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

2024-09-14

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精选8篇)

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 第1篇

**医院对**医院人才培训培养实施方案

为加快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结合我院实际与**医院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人才强卫、科技兴医”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新医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快我院各级各类卫生人才培训培养,着力建立分层次、多渠道、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工作机制和体系,为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对口帮扶”期间,每年选派 *名以上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到**医院或省级以上单位进修学习;短训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工程,为我院培养一批在省市县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市县级重点、优势专科;为我院培养一批在县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业务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为我院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能、能熟练应用适宜技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后备人才队伍。

三、优先培养人才方向

优先抓好、*科、*科、*科、*科、*科、*科、专科护理等紧缺人才的培训培养,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加优质资源、提升服务能力,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重症能在县域内就近得到医治。

四、实现路径

依托**医院采取组织参加各类学历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3+2)、县级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采取选派人员到**医院短期脱产进修学习、锻炼,组织参加各类短训班、学习班、医学继续教育、远程网络

医学教育及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完成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需要,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医师参加培训,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学科带头能力的卫生人才来服务我院

五、基本要求

(一)学科带头人培训培养。以*周以上、*个月以下短训和团队式培训为主学习新技术、新业务。

(二)业务技术骨干人才培训培养。坚持长训与短训兼顾,分散式和团队式培训培养相结合学习新技术、新业务。

(三)一般人才培训培养。积极组织一般人才参加**医院省举办的各类短训班、远程医学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其在培训学习新业务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我院成立**医院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具体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检查考评。各科室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工作的领导,克服工学矛盾,确保年度各项培训培养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加大经费投入。我院加大人才培训培养的经费保障支持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县级专项投入,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培训任务完成好人才培养。

(三)严格管理考核。我院要创新措施方法,加强对参训人员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参训人员按时参训并完成培训任务同时要为学成归来人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

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 第2篇

XXXX医院对口支援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青海省医疗机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建立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医院之间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帮助受援医院改善和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支、受援医院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签订本协议书。

支援方:XXXX医院

受援方:XXXX中医院

一、项目目标

(一)支援工作以开展临床诊疗服务、推广适宜技术、改善和加强管理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口支援工作,使受援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基本技术标准,并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加强受援医院一级科室包括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麻醉科(手术室)、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的人才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和医院实际,建设二级临床专业科室,使之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看病就医需求。

(三)受援医院门诊、住院、手术等业务工作量明显提升,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帮助受援医院加强3个院内重点专科建设,其中外科和内科专业至少各设一个。

(五)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院科两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组织、评价体系健全,并有序实施。

(六)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医疗设备和后勤保障管理体系,能够满足医院临床一线的工作需求,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七)受援医院应对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二、支援医院职责与义务

(一)按照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青海省医疗机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根据受援医院需求,每年选派出3名由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或高年资中级职称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到受援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临床诊疗、教学培训、重点学科建设等技术援助活动。

(二)根据受援医院需求,不定期派出专家到受援医院进行专题讲座、教学查房、危重病例抢救等。

(三)每年接待受援医院中层领导观摩学习3-5天。

(四)与受援医院共同研究制定详细的进修计划,每年免费接收受援医院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人员临床进修学习3-6个月。

(五)支援人员派驻期间由受援医院统一管理,并参与受援医院的管理和相关业务工作,以及义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等工作。

(六)按照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的规定,结合受援医院实际情况,帮助受援医院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新业务,并结合实际拓展服务范围,对受援医院临床诊断治疗疑难重症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受援医院建立疑难重症会诊、转诊绿色通道,帮助受援医院建立院际之间的远程会诊网络系统。

(八)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受援医院职责与义务

(一)为支援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负责支援人员在支援工作期间的管理与安全。

(二)为开展支援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及时向支援医院反馈支援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建议支援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四)选派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人员必须是品德兼优、业务素质较高的年轻医务人员,学习结束后能成为本院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五)合理研究确定受援项目,定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情况,及时与支援医院协商提出支援内容的变更要求。

