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的反义词范文

2024-06-22

明朗的反义词范文(精选11篇)

明朗的反义词 第1篇

清晰、灰暗、黄晕、阴郁、阴暗、阴沉、渺茫、朦胧、迷蒙、暧昧、暗昧、昏暗、迷茫

明朗的释义

1.很容易理解;清楚明白

2.未被遮蔽;无暗影

3.明显;清晰

明朗的造句

1、星星在明朗的夜空中闪耀着美丽的光芒。

2、中秋的月光是那么宁静,那么明朗。

3、选票统计已经过半,谁能当选形势逐渐明朗了。

4、听了报告,我心里明朗多了。

5、在事情还未明朗化以前,千万不要急着打退堂鼓。

6、十五的月亮格外皎洁、明朗。

7、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每个人的态度都应该明朗起来。

8、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明朗动听,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9、天气明朗时,登高望远,方圆百里的景物尽收眼底。

10、昨天晚上的月色,格外明朗。

明朗的反义词 第2篇

清朗、晴明、晴朗、开阔、爽朗、开朗、光明、光后、豁后、敞后

二、【基本解释】

[释义]

(1) (形)基本义: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2) (形)明显;清晰。

(3) (形)开朗

(4) (形);爽快。

[构成]

并列式:明+朗

三、【英文翻译】

1.(光亮) bright and clear

四、【短语造句】

1. 罗杰斯的态度有点不明朗。

2. 初秋的天气格外明朗清新。

3. 天色清澈明朗,阳光温暖。

4. 雨后初晴的天空分外明朗。

5. 实验至今还不完全明朗。

6. 那是个明朗无雾的夜,霜气凛人。

7. 气氛明朗而欢快。

8.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明朗的。

9. 那天上午,以色列的战略也趋于明朗。

10. 等以后情况更明朗的时候,我会告诉你。

五、【详细解释】

◎ 明朗 mínglǎng

(1) [luminous]∶很容易理解;清楚明白

新形势由模糊不清转向清晰明朗

(2) [unshadowed]∶未被遮蔽;无暗影

在一个明朗的日子里

(3) [clear-cut]∶明显;清晰

态度明朗

(1).光线充足;明亮。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自卯及巳,当亏不亏,虽有阴云,转更明朗。”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领催》:“虽有微月,为轻云所蔽,亦不甚明朗。” 碧野 《芦沟桥情思》:“现在, 芦沟桥 在秋天的阳光下,天青云淡,大地明朗。”

(2).明白;清晰。《坛经·忏悔品》:“於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元典章·户部四·婚姻》:“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须要明朗写立休书。”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身材粗壮,脸颊略长,浓眉大眼,鼻子高而直,轮廓显得很明朗。”

明朗的反义词 第3篇

忧郁是一种崇高的美学品质。忧郁是源于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生命的光线总是暗淡的, 在破碎的生命质地里, 欢乐的时光总是瞬间即逝, 生命的忧伤会时时地撞击着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我们常人, 往往在忧郁的心境下灰暗消沉, 而读普希金的诗歌却会发现, 他的忧郁是一种明朗的忧郁。正如他所言“我忧郁而轻快, 我的哀愁是明朗的”。他的忧郁唤起的不是压抑, 而是思索、是力量。“世人啊, 生命本是虚幻/快抓住幸福的良辰/要常常把酒杯斟满。” (《阿那克里翁之墓》) 悲叹而不悲观, 苍凉而不悲凉, 悲壮而不悲哀, 普希金诗歌的忧郁里, 有对生命达观与乐观的热爱, 他在生命的忧郁里寻找着光亮, 寻找着希望, 格调是高扬奋进的。诗人穿透生命的雾幛, 以忧郁的笔调让我们看到雾霭里那温暖的情感, 那生命尊严的高贵, “我的心在欢歌, 在激烈地跳动/一切又都在心中重新觉醒/有了憧憬的神明, 有了灵感/有了眼泪, 有了生命, 也有了爱情!”普希金的诗歌没有当代人颓废萎靡的视角, 他的忧郁里有生命的蓬勃张扬, 柔婉里有金属般的坚硬质地, 生命世界与生活世界在诗人的审美视野里, 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好的因子。忧郁是对这种美好的留恋与失去的叹息, “诗人的智性有其独特的表现, 这是在细节之中揭示它所置身的社会历史语境。” (耿占春《失去象征的世界》)

我们读普希金的诗歌会有很多细节的想象, 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 在那美丽的白桦林里, 造就了诗人奔放细腻, 火热坦荡的性格与诗风, 生活与生命的世界到处都是流光溢彩、俯拾皆是的珍珠般美好的诗句, 那明亮里的忧郁就是生命的一声声叹息, “诗人!写什么由你选择/但要大胆, 要使琴声响亮。” (《致巴丘什科夫》) 意象的获得不像当代的诗人那样, 去苦心地寻找与经营, 当代人的诗歌往往偏爱于晦涩与拗口, 诗歌不是从心底里、从情感深处发出的自由的生命吟唱, 而是从文字的搬迁里, 从梦幻的呓语里堆积起来的冰冷的文字木乃伊, 实际上世界上一切伟大的诗歌, 都是生命的吟唱, 自然清新、流畅明快, 诗歌的写作是排斥理性的渗透, 拒绝智性的介入, 它们强硬的逻辑会破坏诗歌纯净的质地。普希金的诗歌, 与山川河流, 与生活生命血脉相通, 血肉相连, 我们读的时候, 会发现每一首诗歌里, 都洋溢着诗人那冒着生命热气的呼唤, 都有一位真诚的诗人, 时时映现在我们读者面前, “我为纯朴的大自然所抚养/因此我常常要放声歌唱/歌唱自由的美好幻想/在幻想中呼吸它的沉香。” (《给戈里琴娜大公夫人》) 美丽美好这些精神的纯净感觉, 都是诗人歌唱的动力源泉。

