后、甜品上桌前进行。

在饮酒非凡是祝酒、敬酒时进行干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其他非凡是自己的祝酒对象,嘴里同时说着祝福的话。

有人提议干杯后,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样子。将酒杯举到眼睛高度,说完“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喝适量。然后,还要手拿酒杯与提议者对视一下,这个过程就算结束。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你对对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当你离对方比较远时,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代劳。假如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号,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既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假如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很难为情。

假如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适合饮酒,也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应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要知道,别人没主动说明原因就表示对方认为这是他的隐私。

在西餐里,祝酒干杯只用香槟酒,并且不能越过身边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干杯。

涉外礼仪的概念 第10篇

礼,是知礼、讲礼、明礼,尊敬别人。仪,是仪容、仪表、仪式,表现形式。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被人们所认同,又被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

中国的宴会的礼仪 第11篇

古代酒席一般是席地围坐,其座次的顺序尚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有区别的。据资料记载:古代宴席以坐西面东为尊位,坐北面南次之,坐南面北又次之,坐东面西为下座。即使是现在,日常生活中稍微正规一些的场合,人们对酒席上的座次仍然有严格的要求,但各地的习惯却并不一样。

过去,中国民间喜欢用正方形的八仙桌:面门的两个座位为正座,其中右位为主客,左位是主人;正座的对面(即背门的两个座位)为陪座,通常是晚辈或主人家找来的陪客;左右两侧为侧座,或客人或陪客,大多依年龄长幼顺序而坐,靠近正座者为上,靠近陪座者为下。南方的八仙桌座次略有不同,即正座对面为三、四宾位,有点像西方的长方形餐桌。

其次是上菜的顺序和摆菜的位置。上菜,又称“出菜”或“走菜”。所谓上菜的顺序,就是指菜肴依次端上宴席的次序。实际上,宴席上的“出菜”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出菜,是指酒、菜、饭的上席顺序,狭义的出菜则仅指菜肴的上席顺序。

《礼记·曲礼》中记载了古代上菜置食的总体次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凡上菜的礼节,炒菜(指小块的鱼肉)放在右边,煮熟的大块肉放在左边;干菜放在左边,汤菜放在右边;切细和烧烤的鱼肉放的远些,醋、酱等调味品放在近处;生葱和蒸葱等佐料放在远处,酒水等饮料则放在右手方便触及的地方。

单独一道菜的摆放也有讲究,据《礼记·少仪》记载,进献红烧或清蒸等带汤汁的鱼肴时,要将鱼尾朝向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客人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客人的右方。

现在宴席上的置菜位置虽然与古代不同,比如现在上鱼的时候是将鱼头冲着主宾,但仍有传承。尤其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什么菜摆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定的讲究。比如:新上的菜都要放在靠主席或主宾的位置;上整鸡、整鸭、整鱼时,一般将头部冲着主席或主宾,以示尊敬等等。

再次是进食的规范和主客的礼节。中国人喜欢围坐聚餐,而聚餐必然是“众人共器”,所以特别注意进食的规范。《礼记·曲礼》中就规定大家一起聚餐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吃饱;一同在饭盘里用手抓饭的时候,不能搓手,不能多拿,不能把粘在手上的饭拂放回盘中;吃菜的时候,嘴里不能漏汤,不能咂嘴出声,不能嚼骨头,不能把已经夹取的鱼肉再放回盘中,不能扔骨头给狗。

宴会礼仪是怎样的 第12篇

赴宴前最好先吃些苏打饼干、土司,甚至用水果来垫底。一来可以增加饱足感,二来可避免在筵席中摄取过多的肉类与油脂。

招数2:盘饰青菜多多进食

筵席中往往缺少蔬菜类,建议不妨多吃盘饰中的青菜或水果,以补充纤维与维生素的不足。蔬荤比掌握在3:1至4:1,这样即使脂肪吃多了,也能随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排出体外。

招数3:汤汁鱼肉少量摄取

如果希望在餐桌上减少油脂的摄取,建议少吃油炸的菜肴,或者将裹粉及肉类的外皮去除,而汤汁、浓汤和菜汁尽可能也少喝。

此外,避免摄取过多的蛋白质与胆固醇。鸡、鸭、肉等动物性食物要避免过量,否则人体呈酸性体质,容易疲劳。螃蟹、鳗鱼、虾等海鲜,胆固醇含量较高,最好不要过量食用。尤其在吃自助餐时,应当少吃此类食物,切忌吃得过饱,以免导致胃肠道、肝脏的负担加重。饮食顺序为:汤、蔬菜、主食、海鲜、肉等。