四、双方医院协商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受援医院院长为对口合作第一责任人,制定对口支援工作实施细则。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由支、受援医院双方按相关规定共同协商解决。

本协议书一式六份,支、受援医院各执一份,报送辽宁省卫生厅和青海省卫生厅以及支、受援医院所在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各一份。

支援方(盖章)受援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 第3篇

1 起源及背景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方面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得到了逐步缓解, 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群众更高的医疗需求。而部分县级医院基础设施薄弱, 技术水平不高, 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而大医院床位紧张、患者较多, 群众“看病难”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 成为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2]。

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2012年初, 交城县县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决心按照“五十年不落后”的标准, 倾全县之力、高起点、高标准, 新建一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县域性综合性医院。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 估算投资50 027.8万元。面对这一重大任务, 交城县书记、县长等一班领导经慎重考虑, 积极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联系, 将交城县人民医院设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分院,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以下简称“山大一院”) 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是山西省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的中心基地之一。医院拥有多种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拥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但由于受空间局限, 无法缓解城市医院的就医压力, 优质的医疗资源不能更多地服务于百姓, 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

交城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 太原盆地西部边缘, 距省城太原仅50公里, 境内夏汾高速、京昆高速直通文水、祁县、平遥等周边县市, 交通便捷, 区位优势明显。山大一院携手交城县人民医院, 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山大一院交城分院, 在吕梁、太原、晋中三市交汇处形成一个新的医疗覆盖区, 将优质医疗资源下移农村, 从技术帮扶、进修培训、会诊转诊、科学管理等方面, 全方位深入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 建立长效机制, 有效缓解交城及周边县市170多万人口的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也是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有效途径。

2 运行及前景

经交城县委、政府的积极争取和山大一院的论证申报, 经山西省卫生厅、省发改委批复, 同意在交城县人民医院的基础上设置山大一院交城分院, 原隶属关系不变, 两个医疗机构名称, 一个管理系统,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通过对口支援迅速提升县医院的服务能力。

山大一院调派各学科专家、骨干, 蹲点分布于交城分院各科室, 直接在临床一线服务于患者, 起到较好的传、帮、带作用, 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声誉。新的医院建成后, 基础设施、设备将得到明显改善, 医疗环境将得到较好优化, 山大一院长期派出各学科专家服务于交城分院, 交城分院的医务人员定期调往山大一院进行轮岗轮流进修培训, 对交城分院的疑难、危重患者随时派专家会诊, 对需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随时转诊。真正形成医务人员双向交流、患者双向转诊, 全方位资源共享, 整体联动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运行, 必将迅速提高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 将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有效缓解城市医院的就医压力, 实现大医院和小医院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使百姓就地就近享受到优质、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 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不断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向深入。

3 思考及建议

实践证明, 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建设是一个互动过程, 要将城市支援医院的成果转化为农村受援医院的发展能力才有意义[1]。而在当前一些城市医院将支援农村卫生建设当成是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额外负担, 缺乏积极支援的责任和长期支援的考虑;一些农村卫生单位消极等待支援, 热衷于要钱、要物、要设备, 缺乏借用外部支援激发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主动精神。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均严重影响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建设互动机制的形成和支援任务的完成。

笔者认为要在总结多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按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要求, 贯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将对口支援工作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受援医院整体水平提高、缓解城市医院就医压力的中心, 达到使大部分患者看病就医不出县域的工作目标。

支援医院需按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服务人口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指导和协助受援医院研究制订受援医院及其重点专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帮助受援医院完善管理制度, 规范医院管理, 加强对县级医院重点专科的扶持力度, 将优质医疗资源流动下沉, 通过派住人员团队帮扶、手术示范、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式, 迅速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技术水平[2]。

县级医院要选派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到支援医院相应科室和部门进修、学习, 对疑难病患者和急、危、重症患者随时请会诊讨论, 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要积极开展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 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

为探索建立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合作共赢的机制, 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可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托管等形式, 建立相对紧密的关系, 促进形成纵向联合体, 建立基层医务人员上派进修学习、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流动下沉服务的长效机制, 增强农村群众对县级医院的认可度,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城市医院,县级医院,对口支援,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开宇.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11, 10:58-59.