但我们又分明感觉到, 文明总是处于野蛮的包围中, 纯净也总是处于泥淖的包裹里, 诗人的忧郁正是对这种“存在”的无奈与惋惜。诗人是世界的触须, 他总想永远涤除生命里的污浊与腐朽, “在悠闲的愁苦中, 我忘记了竖琴/梦想中想象力也燃不起火星/我的才华带着青春的馈赠飞去/心也慢慢地变冷, 然后紧闭。” (《致她》) 忧郁是这种痛苦的表征, 忧郁与明亮构成了普希金诗歌的内在张力, 我们在品读他的诗歌的时候, 会感悟到生命的忧郁。美好的生活, 纯洁的情感, 只能在诗人的诗句里得到保鲜与保存, 似乎这些美好与纯净、温馨与柔情, 在现实的生活里都是易碎品、易烂品, 诗人的忧郁就在于易碎易烂对诗人心灵的打击。我们前行的希望就是远方美好生活的呼唤, 是美好情感的珍藏, 可是忧郁的根底, 也正在于我们无法左右和把握它们, 环绕在诗人周围的是肮脏与愚昧, 是黑暗与魔鬼。但是, 诗人如雪野里的白桦树与清翠的塔松, 诗人那仿佛来自天国的声音在做着勇猛的抗争。

忧郁是生命美学的永恒主题。因为生命世界的短暂性与现实世界的荒谬性都在消解着诗人那饱满的诗情与才情。我们在读普希金诗歌的时候, 也会发现, 他对这些肮脏的无情诅咒与抨击, “只有当正义的手一挥/把罪恶从高位打倒在地/而那只手, 不因薄于贪婪/或者恐惧, 而有所姑息/统治者们!不是自然, 是法律/把王冠和王位给了你们/你们虽然高居于人民之上但永恒的法律却高于你们。” (《自由颂》) 普希金的诗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也不是远离生活的清高歌唱, 他就是社会的一名成员, 他的诗歌不回避社会现实的矛盾, 在世人看来, 诗歌不仅是会唱歌的百灵鸟与灰喜鹊, 而应该是猫头鹰与啄木鸟, 不仅仅具有抒情性, 更应具有战斗性, 诗歌不是蜿蜒爬行的软体动物, 还应是刀枪剑戟, “历代的先知啊, 我在这里聆听你们的教益/在这壮丽的偏僻荒凉的地域/你们令人愉悦的声音会听得更清晰这声音会驱散忧郁的慵懒的梦/这声音使我产生创作的动力/而且你们的创作的沉思/正在成熟啊———在我的心底。”诗歌里的诗人普希金, 在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里, 他把忧郁驱散, 代之而起的是追求良知与正义的无畏的勇气, 诗歌的品质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当代中国诗歌的萎缩, 就是因为诗人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 诗歌的气象变小了, 诗心变得庸俗化了, 诗人在回避生活, 蜷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 诗歌只是身心娱乐的工具, 诗歌干预生活的能力弱化了, 诗歌的话语权丧失了。普希金的诗歌, 没有萎靡不振的忧伤, 他的诗在忧郁里, 有明亮的生活阳光, 有对诗歌的充分自信, 有对生命的真诚捍卫, 珍惜诗歌的话语权利, 我们在普希金的诗歌里获得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生命的自信, 诗歌引领着我们走向生命的高贵。“从小我就把武功崇敬/爱玩浴血厮杀的游戏/死亡在我看来十分可亲/忠诚的自由战士, 年富力强/但若不曾与死亡对阵/他就不曾把极乐品尝/也不配受用娇妻的爱吻。” (《我熟悉战斗》) 这就是普希金诗歌的钙质, 这也是普希金诗歌的无穷魅力, 诗歌必须传达出生命的最强音, 才是诗歌青春生命的价值所在。当诗歌与生命相分离的时候, 也就意味着诗歌生命力的衰退, 当诗歌与社会生活相游离的时候, 也就预示着诗歌的审美价值功用的弱化。

忧郁是一种唯美气质的呈现。忧郁是心灵敏感与灵魂阵痛的表现。“诗人不是那些站在生活之外、活在苍白的想象中的技术崇拜者, 他本身应该就是在生活之内, 在人性之内的。” (谢有顺《诗歌与什么相关》) 普希金的诗歌就是在“生活之内”的伴生物, 诗歌的审美性不是在与生活拉开距离后才产生的, 而是在融入的生活中, 慢慢地渗透结晶出的, 这样的诗歌才会有生命的温度与感觉。忧郁是生命感悟的一种状态, 在忧郁里我们才能放低情感的高度, 才能把内在的感觉与外在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再也不迷恋什么幻想/惟独忧患还伴随着我/这是心灵空虚的苦果/命运坎坷, 风雨无情/绚丽的花冠已经凋零/我活着, 感到孤独, 伤心/我等待:末日是否来临/这恰似枝头一片孤叶/正值凄凉的暮秋时节/听到冬天狂风的怒吼/战战兢兢不停地颤抖。” (《我再也没有什么期望》) 忧郁就是这种情感复杂的矛盾体, 在矛盾的折磨里, 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普希金的很多诗歌作品呈现了作者痛苦矛盾的心理, 诗歌描摹情感不是生命的透明体而是混沌体, 就如忧郁里所包含的生命信息, 我们的诗歌就是要传达出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愫, 没有忧郁就没有诗歌, 诗歌是忧郁的产物, 在忧郁里我们才能暂时地超越现实, 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我们的人生与世界。我们读普希金的诗歌会得到精神的沐浴, 那种唯美的气质, 那种高贵而又尊严的倾诉与剖白, 显现出了人类灵魂的深度, 唯美大气, 纯净浑厚, 诗歌是灵魂的赤裸呈现, “迟开的花儿更惹人爱/比田野里早开的花朵更娇艳/它们能勾引起我们的万端愁肠/它们能使我们的心浮想联翩/正像常有的离愁别绪, 有时/比甜蜜的相逢更加令人怀恋。” (《迟开的花儿更惹人爱》) 普希金的诗歌总是在这种看似直白的文字里, 说出了生命的大道理, 我们的心灵世界里那偶然的感悟与触动, 诗歌必须传达出心灵的秘密, 这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就如忧郁, 这种唯美的气质, 也只有在对生活秘密的窥探与表达里, 我们才能享受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生命乐趣。

