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09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篇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2.了解奥运会的知识,主题曲和汉城奥运会。

3.欣赏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掌握不同拍子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手拉手》中友爱、团结的情绪和歌曲《共青团员之歌》中坚毅昂扬的情绪,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随音乐做三拍子律动,即兴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材分析

1.《手拉手》

这首歌曲为4/4拍,单二部曲式,A段由两句构成,为重复性乐句,平稳的曲调,级进的音阶,多样的节奏,形成了这段音乐的特点,旋律宽广而又舒展。B段由两句构成,富于热情和号召力,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歌曲中各种不同的弱起、切分、附点节奏,整首歌曲富于活力和时代特征,加上演唱者的激情和特色,使整首歌曲热情、酣畅,充满了时代感。歌曲结尾处的歌词“阿里郎”,增强了歌曲的民族特色。歌曲深情地表达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意愿,体现出各族人民齐聚在五环旗下,和睦相处,团结奋进的景象。

2.《共青团员之歌》

这是一首前苏联歌曲,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节奏简洁,旋律坚定有力,音乐形象鲜明,使人们联想到苏联青年们听到战斗的号角,整装待发,奔赴战场的情景。前半部分歌词演唱要坚定有力,从“再见了,亲爱的妈妈”开始,歌曲深情而又亲切,宽广,饱含战士对妈妈和故乡的深情。

3.《十六岁的太阳》

这首歌曲是电视连续剧《十六岁的花季》的主题曲,自然小调。歌曲节奏丰富,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动感,具有通俗歌曲的风格特征。领唱与齐唱呼应,充分表达了十六岁花季青少年的美好心声。

4.即兴歌舞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

《青年友谊圆舞曲》3/4拍,自然大调,为带副歌的一段体结构。节奏规整,旋律朗朗上口,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展现了青年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翩翩起舞、欢快歌唱的情景。《四季歌》是流传在青海一带的一首“花儿”,20世纪50年代曾被改编成歌舞曲,名为《花儿与少年》,歌曲以四季盛开什么花儿为起句,表达了姑娘对小伙子的纯真爱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教学导入

1.播放音乐《青春舞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引入本节课主题。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齐唱《青春舞曲》。

一部分同学仍用打击乐器伴奏,找2─3名同学伴舞,全体齐唱歌曲。(播放《青春舞曲》伴奏)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手拉手》。

(1)连接语。

师: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们都记住了哪首好听的主题曲?(播放《我和你》)

一首优秀的、好听的奥运歌曲能传唱许久,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除了我们熟知的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你们还知道哪些奥运会的主题曲?

学生回答。如:(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

(2)音乐听赏。

①初次聆听《手拉手》全曲。(汉城奥运会图片)

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时间、地点、场合以及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学生回答。(1988年,汉城奥运会,情绪热情奔放,表达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团结在五环旗下的和睦、团结、奋进与激昂。)

②师生共同交流关于奥运会的.话题,关于奥运会主题曲的话题,以及简单讲解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盛况。

如:巴塞罗那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如奥运会主题曲还有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由莎拉布莱曼和卡雷拉斯共同演唱的《巴塞罗那》等等。简单介绍汉城奥运会的相关情况。

③再次聆听《手拉手》音乐,简单分析歌曲。

提问:歌曲在旋律、节奏等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分为几个段落?歌曲结尾处“阿里郎”衬词的加入要表达作者的什么心情?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主旋律、副歌两个段落,节奏比较多样,附点、跨小节连线等等形成了歌曲旋律的宽广、自由情绪的热烈奔放。末尾

乐句“阿里郎”的加入,突出了奥运会的举办地点,阿里郎也是朝鲜人民的习惯用语。)

④学生手拉手,简单随音乐哼唱副歌部分。(播放《手拉手》副歌部分)

让所有学生手拉手,高举过头顶,跟随B乐段音乐哼唱旋律,再次感受歌曲的热情与活力。

2.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1)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感受作品的意境。

①提问:歌曲所属的国家?音乐的情绪?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回答:苏联。情绪充满了激情、昂扬的斗志和对祖国妈妈的依恋。分为两个部分。)

②继续提问:带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提供多选答案,供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抒情风格?)

③学生选择:进行曲风格。

④两个部分的音乐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充满的斗志,如号角般的节奏,旋律坚定有力。

第二部分充满柔情,旋律连贯、绵长,表达了对妈妈的不舍,对祖**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共青团即将奔赴战场的坚定信念。

(2)再次聆听《共青团员之歌》,并随音乐简单哼唱。

(3)如果参加合唱比赛,在演唱的基础上,可以在这首歌曲里加入怎样的表演形式?

