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2024-06-05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精选9篇)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1篇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从科普工作面临的困惑谈起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四方面标准是:到2020年经济发展翻两番,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世纪、新形势给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由于

受传统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思路等影响,科普工作在体现社会性、实现群众性、保持经常性、提高有效性等方面尚有大量值得探讨的地方,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困惑之一,科普工作的公益性与科普工作方法的行政化倾向性。科普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兴衰的基础性事业,是每一位公众都受益的事业。从科普工作的公益性来讲,每一位公众对科普都有客观需求,并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众对科普有不同的需求。然而,我们的科普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的现象普遍存在,群众性科普活动不够活跃。困惑之二,科普工作的社会性与科普工作社会化机制的不完善性。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事业,政府机关、群众团体、社会各界都有开展科普工作的责任。尽管《科普法》对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各界在履行科普职责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如教育部门受高考“指挥棒”影响,学生科普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困惑之三,科普工作受众的广泛性与科普组织网络分布的局限性。接受科普教育的公众从年龄层面讲有老有少,从知识层面讲有高有低,从区域层面讲有城区有农村,从职业层面讲有领导干部、学生更有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人人都有接受科普教育的必要,人人都有接受科普教育的需要。但是,我们的科普组织网络不健全,力量单薄,不能满足公众对科普的需要。困惑之四,科普需求的经常性与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阶段性。人一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状况、生活要求、行为规范有不同的科学要求,每个人一生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应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提高质量。但是,由于我们科普工作存在着种种不足好范文版权所有,所以“‘三下乡’应常下乡”的呼声不断,“科普活动周”或“科技活动周”过后甚至开幕式三小时热度过后就很少有科普影子的遗憾常常困扰着我们。困惑之五,科普工作重点的基层性与科普工作力量的不均衡性。就我国国情来讲,由于历史和经济的种种因素,造成我们农村人口众多、文盲比例较高、公众科学素养低等现象严重,给封建迷信、愚昧落后、反科学、伪科学提供了滋长的土壤,基层科普工作的任务极其繁重。但是,从我国科普工作力量的分布来看,却呈现出“倒三角型”,需求越是迫切的地方,如农村、社区、学校等地,相应的科普组织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条件不具备。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普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分析,科普是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时代要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实施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同时,科普又是一个面向公众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动态过程。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不象物质生产力提高那样可以从一个阶段跨越到更高的阶段,而是一个渐进的、终生的、滞后显效的过程。从我们公众科学素养低的现状看,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更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科普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要完成这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树立大众科普、经营科普、快乐科普的理念,实现科普工作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化将是科普工作坚定不移要走的路子。

1、树立大众科普的理念,积极探索科普工作社会化路子。科普工作必须遵循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特点和规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科普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以社会化的方法和手段推进科普工作的开展。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对科普的政策引导和督促检查;科协在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宣传、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把科普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都应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公众整体素质出力。只有各种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打开。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以往在协同宣传部、科技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方面做得比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是,我们在科普工作社会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企业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方面更是一条短腿。从客观上讲,企业作为现代科技研发与商品生产结合的组织,在兴办科普事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企业支持科普事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科普的发展,也是创新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壮大。但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如全社会对企业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的观念需要进一步确立和更新,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从事科普工作的有关部门寻求企业支持的方式、方法、手段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

2、树立经营科普的理念,积极探索科普工作市

场化路子。科普是一项非营利性事业,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最终目标。但是,这不等于科普组织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不等于不能以市场化手段开展科普活动,不等于不能获得利润。科普事业要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应该通过某些经营性项目的开展,创办一些产业获得收益,实现好范文版权所有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科协创办《电脑报》是一个很好的成功实例。宁波市科协组建的民营非营利性科普组织——宁波市科普研究所承办的首届“中国浙江科普节”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完全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邀请港台歌星,投资330多万元,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了“依托大团体、构筑大舞台、融入大文化、发展大科普”的总体设想。如果仅仅依靠科普专项经费,绝对难以做出这样的大手笔。