参考文献

[1].卢永选编:《普希金文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版。

那些明朗的微笑 第4篇

湛蓝的天空有几簇白云懒懒地浮在上面,屋檐上的喜鹊断断续续叫了好长时间。“妈,这次肯定能考好。”我胸有成竹的样子让母亲一怔:“为什么?我看你复习得也不算太好啊。”我把头扭向窗外,朝西南方向抬了抬下巴:“喏,喜鹊都叫呢。”母亲微笑着说我胡闹。

像是有无限的力量蓄势待发,连走路都快被演变成了跳,书包里母亲刚洗刷好的筷子勺子在餐具盒里开火,噼里啪啦的声响却丝毫影响不到我的好心情。

在每天早晨相遇的地方。结结巴巴地说让我好好考,话音未落不好意思地微笑着低头自嘲。很自然地咧开嘴笑了笑她的淳朴,用力拍打她的肩膀:“你也好好考啊。”一直这样互相拍着对方的肩膀,直到感觉酸痛才停手。她丢给我一个明朗的微笑,转身走掉。

自信满满地从书包里拿出英语书念课文,见一重点未标记便又将手伸进书包里掏笔袋。可我摸到的只有冰凉的书本和一个无用的胶带,恍惚间满教室的喧嚣凝成我错愕的表情。“怎么了?”窘迫的神情被他看破,“我……笔袋没拿。”

是谁将我从悬崖上无情地抛下深谷,又是谁为我堆砌起同样的高度。

她用纤细的手指夹起两只中性笔递到我的眼前。一切动作都是那样顺畅,即使没有语言,也不感突兀。她那明朗的微笑照亮了我刚刚黯淡下去的容颜。“我的也给你吧。”小说道。手中的笔越来越多,他们明朗的微笑化作甘甜的细流,浸润我干涸的心田。

班主任“杰哥”的手机响,“一会儿去传达室拿你的笔袋,你妈马上就送来了。”我将感激的微笑与温暖的中性笔一并还给他们,一一道着感谢。

傍晚。屋檐上的喜鹊飞到枝头。“今天表现不错哦。”“别贫”。妈妈明朗的微笑与我相对。

那些明朗的微笑,曾令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明朗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 第5篇

2、坐在搭建未完的库房边缘,看着高大的框架拔地而起,心变得豁然明朗,看来不必再担心立冬前完工了,锁紧的心慢慢开放。

3、拨开尘世的纷扰,漫步于秋日的原野,独自享受秋天大自然这份静谧,心胸豁然明朗,可谓人生一件最美丽的事。

4、雨中,路灯鹅黄色的光被罩上了薄纱做的外套,少了一丝明朗,多了一份迷惘。

5、一个晴朗的午后,我突然闻到了冷空气的清香,再一次游走在校园里,裙角随风肆意起舞,风干了所有的汗水,心情也明朗了很多,起码今晚能酣然入梦。

6、这样的早晨适合慢慢地行走,用淡淡的心情,去深深的感悟,不动声色地享受这大自然赐予的葱茏与明朗,满心欢喜地接受了这神奇智慧的馈赠。

7、渐渐地太阳升起,一切明朗了起来。

8、天空仍是那样的明朗而高远,犹如无痕的秋水,透出蔚蓝至极的深邃。

9、喀纳斯的天空是那么的蓝,那么的高远,洁净,明朗,朵朵洁白的云,就象在水中洗过一样,如夏莲在湛蓝的湖面漂浮。

10、浮躁的心灵经过这场秋雨的洗礼,也似乎变得澄明清澈,压抑的心情也似乎变得明朗舒畅。

11、秋季是喜获丰收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率真、明朗、袒露、雅致和成熟。

12、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清爽、明朗、豪放的新纪元。

13、面朝阳光的人,脸上总会有明朗而幸福的微笑。

14、在蓝天丽日的映照下,远山近树尽入眼底,这时,心胸就会变得明朗开阔,有一种身轻体健的感觉,心中滋生着一丝欣喜,一点惬意。

15、金黄的阳光伸向每一个角落,整个世界明朗了。

16、漫步花丛,沿途的风景格外明朗炫目,前些日子看见了白色蝴蝶,浪漫的自由的飞阳光空气中,折射一些人生哲理。

17、如今城市的月亮躲在云霄外,天空不再明朗,夜晚也变得嘈杂起来,于是,儿时的美好记忆也就永远地留在了脑海里。

18、听到乡音,记忆逐渐清晰,家乡的映像逐渐明朗。

19、南方特有的白墙褐瓦,给人以明朗又古扑的感觉。

20、夜,就这样慢慢被陌生的侵扰者踩醒,二郎山的轮廓渐渐明朗清晰。

21、走在铺满诗意的秋景里,心情明朗,思绪洁净,净的只剩下一颗膨胀的心。

22、出发时天气异常的明朗,高原秋天的阳光总是火辣辣的,太阳象刚洗过一样,故意散发着光芒,显摆自己的热情。

23、矗立的藏房,白墙彩檐,绘饰朦胧鲜丽,正门明朗富丽,窗棂似梯形,雕刻精细。

24、呼吸着来自田野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放眼那一片片开阔充满生机的土地,心里也明朗亮堂起来。

25、这些松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在花岗岩上的悬崖峭壁上,树冠扁平,无丛生的枝枝蔓蔓,简洁,明朗。