师生共同讨论,参考答案如下:

可以在第一部分跟随音乐节奏踏步,让学生思考第二部分演唱,还适合不适合用踏步的方式为歌曲加进表演形式?如果不适合,学生讨论适合歌曲形式的表演形式?第二部分可以加进身体的晃动,如互相之间挽起胳膊,分排交错晃动等等。可以在某个环节加进打击乐等等。

3.欣赏《十六岁的太阳》。

播放《十六岁的太阳》,感受作品的意境。

(1)老师简单介绍歌曲相关背景。

电视连续剧《十六岁花季》的主题曲,表达了十六岁花季青少年热爱生活、充满青春朝气的美好心声。

(2)简单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基本情绪,歌曲结构,节奏特点。

节奏时而密集时而舒展,曲调活泼,富有动感。

4.即兴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

聆听《青年友谊圆舞曲》。

《青年友谊圆舞曲》为三拍子,可以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三拍子律动,前进后退步,为学生创编队形,脚底下始终都是走着三拍子的步伐。(圆舞曲简介)

队形可以是:圆形,互相拉起手,冲圈里走三拍子步伐;两两相对,走三拍子步伐;两组直队列,往前走三拍子步伐,到头分开等等。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课后聆听《四季歌》(歌词版)(简单介绍青海民歌“花儿”,原名为《花儿与少年》,表达了姑娘对小伙子的纯真爱情。)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短暂的,青春是充满激情的,青春是昂扬向上的,希望我们每个同学能够珍惜美好的青春,让我们的智慧、才华、汗水、付出在青春的道路上恣意挥洒,让我们每个人永享“青春”!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2篇

《缤纷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年友谊圆舞曲》

课型: 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

[教材分析]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中的一首 学唱歌曲。是舞曲题村的歌曲,具有圆舞曲的基本特点。歌曲为C大调,3/4 拍,小快板,-段体(单乐章)结构,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句小有变化,歌曲的旋律进行方式以大跳、小跳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从而使歌曲增添了热情洋溢的色彩。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音乐。因此,我觉的音乐课的重点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开始变声的阶段,声带不稳定,讲解发声的要求,唱时要轻声不喊叫,整齐的开始与结束。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歌唱习惯。

[学习目标]

1、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2、通过为歌曲伴奏、伴舞等音乐活动,体会3/4拍的强弱规律,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3、通过演唱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的思想,为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学习重难点]

1、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掌握三拍子的特点并会击打。[教学用具]钢琴、课件、打击乐器、多媒体[教学过程]

字学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栀子花开》,师生拍节奏律动感受3/4拍。

师:同学们刚刚已经跳了一曲很优美的华尔兹。(华尔兹也叫圆舞)

2、点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一首舞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互动二、欣赏歌曲,感受旋律。1、初听歌曲,回答问题。

恩考:

a、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时:(欢快、活泼、激情、舒畅...)

b、什么是圆舞曲?

2、复听歌曲,回答问题。思考:

a、你觉得这首歌曲最令大激动的乐句是哪句?

b、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简介歌曲背景

《青年友谊图舞曲》这首音乐作品是江山作词,天戈作曲。为1955年中国青年代表团为参加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而创作的。歌曲表现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思想。三、学唱歌曲,参与实践。

1、学生跟琴哼唱一遍

2、教师范唱,请学生说出:教师的演唱和学生刚才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演唱声音上)

3、讲解轻声演唱的技巧:

a.口腔打开,后背立直,声音位置

b.轻声的哼唱,不要喊叫

4、学生跟钢琴件奏模仿老师的演唱再唱一遍歌曲:

5、讲解重难点

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a.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

b.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强弱(小组讨论,学生创编)

达  标

6、演唱歌曲:

第一遍轻声慢速代入歌词。理解歌词含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第二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歇曲。第三遍用不同速度表现歌曲。四、拓展延伸,完整展示。

1、为歌曲伴奏,创编舞蹈动作。

a.请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小乐器(三角铁、沙锤)为歌曲伴奏b.老师钢琴伴奏,其他学生拍强弱节奏伴唱。C.为歌曲创编舞蹈。

2、全班分三大组:歌唱组、舞蹈组、器乐组,完整展示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五、小结

请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本课我们学习了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会用三拍子来为这种乐曲伴奏。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深深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能珍惜我们身边的友谊!

《青年友谊圆舞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年友谊圆舞曲》,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七年级上册第二二单元《缤纷舞曲》中的一首舞 曲体裁的歌曲。本曲具有圆舞曲的基本特点。歌曲为C大调,3/4 拍,小快板,一段体(单乐章)结构,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句小有变化,歌曲的行进方式以大跳、小跳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从而使歌曲增添了热情洋溢的色彩。

七年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我觉得音乐课的重点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开始变声的阶段,声带不稳定,喜欢唱,但又不知道怎么唱,需要教师讲解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声要自然,唱时要轻声不喊叫,整齐的开始与结束。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歌唱习惯。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通过为歌曲创编伴奏等音乐活动,体会3/4拍的强弱规律,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3、通过演唱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的思想。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为掌握三拍子的特点并会击打。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听赏法、直观演示法、律动教学法、启发创作教学法来教学。学生通过听赏法、小组合作讨论、对抗、亲身体验的方法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为以下五个模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播放3/4拍歌曲《栀子花开),带学生拍3/4拍的强弱,随机抽学生跳三拍子的舞步,让学生初步感知3/4拍,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音乐课的状态,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舞曲”,教师板书学唱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二、欣赏歌曲,感受旋律。

首先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感受音乐并思考问题,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圆舞曲?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播放“2009年国

庆联欢晚会”视频,视频内容为国家领导人与各族青年代表在天安门广场随着《青年友谊圆舞曲》的音乐载歌载舞的场面。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这首歌曲最令人动的乐句是哪句?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环节通过视觉和听觉,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色彩,了解歌词大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赏,会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学生会按照给出的问题去思考,使听赏更有针对性。