3、树立快乐科普的理念,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服务化路子。科学技术以迅猛异常的速度发展着,人们对科普的需求随着形势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以往传播科学知识、培训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你讲我听”类的科普。这就要求我们利用信息通讯、互联网络、文化艺术、旅游娱乐等各种形式,赋予科普的内容,使人们在享受快乐中得到科普教育。首届中国浙江科普节闭幕式文艺晚会把科普宣传与文艺演出有机地结合起来,24000多名观众在愉悦的氛围里既欣赏了文艺节目,又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特别是在闭幕式上安排的中科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严陆光给九位获得“三模”比赛优胜奖的中小学生颁奖的项目,为小朋友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科学的种子。樱花社区的“科普吧”使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环境中接受科普教育。快乐科普对科普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承担大量科普任务的街道(乡镇)及社区,由于工作量大面广人手又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所以基层科普干部干科普工作一点都不“快乐”,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应付着完成任务,科普受众从单一化的形式和干巴巴的内容中也体会不到有多少“快乐”。科协在组织开展科普工作时,迫切需要确立快乐科普的理念,摒弃行政化倾向,走出一条服务化的路子,更好地使科普工作实现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2002年,宁波市科协在市区推出“社区科普八项服务”,深受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以“社区科普八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城区科普工作经验在全国第三次科普工作会议上作大会发言。“社区科普八项服务”的推出,从观念上确立了服务的理念,从方法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哪种上级布置任务下级执行的行政化做法,极大地方便了基层,提高了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此仅举免费制作更换科普画廊图板一例:当时三个区132个社区共有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种类型画廊157座,市科协统一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科普图板1700块,指定专人以电影跑片的方法每月一次在各社区轮换。采取这个方法后,得到了四大好处:一是减轻了社区干部的工作压力,社区只要把画廊的钥匙交出来,再也不要为两个月或三个月更新一次图板的事而烦恼;二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街道、社区各自制作图板的重复投资;三是彻底改变了过去有些画廊管理不善形象不佳的现象,美化了社区环境;四是更好地树立了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形象,使科普知识常进社区。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2篇

摘要:新形势下,学校教育不健全、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社会教育薄弱的德育现状决定了当前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必须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一种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转变德育观念。

关键词:

一、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

多年来,通过我们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要看到,新世纪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不健全。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学校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没有注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缺乏社会实践,致使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彼此独立,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综合日的。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过去,学校的 德育工作,沿袭“运动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这种教育的方式 和内容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长期以 来,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德育工作“口头 上有地位,行动上无地位”,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

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相对畸形的发展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发生了矛盾。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在物 质需要上舍得对子女的大量投资,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智育重于德育、甚至 智育可以代替一切的片面印象。这种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不平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宠溺,容易导致孩子滋生任性、骄横、虚荣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孩子不堪重负,容易导致孩子要么性格孤僻、不易和人沟通,要么走上极端。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利用手中的权力索拿卡要、吃喝玩乐、挥霍浪费,子女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思想也会受到腐蚀。

3.社会教育薄弱。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 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 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 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 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 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为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有些传媒和出版商由于利益的驱使,极力向青少年传播和兜售充斥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甚至反动的印刷制品、“口袋书”,也有的商家通过网络向青少年传播不良甚至反动的信息,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

二、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思想,就是正确认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把青少年当作

朋友来看待,注重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应用到德育工作中就是: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制定德育内容,设计、实施德育的方式。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但应该具有从事生产建设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情操和道德。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德育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承认并确立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所以,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需求相适应。安排德育内容应从青少年发展需求出发,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符合其发展规律。青少年时期是人思想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期,思想的可塑性和变化都较大,他们需要也希望有人能帮助和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2.教育方式与教育对象要求相适应。教育实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施教育的方式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特征和要求。如果是青少年乐意接受教育、主动接受教育,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教育难以深入人心,无法唤起共鸣,效果自然不好。少年时期是生理的成长期和心理的形成期,对客观世界有了一定认识,但很不全面。他们好奇、好动、充满欲望,希望得到承认、把握自己。厌倦封闭式、死板的教育。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就要采取适合他们的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