26、人间烟火里安门落户,倦看尘世冗沉消长的光阴,日子,清平,明朗。

27、一场秋夜微雨后,一朵悠悠白云的眷顾,载着过往岁月的繁华,随风远去,终还以思情一个无暇明朗的人间。

28、不再计较拥有得失,行云流水,去留随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洒脱而从容,寂静地细数着岁月明朗通透的美丽。

29、庄严肃穆的坛城被众星捧月的簇拥在山峦之巅,散发出璀璨明朗的光彩。

明朗的天空下作文 第6篇

每一个孩子的头上,都有一个明朗的天空。

“哇哇…..”伴随着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经过了十几年父母点点滴滴爱的培育,这个新生命逐渐长大了。由于饱经父母温暖的哺育,孩子懂得了世间上最珍贵且最温柔的爱——来自父母。

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在日本工作赚钱给孩子读书,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由于爷爷奶奶过分的宠爱,孩子的脾气非常暴躁,就像蒸汽火车一样。孩子似乎要让一切事物都随着他的意愿进行。

在孩子六岁的时候,他的父母从日本回来了。当时,孩子很挑食,脾气坏,而且不尊重长辈。

他的母亲非常烦恼,但还是尽她的努力去改变她的孩子。菜不吃,母亲便把菜煮好,用剪刀把菜剪得又细又碎,接着加进饭里,搅得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即使他有心去挑,可也挑不出来;脾气坏,母亲就由着他,纵容他,让他做“小皇上”,当他觉得没有成就感时,再加以调教,孩子的脾气就一点一点地改好了;不尊重长辈,母亲就早教晚教,让他知道要别人尊重,就必须先尊重他人,才可以获得自己的人格尊严等。

这个孩子就是我,我的母亲时常教育我:“人的一生就像一碗水,如果不去加水的话,时间一长,碗里的水一就会蒸发掉。人的一生如果不用知识去填补它,那就会觉得空虚。”

现在,我长大了,望着父母每晚在灯光前埋头苦干的背影,有种说不出的辛酸。我很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我的未来。望着父母的背影,而我又不能帮着做点事,心里的苦涩流遍了全身。或许,我真正能做的,只是在他们格外辛苦的时候,帮他们捶捶背,倒杯水。而当我在学校的时候,真正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学习,当天气冷的`时候,打个电话,提醒他们多加件衣服。

父母,他们给予了我生命,并传授给我很多知识和道理,仿佛我正在他们海洋般的汗水中孕育,他们的汗水哺育着我成长。父母就是我的明朗的天空,他们用爱将我包围。

父母,他们多少年的辛酸只是为了在我的成长道路前头铺路。父亲,母亲,我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多少年来的养育之恩。如果我能尊重别人,如果我能善待他人,如果我能关心他人……我都要感谢你们的教育,无论那是严厉或是慈祥的。

我只能说一声:“父亲,母亲,感谢你们。我爱你们!”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这个世界上,所有感激父母的孩子:

一个明朗的天空的作文 第7篇

我对儿时的记忆不是那样深刻,但总会有一些事情影影绰绰的出现在回忆中。而这些事情经常在,心情最糟糕或最好的时候浮现在眼前。

那时大概是4.5岁的光景,一个80年代的农村。一个晴朗的夏日中午,伴着几声嘟嘟的车鸣,我和妈下了从长春到家的客车。然后乖乖的跟着妈妈寻找前来接站的父亲。而前方一个黝黑消瘦的身影徐徐走来,他就是我爸,一个80年代普通的`劳苦大众,一个身穿军绿色外套,一件浅红色洗得发白的背心,和一条记不清什么颜色的裤子(大概是军绿色),脚下踏着军绿色胶鞋。黑黑的眉毛,瘦得稍微凹陷的眼睛,颧骨凸出消瘦的脸庞,和一个妈妈经常叫的鹰勾鼻子,1米70多的个头儿。

忘记了当初的见面的对白,只记得我跟着爸爸妈妈爬上了赶来接站的牛车或者应该是马车。

因为从镇上到家里还有10几里的土路要走,而那时我还小,牛车也许是专门为我准备的。

做在颠簸的牛车上,听着吱吱或当当作响的车木板声,望着刚刚出穗的玉米和身边偶尔飞过的蝴蝶,蜻蜓,清朗的午日一种不知名的温暖感,安全感,涌上心头。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幸福吧!

儿时总感觉这条路是那么长,长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再不停反复追问道“爸,啥时候到家呀?”又隔了一阵扭过头问“妈,快到家了吧?”而得到的回答都是“快到了!快到了!”我甚至不知道,快到了,这三个字到底是多久,是什么概念。

望着路边青葱杂乱的青草和野蒿,看着路上的白杨与青柳一点点略过,心里才会感受到离家越来越近,甚至迫不及待的小兴奋。

爸爸性格内敛,妈妈性格开朗,而在两极之间似乎总有越不过去的鸿沟。

他坐在牛车左前方驾车,偶尔回头看看不停叫嚷,或偶尔一语不发的我,然后抿抿嘴,嘴角向右上一抿,露出他特有的笑,含蓄的腼腆。我印象中,应该是一个牛车,一头我印象中的大黄牛,不!又可能是马车一匹棕黑相间的大黑马?