三、学唱歌曲,参与实践。

本节课的重难点集中表现在了这一板块里,在上一版块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演唱的对比,让生找到演唱的正确方法。教师简单讲解歌唱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体会。这样学生在演唱时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对的,什么样的姿势是规范、标准的,学生会尽量往正确的方面做。教师的示范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有据可依。学生用正确的状态演唱-遍后,教师通过节奏创编游戏来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感受3/4 拍的强弱规律,引导学生为歌曲拍节拍伴奏。

在达标环节,学生自己总结“圆舞曲”的特点。教师通过改变钢伴的速度,让生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三段旋律,让学生体会“圆舞曲”可快可慢的速度特点。四、拓展延伸,完整展示

让学生用教师准备的小打击乐:三角铁、沙锤等为歌曲伴奏,进一步体会 3/4拍的强弱规律。找舞蹈特长的学生为歌曲编舞(体会三拍子舞步),进一步感受“圆舞曲”的特点。最后全班分成三个大组,一起展示全曲,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本环节小打击乐的加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找舞蹈特长的学生伴舞,发挥了音乐特长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本环节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五、小结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 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 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 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在思考中识字学词,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完成了识字任务;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理解“公认”、“手真巧”, 从字典的注释中找出“手真巧”的“巧”字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 初步认识了王京和李良。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初步感知过渡句, 会用“使劲”说句。

(3)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合作的含义, 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兴趣引路

(1) 复习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灯笼”:公认、布置、得奖、赞扬、使劲、模型、心事、烦恼、发愁、合作)

师:看, 我们的教室多么喜气呀, 谁来读读灯笼上的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指名读, 齐读)

(2) 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 (1) 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 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2)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 但是/他的手/很巧, 会捏泥人, 会做/飞机模型, 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师提示:这两句话比较长,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指名读)

(3) 师随机指着一位女生说:呀,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 现在你就是王京啦, 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同桌李良吧! (生说)

指着她的同桌说:李良, 听见了没, 王京夸你啦!你也来向大家说说王京的特长吧! (生说)

师:哇, 你们俩一个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 一个心灵手巧, 真了不起呀!

师: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夸夸他们吧!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串写着词语的“花灯”喜气盈盈, 创设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请男女生分别介绍李良和王京,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介绍王京和李良, 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角色表演, 内化语言

(1) 师:同学们读得很真诚, 老师替王京和李良谢谢你们的夸奖。不过现在王京和李良正烦恼着呢!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热心助人, 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这样, 咱们也来分工合作, 一位朗读能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其他同学拿起笔来画画。 (请一生读)

(2) 交流王京的心事和李良的烦恼。

师:王京, 老师有个问题问问你, 为什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你就不画了呢?

(3) 师:怎么办呢, 你们有主意了吗?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4) 就这段所讲述的故事演一演。 (出现文中131页插图, 生演, 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的能力, 为什么王京在“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就不画了”, 在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有所感悟和思考;结合“演一演”体验性的活动, 既活泼生动地呈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 也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丰富想象, 共享喜悦

(1) 师:王京和李良一起把灯笼做好了, 效果如何,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文中132页插图及句子:“这个灯笼做工精巧, 灯罩上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花草, 有

的树木, 有可爱的小鱼, 还有, 给教室增添了喜气气息!”生补充说句。)

(2) 师:真漂亮呀, 难怪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看到李良现在眉开眼笑的, 高兴得很啊, 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生谈)

(3) 师:大家都为王京和李良愉快的合作感到开心, 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5、6自然段。 (齐读, 读出喜悦)

(4) 师:有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得问问王京, 你为什么要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呢? (小组交流)

(5) 班级交流, 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这个环节中说话、朗读训练, 欣赏合作成果, 丰富想象, 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得到尊重, 也树立了合作带来快乐的价值取向。)

四、回顾总结, 传递“合作”

(1) 这个喜气的灯笼不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欢声笑语, 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快乐故事。你有过合作的经历吗?做哪些事时可以与人合作? (生谈)

(2) 看图, 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或有趣的合作典范。

(3) 教师小结:同学们,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生活中, 在学习中,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个人长处, 真诚与人合作, 就能事半功倍。 (板书:与人合作, 事半功倍, 齐读)

(4) 师生合作读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屏幕出示)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1、学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人物描写方法以及正面、侧面描写角度。

2、能够根据写作元素,运用相关人物描写方法写好身边的人物。

3、体味人物描写方法背后所蕴含的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精神等。

二、写作要点

课时安排提示: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而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学生把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也能顺理成章地掌握正面描写,因而细节描写为一课时,侧面描写为一课时。

(一)细节描写、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如何细致刻画人物,让其活灵活现,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正面描写,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抓住特征绘肖像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要描绘好人物的肖像重在人物特征细致观察,察尔后写方可得起神韵。《老王》一文中写道“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细心描绘出老王的眼睛,表现出了老王的谋生的困难、生活的惨淡以及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同情与关爱。

2、锤炼动词绘造型

动作描写重在锤炼,精选传神之词方显人物神韵。朱自清《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锤炼了“探”“穿”“攀”“缩”“倾”五个典型动词,描绘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这一段连续的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一个动态过程,从而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父亲对儿子关心、体贴、爱护之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3、吻合个性绘语言

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描写要传神,不会单一描写,多会融合神态描写将其刻画惟妙惟肖。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恭喜恭喜!恭喜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语言描写的个性绘制,一再连说“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十分喜欢似的”描写其神态,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状跃然纸上,同时也让我们真切理会了阿长粗俗、善良的人物特性。