3.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青少年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不是对青少年的制造和加工过程,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也不是被动等待、“任人宰割”的过程。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材。只有这样,“青少年是教育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4.尊重青少年不是教育者的恩惠,而是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是教育的主体,应该得到尊重,无论是人格上的还是利益需求上的都是青少年应有的权利。但是,尊重不等于放纵。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满足其个人发展需求,不等于让青少年为所欲为、自由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社会上的人,其发展方向和需求要符合社会规范。放纵其自由发展,不但违背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而且违反了教育规律,极易造成教育偏差和教育失误。

三、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

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首要要转变观念。青少年是学校的教育对象,更是学校的主体。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将无法唤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其对教育产生抵触。转变观念就是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具体而言就是:正确把握教育方针,全面实现教育价值,建立以教育对象——青少年为主体,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是一个认识性问题。这个问题不澄清,教育实践一定会出现偏差,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其客观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特别是要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个体差异和个性、潜质的不同使他们对德育的需求也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育者既要考虑到未成年人品德发展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特征,又要考虑到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便采取措施,促使其质变或飞跃,引导其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需求相适应时,就会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相反。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就是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喜欢德育,乐于参加德育活动,才能使德育收到实效。

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的合力,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共同推进学

校网络德育工作。

学校虽然是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学校要以大德育观的工作思路,使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都能明确各自在网络德育工作中的职责,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各种力量齐心协力、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系统。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可以使三者的教育在功能上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产生整体效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起一个和谐的平台。

在网上,学校可以建设网络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平等性、自由性,为开办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提供了可能。

在网下,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科学引导,以提高家校互动的效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由于大多数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因此学校首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家庭教育,对家长进行培训,条件允许,要使家长懂网络知识,提高家长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作用,把好学生在家上网这一关。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进入网上交流,家庭和学校可以互通情况,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实行德育方式生活化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3篇

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 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 尤其是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 (处级以上干部) 。企业改制、转制后, 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 执行的是年薪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职称人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 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 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企业外聘的农民协议工、劳务工、季节工等, 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

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 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 企业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多变的趋势, 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下岗、待岗职工有增无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减员, 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 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 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 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

职工收入差距拉大, 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 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 这使得企业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具体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 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

企业工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一是以“组织起来”为要求, 不断提高企业工会的组织能力。第一, 要抓住基本点, 进一步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组织基础。做到企业改制到哪里, 工会组织就整建到哪里, 工会组织关系就明确到哪里, 切实把不同群体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尤其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另外, 要做好会籍管理, 使《会员证》成为工会组织的“一卡通”。第二, 要抓住薄弱点, 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是要在建立工会工作制度上下功夫。二是要在依靠会员在开展工会活动上下功夫。第三, 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干部基础。工会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当好员工参与管理的代言人。二是当好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三是当好员工信赖的“知心人”。

二是以“切实维权”为重点, 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第一, 要把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统筹考虑。一方面, 工会组织必须把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大局, 组织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和发展,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另一方面, 必须参与改革的全过程, 及时反映职工的愿望和呼声,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的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 维护职工队伍和企业的稳定。第二, 要将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权利统筹考虑。在企业工会工作中, 既要把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 又要通过多种民主管理形式, 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 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第三, 要将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统筹考虑。从企业层面说, 把工会工作有机地融合到全局工作中;从工会层面说, 要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通过重点工作的突破, 带动面上工作, 通过局部工作的创新, 实现工会全面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第四, 要将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统筹考虑。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工会组织要挺身而出;当职工生活遇到困难时, 工会要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努力提高企业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 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 以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 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 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不断发展, 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 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 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 以变应变, 找准位置, 寻求最佳结合点, 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第二, 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 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 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 比如, 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 签订集体合同, 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 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 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 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三, 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职工的合法权益, 必须运用法律武器, 以法律为准绳, 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 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 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4篇