那时的夏天很热,就连遮阳的伞也是很少见。灼热的阳光晒的皮肤生疼,只有路过白杨的青荫才会感觉凉爽舒适。

渐渐的车进了屯子,慢慢的车来到了土房门前。我跳下车挪开树棍钉的栅栏门,兴匆匆的跑进屋子,从这屋到那屋,从菜园到大道,从庭院到屋后树林,似乎想要让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知道,我回来的喜悦。又似乎思念这片田园而兴奋的无措,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才好。

一会爬上比我高上些许的土炕,一会又爬下四处蹦跳。宣誓着我的归来。一切,一切,是那么新鲜,一切一切是那么幸福。

还记得,一次出门回来的时候,我和爸爸牵着头大黄牛,他一把把我抱起来,放到牛背上。那是我第一次骑牛。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更也许是因为有他在。

每每想起这两件事情,都会不知不觉中嘴角微扬。

而那时候天空总是那么清朗,蜻蜓,蝴蝶,绿树,青草,和满目的庄稼地。一个黝黑,消瘦的青年走来!可惜我已看不清他曾经的容颜!一个清俊男人走来,可惜拉长他身影的是岁月光阴,迟迟未归。

瘦弱,但在我眼中总是一个无穷力士。清贫,但那是依想心中欢乐。

明朗的反义词 第8篇

一、“雾中之花”——舒婷诗歌的朦胧美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走过来的热爱诗歌人一定难以忘记, 当时的诗坛中曾经有过一场长达几年的关于“朦胧诗”创作现象的论争, 如果说, 当时对于朦胧诗的认识还是莫衷一是的话, 那么今天回头冷静地凝视这一诗歌创作现象时, 却无法否认, 朦胧诗是当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引人瞩目的成就。而在朦胧诗的创作群体中, 舒婷无疑具有审美典范的意义。在当代诗坛上, 舒婷以她特有的气质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在偌大的朦胧派开山群中, 作为唯一的女性, 她更显风韵, 其诗歌的朦胧美也越发动人。

舒婷诗歌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

(一) 象征的感觉与暗示

与建国后现实主义诗歌不同, 朦胧诗具有鲜明的异质性, 即现代主义。这表现在, 朦胧诗在思想上流露怀疑、自省和叛逆精神;在艺术大量使用象征、变形手法。在朦胧诗中,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在舒婷的名作《双桅船》中,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 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船中的“双桅”暗示着深刻的含义。双桅并在, 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互区别的心理。另外, 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联系在一起。

《致橡树》一诗则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 比肩而立, 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 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 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 同时, 也超越了牺牲自我, 只注重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 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在性爱观念上的超越。“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 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 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 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舒婷的诗歌常用富有内涵的象征, 使诗歌耐人寻味, 较好地完成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

(二) 意象的深邃与飘逸

朦胧诗的时代是一个诗歌意象的时代。舒婷构筑的诗歌意象是繁富、变幻的。但从意象出现的频次以及内在意义的指向上, 笔者以为舒婷诗歌的中心意象是“海”与“泪”。这两个意象涵括了自然、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 有理想的飞扬又有现实的沉郁。

从“文革”后期开始“地下写作”的舒婷, 在夜晚的寂静里聆听海潮的声音, 在黎明的瞳孔里满含痛苦的泪滴, 在苦难和坚韧里抚摸灵魂的忧伤。长期生活在海边的舒婷, “海”成为她心灵的忠实情人。舒婷在1975年写下的《海滨晨曲》中, 以“奔向大海”的姿势, 表达了自己作为海的“忠实的女儿”渴望风暴的来临, “让你的飓风把我炼成你的歌喉/让你的狂涛把我塑成你的性格”。在《向北方》中诗人怀抱着“愿望的小太阳”, 在鸥群“洁白的翅膀”的引领下, “顺着温暖的海流/漂向北方”。而被人传诵的《双桅船》, 更是把人生的追求表达到了极致, 诗人借“双桅船”──人生理想之舟, 倾诉了对“岸”的向往。“海”就这样负载着生命的希望和追求。

《会唱歌的鸢尾花》一边渴望爱情“涌起热情的千万层浪花/千万次把你淹没”, 一边又希望“永远清醒的大海”提示自己在“晕眩”中睁开眼睛。舒婷在诗歌中借助“海”意象传达的生命追求和信念, 是美丽的、诗意的, 也是朦胧的、飘灵的。这既有内在动因, 又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正如有的论者指出, 舒婷“当时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厌倦了年复一年的灾难, 朦胧觉醒的心灵像古代希伯莱的先知那样, 听见有声音在召唤, 但又缺乏明确的意识和行动的量”。

同时, 舒婷又用“泪”意象表现了生活的迷惘和痛苦。不仅是特定岁月里人生的磨难, 更是社会、历史文化氛围下心灵被压抑、被禁锢, 人和人之间的疏远和隔膜。在《黄昏剪辑》中诗人写道:“我要哭就哭/他们教我还要微笑/我要笑就笑/他们教我还要哭泣。”《北京深秋的晚上》托出“泪水”浮动在夜色的特写, 痛苦源于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心和心, 要跋涉多少岁月/才能在世界那头相聚”。又有很多时候是因爱情而落泪。《四月的黄昏》、《“我爱你”》《雨别》、《思念》、《无题》、《私奔》等诗歌都被“泪”打湿了衣襟。舒婷用“泪”串起了一个温柔而忧伤的爱情世界, 而其中又更多倒映着女性生活中的尴尬命运和处境。有时, 抒情的“泪”突破了生命个体的感悟, 放大为祖国、民族的苦难和悲哀。《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是痛苦和希望的交织, 于是便有“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的诗句;《一代人的呼声》是用“泪水和愤怒”检视“我”、一代人和民族的共同遭遇。

用飘逸、深邃的意象来营造诗的艺术境界, 这不仅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充分的拓展, 而且推动了诗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三) 修辞的独特与改造

之所以将舒婷的诗歌列为“朦胧诗”,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体现了“朦胧诗”独特的修辞方式。在舒婷“朦胧诗”的典范之作——《会唱歌的鸢尾花》中, 诗人这样写道:

在你的胸前,

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你呼吸的清风吹动我

在一片丁当响的月光下

这首诗中, 有一个奇妙的修辞结构的转换:革命文学中最常见的向日葵与太阳之间的组合关系转变为鸢尾花与月亮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微妙的组词变化, 就是“朦胧诗”诗艺上的一个特点。鸢尾花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花卉, 而恰恰是这类陌生的事物, 增添了诗歌的朦胧感, 成为构成“朦胧诗”的隐喻结构的基本成分。