4、细腻体味绘心理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运用正面描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要根据人物的具体特点来写。2.心理活动描写要努力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3.动作描写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4.语言描写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而要将生活中的人物语言进行提炼和典型化。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与主题无关的话语不要写。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侧面描写不直接落笔,而进行间接描写,不正面勾画,而进行侧面描写的方法,也叫旁敲侧击法。侧面描写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使笔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有两种衬托方法:

1、以人衬人,借旁人创造奇妙人物。

作文时,正面描写人物太多时,不妨换个思维从侧面入手,借写其他人物言行举止来衬托要突出的中心人物,可以避免前边一面。

2、以景托人,借身边之景衬托人物。

《老王》一文中“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只是对老王居住环境的简单描绘,却尽得老王其人处境之神;从另一面看,就是这样生活悲惨的人,却有着善良的品行。

运用侧面描写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侧面描写的引入部分必须自然。二是应抓住事件主体叙述清楚,不宜像正面描写那样详尽。三是侧面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正面描写相配合。

三、写作技巧

1、锤炼词语追求个性化神韵

《背影》中“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抱”“放”“爬”这些动词写出父亲小心艰难的动作,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而“一股脑儿”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在父亲的心中,儿子就是一切。这些简单但却细心地词语,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精心锤炼动词,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修辞激活语言形象生动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大”字比喻得非常恰当,把阿长睡觉时不雅的姿态写得生动传神。隐隐透出“我”的厌恶之情。

作业布置 小作文:请运用所学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叙写一个生活片断,选材自主。

大作文:

1、忽略的,有时或许是最重要的

2、让走进心灵(比如:音乐、爱等等)

范文

星期天的铃声

学校打铃的李爷爷吃过早饭,到校外转悠了半天才惬意地踱进校园。他双手背在身后,慢腾腾地向校园里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办公室的门前竖着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面挂着铁铃,铃眼穿着个铃锤。此刻,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条矮凳上,伸手正要去抓铃锤。李爷爷急步来到跟前,一声呵斥:

“小丫头,想干什么?”

小女孩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缩,紧接着转过了脸:“李爷爷,谁叫小丫头,我有名字!”

李爷爷这才认出原来是教英语的林老师的女儿。

“哟,是倩倩。告诉爷爷,你想干什么?”

倩倩没有回答。她小心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走到李爷爷身边,双手拽着他的衣襟,仰起圆圆的小脸很急似地说:“李爷爷,天天看见您打铃,您今天怎么不打呀?”

李爷爷不禁笑了。心里想:“这小丫头,星期天还不想让我休息哩!”他却故意问道:“打铃干什么呀?”

“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她说着向远处的一个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

李爷爷觉得有点奇怪,又问道:“你妈妈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墙的一间教室。

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

那里是林老师所教的班级。

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

“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倩倩又摇头又摆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忽然他脱口问道:

“倩倩,你爸爸咋不来带你玩呀?”

话刚出口,他又后悔不该这样问。半年前,他就听一些老师谈论林老师。原来她在城市里工作的丈夫叫她调进城里,不想让她教书。可是林老师看到这所中学缺少英语教师,就不愿调进城里,更不愿改行。两人彼此闹翻了,听说后来还要离婚,不知——

“爸爸?爸爸在城里,妈妈说……爸爸……不要我了。”倩倩低声地说。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嘴唇,慢慢地垂下了眼睑。

“李爷爷,该打铃了吧?”许久,倩倩又闪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期待地问。

“噢,对对!……不不……再等一会……”李爷爷语无伦次了。

倩倩看了看那边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她的胳膊支在腿上,两只小手握成拳头,托着腮帮,出神地盯着铁铃。

过了一会儿,小脸上笼罩着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说给李爷爷听,又像是自言自语:

“妈妈告诉我,铃一响,她就带我去玩。妈妈最不骗人喽,妈妈还和我拉了勾……”

李爷爷的心一颤,他激动地注视着倩倩,又转过头注视着那半掩着门的教室。

李爷爷的眼眶有点发潮……倏地,他弯腰抱起了倩倩——

一只白皙的小手摇着铃锤,被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有力地击向铁铃!

当!当!当!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地回荡着…… [分析]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记叙文。文章热情赞颂了乡村教师林老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通篇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林老师也始终没有上场,只是通过小女孩倩倩与爷爷的行动来表现,通过描写他们二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侧面展示了林老师的高大形象。

偶然的发现

放下手中荡气回肠、情意绵绵的爱情小说,擦干眼角因感动而流下的泪水,我问在一旁修剪茉莉的母亲:“妈,你爱不爱我爸?”

母亲被我问得一怔,随即笑出声来:“你呀!言情书看多了,问这种问题。” “妈,你说呀。”我死缠道。

“像这茉莉。”妈拗不过我,说了句令人费解的话。可不久之后就有了解答。

正值春节,母亲忽然患上了流行病需要住院。她临走前反复叮嘱我:“孩子,今天你爸从北京回来,本来想做点好吃的为你爸接风洗尘,看来只好买点熟菜了。记住,等你爸吃完饭再告诉他我住院的事,否则他会担心吃不下饭的。”