关键词:与时俱进;能力建设;干部机制;医院文化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伴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推进,党组织在医院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会导致党建工作的被动滞后。如党建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业务工作结合不够密切,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干部工作尤其是对人才的培养、管理和监督不够规划,制度不够完善,措施不够落实,甚至还出现党政“两张皮”现象等,这些都会影响党组织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

要想使党组织发挥好为医改工作保驾护航作用,医院党务工作者要把这“三个结合”、“三个作用”和“一个确保”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来思考问题,努力探索推进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做好党建工作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医院党务工作者必须时刻树立这种意识和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这种意识和观念可概括为:新形势下医院党要管党就是不但要管好自身建设,更要管干部、管发展、管服务、管监督保证;在医院,党的工作只有很好地与业务工作结合,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医院的中心工作,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具体来说,就是医院党建工作做到“三个服从服务于”,即要服从服务于医院的改革不断深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从服务于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民身心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服从服务于广大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只有树立和强化这种党建工作的意识和观念,并付诸于党建工作的实践,才能解决好“三个结合”、“三个作用”和“一个确保”,使党建工作真正所有作为。因此,医院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务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和研究医院党建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党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二、从“四个要”下功夫,加强医院党组织能力建设

根据目前医院的领导体制和党章的有关规定,努力做到“四个要”,切实加强医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位置要定准,扮好角色。党组织要在“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这一定位上扮好多重角色。首先,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一般意义上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握好医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办院方向这一传统认识的层面上,而是要赋予新的内涵,要以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工作为核心、为重点,通过积极探索“三个服从服务于”的实践来加以实现。其次,要“扮好多重角色”,就是要发挥党总支部在医院重大决策中的参与作用,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作用,在维护医院各方权益方面的协调作用,在处理好与医院各部门及广大职工关系方面的领导和凝聚作用。

(二)机制要完善,管好干部。这是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抓住了干部,抓住了人才,就等于抓住了全局。党组织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对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做好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拔、任用和管理工作。

(三)班子要建好,提高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党组织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同时,要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和建设发展,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医院领导班子的建设。特别要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把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和医院的改革发展、管理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以理论、政策、学习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和驾驭医院发展的能力。落实医院重大事故领导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鞭策,督促领导干部加大对医院管理的投入。

三、创新干部、人才机制,营造良好的成才创业环境

(一)把干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研究制定干部人才机制上来。党组织要定期对医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对中层干部的现状及岗位需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制定医院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把干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制定干部人才政策,特别是制定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上来。

(二)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要把培养后备干部人才列为各级主要领导尤其是业务科室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这是我院干部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关系到我院后继有人的大计。

(三)建立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启用干部人才的用人机制。既要注重引进人才并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更要注重盘活现有干部人才资源;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干部人才,也要关注、培养有潜力的干部人才;既要重视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也要重视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人才,从而发挥干部人才整体优势。

(四)建立有激励性的监督机制。有权力就必须受到监督,缺少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一是監督工作的落实;二是监督是否违法、违规和滥用权力,防止腐败的滋生。但监督工作往往是得罪人的工作,一般人不愿意干,所以必须建立一种有激励的监督机制,把监督作为每个职能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责,尤其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更是如此,不履行监督就是失职,应受到惩罚。监督得好就应得到激励、奖赏,奖罚都要与酬金挂钩。

参考文献: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5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各种关系的变化,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内容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真正做好维权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维护职工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

关键词:国有企业 工会 面临问题 与时俱进 新策略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尽快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有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改制固然是经济行为,但如果处置不慎、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利益受损,引起职工群众的质疑和不满,也会给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大量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这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国有企业工会要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国有企业工会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是:

一、依法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在近来企业改制中屡次发生漠视职工民主权利,损害职工合法利益,甚至引发群体事件的背景下,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企业改制需要民主决策,需要工会介入,这不仅是工会的性质要求,更是其法定职责。虽然有《工会法》作保障,许多企业工会仍然成为第一个被合并、精减的组织,工会干部几乎全部转为兼职,有的身兼数职,一批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流失。由此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讲工会工作被削弱了。

二、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职工的成份相对简单,职工的政治地位基本平等,经济收入差距很小,工会工作对象能够涵盖整个职工队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表现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企业改制、转制后,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执行的是年薪制、期权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这主要是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高级职员。当今知识分子受到企业的广泛推崇,知识分子的劳动可以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打工者群体。主要是哪些企业外聘的农民临时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上述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也不尽相同,企业工会应针对职工队伍结构上发生的这些新变化,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6篇

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潜能和作用, 并为素质教育服务,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也是中学图书馆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传统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图书资源的配置应当根据读者在年龄、心理状态以及各方面不同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配置。但是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却是另一种状况:很多学校对图书管理工作不重视, 将其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 不在乎图书馆有什么书目, 很少进行更新。所以, 新书未能及时补充, 且藏书数量越来越少。

二、改善图书管理工作的迫切性

有效的图书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中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探究专业知识, 是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只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学生需要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才能获得。图书馆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 但我们不能在第一时问将更新的知识更新到中学教学的大纲中, 因此图书馆的书刊就成为了课堂教学课程的重要补充。

三、改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

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 给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观念意识上带来新的改革需求。传统的服务理念是图书服务人员在馆内等待读者借阅, 而网络时代则要求, 优秀的图书馆要能够在任何地理位置, 为它的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这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进步, 革新技术, 主动提供信息服务产品, 实现中小学校园图书馆质量的飞越。

四、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

要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 还需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提高服务方式和技巧的培训。在这一点上, 不妨引进其他社会组织甚至企业的管理方式, 培训工作人员如何处理与读者的关系, 如何协调矛盾。对于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以专门人员进行归纳整理, 制订对策, 从而完善工作者的专业技巧和处理问题能力, 使图书馆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甚至可以制订专业的手册计划, 将之作为工作服务指南, 将图书馆管理更加制度化、标准化。

五、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服务品质

1.创设良好氛围, 以环境育人。图书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影响主要靠环境和图书管理人员的语言来实现, 因此, 图书室、阅览室的环境布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房屋要保持整洁安静, 书架、书籍排列要整齐。各项管理制度悬挂在恰当位置, 并张贴一些名人名言, 创设一个简朴、宁静、高雅又催人奋进的良好文化氛围。图书管理人员要以轻柔、和蔼可亲的语言与师生交流, 经常督促和教育学生爱护图书报刊, 强调阅读氛围,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2.恰当安排工作时间, 尽量满足师生的需求。学校图书馆如果按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或上课时间开馆, 必然与师生的借阅时间形成一个错位。因此, 图书馆必须在满足学校阅读课的前提下, 尽量多安排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馆, 以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 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和利用率。学校图书馆有其自身的特点, 学生借书时间集中,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人流量大, 秩序混乱, 给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乱抽乱放创造了外部条件。另外还会出现同架同排上同时抽出几本图书, 这样容易出现图书倒伏, 学生之间的书位牌与图书位置相互换错, 造成乱架。

3.抓住时机, 找准位置, 提供专业服务。学校图书馆除了向师生提供“对口”的专业书刊外, 还应及时向师生提供新书简介, 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 适时向师生推介一些阅读书目。如配合学校安全教育月、卫生宣传周, “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目等等。让学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图书管理的方式要有所发展, 有所创新, 要向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首先就要熟知阅读群体的阅读心理, 摸清他们的喜好, 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借阅书刊, “进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 在新教育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中, 图书馆管理人员, 应坚定信念, 充满信心, 秉承“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职业精神,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导向, 融入学校, 服务学校, 为教学和课余活动提供优良的平台,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实践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 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摘要:文章阐述了新教育形式下中学图书馆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思路, 使图书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7篇