对口支援也要创新帮扶思路 第4篇

医院对口支援协议书 第5篇

通过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帮助受援医院在医院管理、技术质量、诊疗水平等方面改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为乡镇广大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支援医院职责与义务

1、根据受援医院需求,不定期派出专家到受援医院进行专题讲座、教学查房、危重病例抢救等。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包括: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病历归档管理培训,内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治技术培训,护理人员培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培训,医疗纠纷防范培训等,提高基层医院为广大患者服务水平。

2、选派以高年资主治医师(护师、技师)和副主任医师(护师、技师)为主的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临床诊疗工作、义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指导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

3、巡回医疗与义诊。开展巡回医疗、流动医疗、义诊工作,积极参加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扩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受益面。

4、实物捐赠。支援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支援期内以实物或经费支持的方式,帮助受援单位改善硬件设施、设备配置,以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服务条件和诊疗能力,方便当地群众看病就医。

5、每年免费接收进修培训。支援医院根据受援医院的实际需求和适宜技术推广情况,每年帮助受援医院选拔医务人员到本院接受培训,强化理论基础,掌握适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6、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三、受援医院职责与义务

1、为支援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负责支援人员在支援工作期间的管理与安全。

2、为开展支援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3、及时向支援医院反馈支援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建议支援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4、选派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人员必须是品德兼优、业务素质较高的年轻医务人员,学习结束后能成为本院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5、合理研究确定受援项目,定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情况,及时与支援医院协商提出支援内容的变更要求。

四、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由支、受援医院双方按相关规定共同协商解决。本协议书一式二份,支、受援医院各执一份。

支援方(盖章) 受援方(盖章)

医院对口支援协议书 第6篇

甲方(支援医院):XXX中医医院

乙方(受援单位):

为促进我县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基础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水平,提高农村中医卫生人才和队伍素质,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根据《XXX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建设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就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签订如下协议:

一、双方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

1.成立专职机构或部门,并确定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2.甲方组织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乙方提供累计不少于10天的服务。并根据乙方的实际需求,安排足量中医及其他专业的中级职称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服务。服务方式包括门诊、会诊、带教、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

3.甲方积极开展对乙方医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应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乙方管辖社区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4.甲方与乙方建立共同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管理的协作机制。重点建立慢性病的管理团队,形成与乙方全科医师的帮扶带教关系。

5.甲方与乙方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在本协议的基础上补充签

订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向转诊的范围、程序和保障措施,并拟定实施方案)。甲方设立专职机构或指定部门,由专人负责接待乙方上转和联系下转病人工作,并在相应科室按一定比例动态预留用于接收乙方上转住院病人的专用病床;甲方通过会诊、预约等形式为乙方的门诊和住院转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并对上转的住院病人免收挂号费;乙方管辖的社区居民持乙方开具的社区专用直通检查申请单,可到甲方免挂号直接进行检查和化验。

5.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免费接收并安排乙方的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及参加甲方的继续教育活动。

6.为帮助乙方开展业务和提高技术水平,甲方愿无偿提供乙方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技术信息。

7.为帮助乙方开展业务,甲方根据实际能力安排捐赠(提供)部分医疗设备仪器,归乙方永久(在支援期)无偿(或有偿)使用,按毛(净)收入的_________、_________比例分成(或全部归乙方)。

(二)乙方

1.乙方根据协议内容做好管理、协调、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2.乙方根据当年对口支援工作情况,提出下一对口支援工作需求,与甲方协商下一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并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3.乙方根据甲方的排班计划,提前一周向社区居民公示甲方医务人员出诊等安排情况,并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4.负责对甲方支援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鉴定,并提供规定的证明材料。