可爸爸没等听完我精心编造的谎言,一口菜没动便直冲医院。父亲一夜未回。

第二天,我捧着一束精心修剪的茉莉花去医院探视母亲。轻轻推开门,看到爸爸头靠着床沿,紧紧拽着母亲的手,放在怀里“窝”着,睡得正香。或许是我的脚步声惊醒了爸爸,他头一颤,轻轻地把母亲的手放下,把我拉了出去。(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传达出爸妈彼此之间的关心、爱护。)“爸,你怎么不找张床睡?”“我怕你妈晚上不舒服,不肯叫醒我,把手拽在怀里,只要她手一动我就醒了。”说完,就去买早点了。望着父亲疲倦的身影,一股暖流夺眶而出,是泪在飞。

推开门,发现母亲已经醒了,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阳光从窗帘夹缝中挤进来,温馨在整个屋子里肆意地荡漾。我把茉莉散开,插入花瓶中。“孩子,帮妈妈揉揉脚,刚才你爸这么睡,怕弄醒他不敢动,脚都麻了。”我看着母亲的笑容,忽然明白了“像茉莉”这句话的含义——就像这茉莉的花香,清馨而又宁静。

此后,言情书我一如既往地看,只是书边多了些许浓浓的茉莉花香,伴着它,生活精彩无限!

一道风景线 傍晚,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打着旋儿,为这渐近年关而忙碌喧嚣的世界带来一分静谧与安详。

我正坐在窗下写作业,忽听外面人声嘈杂。我打开窗子往外看,只见外面昏黄的路灯下走来一群民工,头发长而蓬乱,穿着过时而单薄的棉衣,每人拿着一个铺盖卷,他们停在路灯下的汽车站牌前,大声地谈论。

只听一个声音说:“老三,这次回家要能娶个婆娘,来年生个娃,你就当爹了!”众人都哄笑起来,那个老三解嘲般嘿嘿笑了几声,可以听出来那笑声中有点志得意满的味道。他大约三十多岁,瘦瘦的身材。

“这次回家,可得把家里那几间瓦房翻新一下了,老婆都唠叨几年了!”又一个个子矮矮的四十岁上下的男子说道,话语中有种亳不掩饰的高兴与满足。

又一个上了年纪的黑瘦的人对身旁的小伙子说:“给你爹带的那啥药带了吗?…那哪能忘呢?在身上揣着呢!都说这药管用,回家俺爹吃了,那关节炎一好,我呀,在外面干活也就不操心了。”一个带着眼镜的小伙子说道。他看起来像是刚毕业的高中生。(通过一系列外貌、神态、语言等正面、侧面描写,将车站候车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心情、特征都展现了出来,而且细节描写的独到处理更将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是啊,寒来暑往,辛苦奔波了一年,他们的眼前此时一定浮现出回到家时妻子充满爱意的目光,儿女欣喜的表情,父母欣慰的微笑……而这一年所有的汗水与泪水、辛酸与痛苦都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这时,远处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那群民工纷纷拿起包袱,纷纷向路中间走去,一个个向远处张望。

汽车停稳后,他们便一个个迅速而有条不紊地上了车。不知谁说了句什么,这群人都大笑起来。那笑声爽朗、粗犷、淳朴、善良,发自肺腑,让人听了,也备感亲切。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品读、背诵第九自然段,从字里行间感受音乐之美。(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难点)

3.听乐曲尝试语言表达和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音乐《月光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这首曲子就是传说中的《月光曲》,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谁来说说?从课后的“资料袋”中我们能够知道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后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任何伟大的音乐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月光曲》,感受《月光曲》!

二、品读《月光曲》,感受写法。

1.我们知道《月光曲》是一首曲子,文中哪些语段是对这首曲子的描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出来。

2.大家都认为《月光曲》就藏在文章的第9自然段中是吗?平常我们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曲子的美妙呢?(“宛转悠扬”“悦耳动听”“余音袅袅”或者“绕梁三日不绝”。)第九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写吗?(没有)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月光曲》的旋律之美呢?请同学们把第九自然段自由地、有滋有味地读上两遍,然后我们再交流,开始。

(学生开始以不同方式读文)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看着同学们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阅读之中,老师不禁想起罗曼罗兰说过的一句话:“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把你的享受分享给大家吧!

(2)谁能用语言来说一说这首《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平缓--激昂)说得好,相信你读得更棒!把你的感受送入句子中,读给大家听。

(3)读得好,同学们,听着他的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月光曲》的旋律,这是什么样的旋律呢?如果我们用一条线来表示,这条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把这条线画下去。(指学生上台画)

(4)我们来看看他画的这条线,你来告诉大家这样画的原因是什么?

一开始,月亮刚刚升起,海面上微波粼粼。然后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接着是波涛汹涌。(相机指导学生板书:微波粼粼,风卷浪涌,波涛汹涌。)

(5)曲子的旋律在变,月光下的海面也在变,谁能通过朗读,再一次把月光照耀下的大海展现在我们面前?(指学生读)你真会读书,读出了音乐的旋律。来,让我们再一次读出《月光曲》旋律的变化,预备,起!