关键词:新形势;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工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问题,切实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基层工会组织,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当前国有企业遇到的新问题:

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尤其是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二是“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职称人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

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下岗、待岗职工有增无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减员,而职工为了生存要岗位,这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

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处于低收入状态。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具体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企业工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组织起来”为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工会的组织能力。第一,要抓住基本点,进一步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组织基础。做到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整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关系就明确到哪里,切实把不同群体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尤其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第二,要抓住薄弱点,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是要在建立工会工作制度上下功夫。二是要在依靠会员在开展工会活动上下功夫。第三,夯实企业工会工作的干部基础。工会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当好员工参与管理的代言人。二是当好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三是当好员工信赖的“知心人”。

以“切实维权”为重点,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第一,要将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权利统筹考虑。在企业工会工作中,既要把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水平和应享有的社会保险等待遇,又要通过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第二,要将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统筹考虑。从企业层面说,把工会工作有机地融合到全局工作中;从工会层面说,要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通过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面上工作,通过局部工作的创新,实现工会全面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第三,要将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统筹考虑。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要挺身而出;当职工生活遇到困难时,工会要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企业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在新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第二,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三,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準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8篇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路政管理,减员增效

据新华社记者2010年7月8日报道: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会议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任务。尤其是再次重申: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至今,我国西部地区铁路、公路路网仍然很单薄,综合交通设施总里程仅占全国的1/3,运输网络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全国未通公路的乡镇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一切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而要建立和完善这一新体系,对于未来路政管理工作而言,必须减员增效。如何解决路政管理工作任务重、人员少而效益要求好的问题,是摆在各级路政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并加以解决。

1 新机遇

刚刚结束的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今后10年的总体目标,作为西部地区之一的广西,将迎来一个更新、更快、更大的历史机遇。

1.1 北部湾经济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2008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第一个“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全面拉开建设开发序幕,将在促进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发展和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蒋正华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不单单是区位优势,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门户、前沿和枢纽,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本建成

21世纪初,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区域一体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时代,这为我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建成,标志着我国与东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市场取向的调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后,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东盟国家双方将赢得越来越丰厚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红利”。

1.3 交通基础建设的大飞跃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大通道的广西,正处于多种经济区域(如“泛珠三角经济区”、西部大开发地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地区等)历史性机遇叠加及重要的地理位置上,要实现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首先必须构建国际大通道。为此,广西规划至2030年,全自治区高速公路里程将突破7 500 km,高速公路网的密度将达3.18 km/100 m2,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目前水平。届时,路网布局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将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均衡开发,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将促进广西构建“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形成高效的物流、人流通道。

2 新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2.1 科技进步带来的减员现实

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人类的科技知识迅猛增长,据粗略统计,19世纪科技知识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20世纪末则是每3~5年增加1倍。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以上。世界上自1945年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以来,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代的发展,其性能提高了100万倍。当前,超级计算机最快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1 800万亿次。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不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科技知识迅猛增长,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社会劳动结构和工作岗位不断变化、调整,这是历史发展和现实需求的必然结果。如广西南宁琅东收费站不久前开工建设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成后,每位车主只要在车窗上安装车载感应卡并预存费用,通过收费站时无须停车,收费系统在收到信号后档杆将自动抬高,通行费也从卡中自动扣除。据悉,使用该系统后,每车收费耗时不到2 s,通行效率是人工收费的5~10倍,科技进步使减员增效成为现实。