隐喻这一修辞格是古典抒情诗的灵魂, 也是“朦胧诗”的灵魂。朦胧诗”在一定程度上对革命文艺的隐喻模式进行了一番改造和修补, 也就是改造了革命文艺的词汇表, 并生成了自己的词汇表。首先是词汇量增加了。“朦胧诗”中经常出现的诸如船、大海、贝壳、星星、沙滩等等, 都是充满新意的意象。而舒婷的诗歌最能体现这一点。另一方面, 正因这些崭新词汇的出现, 词义也变得更加繁复、多变。正就体现了“朦胧”风格。

二、“镜中之月”——舒婷诗歌的明朗美

舒婷的诗歌多数采用隐喻、象征, 且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但她的诗歌因清新纯朴的语言、深而可测的主题、缜密流畅的思维和忧而明丽的色调, 使读者并不难解读, 由此来看, 她的诗并不“朦胧”。就以下几方面看, 舒婷的诗具有着明朗的美。

(一) 清新纯朴的语言

舒婷的诗, 大多是敞开心扉抒写真情实感的。所以, 无论作者处于何种情况下, 都常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来完成。“我决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回忆” (《一代人的呼声》) , 用直接的语言表白心迹;“谁说生命是一片树叶/凋射了, 树林依然充满生机/谁说生命是一朵浪花/消失了, 大海照样奔流不息/谁说英雄已被追认/死亡可以被忘记/谁说人类现代化的未来/必须以生命做这样血淋淋的祭礼” (《风暴过去之后·六》) , 以无遮无拦的话语抒写对人的价值轻视的抗争;“无论我走多远/无论站在哪一座高峰/我的眼睛始终望着/家乡的山” (《日光岩》) , 以柔曼晓畅的言辞表达对家乡的挚爱。

在舒婷的后期诗作中, 还出现了前期作品少有的语言样态——口语化叙述。这丰富了语言表现形态, 在过去典雅、精致的基础上增加了平和、亲切的因子, 更易为读者所亲近和接受。“闽南小女子多名水仙/喊声/水仙仔吃饭罗——/一应整条街” (《水仙》) , “妻在叫唤/孩子打开作业/歌星在电视里一见你就笑” (《停电的日子》) , 完全口语化的语言, 清新、活泼、纯净, 弥漫着浓浓的生活趣味。这种口语化的叙述语言, 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舒婷早期诗歌中高贵典雅的气质,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 口语化叙述又有效地开掘了新的写作资源。如在《碧潭水》一诗中, 诗人将日常生活事件与情感用口语叙述出来, 让诗由意识流转向生活流。

舒婷的诗引入了口语化的叙述, 较好地完成了语言符号与心灵的衔接, 更加通俗地呈现出诗人的生命感觉, 使诗展现出一种亲切朴拙的风景。难能可贵的是, 舒婷没有为了迎合民众而使语言骨架松散、血液稀释, 走向纯口语、纯叙事, 而是将叙事与抒情甚至与理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使对世界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有更清晰直接和生动的依托。

(二) 深而可测的主题

与其他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 舒婷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在于她很少以理性姿态介入外部现实世界, 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 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因此, 她的诗具有着清丽柔婉而忧伤的女性特征, 充满感性的气息。

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进行肯定确认, 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进行追求张扬, 这构成了她诗歌的核心思想, 是其鲜明的主题。建国后的新诗创作, 对题材的切入强调社会政治的角度, 忽视了个人在历史变动中的情感历程。在这样的背景下, 舒婷以其温婉的旋律唱出了个人的爱情观、人生观, 凸现自我的尊严, 其视角无疑是与众不同的。在许多人纷纷筑起一座座墙, 将自我封闭起来时, 她却敞开心扉展现多面的自我, 渴望人际间的沟通, 还冰凉世界以温馨之情。在《致橡树》、《思念》、《银河第十二夜》等诗中, 她一面吟唱热烈缠绵的爱情, 同时注意塑造女性健全的人格。《致橡树》中, 她以有着“铜枝铁干”的“橡树”和开着“红硕花朵”的“木棉”, 分别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诗人追求两性交往中的平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但不回避真挚的爱情:“根, 紧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同时, 其诗还透露出更重要的内蕴, 即对各自独立个性的强调:“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身为女性诗人, 舒婷更关注女性的命运。在《惠安女子》、《神女峰》等诗中, 鲜明地表现了新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琥珀色的眼睛”的“惠安女子”, 望着远方的野火, “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将“不可预期”的幸福和“普遍的忧伤”全抛落在海面上。惠安女子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没人注意她苦难的历程, 生命的酸涩, 男人的了解只在“封面和插图中”。恨同性的不觉醒, 为女性命运鸣不平, 此旨在《神女峰》中表现得更鲜明。

鲜明的倾向, 明确而深刻的主题, 使得舒婷的诗歌虽朦胧却明朗。

(三) 缜密流畅的思维

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 使舒婷的诗歌思路明晰、主旨鲜明, 由此来看, 她的诗歌并不朦胧。

以舒婷的著名诗篇《致橡树》为例。这首诗运用先否定后肯定两相对应的结构, 从正反两方面来展示诗人的爱情观, 使诗歌的旨意显得更为明晰。诗人首先从反面抒发否定的情感。先以凌霄花、鸟儿比拟一方依附一方的爱情关系;继而以泉源、险峰比拟以一方奉献一方的爱情关系;进而又以日光、春雨比拟以一方赐予一方的爱情关系。一层深一层地否定了这一类不正常的爱情关系。这些否定又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如初使用“绝不象”, “绝不学”, 继而使用“也不止”, 再用“还不够”等语句, 分别表示出坚决鄙弃、厌恶和不赞成等感情色彩。诗人是从重到轻地一一加以否定, 意思是即使单方面的给予温暖也是有伤爱情的尊严的, 是不能接受的。同时经过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形象的反衬, 使后面展现的比喻主体木棉的形象更加鲜明夺目。紧接着诗人依据橡树和木棉的根、枝、叶的特征, 生动地描绘了两者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正面的爱情观。最后, 诗人又进一步将这一爱情观加以点化, 揭示怎样才是坚贞伟大的爱情。经过这番正反照应, 并将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使诗中充满了情和理, 表现出强大的逻辑力量。