二、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及时改进各项工作。

三、完成时限:到 年 月,完成协议中签订的各项任务。

四、本协议由双方本着友好协商、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原则制定,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协议双方协商解决。

五、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至协议完成时有效。此协议一式叁份,甲方、乙方各一份,县卫生局备案一份。

甲方代表签章: XXX中医医院 年 月 日

乙方代表签章:

乡镇

蒙中医院对口支援协议书 第7篇

甲方:

乙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蒙卫生厅、卫生局的安排,结合甲方管理活动要求,甲方从二O一三年一月开始至二O一三年十二月与乙方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援助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目的通过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着力改善乙方的中医中药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效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内容:

1、医疗技术援助:每月派有关医师2至3名来院坐诊、教学查房、指导工作;组织巡回医疗队定期下乡。

2、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甲方每年免费为乙方培训中医、临床、护理、检验、B超等专业人员。

3、临床特色科室建立:甲方采取传、帮、带等方式,指导乙方建立完善临床特色科室,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在援助周期内初步建立起中医理疗、康复、护理一体化的特色科室,让群众能够就近接受较好中医医疗救治服务。

4、强化三基训练工作:甲方要经常派专家进行医疗、康复、护理、院感等相关知识讲座,帮助乙方搞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临床实践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

5、基础设施改善:为了改善受援单位看病就医条件,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需求免费提供诊疗床、中医针灸仪等一系列的诊疗设备。

6、乙方按照卫生下乡规定负责解决好下派医务人员的住宿等问题。

本对口支援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法人签字:乙方法人签字:

甲方机构公章:乙方机构公章:

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 第8篇

1对口支援县医院的原因

1.1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改善民生的要求2004年9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这是我国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期,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有力应对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就是建立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与法制、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2007年2月26日, 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对外政策》的讲话中也再次向世界公开宣告:“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的所独有, 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表明不论其政治地位、经济条件、生活环境、能力水平、种族性别、学识成就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都应该也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先富帮后富, 强者帮弱者是人类社会中应尽的职责与义务。由此可见, 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是坚持公益性, 参与民生工程,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应该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

1.2实施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社会医学主要从社会角度研究医疗问题, 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最终目的是从社会角度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对策与措施, 以利保持和促进人群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损害, 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 ”。卫生服务也是生产力, 卫生服务是医学服务广泛服务于人类的桥梁, 要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从重点在城市服务下沉到城乡基层服务, 从中、高阶层服务分化到重点加强弱势群体服务, 这都需要公立医院根据社会医学模式要求转变服务方式和发展理念。

1.3完成国家医改任务的要求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 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健康关系人类的未来, 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努力适应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公立医院要认真执行医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积极完成有关的医改任务, 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必须努力完成。

1.3.1医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要求。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 完善服务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

1.3.2医院改革目标之一的要求。构建公益性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着力改善服务, 重点加强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1.3.3医院改革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要求。县级医院在全国医疗体系中比例占大多数, 承担着全国70%、9亿人民的医疗任务。从实际承担大量医疗服务工作量需要分担来分析, 城市医院也理所应当要帮助县医院。多年来, 城乡医疗卫生二元结构, 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 其中80%又其中在城市大医院, 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更加重了县医院承担国家扩大医保覆盖面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时所带来的工作任务的突然增加, 就更加表现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急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1.4确保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要求新疆地缘的特殊性, 民族聚居的多样性, 加之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任务的艰巨性, 突出要求医疗卫生工作要坚持公益性, 全心全意地为各族患者服务, 以此来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生工程的加强, 以达到增强民族团结, 稳定社会环境, 保卫国防安全。

1.5发扬广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法律、制度保障下建立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中, 处于“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友善大环境里的医务人员, 根据自己的神圣职责, 理应面向基层, 面向弱势群体, 而向较贫困地区全心全意地为各族患者服务。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医疗服务与功利不能割裂, 人道功利主义将成为重构医学道德的根本价值取向, 提倡互利共进精神, 要克服逐利的倾向, 力避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徘徊, 树立患者利益高于医务人员自身利益的利他主义思想。要自觉加强学习, 端正服务态度, 忠于职业操守, 爱岗敬业。同时, 医院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引导医务人员学先进、赶先进, 主动为基层服务, 为弱势群体服务。