2.2 全球气候变化的燃油新税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更重大挑战之一,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此,我国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新的行动目标和国际承诺,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努力。如近年来交通行业进行的燃油税改革,就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2.3 改革促使各方利益调整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已多次明确对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其基本原则就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要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及开发这些资源产品对环境生态等方面成本的补偿。

另外,动议燃油税费改革已经10多年,进入实施阶段从2009年开始。上海财经大学税法专家胡怡建认为,最新的改革方案是把养路费改成燃油消费税,实行从量征税的思路比较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则指出:改变过去收费的结构,由按车征收转为烧油征收,这样跑得多、烧油多的车辆交税多。这个方案较符合现代社会节能减排要求。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调整了内外关系和各方利益,化解了各类矛盾,使改革开放向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科学地展开和推进。

3 新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加速推进,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发展和推进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通信技术的大发展和交通运输能力的显著提高,使得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经济活动都有可能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系相连接,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

笔者认为,路政管理部门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强调:“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各行各业管理部门应该自觉树立大局意识,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参与和推进各项改革,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3.2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

2009年底,我国已有12个省全都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共撤销站点1 263个,占全国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总量的6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依靠的就是科学发展观和科技成果。可以预见,未来路政管理工作必须依靠最新科技成果,即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等,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低碳化管理目标,使我们的路政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3 妥善安置转岗人员

在我国,公路收费的目的其实不单是养路,更在于养人。实施燃油税改革后,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和二级政府还贷公路收费将全面取消,公路养路费征稽机构被撤销,职能消失,交通征稽人员失去了部门依托,所以安置这部分人员最为关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很大。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构想,在公路局下设专职路政管理队伍,将这部分划入人员充实到“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和治超工作”中。而相比养路费稽征人员,运管费、航养费征稽人员不多,全国大约是2万人。安置方案提出:这些人员大部分要在所属机构内部转岗,“充实和加强”到运输管理工作中。如果全国公路系统近30万人的就业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就不能说燃油税改革本身是成功的。

因此,路政管理部门要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多渠道妥善安置转岗工人,确保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4 结语

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动,各行各业将遇到各种各样的新课题。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郑盛丰.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战略[EB/OL].http: //news.hexun.com/2008-02-22/103975354.html,2008-02-22.

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 第9篇

幼儿师范 教学内容 遵守原则

一、幼教专业学生现状

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新生中考分数普遍较低,素质能力和以往相比大打折扣,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弱,原因不外以下几点:自幼养成教育不够,学习习惯不好;独生子女多,意志品质差,刻苦精神不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之高分学生有一定差距;有部分学生虽然智力能力不错,但学习适应性差。

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状况

由于生源锐减,幼儿师范学校为了生存,往往不同专业、不同办学层次并存,教学上互相影响。一些学校兼办高中或者办艺术高中班;一些学校大专、中专混办;一些师范、幼儿师范兼办其他中职专业。有部分公办学校转制为民办;导致了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为历史原因,许多幼师学校师资多来自中学,这些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联系实际不够。理论学习多,艺术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不足,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需求。

三、对幼儿师范教育特点的初步认识

1.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理论水平要求相对较低

幼儿师范教育培养的是经验技能型实用人才,理论教育尽管作用巨大,但对于文化基础薄弱、不习惯理论学习的幼师学生来说,要在短短三年扭转其学习理论的习惯,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几乎不可能。在教学上就必须有所舍弃,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如幼儿语言训练方法,幼儿数字思维训练,美术实践能力和音乐舞蹈技能等。

作为职业教育的幼儿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多数学生,不可能以培养幼教专家为目标,培养能够驾驭幼儿园课堂教学,胜任一般日常管理的实用人才,应该是学校的工作重点。

2.面对择业就业、具体工作的实用性

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低,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高。与重视知识灌输的基础教育和重视理论探讨的高等教育不同,幼师教育直接面向基层幼儿园,毕业生需要实用的工作技能,所教、所学要实用、有用、管用。目前,举国上下多幼教空前重视,公办、私立幼儿园方兴未艾,过去长期的不重视造成师资短板,各地都急需能独当一面的实用型幼儿教师。