(四) 忧而明丽的色调

舒婷诗歌的总体色调是暖的, 明丽的, 而非朦胧神秘的。这与北岛诗歌冷峻的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舒婷的《路遇》为例:

凤凰树突然倾斜

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

地球飞速地倒转

回到十年前那一夜

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

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

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

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迭

也许一切都不曾发生

不过是旧路引起我的错觉

即使一切都已发生过

我已习惯了不再流泪

这首诗运用了电影的切入手段, 使意象画面快速转换, 情感完全渗透在意象之中。整首诗虽充满了错觉和幻觉, 且渗透着哀愁, 但整体的色调却一点都不阴沉。忧郁中带着淡定, 惆怅之中铺垫着暖色, 迷茫之中却充满着希望!正因如此, 她的诗歌被称为“美丽的忧伤”。

诗歌是灵魂的声音。舒婷的诗歌对现代诗坛曾产生广泛的影响。而她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她诗中朦胧与明朗的交响, 将在中国诗坛散发持久的魅力与芬芳!

参考文献

[1]马德俊, 诗坛风景线[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

[2]舒婷的诗[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

[3]赵威重, 论舒婷的朦胧诗[M], 社会科学辑刊[M], (1993) ;

[4]陈敢、郭剑, 舒婷诗歌艺术初探[M], 广西师院学报 (哲社版) [J] (1999) 第3期;

[5]舒婷, 生活、书籍与诗——兼答读者来信[J], 福建文学, (1981) 第2期;

那些明朗的微笑 第9篇

湛蓝的天空有几簇白云懒懒地浮在上面,屋檐上的喜鹊断断续续叫了好长时间。“妈,这次肯定能考好。”我胸有成竹的样子让母亲一怔:“为什么?我看你复习得也不算太好啊。”我把头扭向窗外,朝西南方向抬了抬下巴:“喏,喜鹊都叫呢。”母亲微笑着说我胡闹。

像是有无限的力量蓄势待发,连走路都快被演变成了跳,书包里母亲刚洗刷好的筷子勺子在餐具盒里开火,霹雳啪啦的声响却丝毫影响不到我的好心情。

在每天早晨相遇的地方,晶结结巴巴地说让我好好考,话音未落不好意思地微笑着低头自嘲。很自然地咧开嘴笑了笑她的淳朴,用力拍打她的肩膀:“你也好好考昂。”一直这样互相拍着对方的肩膀,直到感觉酸痛才停手。她丢给我一个明朗的微笑,转身走掉。

自信满满地从书包里拿出英语书念课文,见一重点未标记便又将手伸进书包里掏笔袋。可我摸到的只有冰凉的书本和一个无用的胶带,恍惚间满教室的喧嚣凝成我错愕的表情。“怎么了?”窘迫的神情被涛看破,“我……笔袋没拿。”

是谁将我从悬崖上无情地抛下深谷,又是谁为我堆砌起同样的高度。

她用纤细的手指夹起两只中性笔递到我的眼前,一切动作都是那样顺畅,即使没有语言,也不感突兀。她那明朗的微笑照亮了我刚刚黯淡下去的容颜。“我的给你吧。”小涛说道。手中的笔越来越多,他们明朗的微笑化作甘甜的细流,浸润我干涸的心田。

“杰哥”(班主任)的手机响,“一会去传达室拿你的笔袋,你妈马上就送来了。”我将明朗的微笑与温暖的中性笔一并还给他们,一一道着感谢。

傍晚。屋檐上的喜鹊飞到枝头。“今天表现不错哦。”“别贫。”妈妈明朗的微笑与我相对。

明朗的微笑,在一霎令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2012级

点 评:

一个平凡的学生考试故事:出门前跟家长吹个小牛权算自我激励,去学校的路上同好友贫个嘴实是互相鼓励,要进考场了突然发现忘记拿笔袋同学热心相助,而妈妈永远像生命中的及时雨……“生活无小事,作文无大事”,当这点点滴滴的小事被作者用一线穿珠的写作手法,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起凯同学极高的谋篇构思水平了。

明朗的反义词 第10篇

(2)这种难能可贵的同心,来自我们对共有节日传统强烈的情感认同,也来自对节日文化日渐沉寂现实困境的忧心。

(3)没有人会否认它“表明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态度”。

(4)抒发了平民百姓的豪情壮志;见证了千家万户的浓郁亲情

明朗的反义词 第11篇

保险进社区是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仔细思考并有所实践的创新销售渠道,例如太平洋保险公司与各街道机关合作,开展保险宣传活动,间接促进保险销售;少数财险公司在住宅小区开设门店,主要开展车险业务,同时开展家财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平安寿险公司在网络上大招社区服务专员,并已经在社区住户信箱投放销售广告,邀请住户参加销售活动。

保险公司显然是想到了进社区的种种好处,如,使固定的销售人员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避免每天东奔西走销售保险的辛苦;如果做的好,很容易口口相传,扩大市场;方便与自己的客户群深入交流,提升服务深度。

但是,由于保险产品本身固有的“销售难”属性和人们对保险行业的不信任,现有的保险进社区活动远未成功,根据媒体报道,即便是借助了红十字会金字招牌的中国人寿社区博爱小站,在这次媒体曝光之前,也已经有多家提前关闭。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仔细反思:保险业到底应该如何进社区?以扩大自己的销售量,同时提高而不是降低自己的公众信任度。