1.6完美人类的利他天性和构建共享型组织环境的要求人的本性由或善或恶的本能或以自我为中心或以他人为中心的天性组成, 其所反映的是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人具有思维的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并制约规范着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政府在通过制度制约、法律强制、思想教育、弘扬先进等方式方法, 引导或强制人们向人道、行善、利他的方向努力和转化, 发挥同情、互助、信任的精神, 乐于帮助弱者、贫困者和困难者。而城市公立医院医生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正是医务人员人性中善良、利他、尊重同行人格尊严的具体实践与表现。在构成人类社会的组织环境中, 有调动人性自我中心一面的控制型组织环境;有人们遵守共同规则并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达到自愿合作的共享型组织环境。现在, 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设共享型社会组织环境。医疗卫生系统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子系统, 在树立系统思想、全局观念和整体主义中, 城市医院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正是力求体现公正、平等的医疗资源共享。相对强势的城市公立医院帮助发展较缓慢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通过技术帮扶, 情感交流, 合作激励, 达到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所以, 从人的本性的微观层面分析, 从组织环境的宏观层面分析, 医务人员个体和医院整体都应该也必须真心实意地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对口支援县医院的基本原则

2.1公益性原则在政府主导中争取政府的倾斜政策, 接受政府的规划、投入、制度、监管等, 切实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提高服务的公益性、可及性和便利性。要平等对待患者, 努力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

2.2投入与管理并重原则在一段时间内县医院的数量、规模扩张时, 要与质量、内涵建设紧密结合, 要把增加投入与建立机制结合起来, 促进县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加大对县医院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以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之际, 既要加强技术帮扶、医疗技术与人才培训和侧重临床一线工作, 又要加强科学管理方面的交流和指导, 将财政投入、人才援助、管理输出和理念渗透在内的全方位援助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县医院领导的创造性思维, 共同科学制定医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带领全院职工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深化医院改革和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各族群众健康水平, 保证县医院沿着公益性轨道可持续发展。

2.3以县医院为对口支援重点的原则县医院是县域医疗卫生单位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完成相关医改任务能力最强的医疗机构, 它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危重急患者救治任务并对乡、村卫生院 (室) 发挥着指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纽带, 县医院改革发展是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突破口, 城市大医院要通过县医院才能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为了合理统筹城乡医疗资源, 切实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 提高财政投入的效率与效益, 城市医院在对口支援中就必须以县医院为龙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让农民就近、尽快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2.4重点为县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作为帮扶重点的原则县医院发展的要点是质量、安全和效率, 而提高医疗水平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对现有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尤其是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的重点培养, 应是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的关键性工作。要盘活县医院现有卫生人力资源,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服务不大不强的问题, 才能快速而有效的发展。为此, 要正确制定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改善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 提高社会认同度。要使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在服务半径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诊治能力, 对疑难危重症能够进行初步正确的处理和及时转诊、赢得宝贵的诊疗时间, 减少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 缓解疾病恶化趋势, 有效改善当地居民健康状况。

3对口支援县医院的主要任务

以“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作为载体, 充实内涵, 丰富形式, 推动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 建立公立医院与县医院内在利益纽带、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医院要以管理为基础, 以技术为纽带, 以人才培养为龙头, 确定现实可行的帮扶项目, 促进受援的县医院完成标准化建设。而受援的县医院要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公益性, 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调动职工积极性, 借助外力, 激活内力, 扎实推进本院又好又快发展。当前, 要重点做好适宜人才的培养, 提高技术水平, 抓好专科学科建设, 改进医院管理等项工作。

上一篇:如何检查语文试卷下一篇:九年级下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