(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教师随机给予指导)

2.想想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月光曲》在演奏的时候,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于是在兄妹俩的想象中,这一首《月光曲》中出现了微波粼粼的--大海,出现了皎洁的--月光,出现了--轻纱似的微云,出现了--咆哮的巨浪,雪亮的浪花……想象,使无声的文字汇成了有声的音乐,使有声的音乐汇成了有色的画面,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月光曲》啊!作者就是用联想这种方法,向我们再现了《月光曲》的魅力。【板书:联想再现魅力】

3.从《月光曲》的旋律中,我们又能感受到贝多芬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呢?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这段话,感受音乐家的情感。(学生默读)

谁来谈谈贝多芬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静--感动--激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家的情感与乐曲的旋律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当贝多芬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情感就油然而生:(音乐起,师引读)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种心灵的感受,音乐,使我们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不停,生齐背)

二、拓展阅读贝多芬和《致爱丽丝》,再悟写法。

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齐读: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他还曾经为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姑娘谱写过一首曲子,帮助小爱丽丝满足了她爷爷临终前一个美好的愿望,请阅读补充材料《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1.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致爱丽丝》这首曲子旋律是怎么样的变化?(轻松悠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旋转”)带着你的感受,读出相关语句。

2.那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感受到什么?他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自由、快乐,碧绿的山和茫茫雪峰;通过想象和联想。)

三、拓展阅读《二泉映月》,三悟写法。

1.贝多芬用音乐使一位老人实现了他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情怀。的确,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用音乐向我们诉说着一种诗意的美丽,这种美丽历经两百多年而依然灿烂!无独有偶,在中国,同样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面对那皎洁的月光,演奏了一首同样伟大而流传至今的曲子,请听!【播放《二泉映月》】

告诉老师,从这首曲子中你听出了什么?(凄凉、坎坷、悲哀、怀念。)

2.这首曲子叫做《二泉映月》,它的作者叫作阿炳,阿炳是谁?他为什么创作出这样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默读补充材料《二泉映月》,相信用心读的孩子能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

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

预设1:双目失明、生活贫困:

预设2:他的身世很悲惨。

预设3:虽然阿炳历经苦难,但是他没有被苦难压倒。你从哪里知道的?(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

他多么希望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

(师生引读课文第五节“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

3.旋律的变化表达了阿炳什么样的情感?引起了作者怎样的联想?

(仿佛看到了二泉优美的月夜景色。听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听到了阿炳热爱美丽富饶的家乡。听到了对亲人的怀念。听到了阿炳在思索他走过的人生道路。)

(阿炳在和困难作斗争。阿炳遇到了挫折,他在不断努力。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当阿炳孤身一人在冰冷寂寞的小屋里,拉起了动人心弦的琴声,他仿佛感到什么?(他仿佛感到了寂寞已久的孤独慢慢地远离了他。)当他因双目失明而对这个世界视而不见的时候,拉起来动人心弦的琴声,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得好!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读--

(生读: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所以在这首曲子中,不仅有凄凉、坎坷、悲哀、怀念,还有--温暖、光明、希望和爱。

音乐家用声音来表达他们的情感,(画家用图像、作家用文字、舞蹈家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爱憎、彷徨、快乐、悲伤,表达他们对底层大众的悲悯和对光明的向往。

四、创设语言情景,加强语言运用。

1.古人说过这么句话:“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惮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窗前所呈现的景物,哪怕是天上飘过的浮云,地上的草木,只要你能够加以联想和想象,就能依此而生出自己的情感和体会。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下面这段音乐,看你能联想到什么?把你的联想形成一段文字表达出来。【赏听《森林狂想曲》】

五、回归主题,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柔和抒情的《月光曲》,欢乐明快的《致爱丽丝》以及凄凉委婉的《二泉映月》。音乐是流动的线条,文字是无声的语言。我们通过联想,让音乐透过文字蔓延在我们心中;正是我们的想象,使无形的声音在我们的心中变得有声有色。想象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成为我们知识进化的源泉!

六、板书设计。

补充内容: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野花遍地。山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泉边赏月。天上明月高悬,水面月光如银,师傅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从此,这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便回荡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传遍整个神州大地。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在一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在街头散步。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女孩儿,哭着从教堂那边匆匆走来。“小姑娘,什么事使你这么伤心,我能帮助你吗?”贝多芬走上前问道。小女孩儿看了看这位好心的先生,向他诉说了伤心的原因。

原来,小女孩儿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爱画画儿,爱听音乐。他把卖画挣来的钱都分给了周围的穷邻居,而他自己却穷得只剩下了一架旧钢琴。现在他病了,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小女孩儿刚才去教堂,就是希望老爹的愿望能实现。

贝多芬被这一切感动了,他随着小爱丽丝来到雷德尔老爹家。就在那架旧钢琴上,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贝多芬充满激情地弹出了一首轻柔、美妙的曲子。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带着淡淡的当地特产咖啡的味道,还有阿尔比斯山清脆的碧绿和茫茫雪峰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好像自己的灵魂在飞翔……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森林,听到了鸟儿的歌唱。那时大海,还有远处的帆,美妙的阳光……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在这个美好的圣诞之夜,老爹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在钢琴曲中看到了他向往的森林和大海。

后来,贝多芬把这首曲子取名为《致爱丽丝》。

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二课时教案 第6篇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11年9月10日—9月14日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持阳伞的女人》、《曼陀林和吉他》、《静物》、《戴帽子的妇女》、《黄红蓝与黑的构图》。2: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技能目标: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2、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以设问的方法进行引入本课内容。(2)、师问: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你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美术绘画中有很多个绘画派别,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呢?各派别的代表画家都是谁?(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引导以便学生回答)(3)、生:思考回答问题。(可以同桌讨论然后作答)生答:印象派主义(法国,塞尚)、立体派主义(西班牙,毕加索)、抽象派主义(荷兰,蒙德里安)、野兽派主义(法国,马蒂斯)等。(4)、既然同学知道这么多的美术流派,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吧。<二>、新授:

1、教师板书课题:《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绘画当中的立体派、抽象派、印象派、野兽派主义。

3、师:介绍立体派:

立体派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马蒂斯批评勃拉克的画是在描绘立方体.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引用此话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

4、生:观察立体派代表画家作品《曼陀林和吉他》。并进行评述。

5、师:介绍野兽派

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6、生:欣赏野兽派代表画家作品《戴帽子的妇女》,并进行评述。

7、师:介绍抽象派美术: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即抽象艺术、抽象表现派、抽象主义、抽象派,又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画派(Action Painting),一般被了解为一种非直接描绘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是二次大战前的艺术运动,受超现实主义及继承苏俄构成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抽象派被定义为没有比喻现实参考的艺术。更广阔的定义是以简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来描述真实题材。Joan Miro的抽象画是这个更宽的定义一个好例子。

8、生:欣赏抽象派代表画家作品《黄红蓝与黑的构图》,并进行评述。

9、师:介绍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10生:欣赏印象派代表画家作品《静物》,并进行评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外国美术作品为主,通过学习,分析,评述等教学活动认识和了解了立体派主义、野兽派主义、抽象派主义、印象派主义绘画。不论是哪一派别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绘画来表现形象的主观情感和交流语言的,希望同学们学了这课以后更加热爱学习生活。

六、课后拓展:

课后应用绘画的方式把你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7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盘旋”两个生字。会用“已经”说话。

(3) 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鹰学飞》,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 课文讲的是 (出示一段填空, 生读) , 拿出《当堂练习纸》在田字格里写上上一堂课学到的生字。

(2) 对照正确答案, 全对的举手。刚才老师看到有两个字, 有的同学写得不正确。 (鼓、算)

过渡:同学们上一堂课学得真不错!小鹰一路飞来, 它先飞到了…… (板画:大树、大山、白云) 。

二、品读感悟

1. 第一次学飞 (1~2自然段) (1) 出示两段话, 指名读。

(2) 第一次, 小鹰飞到了——— (贴小鹰图在大树的上面) 。

小鹰那么小, 从来都没有飞过, 今天一下子就能飞到了大树上, 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高兴) 谁能用朗读把小鹰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出示:我已经会飞了。指名两位学生读)

(3) 加上标点 (贴感叹号) , 这是感叹号, 加上感叹号朗读时和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谁来再读一读?把感叹号给读出来)

(4) 你有没有感觉到小鹰的高兴?能再高兴些吗?你已经喊出来了! (“喊”变成红色) 谁再来大声喊一喊?

(5) 带着满脸喜悦的笑容, 一起喊一喊。

(6) 谁能像小鹰一样, 用“已经”来说一句话?

(7) 多么高兴、多么得意的小鹰啊。课前, 先学提纲中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的相关的词语, 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它现在高兴的心情吗?

(8) 这只“洋洋得意”的小鹰, 你觉得学飞容易吗?这只“乐不可支”的小鹰, 你觉得学飞容易吗?

(9) 学飞真像小鹰说的那么容易吗?听听老鹰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读读老鹰的话 (指名生1:这是一位严厉的老鹰。生2:这是一位既严格又亲切的老鹰。生3:这又是一位语重心长的老鹰, 还加上了摇头的动作, 读得真好) 。带着你的理解,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齐读)

过渡:听了老鹰的话, 小鹰只好又跟着老鹰往上飞。这次它飞到了——— (贴小鹰到大山上)

2. 第二次学飞 (3~4自然段)

(1) 任务提示:读读3~4自然段, 看看小鹰这次是怎么喊的?老鹰又是怎么说的?

(2) 自主学习:自由读。 (读后将课件点至下一页)

(3) 交流共享: (1) 指名说说小鹰是怎么喊的, 出示小鹰的话。 (2) 和上一次比起来, 小鹰更加激动、更加高兴。谁再来读一读?小鹰大声的喊起来———

过渡:小鹰这一次真的会飞了吗?看看老鹰这一次又是怎么说的。

齐读, 这是第二次摇头说话, 所以课文中加了一个“又”字。你能用上“又“字说一句话吗?

过渡:如果你是小鹰, 刚才很轻松地飞到了大树上, 现在又飞到了大山上, 山那么高, 一定已经很累了。现在, 你还愿意跟着老鹰再往上飞吗? (真是坚强的孩子, 小鹰也像你们一样坚强、勇敢、听话) 这一次, 小鹰飞到了哪儿? (贴小鹰飞到白云下)

3. 第三次学飞 (5~6自然段)

(1) 任务提示:读读5~6自然段, 看看小鹰这次是怎么说的?老鹰又是怎么说的?