招数4:酒加冰块降低浓度

在用餐当中,饮料也是必要的;怕胖的人,建议最好选择矿泉水或无糖的乌龙茶,若要喝酒助兴的话,就多加一些冰块,以降低酒精的摄取量。

饮酒要限量,少许酒可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选择红葡萄酒最为适宜。劝酒、嗜酒和醉酒都不利健康。另外,最后一定要吃一点米饭。

招数5:最好选择菊花茶

宴会中,不少女性认为,多喝饮料容易胖,不如用喝茶来替代。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健康。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碱,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在吃饭过程中和饭后半小时内应忌喝茶。饭前最好也少喝茶,如果要喝,应该选用菊花茶等淡茶。

招数6:饭后不要马上吃水果

饭后马上吃水果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是因为食物进入胃以后,需要1~2小时的消化时间,才能缓慢排出。如果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吃的食物阻滞在胃内,水果中的果糖不能及时进入肠道,以至在胃中发酵,产生有机酸,引起腹胀和腹泻。长期如此,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而致病变。

社交宴会必知的五项葡萄酒礼仪 第13篇

如何持杯

喝葡萄酒通常选用无色透明的高脚玻璃杯, 因为葡萄酒的表现对温度非常敏感, 尤其是通常要用冰桶侍酒的白葡萄酒, 为防止手掌温度影响葡萄酒的风味, 持杯时, 应手持高脚杯杯柄或杯托。如果做不到紧握杯柄, 尽量避免掌心握杯就可以了。

如何倒酒

倒葡萄酒时, 酒瓶口要距离酒杯约5cm高, 避免与杯沿的接触, 倒酒到葡萄杯身约1/3处杯径最宽的位置即可, 这样倒好酒后可以轻轻摇动酒液, 使酒香散发出来, 不至于因为倒得太满而在摇杯时洒出。

等客人的酒杯差不多空了再为其倒酒, 这样能让客人享受到一瓶葡萄酒打开后因为在空气中慢慢氧化而像花朵一样绽放出其香味的过程, 而不会跟杯中已经氧化得相对比较充分的残酒混在一起影响欣赏。

如何敬酒

敬酒时应该将杯子举起到略低于视线, 并注视对方, 表示敬意。

如何碰杯

葡萄酒是五官都可以享受的美好事物, 眼睛可以欣赏她的迷人色泽, 鼻子可以闻到她的芬芳, 嘴可以享受她的醇美味道, 碰杯时可以听到高脚杯悦耳的声音。

如果对方是长辈或者贵客, 可以按中国的礼仪稍稍压低杯沿, 既表示了敬意, 又避免了杯口相互接触的卫生问题。

如何干杯

涉外宴会的礼仪 第14篇

【关键词】涉外礼仪 跨文化交际 交际作用

“礼”起源很早,伴随经济增长文化政治的交流,“礼”也成为一种文化被众人熟知,也成为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1],涉外礼仪就从此出现在人的视线中,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外交际礼仪简称为涉外礼仪,是指当你在对外交际中,用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人员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种族的差异导致了民族文化差异,经济的发展又使得民族之间必须联系起来,不同民族在交流沟通中会因为不了解别国风俗习惯造成沟通不顺利,甚至诱发民族战争。本文通过分析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来阐明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1、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由于民族信仰不同,导致文化差异很大,例如中国的隐私观念不够强,但西方就非常尊重个人隐私,中国人总是尽可能多的介绍自己让对方熟悉并了解自己,因为这是中国人表示想和你做朋友的一种直接方式;但在西方他们觉得这让他们隐私遭到窥探,对人是及其不礼貌的。中国人的谦虚是各国都熟知的,正如中国人在比赛或者其他中胜出也喜欢用一句承让来表达的自己的谦虚之情一样[2]。但西方不同,当受别人表扬时他们通常欣然接受,特别是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否定别人称赞时,他们会觉得中国人特别虚伪。中华民族对远来的客人总是那么热情,中国酒桌文化源远流长,通常会准备衣着丰盛的佳肴拉款待客人,给客人倒酒,帮客人夹菜总之就是想让客人尽可能多吃菜。

2、涉外礼仪的分类

涉外礼仪有种类繁多,在不同活动中我们有不同礼仪,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的掌握不同的礼仪。

2.1涉外商务礼仪

在商务谈判中我们也应该展示自己友好的一面,正如中国的古话所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我们应该把自己有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莫要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这样会给人一种唯金钱至上的感觉,其实在商务交际中不仅仅只是经济交往,更是文化的交流,让对方更加了解自己的企业,自己的民族,维持一种友好的关系,这样在日后的经济往来也就更简便。