3.以反复训练、熟能生巧的技能性培训为主

在培训内容、时间、难度上,幼儿师范教育相对来说不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教育教学,要求学习训练短平快。最需要的不是书本知识,是反复“操练”,以足够的时间、相关的技术指导进行专注的专门的训练。做到“熟”生“巧”,以“练”求“精”。幼儿师范教育急需的是在美术、音乐、舞蹈、体育、营养学等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并且适合在0~7岁幼儿阶段训练培养和发展的技能方面有一定能力,并富有组织教学水平的实用人才。

4.新形势下,幼儿教育专业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幼儿教育专业,在抚育幼儿成长,发展幼儿智力,提高幼儿体能和健康水平方面,新的理论不断提出,不断丰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幼儿教育虽然被误解为“小儿科”,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专门学、专门练,不成为“熟手”乃至能手,就适应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满足不了竞争需要。当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人才竞争,从娃娃阶段就已经开始。这更加需要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教育训练,更凸现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有价值乃至不可替代性。

四、发展幼儿师范教育的对策

1.宏观对策

概括地说,幼儿师范教育应当是: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状况,强化实用性职业技能的教育;实施就“业”、就“高”、不就“理”;按市场要求来进行培养,社会需要怎样的幼儿老师,学校就培养怎样的幼儿老师。社会需要怎样的育儿人才,学习就输送怎样的育儿人才;课堂上要少讲乃至不讲过于高深的“理论”,多讲“操作”,多搞“实训”,偏重学技能、出能手。在抓好传统的艺体教育的同时,注重幼儿营养和健康护理技能训练,让学生尽快成为育儿能手;发展和研究多门类职业技能、技巧,进一步体现和实现幼儿师范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实现职业专项技能对职业工作者的全员必备性。要让全社会尊重幼儿教育工作,让幼儿教育工作成为无法替代,持证上岗的专门技术性人才。

2.实现宏观对策的微观策略

(1)加强市场调查,研究现实需求

近年来,社会对幼师毕业生需求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社会需要本来是有层次的,社会有对各个层次的教育专才现实需求。用大学本科生,甚至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当普通幼儿教师,在现实条件下,既是浪费,又是不必要和不可能持续的,未经过专门培训的大学生乃至研究生未必能搞好学前教育。

(2)幼师学生的年龄段决定她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虽然有部分学生对理论教学接受理解能力不够强,但对艺体技能完全能达到要求。甚至有“读写困难症”的学生,在技能实训中,也“如鱼得水”,大展身手。

(3)幼儿师范教育应当开拓和激发社会对育儿技能乃至“能手”教育的需求

独生子女的普遍化,使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培养;幼儿园需要熟练的教师乃至教育能手。幼师教育如果能够满足这一需要,必然会激发社会对幼儿师范教育的新一轮的需求。

(4)幼儿师范教育应可成为基础、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

幼儿园工作技能乃是工作“熟手”、“能手”的教育,应当和可以成为以基础知识、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育,以专业理论和创新研发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并存发展,不可替代的教育。

3.幼儿师范教育的目标体系

(1)近期目标

以就“业”为主,兼顾就“高”。就“业”,就“高”,不就“理”。所谓“以就业为主”就是要学生能胜任基层幼儿园工作,满足幼儿园工作需要,实现高就业;所谓“兼顾就高”,就是针对部分学生,不仅要求胜任工作,还能成为幼儿教育的专家,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创业者和推动者;所谓“不就理”就是优化改善甚至对某些学生暂时忽略理论学习。

(2)中长期目标

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满足和激发社会对“人才战略从娃娃抓起”的认识。让幼儿教育工作更加收到社会尊重;让育儿工作成为技术性专门性工作。

(3)创业教育

上一篇:钢结构基础自评报告下一篇:教学计划初中