(2) 自主学习:同桌一起读。 (读后点至下一页)

(3) 交流共享: (1) 指名说说小鹰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鹰的话。 (2) 谁来读小鹰这一次说的话?我觉得你读得比原来轻多了, 为什么这样读?从后面的问号里, 你看出了小鹰的什么变化?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 这一次它还喊吗? (字体变红:“急促地喘着气”) 做做急促喘气的动作, 你在什么情况下, 也急促地喘气过?谁来急促地喘着气读一读? (指名多人读, 体会累的语气) (4) 思考:在这段话里, 还能从哪些词句里看出小鹰这一次已经用上了全身的力气, 很累很累了? (鼓起劲、拼命) (5) 现在你就是小鹰, 正跟着老鹰拼命往上飞呢, 张开你的翅膀、闭上眼睛飞起来吧——— (音乐响起, 教师配乐渲染情境, 学生艰难地飞行) (6) 小鹰们, 现在有什么感觉?累到什么程度? (翅膀也抬不起来了, 气也喘不过来了) 将这一份累的感觉送到课文里, 再来感受一下小鹰的那一份累吧!齐读这段话。这一次, 老鹰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最后一段话并齐读。理解:盘旋。 (板画在白云上面盘旋的几只鹰) (7) 小鹰们, 当你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好不容易飞到了白云下面, 抬头一看头顶上还有几只自由自在盘旋的雄鹰, 比你飞得高多了, 心里是怎么想的? (1生答) (8) 想想你刚才那种洋洋得意, 自以为已经天下第一的样子, 你现在一定很难为情吧?你有什么话想说吗?那你现在还觉得学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吗? (1生答) (9) 不用难为情, 在学飞的过程中, 你不仅越飞越高, 还能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不断汲取教训, 懂得道理, 你是一只最棒的小鹰! (10) 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了, 你是说不管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 都不能骄傲自满, 因为还有好多人都比你强多了, 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对吗?我想起了一个成语, 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出示:学无止境, 齐读) 看到上面飞翔的雄鹰, 你一定很羡慕吧?你以后还想不想继续学飞赶上甚至超过其他的鹰呢?要飞得更高, 该怎么办呢? (1生答) 真了不起!有志气!相信你一定会越飞越高的!你的话又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成语 (出示:一往无前, 齐读)

(下转第92页) (上接第20页)

4. 总结提升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鹰学飞》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在跟着老鹰学飞的过程中, 老鹰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 使小鹰明白了, 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绩, 都不能自满, 因为学习永远都没有尽头。面对困难, 我们要像小鹰那样, 勇敢面对挑战, 一定会获得成功。用两个成语来概括, 那就是——— (齐读:学无止境、勇往直前)

5. 分角色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又坚强的小鹰,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分角色读一读课文。

三、识写生字“盘旋”

(1) 课文中还有两个生字没有写, 这是一个词语。 (齐读)

(2) 组词。

(3) 这两个生字给我们带来两个新的偏旁, 自学提纲中大家已经自学过了, 认识它们吗? (一个是“盘”字的“舟字头”, 还有一个是“旋”字的“方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记住这两个字? (笔顺记忆法、换偏旁、熟字记忆法) 怎样把它写漂亮? (左窄右宽、上紧下松)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8篇

第二时

板书设计

三、海洋和岛屿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

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

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XX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

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东

亚――蒙古、朝鲜

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

亚――印度、巴基斯坦、布丹、锡金、尼泊尔

西

亚――阿富汗

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亚――俄罗斯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9篇

今天上《芦花荡》第二课时。主要完成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人物性格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品析语言,学习环境描写,认识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渲染作用;理解主旨,体会人物和情节的传奇色彩。拓展延伸可以将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从两文的人物刻画,表现手法,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感知荷花淀派作品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以及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色彩。

本课的重点是人物性格分析,主要通过多方面理解和分析主要人物“老头子”的英雄形象和传奇色彩。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我设计了一个补全句子的环节,完成“这是一位 的老人”按照我的预想,这里应该填上能够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比如“这是一位爱国的老人”、“这是一位英勇的老人”、“这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等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围绕爱国、英勇、传奇这三个总体特点,来展开进一步分析,以“过于自信和自尊”为切入点,来认识人物的“爱憎分明”、“智勇双全”。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他在严峻的形势中,赤手空拳,孤胆深入,从容应对的传奇色彩。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思路并不是像预设那样从整体到局部,而是非常的散乱,直接说了“有勇有谋”,“自信自强”。于是只有顺着学生的思路,先具体后整体了,如此一来,原本设计的由“过于”切入就无用了。于是,索性将计就计,将学生所说的人物性格全部板书,再临时设计问题“在这些性格特点中,哪一个是人物的核心性格特点,对情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继续引导认识“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过于”的两层含义:一是指自信心和自尊心非常强;另一层是指有点强过头了,低估了敌人的实力,所以间接导致了大菱的负伤。也正是因为大菱的负伤,使老头子非常内疚和自责,进而萌生了复仇的念头,也就有了后面精彩的智灭鬼子情节。因此,“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人物的性格核心,也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以老头子的英雄形象为基准,再进一步感知两个女孩子的形象。品析文中描写她们寻找队伍的相关段落。“眼望着天边的北斗”不就是一心向往光明的执着梦想吗?“初夏的.小麦,中秋的高粱”表示一路艰难坎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历时已久了。这一部分的景色描写不仅富有诗情画意,而且意味深长,使我们形象的认识到她们这一路艰辛的过程其实是逐渐成长的过程,战争的残酷也使她们更加成熟。所以,她们也和老头子一样是英勇的。老头子和两个女孩都是英雄的中华儿女,正是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英勇抗争的中国人,才能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这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英雄的民族。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具体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找出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描写来谈谈自己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有怎样的感受。体会本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特点。结合具体语句,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例如写芦苇的一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样形容芦苇长得高?用苇子旺盛的长势来象征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和坚定的斗争信念,这样体会就可以明白什么时候需要作景物描写,怎样写景。

上一篇:办学条件下一篇:高中音乐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