2.2涉外交谈礼仪

在涉外交谈的时,由于语言的差异,交谈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涉外交谈中要比以往更加需要小心注意。例如,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样会让别人感觉你的表现欲望很强,对人不尊重;如果和别人交谈时不要心不在焉,会给人一种你没有交谈的欲望,只是在应付别人而已,這样会显得极其不礼貌,也不要轻易转移话题。当认识新朋友时切忌不要冲动,也许别人没有和认识的欲望,而且你的冲动行为会让人在感觉你这个人很轻浮;为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不要用手指指指点点,先介绍身份高的[3]。

3、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就变得密切起来。对于初次接触民族文化的差异的人,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也涉外礼仪中的一部分。

3.1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展现民族形象

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发展必经之路。不仅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民族走向和谐统一的基础。人们在跨国际交往时,从国家角度来说代表的不是个人是整个民族,一个人在交际活动中的行为举止会对决定他人对你的评价。如果在交际的时候表现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就使得人的合作欲望会更强,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拥有良好的涉外礼仪,在社交中表现出彬彬有礼[4]。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生命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让他人会有更想了解你甚至是你的民族,随之而来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一个民族具有其自身的民族气息,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你就是祖国的千万人民的代表,所以良好的涉外礼仪能让你在跨文化交际或得别人的肯定,使你的民族获得别人的敬佩。通过良好的涉外礼仪可以是民族受到尊重,在交往中树立威信。这就使得涉外礼仪成为跨文化交际中每个人必须学的一门课程;尽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涉外交际中彼此磨合彼此适应使得它成为各国都通用的涉外礼仪,。而一个外交人员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选择涉外礼仪可以起到维护国家形象的作用,让外交人员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给自己国家的形象增加亮点。

3.2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塑造形象,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知识

跨文化交际中信息是双向传递。然而涉外礼仪就是在交往过程中各自外在的信息形象。交往从见面到问候和沟通都有很多的礼仪。衣着说话方式都会透露出各种信息,这就是给别人留下初步印象。衣着应该符合场合,当与别人交谈时,应注措辞和说话的语气和语态。这样给他人的感觉就是你的道德素养较高,从而让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

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将人的感情联络在一起。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出并不是单纯的礼仪,它从侧面带入了人自己的感情。人们通常通过他人对自己展示的友好程度来确认别人对自己的感情。在交际中主要能达到两种情感结果:一、感情达到一致产生共鸣。当双方在涉外交际中能够产生相同的情感,彼此双方就会注重对方,从而建立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二、情感南辕北辙这就使得跨文化交际工作不能继续下去,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破裂。涉外礼仪也可以在跨文化交际充当行为调节的作用。跨文化交际中人和人的交往时通过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来有意识的对别人进行控制。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通过涉外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形象进行修饰;行为可以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整。涉外礼仪是一种交流方式,使得跨文化交际工作可以顺利进行[5]。这种感觉就是像是家人给带来的温馨感;又像朋友给的深厚友情的幸福感。在跨文化交际中按照涉外礼仪的规则去做,能够成功避免很多情感问题,建立良好的外交人际网。

3.3涉外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道德的典范以及文明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涉外礼仪是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准则,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尊重彼此帮助,与人为善,可以间接映射出人心灵的善恶,在跨文化交际中让人际关系变得更纯洁,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可以根据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人的涉外礼仪来分析评价一个的生活习惯,并帮助其改正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涉外礼仪可以督促人们用文明的礼仪规范去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涉外礼仪还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枢纽,可以淡化矛盾冲突。当参加跨文化国际活动时,涉外礼仪是是活动中的润滑剂,当人们加深了解增进彼此间的沟通,都会通过恰当的涉外礼仪方式来表达,这就使得人的感情慢慢交流,关系也就得到改善,涉外礼仪还是跨文化交际的推动剂,在跨文化活动中我们“主张礼多人不怪”。

结论

文化与礼仪紧密联系在一起,礼仪中包含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一种存在形态,然而礼仪的形成和发展道路困难重重,每个国家的礼仪都受本国的文化起源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影响,有些国家礼仪讲究简单务实,让学习者可以迅速掌握并广泛运用和传播。

现代的涉外礼仪在人类的跨文化交际中成长并成熟起来,一个人在跨文化较集中的场合中,不再是自己个人行为举止,它意味着关乎你的组织甚至是你所代表的民族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春,郑晓燕. 浅谈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559+591.

[2]王丽,杨霞. 浅谈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90-92.

[3]秦俊.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 科技信息,2009,14:115.

[4]黄莹. 浅谈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缺失和作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9:29.

上一篇:中国矿业大学作业封面下一篇:成语故事二则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