一、寿险公司的渠道选择

从经济角度来说,销售渠道选择的标准是:估算渠道收入,即该渠道潜在的销售量和销量增长潜力,估算成本,即渠道的运营成本,由销售额和成本推算销售利润,能带来令人满意的利润就是令人满意的渠道,反之就不可取。

显然,渠道成本是渠道选择的关键,在销量固定的情况下,渠道成本越高,这个渠道就越不可取,因为这会使保险产品价格过高或者使保险公司经营出现亏损。反之,渠道成本越低,意味着单位销售额的费用水平越低,这样的渠道求之不得。

寿险销售的渠道成本有其独特之处,大量的渠道成本都是由于信任问题和客户无知产生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面就是办手续了,成本相对固定。首先,由于近20年的强力销售,我国寿险业在保费巨额增长的同时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在保险交易中,销售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客户沟通,很多客户甚至拒绝与保险销售人员进行任何沟通,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由于不信任而带来的销售成本。其次,客户的无知也带来的巨大的销售成本,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自己通常不知道需要购买什么样的保险”。既然不知道买什么,自然不会去买,这使保险销售人员不能守株待兔,必须主动出击,这在保险业和国民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更为突出,销售人员首先需要唤醒消费者内在的保险消费意识和欲望,这也带来了大量的销售成本。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寿险公司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渠道成本,如何通过渠道选择降低销售成本就成为各家寿险公司领导日思夜想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寿险销售之所以有保险代理人和银行两个经典渠道,原因都是其渠道成本较低。首先,保险代理人是全世界经典的寿险销售渠道,可以借助代理人现成的人际圈子销售保险,起到事半功倍的销售效果,当然,代理人还需凭借自己的优质服务获取客户转介绍等客户资源。自从储蓄投资型寿险产品面世后,银行逐渐成为重要的寿险销售渠道,银行在人们心中有崇高的地位,保险公司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于银行的信任来降低交易成本,还有更大的好处,去银行的人兜里本来就踹了几万或几十万正准备存款,钱已经不是问题,只要把产品讲的比储蓄好就是了,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仔细想想,天下竟

有如此好事,寿险公司当然是迫不及待了,可惜,寿险公司数量很多,且产品几乎雷同,于是银行坐地起价,大赚手续费和灰色收入,压得寿险公司喘不过气来。

想想中国人寿与商业红十字会合作的博爱小站,其实也是想借红十字会降低客户由于不信任而带来的销售成本,与寿险公司在银行驻点销售自己的产品如出一辙,只不过来博爱小站的多是些老年人,想来量个血压什么的,兜里只揣着几个买菜钱,所以销售难度还是很大的,干下去干不下去还真是很难说。

二、寿险业该如何进社区?

想着服务固定社区的种种好处,寿险公司们蠢蠢欲动,可能的方式如下:

1、保险门店模式

最简单的思维就是想到要开设保险门店,但我认为,可行性很小。原因是,凡是开设门店的,基本都是从事坐等客户上门的业务,也就是说,客户肯定是要买这种产品的,唯一的问题是要确定到哪家商店去买,或者通过哪种渠道去买,但说实话,一般的寿险产品不具备这样的产品属性。对于寿险产品,消费者真的很无知,他/她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买还是不买的问题,而不是去哪家商店或哪个渠道去买的问题。对于我国的消费者而言,买保险还远没有到客户主动上门购买的地步,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由于低估风险、拖沓行事、赌博心态、对保险公司不信任等原因不去主动购买保障型寿险产品,也不会将投资型寿险产品列入自己的投资选择序列。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只有车险具备了这样的产品属性,即客户一定要买,唯一的问题是选择哪家公司、选择哪个渠道去买。

既然客户不会主动购买寿险,寿险公司开门店又有何益?没人上门,店主们还得跑出去拉客户,这门店又有何用?唯一的作用是可以让社区居民们每天看到这个标准化设计的门店,逐渐增加信任感,但是,无论信任感增加的如何,还是很难将大量客户吸引到门店来面谈保险购买事宜。专业点来说,保险门店无法改变人们的非理性状态,消费者无知仍然带来巨大的销售成本,虽然可以少量降低信任问题,但降低程度不会很大,所以,保险门店仍然面临巨大的渠道成本,保险公司根本无法消化。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确实有保险门店,非常对,但是,美国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水平显然远高于我国,再加上美国保险公司形象较好,这使保险门店面临的渠道成本大幅降低,我国消费者和保险公司还远未进化到那种程度,既然如此,开店后肯定是门可罗雀,销量上不去,收益肯定难以覆盖成本,估计很快就得关门大吉。

我不是说绝对不行,假如有一名声望很高的保险专家在店内“坐诊”,门口有大幅的专家广告宣传,能够让居民对专家产生极度的信任感,也是可能成功的,问题是:寿险公司有这样的销售员吗?有多少?我预计,将来,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攀升,一线城市逐渐可行,然后逐渐扩展至2、3线城市。

2、合作销售模式

合作销售模式,就是寿险公司依靠某个公益机构或商业机构或与其合作去销售保险。可能的合作对象包括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小型超市、药店等。合作方式包括驻点销售和委托销售,但从法律等角度来看,我认为还是驻点销售较好,一是合作对象可能无需办理兼业代理资格,二是不会对合作对象的工作造成干扰,尤其是政府部门和公益部门,以免导致媒体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总体而言,我不赞成开门店的方式,认为即便开出来,也会在短期内倒闭。借力驻点的合作销售模式相对较好些,关键是选择驻哪个点的问题,选择的原则,仍然是降低信任问题带来的销售成本、增大销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明朗的反义词】相关文章:

轻盈的反义词及反义词造句08-30

安静的近义词反义词08-01

鼓舞的近义词反义词08-02

蛮横的反义词05-10

粗糙的反义词05-12

艳丽的反义词05-15

赢的反义词05-16

忽视的反义词05-17

干涸的反义词05-18

突兀的反义词05-20

上一篇:词语有教无类的造句下一篇:经费和社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